神经病理学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2、中枢性疼痛:脊髓和脊髓以上损伤引起的疼
痛
3、 交感相关性疼痛
CRPS
本章讲述
带状疱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经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第一节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HZ)
一、概述
带状疱疹是潜伏宿主之体内 的带状疱疹病毒在机体抵抗力下 降或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病毒)被激 活,并沿交感神经向皮肤扩散而 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出现的带状疱 疹,有时恶性肿瘤、赖用激素, 免疫抑制时,也可并发带状疱疹,
射频热凝
疗效确切,可控性强,临 床报道日渐增多
四、物理疗法 TENS Super laser 五、心理疗法 慢性疼痛,长期折磨,心理 障 碍, 疼痛-紧张、生活能力丧失-绝望-疼痛加重 六、其他疗法 脊髓电刺激,鞘内给药, 手术
谢谢大家!
作 业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李林生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疼痛科
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与神经系统多个 部位发生病理性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 病。
病因
与中枢、外周神经损伤、感染、代谢
紊乱、梗塞等有关
临床表现
钝痛、灼痛、发作性撕裂痛、痛觉过敏 或痛觉超敏 Michael将其分为三型: 1、周围神经性疼痛:颈、腰、骶及脊髓损伤引
(二)神经阻滞
早期的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加速带状疱疹的愈合, 而且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重要作用
(1) SGB
(2) PEA PEB 03 (3)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颈、臂 丛,椎旁阻滞等 (4)super laser
(5)冷敷
(三)神经损毁
神经病理性疼痛

1. 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神经病理性疼痛大 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其它非神经病理性 疼痛的慢性疼痛患者相比,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需要更 多的药物治疗,且治疗缓解率更低。
2. 国内外多项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有效性的随 机分组临床研究(RCTs)证实,大约只有50%的患者可以 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常常会发生不良反应(甚或不能 耐受治疗)
11
Least invasive 最小创伤性
Most invasive 最大创伤性
Psychological/physical approaches心理和躯体疗法
Topical medications局部药物的使用
Systemic medications*全身药物的使用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介入技术
相关机制
自发性疼痛
刺激诱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外周机制
细胞兴奋性增高,异常 放电
外周敏化
中枢机制
细胞兴奋性增高,异常 放电
上扬现象 中枢敏化 去神经超敏现象 正常神经抑制作用缺失
8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和分类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国内外指南 四.迭力-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用药
*Consider referral if previous treatments were unsuccessful.
12
1.抗癫痫药
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
2.抗抑郁剂
阿米替林、度洛西丁、文拉法辛
3.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 布洛芬
4.阿片类镇痛药
曲马多、美沙酮
注:IASP国际疼痛协会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和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和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和病因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神经源性疼痛为“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的脏器损伤所致的疼痛”,而其中去除“短暂的脏器损伤”一条即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亚型。
2001年,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简化定义为“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原因众多,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的复合性神经病变。
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数患者存在神经损伤时并无病理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却会在发生中枢或者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并且长期存在。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因神经系统受无伤害的或有伤害的刺激及许多疾病所诱发,包括:①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神经受压,截肢,碾碎伤及脊髓损伤;②带状疱疹感染后或有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神经疼痛;③神经受压,如肿瘤压迫,腕管综合征;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或尿毒症所致;⑤缺血,如血管梗死,脑卒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组病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混合形成。
表1-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表1-2为常见的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些病症。
目前对于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个体敏感性的认识还不够,很难预测何种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发生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因此也无法清楚解释为何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和性质却各有差异。
表1-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表1-2 常见的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病症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不论病因和病灶局部解剖如何,许多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主要的特征有:①继续存在的自发性疼痛;②疼痛出现于感觉神经病灶所破坏的区域;③阈下(温柔)刺激引起疼痛;④呈高兴奋性,对超阈刺激反应增强;⑤可有牵涉痛和刺激停止后持久存在的疼痛;⑥常包含交感神经活动。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根据病因学诊断(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痛、创伤后神经痛)或神经病变的解剖学位置(中枢痛或外周神经痛)来分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1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引发一系列功能改变2
睡眠困难
60 55 39 36 33 27 1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一 般 人 群 患 病 率
英国 3.0 法国 2.5 德国 4.0 西班牙 2.1
(百万人)
无力 困倦 注意力集中困难 抑郁 焦虑 食欲不振
1. Raymond L. Rosales, et al. School of neurpathic pain: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2008:12 2. Meyer-Rosberg et al. Eur J Pain. 2001;5:379-389
痛觉的上行传导和下行调节通路
痛觉受上行和下行通路的调节:
• 上行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
– 脊髓丘脑通路(主要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的感知和辨别(疼痛部位和类型) – 脊髓脑桥臂旁核通路:主要负责疼痛相关的情感,动机和厌恶等情绪Βιβλιοθήκη 即情感改变是和 疼痛相辅相成的
•
下行调节通路主要有两条:
– 来自大脑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通路和中缝核的五羟色胺通路汇聚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 腹内侧网状结构----脊髓 – 下行抑制系统:减弱疼痛信号 – 下行易化系统:放大疼痛信号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
刺激诱发的疼痛由机械的、温度的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指对正常情况下能引起疼痛刺激的 疼痛反应增强。异常疼痛(allodynia)是指由正常情况下不能 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这暗示着在感觉性质上的 改变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很可能:符合上述第1、2、3 或4 项标准 可能:符合上述第1 和2 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据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流程
主诉疼痛 可能的符合神经解剖分布的疼痛,以及 病史提示相关病变或疾病 是 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进一步
非 不像是
无
证实检查: A感觉体征,位于病变神经分布区域 B诊断性检查证实有可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变或疾病 两项皆符合:肯定的神经 病理性疼痛 一项符合:很可能 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目录
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及危害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要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新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
长期治疗,首选药物治疗,适时进行微创或神经调控治疗
•治疗原则
• • • •
早期干预,对因治疗 缓解疼痛及其伴随症状,促进神经修复 配合康复、心理、物理等综合治疗 恢复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实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明显疗效2。
1. 2. 3. 4. 5.
徐建国,《医师报》.2009(20) MBBS, DA (Lon),et al. Malaysian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First Edition.2004 Wheeler M,et al. J Pain. 2002 Jun;3(3):159-80 Attal N,et al.Eur J Neurol.2010(17)9:1113-e88 Robert H. Dworkin et al.Mayo Clin Proc. 2010(85)3:S3-S14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很低
NP的分类
中枢性
神经病理性 疼痛
周围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一种由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的疼痛症状。
与其他类型的疼痛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是一种慢性的、持续存在的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疼痛通常由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如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传导障碍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多样,可出现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背部、脚部、手臂等。
患者常常会感觉到刺痛、电击样的疼痛、烧灼感、麻木感或针刺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夜间加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导致疲劳和情绪低落。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常常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少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神经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状疱疹、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病因可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纤维的过度兴奋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这些变化进一步导致疼痛信号的异常增加和传递,从而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出现。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和体征检查。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疼痛有较大差异,因此药物治疗往往不够有效。
常常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状况。
药物治疗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包括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局部麻醉药等。
镇痛药主要是用于缓解疼痛症状,如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等。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则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来减轻疼痛感。
局部麻醉药常用于局部神经阻断治疗,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和物理康复等,可以通过改善神经血流和调节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症状。
神经阻断治疗通过给予局部麻醉药或药物注射,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心理治疗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并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带来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简介

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ep)的定义:
由神经系统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引发或导致的疼痛 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 或功能失调导致的疼痛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 或功能失调导致的疼痛
• 以往对neuropathic pain的中文名称有 •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神经源性疼痛、
• 神经性疼痛、
• 神经病性疼痛等,
• 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 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常见类型
• • • • • • • • • • • • • • • • •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急性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 化疗引起的多发神经病 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 嵌压性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 HIV感觉神经病 医源性神经痛 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 营养缺陷相关性神经病 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 幻肢痛 疱疹后神经痛 放疗后神经丛病 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 毒物接触相关性神经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 2、抗癫痫药
• 抗癫痫药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卡马西平是三叉 神经痛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 作为源自于卡马西平的 新的抗惊厥药物也有部分证据表明有效。 • 然而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则加 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则证据更多 • 其它抗惊厥药包括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和托吡酯等也 有一些报道
目前使用药物并未有效缓解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服用处方药PHN患者在过去一周内的平均疼痛程度 >70%的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痛 • 选取385位PHN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 32项内容包括患者的疼痛治疗,疼痛对日常 活动的影响,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调查患 者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治疗 的满意程度等内容患者自己记录其在过去数 个星期内的平均日常疼痛程度 • 在使用处方药期间,99%的患者仍有疼痛感 受;72%患者在过去一周内平均为中重度痛 • 结果表明PHN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
血清素与疼痛感知深入了解神经病理学

血清素与疼痛感知深入了解神经病理学血清素与疼痛感知:深入了解神经病理学疼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头痛、腹痛还是背痛,疼痛感受常常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疼痛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理和神经机制。
在神经病理学研究中,一种神经递质——血清素(Serotonin)被广泛关注,它在调控疼痛感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清素与疼痛感知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其在神经病理学中的意义。
一、血清素的生物学功能血清素是一种生物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中。
它由色氨酸转化而来,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疼痛感知。
血清素通过与神经元的特定受体结合,调节疼痛信号的传导和处理。
二、血清素与疼痛感知的相互关系在疼痛感知的过程中,血清素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其中。
首先,血清素能够影响疼痛信号的传导。
它可以抑制或增强疼痛感觉传递的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调节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其次,血清素还能够调节疼痛感受区域神经递质的释放,进一步影响疼痛信号的处理和感知。
此外,血清素与其他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疼痛感知产生影响。
三、血清素在神经病理学中的意义血清素在神经病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与许多疼痛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密切相关。
例如,慢性疼痛综合征、偏头痛和纤维肌痛等疾病均与血清素水平异常有关。
了解血清素与疼痛感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些神经病理学问题。
此外,血清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还与情绪调控、睡眠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这些都对疼痛感知产生影响。
四、血清素与疼痛感知相关研究的展望当前,关于血清素与疼痛感知之间关系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揭示血清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其他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研究血清素在疼痛相关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发掘潜在的治疗靶点。
这些研究将为神经病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

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分类、诊断评估和管理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疼痛性神经病变、带状疱疹、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头部创伤或中风等。
定义和分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首次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或功能障碍引发或诱发的疼痛。
2008年被修改为:由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引起的疼痛。
2011年以来神经病理性疼痛被正式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
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现被称为第三种疼痛类型,包括纤维肌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
2017年,IASP对慢性疼痛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已纳入世卫组织的《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11)。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外周痛和中枢痛,包括9种情况,如神经原发性疼痛、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痛病变或脊髓损伤痛(图1)。
图1 神经病理性疼痛部分分类每种疾病都是更详细的内容模型的一部分,该模型描述支持明确诊断的调查,包含疼痛严重程度、时间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代码。
这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与炎症有关)包括术后疼痛,急性坐骨神经痛,或急性带状疱疹,以及其他少见的情况,如格林-巴利综合征。
COVID-19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在COVID-19大流行早期,除嗅觉和听力丧失外,还出现COVID-19相关的急性神经表现,包括癫痫、中风或脑炎。
尤其是在急性期,约70%的COVID-19感染者(包括轻度至中度病例)受到疼痛的影响,通常包括肌痛和头痛。
重症COVID-19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包括全身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通过神经侵犯造成的直接神经损伤,使人体缺失神经保护和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COVID-19的长期神经后遗症在非住院患者中也有提到,包括疼痛、偏头痛和认知障碍,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外周神经系统障碍、癫痫、锥体外系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概述

慢性疼痛常 可使病人痛 不欲生
致病、致残、 致死的原因
2
慢性疼痛分类
慢性疼痛通常分为伤害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两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或 结构损伤所致,与多种周围神经障碍相关的一组共同表 现的症状群。
Back, leg, and hip problems Amputation
2021/10/1S0pine surgery
Facial nerve problems
6
Chemotherapy Shingles
2021/10/10
Diabetes
7
2021/10/10
8
触诱发痛
2021/10/10
镇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当GABA系统功能降低时,反 而增强针刺镇痛效果 组织胺:脑血管内含量增高时可致头痛,在外周可致痛 前列腺素:可增强组胺、5-HT、缓激肽等止痛物质的作 用,引起痛觉过敏,称之为疼痛放大器,有重要临床意义 阿片肽及P物质
2021/10/10
15
痛觉感受器
表层痛感受器:分布皮肤及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
2021/10/10
13
引起疼痛的原因
生理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 血管性头痛、非典型性颜面痛等
免疫功能障碍: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及类 风湿、皮肌炎
慢性运动系统退行性变:在所有慢性疼痛 发病因素中,本类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原因
心因性疼痛:一般没有机体器质性病变, 纯属心理因素导致
2021/10/10
疼痛的几个基本概念
2011.06.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指出:这些阶段不是完全独立的, 其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会同时存在于同一 个体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癌性疼痛的治 疗中属于难治性疼痛
1. 发病机制复杂; 2. 患者症状多样,诊断困难; 3. 治疗困难,对阿片类药物反应较差, 需联合其他辅助镇痛药。
• 诊断要素:
1.病理学有已知的神经损伤; 2.疼痛的性质(烧灼、放射、刺痛、电击 样); 3.功能缺失,神经损伤后的感觉或运动缺 失; 4.存在与神经解剖相一致的疼痛分区和感 觉异常; 5.对常规治疗反应差;
• 试用抗惊厥药:小剂量起始,如耐受可以每3~5天,甚或每3~14 天(视耐受情况而定),增加剂量(例如,加巴喷丁,100~1,200 mg,每日3次;卡马西平, 100~400 mg,每日2次;普瑞巴林, 100~600 mg/d,分2~3次,或其他抗惊厥药)
• 考虑局部药物(例如,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贴剂) • 试用皮质类固醇:用于神经或骨受侵犯时疼痛危象的急诊处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癌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
{ 慢性疼痛 {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
伤害感受性疼痛
躯体伤害性疼痛
内脏伤害性疼痛 自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 反常性疼痛 性疼痛 心理性疼 痛
{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 结构损伤或功能紊乱,当伤害性刺激或非伤害 性刺激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均可引发的病理性 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义为: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或功能异常所诱 发或导致的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业组 (NeuPSIG)最新修的定义为:创伤或疾病 累及躯体感觉系统后直接导致的疼痛。
已知一些抗抑郁药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 尤其是CYP2D6,抑制肝脏的药物代谢。他莫昔芬是 一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通常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 CYP2D6抑制剂可能降低他莫昔芬活性代谢产物的生 成,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接 受他莫昔芬同时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抗抑郁的患者,与单用他莫昔芬者相比, 乳腺癌复发风险升高。如果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需 要服用SSRI,应选择弱CYP2D6抑制剂(舍曲林、 西酞普兰、文拉法辛、依地普仑),而不是中-强效 CYP2D6抑制剂(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安 非他酮、度洛西汀)
• 对于难治性疼痛:考虑咨询癌痛专科,和/或使用介入治疗策略。 见介入治疗策略。
疼痛、睡眠、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生活质量的下降及各种功能受损
疼痛
功能损伤 焦虑症或抑郁症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三线)
• 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 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 振奋,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
• 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恐怖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疗效。 • 从20世纪50年代丙米嗪第一个被证明有抗抑 郁效应,经过50多年,抗抑郁药物发展迅速, 目前品种多达20多种。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三线)
抗抑郁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 • 四环类抗抑郁药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IRIs) •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 其中SSRIs和SNRIs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介入疗法
• 介入治疗包括:神经阻滞、微创治疗和 手术治疗等。
• 介入治疗为减轻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带来 希望。但是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选 择时要明确入选标准,并向患者进行知 情同意书签字。
患者不愿意、或存在感染、凝血异常,或生存期很 短的患者不适合采用介入治疗。 任何患者正在服用的、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如抗凝药物(华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药物(氯吡 格雷、双嘧达莫)或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 ] 应该告知介入治疗专家。在这些情况下,开始疼痛介 入治疗前,患者应停止使用这些药物一段时间,疼痛 介入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重新开始使用这些 药物。
小结
神经性疼痛 • 阿片类药物可以作为首选治疗 • 辅助性镇痛药具有很重要的角色 • 介入治疗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方案 • 此外还需要注重心理关怀和社会关注
THANK YOU!
加巴喷丁(gabapentin)
可能的作用机制: 1.抑制NMDA受体功能 2.调节钙通道及神经递质作用 3.提高脑内GABA受体效应水平 用法用量: 每天1800mg~3600mg的剂量为有效剂量,一般分3次服 用;2周起效,2个月为一个有效疗程 副作用 加巴喷丁相当安全,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没有配伍禁忌,仅 有嗜睡、头昏、外周水肿等轻微副作用,强调滴定式逐渐增加 剂量的给药方法,可以减少嗜睡、头昏的发生。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研究证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周 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敏感性共 同改变所造成的。这种周围和中枢神经 系统神经元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称之为神经可塑性,正是这些改变引起 了临床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敏化-痛阈下调 Hyperalgesia / Allodynia
10 痛觉高敏 正常疼痛反应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苦程度高、 表现复杂多样
撕裂样痛 针刺样痛
电击样痛
烧灼样痛
原则:基于生物—心 理—社会模式
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的综合治疗模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 • 1. 2. 3. 4. 治疗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药物相关副作用;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滥用的潜在风险; 有意或无意的药物过量使 用。 • 药物阶梯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目前没有肯定公认一致的治疗 药物; 2. 现阶段的治疗更多的是对症治 疗,因而并不完善; 3. 目前被批准临床使用的药物十 分有限,且很多药物属于适应症 外应用; 4. 单一药物常常效果不好多种药 物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5. 强调个体化用药;
阿片类镇痛药效果欠佳时
• 试用抗抑郁药:小剂量起始,如耐受可以每3~5天,甚或每3~14 天(视耐受情况而定),增加剂量(例如,去甲替林, 10~150 mg/d;多塞平,10~150 mg/d;地昔帕明, 10~150 mg/d;文拉法 辛, 37.5~225 mg/d,分2~3次;度洛西汀,量: 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每日2次;或者每次 50mg,每日3次。可在1周内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增加 至每次150mg,每日2次。。 服用300mg/日,2-4周后疼痛未得到充分缓解的患 者,可增至每次300mg,每日2次,或每次200mg ,每日3次(600mg/日)。 与加巴喷丁对比: 更易肠道吸收,剂量低,毒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
目前,国际疼痛学会IASP推荐的神经病理 性疼痛治疗一、二、三线药物包括:
• 一线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 ( tricylicantidepres sants , TCA) 2. 抗惊厥 (anticonvulsants) 3.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SNRI) 4. 局部用利多卡因 • 1. 2. • 1. 2. • 二线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 曲马多 三线药物 抗癫痫药物 抗抑郁药物 其他(NMDA受体抑制 剂、美西律、外用辣椒 素)
8 疼痛程度
6
4 痛觉异常
损伤
痛觉高敏– 对伤害性刺激 的痛觉感受增强
2 0
痛觉异常– 正常的无痛刺 激被感觉为疼痛
刺激强度
Gottschalk A, Smith DS. Am Fam Physician. 2001;1979-84.
三阶段疼痛理论 ——不同类别疼痛的相互关系
有人认为,疼痛经历三个阶段,随着刺激的性质 以及出现的时间段不同,其神经生理机制也不同。这 些阶段分别为: 1.单纯的伤害性刺激过程(急性疼痛); 2.持续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以及外周炎症; 3.神经损伤导致的一系列外周神经病变以及中枢疼痛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