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总结
2016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2) 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 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考点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考点3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 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发展阶段。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制,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3)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②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即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③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把手工业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④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2016考研政治:高频考点解析——统一战线
2016考研政治:高频考点解析——统一战线(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016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毛中特16次重要会议
2016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毛中特16次重要会议相对于其他两门考研公共课,2016考研政治的难度稍微要小一点。
不过,考研政治的知识点繁多,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以方便背诵。
如果小伙伴们不会整理也没关系,文都考研来给大家整理2016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让大家的复习更轻松。
中共一大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3.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二大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注: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提出联合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1.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2.意义: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八七会议1.会议彻底地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016考研政治: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二)
通过上一篇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题型应该有所领悟了,本文老师继续为大家总结其它哲学原理相关的古语、诗句。
一、矛盾相关知识点 (一)对立统一 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二者不可分离。
4.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5.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二)特殊性与普遍性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矛盾的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6.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三)主次矛盾 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必背原理
2016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分析题必背知识点1.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答:(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答:(1)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2)联系: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答:区别:含义不同。
个人理想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联系:(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认识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赖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考研政治必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016考研政治必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2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b.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c.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d.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c.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d.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2016考研政治:毛概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五)
2016考研政治:毛概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五)3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毛泽东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发表系统的见解,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带领部分同志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的谈话中。
主要是:第一,分析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第二,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第三,针对斯大林关于商品生产只限于生活资料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第四,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五,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毛泽东进一步认为价值规律在我国还起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他对价值规律的认识:第一,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
第二,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第三,提出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总之,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不仅是资本主义及以前小商品生产的重要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规律,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仍起广泛的作用。
4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阐述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我们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通过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毛泽东把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视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核心问题。
考研政治大题必背,全面深化改革2016更新版
全面深化改革(一)重要性: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两个百年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2.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3.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4.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二)总目标: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最核心: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原因:1.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市场经济长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3.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适应,相衔接<T1-35>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1.基本国情——经济建设中心——提高国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3.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适应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个重要支点+攻坚期+利益关系复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3句静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前提3句动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考点—马原篇(第7-8章)
Born To Win人生也许就是要学会愚忠。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考点—马原篇(第7-8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经济发达的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列宁得出结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个时期,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二个时期,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第三个时期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016考研政治必备!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2016考研政治必备!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认识的两次飞跃,历来是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一级考点,2016考研命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属于必背考点哦!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特征与区别: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4个重点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总结: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第二,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三,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2016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2(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唐刘禹锡唯物)(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物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2016考研政治一级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016考研政治一级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上是毛中特部分的重点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培养政治意识,把握政治命脉的重要纲领。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内涵和意义,是2016考研政治复习备考路上绕不开的核心知识点。
一、何为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是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则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二、基本路线的内涵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路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第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016年考研政治冲刺考点:全面依法治国
⼀、全⾯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作都依法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党提出并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经历了⼀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1)党的⼗⼀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针。
(2)⼗五⼤明确把依法治国确⽴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标,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3)1999年3⽉,九届全国⼈⼤⼆次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宪法。
(4)⼗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起来。
(5)⼗七⼤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以来,党中央⾼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略,加快了全⾯推进依法治国步伐。
(7)2014年⼗⼋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推进依法治国若⼲重⼤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3.全⾯依法治国是“四个全⾯”战略布局的重要⼀环 全⾯建成⼩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标和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全⾯深化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全⾯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都必须在全⾯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
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法。
重⼤改⾰需要于法有据,全⾯依法治国为全⾯深化改⾰提供制度规则。
全⾯依法治国既是全⾯建成⼩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基本保障。
要让全⾯深化改⾰、全⾯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建成⼩康社会的⽬标如期实现。
全⾯依法治国与全⾯从严治党本质⼀致,辩证统⼀。
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好中国道路,必须落实好全⾯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2016考研政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在2016考研政治中,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可谓“鸡肋”部分,虽然在考研政治分析题中未曾有过命题,但是在考研政治选择题中我们能够缺能掠见它的身影:2014年多选、2013年多选,但是据数据显示,这两道题目的正确率却处于一般水平,究其根源是由于考生们忽视了该部分的备考。
下面都教授就带各位考生来学习一下该考点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是早期物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物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主要缺陷在于: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正确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从而弥补了空想社和主义的缺陷,从而把社会主义空想发展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标志。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具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形式。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价。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2016考研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掌握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足够细心,特别需要注意题中用词是否严谨。
以“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为例,二者是否能够等同呢?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的,其中“知”是指认识,“行”是指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
“知行合一”是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提出来的,包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这两方面内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一思想强调了对人的重视,是有一定进步性的,但它认为认识代替实践,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把认识和实践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二、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是正确的观点。
孙中山认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是从“不知而行”到“行而后知”再到“知而后行”这几个阶段,其与后期毛泽东对“知行统一”这一思想的理解基本一致。
三、试题解读: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题干中“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这两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两句话表达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体现了知行不可分割的思想。
因此,A、C、D三项是本题正确选项。
而B项“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选。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是迥然不同的。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审题干之外,还需要认真推敲选项的表述,注意细节的表述是否正确。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货币五大职能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货币五大职能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货币五大职能,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货币五大职能货币是大家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货币的五大职能相信考生们在高中时期都有所学习,正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所以在考研政治中依旧保留并且作为重点内容供考生学习研究,且在历年真题中出现频率也较高。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系统学习一下货币的五大职能。
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使商品以价格形态,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而是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马克思说:“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是作为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流通手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买卖使用货币的过程体现了商品的流通手段,货币的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价值尺度的货币不同,它不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任何一个商家决不会允许购买者不付给货币而随便拿走商品。
3、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是说货币可以作为财富而被人们储存。
拥有这种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也不能是想象的货币,它必须是足值的金银货币,纸币不具有此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能够自发地调解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所贮存的货币便进入流通领域。
4、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场合均起着支付手段这种作用。
这种职能是随着赊账买卖的出现而出现的。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可以分次交付,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分开的。
例如你先讲钱存到银行,银行没有在你存钱的同时把利息打给你,而是到一定时间才会返还利息,这就是使用了货币的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就是最早的世界货币。
考研政治:认识的过程(一)
2016考研政治:认识的过程(一)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样的。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复习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掌握。
但是考研政治的内容不仅深奥晦涩,而且知识点庞杂,很多考生在复习2016考研政治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看了,可最终却什么都没记住。
都教授把2016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整理了一些,这些你都背了吗,如0果还没有背诵的可要抓紧时间了。
马原部分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时间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毛中特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史纲部分
“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胜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重点强调,一定要背!!)
思修与法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成为行政执法。
【2016考研政治精华考点班】没复习好?找萌神任燕翔带你10小时攻克马原、史纲,重点内容深入精讲,知识体系与做题技巧穿插讲授。
全程直播,随时互动;快速掌握要点,就在11月2、3、4、5四天10小时一步到位;考研小白的福音,零起点全程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