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摘要】万物互联,教育也不例外。
“非连续性文本”其实就是教育“跨界整合文本”,通过“轻阅读、碎片化”展现更加完美组合。
让读者能直观学习领会、概括比较总结、方便掌握知识重点等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要融合非连续性文本,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整合非连续性文本综合素质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跨界”成了各个领域共同的潮流。
万物互联,越来越方便快捷。
原来直接不相干的事物现在都可以愉快地被“整合”到一起联控。
而将这些完全不相干的领域维系到一起的原因是:为了人们便捷地生活。
教育也不例外,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非连续性文本”这个稍嫌俗语化的名词,其实就是教育“跨界整合文本”,也就是我们以往说的“图文并茂”的升级版。
这类文本,不仅是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它不光再传递单一信息,而要将复合信息通过“轻阅读、碎片化”这种全新形式聚合到一起,呈现更丰富完美的时间和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整合非连续性文本。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领悟图表内涵“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理解它后,才真正知道它由大量的数据表格、文字图解、曲线图、思维导图、地图、时刻表、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目录清单等等内容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内容概括性强、易于理解和比较、直观醒目等特点。
阅读中领悟图表和理解图表的知识和能力是非连续性的文本学习中阅读的一个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用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怎样把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插入母亲手写给孩子家到医院的地图,看病需要的手续流程图,当孩子买回药时,教师再插入感冒药的说明书,让学生依据说明读懂要吃多少药,一天吃几次。
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光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同时也学会认地图,学会看病所需要做的手续。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除了传统的课文阅读之外,越来越多的非连续性文本也被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包括图片、图表、漫画、广告、布告等形式,这些文本的阅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文本。
下面就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资源准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应该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文本。
通过主动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连续性文本往往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理和判断,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阅读文本时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例如一张地图可能涉及地理、历史、生物等多个学科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读文本,使他们在阅读文本时能够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模式,提高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1. 图形化教学法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片、图表等形式,可以采用图形化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图形,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中的信息和规律,从而加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图形的解读和运用技巧。
2.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去年的树》为例
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去年的树》为例作者:陈海珍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陈海珍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并规定在第二和第三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和目标。
这一新术语的提出意味着要求教师掌握与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新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前提是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透彻的理解并加以灵活应用。
然而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新术语是从别的学科引入语文学科,相关的探讨一直拘于理论的辨析;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的教学思维惯性使得一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变得较为困难。
因此之故,笔者不揣浅陋,拟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对非连续文本这一概念进行梳理、辨析,再以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去年的树》为具体案例,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非连续性文本。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简介非连续性文本是从国际PISA(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引进的一个术语。
PISA测试项目规定了四种文本阅读类型,即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以及多重文本。
PISA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自身的社会实践、个人需求等方面出发,以一种综合性的视野,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快速地在图文结构中筛选获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车票、发票联、演说词、网络跟帖、地图、使用说明、广告牌、宣传单、清单、统计图、索引、目录、开场白、颁奖词、致辞、结束语等。
从这些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丰富而庞杂的文体类型,而非某类或几类文本的简单指涉。
这些非连续性文本的一大特点是生活性和实践性强,切实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非连续性文本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接受主体的需要,将重要信息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接受主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涉入有用信息,摒除干扰信息。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非连续性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和未来的生活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指图表、图片、清单、目录、广告等各种非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以片段的形式呈现信息,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等优点。
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需要学生具备从大量信息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三、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1. 强化阅读策略教学: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总结大意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阅读经验,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如各种公共标志、说明书等。
4. 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论
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实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建议与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进一步深化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加强对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
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浅谈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9年33期┆287智慧课堂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浅谈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吕瑶瑶摘 要:当今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语文能力和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就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文本”的新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承载信息的媒体不从左到右直线性连续呈现、而是多维分布性呈现的文本。
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那么,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该怎样有效地加以运用呢?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语言文字运用;生活;处理信息 一、非连续性文本,一座连接生活的桥梁我们总说要让教学生活化,但一直以来,很多人感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走入社会后能真正用起来的却是那么微乎其微,很多大学生成了有文化的“文盲”。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阅读,为生活所服务。
如果面对一纸的电器说明书依然什么也不会用,买了电器装不了,拿着地图依然分不清东南西北,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这十几年来花这么多时间到底学了些什么?因此,PISA 阅读也就接踵而来了,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名词:非连续性文本。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大语文观。
而非连续性文本,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门票、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语文形式组成。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拉近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语文向生活开放,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不连续的、不连贯的文本,比如图表、图画、地图、时间线等,这些文本呈现形式多样,不同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而且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常常遇到。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呢?本文将探讨一些相应的策略。
一、以生活为课堂,激发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图画等更加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选择丰富多彩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材料,比如一些儿童杂志中的图画故事,世界地图、成语故事图表等。
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文本,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情境,培养观察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图画、图表的形式特点,使他们从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
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一些标志物、颜色等特点,从而让学生对地图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逐渐习惯于通过观察图画、图表来获取信息,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三、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认知水平除了观察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水平。
可以设计一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操作,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场景或问题,让学生根据图表、地图等信息进行思考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多角度解读,提高思维能力非连续性文本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多种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连续性文本。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线的线索出发,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或者从地图的标示出发,去思考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等。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者:汪丽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3期非连续性文本由图解文字、数据表格、凭证单等构成,其主要特点为直观醒目、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容易比较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文本形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辅助教学,在丰富阅读素材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强化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性,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更多乐趣。
通过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可知,教师应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依据,全面分析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
1.非连续性文本的普遍性较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新兴事物,实用性较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相当广泛。
如生活中的平面示意图、各类站牌、公共场所指示牌等,每一处都有非连续性文本的身影。
比较常见的还有各类电器使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游戏指南,等等。
此外,无论是语文还是美术、科学、数学等各类学科,教材中丰富的图解文字或图表,都是比较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
可见,教材中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幫助教师解决阅读材料来源有限的问题。
2.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科是一门培育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同时,语文学科还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根据语文课程的表征可知,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不单单是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这么简单,更是课堂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桥梁,可以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贯彻落实语文实践,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这些都对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日常阅读的故事、文章等连续性文本外,教师还需要培养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如图表、地图、时间轴等非文学性的文本。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策略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主要不是通过文字来传达信息,而是通过图形、符号、数据等来表达信息。
小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同样,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图表、地图、时间轴等,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阅读规律。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时,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不同类型的特点,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兴趣。
针对地图与图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地图上的道路、房屋、河流等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或者通过展示图表,让学生自己参与制作图表,比如班级的身高、年龄分布等,进一步了解图表的构成、用途等。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并逐渐形成对其积极的认知态度。
三、注重实践操作,提高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教授地图的阅读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关于定位、方向、地形等问题,让他们利用地图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对地图的理解;再在教授图表的阅读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表,由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其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更是备受重视。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图片、图表、地图、表格等非语言符号和文字混编而成的文本体裁,在当今社会中,这类文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意义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非连续性文本在当今社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在网页浏览、新闻信息阅读等领域,非连续性文本都占有一席之地。
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文字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阅读者的词汇量、语言水平等因素,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可以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需要学生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组合来获取信息,这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避免内容过于复杂,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讲解。
2. 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传统的文字阅读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图表等非语言符号获取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地图、表格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地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
4. 进行实践性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材中是很少见的,目前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都是以连续性文本为主,如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少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文。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的文本,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各类信息也接踵而来,本着贴近生活的原则,利用语文课的契机交给学生学会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信息。
让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本文就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之中随处可见。
有的以单一的图表形式呈现,如校徽、平面示意图、班级课表、座次表等;有的是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产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等;有的则是纯文字类,如一则小新闻等。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教师可以尝试打破语文学科独立存在的学科堡垒,引入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编制成非连续性文本,以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同时也通过理解和表达的训练,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1]一、语文教学中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帮助理解课文在语文课堂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连续性文本行文连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就是教材上的课文。
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时插入非连续性文本,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与连续性文本比较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很直观易懂,内容简洁明了,容易联系生活实际。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的情感体验是难点,不容易理解。
直观形象的画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小。
比如在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时,如果用非连续性文本直观展示,效果会好得多。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学生在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难点是很困惑的。
本课讲的是近代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文章讲了圆明园历史上的辉煌和遭受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童慧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教学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用在许多领域,但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是新鲜事物。
它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既提高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提升理解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应用中国教育事业一直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尤其是对小学生的教育提出过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多实用技能,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新教学方式,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运用效果显著。
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由国家教育部提出,并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要求更严格,通过不断变化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标准。
一、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意义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教师已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运用到教学中,使课程充满吸引力,小学生能始终保持注意力不断提升学习兴趣,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上使用的结果。
因为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3D图形等形式辅助教学,能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大,既开拓了眼界,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又得到了培养,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其意义远大,并对今后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突破。
二、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堂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一)重点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使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语文教材往往收录许多连续性文本,例如诗词歌赋、文学散文、小说等,但非连续性文本却非常稀缺,所以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上的运用更要值得重点注意。
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就是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使用,与连续性文本相结合其重要性才会真正显现。
教师不单从教材中寻找非连续性文本的素材,更要通过生活经验等发现新素材,将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用到辅助教学上,这样就能完美结合并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寻找身边与课本教材相适应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探讨提炼所需要的精华部分。
让非连续性文本成为语文教学的应用之学
等 ;三 是 与 信 息 相 关 、包 含 图 表 在 内 的 多 种 形 式 文
本 集 群 ; 四 是 以 某 一 指 向 为 目 的 的 多 种 内 容 资 料 的 阅 读 ,如 以 旅 游 为 目的 的 各 种 内 容 资 料 的 阅 读 。 另 外 ,如 短 信 、 插 入 图 表 的 连 续 性 文 本 、 绘 本 、 连 环 画 和 阅 读 碎 片 等 ,只 要 利 用 得 好 ,也 属 的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范 畴 。 教 学 中 ,教 师 只 要 准 确 定 位 教 学 目标 , 就 能 让学 生 习得 相应 的方法 与 能 力。/ J 、 学 阶 段 的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教 学 ,不 应 搞 得 太 复 杂 。 思 维 层 面 的 训l 练 停 留 在 类 别 比 较 、 图 文 结 合 理 解 的 认 知 层 面 即 可 , 主 要 目标 在 于 训l 练 学 生 提 取 信 息 、 整 合 信 息 的 能 力 ,同时 进 行 简 单 的运 用表 述 , 习得 查 找标 注 、
问 题 ,说 明 他 们 的 思 考 更 深结 论 是 怎 么 “ 得 出 ” 的— — 这 比 被 动 回 答 教 师 的 提 问 更 有 价 值 。 解 决 问 题 , 即 学 生 解 答 给 出
的 问 题 ,并 尽 可 能 用 文 字 表 达 出 来 ,然 后 评 价 其 准 确 度 、周全 度 、深 刻 度抑 或 创新 度 。非连 续 性 文本
能 力 是 在 反 思性 的 实 践 中培 养 的 。 非连 续 性 文 本
阅读 教 学 总 是 在 “ 要 做 ”什 么 , “ 找 出 ” 有 价 值
践 ( 问 、 批 、 注 、 画 、 写 、 画 图 、 制 表 ), 其 阅 读
非连续文本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非连续文本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余月霞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教学活动中展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相比,更为直观的图表、报告、图解文字等信息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语文学习感知。
在这种教学特点下,如何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阅读教学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教学问题。
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简要论述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开展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同,非连续性文本基于图文配合衍生而来,具有直观、简明等教学特质,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则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生活模拟性与真实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紧贴教材,让学生熟悉各类文本应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目的是为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服务,虽然非连续性文本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存在差异,但其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合理运用其教学特点,在结合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教学内涵,配合当前的教育活动。
要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教学活动,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形式多样的文本,掌握基本的文本特点,利用文本构建教学框架。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文本题材,以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的学习为例,在以往的学习模式中,对于人文作品,教师的授课重点倾向于学生对于主题思想的把握,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教师可利用非连续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鼓励学生利用表格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和思考:桂花有哪些用途?桂花的外形特点是什么?在熟悉文本表现形式的情况下,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实现非连续性文本与阅读教学的相互补充。
在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非连续性文本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从教学内容出发,选定教学方向。
二、图文结合,让学生产生形象感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授课方法倾向于板书与口述,在缺乏直观的视觉材料配合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形成明确的教学感知,造成综合理解不全面、整体认知落后等学习问题,及时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提升文字的表现力,增加课堂信息的联动性,使学生形成形象感知。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中学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中学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文本形式,是中学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
以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为案例,从必要性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入手,针对小学中年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析。
非连续性文本指由数据表格、图标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字,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从以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来看,非连续性文本遍布生活,读懂非连续性文本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尝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教学更富有情趣。
一、中学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必要性(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普遍性非连续性文本对小学语文教学是个新事物,事实上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广泛且强大的实用性。
校园中的校标、座位安排表、课本中的各色图表等,生活中的各类站牌、公共场所指示牌、平面示意图等,处处皆有非连续性文本的身影。
甚至连中年段学生喜欢的事物中也充满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影子,如各类玩具说明书、游戏说明书、各种零食的食品介绍等。
(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课程的特征表明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课文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活动,更是关联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这有利于建立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落实语文实践,提升语文实践能力,这些都促使教师应尽早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除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图文结合的内容、广告、海报、漫画等。
这些文本形式与我们传统认知的连续性文本不同,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此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非连续性文本、讲解一些有趣的非连续性文本背后的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去接触和阅读这些文本。
可以邀请一些职业人士来校分享关于广告设计、漫画创作等方面的经验,并展示一些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本背后的魅力。
二、结合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连续性文本来进行教学。
利用广告、海报等文本来进行阅读训练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目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题目,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图像和文字搭配的方式等,提高学生对这些文本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三、丰富课外阅读除了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漫画、广告、电影海报等,培养他们对这些文本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漫画,如连环画、四格漫画、漫画书等,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漫画,帮助学生理解漫画的表达手法和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在接触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创作活动。
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广告海报、剧情漫画等,锻炼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和要素,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探究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非连续性文本背后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能力。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 卢秋红【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理念及要求的不断拓展和更新,教育教学逐渐出现了新的阅读模式,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文本阅读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和方式,如何充分认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及作用,加强非连续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亟须学习和认识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素质教育在学生的教学中占重要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培养需要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理念,丰富教学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素质教育。
因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在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添了新的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的提出旨在从新的角度和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模式有利于让学生直观、简明、清晰地感受阅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小学阶段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
一、非连续文本的基本介绍1.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特征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主要是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的,其中对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定义了非连续文本的重要意义。
连续性文本我们都知道,像阅读小说、文章、散文等等这些文学性较强、抒情叙事类的文本,这些都是学生们接触最多、最常见的阅读文本。
反之,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可能有些教师和学生第一次接触,其实,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阅读图表、表格、说明书、地图、清单等较为理性的数据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醒目、简明的特点。
2.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意义其实,非连续性文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实用性较强。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对数据表格、清单等数据类文本的阅读,例如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药品说明书、新店开业的宣传单、超市购物的小票、出门旅游用的地图等,都属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范畴。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胡群芳来源:《学周刊》2017年第18期摘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及生活化的教学特点,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及教材缺陷弥补方面优势明显,特别适合于语文母语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仅是学生阅读层面的指导培养,更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必须做好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非连续性;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135-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18.083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非连续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凸显。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教学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而素质教育的革新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应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两者的双赢。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非连续文本解读对非连续性文本解读必须结合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以段落组成的文章被称为连续性文本,并具体表现为语文教材中课文篇章的呈现。
而非连续性文本则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其组成部分多为数据表格、图文介绍、调查报告、地图、广告及目录索引等。
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性与生活化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性的呈现比间接的理论展示更容易被理解,在一些涉及时代背景的文章中非连续性文本的优势更明显。
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文学氛围,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图表模式,让学生分析探讨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对应的幻想、渴望与现实都是什么。
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填表完善。
第一次幻想的是火炉,希望得到温暖,但是现实却是寒冷的。
谈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非连续性文本在教课中的运用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资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体现。
它的特色是直观、简明,归纳性强。
在教课中若能采纳适合的教课策略,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有机交融浸透到教课中,对于提升教课质量将大有裨益。
一、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拓展教课内容小学课本体现的知识,不乏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有必定的难度,这个时候课外资源的拓展显得尤其重要。
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拓展教课内容,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教课《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教师课前采集了一些对于蜗牛的资料,丰富教课内容。
(1)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
(2)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
(3)蜗牛腹部有扁平的足,身上背着硬硬的壳。
(4)蜗牛喜爱吃庄稼的皮,是庄稼的仇敌。
(5)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
教师指引学生阅读这段文本,并要修业生从这段文本中获守信息,联合课本知识,依据必定的次序来介绍蜗牛。
学生在阅读后,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据必定的逻辑次序来介绍蜗牛。
在这一环节的教课中,教师将散落的零星资料实时整理成非连续性文本,并以教师独有的敏锐性指引学生按必定的逻辑次序来介绍蜗牛。
这样一来,讲堂教课中自然将非连续性文本链接教课文本,学生不单收获的是对于蜗牛的科普知识,更是拥有语文味的有序表达。
二、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增补背景知识教课《詹天佑》一课,詹天佑的时代距离学生很长远,仅通過书籍上的文字学生很难理解詹天佑在京张铁路的修建中蒙受的巨大压力,于是教师采集资料增补了这样一段非连续性文本。
(1)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花销数千万黄金,但不肯为修京张铁路出钱。
(2)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生事,要求改道。
(3)英国汇丰银行不肯支付工人薪资。
(4)詹天佑的女婿被绑架,女儿不幸身亡。
学生在阅读这份非连续性文本后,激烈感觉到在中国人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帝国主义的阻止从未停止过,他们变着花式刁难中国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其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内容不是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文本,如图表、地图、广告等。
这类文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针对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1.引导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练习,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如图表的标题、标注等内容是如何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
让学生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也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地图上的某些地名他们并不熟悉,或者某个图表的数据他们无法准确理解等。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上愿意去学习和掌握语言。
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乐于用心去观察、思考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几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教学并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如让学生亲自绘制图表、标注地图等,通过实践操作更直观地体会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语言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许淑颖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8年第01期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兴词语,它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首先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行解读,之后介绍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意义,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愈加重要。
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相关教学列入语文标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制订了更严格的教学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落实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小学生通过校园学习得到了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
要想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研究,就要以连续性文本作为基本参照。
连续性文本是由文字段落构成的文本,在语文课本中的体现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
非连续性文本的组成元素多为数据图表、调查报告、图文说明、广告等。
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更加直观地反映内容,并且贴近生活。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直观的表达更容易被其接受,理解起来难度较小。
有些表述时代背景的知识,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论述,优势十分显著。
利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内容进行呈现,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对语言的魅力能更好的把握。
在学习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利用图表进行说明,让学生对照女孩每次点燃火柴之后幻想到的是什么,得到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利用图表将这些内容都涵盖其中,让学生解读。
第一次小女孩见到的幻象是火炉,表明小女孩想要得到温暖,然而现实充满寒冷;第二次小女孩见到的幻象是烤鹅,表明小女孩想要得到食物果腹,现实中却充满饥饿;第三次小女孩见到的幻象是圣诞树,表明小女孩对快乐的渴望,但现实中却只有孤独一人;第四次小女孩见到的幻象是奶奶,希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然而现实却是残忍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见到的幻象是与奶奶一同离开,想要幸福的生活,回到现实绝望无比。
通过图标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能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再次深入地把握全文。
所以,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将生活与课堂相融合。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才能让语文教学成果在实际中得到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能对阅读起到辅助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与语言应用现状相符合。
利用广告、地图等对语文学习进行拓展,由课内发展到课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相符合。
非连续性文本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属于视觉性表现,图像显示比文字更加直观,配以简单文字让信息更方便传达。
最后,非连续性文本能够对教材进行完善。
非连续性文
本在信息显示上偏重提纲挈领,让表达主题更加突出,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相比,在教学环节具有显著的优势。
所以,对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重视程度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与生活密不可分,其表述的内容大多为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广告、地图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的实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收录各种文学作品,具体到散文、诗歌、小说等都是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所占比例非常小。
这就需要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中的应用予以关注。
对书本中所包含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合理的利用,转化教学模式,在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深化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
此外,教师可以引入教材以外的非连续性文本展开教学,将生活中的实例与课堂相结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进行补充。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其他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把握重点信息。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正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连续性文本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整理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的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信息,那么必然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进行总结。
有准确的方法作为指导,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用较短的时间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辨别与整合。
通常来讲,技巧的使用需要以标题、数据、图像作为基础。
标题是对整个材料的高度概括,学生首先要学会如何解读标题。
在开展数据分析时,学生可以从横、纵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先把问题阅读一遍,带着问题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快速地找出所需要的答案信息。
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总结
非连续性文本的构成材料往往不是单一的,是由几个材料共同组合而成,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本所包含的信息,就要善于對信息进行辨别,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要联系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构建起符合自己的学习体系。
对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弱化,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不管是提炼出文本信息还是领会其大意,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都是学生健全自主构建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发挥指导作用与组织作用,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得到所需信息。
教师在讲解文章《詹天佑》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依照文章画出工程建设的简单示意图。
通过自己亲手绘画,掌握詹天佑提出的不同开凿方法,并归纳其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詹天佑过人的智慧与杰出的能力。
4.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量,由量变达到质变。
除我们常规见到的数据、表格之外,还可以利用图示、曲线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让学生对这类阅读充满兴趣。
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都进入总复习状态,要对学过的文章进行梳理是一项任务量巨大的工作,学生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利用图表进行文章整理,就能够让学生的工作量大幅减少,学生可以从“重点词语”“表达手法”“文章情感”等方面进行信息提取,这样得到的知识点清晰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关键内容一目了然。
教师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例如在学习《记金华双龙洞》时,可以引入景区的导览图,将其和文章所叙述的游览顺序相对应,学生能够根据导览图将全文顺序捋清,还可以让阅读的趣味性增强。
此外,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学会如何看景区游览图。
5.引导学生设计非连续性文本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连续性文本中提取所需要的资料,按照提取内容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设计,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兴趣会大幅提升。
在学习小学课本中《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对新型玻璃的各项性质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为新型玻璃设计名片。
名片要涵盖名称、使用说明等各项信息。
这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全文,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生活中多有运用,在进行非连续性阅读时,更多的是在阅读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这就需要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加以利用,在生活中实践学习成果,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对生活中见到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发现其中要点,通过生活中的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这种能力也会反作用于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合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
要想让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就需要在教学环节中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语文教学在非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1]吴东伟.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王瑾.小學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3]胡群芳.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教法与学法,2017(06).
[4]何捷.特别的“说明书”——“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结合教学实录及评析[J].新教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