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讲义

合集下载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常见实验用溶液配制方法和溶液配制讲义

常见实验用溶液配制方法和溶液配制讲义

一.常用贮液与溶液1mol/L亚精胺(Spermidine): 溶解2.55g亚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

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精胺(Spermine):溶解3.48g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

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0mol/L乙酸胺(ammonium acetate):将77.1g乙酸胺溶解于水中,加水定容至1L后,用0.22um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

10mg/ml牛血清蛋白(BSA):加100mg的牛血清蛋白(组分V或分子生物学试剂级,无DNA酶)于9.5ml水中(为减少变性,须将蛋白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蛋白),盖好盖后,轻轻摇动,直至牛血清蛋白完全溶解为止。

不要涡旋混合。

加水定容到10ml,然后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二硫苏糖醇(D TT):在二硫苏糖醇5g的原装瓶中加32.4ml水,分成小份贮存于-20℃。

或转移100mg的二硫苏糖醇至微量离心管,加0.65ml的水配制成1mol/L二硫苏糖醇溶液。

8mol/L乙酸钾(potassium acetate):溶解78.5g乙酸钾于足量的水中,加水定容到100ml。

1mol/L氯化钾(KCl):溶解7.46g氯化钾于足量的水中,加水定容到100ml。

3mol/L乙酸钠(sodium acetate):溶解40.8g的三水乙酸钠于约90ml水中,用冰乙酸调溶液的pH至5.2,再加水定容到100ml。

0.5mol/L EDTA:配制等摩尔的Na2ED TA和NaOH溶液(0.5mol/L),混合后形成EDTA的三钠盐。

或称取186.1g的Na2ED TA·2H2O 和20g的NaOH,并溶于水中,定容至1L。

1mol/L HEPES:将23.8gHEPES溶于约90m l的水中,用NaOH调pH(6.8-8.2),然后用水定容至100ml。

1mol/L HCl:加8.6ml的浓盐酸至91.4ml的水中。

水的讲义

水的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教师:宋亚涛学生:时间年月日时段:第一章水【概念与规律】一、地球上的水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1)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态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按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咸水(salt water)和淡水(fresh water)。

(3)按其存在的空间:可以分为海水(sea water)、大气水和陆地水(land water)。

(4)按其对生命的作用:可以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的96.5%,陆地水约占3.5%,其中1%是咸水,2.5%是淡水。

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

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十万分之七。

4、大气水数量不多,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但能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5、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

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

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40%6、人体中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左右,一般情况,人每天至少应饮水2—2.5L。

二、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1、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水的密度(density)。

水具有一定的密度,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克每立方厘米”。

国际单位中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2、水的三态变化及能量变化熔化(melting):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固态→液态熔化时吸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凝固(condensation):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液态→固态凝固时放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讲义(含解析)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讲义(含解析)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w )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提示:溶质质量分数(w )=m 溶质m 溶液×100% 2.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提示: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①计算:计算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②称量:称取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水)的体积(将水的质量换算为水的体积)。

③溶解:将称取的溶质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量取的溶剂(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即得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新知探究]探究1 填写空白,认识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 B 。

(2)单位:mol·L -1。

(3)表达式:c B =n B V 。

探究2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填写表中空白。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质量分数(w )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特点 ① 同一溶液中,各处的浓度完全相同,即溶液具有均一性②溶液稀释或浓缩后,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但是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化计算公式 c =n 溶质V 溶液 w =m 溶质m 溶液×100%c (mol·L -1)=1 000 mL×ρ溶液g·mL -1×w M 溶质g·mol -1×1 L [必记结论]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1)以单位体积溶液作标准,即1 L 溶液,不是1 L 溶剂,也不是溶液的质量是1 000 g 。

(2)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标准,而不是溶质的质量。

(3)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4)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一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会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成功体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L 水中溶解1 mol NaCl 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1B .标准状况下,22.4 L HCl 溶于1 L 水中形成溶液的体积是1 LC .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 溶于水形成1 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 -1D .1 mol BaCl 2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液中c (Cl -)等于1 mol·L -1解析:选C 此题是概念性选择题,应逐个分析每个选项。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讲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讲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讲义一、溶解的概念当我们把一勺糖放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这种现象就是溶解。

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通常是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比如,盐能溶解在水里,酒精能溶解在水里,许多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也能溶解在水里。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比如沙子、面粉放入水中,经过搅拌后,它们会沉淀下来,这种情况就不是溶解。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溶解量都会增加。

例如,在泡糖水时,用热水比用冷水能更快地让糖溶解,而且能溶解更多的糖。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氢氧化钙,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搅拌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通过搅拌,能使溶质和溶剂充分接触,从而加速溶解过程。

3、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像氯化钠(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而碳酸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在水中几乎不溶解。

同样,不同的溶剂对同一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也不一样。

例如,碘在酒精中比在水中更容易溶解。

三、溶解的过程物质在水中溶解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过程。

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溶解过程表现为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解过程表现为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

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说明溶液已经饱和;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说明溶液不饱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当溶质与溶剂接触并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溶质的分散是指将溶质的微小颗粒分散到溶剂中。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界面上。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颗粒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的颗粒逐渐分散到溶剂中。

接下来,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物理性质的,如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如氢键、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或排斥,从而使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

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是化学溶液形成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碰撞和混合,从而使溶质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通过不断的混合和扩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
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也涉及到化学性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了化学溶液。

通过深入理解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溶液的组成(讲义及答案)

溶液的组成(讲义及答案)

4.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物质的溶解(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 __________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有的放出热量,如 ________ ;有的吸收热量,如 _______ : 有的使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 ___________ O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溶液的组成(讲义) 一、知识点睛 1.溶液 <1) (2) <3) (4) 定义 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_______ 的混合物。

特征 溶液具有_ 组成 ① 洛液是山 _______ 和 _______ ②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_________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溶质可以是气体、 _________ 或. 最常用的溶剂是 _________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性和 性。

组成的。

的、2. 3.____ 质量之比。

X100%O(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 _________________ 增强的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质量与汁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4.5.溶液的配制<1)直接配制溶液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 氯化钠、蒸®水;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④溶解:(2)稀释溶液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用溶质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L04g/cm3) 【实验用品】6%的氯化钠溶液、蒸懈水: 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

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

溶液的形成知识集结知识元溶液知识讲解1.溶液的概念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4.实验1.溶液的形成(蔗糖溶解实验)(1)实验步骤: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蔗糖水糖水(2)现象: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3)解释现象: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这就是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解性的比较(1)实验步骤: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

震荡,观察现象。

碘+水碘+汽油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汽油溶质溶剂现象碘水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解碘汽油碘溶于汽油,溶液变成紫色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变成紫色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3)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3.乙醇溶于水(1)实验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震荡。

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初三化学第三章溶液2B

初三化学第三章溶液2B

教师辅导讲义A.16.7g B.27.7g C.7.26g D.18.26g6.有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自小到大的顺序为( )A.X、Y、Z B.Z、X、Yc.Y、Z、X D.Z、Y、X7.在不同温度时,KNO3溶解度如表:温度℃0 10 20 30 40 5013.3 20.9 31.6 45.9 63.9 85.5溶解度(克/100克水)将20克KNO3晶体放入50克沸水中,冷却到开始有晶体析出,其温度范围是( ) A.0~10℃B.30~40℃C.10~20℃D.20~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都能形成结晶水合物B.胆矾是一种结晶水合物,所以属于混合物C.石碱的化学式为Na2CO3·5H2OD.明矾[KAI(SO4)2·12H2O]由5种元素组成9.粗盐提纯实验中,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什么现象即可停止加热( )A.水分全部蒸发B.滤液开始沸腾C.出现少量晶体D.出现大量晶体10.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制氧气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充分加热后所得的剩余物用水溶解、过滤,再蒸发滤液,可初步将混合物分离B.氯化钾和硝酸钠的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分离D.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得到碳酸钙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各用100毫升蒸馏水分别配制成A、B两种饱和溶液。

将两种溶液都冷却到t1℃,析出固体的量是( )A.A多B少B.A少B多C.有A无B D.有B无A12.有20℃的硝酸钾溶液500 g,第一次恒温蒸发20 g水,析出KNO31g,第二次再恒温蒸发20 g水,析出KNO36.4 g,第三次若再恒温蒸发10 g水,可以析出KNO3的质量为( )A.可能等于lg B.可能小于3.2gC.一定等于3.2g D.可能大于3.2g13.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20℃,几种物质中____________的溶解度最大。

(完整)初中化学溶液部分讲义

(完整)初中化学溶液部分讲义

溶液的基本知识与相关计算1、溶液的相关概念(15min)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热;另一种过程是溶质的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离子),这一过程放热。

重点难点:(1)溶液并不全是无色透明的。

如CuSO4溶液显蓝色,FeSO4溶液显浅绿色。

(2)溶液时具有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属于纯净物。

(3)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是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C.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所以任何溶液里水都是溶剂。

例2:下列关于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例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例4. 关于一瓶食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溶液咸B.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后瓶底有固体食盐析出C.每一部分食盐溶液中,食盐与水的质量比都相等D.食盐溶液蒸干水分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溶解前的食盐性质不同例5: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2、溶解度(50min)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讲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讲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讲义一、溶解的概念当我们把一勺糖放入一杯水中,糖会逐渐消失,整杯水变得甜甜的。

这个过程就是溶解。

简单来说,溶解就是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通常是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过程。

比如,把盐放进水里,盐会慢慢消失,水变成了有咸味的盐水;把酒精倒入水中,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能消毒的酒精溶液。

要注意的是,溶解并不是溶质和溶剂简单地混合在一起,而是它们的分子或离子在微观层面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越快,溶解的量也越多。

以白糖为例,在热水中白糖会溶解得更快更多。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从而促进了溶解。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氢氧化钙,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

2、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

当我们搅拌一杯糖水时,会使溶质和溶剂更加充分地接触,加速了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扩散,从而更快地达到溶解平衡。

3、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以及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比如,氯化钠(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但在油中几乎不溶解;而油在水中也很难溶解。

另外,溶质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溶解。

颗粒越小,溶解速度通常越快。

这就好比把一块大石头分成很多小块,小块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溶解起来就更快。

三、溶解的过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大致会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从固体表面脱离,进入溶剂中。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克服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第二步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扩散,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

这个过程通常会释放能量。

当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达到平衡时,溶解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此时再加入溶质也不会继续溶解了。

四、溶解的应用溶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来配制药物溶液,以便患者服用或注射。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

在化学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包括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溶解热等。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些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在溶剂中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极性溶液;如果溶质是非极性分子,溶剂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

此外,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解离程度,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分子溶液和离子溶液。

分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离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

离子溶液中存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导电性和渗透压等性质。

化学溶液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因为溶质在溶液中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接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如血液中的离子溶液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总之,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形成和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2019版高中化学讲义: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4讲 含答案

2019版高中化学讲义: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4讲 含答案

第4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2)表达式:c B=错误!。

(3)单位:mol·L-1(或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3.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Na2O2错误!NaOH;SO3错误!H2SO4;NO2错误!HNO3。

(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4.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错误!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错误!计算。

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1)1 mol ·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2)用100 mL水吸收0。

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3)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

1 mol·L-1()(4)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5)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6)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答案(1)×(2)×(3)×(4)×(5)√(6)×题组一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1.某温度时,有500 mL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试回答下列问题:(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讲义-6.溶液的形成-沪教版(全国)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讲义-6.溶液的形成-沪教版(全国)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液的用途;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3. 通过分析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现象,从而掌握除去油污的不同方法和原理。

考点精讲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乳化现象。

难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实验探究认识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上图展示的各种物品,同学们都不陌生,它们都属于溶液吗?考点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例如食盐水中的食盐、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

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

(如油脂的汽油溶液、碘酒)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未溶解的溶质不计算在内)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可以省略。

2.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①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例如:密度、浓度、颜色、化学性质。

②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例如: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不会浑浊。

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思考: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②溶液一定澄清,但一定无色吗?例如:溶液是蓝色。

3. 溶液的微观组成:溶质以单个分子(蔗糖、酒精)或离子(氯化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能够识别溶液、溶质、溶剂。

3)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

三、教学难点1.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试剂瓶等。

2.试剂:食盐、糖、水、酒精、高锰酸钾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汽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液体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液体为什么叫做溶液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1)溶液的概念●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溶液: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溶剂:分散溶质的物质。

●举例说明,如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盐水是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将食盐或糖逐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导致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和溶解。

六、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3. 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液形成的规律。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溶液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方法。

2. 强调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溶液思维导图

第九章溶液思维导图

第九章溶液思维导图1. 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的混合物。

-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 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过程-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过程。

-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解过程的速度和程度。

3. 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4.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溶质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 多余的溶质无法继续溶解,会形成固体沉淀。

5. 稀释溶液- 稀释溶液是指通过添加溶剂,使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变稀的溶液。

- 稀释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但体积增加。

6. 浓度-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

-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浓度(mol/L)、质量浓度(g/L)等。

7. 溶液的制备与稀释- 制备溶液时,需考虑溶质的溶解度和所需浓度。

- 稀释溶液时,需根据所需浓度和已有溶液浓度进行计算。

8. 溶液的物理性质- 溶液具有颜色、透明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

- 溶液物理性质的测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溶质。

9. 溶液的化学性质-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可发生化学反应。

- 溶液化学性质的研究可以探索溶质的化学特性和反应规律。

10. 溶解热- 溶解热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相关。

以上为第九章溶液思维导图的概要内容。

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讲义。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讲义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讲义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讲义一、溶液的定义与组成在我们开始探讨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之前,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溶液。

简单来说,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就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比如说,把盐放到水里,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它们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盐水就是溶液。

那为什么要研究溶液的组成呢?这是因为溶液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无处不在。

从我们喝的糖水、药水,到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化学溶液,了解它们的组成对于控制反应、保证产品质量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定义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00%例如,配制 100 克 2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就是100 克 × 20% = 20 克,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100 克 20 克= 80 克。

2、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单位通常是摩尔每升(mol/L)。

比如说,要配制 1 L 浓度为 2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就需要知道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40 g/mol),然后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 mol × 40 g/mol = 80 克。

三、溶液的配制1、固体溶质溶液的配制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根据所需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计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3)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4)转移: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3 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
家庭小实验:
步骤蔗糖加入水中食盐加入水中
现象蔗糖消失在水中食盐消失在水中
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
1.定义: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
(1)均一性: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混合物
练习1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1.Zn粒溶于水
2.汽油溶于水
3.冰水混合物
4.CuSO4晶体溶于水
知识点二:
1.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练习2:天平能平衡吗?
得到:m液= m剂+ m质
知识点三:
1.固体、气体和液体互溶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作溶质,量多的为溶剂;
3.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只要有水,水就是溶剂。

练习3:判断下列各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溶液溶质溶剂
KMnO4溶液KMnO4水
碘酒I2酒精
盐酸HCl 水
10ml汽油
汽油豆油
90ml豆油
10ml水
酒精水
90ml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