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6《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6《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2.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训练复述、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4、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
了解本文怎样以“新装”为线索,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的。
5、了解用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方法。
重点: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2.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把握本文的情节和主题。
3..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难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一、自学1、写作背景2、作者简介3、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炫耀()愚蠢()忙碌()称职()妥当()呈报()滑稽()御聘()爵士()赏赐()4、整体感知: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①、皇帝有何嗜好?②、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③、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④、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幺?说了什幺?
⑤、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幺?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⑦、最后结果如何?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个角色的身份、个性,要分清哪些是人物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
一般地说,心里想的应轻读,口头说的应重读,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6、课文围绕新装写了哪几件事?二、互教1、巧设引题:2、检查自学情况3、合作探究①、京城的两个骗子为什幺能够欺骗皇帝而得逞?②、皇帝有爱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所以急于想知道衣料织得怎样了,又想起新衣的。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二、跳读全文,赏析人物1.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语言、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等语句,用我认为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分析。
例如:①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②我认为皇帝是一个爱美的人,因为“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
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穿新衣服,可见他是一位爱美的皇帝。
③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自欺欺人的人,因为“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一“转”一“扭”是动作描写,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④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和愚蠢的人,因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学习目标】1、解童话文学常识,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著名的童话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病逝于麦尔乔家中,享年60岁。
体裁简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勋.章()称.职( ) 自称.( ) 御聘.( ) 赏赐.( ) 爵.士()骇.人听闻()钦.差大臣()随声附和.()更.衣()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骇人听闻:随声附和:不可救药:滑稽:称职:【第二环节】务实基础,合作探究1、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2、给文章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3、复述课文(然后将你认为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再仔细品味。
)【第三环节】精讲点拨,能力提升梳理文章脉络,并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一个字。
引子:皇帝新装(第1段)开端:骗子新装(第2段~第段)发展:君臣新装(第段~第段)高潮:皇帝新装(第段~第段)结局:小孩新装(第段~第36段)【第四环节】过关检测,巩固提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炫耀(xuàn)滑稽(qī)赏赐(cì)阿谀(yú)B、钦差(qīn)妥当(tuǒ)愚蠢(chǔn)骇人听闻(hài)C、裙子(qún)呈报(chéng)陛下(bì)更衣(gèng)D、勋章(xūn)款待(kuǎn)御聘(pìn)称职(chēng)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拉林一中和洪雁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3.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孩子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感悟文章主旨,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教法学法:朗读法,总结点拨法。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属于一篇童话。
童话的主要特点是夸张和想象,上节课我们还理清了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二.课文研讨(一)说一说故事的情节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2.骗子行骗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皇帝喜欢穿新衣投其所好)3.衣服有什么奇怪的特性?请在课文上划出原句。
(二)读一读文中夸张的句子找出文中的夸张句,读一读,读出夸张的韵味,并体会夸张的作用。
(三)议一议大人的内心世界1.你认为皇帝、大臣、百姓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官员、百姓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四)改一改故事的结尾如果将故事的结尾改一下,将孩子揭露事情的真相改成大人好不好?(五)悟一悟做最真实的自己1.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会怎样做?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才不会被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为《皇帝的新装》课文续写个结尾?皇帝回宫后……五.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安徒生骗大人-----心装。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皇帝的新装》这个著名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内涵。
2.学习分析和解读这个故事中所体现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3.培养对于虚伪与真实之间的辨识能力,并对于人性的各种弱点有所认识。
二、导学内容1. 进入主题(学生思考触发)你们对于《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吗?你们认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大家先讨论一下。
2. 故事背景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故事的背景设在一个国王统治下的王国,国王非常爱穿美丽的衣服,并且对于服饰非常挑剔。
3. 故事情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在一天,有两个骗子来到了这个王国,他们声称自己可以织出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美丽衣服,而傻瓜是看不到的。
他们请求国王提供丝绸、金丝等材料,并显示他们正在织制出这种魔法衣服。
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对这个主意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想知道谁是聪明人和谁是傻瓜。
于是,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并等待着衣服的制作。
一段时间后,两个骗子宣称衣服已经织好了,但是需要帮助着装,在国王和大臣面前展示。
国王派人去接衣服,并邀请了一些爵士和贵族前来观看。
衣服展示的那天,骗子们并没有真的穿上衣服,而是假装穿着。
爵士、贵族和国王都表现出对衣服的赞美,但实际上,他们都看不见衣服,只是出于害怕被认为是傻瓜或愚蠢的心理。
突然,一个小孩大声问道:“为什么国王一丝不挂?”其他人开始相互传颂这句话,最终整个人群都在叫喊:“国王一丝不挂!”国王非常尴尬和愤怒。
4. 寓意和深层含义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寓意:•衣服代表的是权力和虚伪:故事中的国王和大臣们为了维持形象而假装看得见衣服,这暗示了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幻的,而虚伪是权力的一部分。
•骗子们的行为反映了对人性的各种弱点:骗子们利用国王和大臣们的虚荣心和恐惧心理,揭示了人性中的虚假和自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形象和外在表现的过分追求。
•小孩的出现代表纯真和坦率:只有一个小孩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看到的事实,这显示了大人们往往迷失在自己的自尊和形象中,而忽略了真实的存在。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皇帝的新装》故事背景,了解主要人
物及其性格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正直勇敢的品质的认同,引导学生关注并
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对故事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品质
的认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拓展:讲解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皇帝、小贩等形象特点。
3. 互动:师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4. 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发展,展示自己的
见解。
5. 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直勇敢的品质的重要性。
6. 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问答: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4. 书面作业: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皇帝的新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正直勇敢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启示。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2教案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也有吗?
当堂小结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课堂检测课内语段阅读: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2、合作探究。
1、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愚蠢透顶,自欺欺人,虚伪昏庸。)
2、那些大臣们又是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地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学习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学习重难点】1、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2、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回顾童话的主要情节。
预习检测学生当堂表演故事开端、发展部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答:。
5、大臣们说假话最主要的原因是。
6、“每个人都先后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个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后在孩子的直言不讳下找回自尊的故事。
课文具有幽默讽刺的性质,通过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教育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勇于揭露虚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对幽默讽刺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寓意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熟悉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理解课文寓意。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讽刺手法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正确朗读示范。
2.课文动画视频:为学生提供形象的课文呈现,增强学习兴趣。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安徒生和《皇帝的新装》的背景信息。
4.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对《皇帝的新装》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味。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导学案
制作人:审核人:初中语文备课组编号:38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一.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关于皇帝心理活动的描写。
2、文章为什么要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织布的情景,可否只写其中一次?
3、为什么皇帝与他的亲信们都不敢说真话?
4、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
5.概括本文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合作探究:
1. 作者写到皇帝光着身子试新衣就已经达到讽刺的目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情节上安排游行大典?其用意是什么?
2.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3.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
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4. 作者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最终说出了真话?
三.概括总结:
1. 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2.概括本文主题
3.你认为这篇童话所写的内容是真的吗?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写成的呢?又有什么作用呢?
四.拓展训练
发挥想象:给本文写一个续篇,描述游行以后发生的事情?
五.小组评价:
六.作业布置: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导学案】一、导言《皇帝的新装》是世界文学经典童话之一,由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
本文通过揭示皇帝的虚荣心和百姓的恐惧心理,寓意深远,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此导学案旨在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及寓意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意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
2. 理解并分析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寓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意识。
三、学习过程第一步: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1. 请仔细阅读《皇帝的新装》。
2. 根据故事情节和细节回答以下问题:a) 主人公是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 皇帝为什么如此迷信时尚?c) 官员们为什么都称赞皇帝的新装?d) 小孩为什么能看出皇帝没有穿衣服?e) 故事中蕴含的寓意是什么?第二步:思辨讨论1. 小组讨论:请将同桌分成小组,探讨以下问题:a) 皇帝的虚荣心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后果?b) 百姓们的害怕和被欺骗的心理如何在故事中体现?c) 为什么只有小孩能看到皇帝的真相?d) 你认为这个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似?e) 故事给我们教育上的启示是什么?2. 分组汇报: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步:个人思考1.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于皇帝的情况?如果是,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b) 当你发现他人错误却被称赞时,你一般会怎么做?c) 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2. 请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一篇小短文。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1. 将个人思考的小短文进行朗读和分享。
2. 同学们可以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和辅导,共同进步。
四、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皇帝的新装》这个经典童话故事,分析了其中的情节和寓意,并进行了思辨讨论和个人思考。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对人性、虚荣和勇气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好地应用这些思考和观察能力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勇气。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生动的复述全文。
2、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知小说中人物的形象3、了解通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听出童话味(听出荒诞)同学们应该都有过童年看着图画听着爸爸妈妈讲故事的经历吧。
这样的温馨时光真是让人怀念,那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下这样美好的时光吧!(ppt出示《皇帝的新装》)大家看这些,这讲的是哪个故事啊?对,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老师请请一个同学就着这些来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那我们现在就坐着时光的机器,回到我们的小时候,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听这位同学来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吧!【详细复述】用几句话来说这个故事就是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穿识别假新装【理清文章线索】听了刚刚那位同学的讲述,老师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这个故事中的哪些情节你觉得是很荒诞很离奇的,在现实中是很难上演的呢?(生:1皇帝对于衣服的喜爱;2骗子所设置的骗局;3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4皇帝明明已经知道上当还要继续游行……)对啊,有那么多看上去似乎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竟然就这样上演了,情节的离奇曲折,正是因为作者非常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这这是童话故事的第一个特点。
不过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比如宋首露,彭玲、马颖莹三位同学就说“为什么骗子能够顺利行骗呢?”张丹豪、张浩路、王吉、张浩辉、张海霖、陈天裕、蒋杰七位同学说皇帝已经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为什么还要把游行大典进行下去呢?那是不是作者的这种想象和夸张脱离了现实呢?(生:1皇帝爱穿新装,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作者对这样的爱美之心做了一些夸张;2骗子所设置的骗局虽然非常露骨,但是这是他们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思都琢磨偷了,大臣怕丢官职,没有官职的害怕别人嘲笑他太愚蠢,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3皇帝意识到自己出丑了,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怕大家知道他上当受骗,于是只能继续游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外国文学作品。
这篇童话故事具有明显的讽刺性质,通过讲述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终在小孩的直言不讳下揭开真相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和腐朽。
课文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引人入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为依据,分析人物形象和课文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教学素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3.课文解析:为学生准备详细的课文解析,以便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阅读节奏。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第二十七课皇帝的新装导学目标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愚蠢(chǔn)滑稽(jī)陛(bì)下赏赐(cì)爵(jué)士御聘(pìn) 骇(hài)人听闻街(街坊)辨(辨别)衍(繁衍)辩(争辩)衔(头衔)瓣(花瓣)2.易读错的字3.重点同语释义(l)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2)称职: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没有主见。
(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5)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治疗。
(6)御聘:皇帝请的(人)。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安徒生(1805一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篇篇脍炙人口,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2.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人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人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写作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三、素材积累安徒生的精彩名句(l)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七年级语文 25《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25《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二、自主预学1.课前想像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2)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4)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2.简要分析皇帝、大臣以及小孩的性格特征。
3.读了这篇童话,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内容。
1.交流“课前想像”。
2.初步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
3.讨论本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二)合作探究。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2.第二部分,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3.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
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为什么“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4.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三)分角色朗读。
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四)课堂总结1.童话的主题思想。
2.本文的写作特色。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jī()xuàn()耀赏cì()xūn()章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精选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 皇帝的新装2
第21课《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导学案序号: 2 课型:新学课总课时: 3 分课时: 3-2 主备人: xxx 审阅:xxx学习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学习重点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难点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的语句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并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备课组补充预习指导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讨: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可以借助表格)任务导学一、导入: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
其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人物却如此栩栩如生?主要因为恰当的人物描写。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二、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讨: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借助表格)人物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性格特点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小孩学习流程三、再读课文,考虑: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儿?(提示:从人物描写和句式上来看)由以上写法,你得到了写作方面的哪些启示?小组讨论:我们身边有没有“皇帝”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愚蠢行为?点拨讲解: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板书:描写方法性格特点皇骗子动作语言狡猾善骗帝老大臣心理语言神态虚伪愚昧的诚实的官员心理语言神态虚伪愚昧新皇帝神态动作语言自欺欺人装小孩语言天真无邪达标检测《配套练习册》“读写思考”和“限时训练”两个环节内容。
学习小结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一、细读文本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
的句子,研讨: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借助表格)
人物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性格特点
骗子
老大臣
诚实的官员
皇帝
小孩
二、合作探究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3.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4.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课堂检测
1、你觉得这篇文章嘲笑讽刺的是谁?
资料链接:这篇童话写于是1837年。
当时丹麦英国的
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无能
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2、结合本文说说通话的写作特色
资料链接: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用儿童的语言写给儿童看的故事。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续写故事。
徐秀形。
6.1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6.1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 赏析本文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 了解童话中想象与夸张的运用。
3.概括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本文以(新装)为线索,课文的情节紧紧围绕(骗)字展开。
以皇帝(爱)新装为开端;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并且(展)新装为(高潮);文章以小孩(揭)新装结束,这也是全文的(结局)部分。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一) 分析序幕部分。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2. 你觉得皇帝是怎样一个人?3. 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要点:1.治装费用兴趣爱好换衣次数2.爱慕虚荣昏庸无能荒唐可笑3.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作了有力的伏笔。
学法指导:1. 让学生自己概括。
2.让学生找出描写皇帝的句子,再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3.复习重要段落的作用。
(二)分析开端部分。
1.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2.骗子的性格特点?答案要点:1.他们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又利用他们所做衣服的特性,既满足了皇帝爱慕虚荣的心理,又迎合了他自负、多疑的个性。
所以才能够骗过皇帝。
2.虚伪、狡诈贪婪学法指导:(三)分析发展部分。
1. 找出老大臣、官员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句子。
2. 老大臣、官员的性格特点?答案要点:1.老大臣:神态描写: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动作描写: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语言描写: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官员:心理描写: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语言描写: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2.性格特点:虚伪愚昧阿谀奉承学法指导:1.先举例,再让学生自己找。
2.根据人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性格特点。
(四)分析高潮和结局。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2.理清写作思路,品析人物性格;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4.认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的本质;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做个诚实的人。
二、重点、难点:认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的本质;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做个诚实的人。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第一关:课前预习(一)走近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白雪皇后》等。
(三)预习检测1.注音炫( )耀陛( )下御( )聘( ) 滑稽( )头衔( ) 称()职骇( )人听闻2.根据意思写词语A.(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B.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C.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D.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无法挽救。
()3.单项选择题《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版
离石江阴高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2014.12.18 编号049 班级姓名第组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第二课时编制人:岳喜荣审核:车丽梅【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3、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学习重难点】1、阅读课文,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资料助读】1、夸张(1)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2)夸张有三种形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3)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
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
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
例如,《胖子学校》描写三个小胖子的肥胖,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
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是稀奇古怪的。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
即便是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变得异乎寻常。
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这一切都构成了夸张的景象。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围绕“骗”字展开,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孩子,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细读文本,分析相关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导学案《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NO:26-2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2、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故事情节作合理的增补。
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3、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
3、小组合作探究,就课文不解处质疑。
【自主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士(jué)称职(chèng)御聘(pìn)妥当(tuǒ)
B.钦差(qīn)骇人(hài)圈定(quān)愚蠢(yú)
C.赏赐(cí)滑稽(jì)头衔(xián)呈报(chěng)
D.炫耀(xuán)款待(kuǎn)附和(hè)陛下(bì)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呈报(恭敬的)华盖(美丽的)B.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C.御聘(驾车)华盖(伞盖)D.陛下(宫殿的台阶)赏赐(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晚辈) 3、‚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为什么说皇帝心里感到不自然?
4、骗子引诱皇帝上钩的话是哪句?为什么官员要抢着介绍新装?
5、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 )
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⑴称赞()称职()称杆()A、chèn B.chēng C.chèng
⑵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A、chā B.chà C.chāi D.ci
⑶走着()高着()着急()着眼( )A、zhāo B.zháo C.zhuó D.zhe 【合作探究】
1、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2...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3.、.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4.、.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
这样写有何用意?
........
5、皇帝、大臣、老百姓受骗上当原因是什么?小孩子为什么不上当?
6、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
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7、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8、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练练测测】
1、课文最后写到,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
A.性格活泼、浪漫。
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
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
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
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4、给这一段分层,并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5、本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6、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