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选举制度与选举理论 )
选举制度
选举是指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按照法定的原则和形式,选出一定的公民担任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的行为。它是公民实现选举权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家组织各权力机关的一种活动。
(二) 选举法的概念
选举法是指规定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法律规范总称。选举法是公民实现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的重要依据。没有它,或者不根据它进行选举,国家机构就无从产生,国家的治理就无从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当家作主,公民的选举权利便没有法律保障。
(四)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正式确定
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按照选区或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它又可分为三个步骤:
1 推荐代表候选人
我国《选举法》规定(1) 直选人大代表的推荐程序是:候选人由各选区的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2) 间接选举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推荐程序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代表联名推荐。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团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在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不限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四、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关系
近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和政党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都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从政党制度的产生原因看,最初,政党就是为了议会选举的需要而出现的,它是在议会制的基础上产生,又是议会选举活动的产物。现代选举制度让多个不同政党互相制衡,并通过公平竞争产生政府。
2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和预选制度的恢复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候选人人数不超过关于差额选举的界定范围时,正式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日5日以前予以公布。
3 介绍代表候选人
选举相关知识点
选举相关知识点
1.选举制度:主要包括单一选区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等。
单一选区制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选举一名代表,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政党获得的总票数来确定每个政党获得的席位数,混合制则是将两种制度结合起来。
2. 选举法规:选举法规主要包括选举法、选举管理规定等,这些法规规定了选举的程序、组织、参选条件、投票方式、票数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3. 选民资格:选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参与选举,如年龄、国籍、居住地等。
4. 候选人资格:候选人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参与选举,如年龄、国籍、政治信仰等。
5. 投票方式:主要包括手持纸质选票投票、机器投票、网络投票等。
6. 选民权益:选民有权利自由选择投票对象,也有权利保守自己的选票,并享有选举的公平和公正。
7. 候选人义务:候选人需要遵守选举法规,必须公开向选民说明自己的政见和政纲,也需要参加选举辩论等活动。
8. 选举观念:选举观念是指选民和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如廉政、公正、诚信等。
- 1 -。
选举制度复习题
选举制度复习题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保障民主和公平的选举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围绕选举制度展开复习讨论,包括选举制度的定义、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以及其优缺点等内容。
一、选举制度的定义选举制度指的是通过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公职人员或组织机构的一套规则和制度。
它涉及到选民的选举权、被选举人的竞选权以及选举程序等方面。
选举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代表性。
二、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1. 多数制选举制度多数制选举制度,也称为相对多数制或第一过去制,是一种常见的选举制度。
选民通过选举,投票给候选人中得票最多的人当选。
这种制度下,少数选民所支持的候选人可能因分散选票而难以当选,容易产生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压制。
2. 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是一种兼顾多数和少数利益的制度。
选民可以投票选择政党或候选人,然后根据各政党或候选人所得票数的百分比来分配议会或其他公职。
这种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党的代表性,但也容易造成政治利益的过分分散。
3. 双票制选举制度双票制选举制度,即选民一次选举两个或多个候选人。
第一张选票用于选择所支持的候选人,第二张选票用于选择意向候选人。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平衡多数和少数利益,但也可能导致选民投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三、选举制度的优缺点1. 多数制选举制度的优点多数制选举制度简单直观,能够快速选出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有利于政府的稳定性和决策效率。
同时,这种制度也有助于促使选民选择较为广泛支持的候选人,减少分散选票。
2. 多数制选举制度的缺点多数制选举制度可能造成少数选民的利益被忽视,导致少数派的政治代表性不足。
此外,这种制度也容易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极端情况,缺乏政治多样性和较为灵活的政治局面。
3. 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的优点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有利于提高各政党或候选人的代表性,减少少数派被忽视的情况。
这种制度下,政党或候选人根据所得选票的百分比来分配议会席位,可以更好地反映选民意愿。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之选举制度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之选举制度1.选举制度的概念和作用选举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选举方法和程序。
选举制度在政治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选举制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稳定性、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公民的参与程度。
2.常见的选举制度模式1)多数选举制度:多数选举制度适用于单个职位只能有一个人当选的情况,例如总统选举。
多数选举制度的特点是倾向于产生绝对多数的当选者,即候选人必须获得超过一半的选票才能当选。
2)比例代表制度:比例代表制度适用于多个职位需要分配的情况,例如国会选举。
比例代表制度的特点是根据政党或候选人得票比例,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席位,使得政党或候选人在议会中的代表人数与其得票比例基本一致。
3)候选人提名制度:候选人提名制度是指选举前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常见的有党内提名制度和公民提名制度。
党内提名制度是由政党组织内部进行候选人提名,而公民提名制度则是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3.选举制度的优缺点分析1)多数选举制度的优点是选举结果明确,容易产生稳定的政府,但也容易造成少数意见被忽视的问题。
2)比例代表制度的优点是能够避免少数意见被忽视,能够充分代表各个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但也容易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和政党权力的过分分散。
3)候选人提名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参选人的质量和能力,但也容易导致政治机构的封闭性和候选人的多样性受限。
4.选举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挑战选举制度改革旨在提高选举的公正性、民主性和效能性。
选举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增强政府的稳定性和合法性,促进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然而,选举制度改革也面临着挑战,如政治利益的固化、人们对新制度的接受度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抗等。
5.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和发展中国选举制度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注重对人民群众的代表性以及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的体现。
中国选举制度发展的特点是民主集中制、有选择性的竞争、党和非党人士共同参与等。
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的概念摘要:1.选举制度的定义和概念2.选举制度的分类和特点3.选举制度的发展和演变4.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与特点5.选举制度对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正文:一、选举制度的定义和概念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组织和实施选举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民主参与。
选举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产生代表民意的政治领导层和代表性机构。
二、选举制度的分类和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选举制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单一选区和多席位选区制、多数制和比例制、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
各种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1.单一选区和多席位选区制:单一选区制是指每个选区只选举一名代表,而多席位选区制则是一个选区可以选举多名代表。
2.多数制和比例制:多数制是指在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而比例制则是根据各党派或候选人得票比例分配席位。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表,而间接选举是指选民先选举出一定数量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最终的代表或领导层。
三、选举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选举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伴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到近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民主,选举制度在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与特点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以间接选举为主、直接选举为辅的混合选举制度。
其特点包括:多层级、多席位、多数制与比例制相结合等。
我国的选举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选举制度对民主政治的重要性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促进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选举制度》课件
监督选举过程
选民有权监督选举过程,发现 违法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
报。
04 候选人资格与选举结果
候选人资格与产生
候选人资格
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年龄 、政治素质、能力等符合相关规定。
候选人产生方式
按照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可由政党、 团体推荐,也可由选民联名推荐或自 荐。
选举结果宣布与确认
选举结果宣布
选举委员会或选举监督委员会根据选举法规定,及时公布选举结果。
选举结果确认
当选人名单经公布后,如选民对选举结果有异议,可向选举委员会或选举监督委员会提出申诉。
当选人的权利与义务
当选人的权利
当选人享有法定的政治权利,如参加国家权力行使等。
当选人的义务
当选人应履行法定的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
被选举权
符合条件的选民有权被选 举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或公职人员。
投票权
选民有权在选举日到指定 投票站投票,表达自己的 意愿。
选民义务与履行
01
02
03
04
遵守选举法
选民应遵守选举法和其他相关 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违法活动
。
按时参加投票
选民应按照选举委员会的规定 ,按时参加投票。
诚实投票
选民在投票时应诚实表达自己 的意愿,不得受他人影响或干
候选人提名
规范候选人提名程序,保障各 政党、团体和公民的提名权利 ,促进候选人的多样性和代表 性。
选民登记
完善选民登记制度,提高选民 登记的准确性和覆盖率,保障 公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监督
建立健全选举监督机制,加强 选举过程的监督和问责,防止
选举舞弊和腐败现象。
选举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
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的概念摘要:一、选举制度的概念1.选举制度的定义2.选举制度的作用3.选举制度的类型二、选举制度的运作1.选举制度的组织和实施2.选举的基本程序3.选举的法律保障三、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1.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3.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四、选举制度的评价与反思1.选举制度的优点2.选举制度的问题与挑战3.选举制度的改革方向正文:一、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规范选举行为、保障选举公正、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
简单来说,选举制度就是一套关于如何进行选举、选谁来担任公职的规定。
选举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举制度是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举,人民可以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候选人担任公职,实现人民主权。
其次,选举制度是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举,可以产生得到人民认可的政治领导人,减少政治纷争和社会矛盾。
再次,选举制度是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可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提高政治效率,促进社会进步。
二、选举制度的运作选举制度的运作主要包括选举的组织和实施、选举的基本程序以及选举的法律保障。
首先,选举的组织和实施。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设立选举机构、制定选举规则、进行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组织竞选活动等。
其次,选举的基本程序。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预选、正式选举、计票、公布结果等。
最后,选举的法律保障。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制定选举法、设立选举法庭、处理选举争议等。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我国选举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首先,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就决定了我国选举制度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其次,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既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又保证了国家政治的稳定。
政治文明课件之选举制度
3、选举经费
结语
教育资格限制 性别限制 年龄限制 个别国家还有种族、宗教信仰、职业限 制如军人不参加投票等
3、选举形式
秘密投票:在选票中采用无记名投票 边沁:保持选择的秘密,免受制裁;出售选票 (接受利诱)成为不可能。 公开投票:口头表决、举手表决、鼓掌的形式 密尔:选举人有责任按照对最符合公共利益的意 见投票,选举人在选举中应该考虑公众的而不是 私人的利益。
第五、候选人提名制度
国会党团会议(1790---1824) 全国代表大会(1831----1968) 预选提名制(1968----)公民表决制
第六、竞选经费制度 第七、“胜者通吃”计票规则 第八、“地理算术”游戏规则
国会选举制度
众议院:单议席选区制 参议院:1/3制度
美国选举制度的问题
1、没有充分体现民主的选举人团
一、选举理论
选举是“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按 照法定形式,选定一定国家公职人 员的行为”。 1、代表谁选举:代表多数?代表 全体 ?“人民”的“多数”? “选民”的“多数”?
2、选举权给谁
密尔:给予道德、才 智较高人两票或更多 票的选举权。 采用以财产为标准的 复数投票制; 采用按纳税数额多少 划分等级,分等级选 举代表,使每一选民 所投票产生的实际影 响不等。
选举制度剖析
布成良
选举是民主的起点,它逐渐从一种理念发展到 成熟的运作范式。 现代选举制度既提供了产生政府和政治领袖的 一种方法,又是对民意的反映和表达。 根据民意而选出执政者,通过选举赋予政治权 力的合法性。 马克思韦伯曾提出合法性的问题,这种合法性 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以及选举过程 是否正当合理。
选举资格
财产限制
英国的选举权及被选举权长期有财产资格限制,1429年的选举法明 确规定了郡选民必须是年收入达40先令的土地持有人,1432年又申 明选举人必需在参选郡中居住或在该郡拥有地产。1830年至1832年 实行第一次议会改革,改革法案仍保留了选民的财产资格:规定地 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镑者、租地经营达50镑者才有选举权。1867年 和1883的议会改革,选民财产资格限制还未动摇。直到1918年和 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 年公民选举制。 富兰克林在谈到只有固定收入的富人才能选进议会的选举法时说: “为了当一名议员,我得拥有三十美元。假定我有一头驴值三十美 元,我就被选为代表,过了一年,那驴死了,我就不能当议员了。 请问,到底谁是议员---我,还是驴?!”
选举制度的七大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的七大基本原则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权的产生和权力的合法性。
为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以下是选举制度的七大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每个合法选民在选举中应当拥有平等的选举权,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
平等原则保障了每位选民的参与权利,使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
2. 普遍原则:选举权应当是普遍的,所有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应有机会参与选举。
普遍原则确保选民的广泛参与,体现了广泛民主的理念。
3. 直接原则:直接选举是指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候选人或制定法律。
直接原则加强了选民与政府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加了政治参与感,提高了政治的透明度。
4. 保密原则:选民在投票时应当享有投票保密权,确保选民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意愿,而不受到外界压力或影响。
保密原则有助于防止选民受到不当干预,保障选举的公正性。
5. 公正原则:选举制度应当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性。
包括候选人的平等竞争机会、选民的公正对待、选举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等方面。
公正原则是选举过程中最为基本和核心的原则之一。
6. 多元原则:多元原则主张在选举中应当充分体现多样性和多元利益,确保不同群体和观点在政治决策中都能够得到平等的代表。
多元原则有助于建立包容性的政治体系,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
7. 连续性原则:选举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频繁的制度变更,确保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连续性原则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体系。
这七大基本原则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选举制度框架。
在实践中,各国根据自身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现实,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选举制度,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07(选举制度与选举理论 )
渐减少的历史。
选区的划分意义:
选区是选民进行选举活动和产生代表的区域性基
本单位。选区划分理论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研究 领域,在西方国家很受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在多党竞争的条件下,不同的选区
划分方法可能会使基本相同的政治力量对比却导 致不同的选举结果。
选区的划分意义:
选举通常按选区进行,而选区通常又都是按地域
投票悖论出现的几率
• 需要指出的是,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 时才会出现,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 票规则可以获得一个均衡的结果,或者说此时多 数票规则是一个最优规则。 • 当投票人数较多或备选方案超过3个,出现投票悖 论的概率就会增大。
• 当3个人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循环 的概率为5.7%; • 当27个人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循 环的概率为11.1%; • 当3个投票人对17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 票循环的概率为46.4%;
如何消除投票悖论
方法二:“淘汰程序”,这种程序安排是:如果在
若干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在每一轮两两比较中都淘 汰掉得票最少的方案,获胜的方案再同剩下的方案 进行角逐,最后剩下的就是获胜者。
启示:在多数票规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就可以控制
表决结果。
阿罗不可能定理
多数票规则易于导致投票循环,是否存在一种政治
简单地说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知时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序不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偏好或者达到合意的公共决策
第七讲 选举制度与选举理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赵聚军
政治行为:
官员:统治、管理 公民:革命(暴动)、参与 选举权普及的历史,就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逐
第六讲选举制度
第六讲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概述⏹(一)选举和选举制度⏹1、选举从一般意义上讲,选举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公共事务,是指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选定特定社会角色的行为,表现为某一区域的社会成员或组织的成员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选择、确定某一特定社会角色的过程。
⏹2、选举制度⏹(1)自近现代以来,选举制度成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专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其具体内容由选举法规定。
⏹(1)53选举法确立了普遍、平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大代表选举原则和制度。
⏹(2)79年修改,将直接选举的范围从乡镇扩大到县,实行差额选举等。
⏹(3)82宪法后的五次修改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规范代表名额和分配,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二是对代表侯选人扩大提名权、改革介绍方式;⏹三是完善投票选举程序;⏹四是完善代表罢免、辞职等程序;⏹五是对选举机构完善和补充;⏹六是完善对破坏选举违法行为的制裁规定。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秘密选举原则)⏹1、无记名投票是指在投票时,选民不在选票上填写自己的姓名。
⏹2、其意义在于,有利于选民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选举候选人。
⏹3、无记名投票原则的实行是提高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尊重选民意志的重要保障。
⏹(五)差额选举原则⏹4、选举委员会的职责:⏹划分选区及分配代表名额,进行选民登记并进行选民资格认定,确定选举日期,处理代表候选人提出和确定有关工作,主持投票选举,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并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③中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决定了选区划分的方法与原则不能考虑任何党派与特定团体的利益,更不允许利用选区划分追求与满足个人不正当的利益。
⏹(2)便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便于代表联系选民(说明)。
⏹(3)选区划分要充分考虑选民行使监督和罢免权。
国家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力,是通过国家政权发生的政治权力关系。
其权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各机构,因此也可以叫做治权或政府权力。
第六章 选举制度
目前,英、美、加拿大、印度选举众议 院议员采比较多数制,法国采绝对多数 制。
比例选举制是指依一定计票方法,使各政 党依其所得票数,按比例选出代表。
这种制度从结果上看较为公平,它使人数少的政 党也能选出代表,并能反映各政党实力。目前荷 兰、奥地利、巴西等采此制。 比例选举制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但反对采 此制者认为比例选举易使议会出现过多小党,从 而使内阁不易形成;且比例选举内容过于复杂, 一般人民难以了解,容易为人操纵而出现舞弊情 形。
第六章 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是宪政制度的内在要素,与代 议政体也有密切关系,国家权力的组织 与分配主要是通过选举制度来实现的。
选举制度在近现代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 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二战以前,公民的选举权在各国普遍受 到限制,被称为限制选权,以和现在的 普及选权相区别。
请思考
(1)我国《选举法》目前对于公民的自荐参 选是如何规定的?你认为公民自荐参选极低的 当选率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在选举中引进竞选程序,你认为是 否能有效地解决刘涌这种虚假包装和宣传的问 题呢? (3)如果实行竞选制度的话,竞选费用如何 保障?在国库开支选举经费的情况下,是否允 许其他的团体或个人捐助?如何避免这种选举 献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二)多数选举制与比例选举制
多数选举制是指各选区应出的议员名额, 为该区得票多的政党完全占取,即为多数 选举制。 它可能有几种形式:
(1)绝对多数选举制,即候选人票数超过投票 总数的1/2以上; (2)比较多数选举制,即得票较多者当选,不 必过半;
(3)法定得票选举制,即候选人必须获得一 定票数以上,然后再择其中比较多数者当选。
第七章选举制度课件
➢ 我国选举法仅限于调整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 人大代表的选举,因而属于狭义上的选举制 度范畴。
三、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 4.秘密选举原则
第33条: 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 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 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 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 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 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人户分离选民的登记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大代
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选民在选举 期间,临时在外地劳动、工作或者居住, 不能回选区参加投票的,经原居住的的选 举委员会的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 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在选区代为投票。选 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 的,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 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
第七章 选举制度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第二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第三节 代表的辞职与监督
❖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 广义: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 特定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 狭义: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的 各种制度的总称。
暴雨袭击深圳市,麻岭社区所属的凯丽花园100 多米长的围墙被大水冲垮,小区积水至膝,而陈 慧斌在晚上7时方姗姗而来;二是2003年5月8日, 某戏班在深圳演出,引起“非典虚惊”事件,而 凯丽花园与演出地点仅隔一个街区,但陈慧斌竟 然一整天没露面;三是陈慧斌身兼麻岭社区居委 会主任,在“非典”期间开展卫生工作不力,社 区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该罢免案经区人大常 委会审议被否决。 【问题】:
选举制度名词解释
选举制度名词解释选举制度是指通过选举的方式,由公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或领导人的一种政治制度。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它体现了人民有权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民主权利。
选举制度的核心是选民的投票权和受选人的被选权。
选民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候选人或政党,而受选人通过竞选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选举是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过程,通过普遍、平等的选民参与来决定权力的转移。
选举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稳定性和代表性。
选举制度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类型。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选举制度有多数制、比例代表制、混合制等。
多数制是指在选举中,当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时,即可当选。
比例代表制是将选举区划分为多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多个代表,代表人数与选区人口成比例。
混合制则结合了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特点,既保证了个别候选人的当选,又保证了政党的代表性。
选举制度的设计要兼顾效率和民主的原则。
效率是指选举过程的简单、快捷和经济,不拖延国家治理的进程。
民主是指选举过程的公正、民主和代表性,保证选民能够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让自己满意的代表。
选举制度的运行还涉及到选民教育、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选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选民的政治意识、参与意识和投票意识,让选民了解候选人和政党的政策和承诺。
选举管理是指管理选举过程的各项事务,包括选民注册、候选人报名、选民投票等。
选举监督是指对选举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总之,选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民投票选举代表或领导人的政治制度。
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础,通过选举来决定权力的转移,保证政府的合法性、稳定性和代表性。
选举制度的设计要兼顾效率和民主的原则,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选民教育、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等工作。
选举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是实现民主和提高政治治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选举制度及实践
选举制度及实践选举制度及实践一、选举制度的概述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进行领导人或代表人员产生时,所采用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
二、选举制度的原则1.普遍性原则:所有具有选民资格的人都有参与选举的权利。
2.平等性原则:每个人在选举中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因种族、性别、财富等差异而受到歧视。
3.秘密性原则:投票应该保证隐私和秘密性。
4.多数决原则:在多数情况下,胜者应该获得过半数以上的有效票数。
5.公正性原则:选举结果应该反映出选民意愿,并经过公正程序确认。
三、候选人资格1.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年龄要求;2.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身份要求;3.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政治观点要求;4.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道德品质要求。
四、选民资格1.必须具有国籍;2.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年龄要求;3.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身份要求;4.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政治观点要求。
五、选举程序1.选举时间:选举时间应该提前公布,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充分准备时间。
2.选民登记:在选举前,应该对所有符合资格的选民进行登记,并颁发选民证明。
3.候选人提名:候选人可以通过党派、团体或个人提名方式进行。
4.竞选宣传:每位候选人都有权利进行竞选活动,但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5.投票:投票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保证秘密性和公正性。
6.计票:计票应该在公开场所进行,并邀请各方代表监督。
六、违反制度的处罚1.对于违反制度的候选人,可以取消其参与资格;2.对于违反制度的投票者,可以取消其投票资格;3.对于违反制度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相应处罚。
七、实践案例中国采用了普遍性、平等性、秘密性、多数决和公正性原则的选举制度。
在选举中,候选人必须符合年龄、身份、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要求,而选民必须具有国籍、符合年龄、身份和政治观点要求。
选举程序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宣传、投票和计票。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可以取消参与资格或投票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
选举制度——精选推荐
选举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选举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着重掌握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掌握我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并正确理解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的必要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其代表由选举产生,因此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就成为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述一、选举1、概念 P101近代意义的选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选举的概念(2)狭义选举的概念 P102——宪法学所研究的选举二、选举制度概念 P102(选举制度、选举权、被选举权)选举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以选举的方法组织国家政权机关而形成的制度。
各国一般都以法律的形式将本国的选举制度规定下来,使选举制度法律化。
我国也是如此。
三、选举法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由我国现行宪法和现行选举法规定的。
选举法可分为广义的选举法和狭义的选举法两种。
狭义的选举法仅指全国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广义的选举法则还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有关选举工作的条例、决议、决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机关颁布的关于选举的细则、决议和其他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等。
我国选举法的调整对象是:人大的选举?政府的选举?法院的选举?检察院的选举?调整人大的选举。
政府、法院、检察院的问题都由相应的组织法调整,因为我国的选举法明确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被选举者往往是代议机关的代表或议员;二是形式上采用普选制;三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规范作指导。
四、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我国选举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一方面从物质条件上保障了整个选举活动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则可使每一个选民和候选人能够不致因财产占有的悬殊而在选举中受到任何限制或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可避免一些人利用经济实力来控制和操纵选举。
高中政治教案:探究选举制度
高中政治教案:探究选举制度探究选举制度作为一个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是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的实施直接影响到政治环境的形成,也会对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探究选举制度,学习选举制度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及种类选举制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选举来产生政治代表和领袖的制度。
选举制度可分为两类:个人选举和派别选举。
个人选举通常是指选举候选人。
在个人选举中,候选人单独竞选选民的支持和信任,其竞选内容和风格常常较为活跃、激烈。
在个人选举中,选民关注候选人的品格、经验、能力等方面,从而更多地关注候选人个人的领导素质。
派别选举则是指选举政党或政治团体。
在派别选举中,选民首先关注的是政党或政治团体的历史、理念、政策、组成等方面,因此更多地考虑选举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较为接近的派别,以期更好地推进其所支持的政治方案。
不同的选举制度适用于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发展阶段。
选举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则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各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各国选举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选举的投票方式:不同国家采取的选举投票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国家有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之分。
直接投票即选民直接在选举日投票表决,而间接投票则是选民通过代表或者其他中介机构来表决。
2、选举的选区划分:选区划分是选举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区的划分会直接影响到选民的选票作用;不同的选区划分方式会导致选民数的偏差,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政治环境变化。
因此,在各个国家中选区划分方式也是差异很大的。
有的国家划分的选举区域非常小,有的则划分的选举区域非常大,都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3、选举的竞选资格:每个国家的选举法规都有自己设定的选举资格要求。
选举资格要求的不同,会对候选人群体、选民群体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中为了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会有约束高官和财团权势的选举资格要求,从而确保政治竞争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的概念(实用版2篇)目录(篇1)1.选举制度的定义2.选举制度的分类3.选举制度的作用4.我国的选举制度正文(篇1)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进行选举时所采用的规则和程序。
它是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选举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选举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信力,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效能。
选举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选举对象,选举制度可以分为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总统选举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
其次,根据选举方式,选举制度可以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再次,根据选举范围,选举制度可以分为全国性选举、地方性选举等。
选举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举,人民可以选择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治决策,行使国家权力。
其次,选举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选举,各政治力量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竞争,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
最后,选举制度是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举,可以选拔出有能力、有担当的政治人才,推动国家发展。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特色鲜明的。
在人大代表选举方面,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在总统选举方面,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保证国家元首的合法性。
在议会选举方面,实行多党制和差额选举,保证政治力量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目录(篇2)1.选举制度的定义2.选举制度的作用3.选举制度的分类4.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正文(篇2)选举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政治体制中,用于选举产生政治代表或公职人员的规则和程序。
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公民能够通过选举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民主决策。
选举制度主要有两种作用。
一是选拔人才,通过选举产生有能力、有经验、有远见的政治代表和公职人员,以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是体现民意,选举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选举结果可以反映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民主监督和制衡。
第八章 选举制度
第八章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的含义及性质;1、含义:是指选代表和公职人员的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以主权在民理论为前提,是其理论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2、与古代选举的区别:选举虽然古已有之,但近现代以来,选举与自由、平等、公开、法定及普遍等价值联系在一起。
3、选举制度存在的意义:对普通公民来说,选举制度的存在是保障其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对国家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来说,选举制度的存在是实现其统治正当性、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实现国家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协调)、保证国家永远服务于公民、维护公民意志和利益的制度,也能促进二者的和谐与稳定。
对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言,它是国家民主体制的基石。
民主制度有四大部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权力制衡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三个特性:参与性、竞争性、中立性。
4、与宪法关系:5、选举制度的内容:选举制度包含丰富内容,如,可分为中央选举、地方选举;代议机关选举、司法机关选举或行政机关选举;经常性选举或临时性选举;选举的组织原则和选举的具体组织机构、程序,等。
本章主要介绍选举人大代表的制度。
二、选举制度的法律依据;现代国家一般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选举活动的范围、期限、基本原则、具体的组织与活动程序、纠纷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当然也有些国家的选举活动缺乏系统法律规定,而是遵守惯例。
在我国选举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宪法、各种组织法、选举法等。
其中重点了解选举法。
目前,生效选举类法律有: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现行选举法在修改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1953年制定)基础上于1979年制定,实施以来共修改四次。
分别是82年、86年、95年、04年修改。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选举实践活动中所有主体、所有环节应遵循的根本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消除投票悖论
方法二:“淘汰程序”,这种程序安排是:如果在
若干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在每一轮两两比较中都淘 汰掉得票最少的方案,获胜的方案再同剩下的方案 进行角逐,最后剩下的就是获胜者。
启示:在多数票规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就可以控制
表决结果。
阿罗不可能定理
多数票规则易于导致投票循环,是否存在一种政治
额按该地域内人口占总选举地区人口比例分配给 各选区,由各选区分别选出代表。
单人选区多数制
单人选区的选区划分通常较小,且每个选区只选
举产生一名代表。
在单人选区内通常采用简单多数制,获得多数票
的人即当选,而其他候选人哪怕只比第一名少一 个百分点,也要被淘汰。
因为强调“胜者通吃”,单人选区多数制经常会
多人选区制有利于小党争取一部分席位。
相同的政治条件,不同的制度条件下,所可能 产生的不同选举结果:
政治条件相同: (1)10万选民(2)10个代表(3)4个主要政党 制度条件不同: 一个是“多人选区比例代表制”;另一个是“单
人选区多数制”
主要政党: 政治力量对比:
A党 40%
投票悖论出现的几率
• 需要指出的是,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 时才会出现,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 票规则可以获得一个均衡的结果,或者说此时多 数票规则是一个最优规则。 • 当投票人数较多或备选方案超过3个,出现投票悖 论的概率就会增大。
• 当3个人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循环 的概率为5.7%; • 当27个人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循 环的概率为11.1%; • 当3个投票人对17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 票循环的概率为46.4%;
简单地说,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意味着,在通常情
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知时,不可能 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 序,不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 成员的个人偏好或者达到合意的公共决策。
民意调查,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反映各方 面的利益。
赞成单一选区多数制的人认为,选举的任务是为
了取得一致意见,识扩展:投票悖论
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人孔多塞注意到多数票规
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 成均衡,而是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这种现象被称 为投票悖论。
导致一两个大党通过较低的得票率却取得相当大 的席位占有率,显然有利于大党排斥小党。
多人选区比例代表制
多人选区的选区划分通常较大,且每个选区选出
数名代表。
多人选区是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前提。
在多人选区,各党派提出以本党或政党联盟为单
位的候选人名单,选民按联带名单或自由名单投 票,席位按各党派得票比例分配。
机制或社会决策规则能够消除这种投票悖论现象? 阿罗在1963年出版的《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一书 中研究了这个问题。他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
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综合成为 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 是独裁性的(不可能通过投票达成共识)。
假定有三个人,他们被标为个人里根、布什和克林
顿,三个备选项标为A、B、C,其中三个选项分别 代表低预算、中间预算和高预算。每个人的偏好顺 序以他对于这三种方案的排列顺序表示出来,如下 表所示:
备选方案
里 根 布 什 克林顿
第一选择
A B C
第二选择
B C A
第三选择
C A B
•
•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投票表决,将会出现2/3的人 认为A优于B,2/3的人认为B优于C, 2/3的人认为C优 于A,此时投票结果不可传递。 投票悖论反映了直观上良好的民主机制潜在的不协调 。
第七讲 选举制度与选举理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赵聚军
政治行为:
官员:统治、管理 公民:革命(暴动)、参与 选举权普及的历史,就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逐
渐减少的历史。
选区的划分意义:
选区是选民进行选举活动和产生代表的区域性基
本单位。选区划分理论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研究 领域,在西方国家很受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在多党竞争的条件下,不同的选区
划分方法可能会使基本相同的政治力量对比却导 致不同的选举结果。
选区的划分意义:
选举通常按选区进行,而选区通常又都是按地域
或职业和人口的比例等因素来划分的。选区的形 成通常是根据地理因素或职业因素(如“大学选 区”)。
目前,大多是按地域划分选区,即把应当选人名
B党 30%
C党 20%
D党 10%
多人选区比例代表制(1个)
4席
3席
2席
1席
单人选区多数制(10个)
多数席
少数席
0
0
从传统上看,单人选区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一般
在一个国家的一项选举活动中不同时采用。因为 这两种方法不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且是建筑 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赞成比例代表制的人认为,这种选举同时是一次
• 当19个投票人对17个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时,出现投 票循环的概率为62.6%。
如何消除投票悖论
解决投票悖论的方法是限制投票偏好,即将多峰偏
好改为单峰偏好。反映在投票程序方面就是消除投 票悖论的关键是确立表决程序。
方法一: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对各种备选方案进
行两两比较,在每一对方案中选择出多数票支持的 方案,最终获胜的方案被称为“多孔塞获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