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3份)9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课ppt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课ppt课件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ຫໍສະໝຸດ 等著作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完有整版关pp诗t课件的集子称为诗集
4
问题探讨: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 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朱熹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 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尚书》《春秋》 《左传》《史记》 《汉书》等
完整版ppt课件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7
时期
西 汉
两汉 至隋 唐
唐代 至清 代
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 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佛教传入中国,并 且开始了中国化的 进程。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对应单元
《礼记》
第四单元
《百喻经》 《坛经》
修齐治平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 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 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 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 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
对道德的提倡,读科学规律的提
完整版倡ppt,课件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
12
现代意义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 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 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 性的重要原因。
民本 思想
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 “名为贵,社稷次之,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 君为轻。”“天下 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为主,君为客。” 的治国思想。
完整版ppt课件

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下载8

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下载8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8【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8【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晋灵公不君. “君”,名词活用为动词,像君主 问其故,而患.之 “患”,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提弥明死.之 “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 公嗾.夫獒焉 “嗾”,名词活用为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 晋侯饮.赵盾酒 “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食.之,舍其半 “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饭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幸免 舍.于翳桑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住宿
情感态度与 学习本单元,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
价值观
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8【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古今异义词。比如,“宣子骤谏” 的“骤”、“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法”等。 学习《直书》,要注意对文中典故的解读,同时,根据骈文多采用互 文的特点,通过揣摩词义,理解文章内容。
人谁无过 名词,过错 过
过而能改 动词,犯错误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动词,超过
一日,大母过余曰 动词,看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副词,能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动词,克制 克
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教学提纲)新版高中语文新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 化经典 研读》- ppt下 载8【优 质公开 课推荐 】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3份)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23份)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单元主题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选文时代 学术范畴 明代 科技
明代、清 学术思想 代 近代 文学思想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天工开物》《徐霞客游 记》(《麻叶洞天》) 《日知录》《文史通义》 (《浙东学术》)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 论》《<人境庐诗草>自序》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 诗文评、词曲 5 类。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很长。从先秦到晚 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文化 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具体表现如下表:
时期
文化背景与特点 代表性经典作品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西 周时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 《论语》《老 春秋战 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 子》《孟子》 国 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 《庄子》等。 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 “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标定位
学习建议
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 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在中 外文化交流中产生过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要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点评:梁惠王一见孟子,就急不可耐地问孟子此来能否“有以利 吾国”,是十足的实用主义意识,也暴露了他企图行“霸道”,荼毒 生灵以逞个人之志的思想。这正是孟子所反对的,所以引起孟子的 反感。这也是孟子一番游说最终失败的原因。
名词,交往的人 名词,指盟约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台隍枕夷夏之交 不夺不餍
名词,交界
动词,夺取 动词,强行改变 动词,耽误
夺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深追先帝遗诏
动词,遗弃、抛弃
形容词,遗留的,专指死者留下的 动词,遗失、丢失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使人遗赵王书 路不拾遗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 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 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 侵被视作合理,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 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 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 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 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记载了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 的一次谈话。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雄辩滔滔,气势夺人 《孟子》是记述孟轲及其弟子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和个 人修养的书,《孟子》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较《论语》有 很大发展。一般认为,《孟子》与《论语》的语言特色基本相同, 多由对话组成,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但比《论语》更有文采和富 于气势。
句段点评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 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气魄, 因势利导,引之入彀,对国君耳提面命,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 学习本文,要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学习孟子 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 深切情怀。
句段点评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审美鉴赏
2.对孟子“何必曰‘利’”的“利”字,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有三:其一,以“利”为功利 之利、利害之利,即某一特定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在这个意义 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含义是:人在实施某一 行为时,在动机上应唯仁义是求,不计利害。传统“重义轻利”说 大致如此。其二,认为“利”是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如福利、公 利、民利、大利以及与之相反的财利、私利、君利、小利等,而孟 子的“何必曰‘利’”所反对的只是后者。其三,同样以“利”为 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但只划分为两大类,即义之利和不义之利,认 为孟子只反对“不义之利”,凡属“义之利”,无论公利、私利,君 利、民利,大利、小利,财利、福利,均可言可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孟子对“利”有怎样的认识?他是怎样引导梁惠王弃“利”言 “义”的? 提示:在孟子看来,只顾追求“利”就会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人 格的培养,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子犯上作乱的问题都是因为 “交征利”而引起的。于是,在这段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高举 “仁义”大旗,先否定了梁惠王的言“利”之辞,然后具体陈说 “利”字当头的危害,再轻轻点出“仁义”的效用,最后重申梁惠 王应该讲求“仁义”,而舍弃“利”。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 学说,被尊为“亚圣”。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治 上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一 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 风格,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判断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积名句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梁惠王上》)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孟子· 梁惠王 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孟子· 公孙丑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 子· 梁惠王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梁惠王上》)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讲究章法。针对梁惠王对“利”的关心,孟子首先用“仁义” 当头拦住;中间先指出举国上下只知道追求“利”会使国家有危险, 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把君主求“利”的危害说足说透。所以,接 下来的两个排比句虽然只是用否定句式轻轻点出“仁义”的好处, 但很具有说服人的效果,一泻千里之势至此收束,有四两拨千斤之 效。最后用和开头类似的话结束,起到了首尾呼应、强化主旨的效 果。 至于《孟子》的语言,富有鼓动性、诙谐风趣、戏剧性的特点都 是为后人所称道的。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就《孟子见梁惠王》一章来看,其语言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1.善于铺排。梁惠王只是问“有以利吾国”,孟子就由此向下逐 级推衍,指出大夫、士、庶人也只会关心什么对他们有利,排出三 个大同小异的并列短句;再概括性地点明“上下交征利,而国危 矣”,之后,孟子大概觉得只这样说还不够清楚,也不足以震撼人心, 就又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复句具体说明“上下交征利”的可怕后果, 两个复句在意思上也有递进的关系。简短的文字,主要由整饬的排 比句式构成,排比句之间在意思上又紧密相连,读起来不容间歇,非 常有气势。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孟子生于战国中期,激烈争辩的现实需要和策士纵横文风的沾染, 使《孟子》与《论语》的“慎言”拉开了距离,而呈现出雄辞激越 和气势磅礴的风格。战国诸子,以好辩、善辩为时尚,而孟子尤以 “知言善辩”著称。他所谓“知言”的本领根植于“养气”,而 “养气”就是对自己本性中的善端,循乎自然地加以扩充,不断地 进行道义的积累,具体运用于对话和论辩中,形成了刚柔相济而析 义极精的论辩艺术,充分表现了《孟子》散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 风格。孟子的论辩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他针对不同 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份开展辩论,由远而近,步步紧逼,层层推理, 运用犀利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力量,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非常透彻, 确实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他还善于运用比喻来 说明道理,且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
3.辨用法
动词,送给
名词,遗失、遗漏的东西
不远 千里而来 “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 . 亦将有以利 吾国乎 “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 苟为后 义而先 利 “后”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 . . “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明句式 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句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不夺不餍 省略句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判断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 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利,而国危矣。” 点评:孟子对利欲熏心的梁惠王毫不客气,一句“王何必曰 ‘利’”封住了梁惠王的错误话题。“亦有‘仁义’而已矣”则 将对话引到自己的轨道上来,牢牢掌握了话语权。这是孟子强悍人 格的体现。下面孟子用三个“何以利”指出梁惠王思想的危险之 处:如此会危及你的国家的安全,何谈去征服其他国家呢?这样击中 了梁惠王的软肋,使他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将思路转到孟子的 思路上来。这体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