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工匠“定制”的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培养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传承,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代学徒制成为了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在现代学徒制下,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呢?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就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注重技能的传承和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技能的传承和培养呢?老师傅要注重示范。
老师傅是技艺的传承者和专家,他们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示范给学徒看,让学徒们能够观摩到真正的技术流程和要点。
要注重实践。
只有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够提高技能。
在学徒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徒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让他们多动手、多实践,从而掌握扎实的技术。
二、倡导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除了技能的传承和培养,学徒制下培养工匠精神还需要倡导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工匠精神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高超,更强调的是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只有在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情况下,才能够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为了培养学徒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首先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引导。
老师傅要自己做出榜样,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让学徒们从身边的人身上感受到这种态度。
要注重激励和奖励。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徒,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学徒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自发地追求卓越,从而培养出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注重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在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工匠精神,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
工匠精神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在团队环境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学徒制下,学徒们要能够融入到团队中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烹饪顶岗实习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在对技工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理清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烹饪顶岗实习教学思路,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方案,通过对烹饪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及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的培养、制度建设、评价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烹饪顶岗实习教学策略,培养符合餐饮企业用人需求的高质量烹饪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烹饪教学;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2-0032-04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烹饪顶岗实习教学实施策略①张鲁宁,包丕满,麻本友(临沂市技师学院酒店管理系,山东临沂276000)众所周知,烹饪行业最初始的人才培养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的,即所谓的“师徒制”,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现代学徒制的含义在业内相关研究中也早有论述:“是以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为基础,通过学校老师的教育以及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师傅的辅导相结合,核心是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能培训。
”技工院校专业教学必须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实现与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的完美对接,将教学市场化。
对烹饪专业教学而言,学生顶岗实习是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最直接有效的对接方式。
一、技工院校烹饪教学现状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步伐相比其他职业院校慢了一些,尤其是烹饪专业因其耗材的特殊性(投入大且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教学受经费、教学场所、实训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在教学环节上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教授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听、看、思考等,缺乏动手机会;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与企业岗位用人需求脱节,仅是从纯专业技能与知识等方面进行设计教学,忽视了工作岗位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成为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概念。
而“现代学徒制”则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新型方法。
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这两个方面探讨相关的培养研究。
首先,现代学徒制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企业内部培训为重点、政府、高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将会通过实践、实训来掌握所需的技能,同时也会接受相关的理论课程教育。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其次,什么是工匠精神?它包括“专业技能精湛、对于细节和质量要求高、注重创新和改进、忠于职业、热爱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学习和传承”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工匠精神”是构成“工匠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形成优秀职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结合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加强和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所需的职业技能也在变化。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中,需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此外,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资源,推出相关的实践和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是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除了职业技能之外,职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实际工作中,职业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
总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是一种非常有前景和潜力的培养模式。
我们需要注重对其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二、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等品质。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工匠对于职业的热爱和对于技艺的追求。
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关于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的要求和标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策略和方法,如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等。
这些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和有效策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1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自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以来,国内学者和教育界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和探索。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内涵和特征。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类专业为例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类专业为例雷友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关键词]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8-0158-02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课程为纽带,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企业、学校和教师深度参与,这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知识体系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一场重大变革。
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要让“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让“工匠精神”融入现代职业教育,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以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体制基础,形成“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相互融合教学体系。
二、研究综述(一)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采用“三元制”的合作途径和方法(二)明确合作目标,选择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关键点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化,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及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电子类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吻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留用或人才输送的方式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相当于“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模式。
(三)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导入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贯穿其中针对“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企业与学校、教师与技术员师傅共同参与,按照社会和行业用人需求、岗位知识来构建课程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公共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来建立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同时由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施胜胜张卫平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7期作为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的中职烹饪专业,构建起“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
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烹饪中职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进行了革新,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探索对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1.有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
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2.有助于探索高技能烹饪人才培养体系在烹饪中职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根据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试行工学交替学习,即对学徒制培养学生实行分时段交叉的理论和技能教学,实现教室与厨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试行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即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一、概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各行各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中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耦合关系。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与特征,并分析了其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
文章深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进一步揭示了“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在培育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
本文提出了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如何有效地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以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加速,现代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关键时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适应这一趋势,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成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受益者,其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概念、困境与机遇、培养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所具有的精湛技艺、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作为学徒,需要通过在职场实践中不断实践、学习和锻炼,培养工匠精神。
这也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与机遇1. 困境: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存在着一些困境。
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不充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一些学校和企业在考核制度、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教、有所练、有所得”。
一些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够深入,仍停留在“钻研技术、获得技能”层面,缺少对工匠文化的内化与传承。
2. 机遇:现代学徒制也给了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机遇。
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全面的职业实践机会。
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给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机遇。
现代学徒制在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导师和师傅的示范和教导,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领会工匠精神。
1. 优化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企业也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
2.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工程项目、技术大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工匠精神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者:贾继冬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8期摘要:餐饮业的发展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烹饪专业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改革创新。
根据餐饮市场特点,构建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烹饪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校企对接素质提升课程改革笔者所在学校烹饪专业从2008年开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通过与酒店的深层次合作,逐步创设“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新道路。
一、构建原则“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的学徒制,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以学生终身发展和职业幸福为方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以学校酒店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理念一致性原则学校与酒店双方都应该更新理念,使双方合作理念一致。
烹饪专业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把办学目标定位在“让企业满意”,把办学理念定位在“为学生立业奠基、为企业发展服务”。
耐心宣传、积极引导酒店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和餐饮企业自己的责任。
2.过程稳步性原则学校稳步推进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一起担任培养工作。
从调研酒店用人岗位,到调研用人空间,双方相互沟通,达成初步意向,进而签订融合办学协议,都要稳步向前。
学校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大家创新热情与积极性等方面,也需要稳步推进,容不得半点急躁。
3.内容服务性原则在现代学徒培养中,学校应关注各方需求的发展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职业幸福服务。
学校也要积极为酒店服务,特别是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增强酒店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4.战略全员性原则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不是一个专业,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事。
学校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校长室、实训处、招生就业办、专业部、烹饪教研组等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全员参与,全员合作。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088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饮食观念从以往“吃得饱”逐渐转变为“吃得好”,从而给我国的餐饮业以及餐饮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附加价值。
在新时代中,社会对餐饮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餐饮人的“工匠精神”,这里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时代发展所需求的餐饮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匠人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始终把工作效果放在首位,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好一件事,致力追求高标准、高质量,以突出的精神和业绩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近年来烹饪专业更是成了热门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餐饮人的要求,成了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必须遵循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融入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计划,使更多的学生在就业之后能以工匠精神体现自身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的餐饮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1.推动我国餐饮业转型。
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转变了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创意、服务、体验感等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开始朝着打造餐饮品牌转型。
在这一餐饮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具有工匠精神的餐饮从业人员开始受到餐饮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对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烹饪专业来说,以匠人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让高职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更加注重工作质量,还能符合我国餐饮业始终以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标准,推动我国餐饮业的转型发展。
因此,高职学校的烹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融入匠人精神,给学生带来一种因职业而自豪的意识,把发挥出的匠人精神作为推动自我向上的载体。
2.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实践技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学徒制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将了解到应对职场挑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学徒制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体系:1.学徒招募: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招募流程筛选出适合参与学徒制的学生。
招募要求主要包括学生对该行业的兴趣和热爱、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2.学徒实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3.企业导师辅导:企业导师将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掌握工作技能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反馈与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接受导师的反馈和评估,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持续改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培养实施:1.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需要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学生的实践任务和学习目标,确保双方能够共同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导师指导:企业导师是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培训与课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课程,帮助他们理解职场规则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证书:学生完成实践学习后,学校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实践证书,证明他们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增加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化; 方式上借鉴传统“ 学徒制” 及 国际“ 学徒制” 经 验教训 ; 过 程 中突 出传 业授 道解 惑 , 思 想上 渗 透学 校文化, 企 业文 化 ; 通 过 实施 “ 师徒制” , 对 精英 学
2 现代 学徒制精英人 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在形 式上 是师 徒 结 对 , 双 向选 择 , 培 养精 英 , 建立 梯 队 , 储 备人 才 。徒弟 的选 拔 可 采 取 海 选 的 方式 通过 系列考 核 , 积分排 名产 生 , 选 出的学 生 必 须具 备学 习 的热 情 、 操 作 的基 础 , 思 考 的 能力 , 创
的学生关 注度 不够 , 未 能充分 挖掘 其潜 力 , 从 而 造 成 了学生 能力 的 浪费 , 优 秀人 才 储 备 的 缺失 。故 而现 代 学 徒 制 精 英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探 索 势 在
必行 。
研 究。
・
作者简介 : 王蓓 ( 1 9 8 l 一) , 女, 江苏 东台人 , 江苏省 扬 州商务 高等职 业 学校 烹饪 系党 总支 书记 、 讲师, 主 要从 事 烹饪 教 育
1 现代 学徒 制精 英 人 才培 养模 式 定 义和
内 涵
人员 , 这是 时代赋予 中国职业 教育的历史使 命。 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专业人才 , 是职业教育肩负 的历史 重任 。为 了进 一 步 了解 餐 饮 行 业 的特 点 ,
把握人 才需 求 的规格 , 掌握 行业 发展 动 向 , 提 高人 才培 养 的针对 性 , 扬 州 高 校 烹饪 学 课题 组 以扬 州 为 中心 , 对 长三 角 地 区 进行 了烹 饪 专 业人 才 的专 项调研 , 调 研结 果 表 明 其 职业 发 展 趋 势 为 : 第一 , 烹饪行 业 岗位 设 置将 越来 越 细 , 手 工 技 巧将 越 来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1. 引言1.1 现代学徒制概述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人才。
现代学徒制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传承,倡导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通过师傅的示范和指导,逐渐掌握并提高专业技能。
现代学徒制包括了传统手工业的技艺传承,也涵盖了现代工业和技术领域的培养。
学员在学徒制下可以通过轮岗实习、技能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学徒制注重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促进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通过学习现代学徒制,学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目前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逐渐增加,工匠精神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情怀和责任感。
工匠精神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卓越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工匠精神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口碑。
工匠精神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创新的热情和决心,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工匠精神是传承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传统工匠代代相传的技艺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工匠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们在工作中注重质量和效率,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乐于分享经验和技术。
这些优秀的品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急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学徒制度在工匠精神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徒制度是一种通过实践和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学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学习他们的职业操守和态度。
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学习,学员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责任心强、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培训领域。
在学徒制度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员在“虚拟工厂”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学员的学习成绩和态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匠精神最核心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
在学徒制度中,学员除了需要掌握传统的工艺技能外,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员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打造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通过创新的实践,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工匠精神,形成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品质的追求。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可以从学徒制度本身、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的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员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推动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工匠工坊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之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备受广大民众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转型的关键点在于人才。
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专业性人才,是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更是中国迈进“中国智造”的原动力,职业教育,素有大国工匠启蒙摇篮之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推进多元教学,营造崇尚劳动和技能,尊重和认可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背景概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根本目标是培养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社会为教育导向。
但是目前来看,存在两头难的现象,即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中尤为明显。
毕业生对本专业缺乏认可度,没有钉钉子的精神,专业核心素养差。
究其因溯其本,在于学校的教育还存在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对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理解不深入,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轨。
然而,众所周知,机械是世界工业体系的基础产业,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其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依据工业发展实际情况。
基于工匠工坊精神培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具体是在日常教学中将工匠工坊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课堂中,创新教学形式,可通过教学实训,下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工匠型人才,严格用机械行业的标准对标教学,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育大批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1]。
基于工匠工坊理念培养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机械产业发展。
中华五千年间,工匠工坊精神一脉传承连绵不绝,庄子曾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取其薪火相传之意,工匠精神之火永不熄灭,这种传承精神促使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一、培养学习的态度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工匠精神的第一步是培养学习的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技艺的追求和执着,而这需要学徒具备持续学习的态度。
在学徒制度下,企业和导师需要引导学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并且愿意接受挑战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技能。
学徒制度也应该注重知识传授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和培训计划,让学徒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形成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将来的工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锻炼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现代学徒制下应该注重学徒的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和导师应该给予学徒充分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和掌握各种技能和工艺。
在实践中,学徒们可以不断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逐渐形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企业和导师也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和指导,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和任务,让学徒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实践锻炼,学徒们可以逐步领悟到技艺的精髓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形成对工匠职业的热爱和追求。
三、培养细致和耐心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细致和耐心,这是培养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学徒制下,应该注重培养学徒的细致和耐心品质,让他们在技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够保持细心和耐心。
企业和导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项目,引导学徒们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细致的习惯。
还可以通过示范和榜样的力量,让学徒们领会到细致和耐心在工匠技艺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四、倡导团队合作在现代学徒制下,团队合作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虽然工匠的个人技艺非常重要,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无法忽视。
学徒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项目。
企业和导师可以通过设立团队项目和任务,鼓励学徒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
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徒制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
那么,在现代学徒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
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可以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信守约、认真负责、刻苦自律等。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氛围,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注重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是提升工匠精神最好的途径。
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并且随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增强自信,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工匠精神的一个核心是自主学习能力。
企业应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励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解决问题。
同时,学校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四、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通过多元文化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工艺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此外,企业和学校也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工匠文化,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烹饪专业“双导师”创新教学探索——以中式面点制作技艺课程为例
Exploration of “Double-tutor” Cuisine Innovation Teaching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The Case of Chinese Pastry Making Skill Course
作者: 仇杏梅
作者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中学
出版物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
页码: 43-4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7期
主题词: 现代学徒制 双导师 面点课程 创新教学 烹饪专业
摘要: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和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部分学校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得到了
有效解决,同时也给专业教师角色身份带来新的困惑,以中式面点制作技艺课程为例,研究探索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双导师"实施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尝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机制上不断创新,双师共导、深度合作,实现烹饪理论和实践操作融通结合,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高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
技术学院为例
邓书沫
【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
【年(卷),期】2016(018)004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凭借师徒传承的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发展基础,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通过四个“双元对接”,确立现代学徒模式,实施“五个创新”举措,逐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进程,开展“六项教学改革”,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实践过程,为专业建设开拓了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13-16,91)
【作者】邓书沫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2+2+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为例 [J], 邓书沫
2.“洛桑模式”在辽宁省高职示范专业建设中的运用——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J], 赵德辉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探索r——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J], 崔国成;崔欣辰
4.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为例 [J], 曹英军
5.高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为例 [J], 陈晓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以烹饪专业为例,当前部分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已经实现了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上。
现阶段,已经有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创新,而这种创新的主要形式便是校企联合,作为职业院校中的烹饪专业也在此方向上做出了努力,近年来学徒制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所谓学徒制也就是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在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上也均有所转变,极大的提升了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2基于创新工匠“定制”的烹饪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2.1校企联合教育平台
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校中会学习到各种烹饪知识,而在企业中实践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与操作技能进行结合,加之企业培养环境下师傅的指导,能够促使学生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从这一点来分析,构建双主体的育人平台是实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为此,应该对学校与企业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落实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
结合烹饪专业的要求,现代学徒制实现中构建了学生-准员工-学徒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阶段中均会设计出符合学生专业水平的培训方案。
2.2实现双导师培养模式
烹饪专业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且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也具有着一定的要求,为此,在校企合作期间,应该要为学生设计符合专业要求以及学生能力的培训课程。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资源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为不仅仅有校内专业教师,还增加了企业为学生配置的师傅,充分的实现了双导师教学模式。
学校内的专业教师主要职责是专业基础课程与烹饪基本技能教学,而企业中的师傅则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在双导师教学条件下,学校与企业方面需要充分明确各自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责任,其中学校教师方面的责任为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而企业中的师傅则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
基于创新工匠“定制”的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培养探索
Cultiv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 of Cuisine Specialty Based on the Mode of
Creative Craftsman
杨旭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北京100075)
YANG Xu
(BeijingIndustryandTradeTechniciansCollege,Beijing100075,China)
【摘要】论文首先对基于创新工匠“定制”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包括此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队伍的创新、教学资源开发方向等,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烹饪专业全新教学模式的优化方向,其意义在于为进一步推动全新烹饪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First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aching mode of culinary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reative craftsman,includ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the innovation of teachers,the direction of develop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o on.On this basis,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cooking specialty is put forward,and its significance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thenewteachingmodeofcookingspecialty.
【关键词】学徒制;烹饪专业;教学模式
【Keywords】apprenticeship;culinaryspecialty;teachingmode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88-02
【作者简介】杨旭(1975-),男,北京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从事烹
饪职业教育研究。
88
2.3实现双向教学资源开发
从烹饪专业的特征来看,在协同开发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关注学生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方面课程教学开发需要将烹饪专业的理论课程、校内实践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可选择项目教学或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出学校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
企业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以实践培训活动为主,结合学生的特长,为其定制课程,在对应师傅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使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走入烹饪专业的职业环境[1]。
除此之外,企业培养环境中还应该深化工匠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整个实践培训活动中去,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
2.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常见教学方式,具体所指向的是将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教学实现基础,在任务中实现教学。
烹饪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任何一道菜品的制作均需要经由实践才能够完成,这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追求卓越。
针对此项要求,学校方面教师与企业中的师傅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结合项目教学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任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阶段中,可将中西方结合菜品创作作为任务,指导学生利用中西方常见食材与烹饪技巧制作出一道创新菜品,在此项活动中,学生会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关于中西方烹饪的相关知识进行调取,并自行选材设计出独特的菜品,对提升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3基于创新工匠“定制”的烹饪专业教学优化方向
3.1明确全新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所有教学活动或是实践活动都需要在同样一个目标下进行,此目标的明确对确保人才培养正确方向以及培养效率等均具有重要影响。
结合现代学徒制烹饪专业培养模式的特征及要求来分析,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基础目标,为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基础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教学指标进行有效结合,经由校企一体化教学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培养,从而提升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针对此,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均应该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存在,这也是学校内教师以及企业中的师傅应该要明确认识到的重点内容[2]。
3.2在学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
具有工匠精神,能够促使学生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这
也是现代烹饪专业人才在工作中“立德树人”的特征与核心内涵。
针对这一点来看,在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够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给予严格的要求。
在职业技能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人文价值取向,结合烹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在各种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领会工匠精神重要性,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
3.3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办法
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配备对应的教学办法,而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来讲,所对应的合理教学办法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共学交替策略。
共学交替教学办法中,学校与企业方面协同设计专业技能培训方案,且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所设计的人才培养方式切实符合学生个体化特征以及专业要求。
另外,在工学交替教学方式中,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促使企业方面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计划以及当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情况,将此作为实践培训活动的理论指导,保障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充分转化。
3.4联合校企业制定全新考核方案
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对了解学生的学校效果、检验教学质量均具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应该要融合学校与企业的意见设计出符合此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案。
具体方案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学校方面的考核中,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能力、技能掌握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由各专业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最后综合所有意见总结出学生的校内学习评价结果。
其二,企业方面的考核以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由学生对应的师傅对其整个学习过程做出评价。
最后,将学校与企业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形成学生烹饪专业综合评价结果。
4结语
创新工匠的培养是学徒制教学理念下对优秀学生进行文化与技能训练的模式,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创造性等。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给予培养,同时还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素质,使其能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华.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才智, 2017,05(33):184.
【2】吕新河,祝海珍.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烹饪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
,2017,09(21):16-2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