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冷战的开始
合集下载
第16课 冷战 课件(69张PPT)
![第16课 冷战 课件(6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e04c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c.png)
194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30万,国防预算超过 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 舰,在全球有484个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⑵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 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在历史上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 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 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 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最优越;全世界都应该 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 主政权,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2)杜鲁门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 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 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干涉别国内政
控制其他国家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
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
控制其他国家,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 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 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⑵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 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在历史上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 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 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 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最优越;全世界都应该 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 主政权,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2)杜鲁门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 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 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干涉别国内政
控制其他国家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
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
控制其他国家,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 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 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第16课冷战课件(共39张PPT)
![第16课冷战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9392d877232f60dccca186.png)
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表明在洲际导弹方面已超过了美 国。
说明什么问题?
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 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 抗衡美国的国家。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2.冷战的原因
丘吉尔说:国际关 系中没有永恒的朋
国家利益的冲突。
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
利益。
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3、丘吉Ir尔on“C铁ur幕ta演in说”
4.冷战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
资本主义世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 政体”。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 义的渗入”。
北约标志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 政治集团。
冷战时期苏联 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 人说 :“你最好别 惹我!”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 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 约组织,简称“华约”。
华约是为苏联所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1)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 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3)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 大战计划”。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 级。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苏、美、英、法
美国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 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4.2《冷战的开始》ppt导学课件
![4.2《冷战的开始》ppt导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4df61d647d27284b7351fe.png)
要点一
二战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的原因及冷战
局面的形成 1.二战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的原因
2.冷战局面的形成
美国 杜鲁门主义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经互会
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
特别提醒:冷战贯穿于雅尔塔体系始终,美苏之间在多处热 点问题上出现全面对抗,战略态势互有变化,但从未面对面地 爆发战争,美苏争夺的重点一直在欧洲,不仅在政治上,而且 扩及经济、军事、思想等领域。
要点二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
1.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 国的对外政策已经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 由局 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采用经济手段,担负 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 它企图通过帮助欧洲振兴 经济、稳定政局、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
冷战 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情报局在反击美国______
②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成立经互会 ①为了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也为了反击 “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1949 年 1 月苏、保、
经济互助 委员会。 匈、波、罗、捷 6 国代表在莫斯科建立__________ 经济封锁 , ②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__________ 恢复各国经济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_课件1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6bf0096d5bbfd0a795673ca.png)
可知,这一组织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5.(图文探究)观察下图:
12345
山姆大叔的诊所
探究: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 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课程目标
1.了解杜鲁门主义 和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 景及影响,探讨二者之 间的关系。 2.简述北约和华约的形 成过程,分析其影响。 3.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 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 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 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杜鲁门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深度点拨杜鲁门公开宣布美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同苏联展
实 1947 年 12 月成立经济合作署。1948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 年对外 施 援助法》,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 1952 年,计划实施完毕
影 响
(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渡过了难关,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 经济的联合 (2)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同时扩大了美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
划的主题。③仅为表面现象,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 答案:A
12345
3.“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历战争的打击,百废待兴。美国的首要目标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3084e908a1284ac9504310.png)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
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 生根本改变。苏联取消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
②经过: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苏联迅速走向
解体;1991年,“ 8· 19 事件”成为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发展壮大: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4.中国的振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改革开放取得巨 大 成就。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 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 的。
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
解析: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 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 战时同盟 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 生变化。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 称霸 世界 的全球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
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 意识形态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
美苏冷战_ 课件
![美苏冷战_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a86efc3186bceb19e8bb9d.png)
❖ (1)经济增速趋缓(或出现经济危机)
❖ (2)美国处于守势(或转为收缩)。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经济增速趋 缓等原因,被迫在美苏争霸中转为收缩,同 时开始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尼克松访华,同 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
❖ 根据材料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特点。 ❖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什么态势?这一态势与材料
一、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肯尼迪 赫鲁晓夫
苏联经济得到恢复 与发展,但实力不 及美国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60年代中 苏联处于攻势, 期~70年 美国转攻为守 代末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 度,苏联全面收 缩,美国同意有 限缓和
尼克松 (勃列日涅 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
苏联经济、军事实 力增强;美国经济 增长趋缓,陷入越 战泥潭
苏联经济困难;美 国成为最大债务国
动脑筋 谁说的对?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 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 战后的敌对关系。
❖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 家利益。
❖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 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经济上:推行 “马歇尔计划”
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4、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6课 冷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6课 冷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c44bc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8.png)
VS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主义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1947年)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
结合图片分组讨论: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核弹
启示:①译综文:合绝不国使力用,因为敌 决定国人际会报地复位。(。左同) ②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和 平与发展才是当今
世界主流。
越战中逃难的儿童
B.霸权主义的推行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区域集团化的加快
2.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
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C
3.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
D
A.“铁幕”演说发表
B.北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约组织建立
4.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
军事二战19后45,年美,国武成装为部世队界总上人军数事达、到经12济00实多力万最,强国大防的预国算家超。过 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个 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
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 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 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 束了,其实战争才刚刚开 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指: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 16 课 冷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 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 3.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冷战PPT课件
![冷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5916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9.png)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提示:(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 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 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 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美苏“冷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实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系,犹 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两者在本 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 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各是什 么
提示:(1)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通 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 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 营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 两极即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力量。
(3)“冷战”是指美国与苏联之间所采取的除直接的战争即 “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 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 动代理人战争等。
•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 系
提示:(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 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 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 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美苏冷战的开始课件
![美苏冷战的开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dfbef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3.png)
工美业国生经产济量、占政世治界、2/3 军事外实贸力出强口大额,占成世为界资1/3 本主黄义金世储界备盟量主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
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
界。”
美国欲称霸世界。
历史探源:盟友为何成敌人?
苏军总数达1140万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 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 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逐步削减了 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 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 自由化。这些都有利于西欧经济的一体化。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第9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
宗旨:不与大国结盟 意义:一定程度上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
益,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 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地位下降
原因 • 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二战中力量壮大
殖
战后民族 独立浪潮
• 战后新世界格局提供的有利环境
民 体
时间:二战后约30年
表现 阶段:两个高峰
系
典型事件:非洲年
的
瓦
目的:巩固和推进民族独立运动,谋 求独立自主发展道路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 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 驴。”
苏
英
美
什么是冷战(1947-1991底)?
定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苏 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又称“两大 阵营”)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 外的全面对抗。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以对抗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力量。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课件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ddee255901020207409c23.png)
材料阅读:关于马歇尔计划
战后欧洲形势严峻,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 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 法、英、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 · · · 就 必须关注欧洲的复兴。通过控制西欧增强遏制苏 联的力量。 ——德前总理阿登 纳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 到战前水平。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控制 了西欧。 ——国际关系史
第20课 美苏冷战
“冷战”与“热战”
1、冷战的背景
2、冷战的序幕 3、什么是冷战
4、冷战开始的标志
5、冷战的发展 6、冷战的结束
1、冷战的背景
材料一:战前美国军力30多万,战后美军达1217 万人,成为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 近500个军事基地,垄断了原子弹。1948年,美国 黄金储备达75%,是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材料二:苏联是战胜希特勒的主要力量,战后苏 谈谈世界局势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军达1140万人,军力仅次于美国。战争的胜利使苏 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东欧 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1943年,丘吉尔就意识到“英国是一个 多么小的国家”曾这样描绘“我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是什么?这 次演说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什么是“冷战”政策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 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 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实质)。这种政策 被称为“冷战”政策。
如何推行“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冷战PPT课件
![冷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263a4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2.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 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 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相关史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它 最多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 它还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 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 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 开始。
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 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 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相关史事
1951年,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成立,总司令是美国人艾森豪威 尔。美国承担了西欧防务的绝大部分费用,还有数万美军驻扎在欧 洲,这样,北约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事实体。1955年,联邦德国成 为北约的正式成员。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 “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 格局形成。
冷战
课堂小结
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初三历史《美苏冷战》PPT课件
![初三历史《美苏冷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d773eaaea998fcc220e98.png)
2、军事领域:(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美国为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9年8月成立 12国 (2)苏联为首——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1955年5月成立 东欧8国
四、激化
1、柏林危机:(两次)
(1)第一次:1948年6月爆发 (结果—— 德国分裂) (2)第二次:1958年11月爆发,历时 三年 (结果——“柏林墙”出现, 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 标志物)
苏军总数达1140万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1946年2月,斯大林提出执行第四个 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求石油、钢 铁等主要经济指标超过西方; 发表演说,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 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 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苏联克里姆林宫
C 稳定社会主义 D 扶植反动势力
3、马歇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划的实质是
A 新形势下的金元外交
B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诱使东欧各国服从美国 D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4、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从根本上讲是
A 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
C 雅尔塔体制的遗留问题
B 帝国主义挑衅的结果
D 社会意识形态差别问题
5、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国“冷战”政策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苏 联
波 兰
法 国 瑞士
西班牙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1、经济领域:
(1)美国——“马歇尔计划” (目的:为稳定和复兴欧洲)
为什么? 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
(2)苏联——“情报局”和“经互会” 形成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8b2d6b81c758f5f61f67da.png)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下册
第16课冷战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冷战?冷战的背景、原因?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 么? 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有什么 影响? 3、决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的国际会议是什么?柏林危机 出现的原因,德国分裂为哪两个国家? 4、北约与华约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 影响?
冷战中两极格局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带来了世界的动荡不安,威胁了世界和平。
材料一: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 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苏联在战争中累计伤亡5万余人。
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材料二:在争霸对峙过程中,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 渐走向缓和,因此从另一角度看,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 因素。
A
B
C
D
3、(2019·湖南娄底)51.二战后,美国为
了称霸世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稳定资本主义的外交新政策。这一政策开始的
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4、(2019·湖南益阳)27.二战结束后不久便进入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己 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 层面的对抗。下列关于冷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 B.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直接后果 C.冷战双方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D.冷战局面形成后,世界一直和平
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 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高中历史_ 华东师大课标版_ 高三下册美苏冷战的开始 (共40张PPT)
![高中历史_ 华东师大课标版_ 高三下册美苏冷战的开始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e0c4f6a1c7aa00b52acbdc.png)
能往来。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 楼、挖地道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 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 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 人受伤。
它更是一堵无形的墙
因为它……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毛泽东号召打败 美帝国主义的任 何挑衅。
毛泽东的儿子毛 岸英成了“第一 个志愿兵”。
那时,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 裂。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预言
二战期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美英与 苏联为什么能够联合起来? 二战之后,昔日的盟 友关系能否维系长久?
美苏冷战的开始
冷战(cold war)的特点
①是除直接交战以外 的全面对抗:政、经、文、军等等 ②双方争夺重点在 欧洲 ③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 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
苏联的对抗措施
2、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
1)成立:1949年1月 2)目的: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
3)影响:
①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 济起了积极作用
②苏联在与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 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 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标志冷战开始
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 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 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在1946年底又突 然遇上了百年罕见的严寒,人民饥寒交 迫。
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当时西欧左派和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大, 比如法国,第四共和国的首届内阁中有4 名共产党部长,包括国防部长。
对美国:
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 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苏 联的向西扩张。(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
它更是一堵无形的墙
因为它……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毛泽东号召打败 美帝国主义的任 何挑衅。
毛泽东的儿子毛 岸英成了“第一 个志愿兵”。
那时,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 裂。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预言
二战期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美英与 苏联为什么能够联合起来? 二战之后,昔日的盟 友关系能否维系长久?
美苏冷战的开始
冷战(cold war)的特点
①是除直接交战以外 的全面对抗:政、经、文、军等等 ②双方争夺重点在 欧洲 ③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 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
苏联的对抗措施
2、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
1)成立:1949年1月 2)目的: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
3)影响:
①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 济起了积极作用
②苏联在与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 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 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标志冷战开始
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 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 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在1946年底又突 然遇上了百年罕见的严寒,人民饥寒交 迫。
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当时西欧左派和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大, 比如法国,第四共和国的首届内阁中有4 名共产党部长,包括国防部长。
对美国:
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 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苏 联的向西扩张。(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
第16课冷战 (共23张PPT)
![第16课冷战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a9453c48d7c1c709a1452d.png)
北约与华约对峙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时间: 1955年 地点: 波兰华沙
国家: 7个社会主义国家 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
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华约标志
华约实际上处在 苏联的控制之下
7个社会主义国家
北约与华约对峙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威挪
英 国
法 资本主义阵营 国
战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美
国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表现
军事上:成立“北约”
美苏两极格
局最终形成
苏
联 军事上:成立“华约”
“星球大战计划”。
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1991 年 12 月 25 日 , 苏 联 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 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 升起。苏联正式解体。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
本课小结
含义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 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
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 控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用膏药援救死者》
德国的分裂
四
1948年2月, 国
美、英、法三 国计划将占领
分 区 占
区合并,引起 领
苏联的抗议。 下
“柏林危机”爆 的
发。
德
国
德国的分裂
柏林危机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 空运到西柏林
德国的分裂
(1)1949年9月,在美、 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 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 邦德国”或“西德”。
第16课 冷战
冷战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247d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6.png)
美苏冷战的 启示
第16课 冷战
①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 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课小结
第16课 冷战
含义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 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
战
美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国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表现
军事上:成立“北约”
美苏两极格
苏 联 军事上:成立“华约”
局最终形成
识图题
《用膏药援救死者》
第16课 冷战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 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医生”指代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洋19公55约年组,织吸,收简联称邦“德北国约(集”西体。德防)御原则
加入。
实际控制北约组织的国美家国: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一、冷战的发生 2、冷战的表现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 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苏联在采取了什么对策?
军事上,1955年,建立“华约”
第16课 冷战
二、德国的分裂
1、“柏林危机”:
四 国 分 区 占 领 下 的 德 国
第16课 冷战
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苏、法、英 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美、 英、法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 来越大,爆发了“柏林危机”
二、德国的分裂
第16课 冷战
1、“柏林危机”:
1948年苏联切断西占区于柏林之间的水路交通,停止向西柏林提供生活物 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冷战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冷战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5ba31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e.png)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主要国 数额/美
家
元
英国 32.97亿
法国 22.96亿
德国 14.48亿
意大利 12.04亿
荷兰 11.28亿
比利时 7.77亿
奥地利 4.88亿
丹麦 3.85亿
挪威 3.72亿
希腊 3.66亿
瑞典 3.47亿
瑞士 2.5亿
4.冷战基本形成:德国的分裂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方式
二.冷战的原因
原因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 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
经济 工业产量占世界2/3 出口贸易占世界1/3 黄金储备占世界3/4
军事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
导入新课
当时担任美国 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 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 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 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 开始:“冷战”
一.冷战的含义: (P74)
冷战时间:1947-1991
冷战双方
“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冷战开始:表现在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主要内容:
1.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 胁”的希腊、土耳其。 2.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 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 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主要国 数额/美
家
元
英国 32.97亿
法国 22.96亿
德国 14.48亿
意大利 12.04亿
荷兰 11.28亿
比利时 7.77亿
奥地利 4.88亿
丹麦 3.85亿
挪威 3.72亿
希腊 3.66亿
瑞典 3.47亿
瑞士 2.5亿
4.冷战基本形成:德国的分裂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方式
二.冷战的原因
原因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 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
经济 工业产量占世界2/3 出口贸易占世界1/3 黄金储备占世界3/4
军事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
导入新课
当时担任美国 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 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 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 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 开始:“冷战”
一.冷战的含义: (P74)
冷战时间:1947-1991
冷战双方
“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冷战开始:表现在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主要内容:
1.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 胁”的希腊、土耳其。 2.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 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 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当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当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548fe110661ed9ac51f357.png)
*
.
6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 战后初期的西欧 2.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 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
.
7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 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 西方国家的对策 3. 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
.
16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新调整 1.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2. 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3. 打开通向北京之路和从越南脱身 4. 苏联的对外战略调整 二、美苏军控谈判与欧洲的缓和 1. 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的谈判 (SALT) 2. 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3. 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 4. 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的结束
*
.
34
1.贯穿当代国际关系史的两根线索:
*美苏冷战的发生、发展与结束 *世界国际体系从两极向多极的变化
2.当代国际关系史所涉的几个重要问题 (参考教材有关内容) 3.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
.
35
*
.
14
三、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和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 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 2 .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四、西方阵营内部裂痕的加深 1.肯尼迪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及其破产 2.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3. 欧洲共同体内部的冲突 4. 联邦德国的自主对外政策
*
.
15
五、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反美斗争 1.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2. 77国集团的形成 3. 印支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
.
32
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和团结合作的加强 1. 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和“金砖国家” 2. 跨洲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发展 3. 地区合作组织的加强和一体化的发展 五、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1.对安理会权威的肯定 2. 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加强 3. 坚持联合国机构改革正确方向的斗争
.
6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 战后初期的西欧 2.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 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
.
7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 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 西方国家的对策 3. 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
.
16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新调整 1.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2. 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3. 打开通向北京之路和从越南脱身 4. 苏联的对外战略调整 二、美苏军控谈判与欧洲的缓和 1. 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的谈判 (SALT) 2. 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3. 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 4. 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的结束
*
.
34
1.贯穿当代国际关系史的两根线索:
*美苏冷战的发生、发展与结束 *世界国际体系从两极向多极的变化
2.当代国际关系史所涉的几个重要问题 (参考教材有关内容) 3.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
.
35
*
.
14
三、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和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 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 2 .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四、西方阵营内部裂痕的加深 1.肯尼迪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及其破产 2.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3. 欧洲共同体内部的冲突 4. 联邦德国的自主对外政策
*
.
15
五、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反美斗争 1.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2. 77国集团的形成 3. 印支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
.
32
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和团结合作的加强 1. 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和“金砖国家” 2. 跨洲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发展 3. 地区合作组织的加强和一体化的发展 五、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1.对安理会权威的肯定 2. 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加强 3. 坚持联合国机构改革正确方向的斗争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10ab264a7302768f993917.png)
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5、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美
思考:美苏争霸攻守转化 美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美
苏
实力 苏
苏
两极格局
结束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冷战结束的标志
美苏争霸给世界 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带来了动 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②给两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③但双方势均力敌,互相牵制,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二.冷战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 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 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 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美 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 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北约标志
集体防御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 集团。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 “你最好别惹我!”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苏联在经济上和军事 上采取了什么对策?
苏联在冷战中的表现:
军事上: 1955年,成立“华约”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美国
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 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 欢呼跳跃· · ·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 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945年5月8日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 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苏联
第16课
冷战
一.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美苏冷战课件
![美苏冷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d7b90e7f1922791788e8a1.png)
冷战课件
阶段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美苏争霸
特点
主要 事件
美国领 苏联领 导人 导人
第三 阶段
结束
冷战课件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突出事件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
的“战争”是指:(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冷战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冷战课件
4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 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冷战课件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提出
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 制”共产主义。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手段:除敌武对装行进动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课件
一、冷战政策
2.冷战开始的标志
冷战课件
“杜鲁门主义”
_1_9_4_7_年_3_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 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遏_制__共__产__主__义___”、 干__涉__别__国__内__政_、加__紧__控__制__其__他__国__家__的纲领 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_美__苏__战__时__同__盟__关_系正式 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_“__冷__战_的”开始。
阶段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美苏争霸
特点
主要 事件
美国领 苏联领 导人 导人
第三 阶段
结束
冷战课件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突出事件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
的“战争”是指:(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冷战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冷战课件
4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 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冷战课件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提出
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 制”共产主义。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手段:除敌武对装行进动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课件
一、冷战政策
2.冷战开始的标志
冷战课件
“杜鲁门主义”
_1_9_4_7_年_3_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 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遏_制__共__产__主__义___”、 干__涉__别__国__内__政_、加__紧__控__制__其__他__国__家__的纲领 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_美__苏__战__时__同__盟__关_系正式 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_“__冷__战_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想法?双 方的想法是否矛盾?
“美国今天是一 个强大的国家,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比 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 起领导的担子并承 担责任。” ——杜鲁门
美国总统哈瑞· 杜鲁门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一. 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
1.破裂的原因 ① 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视苏联为其 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②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 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 ③性质: ④影响:A 对苏联和东欧形成了包围圈,使欧洲成
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 B 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2.苏联的对抗措施
㈠ 政治: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成立: 1947.9 ②影响:
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讨 论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如何理解这句话?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之间有何关系?两者的实质是什么?
两者都是美对苏冷战的表现;马歇尔计 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都 是为了遏制苏联。
㈢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①背景:
A 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 B 第一次柏林危机
2.对抗方式:冷战
(1) 冷战的含义:
是指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 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 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提出
①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提出遏制理论(遏 制苏联、称霸世界) ②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③概况: 1947.6 提出,1948年实施
㈡ 经济:马歇尔计划
④影响:
对西欧: 恢复了经济、巩固统治秩序、受美控制
对美国: 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把“遏制共产 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 联系在一起 对苏联: (美国曾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 加入以孤立和打击苏联) 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 的必要
—揭开了冷战序幕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 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 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 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乔治· 凯南1946年2月22日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这是摘自美国驻苏代办凯南给国务院的一封长达8 000字的电报中的一段话。在电文中,可以得到怎样 的信息? 内容:①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什么 利益需要捍卫。②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 ③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
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 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③影响: 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㈡ 经济:马歇尔计划 ①背景: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
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目的: A 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B 从政治
经济上控制西欧 ; C 遏制苏联
第二课 冷战的开始
简要回顾二战当中美苏关系的变化历程。
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 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 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对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 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 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 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 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 决于我们! ——杜鲁门
二. 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领域 政治 经济
政策措施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苏联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美国的冷战政策
㈠ 政治:杜鲁门主义 ①背景: 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②内容: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
(1948年6月苏联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 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 )
㈡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
①成立: 1949年1月 ②目的: A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B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
③影响:
A 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 济起了积极作用
5. 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D B.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6.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 主要原因是( ) C A.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③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 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 ;
④ 政治上 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力量对立
⑤ 经济上 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⑥ 军事上 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⑦ 意识形态上 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五、冷战的影响(评价)(教材95页学思之窗)
⑴消极影响:
①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②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使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如古巴导弹危机),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③冷战下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如朝鲜、越南战争),造 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纷争(德国分裂、朝鲜分裂) ④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⑵积极影响: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未发生大 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②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C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挪 威
丹 麦
英 国
苏 联
波 兰
北约
西班牙
法 国 瑞士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华约
土 耳 其
阿 尔 巴 尼 亚
三. 第一次柏林危机 ——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①背景: A 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B 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发 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7.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 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B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8.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A B.发动了朝鲜战争 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B 苏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 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㈢ 军事:华约组织
①背景: 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 ②成立: 1955年5月 ③性质: 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④影响:
A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 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布拉格之春”) B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②概况: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 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 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③影响:
A 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 造成了国
美占区
四、冷战的特点
①是 除直接交战以外 的全面对抗 ②双方争夺重点在 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