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

合集下载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8诊法-1望诊。中医学基础

湿热秽浊之气上攻于口。见于成人多属重病 晚期 虚证,肺气将绝,病危 实证,肝风内动,筋脉拘急。见于痉病、惊 风、破伤风 邪正交争(正气衰而邪气盛),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 风痰阻络。见于中风病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
口动(口频繁开合,口角掣动不止)
阳盛寒盛或邪正交争。见于伤寒欲作战汗、 疟疾发作 胃气虚弱,热极生风,脾虚生风
3、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望色
•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流脓涕,气腥臭 (鼻渊) 鼻腔出血(鼻衄)
(六)望口与唇 1.望口与唇的意义: 主要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2.色泽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唇色淡白——血虚证、失血证。 (2)唇色深红——实热证。 (3)唇色青紫——血瘀证。 (4)口唇干裂——津液耗伤。
项目
内容 唇色淡白
主病与病机 血虚或失学,血少不能上充于头面
4.目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瞪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 (2)戴眼反折一一太阳经绝证,属病危。 (3)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4)昏睡露睛——脾气虚衰,胞脸失养。眼 诊望色
望眼之动态
动态 瞳孔缩小 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散大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 一侧瞳孔逐渐散大 主病与病机 肝胆火炽;中毒(如川乌、草乌、 有机磷农药中毒) 肾精耗竭,病危 临床死亡指征之一 中风;颅脑外伤,病危 五风内障(青光眼) 瞪目直视(两目固定前视) 戴眼反折(两目上视,不能转动) 横目斜视 昏睡露睛 兼神志昏迷,为脏腑精气将绝, 病危 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为太阳 经绝证,病危 肝风内动(足厥阴肝经系于目系) 脾胃虚衰。为脾虚清阳不升,气 血不足,胞睑失养,启闭失司, 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 见于重症肌无力 先天不足, 脾肾亏虚 脾气虚衰或 外伤

望诊口诀大全100条

望诊口诀大全100条

望诊口诀大全100条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络脉、形态等症状来判断病情。

以下是一些关于望诊的口诀大全,共计100条:1. 面色青,寒痛证;面色黄,湿热证。

2. 面色赤,阳热证;面色黑,阴寒证。

3. 舌质红,热证;舌质淡,寒证。

4. 舌苔黄,热证;舌苔白,寒证。

5. 舌苔厚,消化不良;舌苔薄,胃气不足。

6. 舌体胖,湿热内蕴;舌体瘦,阴虚火旺。

7. 舌质瘀斑,血瘀证;舌质光滑,津液亏损。

8. 唇色红,热证;唇色淡,寒证。

9. 口渴,热证;口不渴,寒证。

10. 脉弦,肝郁气滞;脉滑,痰湿证。

11. 脉涩,血瘀证;脉弱,气血不足。

12. 脉数,热证;脉迟,寒证。

13. 脉紧,寒痛证;脉缓,湿热证。

14. 头痛,阳虚;头胀,阳热。

15. 目赤,肝火上炎;目暗,肝肾阴虚。

16. 耳鸣,肾虚;耳聋,气血不足。

17. 鼻塞,肺寒;鼻炎,湿热。

18. 咽痛,热证;咽干,阴虚。

19. 口苦,肝火;口臭,胃热。

20. 皮肤红,热证;皮肤白,寒证。

21. 皮肤黄,湿热;皮肤黑,阴寒。

22. 皮肤瘙痒,风邪;皮肤水肿,湿邪。

23. 背部寒冷,阳虚;背部发热,阳热。

24. 下肢肿胀,湿热;下肢无力,气血不足。

25. 男性阳痿,肾虚;女性月经不规律,肝肾阴虚。

26. 食欲不振,湿热;食欲旺盛,胃火。

27. 大便干燥,热证;大便溏稀,寒证。

28. 小便黄,热证;小便清,寒证。

29. 尿频,肾虚;尿急,湿热。

30. 睡眠差,心肝火旺;睡眠好,气血充足。

31. 肺病咳嗽,痰多;心病悸动,失眠。

32. 肝病胁痛,口苦;脾病腹胀,食欲不振。

33. 肾病水肿,腰痛;胃病胃痛,嗳气。

34. 胆病口苦,苔黄;膀胱病尿频,急迫。

35. 发热无汗,表实证;发热有汗,表虚证。

36. 恶寒发热,外感;但热不寒,内伤。

37. 头痛发热,太阳病;头痛恶寒,阳明病。

38. 舌苔黄腻,湿热内蕴;舌苔白厚,痰湿证。

39. 舌质淡胖,阳虚;舌质瘦红,阴虚。

中医望诊完整ppt课件

中医望诊完整ppt课件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2:狂躁型精神 分裂证
表现:自言自语,喜 笑怒骂,有如讲演, 比比划划,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不分时间
场合,丧失理智。 意义:神乱,痰火扰 心--狂证。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神乱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3:痴呆(先天 智能发育不全,愚鲁 型) 表现:两眼发直,内 眥距宽,眼裂开大, 呈倒八字型。面色粉 白(因反射强光而有 失真),头发作穗 意义:神志痴呆,肾 气不足,心神失养-神志异常,痴呆
假神 假色 假食
.
望诊
中医
诊断
②临床意义: 精衰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阴阳即将离绝所致,是临终预兆。
古人喻为: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烛尽焰高”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臌胀。癥积日久, 精气衰竭,虚阳浮越。 (肝硬变并发肝癌)
表现:面色苍白沉浊, 忽然微有红润;周身大 肉已脱,腹大青筋气喘, 突然目光有神,言语响 亮。鼻出血血迹未干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 白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黑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
望诊
中医
诊断
客色:非疾病因素引起。
提问:哪些是非疾病因素? 各举例说明之!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刚刚服过 药酒
客色:赤 满面通红,浮 露而散,明亮润 泽。(左颧白色 是反射强光之故)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失神
▪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 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 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 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 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 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 亦属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 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 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 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 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 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 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 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 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 之一。
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
▪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 局部望诊:头颈、五官、皮肤、二阴 ▪ 望舌:舌体、舌苔 ▪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
便 ▪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 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 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动作反应
饮食
9/24/2018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9/24/2018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

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

踯卧喜静,多属寒证。

烦躁喜动,多属热症。

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

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

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四诊望诊、闻诊

四诊望诊、闻诊

鼻翼煽动

流青涕

流浊涕
流 涕
流脓涕,气腥臭
鼻腔出血(鼻衄)
主病与病机
新病—虽病而正气未伤,病轻
久病—为胃气来复,向愈之征
气血亏虚 肺、脾蕴热
阴寒腹痛 肾虚,寒水内停 胃气已衰,病重 胃热或血热 肺、胃蕴热 兼眉毛脱落,见于麻风 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
肺气不宣,呼吸困难,肺热或哮喘病人
病重而出现兼喘而额汗如油,病危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 面色苍白无华: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青白:寒证。 突然(tūrán)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阳气暴脱。
第十五页,共102页。
5、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面黑浅淡(qiǎn dàn):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
第十页,共102页。
(一)常色 1、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 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2、客色:随季节气候(qìhòu)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 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第十一页,共102页。
原理: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hóu lóng)挟舌本。
-- 故望咽喉主要可以侦察肺、胃、肾的病变。
第三十六页,共102页。
项目 红肿 成脓
溃烂
望咽喉(yānhóu)
内容
主病与病机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显
阴虚证,肾阴亏虚,虚
火上炎
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
第二十五页,共102页。

望诊2

望诊2

反应灵敏
肌肉松软
动作迟缓
形体羸瘦
反应迟钝
虽思欲活动
但不能自转
5. 神乱
指神志错乱失常。临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1)焦虑恐惧: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多属虚证,常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2)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多属阳证,常见于狂病等,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3)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多属阴证,常见于癫病、痴呆等,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望“色”,实际包括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1)皮肤的颜色:一般分成赤、白、黄、青、黑五种色调,简称为五色。皮肤的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五脏之气外发,五脏之色可隐现于皮肤之中,当脏腑有病时,则可显露出相应的异常颜色。
2.色泽
是指人体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的色泽。《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皮肤的色泽荣润或枯搞,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
3.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神为人体的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神正常,则人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映灵敏;反之如心神已衰,则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3.失神

名词解释望诊的意思

名词解释望诊的意思

名词解释望诊的意思
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又称为望闻问切四诊法之一。

它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等,以了解人体内在病理变化的方法。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精神状态、体态、舌苔、舌体、脉象等,以获取身体状况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在望诊过程中,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

面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脏经络功能的异常情况,如苍黄、青紫、红赤等。

同时,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目光,包括目神的清涩、神采是否有衰退等,以辅助诊断病情。

除了面色和目光,舌苔和舌体也是望诊时非常重要的观察对象。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湿润程度、厚薄、起伏等情况,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以及病变程度。

而舌体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则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气血状况、阴阳平衡
情况等,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此外,望诊中还包括对患者的体态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医生会注意患者的体型、身材是否消瘦或肥胖,有无异常的肢体姿势等。

同时,医生也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如神情是否萎靡、是否有抑郁或兴奋等表现,这些都可能与患者的疾病有关。

最后,在望诊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获取更多信息。

脉搏的触感、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气血运行状况及病理变化等。

医生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将其与中医经典的脉象变化进行比对,以辅助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望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舌苔、舌体、体态、精神状态以及脉象等,以获取丰富的病情信息,协助医生诊
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二章望诊

第二章望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少神(神气不足)
念:是精气轻度亏损的表现。 目光乏神、晦滞(肝之精气不足) 面色暗淡、少华(心之精气不足) 临床表现 肌肉松软、无力(脾之精气不足) 声低懒言、少气(肺之精气不足) 动作迟缓、不灵(肾之精气不足)
意 义:提示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 病人。

虚证少神
3.内容: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 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 望小儿指纹 舌诊(另章论述)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意义:对患者的病情(即寒热虚实和轻重缓急)能有一个总体的初步估 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乃至治疗提供原则性指导。
一、望神 广义之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 度概括, 俗称“神气”、 互根 “精神”。 狭义之神─即人的思维、意识和情 志活动,又称“神志”、 “神识” 值得注意的是:望神时既要对神气与 精 神志进行综合判断,又要做到形神合参。 (生命之结构) (一)望神的原理(见图示) 精充气足则体健神旺,精亏气损则 体弱神衰。
明堂藩蔽图
面部脏腑分属图
意义──可知气血之盛衰、脏腑之虚实、病性之寒热、病情之轻重。
(二)常色与病色
1、常色
特征:明润、含蓄。(中国人:红黄隐隐,光明润泽)
主色: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分类 “主胜客死 客胜主寿”
客色:因外界因素或生活条件不同而发生生理变化的面色
2、病色 特征:晦暗、暴露 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分类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分辨善色和恶色是 观察病色的关键。
是决定颜色本质的最重要的特性。光谱上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

2、望龈
五、望咽喉—肺、胃 •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2、疹——麻疹、风疹 •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 病机:肺部郁热,累及血分
三 望形体 1.体强:身体强壮 • 表现:骨骼粗大,胸廓宽厚, 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
2.体弱:身体瘦弱 • 表现: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 肉瘦削,皮肤枯槁,筋弱无力。
3.肥胖:体重超过正常20%者 • 体胖能食——形气有余,精气充足。 体胖食少——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 结论:胖人多阳虚,多痰,多湿。 4.消瘦:体重明显下降超过10%者 • 意义:形瘦能食——中焦有火。 形瘦少食——脾气虚弱。 • 结论:瘦人多阴虚、多火、血虚 。
2.胖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蕴
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脾虚,水湿内盛
齿痕舌:
舌诊
3.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 淡 白 瘦 小 舌 红 绛 瘦 小
舌诊
4.芒刺舌
舌象:乳头增多、肥大,
局部望诊
• • • • • • 望头面 望五官 望躯体 望四肢 望二阴 望皮肤

一、望头与发——肾
部 望
诊 1、头形 过大、过小,伴智力不全——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囟填(囟门高突)——实证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

狂: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少卧 不饥,甚则登高而歌。
痫: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
如常。
5

二 望面色

1、常色

【概念】生理时的面

部色泽
2、病色
(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 【概念】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 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
(2)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 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
老 舌
29
舌诊
3.胀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主热症 或中毒病症 4、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30
舌诊
5.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舌 淡红 白绛 瘦瘦 小小
43
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
薄厚 苔苔
34
(2)润燥:津液存亡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 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 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
舌诊
滑苔
燥苔
35
舌诊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舌根 —— 下焦
舌尖 —— 上脘
舌中 —— 中脘
舌根 —— 下脘
22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23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望诊名词解释医学

望诊名词解释医学

望诊名词解释医学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体型、精神状态、颜色、形态、动作等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细致观察患者身体的各种特征和表现,如面色、眼底、舌质、舌苔、脉搏等来获取诊断信息,从而确定病情、确定病的性质、病位、病因等,对疾病进行诊断。

望诊是中医诊疗中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和诊察病人的外貌、神态、舌脉等可以了解病人全身、内脏脏腑的状况,进而确定病因病位、病情、病势,为中医进行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望诊心得

中医望诊心得

中医望诊心得中医望诊心得篇1中医望诊心得:1.看望病人要注重望诊,望诊是一切诊断的开始,通过望诊可以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同时可以推断出身体的疾病情况。

2.望诊包括了视觉、听觉、嗅觉,视觉是观察患者的皮肤、五官、体型等,听觉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嗅觉是闻患者的气味、分泌物等。

3.望诊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精神状态等,同时注意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4.望诊需要结合其他诊法,比如脉诊、问诊等,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

5.望诊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判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

6.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望诊心得篇2中医望诊心得:洞察疾病的奥秘,探寻健康的真谛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外在形貌、神态、体态的观察,来推断内在脏器的健康状况。

在多年的中医望诊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医文化中的智慧和深邃。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望诊心得。

一、形神兼得,重视整体中医望诊讲究形神兼得,不仅仅观察患者的外在形貌,还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体态等整体表现。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外在形貌和精神状态都应该呈现出一种和谐、饱满的状态。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仅是某一脏器的病变,而是整个身体系统的失衡。

因此,在望诊过程中,我会尽力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情况,寻找病因。

二、色诊为要,观察细致望诊中,色诊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斑点、斑块,可以推断出脏器的病变情况。

在色诊中,需要特别注意细微的变化,如斑点的淡化或强化,皮肤颜色的变化等,这些都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信号。

因此,细致的观察是色诊成功的关键。

三、望诊为主,四诊合参中医望诊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例如,与闻诊、问诊、切诊等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情,为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通过四诊合参,可以挖掘出更多的疾病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中医望诊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诊断,更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过程。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

相同 夺气
肾虚



水饮
疼痛
血瘀
体强
形气有余、身体强壮
体弱
形气有余,身体衰弱
肥胖
胖而能食 胖而食少 形瘦食多
形气有余 形气不足 中焦火积
总结
胖人多气(阳)虚
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
瘦人多阴虚
瘦人多(虚)火热、易患痨嗽、便秘
消瘦
形瘦食少
脾胃虚弱
中气虚弱
消瘦+五心烦热
阴虚内热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脏腑精气衰竭(病危)
肝经湿热 热毒上攻
红肿
阴寒内盛 剧痛
清黑
小儿耳背红络,耳根发凉
色泽
肾气充足
形大
少阳之火上攻 肿大伴见色红 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瘦小
肾气耗竭或肾精不足 瘦削而干焦
形态
耳(耳廓)
肾气竭绝
萎缩
久病血瘀
发作急骤、脓液黄稠、耳痛剧烈风热上扰 肝胆湿热

流脓日久、脓液清稀,耳痛较缓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虚
邪热博结余耳窍
腮肿
阳明热毒上攻 发颐(托腮痈)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 热
面脱、失神
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
面削颧耸

面瘫
风邪如络 肝阳化风、风痰阻滞经络
口眼歪斜
狂犬病
面部呈现惊悚恐惧表现、常闻高声、 见水而 发
惊恐貌
破伤风
面部呈无可奈何的苦笑模样
感受时邪热毒
实热 +肿痛
肝经风热上扰 +全目赤肿
心火上炎 +两眦赤痛 风热袭肺、肺火炽盛 +白睛发红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中医之望神精要

中医之望神精要

中医之望神望诊总论:1.定义: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态,诊察病情的方法。

2.内容:①望全身:神、色、形、态四个方面。

②望局部: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

③望舌:舌质、舌苔两部分。

④望排出物: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

⑤望小儿指纹3.意义:望诊为四诊之首。

观察人体全身、局部等方面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作为判断脏腑、气血等病理变化的依据。

4.注意事项:(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在光线充足下进行,不宜采用有色灯光,对夜诊的患者,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

避免因光源及室温高低的干扰而造成误诊。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观察。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注意排除因为化妆、染发、整容或衣着等因素造成的假象。

(3)以常衡变,动态观察要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特点,以及某些生理性变异的现象;对某些变化迅速和危重的病症,还需注意动态地进行观察,为及时判断疾病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

(4)有机结合,综合为断临证时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全身望诊与局部望诊有机结合,综合观察。

全身望诊定义: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望神(一)神的概念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分类:①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②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望神:是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

(二)望神的原理与意义1.原理①神的产生来源于先天之精。

同时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才能维持健旺的神气状态。

②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均是神的物质基础。

只有当气血津液充足,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神气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望诊图集
望诊图集一、“望面色” 面部脏腑分属图
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
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
中)为膀胱、子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