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地理试卷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A.人口数量更少B.腹地范围更大C.城市等级更低D.城市职能更少
6.图中城市()
A. P1对M2的辐射作用只能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B. M2辐射范围小于M1,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
C. M2水路交通网络最密,是区域中的核心城市
D.规模等级不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城市体系
广东自古以来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面对国际国内行情下行状况,某镇开展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图6为升级后桑蚕产业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说出三江并流核心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三江并流核心区河谷地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原因。
(3)分析2010年后三江并流核心区牲畜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猫跳河流域多峡谷息流,喀斯特地貌发育。20世纪50年代,该流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58-1981年,该流城进行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梯级开发(下图),促进流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下表示意该流域6个水电站的坝高和年发电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镇市大力开发铝土资源,发展“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制品加工”产业。1988年,H湖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0年代,H、B两湖成为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
第11题,玉林市科技力量不足,不适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故A错;不生产棉花,也缺少煤炭资源,不适宜承接棉纺织和煤化工工业,故BD错;因广西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物产富饶,药材资源丰富,适宜承接医药食品工业,故C项正确。
【答案】12. D13. C14. B
【详解】12. 奉贤区与中心城区相比,经济欠发达,技术水平低,①错误;土地价格较低,②正确;距中心城区远,③错误;位于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小,环境条件较好,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章末检测试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2024·广东广州期末)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三大区域()A.都有明确的边界B.按自然特征划分C.内部特征绝对一致D.人类活动差异较小4.与东部季风区相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年均气温更高B.不受季风影响C.年降水量小且年际变化小D.河流最终全部流入太平洋5.青藏高寒区成为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冰川冻土广布C.气候高寒缺氧D.生物天敌较少(2024·湖南长沙期末)嘉绒藏族是位于横断山区的农耕民族,当地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有在农历腊月制作熏肉的传统习惯,当地熏肉故称腊肉,一般可常温储藏至次年春季。
据此完成6~7题。
6.横断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比同纬度东部地区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狭小B.水热组合多样C.物种多样性好D.土壤浅薄贫瘠7.当地选择特定季节制作腊肉,主要因为该季节()①气候干燥②气温较低③劳动力充足④肉类消费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重点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等共建平台,成效显著。
浙江省于2021年被国家选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锋。
据此完成8~10题。
8.与江苏省相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更具有代表性,主要是因为浙江省() A.经济区域差异小B.经济发展水平高C.地域单元更复杂D.气候差异更显著9.相对于山区城市,在沿海城市建设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的主要优势是()A.利用沿海的生态优势B.便于引进优质产业和人才C.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D.便于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10.浙江省推动“山海协作”工程主要是为了()A.社会统筹协调发展B.产业统筹协调发展C.生态统筹协调发展D.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塞舌尔位于印度洋中,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最大岛屿为马埃岛。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A. 12小时B. 24小时C. 365天D. 1个月2.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地球季节变化?A. 地轴倾角B. 地球公转C. 太阳辐射D. 大气层的存在3. 地球上常见的地形包括下列哪些?A. 山地B. 沙漠C. 平原D. 海洋4.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气温的变化?A. 经度B. 纬度C. 海洋湿度D. 高度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北美洲6.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第一长江?A. 长江B. 黄河C. 淮河D. 嘉陵江7.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环境污染?A. 工业废气排放B. 水污染C. 大气污染D. 人口增长8.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个地方?A. 河流湖泊B. 冰川冰雪C. 地下水D. 大气水汽9. 下列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10. 下列哪个是我国幅员最大的省份?A. 新疆B. 青海C. 西藏D. 广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2. 英国所在的洲是欧洲。
欧洲。
3. 地震最常发生在地壳上。
地壳上。
4. 我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
5.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里海。
6. 大气圈的最外层是热层。
热层。
7. 我国的南海位于南中国海。
南中国海。
8. 我国的大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9. 美洲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
10. 黄金分割是指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一物体的两部分之比等于整体和较大一部分之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们的周期分别是多长时间?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的运动,周期为365天。
2.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答:地球季节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轴倾角有关。
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象,a 、b 、c 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象的 影响程度,读图完成1~3题。
1.若上图a 、b 、c 分别表示原料、动力、市场要索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类工业可以在沪、粤、晋、云、贵、川等地大力发展 B ・影响①②③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市场、动力、原料 C. 能反映钢铁工业区位变化的顺序是①一②一③ D. 目前,①②③三类工业,在发展中国家所山比重较大,在发达国家中所占比重较小2•若图中a 、b 、c 分别表示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①C. 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D. 目前,外來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 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 自然环境B.人们文化观念C.生产力水平D.社会福利制度读下图,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 5.关环境人口容量(M )和人口合理容量(N )的数量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A. M=NB. M<NC. M>ND.不确定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回答6—7题。
6. 图中①附近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 )分析判断4—5题。
4.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情况,可能都正确的是( )A.①有色冶金②石汕化工 B. ①印刷工业 C. ①水产加工 D. ①电器装配 ③电器装配④水产加工③制糖厂 ④有色冶金③精密仪表④服装加工③集成电路④有色冶金②木材加工 ②卬刷工业②水产加工 勞力KMA.传统工业和乳畜业B.高技术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C.新兴工业和水稻种植业D.分散型工业和密集型农业7. 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8.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 9. 城市等级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木条件有()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发达的交通③丰富的资源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1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 水 B. 土壤 C,热量 D.洗照 13 •世界上水稻种植业多分布在( )A.热带雨林区 B 热带草原区C.季风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14. 有些工业对环境要求严格,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
故选D项。
第2题,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故选C项。
2.C垛田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数量多,垛田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素称“千岛之乡”。
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是垛田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垛田中的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 )A.交通B.防洪C.灌溉D.淋盐4.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 )A.人地关系协调B.自然环境优越C.机械化水平高D.推广价值大3题,读图,图中垛田中的网状深沟可以行小船,有交通作用;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利于排水、灌溉,有防洪、灌溉作用;该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湿润地区,很少有土壤盐渍化问题,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淋盐,选D项。
第4题,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因地制宜改造利用环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选A项。
4.A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应属于商业区;①功能区在最大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且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③功能区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6道)1.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
下图中的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图1 人口迁移示意图A.a1→b1 B.a1→a2 C.b1→b2 D.c1→c22.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必然导致城镇环境的恶化B.人口迁出,对迁出地只有利,没有弊C.向边疆工矿区移民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我国2005—2010年的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2,回答3—4题。
图2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示意3.关于这一时期内人口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贵州的迁出人口数量多于四川B.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多于广东C.浙江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D.安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天津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减慢了皖、赣、黔的城镇化进程D.减慢了沪、京、津的城镇化过程图3中a、b、c表示城镇发展过程。
读图,回答5—7题。
图3 城镇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5.下列有关城镇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6.下列城镇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A.武汉B.兰州C.大庆D.深圳7.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镇问题应()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B.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C.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D.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
据此回答8—9题。
8.较适宜建设茶叶种植园的地区是()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祁连山区D.长白山区9.考虑到自然条件,茶叶种植园应选址在()①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②热带季风气候的平原地区③亚热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④亚热带酸性的红壤地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水稻不宜生长在()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C.市场D.政策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市场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⑤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B.种植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C.俄罗斯的该类农业一般为国营的D.我国没有此类农业类型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12.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13.下列国家的大牧场上,以养牛为主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新西兰D.南非14.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特点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15.促进潘帕斯草原牧场的商品性经营的因素是()A.气候温暖B.地广人稀C.距海港近D.土地租金低16. 下列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B. 发展中国家没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C. 乳畜业只分布在发达国家D.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17.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A.奶牛B.奶羊C.牛奶D.奶制品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复习卷 第一章 人口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通关检测第一章人口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2.下列关于上述四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南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结合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地区面积比例人口比例人口密度/ (人•km-2)东部地区46% 96% 222西部地区54% 4% 93.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农业D.历史和经济4.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徙,如今分布在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上。
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40°N—60° NB.20° N—60° NC.0°—20° ND.0°—20° S6.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区地势起伏大C.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地区开发早7.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2亿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地理试卷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掀起了一股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热潮。
滑雪场的可达性是指全国各城市到达某一滑雪场的快捷程度。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滑雪场的可达性与市场潜力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间滑雪场市场潜力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重庆大于甘肃——消费人群B.北京大于河北——交通运输C.浙江大于江苏——经济水平D.湖北大于福建——城市规模2.黑龙江滑雪场可达性较差,但市场潜力较大,今后的发展应( )A.大力发展公路交通,提升可达性B.利用现代技术,建设室内滑雪场C.发展航空与高铁,增加交通快捷性D.增加滑雪场数量,发挥规模效应瑙鲁位于赤道附近,是太平洋中一个远离大陆的美丽珊瑚岛,素有“天堂岛”之称。
全岛长6千米,宽4千米,没有河流。
岛上大部分区域被鸟粪及石灰岩覆盖,并形成优质磷酸盐矿。
在长期密集的开采之下,目前该国磷酸盐矿已近耗竭,急需对以磷酸盐矿开采和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据此完成3-4题。
3.瑙鲁没有河流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B.蒸发强烈C.地表水渗漏严重D.植被覆盖率低4.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国应着力发展( )A.耕作业B.海洋化工C.装备制造D.观光旅游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份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5~6题。
5.6~8月份,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有( )①风速较大②蒸发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城市转型的探索。
在此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一含解析2
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1~2题.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形D.河流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2019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据此完成3~4题。
3.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A.生育率提高B.就业率提高C.净迁出率下降D.人口容量下降4.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A.经济矿产开发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D.军事加强国防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如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
据此完成5~6题。
5.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6.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8.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测试题
eir 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A.A 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eing 2004 年 10 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 are 谷结实率达 95%以上,每亩高产 847 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 go 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 od fo 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 6~7 题。
ngs 背景材料: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
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in th 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 eir 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 bein 是黄色或白色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 g ar 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 e go 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
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 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读图 2 和图 3
并回答 4~5 题。
for something and S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nly one thing 4.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地形
heir 11.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be A.X B.Y C.Z D.W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 的发展
ing 12.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are A.① B.② C.③ D.④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nly one thing 高中地理必修 2 综合测试题 at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第一卷 4
(19套)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同步练习 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
(19套)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治变革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3~5题。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示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若该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是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7.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8128 埃塞俄比亚备注:横坐标为该年份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050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河流C.气候D.经济发展水平2.该区域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是()A.居住条件差B.就业困难C.饥饿贫困D.劳动力短缺解析:1.B 2.D第1题,图示地区为北美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从图中看河流影响较小,选B。
第2题,该区域属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选D。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
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投资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3.A 4.B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们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投资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说法错误,大力开发资源说法也不正确,故选B。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区——行政因素B.商业区——经济因素C.住宅区——环境因素D.科教区——历史因素2.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第1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
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特点,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
答案:1.B 2.D读下图,X、Y、Z3~4题。
X Y Z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C.Z是住宅区D.Y是工业区4.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A.X B.YC.Z D.X和Y解析:第3题,西欧多吹偏西风,由此可知X为居民区,Y为绿化带,Z为工业区。
第4题,由题意可知X的地租最高,应为中心商务区,这里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
答案:3.B 4.A(2014·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浙江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
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时间是()A.中心区域早高峰B.中心区域晚高峰C.外围区域早高峰D.外围区域晚高峰6.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大力拓宽城市道路C.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D.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晚高峰车速比早高峰车速低,说明晚高峰更拥堵,中心区一般比外围区更拥堵,故选B。
第6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合理措施。
答案:5.B 6.A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1章综合检测题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1~3题。
1。
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C。
潮汐现象不明显D。
理化性质不稳定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A。
1B。
2C.3 D。
4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A。
挪威海以南B.白令海峡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D。
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
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2、C3、D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
据此完成4~5题。
4。
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
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5。
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A.①B。
②C.③D.④解析:选C。
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6.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A。
②④⑤③B。
②⑤①④C。
②④①⑤D。
②④①③解析:选D。
先判断五处海峡的名称,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图形,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马六甲海峡,③为英吉利海峡,④为曼德海峡,⑤为土耳其海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必修2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下图中四大流域,人口分布最稀少的是()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
亚马孙河流域D。
密西西比河流域解析: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答案:C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
读图,回答2~3题。
2。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C。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D。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3.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
气候C。
矿产资源 D.交通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北半球0°~60°,即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第3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的生存,因而人口分布集中。
答案:2。
A 3.B读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4~5题.4.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为()A.沿海多,内陆少B。
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较多C.中部多,四周少D。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5.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人文原因为()①气候温暖湿润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历史悠久④开发时间较早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解析: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的人口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第5题,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水陆交通运输便利,殖民者到达时间较早,开发较早;气候温暖湿润属于自然条件,澳大利亚的历史并不悠久。
答案:4.B 5.B“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
读下表,回答6~7题.年份东南半壁西北半壁面积比例/%人口比例/%面积比例/%人口比例/%1953年43。
2494.80139.5156.76 5.205。
83 2000年43.249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
马蛇自然增长率呦出生率%64(oo 2 4 6 8死亡率(%。
)JOO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颓湘755------------------ 顾1. 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A. 商业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文化区2. 关于街道M 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 M方向近郊区B. M方向近商业区C. N方向近文化区D. N方向近工业区1.C2.B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自然增长率04)8 6 4 23.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 2023 年、2022 年B. 2024 年、2025 年C. 2026 年、2025 年D. 2024 年、2022 年4.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3.D4.C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
回答下列各题。
5.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环境变化B .婚姻家庭C .农业活动D .气候变化6. 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向东迁移B .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 .冬季向南迁移5.C6.D“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
一般1月份种植,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气温回升达20C以上时揭膜。
下图为广西某双高甘蔗产区气候统计图。
据此完成7—8题。
7. “双咼”甘蔗揭膜的时间是 ( )A. 2月B.4月C.6月8.“双高”甘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防冻 B .防沙、防虫 7.B 8.C铜价持续高位提升了人们对铜矿的开采热情,世界各矿业公司纷纷提高资源勘探力度,新建扩建铜矿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0.9% D.1解析:通过图中的数据1992年人口68.7万,1993年人口80.2万,计算1992—1993年人口增长率(80.2-68.7)÷68.7×100%,即为16.7%。
故选项A正确。
答案:A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1900—1950年甲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乙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20世纪末,甲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答案:2.D 3.B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4题,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第5题,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老龄化明显。
人口总量大,导致净增人口多。
答案:4.D 5.C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解析:第6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20世纪70年代之后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
第7题,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6.D7.C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7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 D.30%鼓励人员出国解析: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为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B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解析:第9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小,示意图呈金字塔形。
对比四幅图,④图符合题意。
第10题,读图可确定每个国家30~39岁的人口数。
答案:9.D10.B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④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调查发现,迁入四川、重庆的人口中,很多是广东人,影响广东人口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A.务工B.经商C.家庭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应为人口净迁出区,故①正确。
西北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故②错。
东南沿海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故③正确。
东北地区迁入和迁出相当,故④错。
第12题,广东人经商意识强,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经商。
答案:11.C12.B读美国(本土)、中国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14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第14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规模比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13.B14.C15.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D二、综合题16.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材料二(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
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长经济因素17.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
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4)根据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关系,通过读图可得出。
(2)抚养比上升,说明少年儿童或老年人口比重大,联系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可分析得出结论。
(3)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面临就业等压力。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
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
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4)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