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原理(精)

合集下载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一)、急性期的护理: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

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

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

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方面,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死亡。

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也在随之提高,但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较差,故重视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按摩、减压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周亚部位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

精细化被动训练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主动训练鼓励患者展开床上锻炼,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医护人员或家属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

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

肌电生物反馈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治疗部位显露出来,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并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脂,电膏涂抹在电极表面,将电极固定在治疗部位,即3个电极排成一行,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中间,连接电极导线和治疗仪;接通电源后需合理的对旋钮进行调节,落实肌电基线的测定,当显示肌电数值且有声音信号、灯光即可,指导患者根据医护的指导及信号反馈,合理的展开肌电电压的自我调节,嘱保持放松,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休息约5分钟后在展开下次训练,反复训练4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肌肉收缩75-100次,每天训练2-3次。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突然丧失的综合症候群。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以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目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目标包括: 1. 恢复语言和认知功能:通过语言和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通过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

3. 提高平衡和步态:通过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行走能力和防止跌倒。

4.康复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5. 促进社交参与:通过社交活动和康复小组,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康复护理的方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旨在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2. 言语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发音练习等,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3. 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游戏、记忆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5. 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6.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如助行器、轮椅等,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康复护理的团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来共同合作。

以下是常见的康复护理团队成员: 1. 医生:负责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

2. 护士:负责日常护理工作,如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等。

简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简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简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和致残率较高。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性、早期介入和全程护理。

首先,个体化是指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不同患者在脑卒中后的恢复进程和康复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功能损害程度、康复潜力和康复目标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脑卒中康复治疗应具有综合性。

康复治疗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和社交交往等。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早期介入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康复效果。

早期介入包括早期评估、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等。

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康复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脑卒中康复治疗应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是指康复治疗应覆盖从脑卒中后的急性期到长期期的整个康复过程。

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直到患者达到最佳康复效果或达到康复目标。

全程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避免康复过程中的中断和停滞。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脑卒中康复治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避免康复时机的错过。

其次,康复治疗应以功能恢复为主要目标,但也应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

再次,康复治疗应注重患者和家属的教育,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并在康复后能够继续进行自我管理和康复维持。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综合性、早期介入和全程护理。

在进行康复治疗时,还应注意早期开始、功能恢复、患者和家属教育等方面。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加强
康复护理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 未来发展中多学科团队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团队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
社区康复服务的普及
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康复护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等。
注意事项:运动康复 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师 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 度训练和损伤。同时 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 况和意愿逐步提高训
练难度和强度。
语言康复训练
定义:针对脑卒 中后语言障碍患 者进行的一系列 康复训练措施旨 在提高患者的语 言表达能力。
训练内容:包括 口语表达、听力 理解、阅读和写 作等方面的训练。
重要性:早期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 力。
注意事项:早期介入需要与急性期治疗紧密配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
全面康复
循序渐进
康复护理应遵循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康复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 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康复护理应与药物治疗相结 合以提高康复效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
04
主要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 训练方式:采用个体化、渐进式的训练方式结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进行 训练目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目标:最 大限度地恢复 脑卒中患者的 功能提高生活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三、康复护理评估
(九)生存质量评估 生存质量评估分为主观取向、客观取向和疾病
相关的QOL三种,常用的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 WHOQOL-100量表和SF-36量表等。脑卒中疾病 专用生存质量量表如: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生存质量指数脑卒中版本(QOL)和脑卒中生存质 量测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等。
,用于评定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广泛 的量表之一,评分为0~45分,0~15分为轻度 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 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三、康复护理评估
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 NIHSS)是国际上公
认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有11 项检测内容,得分低说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重 ,得分高说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轻。
二、主要功能障碍
(七)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内心、思想、精神和感情等
心理活动发生障碍。脑卒中病人一般要经历震惊 、否定、抑郁反应、对抗独立、适应等几个心理 反应阶段。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心理,发生 率为32%~46%;焦躁心理;情感障碍。
二、主要功能障碍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障碍 脑卒中病人由于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
(一)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GCS用来判断病人有无昏迷及昏迷严重程度 。GCS≤8分为昏迷,是重度损伤;9~12分为中 度损伤,13~15分为轻度损伤
三、康复护理评估
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该量表参考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
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等多种功能障碍并 存,常导致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 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严重影响病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

在中国,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新增脑卒中患者,且发病率在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加。

脑卒中的致残率为75%,是致残率最高的单病种疾病。

其中,运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0%~80机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负担。

研究证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和建立代偿功能217—221来实现。

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脑卒中发病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损伤灶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发芽”,进而促进脑损伤后脑卒中功能重组。

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1.早期康复时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中指出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根据康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体位转移离床训练。

2.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分钟,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级推荐,A级证据)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评估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痉挛、步态分析、平衡功能等,常用的有BrUnnStron)6阶段评估法、简化FUg1-Meyer法、Bobath方法、上田敏法、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运动评估量表等。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是评估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估方法。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根据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将手、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分为6个阶段或等级。

应用其能精细观察肢体完全瘫痪之后,先出现共同运动,以后又分解成单独运动的恢复过程(表1)表阶段评估法阶段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1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鼓、膝、踝的协同性屈曲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

脑卒中康复期并发症的系统康复护理

脑卒中康复期并发症的系统康复护理

脑卒中康复期并发症的系统康复护理作者:李春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出现诸多并发症的系统康复护理。

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康复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

结果:观察组3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且康复效果明显;对照组3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4例引发便秘,1例并发压疮,功能康复较慢。

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为患者减少痛苦,为家属减轻负担。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系统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71—02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它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由于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脑卒中患者得以生存,但存活者致残率仍高达80%[1]。

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2]。

为此,我院康复科按照系统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3~70岁,平均58岁。

1.2入选标准包括以下内容:①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②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能配合护士进行康复训练。

2 系统康复护理方法2.1 一般护理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摘要】讲述在护士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的临床工作中,对24h康复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及抗痉挛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脑卒中(以下称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近年来对人们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而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

1.康复体位护理:卒中急性期病人常伴意识障碍,在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活动。

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卒中瘫痪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此转变既是疾病恢复的自然趋势,亦为进一步恢复的障碍。

常用的体位:①仰卧位。

非理想卧位,但卒中急性期需接受多种处置,仰卧位较为方便。

要求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头,膝关节屈曲,足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伸展、外旋。

②患侧卧位。

最重要的体位,利于患肢感觉功能恢复。

摆放时头部要有良好支撑(枕头);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关节屈曲;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③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肩前屈90~10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患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髋、膝关节自然屈曲。

④半卧位。

除用于短时过渡外,此体位最不提倡。

如确需使用,应于患侧大腿外侧及膝部各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抑制大腿外旋。

上述康复体位不仅适用于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亦可起到维持性治疗作用。

⑤坐位。

除少数病人因体位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渡外,多数病人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

2.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其中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

脑卒中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卒中康复护理PPT课件
加强患者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 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营造良好的康复环 境。
谢谢观看
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社交能力、工作能 力等,了解患者的生活
质量状况。
家庭环境评估
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是 否适合进行康复训练, 如家庭空间布局、家属
支持等。
03
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机辅助呼吸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 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考虑使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稳定。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患者下 肢进行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深静脉 血栓形成。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可使用抗 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预防 血栓形成。
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 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压疮风险评估及处理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时翻身与按摩
脑卒中康复护理PPT课件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康复护理原则与目标 • 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 • 恢复期康复护理重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 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 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 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制定具体计划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医学PPT
14
护理
基础护理
• 病室环境 室温维持在18~22摄氏度,湿度
50~60% • 安全
偏瘫病人患侧肢体感觉障碍、情绪 不稳定、烦躁不安,要特别注意安全, 禁用热水袋,讲解床栏的使用及重要性, 专人陪护以防跌伤。
医学PPT
15
• 饮食
脑卒中患者消化功能减退,应给低脂、 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医学PPT
3
含义
•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 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 疾病症状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医学PPT
4
•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 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 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 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 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 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 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 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 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我国有1.2亿高血压患者, 脑卒中患者约600万—7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 患者超过200万人。
医学PPT
5
• 预防脑中风、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 是可预防的
• 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 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 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 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医学PPT
6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疾病 • 血脂异常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但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症状性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护理诊断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有关。

3.排尿、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4.吞咽障碍:与球神经麻痹有关。

5.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6.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癫痫、在出血。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二、护理评估1.运动功能:偏瘫患者上下肢的痉挛模式、运动功能分级评定、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2.独立生活能力3.社会参与能力:生存质量、职业情况等。

4其他功能障碍:感觉、认知、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1.运动功能障碍护理: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对昏迷或不能做自主运动的患者做患肢的被动活动,60—120分钟转换体位一次,做上下肢功能训练及坐位、站位、步行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激发患者主动交流积极性,通过发音练习、命名训练、读字、会话、阅读、听力、书写等方式进行训练。

3.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行间接吞咽训练,当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有咽反射并可随意充分咳嗽后就可做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四、健康宣教1.正确认知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控制体重,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

3.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适当运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4.定期体检,对已患病者,要严密监测病情的发展,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五、康复治疗1.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平衡功能训练3.手功能训练4.言语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作业治疗7.理疗。

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脑卒中俗称中风,指的是因血管阻塞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其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而且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也非常大。

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不断增多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

因此,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要点都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体位与活动的康复护理(1)急性期。

急性期也叫做软瘫期,患者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的半个月之内)的康复护理目的为:尽快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过渡到主动性活动,以此对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有效预防。

首先,对患者的体位和肢体进行定时转换和摆放。

帮助患者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当患者对翻身的动作要领掌握以后,可让其自己完成,可建议患者偏瘫侧卧,即将患部肩膀向前,垫上枕头,手心朝上,手指张开,屈膝,偏瘫下肢在后,完好下肢在前,脚掌和小腿呈垂直状态,从而使患者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得到加强;其次,对患者偏瘫侧肢体进行被动性活动。

即按照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的顺序进行活动,每天2-3次,每次活动5分钟以上,直到患者偏瘫侧的肢体可以自主活动;最后,可让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活动。

即患者可主动向偏瘫侧来回翻身,使身体呈偏瘫侧卧姿势。

方法为:患者双手交叉握紧,伸肘,并将肩部向前屈90度,完好侧的下肢屈髋屈膝,脚踩在床上,将头部偏向偏瘫的一侧,然后偏瘫侧上肢由完好上肢带动向偏瘫侧转动,同时带动上半身转向偏瘫侧,之后再通过完好侧的脚用力使下肢和骨盘转向偏瘫侧,还有患者也可在床上进行早期的坐位训练、坐起训练、完好侧肌力的训练以及双手交叉握在一起来回向上举的训练等等。

(2)恢复早期。

恢复早期也叫做痉挛期,患者在恢复早期(病后的半个月至3个月左右的时间段内)自主性运动逐渐恢复的同时偏瘫侧的肌张力也开始增高。

在这个阶段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为:降低患者偏瘫侧的肌张力、进行分离运动训练以及共同运动等。

脑卒中康复护理原则

脑卒中康复护理原则

脑卒中康复护理原则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动脉疾病所引起的脑功能突然障碍,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

脑卒中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原则,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个体化护理每个脑卒中患者的情况各异,因此康复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恢复训练、饮食调理、心理支持等方面。

通过个体化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效果。

二、早期干预脑卒中后的早期干预对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护理。

早期干预包括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功能评估和早期康复教育。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早期康复教育可以提供康复知识,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

三、综合治疗脑卒中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脑卒中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四、持续跟踪脑卒中康复护理需要持续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康复技巧,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持续跟踪,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康复质量。

五、家庭支持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支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家属应积极参与康复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帮助。

护理人员应向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加强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效果。

家庭支持可以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原则包括个体化护理、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持续跟踪和家庭支持。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脑卒中康复的步骤和护理计划

脑卒中康复的步骤和护理计划
社会支持网络评估
了解患者的家庭、朋友等社会 支持网络的情况,判断其可获 得的社会支持程度。
应对方式评估
评估患者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中的应对方式,是否积极、有 效。
康复信心评估
了解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期望 ,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03
脑卒中康复步骤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
识别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
01
脑卒中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
社区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志愿者服务等,为患者提供更为全 面和便捷的康复服务。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
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寻求专业 心理咨询等,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06
总结与展望
脑卒中康复工作成果回顾
01
康复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康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包括物理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 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
心。
家属指导
向患者家属传授康复知识和技能, 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和帮助,共同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 战。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得患
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02
康复团队的协作
脑卒中康复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医生、护
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生等。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能够
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

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

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

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

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

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

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采用与之相符的促进技术,安排科学合理运动量。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服用去甲丙咪嗪、百解忧等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