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
二 群落的物种 组成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 不同群落的重要特 征。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苔原
捕食:
“你死我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能量关系图
种 群 数
数量坐标图
A B
A.共生 B. 寄生 B.竞争 D. 捕食
3.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 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 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 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 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4.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 人的大肠内,吸取养料,同时又 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 些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菟丝子
黄蜂产卵于幼蛾中
冬虫夏草
A
B
B
A
特点: 对寄主 有害, 对寄生共生: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菌瘤根
种间互助
④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A
B
量
时间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 结果:两个种群相互制约,数量相对稳定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C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及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2)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3)群落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 ) 答案 (1)× (2)√ (3)×二、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1)玉米螟幼虫能进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幼虫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四种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仅是争夺食物()答案(1)√(2)√(3)×如图表示三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①~④分别表示哪种种间关系?提示①是竞争(竞争力明显悬殊);②是捕食;③是互利共生;④是竞争(竞争力相当)。
(2)从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看,哪种关系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减少),同时另一种生物数量也增加(减少)?它们是否是同步性地增加或减少?提示捕食和互利共生。
捕食关系中的两种生物数量非同步增加或减少,互利共生中的两种生物数量同步增加或减少。
(3)如何判断图②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提示个体数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如图②中的a;个体数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如图②中的b。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 有的生物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来自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各种生物种群
例: 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B.一片森林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 牛等生物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 其它生物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3.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 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 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 学上称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4.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 取养料,同时又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些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A.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4、互利共生: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同生共死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 体 数 捕食 B A 1 时间 个 体 数 共生
A
B
2 竞争 A B 时间
时间
个 体 数
3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 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 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间关系
研究池 塘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存在并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位置和角色。
群落的结构可以分为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越高,说明群落中存在着更多不同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等。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组成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种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物种组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对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物种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位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角色和资源利用策略。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独立,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物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群落的结构中,还涉及到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也会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反映。
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共18张PPT)
2.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 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 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上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2018/5/20
3.狼狗常把排尿点作为与同种其它个体交流情报 的“气味标记站”。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
A.种内斗争 C.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 D.种间互助
6:白蚁消化道内有一种叫多鞭毛虫的原生动物。多鞭 毛虫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 若把白蚁体内的多鞭毛虫杀死,白蚁很快也就饿死, 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活这两种生物 之间的关系是( )
2018/5/20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7: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关系( )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8: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 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 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2018/5/20
真题演练: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 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 上可解释为( ) 【答案】A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D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解析】考查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和种间关系。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 异种微生物生长首先取决于乳酸菌之间种内互助,这是一个隐含因 素。乳酸菌与异种微生物之间是种间斗争;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 抑制本身繁殖是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种内斗争。
2018/5/20
9:在金合欢树①的大而中空的刺中,栖息着一种 专以金合欢幼叶或蜜汁为食的蚂蚁②,它们经 常成群结队在金合欢树上 “巡逻”,随时向以 金合欢为食的来犯动物③发起进攻,它们能咬 断缠绕在金合欢上的其他植物④,以保证金合 欢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致被排挤或死亡。请回 互利共生 竞争 答: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例1、受水制约, 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 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 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 水源附近;松、杉、柏 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 极干旱的沙漠。鸭子、 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 附近活动,而鹰、黄羊、 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 自由活动。
例2、八面山(在湖 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 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 林,800至1300米为针 阔混交林,1300至1600 米为针叶林,1600至 1800米为灌木林,1800 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 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 平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 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优势物种:对群落的结构和 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1、从极地到赤道,群落中物种数量变 化的趋势怎样?影响因素是什么?
群),也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 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包括:
捕食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三、种间关系
①竞争
竞争的原因: 食物、生存 空间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A
①竞争
生 物 数 量 时间(你死我活)
竞争力差不多 (此起彼伏)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在阴湿山洼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
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 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 )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 牛等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生态学:第六章(二) 群落的结构
鼎湖山南亚热带 84.5 5.4 常绿阔叶林
浙江中亚热带常 76.7 1.0 绿阔叶林
秦岭北坡温带落 52.0 5.0 叶阔叶林
长白山寒温带暗 25.4 4.4 针叶林
东北温带草原 3.6
2.0
0
0
0
4.1
4.1
0
13.1
7.8
2
38.0
3.7
1.3
39.8
26.4
3.2
41.1
19.0
33.4
(5) 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B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植 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 处(不超过土表25cm),因而受到枯 枝落叶和冬季积雪的保护。
C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植物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死亡,只 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 然活着,并在地面有芽,。
D 地下芽植物(geopnytes):新芽 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块茎、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或水生植物
层与层片的区别
层次:形态上的描述,有使用价值,主要指 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衣及地下。每一个层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型植物,该层就是层片, 如果有多种生活型组成,层就比层片的范围 大。
层片:在生态上比较合理或更有意义,在群 落结构的研究上更加重要,可恰当的把同等 高度、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分开。
(2)生态型类型
气候生态型 :长期在不同气候因子(日照﹑ 温度﹑降水量等)的影响下形成的。
土壤生态型 :长期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影响下 形成的。
生物生态型 :在生物因子长期作用下形成 品种生态型: 作物的品种生态型是由于人为
因素(引种﹑扩种等活动)使作物在新生境的 长期影响下形成的。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编者:顾鹏审核:陆德平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2)的关系;(3)群落的;(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
3.群落的物种组成(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
4.种间关系(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等。
结果常表现为,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3):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
(4):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5.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群落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2)类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3.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树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的菌落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6.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7.生物群落是指(1)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A.(1)(2)B.(3)(4)C.(1)(3)D.(2)(4)8.对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10.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四章 第3节
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 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 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正确答案】 【纠错总结】
C A装置为诱虫器,它的作用
原理是利用了土壤动物有趋暗、避高温、趋
湿的生活习性,土壤没有完全覆盖金属网的
目的是有利于通风。B装置是吸虫器,它用 于收集体型较小的动物,将小动物放入70% 的酒精中是便于固定。
曲线②的变化是同步的。
(2)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
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2.群落的垂直结构 (1)植物的垂直结构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①成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乔木层——接受全光照 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 草本层——利用1%~5%的光照 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实验探究专项突破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 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 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探究步骤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步骤 准备 ↓ 取样 ↓ 采集小动物 ↓ 观察和分类 ↓ 统计和分析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3.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
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3.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C )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4.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 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
别为( C )
A.竞争和互利共生 C.捕食和寄生 B.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
就是你心中有一种意识。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理解生物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 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归纳提升: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
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 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常绿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 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
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十万计,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千计;但
பைடு நூலகம்种间关系
研究池塘群落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围
群落演替
和边界
材料二:①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只有670种低等植物、 139种高等植物、约1 000种动物。
②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③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④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对两者都有利。 ⑤橡树种子的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2.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1)判断材料二的叙述中哪些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哪些是 对群落特征的描述? 提示:种群水平:②⑤;群落水平:①③④。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1)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如:羊吃草,狼吃鹿。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3)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
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细菌;绦虫和猪。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但被彻底消灭........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上应标明取样
的地点和时间
等。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采集小动物
1、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 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为了使空气流通。
2、酒精起什么作用?
使小动物固定
3、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 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湿棉花
诱虫器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⑵、分类
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
3、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素酵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为白蚁提供了充足的养
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啄木鸟等鸟类在森林的中 层营巢。
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
画眉等在森林底层营巢, 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注意2:
(2)动物分层现象的原因是: 食物和栖息空间
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30
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
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 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 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 水底。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施计划:
1、准备: 4、采集小动物的诱虫器应该如何选择?
②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群落的空间结构 D.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⑴、制作取样器: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结构的观点和类型。
2. 掌握群落结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学会运用群落结构的知识诠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结构的层次性和丰富度。
2. 教学难点:理解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案例。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教室演示。
3. 准备实验器械,用于学生实验。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阅读相关文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群落结构这一课题。
通过展示一些群落结构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群落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2. 讲授新课(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群落结构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同时,通过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
3. 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3-5人,讨论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总结出主要类型和特点。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4. 分享与总结(15分钟)每组学生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群落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群落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实验教学(10分钟)教师指挥学生观察植物群落的结构,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加深学生对群落结构的理解。
7. 教室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安置作业(视情况而定)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相关作业,为下一节课的互动和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群落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掌握群落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群落结构的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共37张PPT)
三、种间关系 -----竞争(你死我活)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 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A C 生 生 B 物 物 生物 B 生物B
数 量
生物A
时间
数 量
生物A
时间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 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三、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三、种间关系 资料1 高斯实验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培养 时种群个体数量发 生动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 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 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 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 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 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 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 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 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 林的上层活动,吃高 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 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 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 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 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思考讨论
光照强度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苔 原
针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这些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依 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种族的生 存和繁衍。
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 质留在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 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属于( ) A.种内互助 C.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D.竞争
2、种间关系
①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营养关系图
A 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被捕食者 生物B---捕食者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 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 愈复杂。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
武夷山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动物 脊椎动物 840种 2888种 5000余种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约1000种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练习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 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5、鸟与羽虱
菟丝子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 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④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 或一方不能生存。
A B
特点: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
生物A 生物B时间来自生 物 数 量“同生共死”
例:地衣中绿藻与真菌类
注意: 1.一个池塘中全部蝌蚪不能构成种群, 因为没有年龄组成这一特征。要构成 种群除同种生物外,还必须具有种群 的基本特征。 2.只要形成群落,不管水中、森林中还 是草原中,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之分。 3.种群内不存在群落结构问题,如竹子 的高矮,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层分布都 不能叫垂直分布。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种群
概念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 体的集合 主要特征:垂直结构的分层 现象和水平结构的不同种群 的分布差异
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 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决 定种群的发展趋势
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
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 种内关系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群位置 研究池 塘群落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种间关系
1、群落的物种组成
南方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苔原 北方群落的变化?
常绿针叶林
不同的群落如 何进行区分?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是不同的。
小结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 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以万 计,无脊椎动物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 但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生态学上, 用丰富度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平原---山地
草地---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 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常绿阔叶林
群落 中物种的 数目的多 少称为丰
第2节 群落的相对稳定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植 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假如池塘中的 肉食性鱼大量减少, 池塘中其他种群的 数量将会出现什么 变化?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群落 的 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 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
灌木层 1.3—5米
3 1 196 136 27 78 155 197 33 25 29 20
草本层 1—1.3米
—— —— 24 18 17 20 81 103 14 89 32 140
地面
—— —— 6 9 —— —— 7 2 —— 47 19 20
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活”同步性变化
例:牛与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③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 养分以维持生活
A B 生 物 数 量 A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B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虫有利
例:蛔虫、绦虫与人,噬菌体与被入侵的细菌,菟丝子与 大豆
例1、受水制约, 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 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 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 水源附近;松、杉、柏 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 极干旱的沙漠。鸭子、 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 附近活动,而鹰、黄羊、 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 自由活动。
例2、八面山(在湖南 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 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 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 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 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 (水平结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 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 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 身差异引起的。
常绿针叶林
富度
物种丰富度的特点 (1)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 群落的物种越丰富。 (2)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3)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4)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优势种
概念:在自然群落 中,如果一个物种 不仅数量多,而且 生产量大,在群落 结构中起主要作用 的物种。 特点:不同的群落, 优势种不同
(1)森林植物垂直分布(光照强度)
(2)高山植物垂直分布(温度) (由海拔引起)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 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 乔木的种子。
2、动物的垂直分布:
(1)森林动物垂直分布(食物及栖息场所)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
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2)水生动物垂直分布(阳光、温度、食物
和含氧量等)
2、种间关系
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包括:
种内互助
捕食 竞争 种间关系 寄生 种间斗争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互利共生 (种间互助)
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 护群体的生存。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 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特点:不会造成个 体死亡
如此斗争是好是坏?
区域内所有种群 种间关系
联系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 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 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 2.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 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 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 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其关 系可表示为: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种间关系 ――――→群落
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载菊 乌鸫 红胸句鸟 鹪鹩
林冠层 乔木层 高于11.6米 5—11.6米
333 34 150 122 32 45 15 25 2 2 —— —— 3 34 264 183 75 108 111 74 10 7 —— ——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 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 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地被物层
林冠
杜鹃等
中层
啄木鸟等
下层
画眉等
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时间
结果:不会导致物种的灭绝,相互交替消长。 特点:“先增加者先减少”不同步性变 例:羊与草,狼与兔等 化
雪兔
猞猁
捕蝇草
②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等
生 A 物 数 B 量
生物A 生物B
C
生 物 数 量
生物B
生物A
时间
时间
生存能力相同
生存能力不同
特点: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你死我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
--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
0
竞争 时间
0
共生
0
A
B
时间
C
时间
3、群落的空间结构
①垂直结构
②水平结构
①垂直结构: 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森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
层、草本层、地被层以及地下层。
1、植物的垂直分布: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包含动物、 植物、微生物等)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 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