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教学课件(中国人大版) (5)

合集下载

总则刑法学5ppt课件

总则刑法学5ppt课件

二、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辨认能力、控制能力 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基础,控制能力 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 2、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类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 能力的 分类
不满14周岁的人 完全精神病人 已满14未满18岁者 限制刑事 (应当从轻减轻,不得 责任能力 死刑) 者 不完全精神病人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生理缺陷者:聋哑、盲人 (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者
完全无刑事 责任能力者
3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三、身份犯 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 体。
构成身份 (定罪身份) 身份犯 之于犯罪 加减身份 (量刑身份)
真正身份犯
不真正身份犯
例:被告人为一名女大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 良,无任何不正常表现。但在毕业前,发现 她盗窃了一整箱钢笔(价值约5000元),却不 盗窃其他任何财物。后经证实,由于儿童时 代的某些特殊原因,使她遇到钢笔就一定盗 窃,无法控制。对被告人的行为能否认定为 盗窃罪?
2002年10月份的一天,纪某外出游逛,见路边 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 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路边一 摆水果摊的老头撞死并把买水果的顾客撞伤。 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 下午,纪某将该车以4万元的价格低价卖出。 2003年2月27日纪某被抓获,随后主动向司 法机关交代了上述行为,而且还交代其曾经 在半年前即2002年8月,受好朋友之托捎带 两包毒品,得劳务费5 000元。
总则刑法学5
第一节 自然人主体 一、刑事责任年龄 1、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1)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不满14周岁的自 然人 2)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14周岁以上不 满16周岁的自然人 3)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16周岁以上

《刑法学》全套课件 PPT

《刑法学》全套课件 PPT

第二节 刑法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第3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 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 成文法 2. 行为时有效的法律:从旧兼从轻,第12条 3. 规定明确、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不 定期刑 4. 合法解释刑法,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 释


第一章 刑法概说 (1-12) 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 第三章 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体 第四章 犯罪的主观要件和主体要件 第五章 违法性排除事由 第六章 犯罪既遂、未遂、预备和中 止 第七章 共同犯罪 第八章 单位犯罪 第九章 罪数形态 第十章 刑罚概说 第十一章 刑罚体系 第十二章 刑罚的裁量 第十三章 刑法执行 第十四章 追诉时效



二、犯罪的核心要素是行为 行为是犯罪概念的核心要素。 1. 行为时人作用于外界(法秩序)的唯一 途径,没有行为,不可能侵害法益,不存 在社会危害性,也就不存在犯罪与刑罚。 2. 行为具有可观察、描述的特性,法律只 能以行为作为基点来界定犯罪。 分则条文中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均是一 个一个的行为类型。
刑法学


总则 (五章101条)



分则 (十章351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 利罪 (分则第四章) 第三章 侵犯财产罪 (分则第五章) 第四章 贪污贿赂罪(分则第八章) 第五章 渎职罪 (分则第九章) 第六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分则第一 章) 第七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分则第二 章) 第八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罪(分则第三章) 第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分则 第六章)
空间效力:以属地原则为主、属人、保护原则、普遍性管 辖为辅,优先适用属地原则,排斥其他。

刑法学讲义课件资料

刑法学讲义课件资料
1979年的刑法典前后施行了近17年,17年的实践,证明了该刑 法典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定都是可行的,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维 护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 用。
但从另一方面看,1979年的刑法典毕竟是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17年的实践也暴露出它的一些不足,既有立法时就存在的先天不足一 面,也有在社会变革面前难于适应的问题。
▪附属刑法。是指散见于其他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关于走私罪的规定,也属于广义刑法的组成 部分。
▪在中国具有效力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的法律性质,是指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 法律的关系问题。
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有二个显著的特点:
第三节 刑法制定的根据
一、宪法是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它的内容必须体 现宪法规定的精神,刑法的规定及其解释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失 去法律效力。刑法正是根据宪法提出的任务,将上述内容具体化,以保 证宪法的有关内容得到贯彻和落实。
二、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是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创制与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便开始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到 196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室共草拟了33稿刑法草案。1979 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典,这部刑法典在1980年 1月1日生效后,结束了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刑事审判基本上无法可依 的不正常的局面。
“狭义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典形式公 布的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 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典,而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是我国现行的 刑法典。狭义刑法是广义刑法的主体和基础,单行 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以及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附属刑 法规范是刑法典的补充与修正。

刑法学全套课件 收藏

刑法学全套课件 收藏

三、刑法的任务 • 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和社会主义制度; •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他权利; •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 、刑法的体系 (特指刑法典) 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我国刑法的体系包 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以编、 章、节、条、款、项依次表述具体规范。 – 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总则有5章,共101条。 分则有10章,包括10大类犯罪。 附则为刑法典最后1个条文。 – 刑法典条文共计452条。
概念揭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刑法的制定者:统治阶级 2.刑法制定目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3. 刑法制定过程: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 意志 4.刑法的基本内容:罪、责、罚
刑法概念的广义狭义之分
• 狭义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典 形式公布的刑法。专指刑法典。 • 广义刑法: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所有 涉及犯罪、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包括刑法典、单行刑 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指对刑法典进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 1.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2.刑法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3.刑法是统治阶级阶级统治的工具。 4.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阶级性质所决定。 刑法的法律性质 1.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 2.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第三节 刑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制定的目的 – 惩罚犯罪 – 保护人民 二、刑法制定的根据 – 宪法是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 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是制定刑法的 实践根据 –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国情依据
行补充、修改而成的;附属刑法是指在非刑事 法律中规定的有关有关刑事责任的法律条款
刑 法 典
刑 法 总 则

2024版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2024版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刑法学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罪刑各论目录•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证据制度•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探讨01刑法学概述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以及刑罚的适用原则、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任务通过对犯罪和刑罚的研究,揭示犯罪的本质和规律,为立法机关提供制定和完善刑事法律的依据,为司法机关正确适用刑罚提供理论指导,以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刑法学的体系结构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等问题。

研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原则和实现方式等问题。

研究刑罚的本质、目的、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和刑罚适用等问题。

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罪刑各论刑法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刑法学主要研究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强调刑罚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近现代刑法学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刑法学开始关注犯罪人的权利保障和刑罚的人道化,强调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当代刑法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刑法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

同时,随着恢复性司法和社区矫正等制度的兴起,刑法学也开始关注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和被害人权益保障等问题。

02犯罪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犯罪客体进行侵害的。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对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的形态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的概念与地位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1.1.1 刑法: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1.1.2 刑法学: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1 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犯罪行为、刑罚及其适用1.2.2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1.3 刑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3.1 刑法: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2 刑法学:法律学科中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2.1 刑法的任务2.1.1 惩罚犯罪: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2.1.2 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2.1.3 预防犯罪: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再犯2.2 刑法的适用范围2.2.1 空间适用范围: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2.2.2 主体适用范围:对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犯罪的适用原则2.2.3 时间适用范围:新旧刑法对犯罪行为适用原则第三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3.1 刑法的基本原则3.1.1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3.1.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适用不分性别、民族、身份、地位3.1.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行与刑罚相适应,轻罪轻刑,重罪重刑3.2 刑法的适用规则3.2.1 刑法适用解释规则:依法解释刑法,确保刑法适用的正确性3.2.2 刑法适用程序规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3.2.3 刑法适用时效规则:刑法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第四章:犯罪与刑事责任4.1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4.1.1 犯罪: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1.2 犯罪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4.2 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4.2.1 刑事责任: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2.2 刑事责任特征:法律性、道德性、惩罚性4.3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4.3.1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4.3.2 刑事责任能力: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五章: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5.1 刑法的种类5.1.1 主刑: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或生命的刑罚5.1.2 附加刑:剥夺犯罪分子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刑罚5.1.3 刑罚的种类与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区别对待5.2 刑罚适用5.2.1 刑罚的适用原则:依法适用刑罚,公平公正5.2.2 刑罚的适用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5.2.3 刑罚的适用期限:刑罚执行的起始与终止时间第六章: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6.1 刑法分则概述6.1.1 刑法分则的作用与地位6.1.2 刑法分则的编制与结构6.2 犯罪分类6.2.1 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犯罪6.2.2 侵犯财产的犯罪6.2.3 侵犯国家利益的犯罪6.2.4 侵犯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6.2.5 侵犯公共安全的犯罪第七章: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7.1 犯罪形态概述7.1.1 犯罪预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7.1.2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的行为7.1.3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7.1.4 犯罪中止: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7.2 犯罪过程7.2.1 犯罪实施阶段:犯罪行为实际实施的过程7.2.2 犯罪结果阶段:犯罪行为对客体造成损害的过程7.2.3 犯罪完成阶段: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的状态第八章: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8.1 犯罪责任概述8.1.1 犯罪责任的构成要件8.1.2 犯罪责任的形式与内容8.2 犯罪竞合8.2.1 概念与特征8.2.2 犯罪竞合的处理原则与方法8.2.3 犯罪竞合的类型及处理规则第九章: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9.1 刑罚执行概述9.1.1 刑罚执行的原则与程序9.1.2 刑罚执行的方式与方法9.2 刑罚变更9.2.1 减刑:对罪犯减轻刑罚的制度9.2.2 假释:对罪犯提前释放的制度9.2.3 刑罚变更的程序与条件第十章: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10.1 刑法适用概述10.1.1 国内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适用的关系10.1.2 刑法适用解释与刑法适用冲突解决10.2 国际刑法概述10.2.1 国际刑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0.2.2 国际刑法的制定与实施10.3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实践与展望10.3.1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现状10.3.2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2. 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3.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4. 犯罪与刑事责任5. 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6. 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7. 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8. 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9. 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10. 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

刑法教学课件ppt

刑法教学课件ppt

案例二:盗窃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盗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一起盗窃罪案例的深入剖析,讲解盗 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以及在辩护过程 中应注意的要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盗窃罪 的法律适用和辩护技巧。
案例三:贪污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贪污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
总结词
量刑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 ,根据犯罪人的罪行、犯罪情节、悔 罪表现等因素,依法决定对犯罪人适 用的刑罚幅度的制度。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需要考虑犯罪人的罪行、犯 罪情节、悔罪表现、前科情况、自首 立功等因素,以决定对犯罪人适用的 刑罚幅度。量刑制度还包括从轻、减 轻、免除刑罚等规定。
02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犯罪的定义
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 责任的人。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所 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刑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刑法的立法目的、司 法目的和社会目的等。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等;而刑法的任务 则是通过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目的。
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核心 准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 收财产。
刑罚的适用条件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 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 面。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
量刑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缓刑与假释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的犯罪分子;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故意 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
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01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
犯罪构成与犯罪行为的分类
02
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行为特征进行分类。

罪名与罪状的对应关系
03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罪状是对犯罪行为
的详细描述。
刑法分则的罪名与罪状
罪名的概念与分类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可分为类罪名、具体 罪名和选择性罪名。
令。
赦免的效力
对于已经执行的刑罚,赦免不 具有溯及力;对于未执行的刑
罚,赦免具有溯及力。
04
犯罪形态论
犯罪既遂与未遂
犯罪既遂
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 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对 于其处罚原则,通常按照分则条
文所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 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 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教全套课件(完整)

刑法学教全套课件(完整)

辩护原则
辩护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在刑事诉 讼中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允许其自行辩护或委托辩 护人进行辩护。
证据规则在刑法学中运用
证据裁判原则
在刑法学中,证据裁判原则要求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 被告人有罪。
自由心证原则
自由心证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刑法学中体现为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 应当依据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 行判断。
加强网络监管和技术防范
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技术防范,提高网络安全水平,防范和打击网络 犯罪行为。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共同应对网络时代的新型犯罪形态。
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公众防范网络 犯罪的能力。
直接言词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要求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等应当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 证,保证法庭能够直接听取双方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
程序公正理念在刑法学中贯彻
程序法定原则
程序法定原则要求在刑事诉讼中 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任何违 反法定程序的行为都将导致法律
05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走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01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
序罪
02
03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04
05
金融诈骗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
强奸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伤害罪

《刑法学》ppt课件

《刑法学》ppt课件

我们通常所说的刑法学是狭义意义上的。
二、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方法与研究意义
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 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 对象加以排列组合所形成的有机统一的 理论结构形式。刑法学的内在理论联系 与逻辑结构是通过其理论体系而显现的, 因而从总体上把握刑法学的体系结构对 我们认识和掌握刑法学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刑法学》
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材
《刑法学》 主编 马 克 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 考 教 材
《犯罪通论》 马克昌 主编 《英美刑法学》 主编 赵秉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副主编
谢望原 李希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刑法学》 主编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刑法学》
执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刑法的概念(续)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所 有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它(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 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 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即依当地民族的实际 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所制定的变通与补充 规定,也属于广义上的刑法。但由于这种规定 只在特定地域适用,没有普遍效力,本课件将 不探讨其具体内容。狭义刑法即指刑法典。
二、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方法与研究意义(续)
研究刑法学,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 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根本指导方法。 具体而言,刑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有(阶 级)分析研究法、(横向)比较研究法、 (纵向)历史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社会学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但 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 方法,而是要综合各种方法系统研究, 使刑法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科学合理。

刑法学 第五章

刑法学 第五章

二、犯罪直接客体的分类
(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简单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只直接侵害一种具体社会关系。 简单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只直接侵害一种具体社会关系。 复杂客体, 复杂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 具体社会系。 具体社会关系。
(二)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
对复杂客体进行再分类——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主次客 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对复杂客体进行再分类 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体均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体均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主要客体, 主要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严重 刑法予以重点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 的,刑法予以重点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 次要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轻的、 次要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轻的、 刑法予以一般保护的社会关系。 刑法予以一般保护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一)直接明确规定犯罪客体 (二)通过规定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而表明犯罪客 体 (三)通过指明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而表 明犯罪客体 (四)通过指明犯罪所违反的非刑事法律、法规而 通过指明犯罪所违反的非刑事法律、 表明犯罪客体 (五)通过描述犯罪的行为特征而揭示犯罪客体
三、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理解犯罪对象需注意
1、有人认为其还包括信息,如何秉松、肖 有人认为其还包括信息, 何秉松、 中华。 中华。 2、具体的人的理解应为:自然人和单位 具体的人的理解应为: 3、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那么盗窃保险柜 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中的财物,则财物是犯罪对象, 中的财物,则财物是犯罪对象,而保险柜 则不是,因为不是某罪的物质表现。 则不是,因为不是某罪的物质表现。 4、教材后一章称为“行为对象”,含义与 教材后一章称为“行为对象” 犯罪对象相同。 犯罪对象相同。

《刑法学》课件

《刑法学》课件

态形罪 犯
态形犯共的织组会社黑
态形犯共的团集罪犯般一
态形犯共的伙团罪犯义狭
态形犯共杂复
态形犯共单简
态形犯共殊特
态形犯共般一
态形罪犯同共
罪犯同 共
为行的意同人利权经 � 为行的务业事从 � 为行的令命行执 �
为行务职行履 � 为行险避急紧 � 为行卫防当正 �
为行的性害危会社除排
当过卫防
。害损大重成造度 限要必过超显明能不�件条度限的卫防当正� 。害侵法不的行进在正受 免利权他其和产财、身人的人他者或人本、益 利共公、家国使了为�件条观主的卫防当正� 。行实人本 者害侵法不对针能只�件条象对的卫防当正�
。是不则象对罪犯�础基的类分罪犯是体客罪犯�
别区的象对罪犯与�
体客类同� 体客般一�
体客杂复、体客一单�体客接直�
{类种�
体客的罪犯、一
人盲② 人 力能制控和认 岁周81满不 的哑又聋又① 辨失丧全完未尚 岁周41满已 全健
力能任责事刑轻减 力能任责事刑无对相 力能任责事刑无全完 力能任责事刑全完
殴斗相互 拨挑卫防
时适不卫防
卫防想假 卫防当正非
。态状行进的束结未尚且并始开 经已于处正害侵法不�件条间时的卫防当正� 。利权的使行时害侵 法不到受在民公是�件条因起的卫防当正 �
件 条立 成 的 卫 防 当 正
当过卫防是还卫防当正是为行华田
。亡死已某黄�验查经后�案投所出派近附向即立�怕害分十华 田。下倒声应某黄�去挥某黄向�棒木根一的角墙在靠起拿华田�中 怕害乱慌�后其随紧刀持某黄而�同胡死了进跑果结�跑就头扭华田 。表手的戴自和钱的有所袋口出交他让并华田向逼刀把某黄。某黄年青 的刀持个一出跳处口岔个一的同胡从�时同胡的僻偏条一过路�来归 耍玩家学同从华田�上晚天一�生学的班术武校学育体市是华田

刑法教学课件第五章

刑法教学课件第五章

(一)犯罪对象的基本含义

1.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 2.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3.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 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表现;作为 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 参加者。犯罪分子的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就 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 定的社会关系。
以开车撞死人为例展开

(一)交通肇事罪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 (四)故意杀人罪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客体的判别
Hale Waihona Puke 李某、张某二人,经过合谋,意欲盗窃邻 村鱼塘中的鲈鱼,二人商量好并制作了土炸药, 决定以炸鱼的方式来盗窃。一天凌晨一点多, 二人出发并带着准备好的炸药包,由于担心声 音大怕被人发现,便来到距离村庄很远又僻静 的一个鱼塘,李某投放炸药的时候,由于操作 失误,不但没有炸死鱼,反而将同伴张某炸死, 也将自己炸成重伤。李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 人的人身权利,还是侵犯了公共安全?
二、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一)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 (二)有助于准确定罪 (三)有助于正确量刑
三、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一般客体 (二)同类客体 (三)直接客体 1.简单客体 2.复杂客体 (1)主要客体 (2)次要客体
四、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 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则未 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 犯罪对象仅仅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 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而犯罪对象 则不是。 (5)同一对象可以体现不同客体,同一客体可 以通过不同对象得以体现。

《刑法学》(-26页)解析PPT课件

《刑法学》(-26页)解析PPT课件

刑法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制定于1979年,修订于1997年。 刑法第2条规定
﹛ 5、刑法的体系: ﹛ 6、刑法的解释:
广义:刑法典(狭义)、单刑刑法、附属刑法规 范
狭义:刑法典(修订后的刑法分为总则、分则、 附则共452条)
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无权解释:20学21理解释
3
刑法的基本原则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下一页)
2021
7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a、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b、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例外规定 c、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别规定 d、新刑法典施行后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2021
8
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

当时法律
现在法律 适用情况 有无溯 旧
及力 兼

不是
为 犯




不是 是
当时

从 轻
现在
有原
原则上: 无 则

适用当时 ①

是(处刑重) 是(处刑轻) 现在

注:按照新刑法典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
2021
9
犯罪概念
1、概念: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惩罚性
①危害行为 不作为:当为而不为之
②危害结果 ③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 其他客观要件: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因素。
2021
15
四、犯罪主观方面
❖ 故意:①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 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教案:《刑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第二节《刑法》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作用,以及犯罪行为和刑罚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刑法的概念和特征,知道刑法的作用和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犯罪行为和刑罚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刑法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作用,犯罪行为和刑罚的基本知识。

难点:刑法的规定和法律适用,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刑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1)讲解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讲解刑法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3)讲解刑法的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4)讲解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5)讲解刑罚: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判断犯罪行为,了解刑罚的适用。

4. 课堂练习:给出几个犯罪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刑法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 刑法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3. 刑法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4. 犯罪行为: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5. 刑罚: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刑法具有哪些特征?(2)刑法的作用是什么?(3)列举几种犯罪行为,并说明其是否构成犯罪。

2. 答案:(1)刑法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2)刑法的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课件

刑法课件

第一章概述1979年7月1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实施时间是1997年10月1日共有452条,按照编、章、节、条、款、项组成。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学包括:1、刑法典2、单行刑法3、非刑法中的刑法规范刑法的含义◆广义的刑法学:指所有犯罪与刑罚的学科,包括实体法、程序法、犯罪学、刑事侦查学等。

◆狭义的刑法学:指实体刑法规范,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刑法学。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1.注释研究法指对刑法条文逐句进行分析、解释,使刑法的意义得以明确的方法。

2. 历史研究法指对刑法条文进行历史的分析与未来的展望,弄清刑法的来龙去脉,了解刑法的发展动向的方法。

3. 比较研究法指对不同国家的刑法和不同时期的本国刑法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优劣,评述利弊,从而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指运用典型刑事案例研究刑法理论的方法。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禁止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性质1、阶级性质原因1.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2.维护利益具有阶级性,它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2.法律性质(1)刑法是调整社会关系范围最广泛的法律(2)刑法是强制性最严厉的法律三.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刑法的的基本原则一、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指贯彻刑法始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性准则。

二、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罪行法定原则,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要件的具体要素: 2在意志因素上,各共犯者明知共同犯罪行 为可能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3各共犯者之间主观上具有意思联络。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法定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 犯罪。” 在刑法典中规定共同犯罪的概念的立法例在世 界范围内并不多见,主要包括1952年阿尔巴 尼亚刑法典、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和我国现 行刑法典。 这一概念中包含了共同犯罪成立,或者说共犯 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所必须具备的要件:二人以 上;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故意。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中通谋的共 同犯罪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 四、一般的共同犯罪与特殊的共同犯罪

意思联络:又称为犯意联系或者意思疏通,是指共
犯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法表明其愿意共同实施某 种犯罪,犯意联系是以每个共犯者主观上存在犯罪 故意为前提的,否则就谈不到犯意联系。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若干情况 1共同过失犯罪,即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 为造成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 罪。我国刑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 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 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彼此 罪过形式不同的,即一人是故意,一人是过失 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3二人以上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不 构成共同犯罪。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的类型 2聚合性的共同犯罪:是指以多数人实施向 着同一目标的共同行为为要件的犯罪。此种形 式的共同犯罪的特征是:


3集团性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有组织地 实施的共同犯罪,简称集团犯罪,此类必要的 共同犯罪以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某种犯罪集 团为犯罪构成要件。
(1)人数较多; (2)参与犯罪者的行为方向相同; (3)参与的程度和形态可能不同。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中通谋的共 同犯罪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各共犯者在着手实
行犯罪以前已经形成共同故意的共同犯罪。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二人以上 第一,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二个以上的人, 一个人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共同犯罪问题。 犯罪参与人数量的多少成为区分单独犯罪和 共同犯罪的关键。 第二,共同犯罪人必须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共同犯罪既可以在自然人之间构成, 也可以在自然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 间构成。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刑法学(上册)
主编:李洁 副主编:张旭 徐岱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导读: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为共同犯 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主体要件、 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依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四类八种。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 胁从犯和教唆犯,并规定了各种共同犯 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原则。



(1)共同犯罪人需要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 共同实施犯罪; (2)共同犯罪人需要认识自己的行为性质,并且 认识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 (3)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危害结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概括性的预见,即预见到自己 行为的结果以及共同犯罪行为会引起的危害结果。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案例:甲、乙二人事前通谋开枪杀害丙,甲开枪未击 中,而乙开枪击中丙的头部,造成丙的死亡,根据统 一考察原则,甲、乙的共同犯罪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 具有因果关系,均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

简单的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 定原则:



(1)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2)实行过限罪责自负原则,即对于超出共同故意 范围的行为与结果,只有实施这一行为的共犯人应当 负责,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该种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3)对共同犯罪人,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作用的大 小、社会危害程度,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并 引用刑法总则规定的有关条文,区别处罚。 (4)考察各共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和犯罪后 态度,实行区别对待。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二)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的犯罪行为 4各共犯者的行为形成一个互相配合、有机的 犯罪活动整体。 5在共同实施的犯罪是结果犯并发生危害结果 的情况下,每个共犯者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 都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的类型 1对行性共同犯罪:又称对行犯、对合犯、对向犯,是 指基于二人以上的互相对向行为而构成的犯罪。这种必 要的共同犯罪的特点是: (1)触犯的罪名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双方的行为均应属于实行行为,至于行为性质是 否一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3)双方的对向行为互相依存,即双方均以对方的对 向性行为为存在的依据,行为对向而行并彼此关联, 缺少一方的行为,另一方的行为不可能存在; (4)一方构成犯罪,另一方可能不构成犯罪,一方不 构成犯罪不影响对方犯罪的成立,如不知对方婚姻关 系未解除而与之结婚的,不构成重婚罪,但是有重婚 行为的另一方仍构成犯罪。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二)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的犯罪行 为

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犯者的行为都指向
同一犯罪,彼此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 有机的犯罪活动整体,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 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二)值得深入研讨的两个问题 1仅仅参与共谋,未参与犯罪实行的,是否构 成共同犯罪? 2单方面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能否成立共同犯 罪?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


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都认识到
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要件的具体要素: 1在认识因素上,各共犯者需要有所认识的 因素包括: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若干情况 4二人以上同时或者先后针对同一犯罪对象实 施某种故意犯罪的,尽管时间、场所同一或者 极为接近,如果各犯罪人之间主观上没有犯意 联系,不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则不构成共同犯 罪。5故意犯罪行为与无罪过行为、正当行为 之间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6超出共同故意范围之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 犯罪。 7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 不构成共同犯罪。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
构成简单共同犯罪要件: (1)从犯罪客观要件来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 共同实行犯罪,即必须共同实行刑法分则所规 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 (2)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各共同犯罪人必 须具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故意。
刑法学(上册) 刑法学(上册)
21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