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易错20题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易错点
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易错知识点整理(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混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混淆。
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
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
(4)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和具体科学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于近代人道主义。
近代人道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倾向于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
西方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理性和科学的产物,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6)“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
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
“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7)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
“哲学就是世界观”(不确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每一个有相当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自觉地系统地掌握某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原始社会的人也有世界观,但还没有哲学;“哲学是说明哲理的学问”(同语反复);“哲学是理论体系”(定义过宽);“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定义过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知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逻辑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政治易错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依据。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12.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观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哲学关于水、气、火等是万物本原的学说。
“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
水既是实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20.“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派别的辨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单选部分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21】题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第【29】题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30】题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哲学概论】11、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唯物论部分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哲学易错易混.doc
哲学易错易混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巅峰(认识发展,无巅峰之说);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
(真正的哲学每个时代都有,科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大后小)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表述错误),哲学是综合学科,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表述错误)4 哲学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方法论(提供一般方法),决定事情能否解决(不能决定),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不能直接作用)。
5 世界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哲学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政治保证(错在表述为政治保证)6 主观见之于客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见之于客观是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8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对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太绝对了)。
9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10 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相互制约)11 规律可以改变、创造、消灭,(不能表述改变、创造、消灭)规律是不变的(与条件相连,不是绝对不变))12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绝对的,是不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3 万物皆有思想(只有人类才有思想),人脑自行产生意识,观念是人脑中产生的(注意: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不能自行产生)。
14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内容才是客观的),意识是一面镜子(没有看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意识能自觉选择和改变客观对象(必须通过实践才行)。
15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意识才能促进),鬼神观念不是对现实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对现实的反映)16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不是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17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表述错误,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一、唯物论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易错观点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易错观点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易错点1)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4)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5)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使客观实际同主观认识保持一致。
二、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易错观点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4)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5)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2.关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易错观点1)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3.运动和发展易错点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4.规律易错点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地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3)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4)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2022考研政治230道错题集:马哲第一章多选
政治复习要结合题目来看,注意把握每个部分知识点的命题形式,更熟练的动态把握知识要点。
历年230道精选错题集,单选题和多选题皆有,为大家分析命题和链接教材,下面是马哲第一章多选错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6.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有机物质绝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看来和电、运动的能力、不可入性、广袤等等一样,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里所表述的是一种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题干引自的也是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书。
拉美特利反对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认为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心灵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也是物质的东西,而且心灵是物质性的与心灵能够思想是不矛盾的,从而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但是拉美特利又认为人的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在比例上更接近一些,所接受的血液更充分一些,从而把人脑也看成是一架机器。
显然,拉美特利并没有看到,思想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器官——大脑的产物,思维运动是一种最高级的形式,人类的思想能力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机器没有思维能力。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7.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说明A.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的产物B.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C.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D.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改变[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唯心论者否认环境的客观性,认为环境是精神的产物;而机械唯物论者则否认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仅仅看到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环境决定论。
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C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5.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7.空间的特性是(C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 )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14."桔生**则为桔,生于**则为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易错提示-打印版
哲学第1章易错提示(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混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混淆。
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
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
(4)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和具体科学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于近代人道主义。
近代人道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倾向于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
西方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理性和科学的产物,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6)“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
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
“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7)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
“哲学就是世界观”(不确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每一个有相当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自觉地系统地掌握某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原始社会的人也有世界观,但还没有哲学;“哲学是说明哲理的学问”(同语反复);“哲学是理论体系”(定义过宽);“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定义过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知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逻辑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福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易错题
马克思主义易错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就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2.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对立统一的观点4.“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5.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这是旧唯物主义的观点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7.认识是主体对课题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8.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制造使用工具易错题:1.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错误的】2.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一千年。
说明时间是相对的。
3.认为一起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征性,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是不确定的。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7.整个认识的起点是感觉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通过感官对食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9.概念、判断、推理,这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易错题:1.第一次系统而严密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2.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庸俗的唯物主义观点3.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器官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唯物主义5.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质是内在规定的,属性是外在表现6.事物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衡的表现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8.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9.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易错题:1.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石辩证法3.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主要揭示了意识活动的胜利基础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5.唯物主义一元论童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6.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变化的不平衡,会造成事物总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7.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的表现出来9.目的论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老鼠之类的= =1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她的光滑,尝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知觉易错题: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1.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现实性3.价值规律是通过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着说明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4.在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5.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是从正面直接的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6.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8.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邓小平理论易错题:1.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发展是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4.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称为经济增长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人士上的重大突破时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6.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是国家所有制8.社会主义经很文明的建设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9.有中国特设社会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易错题:1.我国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4.社会主义吃长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5.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商品价值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党的十五大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8.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9.社会保障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10.我国经济特区实现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易错题: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基本方针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过程中有用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劳动耗费之比3.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4.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都是经济调节手段5.市场机制中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6.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着以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具有一定全力和义务的法人实体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10.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省会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易错题:。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易错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易错题)【第3题】社会意识包括( )。
A. 个人意识B. 群体意识C. 社会心理D. 社会意识形式-------------------本题正确答案:ABCD【第8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思是说( )。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本题正确答案:BD【第12题】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A. 独资合资企业B. 社会主义国有化铁路、工厂、农场C. 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D. 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第13题】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 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题正确答案:ABCD【第14题】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D. 科学技术-------------------本题正确答案:ABC【第16题】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 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D.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第17题】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以下的新的特点( )。
A. 社会主义生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自发地产生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的的非对抗性矛盾,可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解决C.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D. 在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方面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本题正确答案:AB【第18题】阶级斗争是( )。
马哲练习题
马哲专项训练20题(含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3.列宁对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5.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辨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抽象思维B.直立行走C.手工分工D.制造劳动工具8.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10.“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1题答案为C第2题答案为C第3题答案为A第4题答案为B第5题答案为A第6题答案为D第7题答案为D第8题答案为D第9题答案为D第10题答案为D一、单项选择题1.“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
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 D.二元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抽象概念D. 人的感觉答案:A3.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形而上学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个人意志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认识的唯一目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认识D. 间接认识答案:A 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的绝对从属性C. 社会意识的相对从属性D. 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切现象的基础。
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的发展。
10.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哲基本常识问答
马哲基本常识问答简洁理论版(不含唯物辩证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既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而彻底阐明了关于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原理的学说二,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答:这个规律即:社会存在(其中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三,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马克思说:“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1]这就是说,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四,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答:根据马恩原著,特别是《资本论》,我把马克思恩格斯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摘抄、归纳、概述为以下26条规律即:1,价值规律2,商品交换的规律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4,剩余价值规律5,生产无政府状态即生产盲目性规律6,“生产过剩”规律7,竞争规律8,分工和人被物、被生产资料奴役的规律9,劳动异化的规律10,贫富两极分化的规律11,两极积累的规律12,全社会被金钱所驱使和奴役的规律13,社会权力私有化的规律14,社会无法控制生产过程的社会后果的规律15,私有化(化公为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规律16,欺诈成为卖主的生存条件的规律17,腐败堕落的规律18,诱发犯罪的规律19,文明时代无文明的规律20,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相对人口过剩的规律21,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2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3,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4,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2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生产力及其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26,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以上难免有错误与遗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和补充。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易混易错知识点
江苏事业单位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微信号:jssydwksw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易混易错知识点。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6.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8.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9.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1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1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哲学、历史学、科学社会主义C. 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D. 哲学、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2. 下列哪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阶级性C. 科学性D. 系统性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A. 哲学的基本问题B.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D.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__________。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3. 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
2. 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六、案例分析题1. 材料: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这些成果背后的哲学智慧。
2. 材料:某地开展了一场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场活动的认识。
七、名词解释1. 辩证法2. 唯物史观3. 异化劳动4. 社会基本矛盾5. 无产阶级专政八、比较题1. 比较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比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 比较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混易错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混易错整理一、易混易错(能够理解区分即可)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哲学中也有不科学的内容)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才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6.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的具体内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自然也就包含了正确的世界观和错误的世界观)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之前就存在)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1.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难点讲解(能够理解区分即可)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第二个方面。
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识世界,就是不可知论。
2。
唯物主义:(1)三种基本形态:详见课本P12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易错20题
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
原因:只有唯物辩证法承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不承认
2.宗神学教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错
原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为神的本质是客观意识的人格化
3.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的根本分歧对
4.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错
原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社会改革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对社会体制进行的完善和革新,是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7.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对
8.从起源来说,意识是:1.>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 .>自然发展的产物
9.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的否定观的不同在于:
是否坚持否定是自我否定
是否坚持否定中包含肯定
10.割裂量变与质变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右倾保守助于)和左倾冒险主义
11.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内容
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的消极的东西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的东西
12.运动:是一切宇宙中发生的变化和过程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4.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6.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7.“肯定就是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18.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19.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三大差别”将慢慢消失
三大差别:农业与工业的差别、农村与城市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20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中,这种道德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21.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技——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此描述正确无误
2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