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课改不好,只是我没做好
新课改,让我欢喜让我忧
新课改,让我欢喜让我忧发布时间:2022-05-17T02:17:40.44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2期作者:张智祥[导读] 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令人欣喜张智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校 256659内容摘要: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令人欣喜:一喜、适应了新课改,转变为新理念二喜适应了新课改,转变了教学行为三喜、适应了新课改,形成了新方法但是学习效率问题,评价问题,考试问题,落实问题等,又让人担忧:一忧、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分化二忧、如何落实双基教育三忧、一考定终身,埋没人才关键词:教育观念双基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评价问题教学行为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校广大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新课改,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的有效性问题,双基问题如何落实,如何防止两极分化问题,教学如何评价问题,是不是还是一考定终身,如教学中考试这根指挥棒如何指挥也是关系到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这些在教改中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等待着大家去解决。
越早解决,对新课改有利,对教育事业有利。
下面就我对新课改后的喜、忧一一道出来和大家一起探究。
一喜、适应了新课改,转变为新理念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大部分语文教师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1、同行合作观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语文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
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课改教研研讨活动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这次课改教研研讨活动,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以下是我对本次研讨活动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课改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施课程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课改背景如下:1.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全球教育改革浪潮席卷各国,我国教育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教育改革需求:我国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公平、素质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3.教育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课改意义如下: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改现状与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脱节;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3.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课改意识和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三、课改建议与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改意识和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5.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经典语录
课改经典语录课改经典语录1、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4、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5、激情课堂,开启心扉的门窗。
6、课堂精彩,由我主宰。
7、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快乐,展示使人自信。
8、无爱的课堂犹如无水的沙滩。
9、精彩的课堂任我辩,欢声笑语乐无限。
10、快乐课堂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始点。
11、学习全开放,同学心飞翔。
12、活,课堂之特色;动,学生之特色。
13、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全知全能,也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一无是处。
14、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15、课改让我变得自信和勇敢。
16、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勇敢是成功的动力。
17、在动态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在情感中展现。
18、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
19、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20、快乐课堂,奇思妙想。
21、课改就是一部电影,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
22、打破传统“灌输”教学,开创新型“互动”课堂。
23、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24、演绎学海舞台,吾为课堂主角;师生互相沟通,书写课改真情。
25、一万个决心抵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26、放飞心灵,挖掘潜能;展示才华,逞强好胜。
27、善于合作的人,将是进步最快的人,也是实力最强的人。
28、每节课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29、课堂是自己的。
30、你说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
3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2、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
33、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
34、以点头、微笑、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成功。
35、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
36、课堂小舞台,人生大练场。
37、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38、教学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观念,先通“道”,再换“术”。
39、改革初期,校长要扮演好三个角色:改革发端的“独裁者”,改革中途的“理解者”,改革过程的“护航者”。
关于课改的唯美句子
关于课改的唯美句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课改的唯美句子及例子:
1. 课改不就是那股吹开知识大门的温柔春风吗?就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新的教学方法不就像春风带来了勃勃生机嘛!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出现了,老师不再一味灌输,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发现,这难道不是课改的魅力所在吗?
例子:“哇,现在上历史课可不一样啦,老师让我们分组扮演历史人物来讲述那段故事,真的太有意思啦!”
2. 课改难道不是那艘带领我们驶向知识彼岸的大船?它承载着我们大家,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呀!从死板的课堂到有趣的互动,难道不是课改在推动着我们前进吗?
例子:“哎呀,现在的科学实验课,我们自己动手操作,简直像在进行伟大的冒险!”
3. 课改就是那盏照亮我们求知路的明灯啊!就好像以前我们在黑暗中摸索,课改一来,哇,前路光明啦!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多棒啊!
例子:“你们看,我因为课改发现了我对美术的热爱,现在每天都盼着上美术课呢!”
4. 课改不就是那支神奇的画笔吗?把我们的学习生活描绘得五彩斑斓的!从沉闷到活跃,这不就是课改的魔力么?
例子:“在课改后的音乐课上,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那场面真的太欢乐了!”
5. 课改难道不是那道开启智慧之门的神秘钥匙吗?就像原本我们找不到入口,课改一来,门就打开啦!新的评价体系让我们不再惧怕考试,而是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这就是课改的意义啊!
例子:“现在考试不再是压力啦,我可以用我最擅长的方式来表现,真的好开心!”
6. 课改就是那阵温暖我们心灵的春风呀!让我们在知识的田野里欢快地奔跑!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发展的机会,这就是课改带来的美好呀!
例子:“参加了话剧社后,我感觉自己都变得更自信了呢,这都多亏了课改呀!”。
课改心得体会(通用17篇)
课改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通用17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改心得体会篇13月8日,我们赴阳城一中参加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会”。
聆听了实小、二小、三小三位教师执教的《郑和远航》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原先听说导学案的时候,我觉得犹如镜里看花、水中望月,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
通过今天的观摩,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我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受益匪浅。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
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者课件出示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
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
导学案尤如一盏前照灯,引导学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
能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
“展示”部分给我们的触动很深。
改变了过去教师的“单口相声”教学法,转变成师生“三句半”的教学法,由教师主体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课改心得体会15篇
课改心得体会15篇课改心得体会1上个月中旬,我们学校英语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二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听课和学习,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新课改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
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初中地理国培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国培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初中地理国培心得体会(精选12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国培心得体会(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国培心得体会篇1很荣幸,今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20xx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转眼间10天的培训就过去了,对于这些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
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
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这次培训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在讨论评析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培训中,还重点培训了地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地理的数字地图编制、教研论文的选题、撰写方法,新课程改革等。
作为优秀学员代表的我感触颇深,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有以下收获: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他是由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的“满堂灌”教学。
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师完成教学,教材是灌输的内容,教师为中心的弊病很明显,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扩大。
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不能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今天的课堂发展已经呈现出以下趋势:“经典课堂”→“现代课堂”→“未来课堂”。
想要高效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呈现一个活动式的课堂,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
在这次变化中,我们不断学习新的课程,努力准确掌握新科目的精神和理念,期待能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Xx年11月,本人参加了区研修举办的简训学习,对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专业训练。
现在将自己的体感、认识和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后,教材也进行了很大的修订。
教材体系混乱,没有熟悉的内容,很多适应不了。
因此,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感到抵触。
这次训练中,他说:“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用教材教?”的话。
是的,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
教学过程中教材死了,但作为教师的人还活着。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更新,才能把教材的有限知识扩展到无限的生活中。
其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
成功的教学,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成功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导师和参与者。
他们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
他们学会了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尊重所有学生的想法。
不管对错,都不批评。
表扬、默许、错误观念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中得以纠正。
(乔治伯纳德肖,学)在新课程下,老师们充分意识到教材只是载体,所有教师都要发掘和创造。
约翰肯尼迪教育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是课程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调试和重组教材”。
我的课改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而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课改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
还记得课改之初,我怀揣着一丝迷茫和不安。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式,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我深知改革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为了让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
我开始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课改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我总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们则在下面被动地接受。
现在,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设计了各种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他们习惯了被老师“喂食”,不知道该如何自己去“觅食”。
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变得主动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难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一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我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
终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率先找到了思路,他们兴奋地向其他小组分享。
其他小组在他们的启发下,也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喜悦。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还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拓展。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文物的图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篇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课改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已经近十年了,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历程,有艰辛与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课改让我学会了正视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
刚接触,觉得课改很大是专家们研究的事儿;又觉得课改很小,小到跟自己无关。
我甚至都没认真思考过:课改要改什么?为什么要课改?如何改?次数不多的课改精神下的理论学习、公开课教学也都是支差应付,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推进,渐渐知道课改的必要性,但仍是被动的。
把自己的不思上进归功于客观环境的不成熟,其实更主要的是没有潜下心来去思考,实践。
当自己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被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
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课改,唯有潜下心来切切实实加强理论学习,接受课改的洗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重新给自己定位。
此后的教学中,我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找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五月份观摩了全国名师和专家们的专题讲座,我更加明确了课改的要求与方向,领悟了课改的内涵与精神,体验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魅力,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谦虚审慎的钻研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
对照专家的指引,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点滴的进步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看着一只只举得直直的小手,一张张渴求展示自我、稚气而自信的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
我真正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
当我与孩子们,我的同事们与孩子们,沉浸在课改的快乐中,沐浴着课改的阳光成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课改气氛与环境的形成,不是靠学校与领导的指挥棒,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才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合集15篇)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合集15篇)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1上周,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课改交流会,在认真听取了王__老师的汇报后,自己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回顾这次学习,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明确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的教学目标应由传统的“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
教了这么多年语文,自己一直认为,语文无非就是教材里有什么课文,自己按照教材要求,教会学生该掌握的东西罢了。
每天,每年的教学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无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没有想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语文”,即通过老师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运用、综合、实践能力。
(2)语文教学应分清学段,关注训练重点。
这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熟悉大纲是语文教学的前提。
大纲就像灯塔指引着语文教学的方向。
但现实往往是老师很少研读教学大纲,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并不知道每一个教学阶段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我也是其中一员,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小六语文大纲长什么样。
试想,这样的老师不是在瞎子摸象吗?教出的知识也一定是支离破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懂得了“解读文本,应从细节入手”。
语文教学牵涉到很多方面内容,就文本的解读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0个老师可能有 0中解读。
但文本解读中,最重要的应是“从细节入手”即找关键,抓整合,品语言。
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
3.知道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明白了导学案的编写及作用。
小学共分三个学段,这里边有识字课、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不同的课型教学流程也不一样,导学案的编写要求也不同。
在王亚丽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写作课的教法指导了。
她介绍的“活动作文+中规中矩的教”名师写作方法,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写作之路,也打开了我的作文辅导之窗。
新教材地理培训心得7篇
新教材地理培训心得7篇不少人通过写心得体会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一份优秀的心得一定是呈现了你的价值,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新教材地理培训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教材地理培训心得篇1这一次我很荣兴参与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
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教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忆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牢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存阅历和反思。
我的心得如下:1、更新教育观念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进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育”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
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进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敬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仆人,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公平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公平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学问传授向重学生进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转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教师之间将更加严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学问构造,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播送、电视等群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或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新教材地理培训心得篇2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
本文对新编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几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地理传统知识,大部分是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中学毕业后学习和工作中探索知识新领域、研究新问题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做一个“懒”老师课程改革十年来,我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与最大的收益就是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得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我们把鱼儿拿走,教给学生钓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钓鱼吧!然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想给学生更多的“鱼”,而不愿给学生“打渔”的方法和机会,学生的一切都包揽,但往往事与愿违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自我管理的经验,要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课堂教学与管理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沟通的平台,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
在接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我绝大部分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工作认真负责,每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时,我都把细节讲的清清楚楚,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听不懂;课下唯恐学生学不会,做不好,常常辅导学生,尽职尽责。
可以说这些学生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与期望,可每次活动比赛或是教学成绩一直排名靠后,总是和别的班有不小的差距,我也被这样的成绩弄得很没面子。
然而我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精心辅导学生,可以说再战再败,屡败屡战……俗话说:好事多磨。
那一次,我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以往,我即使生病也是要带病工作的,学生的学习是我心目中天大的事,是一分钟都不能耽误的。
可这一次,病的实在太重了,真得没办法上班了,学校里的老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抽不出人来替我上课。
眼看就要期中考试了,没办法,轮到语文课时,就由语文课代表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在下面自学。
看到我病成这样,同事都在叹惜,老师这么负责学生成绩还不怎么样,现在没了老师,学生成绩肯定更差。
可谁知,考试成绩揭晓,令人大跌眼镜。
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近几年来,新课改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在各科教学中也日趋常态化。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外出赛讲观摩,我发现教师们都基本能遵循新课改“三环节”(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的模式、“十要求”的原则(自学有要求、初学有成果、过程有指导、成果能展示、问题会讨论、内容善拓展、讲解有选择、知识能归纳、当堂能消化、全体都参与)进行教学,乍一看,学生们又是自学,又是讨论,又是发言,热热闹闹,似乎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细一想,学生短时间完成自学及学案肤浅粗糙,观点见解惊人的类似,探讨始终停在表面问题上,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现就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看法,具体如下:一、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预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只说预习,却不强调预习的要求和方法,结果学生的预习就是泛读一遍课文,到了课堂自主学习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2.学案草草完成学案是自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旨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是许多学生本末倒置,拿出来就急于完成,根本顾不上细读课文,结果断章取义、答非所问,使初学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的不成功,只盲目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含义,正确把握引导者的角色,科学地引导学生“会学”,如:预习时提出明确的要求,自学时及时强调学习的方法,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等,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才是自主学习的目的所在。
如:在学习小兵张嘎夺枪记一课时,自学生字不仅要求学生自学会认字、会写字,还要强调本课中多音字“挑”,“降”等的运用;在自学新词环节不仅要理解指定重点词如:“东张西望”、“目不转睛”等的含义,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等去理解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课文方面,更是要把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作为重点去分析。
王栋生:我对课改充满信心
王栋生:我对课改充满信心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教师,著名杂文作家,笔名吴非。
1950年出生,1968年下乡插队,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师大中文系,进入南师附中任教至今。
主编《高中文言读本》、《初中文言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古诗文诵读》、《现代诗文诵读》(江苏教育出版社)等20多种教学用书,为《新语文读本》编委,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1988年起在教学之余从事杂文写作,发表杂文、评论、随笔1500多篇,出版杂文体专著《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的用人术》,杂文集《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科书编者。
主编《新语文·写作》等教学用书,有《中国人的人生观》等多种专著。
作为杂文家,他曾获本报首届“林放杂文奖”。
在第20个教师节到来之时,他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2005年9月,因南京“高考之痛”事件有感而发,写了篇《“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反思南京教育界的一场讨论》,文章见报后,一些报刊转载,也有一些同行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意见。
原以为此事也就过去了,但近三四个月以来,余波不止,所到之处,仍不断有校长教师和我谈论此事,言辞恳切激烈,大家感到局面困难,我当然知道,凭几支笔写几篇文章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况且“补课令”一下,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开,只有开始,难有结束。
在此,我只能把一些凌乱的思考就教于识者。
一、没有歌,没有诗,也没有梦对所谓的“南京高考之痛”讨论我无暇多言,因为我正在带高三毕业班。
对高考模式及学生负担,带毕业班的教师总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但我注意到近期的讨论好像没有几位一线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热心参与,颇耐人寻味。
教育往何处去?为什么应试教育会如此有市场?为什么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即将开始的课改有那样深的抵触情绪?为什么他们念念不忘高考排名?为什么他们对“课标”如此挑剔?为什么新闻媒体会刊发那么多鼓吹应试教育的奇谈怪论?为什么一些专家也会追随其后鼓噪?在教育观问题上,我始终搞不清一些人的观点,他们为什么总在变来变去?说到底还是观念问题。
课改语录
课改语录教育话题07-21 10:081. 课改不是打折叫卖,不能一哄而上,要避免井喷式的盲目。
2. 课改可以模式化,但不能公式化,更不能僵化。
3. 课改需要创新,但不能刻意地标新立异。
4. 课改不能解放了学生,绑架了老师,更不能让学生越俎代庖而边缘化了老师。
5. 课改变味儿,素质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
6. 课改失去乐趣,是受罪;失去兴趣,是折磨;失去情趣,是平淡。
7. 课改的种子,只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土壤里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8. 课改的大餐如果掺进生硬的石子儿,就会硌掉学生稚嫩的“乳牙”。
9. 课改是一种放手和放心,要相信“农民会种地,学生会学习”。
10. 课改应该圆润、自然、顺畅,合乎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打磨掉学生“被课改”的生硬棱角。
11. 课改的成功不在于对教育的形式“改”得有多活,而在于对教育的真谛“悟”得有多深。
12. 课改如果操之过急或蜻蜓点水,就走不出传统教育的漩涡和怪圈,课改的路就走不远更走不好。
1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先人的这一“课”不能改。
14. 精当的点拨,是课改的“加油站和充电器”,教师要学会“抛金引玉”。
15. 课改要在实质问题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不要站位在理想的“隆起带”,跌进操作的“塌陷带”,陷入效果的“沼泽带”。
16. 课改不能只为“好看”而走场作秀,不能为追求“形式”而画蛇添足,不能为讲究“环节”而千人一面。
17. 课改是交响乐,教师是指挥家,学生是演奏家,导学案是五线谱,教学设施和手段是乐器,课堂是“金色大厅”。
关键是:指挥棒是啥?18.“传道、授业、解惑”是“药”,形式是“汤”,课改就是要做到“换汤不换药”。
19. 课改做实了,是平地高楼;做虚了,是海市蜃楼。
20. 课改,仅仅像小岗村农民那样敢想敢干还不行,还要像华西村农民那样把事情做大做强。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在写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打开自己的眼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篇1我也在不断的了解与学习课堂改革,我也在课改课堂中不断的摸索、成长,我对课改也深有心得体会。
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绝大程度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如何吸引到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需要在把握课程进度,充分备课的条件下,努力将课堂新颖化,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进课堂。
在所用的湘教版音乐教材中,初中音乐已涉及五线谱教学,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简谱,更别提五线谱,这种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唱歌而言比较枯燥,需要转换学生学习思路,让学生对乐谱感兴趣,主动学习。
课堂改革在逐渐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的课堂,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先学后教,让教有针对性,上课学生能够积极识谱认谱,把理论知识打下结实的基础。
博学课堂突出的环节——小组合作。
小组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一个组都是联合起来的群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
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氛围。
音乐课堂中,个别学生内敛,唱歌声音较小,如果设置两组对决,比比哪组唱的声音又大又好,竞赛容易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在组内中有集体荣誉感,声音自然而然随着组员齐唱。
每一个环节做好,学生学习过程逐步完善,当堂课的内容当堂课消化,知识真正的存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在模式越来越系统化下,教育不单单只是看到了学习成绩,日常按照各种学习、纪律、卫生、生活习惯都会有作出相应积分,按照个人积分,每月评比雅正达人、博学之星为大部分学生树立了优秀榜样。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我感到特别荣幸。
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的实际,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都知道,课堂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课改以来,小组建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缺点这三方面的情况说说我的做法和几点体会。
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小组建设我们班有24名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我按照学生们的性别差异,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和学习成绩,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组成6个学习小组,我采取民主选举制度,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一名纪律管理员,一名卫生管理员,和一名记分员。
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公平的基础上各负其责,每件事都能找到负责的同学,让孩子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组,尤其是小组长的选择,我觉得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一定要选择那种学习认真,自觉性比较高的同学,让他们在组内正真起到带头作用,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能带领这个小组积极向上。
我们班现在每天早晨检查课文背诵,检查作业质量都是由小组长来完成,课间由小组长提醒组员下一节上什么课,如果是语文课,组长就带领组员考生词或预习要学的课文。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小组建设还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以此来强化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组,我的语文课,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是由各组记分员给加分,我也设计好了记录表和评分标准,每两周对分数高的小组奖励一次,每个月对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奖励一次,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各小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文晓琴新课改轰轰烈烈地发动,各位老师本是满怀信心,指望过几年能修成正果,使我校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没想到一晃七年过去,许多语文课堂依然没有充满生命活力,语文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多数学生依然不喜欢学习语文,教学质量仍然难于提高。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通过集体反思教改,发现我校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学设计缺乏“语文味”“语文味”简而言之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最基本的不折不扣地在课堂上体现“三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
但有些语文课,教师很热衷于表演,动不动就拉几个学生表演,甚至有的教师不看文体,不看课文内容,只管让学生表演,结果教学重难点没有完成,既浪费时间有害了学生。
还有些教师误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认为多讨论便是执行这一教学方式,熟不知他们的很多讨论。
其目的不是为了深化对课本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围绕“语文任务”来组织讨论,而是为了讨论而讨论。
这样就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
二、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在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通存在着只看到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
其实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只是通过学习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
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未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塘。
三、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的运用使现在语文课堂呈现出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
但有些课堂,因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体的探究和学情的分析,片面认为只要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就契合了新课程理念,因而违背了教学初衷,出现了现代技术代替了传统手段;现在教学技术隔离师生之间的交流;现代教学技术僵化教学流程的教学误区。
读《把课改作为方法》有感
读《把课改作为方法》有感付费复制用心排版原创优秀范文复制下载限时特价:4.98元原价:22元在线支付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欢迎使用微信支付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怎么复制?亲,您好!付款成功后,无需验证码,直接复制哦!•2.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亲,请尝试刷新一下网页(按键盘F5键),再进行复制。
•3.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更换电脑进行复制?亲,更换浏览器或电脑会导致复制不成功哦!请确保付费时的浏览器及电脑和复制文章时所用的浏览器是一样的。
•4.如何联系客服?麻烦您添加客服微信:zjdddx1 ,留言“付款后无法复制文章”,并发送相关付款截图,客服将为您处理。
复制成功!篇一:读《把课改作为方法》有感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教育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诸多问题以及改革的不断尝试。
褚清源的著作《把课改作为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作者强调了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挥潜能。
通过把课改作为一个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作者提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教师不仅要担任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教育智慧,以引领学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者,《把课改作为方法》一书倡导将课程改革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只有将课程改革的理念付诸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尝试、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以期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学生和教育环境的课程改革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课改不好,只是我没做好
——聂琼祥
监利一中高效课堂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经过三个月,四个阶段,已经顺利结束。
作为一个老教师,体验青年教师的课堂后,有两个感受:一是看见这批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放心地说,监利一中有能力有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二是我们老年教师落伍了,需要加强学习,尤其是要向这些青年教师学习!
这次比武中,年轻教师对导学案编制和使用、学生培训和引导、课堂讨论和展示、质疑和点评等细节,把握的很娴熟,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
这已经成为了监利一中课堂的常态,这就是监利一中的课改成果。
如果不是学校的强力推进和老师的一贯坚持,如果不是老师之间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学习,就不会出现这样一大批教学方法具有课改理念的课堂和教师。
这就是监利一中课改形成的大气候,值得弘扬。
这次比武中,还有三点感受:课堂的共同亮点较多,课堂各有特色,课堂具有创造性。
高效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在学生完成导学案、老师批改导学案的前提下,学生全部参与讨论,小组汇报展示以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质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频率,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提高了学习的快乐感。
教学比武中,每位老师都是按照高效课堂模式在教学,展示出了高效课堂特有的诸多亮点。
不同课型的目的不同,不同教师的手段不同,使得青年教师的课堂各具特色。
新授课对知识点的全面分析、拓展等手段各有特色;习题课的题型分析、方法探讨等各具特色;实验课的学生演示、现象分析、失败探究等各具特色。
我们的青年老师在研究,不仅在研究教材,更重要的在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的课堂,用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特色,体现课堂的高效。
要想自己的课堂具有特色,就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坚持创新,才能建立自己的特色,才能把特色变成自己的习惯。
本次教学比武,是校内比武,是与教学进度同步的比武,没有刻意装裱,是我校老师的常态课堂。
我为青年教师每一节课堂表现出的娴熟、老练感到惊叹。
老师的课堂从学习到娴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能达到的,一定是在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创造力。
青年教师的创造力让我们老年教师有了压力感,驱动感。
当然,在本次教学比武中,或者是因为几乎是常态课堂的教学比武,或者是由于教师想充分展示或表现,等等,导致部分教师的课堂需要调整。
比如:1、讨论时间跟平常相比有所减少;2、以小组任务的讨论为主,学生导学案中个性问题讨论的时间不够;3、课堂容量偏大;4、课堂节奏把握还欠火候,容易拖堂,等等。
有些是教师的原因,有些是高效课堂需要突破的瓶颈。
从来就没有谁说高效课堂肯定是无懈可击的完美课堂。
不要相信那些课改的杂音,不能用管窥之见概之以全貌。
时代在发展变化,变是硬道理,不变就会老化。
对别人的变用玉之瑕诋其全玉,那是僵化。
我正在从僵化中慢慢走出来,不想让自己老化,所以,我觉得课改肯定是正确的,我正在向年轻人学习。
以前,我也说课改完全是形式之类的话。
那是我没搞高效课堂的时候说的,是思想高度不够、对课改理解不透彻。
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如果你的课改是没思考的课改、没积极参与的课改、或者是应付领导检查的课改,那么,你只是站在大象旁边摸出大象某个部位的人,你的判断和理解一定是片面的。
如果你对高效课堂有抵触,不参与课改,你不仅是瞎子,还是一个远离大象的瞎子,而且还是一个远离大象、根本没摸过大象的瞎子,只会有误解,或者人云亦云。
我现在也用这种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也有自己感觉很好的地方。
但是,看了青年教师比武的课堂以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不是高效课堂不好,而是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
即使青年教师的课堂也有缺点,但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