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成长 在研讨中历练

合集下载

与课改同行 在课改中成长

与课改同行   在课改中成长

与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带着激情,带着梦想,带着对学生那一份真诚的爱,我自信地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挑战。

通过二十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课改,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

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

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我在十年课改的浪潮当中,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对新课程改革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看到了课改给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

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你会发现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无论是我们的课堂,还是我们校园,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教师的角色在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过去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师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真正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并且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教师还是新课改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中,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适应新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把以往的“教书匠”转变为新形式下的“教育家”。

教师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教师的行为在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老师经常被难住,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生活的距离。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宁安市东京城镇小学齐玉霞时间荏苒,转瞬间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路程。

回首这十几年的教育历程,一路与课改相伴,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我们头脑中陈旧的教育观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

课改,用它全新的理念激荡起孩子们智慧的潜能,更指引着我,在碰撞和磨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课程改革更新了我的教学行为。

记得以前我上课,总是我问学生答,或者是干脆自问自答;总是我讲学生听,或者我说学生写;总是我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于某一知识的详细讲解,学生却在下面恹恹欲睡。

自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今,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合奏,演奏主旋律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只是一个伴奏者。

我们要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训”,鼓励他们“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

于是,在课堂上,我经常有了这样的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氛。

课程改革改变了我的课堂角色。

初为人师的我听从老教师的告诫,对我的学生板起面孔,以高高的姿态站到了讲台上,学生对我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违背。

通过学习新课改的课程理念,我明确了教师应该做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这句话改变了我高高在上的姿态,我学会了尊重学生,倾听学生,这句话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我的课堂因此而富有亲和力。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实验、探索着。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用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和谐相处,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创新的思想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在实验与探索的过程中,我有不少的收获,但是更多的是迷茫和困惑,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回顾自己在这些年来所做的工作的得失,形成经验或是教训,以便往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收获与心得教学无非就是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所以我认为课改的收获要从学生说起。

在新的课堂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没有把“主体”的地位还给学生,那应该是一种填鸭式的剥削教学。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自主与自我。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课改课堂的一大特色。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阅读、讨论、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在传统教学是很难想象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经常是采用这样的流程: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障碍;通过学生的阅读发现了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分小组进行进一步合作阅读;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并形成对问题的解答;分小组派代表进行反馈;师生在听取汇报的同时继续对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思考并最终得出最佳理解。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积极引导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并展开想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此过程中,学生总是在老师的引导前提下充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既可以解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题,又可以在过程中实现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

2、学习与习惯。

学生的“学”与他们的习惯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刚转入数学课堂中的我,就像一条刚学游泳的小鱼被汹涌的课改大潮袭巻而来。

虽然“课改”这个词对于从教几年的我并不陌生,但在这几年中我认为的课改只是一种口号,一个专家研究的话题。

从没当作一种理念进入大脑中,更没转化为一种行动进入课堂。

因此课改向我校推进时,我们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将自己的不思进取归功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

但课改又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课改的内涵。

改什么?怎样改?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

要想真正展开课改这幅新画卷,首先我们要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这学期开学不久,刚从语文教师行列跳入数学课堂还没站稳脚跟的我,就迎接了课改的挑战。

当时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我在满头雾水,诚惶诚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准备了那节不成熟的公开课。

虽然只是一节练习课,但这节课却激活了我大脑中接受课改的那根神经。

课堂上,孩子们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喜于小组竞争的意识,急于发挥自己特长的那种欲望,让我惊喜也让我沉思。

课堂气氛比平时活跃了,参与意识比平时强烈了,做题速度也加快了。

虽然这节简单的练习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节课让我对课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此以后课改的新理念才真正注入了我的大脑中,才有了以后更多次的尝试。

其次,要找准师生的定位点。

如果把课堂自主学习比作是一场戏,那主角是学生,教师就是导演,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演好这场戏,就得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所以教师要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

导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构建,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再者,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课前常交流商讨导学策略,导学措施,导学技巧。

课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当然在这其中也不能缺少自己的反思,要在反思中找出课改要求的差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通过这几个月的大胆尝试,刻苦实践,课堂发生了变化,有了生机,也有了活力。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自2011年4月份到迷城中学参观学习以来,我校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全校教师关注新课改、投身新课改并实践新课改的教研热潮。

特别是在学校七、八年级开设了四个课改实验班,一年来,新课改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研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

回顾过去,新课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少疑惑。

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工作总结如下:一、坚定信念,改善环境,上下合力,共谋课改。

为进一步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真正有效地实施课改,从2011年4月份开始,校长、主任多次到我县的迷城中学和清苑县张登中学参观学习,每次都带回了大量的课改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参考;2011年5月份安排全校教师到迷城中学实地考察学习,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和真实的体验、感受;2011年10月下旬,又安排部分教师去清苑县张登中学实地参观考察。

之后,新课改就在七、八年级四个教学班如火如荼的展开。

从去年8月份至今,学校加大课改资金的投入,先后为每位课改教师配置U盘,在各课改实验班配置小白板等教学设施;参与课改的教师也激情饱满,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全力追求高效课堂。

总之,从领导到一线教师,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全力搞课改,坚定搞课改,掀起了一股无与伦比的课改热潮。

二、长远规划,方法跟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实施课堂改革之初,我校即成立了新课改办公室,组建新课改领导小组,力求使课堂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和深化,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探索教法、学法。

每周组织课改小组成员对所有课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教研,查找问题与不足,反思总结,及时督查改进。

鼓励课改教师之间、课改教师与非课改教师之间常态化地听课、评课,共同进步,特别是九年级教师也要多向七、八年级教师学习,也为明年能尽快适应新的课改模式打下基础。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实验小学刘利文“六步四疑五悟”课堂教学改革,如同一缕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

身为第一线的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们实践着,求索着,只想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期待着恒久的理想和美丽。

曾经困惑,曾经徘徊,也曾经迷茫,但拥抱着坚定和感动,眼前的迷雾渐渐散开,心中的情结愈加浓烈,课改之路也走得更加稳实。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课改让我改变了对它的认识。

早在几年以前就接触过有关课改的话题,但是由于习惯了轻车熟路的教学模式,且自我感觉还不错,始终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模式。

2007年,听说了杜郎口教学模式,也看过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的文章,只是当时雾里看花,还一直以为就是学生自学。

2008年中心校组织部分教师赴浪拔湖学习(我是其中之一)。

后来县局下发了课改文件和资料,学校组织我们学习,方知是要探索“六步、四疑、五悟”的教学模式。

当我阅读了这些资料后,心中顿时产生了无数疑问: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教学,现在要改,他们能适应吗?这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年龄小,怎么会合作学习?至少也得初中生以上的学生才行。

老师上课他们都不听,同学的发言他们会听?……对于心中的问题,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去思考,我只能带着这些疑惑投入到了课改中。

因为2009年学校把3——6年级全部定为实验班,我教五年级,理所当然的被定为课改班,没办法。

我只得把县局下发的业务资料拿来反复阅读,好不容易才设计出了第一份预学案。

现在回头再看:只是根据要求机械地预设了几道笼统的问题。

这样的预学案,拿着它在课堂上操作起来遇到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蛮喜欢,课堂上学生讨论得轰轰烈烈,其实却在白白浪费时间;提问时思维像是很活跃,可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却与本节课的知识毫无关联,没有一点针对性可言;学生相互质疑时,课堂很热闹,却是你一句、我一句的争吵、指责,不知道说道理……如此之乱真有点招架不住。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锦屏县第四中学理化生组:张金坤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问题,为了更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我国又开始了一场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持久的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目标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也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它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

在这种课改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知名的课改模式,如:山东杜朗口“三三六”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全国各地课程改革风声水起的情况下,我也不能置之度外,当杜朗口“三三六”自主学习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风靡全国时,我也在网上学习并尝试着把这些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特别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尝试运用了一年,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课后的了解,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且当年的成绩与巳往相比,高出十多分,可见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适应现代的教学,于是我尝试在我们学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但苦于没有具体操作理论的指导和合作团队的支撑,单打独干的我没能坚持下去,就这样不了了之。

我彷徨、我迷恾,同时还有老师时不时反应现在的学生不肯学习,我反思着,为什么老师还是这些老师,课本还是这样的课本,学生就不肯学习呢?原来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看成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和学生被动地接受,方法单一、机械记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性,学生不会学习,于是不肯学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2017年8月,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在我县吹响,我校有幸成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通过“金太阳教育”专家一天的通识培训,我们怀揣着梦想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开始,我们没有专家的指点,没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我们只有在网上学习,向金太阳专家请教,初步确定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三段六步”,可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举步艰难,老师们有的把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混淆不清;学生自主学习是开放式的,任务不清,目标不明,文科变成是单纯的读课文,理科就只是读记公式,于是课堂上导学案没完成,合作学习不会发言,不敢发言;交流展示过程吞吞吐吐,不会质疑与点评。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刘琳语文新课程改革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着实比较陌生,但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改革就是要革新思想。

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一、初识课改课程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

教师要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以融入到这场变革中去。

1、以创新为本作为一名出道不久的语文教师,我尽我所能地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议、评的过程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理论。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一文时,我就遵循了这种理念。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的表现形式是人物对话,文章巧妙地将枯燥又生僻的地质知识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叙说出来。

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文,加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本文出现的一些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汇也是我指导的重点。

通过比较朗读带标点和不带标点句子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朗读课文时应该注意的语调问题。

如果脱离比较读文的方法,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2、学科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融合到各个学科之间。

在教授第15课《画风》时,我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设计了“你有没有其他方法画风”这一个问题。

我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大胆想象并讨论,建议学生采用绘画的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再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介绍他们所想的办法。

最后,我以文章的主题——遇事肯动脑来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善于动脑。

结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我将学生应该达到的情感目标穿插在绘画这个环节中。

这样,不仅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像一盏黑夜中的航标,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一、提高学科素养,在学习中成长面对前进的教育观,我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认真学习和吸收现代教育理论;与课改专家直面交流,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思维;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教学类专著,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同时,又结合自身工作(学校教师发展与科研中心),把学来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再加工与同伴教师们分享。

如组织的三次以课改为背景的主题式校本培训活动,2012学年为“基于一本三变四程环式教学模式下“四程”课堂教学的实践”,2013学年为“基于“一三四环型教学模式”中的三大转轨,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2014学年为“紧扣“学展点练”,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

三年来,由我一人先学,先后开展了《变“一言堂”为“百家鸣”》的理论培训,《有效展示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等多次培训,激起教师参与课改活动的涟漪。

二、提高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成长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导致了教师教得累死累活,学生学得索然无味的错位现象.事实证明,旧的教育观念和授课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了.作为一位年轻骨干教师,我从如下几点去组织课堂教学: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改,让我思考到我有责任把曾经为学生包办已久的思考、质疑、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于是在我作班主任期间,联合各任课教师,在班级内搞起了课改新尝试:调整课堂结构;整合教学资源;配备展示平台;建立积分制度;三日诊断课堂等。

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我积极改进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曾将《小数乘整数》导学案发表于杂志,并参加多次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比赛,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2让教师成为策划组织者课堂就是舞台,我欣赏学生一切优点,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精细策划指导学生扮演好各种角色,发挥才能和潜力,发展个性。

3.让反思成为过程的镜子课堂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不断总结优点,分析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从而提升自己。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带着对课改的困惑和疑问,我一直在课改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

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

现在我可以在人前大声的说,课改真好,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走在课改的前线。

带这个班已经5年了,我一直以为我们班的孩子就这样了,说的好听是老实,可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她们这是不够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堂上的气氛让人郁闷。

我曾经非常害怕领导听课,因为,想要调动起我们班学生的积极性真的是件难事。

自从六年级上学期开始课改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了我们班的课改之路。

我开始锻炼学生大声的回答问题,一遍不过关,我就让她在讲台上再说一遍,什么时候说的我满意了,才会放过她,就这样一个一个,一天一天的练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节公开课上,我终于满意的笑了。

六年级下学期,我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出色的老师》。

我只在讲课的前一天对学生们说,明天全校老师来我们班听课。

第二天上课,孩子们就给了所有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语文课上,学生看着写在黑板上的“教学流程”,在小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有序的进行着。

自学的时候,一个一个非常认真。

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讨论,分析,整理。

在班级大展示的时候,毫不客气的和对方据理力争。

在思绪飞扬的时候,又是那样的生机勃勃。

在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大胆,声音洪亮,就连平时都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都积极地抢着表现自己。

而且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大胆的想象力。

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听课老师脸上都挂着满意又惊喜的笑容。

校长对孩子们不停的夸奖。

谁都没有想到,我班的学生会发生这样大的改变。

从此,我衷心的爱上了课改,我的学生们也都爱上了课改。

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命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参与课改是我们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

在课改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成长了许多。

下面,我将简述我在课改中的成长心路历程。

一、改变观念,勇于实践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教师,受到了课改的深刻影响。

刚开始接触时,我对课改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只是局限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知识点的更新换代,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课改需要我们综合思考,是一个在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上的变革。

在课改中,我逐渐认识到,周期性教学、自主学习、应用型实践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受益,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因此,在课改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二、注重多元评价,发展综合素养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但在课改中,引入多元评价,即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如口语表现、写作、科学探究、实验报告等。

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课改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注重将口语表达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通过口语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多元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不断自我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与课改不可分离。

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的教育需求。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

我在课改中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在课改中成长》。

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能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像一盏黑夜中的指明灯,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其实,对于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我一开始是怀疑、徘徊的。

从教十几年,也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自认为能比较轻松地把握语文课堂,可突然间发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如何培养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难道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照本宣科的习题课?语文味呢?这样的课堂真的高效吗?一个个问题从我的脑海中冒出来,挥不去也解不开。

后来,我经过系统地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又了解了许多名师名家的教学理念,我不再徘徊,而是坚定信念,只要一切为了学生,那么我们的改革就是对的。

有了理论做基础,经过校区级各种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的学习,我增强了不少信心。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核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但如何学以致用,真正让课堂达到高效呢?我开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起了实验。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尝试使用新模式教学。

课前,我心想:学生能提出问题吗?他们会小组合作、能表达清楚吗?带着一百个不放心,我开始上课。

课堂上,孩子们在认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内容,时而还在书上批批画画。

看着他们激动兴奋的样子,我笑着说:孩子们,会分享才会有收获,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好吗?有不懂的地方再四人小组讨论。

顿时教室里沸腾了,我心想:他们到底是在交流收获,还是在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呢?一会儿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问同学们: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收获告诉大家。

同学们纷纷举手,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今天也把手举得很高,我把机会给了他们组,再看他讲得头头是道,小组的同学还不时来几句,把整个问题讲得井井有条。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轻松高效。

我暗自高兴,这不正是课改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思维的,只要我们教师舍得放手,我们的课改就不会是有些人说的“穿新鞋走老路”。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十年,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年,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着变化。

我是一个走上工作岗位不到十年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浓厚氛围熏陶下,我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在实践中快乐,在课改中喜悦,在收获中幸福。

一、认识课改.转变课堂模式初为人师,我只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却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教学中一味遵循着基本套路:“先讲解知识点——学生操作——教师点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虽然没出过什么差错,却也像一潭死水,激不起更多的兴趣。

带着困惑,带着需求,我不断地思索:“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逐渐的,“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我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由注重考试分数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表格和组织结构图》一课中,我大胆摒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表格结构、排列、插入、删除等知识,而是通过“排队形、说说班级分工、建设城堡”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表格和组织结构图的基本概念,进而区分各概念之间的差别,当他们获得一些感性认知之后,再继续引导他们把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表格和组织结构图》这一課中。

我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展活动,没想到学生们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看着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出乎意料,心想:信息技术课竟然可以这样上。

后来,在学校老教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不断摸索探究中,通过教研、听课、评课等方式,我终于明白原来这课堂本应属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有趣!二、走进课改.把握教学重点课程改革后的新课标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颠覆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单纯地听讲与接受的被动地位,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与启发。

课改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演讲稿

课改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演讲稿

课改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演讲稿带着岁月的沉淀,带着收获的欣慰,我穿越课程改革的年轮,来到了这里。

回首课改的历程,那些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交织的日子,让我感慨万千。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我有幸成为学校首批投身其中的教师。

回想两年前,我带着有限的知识和经验,踏入了课改的洪流,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同时又让我措手不及。

我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枯草,贪婪地吸收着课改的养分。

曾经坚信不疑的教学真理被重新审视,新名词、新理念如疾风骤雨般扑面而来。

课堂上看似活跃却混乱无序,学习成绩备受关注却不尽如人意。

新旧观念的碰撞,进退之间的斗争,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激发了我乘风破浪的勇气。

课改不仅促使我深思,更激励我不断前进。

在迷茫和困惑时,是深入研究、网上交流、撰写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中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坚定地迈出每一步。

当人们认为“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时代已经远去,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意识到,我并不孤单。

在课改的道路上,有那么多值得尊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与我同行,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迈向成功的彼岸。

记得我曾精心准备一堂研讨课,希望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赢得同事们的赞赏。

然而,学生们对我的游戏设计过于兴奋,忽略了学习本身,我不得不费力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并未达到预期。

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直指要害:“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面对这“出师不利”的局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

特别是王校长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刘副校长的指导下,在与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

课堂上,我努力转变角色,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课改中的心得体会作为新课改的一线老师,在我的课改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从朦胧,实践,困惑到习惯,每经历一个过程都是感慨万分。

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我沉睡的生命,指引着我,在碰撞和磨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一、课改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在以前的教育中,我以为老师就是老师,就应该高高在上,学生的民主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他们在教师面前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接受者。

不仅差生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就连优秀的学生也是惟命是从。

学生不敢去自主的思维,自主的发表任何见解。

新课程的春风吹来,我觉得应改变自己的作风,变单纯的管制为民主管理,变以前的树立权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在这种民主之风下,学生变得比以前敢说敢做了,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因为这样,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配角”,是为了把学生衬托得更加光彩照人;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二、课改让我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现在我已经意识到,教材只是传授某一知识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惟一形式。

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实践,我的课堂终于变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

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

我力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

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要沟通,解决冲突。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成长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0多个年头,回首教育改革路,几多感慨几多快乐。

初期的兴奋和热情,继而的迷惘和困惑,如今的坚定和自信,期间经历了破茧成蝶的痛楚和欢欣。

我很幸运,我处在课改的浪潮里,课改给了我自信,课改完善了我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所以我是“在课改中成长”!成长,是生命的起点。

在课改的原野里,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都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成长。

成长永远是愉快的。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

自己对新的理念有了理性的认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如此的难,看来只是学习新课标,看看教学实录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去摸索,总结。

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那么困难。

课改刚刚开始就遇到了许多的困惑,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也让老师无所适从。

过去的教学,已经按常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

而新课堂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活而不乱”呢?同学已经在回答问题了,还有的同学高举着手嘴里喊着“我、我、我”。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两极分化变得严重,班里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的“待进生”……这诸多的问题,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不禁怀疑了,热情之火渐渐减弱了下来。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其他实验老师探讨。

原来,这些也是大家共同的困惑。

在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的校本教研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让我们走到外面学习,听专家讲座,听一线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找到了新课改的路标,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只要有时间就在一起研讨,我也深感自己的不足,课余时间还努力多阅读有关的文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磨合,我逐渐认识到: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平时长期地训练,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一点一滴地培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在课改中的成长

我在课改中的成长

我在课改中的成长摘要: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发生的转变,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和练,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和掌握程度。

现在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的形成。

运用“负担轻,质量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

关键词:转变数学能力提高正文: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现在谈谈我作为一个初中数学老师的转变。

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和练,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和掌握程度[1]。

现在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的形成。

运用“负担轻,质量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

一、教学方法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2]。

例如在有理数概念的教学时,我就用讲授法直接给出正数、负数的定义,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学生一听就懂,容易接受,很快就记住了。

为了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我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生活实例。

学生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各抒己见。

如:“ 向东走3米,记作“+3米”, 那么向西走20米,记作“ -20米” 。

学生们在热烈的交流中学习,教学目标在高效地实现。

又例如我在“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时,采用演示法在数轴上机器人前进记为正,后退记为负,演示机器人前进后退的过程。

学生屏住呼吸,细心观察,列出式子,很快就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真是事半功倍。

在有理除法教学时,我通过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先练习上节课的乘法计算,再把式子逆过来让学生计算,学生就会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再通过分小组讨论、学生模仿乘法法则很快就得到了有理数除法法则,一切自然而然,不需教师多言。

我与课改共成长我在课改中成长500

我与课改共成长我在课改中成长500

我与课改共成长我在课改中成长500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

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家长的一生,新课程中的小学教师也毛序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下面就我在新课改环境细说下进行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参考。

一、探索创新,激发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新颖创新与实践,挖掘学生的潜能。

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摘得专业技能。

一般说来,一个导入至少需要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

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时,我在前一天向学生布置了让他们任意画前夕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第二天,我让学生考老师,只要说出两个角的电阻率,老师就一定能够德贝纳姆说出第一个角的度数。

学生都想难倒老师。

我问:“你们想不想弄清楚不想其中的秘密?”于是便引入了新课。

这是一个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入的四个任务。

我先用学生活动的竞赛活动模式让学生考老师,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从考不倒的经历尝尽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老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即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老师的点题标准规范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问题式导入的关键在于创设的问题情境,它既是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知识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的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辩论不难得出:(1)想要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多边形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六边形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情况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正方形、不必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正四面体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正方形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对角线?(3)根据线段的对角线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解决目前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顾全大局的有关知识,逐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强身健体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改中成长,在研讨中历练今天上午,在芦草沟中心小学开展了精彩的研讨课活动,研讨的科目有语文数学和英语,共有四位教师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课堂风采,褚福云老师代表中心小学为听课老师们展示了一堂数学课,褚老师虽然是老教师,但褚老师蓬勃的教学热情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心小学的教师孙玉玲和喀拉苏小学的教师王艳艳同课异构课堂精彩纷呈,一个是温柔婉约,娓娓道来,一个干脆利索,激情澎湃。

另外一节英语课由中心小学的王爱武老师执教,王爱武老师的课堂活泼,形式多样,深得学生的喜爱。

这几位讲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各有特色,为听课老师提供了研讨的空间,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芦草沟各学校都参与了本次研讨课的活动,连芦草沟二中的老师都赶来了。

听课结束后,各校教师代表积极参与评课议教,讨论课堂中的得与失,跟同行们说说自己的困惑。

芦草沟中心学校的校长石秀芳老师完整的听完课,首先称赞这次研讨课的成功之处,并对这几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课堂中亮点部分,对年轻教师提出希望。

中心小学的书记也对语文课堂进行简短评价,并再次对石校长和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代表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