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柏林危机之背景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9.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背景: 1、战后战败的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 区占领,柏林地区也由四国占领
2、 美苏之间互相较量,都想 使德国变成己方的政治力 量 美国: 对法国利用战后“马歇尔 计划”,使法国与美英站 在同一立场,共同对抗苏 联
2、美国坚守西柏林: 大规模空运与反封锁 行动 一年间飞行27万次 养活了250万人近一 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的雄心壮志 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及正确的策略
美国飞机的空运路线
苏联的封锁: 对于人民
给西柏林居
民的生活造成了 很大的困难
人民对苏联
十分反感,反而 对西方的空运感 激备至
这是后来柏林人为 感谢美英法等国修 建的空运纪念碑
3.导火索:西区推行货币政策
西区:
1948.6.18 美英法宣布西 区实行单方面 的货币政策 “B记马克”
柏林危机
东区: 同年,6.22 苏联占区为了抗 议也实行货币政 策 “D记马克”
柏林危机全面爆发:
1、苏方措施: 封锁西柏林与西占区间水陆交通 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的三条空中走廊
提问: 你如何看待苏联封锁柏林的这项举措?
对于自己 苏联也同样损害了自己
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而且还是失败的,没有
达到想让西区取消货币政策 这一目标
结果:
1949.5.英法美占领的西区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在封锁中也蒙受损失,而且没有办法阻止西
德政府的成立,所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
危机结束。
德国分裂:
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 西德)宣告成立。
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 德)宣告成立。
德国由此开始了长达40年之久的分裂,全世 界由此陷入了漫长而激烈的冷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一次柏林危机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一次柏林危机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一次柏林危机第一次柏林危机:1、四大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分区占领。

2、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1)起因:西占区与苏占区分别实行币制改革;(2)影响:引发了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的分裂进程。

3、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简称“联邦德国”);10月,德意志民主共 4/6 和国成立(简称“民主德国”),德国正式分裂。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冷战:冷战(1945年至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

冷战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的“冷战”政策:(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冷战过程:(4)“冷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在欧洲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5)“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历史上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三次危机都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上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三次危机都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上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三次危机都是怎么解决的本文导读:之所以会出现柏林危机,是因为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英法美这几个国家获得了分别掌控德国和柏林的权力,然而他们之间却不断地产生纷争,最终促使了柏林危机的发生。

柏林危机总共发生了三次,那么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第一次柏林危机图片可以说三次柏林危机在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是发生在1948年的时候,自从二战开始之后,美英两个国家和苏联之间因为德国而产生了许多矛盾,苏联并不希望从前被占领的德国地区重新合并起来,同时也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在1948年的2月份英法美等国家召开伦敦会议,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让苏联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便在6月份截断了所有通向柏林的道路,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直到1949年的5月份苏联才解除这些封锁政策。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希望英法美可以进行四国照会,并且要求西方国家必须将西柏林的军队撤除,让柏林恢复自由。

然而英法美三国却非常明确的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警告苏联,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会使用武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进行妥协,最终让这次危机解除。

在1961年的时候第三次危机出现,苏联再次提出要英法美撤出在柏林的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不仅军人复员,而且还增加了大部分军费,但是英法美等国却依旧表现的十分强硬,再次明确的拒绝了苏联,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苏联建起了柏林墙,最终冻结了德国以及柏林的问题。

柏林危机的影响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

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柏林危机图片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

第一次柏林危机名词解释考研

第一次柏林危机名词解释考研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指1948年至1949年间,苏联针对西占区德国首都柏林实施的断水、断电和封锁交通等行动,导致城市处于生存危机状态。

这一行动是冷战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的正式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次危机起源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

苏联方面认为,西方国家对东柏林实施的经济和物资封锁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因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打破这种封锁。

在危机期间,苏联采取了断水、断电和封锁交通等手段,试图迫使西方国家撤出对东柏林的封锁。

然而,这些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弹。

最终,在各方外交努力和妥协下,柏林危机得到了缓解。

但是,这次危机表明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表明了两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已经成为了冷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历史背景下考察柏林危机可以发现,这次事件被视为冷战时期的“危机之母”,因为它在短短几周内使世界政治局势达到紧张的顶峰。

此外,这次危机还导致了西方阵营内部的分裂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总的来说,第一次柏林危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际事件,它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的正式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考研政治中涉及到了国际关系和政治史方面的知识点时,这个事件可能会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内容来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北京大学 冷战中的危机处理

北京大学  冷战中的危机处理
卡斯特罗警告,战争会令朝鲜半岛的民众面临“ 极大的牺牲”,“谁也不能获益”,并会影响到 全球70%的人口。
1962年11月20日,美国解除海上“隔 离”,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充分认 识到了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推动 了两国签订军备控制协定的进程。
古巴导弹危机也使苏联认识到自己的战略 核力量仍落后于美国,因此加快了发展战 略核武器的步伐,促使了美苏军备竞赛的 步步升级。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此后美苏开始采取较为缓和的较量方式, 在地区冲突中更多地以支持第三方反对对
作为古巴导弹危机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卡斯特罗 2013年4月5日在古共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 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责任避免在朝鲜半 岛爆发战争》的文章。文章末尾附有卡斯特罗的 亲笔签名,落款注明写作时间为“4月4日晚11 点12分”。
卡斯特罗称,当前的朝鲜半岛危机是“令人难以 置信和没有理性的”,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以来人类面临核战争的“最危险时刻之一”。
第六讲 冷战中的危机处理
一、第一次柏林危机(“柏林封锁”)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 三、古巴导弹危机
一、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1949年的柏林封锁,是美苏之间 在柏林问题上发生的第一次严重对抗 。也被称为第一次柏林危机。 西战区的货币改革使得苏联与美英等 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了苏 联封锁柏林的“柏林危机”。
肯尼迪政府采取了风险较小的 “隔离” 方法。苏联也没有硬闯“隔离”线, 载武器的苏联船只陆续停驶或改航, 10月26日苏联的船只全部都掉头返航。 最重要的是,在危机期间,美苏两国 领导人通过秘密渠道,寻找解决问题 的途径。
两国达成的解决危机的协议内容:苏 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IL-28轰炸机 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 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 犯古巴,并且同意今后拆除部署在土 耳其的“木屋”导弹等。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
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危机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
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
早发生的危机。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
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
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
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
柏林墙危机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了东西柏 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 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围墙。 1989年东欧剧变。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 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 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 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 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 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统一社会 党专政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1990年10月 3日两德最终统一。
第一次柏林危机
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 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 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 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 义。苏联于1949年5月12日 宣布撤销封锁,延续462日 的柏林危机结束。9月20日 ,西德建立。10月7日,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 东德建立。德国彻底分裂为 东西德。
第二单方面向英美法三 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 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 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英美法三国 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 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 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
后来,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态度软化,表明 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 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 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 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 ,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 结束。

三次交通封锁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三次交通封锁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三次交通封锁与第一次柏林危机刘志青关键词:柏林危机西占区东占区美国苏联中图分类号:E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07)01-0023-0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等盟国分割德国虽然是出于对付法西斯的需要,却在占领国美、英、法与苏联之间制造了新的矛盾。

20世纪40年代末期,随着冷战的到来,美、英、法等国为加强中欧的地位,策划其在西德和西柏林的/联合占领区0,并着手利用马歇尔计划复兴德国,宣布单方面实行币制改革。

苏联对此强烈反对,以封锁交通为武器,遂演变成柏林危机。

由于后来还出现过类似危机,故此次被称作/第一次柏林危机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次交通封锁的缘起、过程、结局为线索,揭示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复杂性。

一、西占区的合并与第一次交通封锁冷战开始后,德国的局面更为严峻了。

为了使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纳入自己对欧战略的轨道,美国企图恢复德国经济、合并西方占领区。

波茨坦协定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第4条规定:/苏联除在本占领区获得赔偿之外,尚可自西方区域获得赔偿0。

(5国际条约集(1945~1947)6,85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但在占领区划定后,美国鉴于当时自己占领区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保存美军占领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减轻美国自己的负担,并加重苏联的困难,决心抛弃关于赔偿的规定。

1946年5月3日,美国占领区副军事长官克莱将军在柏林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上宣布:为了使德国恢复经济,/除先前已预支作为赔偿的工厂外,将不再从美占区提供一切赔偿。

0(Clay,Luc i u s D1:Decisi o n i n G er many(克莱:5在德国的决策6),122页,Green2 wood Press,Connecticu,t1970)接着,克莱还宣布了美国关于统一西方各占领区、承认德国的分裂、实现德国的分步/政治重建0的计划。

即:第一阶段,在西方各占领区内建立起各自的/政治生活0;第二阶段,建立美、英双占区;第三阶段,建立西德政府,3个占领区合而为一。

1948柏林危机:沦为“人质”的250万西柏林居民是如何获救的?

1948柏林危机:沦为“人质”的250万西柏林居民是如何获救的?

1948柏林危机:沦为“人质”的250万西柏林居民是如何获救的?原创战争艺术0012019-11-23 09:18:00柏林空运1948年6月28日,苏联为了抗议美、英、法三国合并德国占领区、迫使西方阵营停止筹建西德国家,切断了柏林的水陆交通并中断了对西柏林的一切供应,以此向美国施压。

美英则出动大批飞机,向西柏林250万居民日夜不停空运粮食和日用物资,并对苏占区实施反封锁,是为第一次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首次正面交锋,双方以柏林为焦点,上演了一场封锁与反封锁、扼制与反遏制的较量。

较量的结果是苏联暂时让步。

此后的冷战中,柏林又上演了两次危机,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拨弄着人们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惧的神经。

一欧洲战事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分成4个占领区,由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别占领和管理。

德国首都柏林也同样被分成4个占领区,由四大国分别占领和管理。

德国被分区占领四大国对德国的地盘划分,主要依据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值和战后的实力大小,苏联是反法西斯的主力,是打击纳粹德国的中坚力量,战后实力也数一数二,所以在分区占领德国时,苏联拿的是最大头——苏占区面积占全德的40%,人口占36%,生产资源占33%;就柏林而言,苏占区面积为409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而美、英、法三国占领区面积为48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

四国分区占领一个国家,矛盾自然少不了。

为此,四国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统一处理德国事务。

为了避免以多欺少,盟国管制委员会实行一致性原则,相当于一票否决制度,这样苏联可以以一抵三。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盟国管治委员会四大股东都能一票否决,谁说了都不算,只能是形同虚设,各行其是。

事实上,各国占领区的事务,都是各国驻军说了算,它们只对本国政府负责。

遗憾的是,冷战开始,四大国分化成了两个对立阵营:美、英、法对抗苏联。

德国因四国分区占领,成了美苏争霸和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

上 ,双 方态 度各执一 端 ,尖锐对立 ; 在波 茨坦会议 上,三 巨
收稿 日期 :2 0 1 3 一O 8 —1 5
强烈 的反响 , 被史家称为冷战爆发 的信号 。 英 国促使美 国承
担领导 自由世界 的责任、 发动对苏冷战 的重要一招是将希腊
6 7
作者简介 :尚慧霞 ( 1 9 8 4 -) ,女 ,河 南太康人 ,硕士 , 研 究方向为世界史 。
因过分 强调 自身 安全而损害周边 国家利益 的做法 , 进一步恶
最 根本 的原 因乃在 于 以美苏为代 表 的两种不 同的意识 形态 及社会制度 的根 本对 立。美 国秉承一贯 的 “ 使命感 ” , 认 为美 国的 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 的社会 制度 , 美 国有责任 把它推 广到全世界 ,以民主、 自由的传 播者、捍卫者 自居 ,

东西 方冷 战兴 起 的原 因
的安全。 因此苏联对外政策 目的是要尽可能地 争取 和维持一 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是 ,由于斯大林对 战后世界 局势的估 计过于 严重 , 苏联 的某些不恰当的做法反而促 使了冷战的爆 发。1 9 4 6年 2月 9日,时距离二 战结束不到五个月 的时 间, 斯大林 在对莫斯科选民演说时宣称 :“ 只 要资 本主义制 度还 存在 ,战争就不可避免 。 ”“ 和平是不会有了 ,国内的和 平国 外的和平都不会有了。 ”这篇演说被美 国 时代 杂 志成为 “ 自对 日作 战胜利 以来 一个高级政 治家所发 出的最好 战的 声 明” ,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 ・ 道格拉斯惊 呼之为 “ 第三次 世界大 战的宣言 书”L 2 J P 4 4 。同年又 发生了苏联在伊 朗的军 队 迟迟不愿撤 出,以及 苏联 想要在土耳其建立海、空军基地等 事件 ,为西方指责它要 向邻 国扩张提供 了证据 。总之,苏联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同时也分区占领柏林。德国分裂后,柏林位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但被分成东、西柏林两个城市,西柏林由西方占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利用西柏林的地理优势,把西柏林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进行渗透的基地。苏联把西柏林看作西方插进东欧的一把尖刀,念念不忘把它拔掉。于是,西柏林成为东西方冷战的焦点,围绕西柏林的争夺酿成几次国际危机。1948年6月~1949年5月间,由于苏联封锁西柏林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目标,试图通过在西柏林问题上向西方施加压力以加强在与美国争霸中的地位。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西柏林已变成一个毒瘤,会有导致十分不良后果的危险”,因此,“我们决定动外科手术,也就是说,消除西柏林的占领状态”。11月14日,发生了3辆美军卡车在柏林郊外被苏军扣留8个多小时的事件。11月27日,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提出所有占领军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出,使西柏林成为一个在联合国管辖下的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举行柏林问题谈判,如6个月内达不成协议,苏联将把管理进入西柏林的通道的权力移交给民主德国,切断西柏林同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11月30日,美、英、法三国外长举行会议,拒绝苏联的要求。美国国务聊杜勒斯声称,“和平与安全需要美军留在西柏林”,如果苏联封锁西柏林,美国将不惜诉诸武力保护西柏林。接着,西方国家开始在联邦德国和西柏林进行军事准备,欧洲局势骤然紧张。面对美国和西方的强硬态度,赫鲁晓夫不得不让步,他在苏共会议上突然提出邀请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苏。后来又表示,6个月的期限即1959年5月27日并不是一个最后通牒。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同意就此问题进行谈判。1959年5月1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和约与柏林问题。柏林危机暂时过去。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名词解释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名词解释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名词解释柏林危机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发生在德国柏林的一系列紧张事件和对抗局势。

他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与较量的缩影,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柏林危机。

一、背景概述柏林危机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初期,分割的德国正迎来东西方代表的统治。

苏联占领区成为了东德,而美英法苏联四国共同管理的柏林则成为了东西方对峙的焦点。

二、冲突原因柏林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德国战败后的冷战格局。

美国提出了“防止苏联扩张”的政策,而苏联则试图扩大其影响力。

而柏林危机的直接原因则可以追溯到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柏林问题解决”的提议,要求西方三国撤离柏林,并将其置于东德行政管理之下。

三、对抗与对峙柏林危机的核心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对抗与对峙。

东德成为了苏联的傀儡国家,而美英法却决心保持对柏林的控制。

这使得冲突的火药桶越来越准备引爆。

四、柏林墙的建立为了解决柏林危机的紧张局势,东德政府于1961年突然开始修建柏林墙,用混凝土与铁丝网将东柏林与西柏林隔离开来。

柏林墙的建立不仅仅是地理隔离,更是心理上的界限,让东西柏林居民难以交流和往来。

五、全球局势的影响柏林危机不仅仅是对柏林民众的一次巨大打击,也对全球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的对立日益加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也愈发激烈。

柏林墙的存在则使得全球对冷战升温的忧虑程度进一步加大。

六、危机的解决柏林危机的解决要归功于各方的外交努力与妥协。

1961年至1963年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多次高层会谈,并最终达成了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双方同意不在柏林问题上使用武力,并允许柏林民众的往来。

七、柏林危机的意义柏林危机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立的重要事件,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冷战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鸿沟。

柏林墙的建立更是一个世纪伤疤,提醒着我们人类历史上的深度分裂和对立。

在柏林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于和平、安全和合作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

柏林危机简介 危机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柏林危机简介 危机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柏林危机简介危机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本文导读: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

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过程第一次危机随着德国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

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

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5月1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在德国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的决定》。

决定责成苏联驻德军事当局在西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时立即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

要求“苏联军事当局争取在整个大柏林地区发行苏占区新货币”。

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

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三次柏林危机的事件介绍

三次柏林危机的事件介绍

三次柏林危机的事件介绍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4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柏林危机,是因为在二战之后,苏联以及英法美这几个国家获得了分别掌控德国和柏林的权力,然而他们之间却不断地产生纷争,最终促使了柏林危机的发生。

柏林危机总共发生了三次,那么三次柏林危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可以说三次柏林危机在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次是发生在1948年的时候,自从二战开始之后,美英两个国家和苏联之间因为德国而产生了许多矛盾,苏联并不希望从前被占领的德国地区重新合并起来,同时也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在1948年的2月份英法美等国家召开伦敦会议,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让苏联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便在6月份截断了所有通向柏林的道路,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直到1949年的5月份苏联才解除这些封锁政策。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希望英法美可以进行四国照会,并且要求西方国家必须将西柏林的军队撤除,让柏林恢复自由。

然而英法美三国却非常明确的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警告苏联,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会使用武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进行妥协,最终让这次危机解除。

在1961年的时候第三次危机出现,苏联再次提出要英法美撤出在柏林的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不仅禁止军人复员,而且还增加了大部分军费,但是英法美等国却依旧表现的十分强硬,再次明确的拒绝了苏联,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苏联建起了柏林墙,最终冻结了德国以及柏林的问题。

柏林危机的影响柏林危机是发生在二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当时德国战败,而苏联以及英法美四个国家获得了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权力,但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却不断的升级,最终导致三次危机出现。

而柏林危机的影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大的,那么柏林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柏林危机的影响可以从这件事的结果说起,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也为了能够缓和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于是便开始全面实行缓和政策,希望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决心。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1949年5月)背景:1、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大柏林”地区由四国占领2、美苏为建立和发展各自的同盟体系不断加强对抗和争夺,意图使德国变为己方阵营的独立政治力量3、东西方对德和约难以达成,德国分裂状态不断加深4、导火索:西占区“货币改革”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植国货币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

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

6月22日,苏联宣布在东占区和整个大柏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D”德国马克。

次日,两种货币在大柏林同时流通,造成混乱;美英法并于同一天宣布在西柏林也将实行币制改革,流通“B”记德马克。

过程:1、苏方措施:封锁西柏林与西占区间水陆交通2、美国坚守西柏林:非军事行动:大规模空运与反封锁行动军事行动:向西德地区增兵进行军事威慑,原子弹(“烤肉机计划”:美国的这项举措对苏联产生了巨大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将事态扩大。

3、苏联策略的改变:经过秘密谈判4、1949年5月5日达成协议:决定从5月12日起,双方取消一切有关交通运输的限制。

结果:世界航空史上规模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柏林空运也随之而告终。

在前后11个月的空运中,美、英等国总共出动运输机高达27.8万多架次;平均每天飞往西柏林的运输机有599架;累计运至西柏林的物资总重量高达232.6万多吨;运输机每天消耗燃料量为60万加仑;美、英两国空军由于飞行事故损失了7架运输机,70名机组成员殉职。

然而,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斗争绝未就此平息。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 为什么没有激化到武装冲突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 为什么没有激化到武装冲突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为什么没有激化
到武装冲突
本文导读:
柏林封锁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多国占领下的德国,因冷战令苏联和西方国家关系恶化,苏联遂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

迫使西方力量同意让苏联与其占领区向整个柏林供应食物和燃料,使苏联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城市。

为了防止城市落入苏联手中,英美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行动:柏林空运,为西柏林提供物资供给。

英国皇家空军和刚刚成立的美国空军等盟国空军部队在1年内进行了278,228次飞行,向柏林提供了2,326,406吨的物资,包括燃料和食物。

除了英美空军,还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加拿大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参加了整个空运。

到了1949年春天空运的成果开始显现,4月份后通过空运投下的物资甚至超过了之前通过铁路向城市运送的货物,柏林空运的成功让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为的苏联感到耻辱。

封锁在1949年5月被解除,并导致了3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的建立:柏林从法理上一分为二,西柏林独立,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形成特殊的同盟关系;东柏林则并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领土。

作为对空运的纪念,原先柏林西部的3个机场在其后的50年里依然作为德国的重要国门。

第一次柏林危机之背景分析

第一次柏林危机之背景分析

第二节

英国之对德政策
艾德礼上台,英国想维持其全球帝国的 地位,及试图重建欧洲新霸权,却成为新政 府经济政策的一大负担,再加上英国工党政 府在1946年努力朝“福利国家”迈进,通过 一系列法案,“福利国家”需要大量资金 , 迫使艾德礼不得不求援于美国,财政上的依 赖也窄化了工党政府的外交路线与空间。在 帝国的权力式微下,英国的对德政策可说是 亦步亦趋的跟随美国。
1948年2月,法国同意将其占领区合并, 成立三占区,也形成东占区(苏联)与西占 区(美、英、法)的对峙局面。 非纳粹化的问题,法国对德国人和纳粹 份子不加以区别的对待,也没有十分严肃的 对待非纳粹化问题,认为非纳粹化只会成为 徒劳无功的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德 国的年轻人,全力保证煤、钢、铁的生产, 作为对法国的赔偿。
苏联在1946年初就积极着手其占领区内共产政 权之扶持,1946年4月21日苏联迫使德东的社民党与 共产党结合为“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 。 在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全盘改革,土地改革、 去私人化和国有化是其方针。 针对美、英组成双占区,苏占区于1947年6月成 立“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全区经济事务。1948 年2月5日,美英占领当局同德国有关部门协商后颁 布新的“双占区章程”,2月13日,苏占区也宣布扩 大德国经济委员会的权力。
美国于1946年月3日在盟军管制委员会上片面宣 布,美国除了先前已经获得的赔偿外,将不再从美 占区取得赔偿,这导致苏联不能从西占区获得赔偿, 这是美、苏在对德政策上的第一次冲突。 美国要求实现波茨坦会议同意的“德国经济统 一”,建议成立经济联合管制中心,苏联和英国皆 表示反对,但美国不放弃,1946年7月20日,美国代 表提出合并占领区的提议,英国于7月30日表示同意, 法国则于8月10日表示反对。1946年9月6日,美国国 务卿声称要实现德国的经济统一,西方占领区的合 并是必经之路。1947年1月1日,美、英双占区正式 合并。 在1947年提出 “马歇尔计划”。 对于非纳粹化,美占区严格执行此一政策 。

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 1.苏联的封锁给西柏林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 困难,人民对切断他们生活来源的苏联十分反感, 而对西方的空运感激备至。苏联的行为损害了自 己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 2.柏林封锁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西方三国施加压力, 迫使其取消货币改革,甚至迫使柏林退出并阻止 西德政府的建立。然而苏联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 的。 • 柏林的分裂也成为德国分裂的前导,进而直接促 进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015-51班1组
2015-5-17
第一次柏林危机
12
2015-5-17
第一次柏林危机
9
从各个角度看此次危机
• 1.这次危机可以说是美国蓄意分裂德国,恶化美、苏关系 而制造的一次事件。 • 2.斯大林苏联推进其臭名昭著的所谓世界革名战略,即在 当地建立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体制,并使这种反人类的制 度拓展为世界体系的设想遭到惨败。
2015-5-17
第一次柏林危机
10
给我们的启示
• 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直接对立,加速了两国 之间的军备竞赛,也加深了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 矛盾,更使拥有核武器成为实力的象征。造成之 后德国的分裂,以及直接促成了北约和华约的建 立。但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他们的对立给世界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世界人民活在恐惧之 中。因此,和平是世界的主流,发展是时代的趋 势,任何破坏和平与发展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坚决 反对!!!
2015-5-17
返回
第一次柏林危机
3
原因及导火线
• 间接原因: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
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 克。6月22日,为了抗议,苏联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 行新的D记号马克。 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 导火线(直接原因):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由於保守黨在下議院的選舉當中落敗, 因此首相由邱吉爾改為工黨黨魁艾德禮。
會議尚討論關於佔領軍管制德國的共同政策,三國協議如 下: 1.解除德國所有陸、海、空三軍的武裝,解散一切納粹黨的 組織,所有公務機關擔任職務的納粹黨徒均予以解雇,改 用反納粹的民主人士。 2.徹底改組教育與司法機構,取消反民主的納粹法律。 3.拆卸製造飛機、軍火及易於轉變為戰爭物資的工廠,並將 拆卸的機器作為戰勝國之賠款。 4.懲治法西斯戰犯的問題,宣布戰犯及參與策劃或推行納粹 行徑造成的暴行或戰爭罪行者,必須予以逮捕並交付法庭 審判。
英佔區的非納粹化運動基本上按司法程 序進行,對審查對象的判決較寬。1945年, 英佔區就已批准德國人可籌組自由工會和黨 派,可見在政治部分,英國對德國是較為寬 鬆的對待。
第三節 蘇俄之對德政策
蘇聯在二戰中,喪失了大量的人口與經 濟物資,因戰爭的破壞,使得蘇聯工業的重 建機會遠落在其他戰勝或戰敗國之後。因此 尋求從戰敗德國剩餘的經濟與工業實力中獲 得補償,成為蘇聯主要的對德政策之一,同 時亦可藉此對德國形成控制和影響。
美國於1946年月3日在盟軍管制委員會上片面宣 布,美國除了先前已經獲得的賠償外,將不再從美 佔區取得賠償,這導致蘇聯不能從西佔區獲得賠償, 這是美、蘇在對德政策上的第一次衝突。
美國要求實現波茨坦會議同意的「德國經濟統 一」,建議成立經濟聯合管制中心,蘇聯和英國皆 表示反對,但美國不放棄,1946年7月20日,美國代 表提出合併佔領區的提議,英國於7月30日表示同意, 法國則於8月10日表示反對。1946年9月6日,美國國 務卿聲稱要實現德國的經濟統一,西方佔領區的合 併是必經之路。1947年1月1日,美、英雙佔區正式 合併。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第一章 前言
二次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東、西兩個不 同政體的國家,直至西元1990年10月3日才重 新宣告統一,造成分裂的原因有許多,但分 裂的導火線實為第一次柏林危機(西元1948 年),因此探究第一次柏林危機的背景,或 可瞭解導致兩德分裂的真正原因,此為本文 之研究動機。
第二節 雅爾達會議
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蘇 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於西元1945年2月4 日至11日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達舉行 了戰時第二次會議,就戰後如何處置德國問 題進行討論,重點研究了佔領和管制德國、 向德國索取戰爭賠款問題。
第三節 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至7月2日,美[1]、英[2]、 蘇三國領袖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第三次 會議。美、英領袖均是外交談判中的生手。 會議中最棘手的問題當然是領土問題。 [1] 美國羅斯福總統逾1945年4月12日去世, 此時的美國總統為杜魯門。
第一次柏林危機之背景分析
第一章
目次
前言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國際會議 德黑蘭會議 雅爾達會議 波茨坦會議 小結
第三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分區佔領時(西元1945~1948年)各國 的對德政策
美國之對德政策 英國之對德政策 蘇俄之對德政策 法國之對德政策 東、西佔區衝突擴大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國際會議
當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各國對於如何處 理戰敗德國均非常關心亦各有一套想法,因 此開會討論成為各國重要的交流管道,戰時 的國際會議結論成為戰後德國被分區佔領的 重要依據,本章主要討論戰時三個重要會議, 藉由探討會議的議題與結果,瞭解分裂德國 政策形成的原因。
第一節 德黑蘭會議
在1947年提出 「馬歇爾計畫」。 對於非納粹化,美佔區嚴格執行此一政策 。
第二節 英國之對德政策
艾德禮上台,英國想維持其全球帝國的 地位,及試圖重建歐洲新霸權,卻成為新政 府經濟政策的一大負擔,再加上英國工黨政 府在1946年努力朝「福利國家」邁進,通過 一系列法案,「福利國家」需要大量資金 , 迫使艾德禮不得不求援於美國,財政上的依 賴也窄化了工黨政府的外交路線與空間。在 帝國的權力式微下,英國的對德政策可說是 亦步亦趨的跟隨美國。
1945年蘇聯正式宣佈成立軍政府,並採 取一系列肅清法西斯殘餘勢力、剷除帝國主 義的措施 。
蘇聯在1946年初就積極著手其佔領區內共產政 權之扶持,1946年4月21日蘇聯迫使德東的社民黨與 共產黨結合為「德國社會主義統一黨」 。
致同意」,即每一國的代表都擁有否決權。盟國管
制委員會從1945年7月30日開始工作,到1948年3月
20日結束。
第三章 分區佔領時(西元1945~1948年) 各國的對德政策
第一節 美國之對德政策
1945年6月,美軍成立正式的軍政府,全權負責 美國在戰敗德國之政策執行,及其在盟國管制委員 會的工作,軍政府的設立一直維持到1949年德意志 聯邦共和國成立,才由另一德國督察官署取代。美 國軍政府基本上相當尊重原德國聯邦政治層面的傳 統,一面維持德國就有聯邦制之精神與運作,一面 試圖就佔領區內的現存關係,達成一統合的經濟單 位,以利破敗地區的社會、經濟秩序之重建。
西元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國總統羅斯 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 在伊朗的德黑蘭會晤,商訂消滅德國武裝力量的計 畫,並談到分割德國的設想,羅斯福主張將德國分 割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國家,邱吉爾 也主張分割德國,提出「普魯士是萬惡之源說」, 要求徹底剷除普魯士,並在德國南部成立多瑙河聯 邦,他的基本設想是加強法國和波蘭,削弱德國, 恢復歐洲均勢。史達林贊同羅斯福的設想,反對邱 吉爾的多瑙河聯邦,因為一個強大的德國南部聯邦 不符合蘇聯在東南歐的擴張利益。
第四節 小結

1945年6月5日,美、英、法、蘇四國駐德佔領
軍總司令經各自政府的授權,代表四國在柏林簽署
並發佈了《關於擊敗德國和接管德國最高權力的宣
言》,宣布「盟國代表將按照他們自己的決定,在
德國的任何四國總司令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做為全
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委員會的決議需四國代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