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教案新人教版
10.2.2直方图一、教学目标1、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了解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熟练地列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3、通过例题和实践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描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四、教学难点: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说出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特点吗?(二)讲授新课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6.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5.8 5.56.0 6.5 5.1 6.5 5.3 5.9 5.5 5.86.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6.8 6.0 6.3 5.5 5.0 6.3 5.2 6.07.0 6.46.4 5.8 5.9 5.7 6.8 6.6 6.0 6.4 5.77.46.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5.3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5.5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5.8 5.3 7.06.0 6.0 5.9 5.4 6.0 5.2 6.06.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探究:将课本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的分布情况。
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⑵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cm为组距⑶列频数分布表分组划记频数≤x5.40.4〈0.5≤x5.4〈≤x5.50.5〈≤x5.5〈0.60.6〈≤x5.6≤x5.6〈0.70.7〈≤x5.7合计⑷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仔细观察上面的表和图,这组数据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至㎝之间,其他区域较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是学生在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的一种。
直方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直方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直方图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
2.难点: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直方图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方图模板、数据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如调查某校七年级某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直方图,总结身高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分布、组距等概念。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利用直方图模板绘制直方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方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直方图1.了解频数分布表及相关的概念;2.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3.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直方图【类型一】组数、组距、频数和频率七年级五班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153 156 152 158 156 160 163 145 152 153 162 153 165 150 157 153 158 157 158 158(1)(2)上表把身高分成________组,组距是________;(3)身高在________范围最多.解析:(1)共有20个数据,要求填写各个身高范围的频数,就是指每个身高范围内包含的数据个数,一般采取“划记”法进行整理.身高在140~149的频数为1,频率为0.05;身高在150~159的频数为15,频率为0.75;身高在160~169的频数为4,频率为0.20;(2)分成了3组,组距为10;(3)身高在150~159的人数最多.方法总结:弄清频数、频率、组距和组数的概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根据直方图获取需要的信息某校统计七年级学生每分钟心跳次数如图所示,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总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的心跳情况?(2)哪个次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多大百分比(精确到0.1%)?(3)如果每半分钟心跳在30次~39次属正常范围,那么心跳次数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占多大百分比(精确到0.1%)?解析:(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每个小长方形的高就表示该组的频数,所以总频数就是所有小长方形的高之和;(2)由直方图可知,第3个小长方形最高,对应的次数段为30次~33次,求其占的百分比即可;(3)正常心跳范围(30次~39次)的学生总数就是第三、四、五小组的频数之和,其占的百分比就是用第三、四、五小组学生人数之和除以统计的学生总数.解:(1)总共统计学生人数为2+4+7+5+3+1+2+2+1=27(人);(2)在30次~33次这个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最多,共7人,所占百分比为727×100%≈25.9%; (3)如果每半分钟心跳在30次~39次这个范围内属于正常范围,那么心跳属于正常范围的学生占的百分比是7+5+327×100%≈55.6%. 方法总结:明确直方图的意义,弄清频数、组距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三】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的综合应用为增加环保意识,某社区计划开展一次“减碳环保,减少用车时间”的宣传活动,对部分家庭五月份的平均每天用车时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了多少个家庭?(2)将图①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求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社区有车家庭有1600个,请你估计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多少个家庭.解析:(1)根据用车时间在1.5小时到2小时的30个家庭,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是54°可求出样本容量;(2)算出各个时间段的家庭人数后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先算出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家庭数所占百分比,再求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用样本估计总体.解:(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用车时间在1.5小时~2小时的家庭数为30个,由扇形统计图知其圆心角为54°,所以30÷54360=200(个),即本次调查了200个家庭; (2)由扇形统计图知用车时间在0.5小时~1小时的家庭数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8°,所以用车时间在0.5小时~1小时的家庭数为200×108360=60(个). 所以用车时间在2小时~2.5小时的家庭数为200-90-30-60=20(个). 补全后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因为用车时间在1小时~1.5小时的家庭数为90个,所以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90200×360°=162°.即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62°;(4)90+60200×1600=1200(个). 即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1200个家庭. 方法总结:本题层次较多,结构复杂,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互相交错,所以弄懂每组信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实际应用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违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交警对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注:30~40为时速大于30千米而小于40千米,其他类同.)(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解析:(1)在40~50段,频数为36,频率=频数÷总数=36÷200=0.18,根据各段的频率之和等于1,求得60~70段的频率为1-0.05-0.18-0.39-0.10=0.28,在50~60段内的频数=频率×总数=0.39×200=78.根据各频数之和等于200,可求60~70段内的频数;(2)根据(1)中计算的结果,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不低于60千米即大于或等于60千米. 解:(1)第二列0.18,第三列78,第四列56,0.28;(2)如图所示;(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76辆.方法总结:(1)频数分布表中各组频数的和等于数据的总数;(2)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3)用样本估计总体是重要的统计思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频数分布直方图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0.2.2直方图优秀教学案例
4.简要介绍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系统讲解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包括数据分组、计算频率、绘制直方图等步骤。
2.通过示例演示直方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直方图制作方法的理解。
3.鼓励学生相互倾听、交流、质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和发现。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制作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够通过直方图解读数据的分布特征,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
3.学会使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掌握如何运用直方图进行数据的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4.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2.设计合作任务,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发挥个体优势,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 直方图 2教案
10.2 直方图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本节学习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问题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问题2: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少.)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活动。
教师深入小组,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变化情况。
活动2问题: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活动: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本问题中我们作等距分组,即令各组的组距相同.如果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个组,那么由于(最大值-最小值)÷组距2327,33=所以要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注: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3.列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见教材164页表10-4.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10-4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见教材第165页图10.2-2.在图中,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容易看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等距分组时,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值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的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作为频数.例如上述直方图可以用教材第165页的图10.2-3表示.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方法:(1)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选取的点用线段以此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活动3:探究: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引出直方图,并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直方图表示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绘制和解读这两种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直方图的了解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了解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直方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绘制直方图,如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直方图的相关教学素材。
3.分组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学图形来表示这些数据,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直方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作用。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直方图来表示数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尝试绘制直方图。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制经验,总结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直方图的绘制要点。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方图来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0.2 直方图教学目标:认识直方图,会画直方图,会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重点:画直方图,能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难点:画直方图,会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数据?各方法有什么特点?答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二、探究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问题1:想要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答案: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同学比较多,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同学比较小. 问题2:如何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呢? 答案:对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讲解: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1)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强调: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 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概念: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如:组距为3,17214923273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则组数为8. 即数据分成8组:149≤x<152, 152≤x<155, …,170≤x<173. 追问1:究竟分几组比较合适呢?答案: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且组数一定为正整数. 追问2:组数的多少由什么决定?答案:组数的多少由组距决定,组距越大组数越少,组距越小组数越多. (3)列频数分布表.概念: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强调:因为12+19+10=41(人)所以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同学中挑选参加比赛的同学.追问: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又分成几个组?这样能否选出需要的40名同学呢?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强调1: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频数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强调2:在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 ,所以在作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三、归纳你能总结一下绘制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以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四、应用提高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6.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5.8 5.56.0 6.5 5.1 6.5 5.3 5.9 5.5 5.86.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 6.8 6.0 6.3 5.5 5.0 6.3 5.2 6.07.0 6.4 6.4 5.8 5.9 5.7 6.8 6.6 6.0 6.4 5.7 7.4 6.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 5.3 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 5.5 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 5.8 5.3 7.0 6.0 6.0 5.9 5.4 6.0 5.2 6.06.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如果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3.41110.33,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想一想:你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答案: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cm到7.0cm之间,其他范围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最多,有28根,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4.9,7.0≤x <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最少,总共只有7根.五、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你能说出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吗?2.直方图能描述什么样的数据?3.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统计图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六、达标测评1. 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 33, 35, 37, 39, 35, 38, 40, 39,36, 34, 35, 37, 36, 32, 34, 35, 36, 34.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_______组, 32.5~34.5这组的频数为_________.答案:5;42.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43,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A.10组B.9组C.8组D.7组答案:A3. 在对七年级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中,各分数段的人数如图所示(分数取正整数,满分100分),请观察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名学生;(2)70.5~80.5这一组的频数是;(3)请你估算该班这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 .答案:(1)44;(2)14;(3)80.七、布置作业教材150页习题10.2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2.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
3.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难点: 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步骤1、 2、 3、 4、2.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了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⑴.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如图: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的大小。
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来代替。
3.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首先取直方图中高一个长方形上边的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5,0)与(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新知探究】探究、例题(课本P148)看下面的例子: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它们的差是-=(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可以分成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组数为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 cm至 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而长度在4.0≤x<4.3,4.3≤x<4.6, 4.6≤x<4.9, 7.0≤x<7.3, 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总共有7个.【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随堂练习】1.体育委员在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面的频数分布表:⑴全班有多少同学?⑵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⑶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⑷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⑸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2.为了了解某校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竞赛成(均为整数),整理后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结合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问题中的总体和样本容量;(2)若竞赛成绩在分以上(含分)的同学可获得奖励,请估计全校约有多少人获得奖励;. :3.一位面粉批发商统计了前48个星期的销售情况(单位:吨):24.4 19.1 22.7 20.4 21.0 21.6 22.8 20.9 21.8 18.6 24.3 20.5 19.7 23.5 21.6 19.8 20.3 22.4 20.2 22.3 21.9 22.3 21.4 19.2 23.5 20.5 22.1 22.7 23.2 21.7 21.1 23.1 23.4 23.3 21.0 24.1 18. 5 21.5 24.4 22.6 21.0 20.0 20.7 21.5 19.8 19.1 19.1 22.4请将数据适当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分析这位面粉批发商每星期进面粉多少吨比较合适.答:。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直方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了解组数、组距和频数布表的概念,能够读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统计图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能够从直方图中读出有关信息三、教学难点: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和尝试绘制直方图四、学情分析:直方图在小学中的两个学段没有接触,是本学段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在本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会用相应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本节与条形图的知识紧密相关又有所不同,可以看做是条形图基础上的新的发展。
同时,本节课起着第一节---认识统计图表和第二节——用数据描述统计图表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本节课对第一节进行复习整理。
五、策略方法创设情景——抽象问题——探究新知——解释应用与拓展六、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亲身观察,大胆想象,展开交流,动手操作七、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定下导入的方式,开始设计了这么几种导入方式:(1)直接出示课本中的问题,有几个是按照这个导入的,感觉太平淡;(2)有的教师提议用测量脉搏的方式,然后当场统计,有气氛,但费时,有点乱,况且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统计,所以显得有点低效,(3)出示一组身高,就说是上课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不可信,做完调查再出示,也显得平淡,早知道引不起兴趣。
(4)现在的导入。
【看讲课的录像片断】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师:上新课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东营,图中的这所学校就是我所在的学校,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
【出示】,好,大家先来看一组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学生,非常活泼可爱,也是上八年级,听说我来讲课,他们很高兴,特意照了些照片,让我带给你们,向你们问好,并欢迎你们以后到东营去做客。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10.2直方图这节主要研究频数直方图,直方图是本学段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用直方图可以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因此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1.理解频数的概念.2.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并会画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根据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频数分布折线图.重点: 1.学会确定数据的组数与组距,•进而列出频数分布表并能画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对学生整理、表示、处理数据能力的进一步培养.难点:通过探讨学习,使学生学会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统计中的新概念──频数,同时也将认识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大家准备好了吗?师:小华调查了八(3)班50位同学所喜欢的A、B、C、D•四种品牌运动鞋的人数,结果如下:C CD B D C A A A DC C B B C A A B C CD D D B B C C C D AB BCD D D B B A AC CD A B B A C D D你能很快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吗?生:不能,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一眼很难看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师:你认为小华的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生:不好,必须把表中的A、B、C、D分别数出来,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师:正是如此,我们需要整理出A、B、C、D出现的次数,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那它们的频数分别是多少呢?生:A的频数是10,B的频数是12,C的频数是15,D的频数是13.答:该班同学最喜欢C种品牌的运动鞋).师:认识了频数之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推进新课一、出示问题,探索新知师:出示课本问题4,我们如何选择才能使参赛的选手身高比较整齐呢?生:需要知道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才行.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介绍的方法,探索出具体方法,然后展示你的成果,遇到问题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展开自学、交流,体会组距和组数的确定以及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教师参与其中,并做好巡视指导.)二、学生活动,探讨交流,成果展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称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本题最大值是172,最小值是149•,•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在实际分组时,往往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组数.本题按等距处理,从最小值开始,以3cm为组距,可分为8组.(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具体问题来决定.)(3)确定分点.师生共同作图,并得出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等基本图表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表绘制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直方图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以及如何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直方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方图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动画、练习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直方图解决。
3.直方图绘制软件:准备直方图绘制软件,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
通过分析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局限性,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方图进行分析。
如:某地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某商品的质量分布情况等。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学会绘制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所以身高在158155〈≤x ,161158〈≤x ,164161〈≤x 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思考:上面对数据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个组。
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 小结:三种分组方法都可以,都可以挑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学生自己动手分数据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解答,师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长方形的宽是组距(2)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3)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总结: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X围.(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内,一般分5至12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实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直方图,同时培养学生变相思考问题的能力。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所以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3)(决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x<7.6X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有7个.巩固提升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X围,即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答案:D2.(某某中考)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 B.0.2 C答案:A3.(某某中考)下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10.2 《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10.2 《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配套教案,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意义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直方图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绘制直方图的步骤和方法存在疑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能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直方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如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
2.准备直方图的绘制工具,如纸张、直尺、彩笔等。
3.制作课件,用于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和应用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需要统计参加跳远比赛的学生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身高数据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布情况。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根据数据绘制直方图,并解释直方图的各部分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数据,尝试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换成果,观察并分析不同组的直方图,讨论直方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总结,强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第十章:直方图课时一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第十章:直方图课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方图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能够根据数据绘制一定量级数的相对频数直方图,绘制出具有意义的直方图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内容1.直方图的概念与应用;2.直方图制作要点;3.相对频数直方图的制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1.直方图的概念与制作方法;2.相对频数直方图的制作。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引入直方图这一概念,包括什么是直方图,什么时候需要绘制直方图,以及直方图的作用。
2.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教师介绍相对频数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并且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绘制相对频数直方图。
2.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讨论在给定数据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数据分组,并给出分组方法及原因,同时需要将分组图画出来,给出相对频率的直方图。
3.实际操作(20分钟)教师将一份数据发给同学,让他们自动形成小组讨论,然后通过相对频数直方图的方法,解决该数据所需的直方图制作过程。
教师在此期间及时提醒和指导。
4.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反馈情况,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学生提问和补充。
五、课堂作业1.每个学生应找到一份有意义的数据并制作直方图(可以由老师提供模板)。
2.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总结并对作业反思。
六、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采用半开放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基本教学目标。
2.课程中老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了自主选择题材的机会,顺应学习发展的趋势,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本课的时间安排略为紧凑,需要更好地利用课程时间,充分开展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第十章:直方图课时二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第十章:直方图课时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直方图的概念及其作用。
2.了解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
3.学会分析并解读一些简单的直方图,包括数据的分布规律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掌握直方图的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直方图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举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上课所学的统计图表的知识,尤其是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2.讲授1.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介绍直方图的概念,指出直方图是一种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它主要用来展示连续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如身高、年龄等。
讲解直方图的作用,它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2.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先讲解如何确定分组频数和组距,再介绍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通过多组数据的实例演示制作直方图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制图方法。
3.直方图的分析方法:介绍直方图的分析方法,包括观察整个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分析图形中的峰值和谷值,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等。
3.练习1.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制作一个直方图,并回答以下问题:数据频数100-105 2106-110 5111-115 15116-120 18121-125 10(1)请问这组数据的组距是多少?(2)请问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3)请简述这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2.练习2:请同学们观察以下直方图,请回答以下问题:直方图(1)请问这幅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请分析此图的特点及数据的分布情况。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总结,并强调掌握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的重要性。
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并将练习结果拍照或扫描后发送到老师邮箱。
2.按要求完成作业:自己收集一组相关的数据并制作一个直方图,然后分析这组数据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2《 直方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2《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节《直方图》是统计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构成原理,掌握绘制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直方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直观感受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
2.难点:直方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直方图的实际意义。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直方图,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方图模板、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身高分布的直方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步骤。
通过PPT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直方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组数据,根据所学方法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直方图有哪些特点?如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书150页第3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直方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体会表格在数据整理中的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
3、课堂检测
课本150页2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四、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 一定的差 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的分布情况。
用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探究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频数分别直方图在数据中所起的作用,反映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 础上,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各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他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所得到频数折线图。
2、频数分布直方图由五个小矩形组成,且从左到右五个小矩形的高的比为2:4:5:7:3,若第一小组的频数为4,则数据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书160复习题10的9、10。
预习:整理本章内容
板书设计
§10.2直方图(2)
一、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③列 频数分布表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直 方图的特点:能够显示 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的频 数的差别
教学反思
⑴. 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数的比值。如图:
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 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