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由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
一年三班林明阳林天阳家长:崔晓华一直都很想看《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立界限》这几本书,刚好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给孩子自由》这本书,我得以真正的看到这本书。说实话,一直都不知道这是谁写的,只是单纯从题目上对它感兴趣。
看到“自由”两个字,想起了一些题外话:同事曾经感慨于一篇QQ的新闻——有很多北大的教授宁愿在国外隐姓埋名当保姆,为自己的孩子赢取一张绿卡,也不愿意回国。但是我的几点看法是:首先,这个信息的真实性有多少?现在网络新闻为了博取点击率,常常会有虚假的新闻出现。其次,即时真有这样的教授,那么也要看看当初他出国时候的年代,90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候的民主自由与现在是有差距的,可以理解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想法。最后,“存在既是合理”的,只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精神层面的自由追求更甚。从而也可以看出文化对于自由的影响,中西方是有着完全不同看法的,西方育儿观念中对于自由也自然是充分肯定的。
而我本人对书籍的看法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也许是受从初中开始对于一些所谓的权威都敢于质疑的态度的影响,这本书也不例外了。
本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态度,多半是从自我的成长经历中获取。每次我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时候常常会想:“当初我是怎么想的,我希望自己的父母怎么做?”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笑:“你怎么知道自己很小的时候的想法呢?”这可能得益于我从青春期就开始记日记的
习惯吧,不停的剖析自我,虽然痛苦,但是能很清晰的看出自己成长的足迹。正是这种剖析,让自己的性格没有成为父辈那样的狭隘,猜忌,偏激。
刚刚看了开头的部分,突然发现原来我和作者有这么多的观点是相似的,而我的观点来源并不是书籍,是我自己生活的经验。
最深有感触地是关于“首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的论述。
Primary happyniess:首要幸福感,指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完全确认,是明确的,毫无疑问的坚信,父母无条件的爱自己Secondary happyniess: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首要的幸福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侧重于次要幸福感的满足,这容易造成顺利起来就特别高兴,不顺的时候特别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长大以后不敢向自己依赖的人说不!
这是多么的深有体会阿,就像我现在以前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一样,我想这和以前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我是有一定得原因,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在我给他赋予充分的爱的时候,也感受到他们给我的爱,我可以坚定的对别人说不了,特别是当别人占据了周六周日本应该属于family day的日子是,我是那么理直气壮地拒绝。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孩子们有这样的表现:比如他们不愿意吃切开一半的苹果,为什么他们坚持把褪上去的裤腿拉下来,为什么不愿意睡有蚊帐的床!
让我知道了“秩序感是儿童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儿童对于事物作出正确分辨与判断的基础,实儿童建立道德的奠基石”
很多很多的看法、做法于小巫的一致,比如:“蹲下去看孩子”,三岁以前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说说一些其他不太相同的吧,也不能说不同,我觉得很多东西要根据现实来做更改
“母乳喂养”,我理解,也非常赞同,但是中国的现阶段国情是不可能所有的母亲都作全职妈妈,给孩子母乳喂养到两岁。于是很多4、5个月孩子的妈妈要回到工作岗位中,这就涉及到了社会看法的问题:比如单位的领导能批准哺乳假,拟定同时帮助与支持,而且你的家还不能工作单位太远,我很遗憾只能给孩子们十二个月喂奶,可是这也是有这个社会造成的阿。
“保姆的选择”能理解小巫的看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佟阿姨一样的保姆,我只能说最重要的“耐心”和“爱心”的保姆能找到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且更多的要给人家一种家人般的关怀和谅解。如果时时刻刻以保姆的标准要求别人,他永远都不能融入家庭教育的氛围中的。
看到这里还有点点困惑:为什么小巫一直是在剖析自己孩子成长的历程和自己的作为母亲的感受,为什么没有自己作为小孩子时,对父母的期许和剖析呢?我以小人之心揣测一下吧:也许西方的育儿观念中只对下负责,不对上负责,长大以后就离开父母自立,主要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不负责对上一代的赡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