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浅析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人常常说“竹笋出墙头”,意思是竹子生长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但仍能迎风挺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种精神与中国古代士人追求“君子如竹”的理念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竹子生生不息,不怕寒暑,不怕风雨,承载着中国人坚忍不拔的品质。
竹子寓意着谦逊和节俭的品德。
竹子生长在山野之间,没有华丽的花朵和树叶,却以其朴实无华的身姿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与竹子共处,人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更多地倾向于内涵而非外在。
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但生活在竹子的世界里并不需要过多的水和肥料,正因为如此,它被认为是节俭的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竹子节俭的故事和谚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意味着无论如何努力,也只愿得此“井底之蛙”的地步。
竹子寓意着坚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竹子有着丰富的用途,几乎每一部分都可以被利用。
它的茎可以用来做建筑和家具,竹子的枝叶可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扇子、筷子和篮子等。
而竹子的虹部分则可以用来制作竹编等工艺品。
这种将自身无私奉献于人类的精神,符合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中“仁”的理念。
竹子还寓意着清雅和高洁的品格。
中国人常用竹子来比喻人的品格和气质,如“竹报平安”,表示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影响;“雅人之美,若古之竹”。
竹子不仅在中国文学中被广泛应用,也在中国绘画和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山水画中,竹子是重要的构图元素之一,常常被用来表达“生气勃勃,意气风发”的意境。
而在中国园林建筑中,竹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营造清雅、宁静的意境。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植物。
它生长在山野、溪边、庭院等地,被人们视为高雅、纯洁的象征。
竹子的文化意蕴很丰富,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竹子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弘扬中庸之道,而竹子正是具有中庸之性的植物。
与其他大树相比,竹子不偏不倚地生长,既不太高也不太矮,不太粗也不太细,它伸展自如地独立生长,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精神。
儒家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而竹子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中,坚强而卓越,象征着崇高的品格和人生理想。
儒家学者也常以竹子自比,鼓励人们坚持正义、追求真理。
竹子在道家文化中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无拘无束的境界。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与达到自然的境界。
竹子高大笔直、挺拔傲立于山野之中,不受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传达了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界。
竹子的中空与孔隙,更是象征了道家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以虚心态度对待人事物,才能与生活达到和谐一致。
竹子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菩提心和智慧。
佛教注重人类的觉悟和解脱,而竹子是一个很好的象征。
竹子生长迅速,每年都会长出新的竹笋,象征着修行人的日益精进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竹子的节节可用,无论是竹笋、竹叶还是竹茎,都能为人们提供食物、建筑材料、文房四宝等各种用途。
这象征了菩萨度化众生的无私行为,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他人。
竹子的镗空结构,寓意了修行人要具备空灵的心灵,以获得智慧和觉醒。
竹子还富有浓郁的禅意和雅致之美。
禅宗强调冥想和心的宁静,而竹子就像一个禅宗修行者一样,不以外物扰乱内心的平静。
竹子秀美而朴素的外表,不张扬,只在无意中散发着诗意和禅理。
竹子还是中国传统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他们通过描绘竹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竹子的色调、形态和纹理都成为了古代画家的写生素材,表达了中国文化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它蕴含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拘无束和佛教的禅意和智慧。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象征着节俭、坚韧、纯洁和品格高尚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艺术、建筑、手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1.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圣洁和高尚的植物。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竹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他们认为竹子坚韧而不屈,象征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强大的意志。
竹子还被视为一种清廉、正直的象征,因其不染尘埃,清洁纯净,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心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2. 竹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竹子经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品格。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书法、绘画中常以竹子为题材,表现了他们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拜。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更是被描绘成一种幽静的意象,代表了深邃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灵。
杜甫的《竹枝词》中写道:“萧萧几叶竹,人闲静秋空。
”表现了竹子在寂静中的孤高和高洁的品格。
4. 竹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竹子常常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利用竹子来建造房屋、桥梁以及建筑构件。
由于竹子具有坚韧、灵活、轻便等特点,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的庭园建筑中,竹子更是被用来塑造出幽静的意境,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和清洌的情怀。
5. 竹子在中国手工艺品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竹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竹编、竹刻、竹雕等工艺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竹编、竹刻、竹雕等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子的象征意义
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它寓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性,它代表了坚韧、空灵、谦逊、贞洁等美德,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
下文将从竹子的生长环境、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详细阐述竹子的象征意义。
一、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征竹子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草本植物,它的生长环境要求温暖、湿润,土壤适宜,光照充足。
竹子的硬度和柔韧性皆优良,长寿而蓄势,具有自我保持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不仅如此,竹子的叶子狭长而坚韧,冬季不落叶,繁枝茂叶,正应了“挺拔高洁”的形象。
二、竹子的文化内涵1、竹子代表坚韧之美竹子是一种可以经受高温、空气污染和风暴侵袭的植物,它极具生命力和韧性。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它总能通过自身的坚韧和韧性克服难关,终得生长茁壮。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被视作为坚韧和不屈不挠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拼搏精神。
2、竹子代表空灵之美竹子是一种空灵、清秀的植物,不仅如此,竹子在刚出生时,外壳极为柔脆,但生长后变得坚韧有力,象征着成长的过程和内心的空灵。
竹林中,深为风骚,《禅居正理》所说“一抔泥土一缕香,软如脂肌纹细长,谁能把看竹还登斗,握梦一场草露凉。
”启示我们要尽可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淡泊,勇敢地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3、竹子代表谦逊之美竹子的秆节中空,每一节之间都有一条缝隙,这使得竹子变得十分谦逊。
竹子的谦逊不仅体现在它自身特点中,更是运用为人处世最佳的范例。
竹子在作为人生的经验教学,教给人们谦逊的态度和谦虚的观念,使人们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竹子代表贞洁之美竹子是一种不开花不结果的植物,它的生命方式总给人以一种自然的清洁感。
竹子所蕴含的贞洁之美,让人们更加珍爱生命,追求内心的纯净和清新。
这种美德在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尤为重要。
竹子的象征意义教给人们尊重生命,把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纳入内心,做一个拥有高尚人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
竹文化调研报告
竹文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作为材料,具有独特的韧性和缠绵的美感,成为了艺术家和工匠们喜爱的素材之一。
同时,竹文化还代表了勤劳、坚韧和纯洁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了解竹文化的现状和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竹文化的调研。
二、竹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竹文化传统。
竹子在农业、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作为主题,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情致。
在佛教文化中,竹子也常被视为纯洁和忍耐的象征。
三、竹文化的当代表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竹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它仍有一定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竹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筑设计、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竹子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竹文化息息相关,如竹编、竹戏等。
四、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竹文化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竹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勤劳、坚韧和纯洁,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竹文化在环保意识的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竹子生长迅速,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竹子可以减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最后,竹文化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追求简约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五、竹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竹文化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的优势将得到更多重视。
同时,竹文化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多的应用和艺术形式。
通过推广竹文化教育和培养竹文化艺术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竹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六、结论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审美的追求。
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竹子的材质和精神内涵,对建筑、艺术、环保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生长茂盛、耐用、造型美观等特点,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和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多种寓意和象征,并被广泛运用于诗词、绘画、建筑、工艺等领域。
竹子也在中国的饮食、医药、农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清廉高洁的品质。
竹子的茎、节、皮等部分都非常坚韧耐用,同时竹子的形状笔直挺拔,给人一种傲骨嶙峋的感觉。
竹子被赋予了“坚韧不拔”、“清廉高洁”等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常用来比喻正直坚贞的人格品质,形容坚强不屈的精神境界。
古代诗人王之涣曾有诗云:“竹影横斜水悠悠,明朝望斜是侧头。
”表现了竹子高洁挺拔的形象,寓意高尚的品格。
竹子也象征着廉洁自律,因而被广泛运用于官方建筑、文物、印章等场景中。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了禅境和清幽的意义。
竹子生长在山间、溪边、庙院等清幽处,因此常常与禅境、高远、清静、虚无等联系在一起。
竹子清高挺拔的形象与佛道文化的清静、超脱、无为相契合,表现了佛教文化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绘画和诗词创作中,竹子被广泛用来描绘清幽高远的境界,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描写竹子笔直高耸之意。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与书画与建筑艺术紧密相关。
竹子的形态优美、线条流畅,因此成为中国画与书法创作中的常见题材。
在中国画作品中,竹子经常被用来表现刚柔并济、傲骨峻峭、挥洒自如的艺术形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竹子也常常被用来作为材料,例如建筑中使用的竹木结构,园林景观中的竹林等等。
竹子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用性和环保性。
竹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子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的不同部位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如竹笋、竹叶、竹荪等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其文化意蕴深厚,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竹子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来趣谈一下竹子的文化意蕴吧。
竹子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可以从其特性来解读。
竹子生长力强,茎秆韧性强,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顽强。
无论是经历风雨的竹子还是屹立不倒的中国人民,都展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竹子又有山间清雅的特性,给人带来安静和宁静的感觉。
这与中国人追求内在修养、追求心灵自由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竹子在诗词歌赋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倾诉情怀的对象。
竹子的高洁、坚韧、独立的品质使其成为了古代文人的象征,也成为了诗人们借以表达情感和理想的载体。
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竹子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通过“白日依山尽”的描写,使人联想到山林幽静的竹林,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竹子也被广泛运用。
竹子是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竹笔、竹炭被用来书写绘画,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竹子被用作乐器制作的原料,如笛子、箫等乐器。
竹子的空洞振鸣使其成为了演奏优美音乐的理想材料,象征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博大精深。
竹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古代的园林建筑到现代的民居建筑,竹子都以其自然、朴素、独特的美感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穿透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顽强、内敛安静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符号之一。
在竹子的文化意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传统艺术中,竹子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竹子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被视为高洁、纯粹和坚韧的象征,它的形象和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竹子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它的竖直挺拔和修长的身材让人联想到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竹子被认为是仁者的象征,它们以竹子的清贞、宜志和宜温雅的特质来形容他们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而且,竹子的洁净和无染也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于纯真和无私的向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坚韧的象征。
由于其生长地的环境恶劣,竹子必须要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才能生存下来。
它们以其高耸入云的姿态表现出勇敢和不屈的品质,成为中国人勇敢、坚韧的精神象征。
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也被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诗意和风雅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的诗词中经常出现,成为许多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主题。
竹子不仅在形态上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而且在寓意上给予人们心灵的满足。
它们的洒脱、自由、笔直而又柔软的特质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浪漫气息。
与竹子相关的传统文化
与竹子相关的传统文化竹子,被誉为“千用之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竹子的挺拔、坚韧、虚心、有节等特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之一。
从古至今,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在文学、艺术、建筑、生活等多个方面。
一、竹子与文学竹子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体现,诗、词、赋、散文等文学作品均有描述。
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樵山图》中写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表达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竹子与艺术竹子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
国画中,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高洁、气节。
竹子挺拔、空心、有节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德。
此外,竹子还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如剪纸、竹编、竹雕等。
三、竹子与建筑竹子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
竹子质地坚硬、柔韧有余,既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装饰材料。
传统建筑中的梁柱、椽子、门窗等构件,常常采用竹子制作。
此外,竹子还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四、竹子与生活竹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竹筷、竹碗、竹篮、竹席等生活用品,以及竹编、竹雕等工艺品。
竹子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
在饮食方面,竹笋是一种美味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五、竹子与民俗竹子在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青春永驻、生命顽强;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谦虚求知;竹子枝弯而不折,寓意柔中有刚、做人原则;竹子生长有序,象征高风亮节、正直清高。
因此,竹子被视为君子的化身,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六、竹子与宗教竹子在我国宗教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佛教中,竹子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驱邪避凶、保平安。
道教中,竹子被视为仙鹤的栖息之地,寓意着长寿、吉祥。
此外,竹子还是道教法器之一,被称为“竹简”。
竹子的象征意义高洁纯净
竹子的象征意义高洁纯净竹子是一种生长在亚洲的植物,它被广泛认为是高洁纯净的象征。
竹子独特的特性和多样的用途使其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探讨竹子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分析其高洁纯净的内涵。
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竹子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首先,竹子是中国文人墨客最喜欢的题材之一。
它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清廉守正的品质。
竹子笔直的茎柄和清新的翠绿色给人一种青春和朝气勃勃的感觉,它的生命力也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其次,竹子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常常被用来装饰庭院或者建造观赏园林。
它的清雅和高洁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人们常常利用竹子的优美形态来营造环境,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另外,竹子还被用作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
竹子的纹理和质感使其成为了理想的书写工具。
竹子制成的笔管和笔杆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品质。
使用竹制的书写工具也能给人带来一种高雅和纯净的感觉,增加书写的乐趣和艺术性。
二、竹子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日本文化中,竹子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竹子被视为坚韧不拔和刚强的象征。
日本人崇尚竹子的刚正和稳定,将其与忍耐和毅力联系起来。
竹子如同漂泊的旅人,虽然承受着生活的风风雨雨,却依然保持崇高的风姿和气韵。
其次,在日本传统建筑中,竹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可以用来搭建房屋的框架或者制作纸的滚筒。
它的坚固和稳定性使其成为了建筑工作的理想材料。
竹子制成的结构给人以安全和稳定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高洁纯净的美感。
此外,竹子在日本茶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竹制的茶道具如茶筅和茶杓常常被用于茶道仪式中。
竹子的纯净和高贵体现了茶道的精神和追求。
茶席上的竹子扇、竹子墙壁和竹子花器等等都点缀着整个茶道场景,使茶道更加韵味横生。
三、竹子在东南亚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中国和日本,竹子在东南亚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被广泛用于建筑和工艺品制作。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植物,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视为高尚、清雅和坚韧的象征,被称为“君子之素”。
竹子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常用题材,常常被用于诗词、绘画和文房四宝等艺术形式中,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景仰和追求高尚品质的追求。
竹子象征高尚和清雅。
竹子生长在山野之间,气度高远,四季常绿,与尘世浮躁相对,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追求清雅的心境。
古代文人常常以竹子为题材,用以抒发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威胁的抵抗。
在诗词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如“单骑银汉插天山,欲取明月最高赏。
银汉秋来正合意,斗牛安敢惜盘龙。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杜牧对独立于世俗之外、追求真理的渴望。
在绘画中,竹子常常以横竖笔法刻画,表达出纤瘦挺拔、苍劲有力的形象,展现了竹子高洁的气质和坚韧的品质。
竹子象征坚韧和胜利。
竹子生长在丰富的水源地带,受到各种气候的影响,但它们生长茂盛,不畏风雨。
竹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往往成为坚定不渝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坚韧和胜利的追求。
在诗词中,竹子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表达了王之涣对艰难困苦的生活的坚韧和对胜利的追求。
在绘画中,竹子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坚持和胜利的追求,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
竹子还象征正直和谦逊。
竹子生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直立的姿态,没有任何倾斜和屈服的迹象。
古人常将竹子和君子比较,认为君子应该像竹子一样坚持正直和谦逊。
在诗词中,竹子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正直和谦逊的追求,如“凤求凰,不成舒苦雁,怀中有美人,却独守空床。
”(辛弃疾《鹧鸪天·平林漠漠烟如织》)表达了辛弃疾对自己的正直和谦逊的追求。
在绘画中,竹子的直立体态和简洁的画法,展现了竹子纯粹、朴实、谦逊的品格。
中国传统竹文化
中国传统竹文化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瑰宝,它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中国造纸、建筑、工艺品等众多方面的主要材料,还与哲学、文学、诗词等文化领域相互交融。
首先,竹子在中国建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会使用到竹子,如悬挑式木结构的建筑,由竹子构成的屋檐架构能够承受重物,且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
另外,竹子还有良好的保温、隔音等特点,使得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除此之外,竹子还被用于制作园林、桥梁、亭台等等,给中国传统建筑添加了独特的风貌。
其次,竹文化在中国工艺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工艺品中大量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如竹编、竹篮、竹帘、竹笛等等。
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将竹子编织成不同的形状,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
竹篮、竹帘则具有通风、透光、环保等特点,同时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
此外,竹文化还与中国的纸张制作密不可分。
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而竹子是制作纸张的关键材料之一、竹纤维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张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质地坚韧、透气性好、耐久性强,一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印刷等领域。
除了在实用方面的应用外,竹文化还与中国哲学、文学、诗词等文化形态相结合。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子为题材来创作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清幽的心境。
竹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如它的坚韧和灵活代表了道家哲学中的“刚柔相济”之道,竹子的笔直和不染尘污的特点则被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既作为实用的材料,也作为艺术和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
竹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生态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竹文化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让世人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的瑰宝。
竹子的象征意义内外兼修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竹子的象征意义内外兼修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竹子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植物,它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无论是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建筑、艺术和生活中,竹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竹子的象征意义,并探讨其内外兼修的和谐特质。
一、竹子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学中,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常常被用来比喻志士、君子和高尚的品格。
诗人杜甫曾写道:“疑似银垂泪,愁如翠袖轻”来描述竹子的柔韧和高洁。
而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竹子来比喻清廉正直的官员:“寒竹不改绿,当阶自护芳”。
这些描写展示了竹子作为高尚品质和人格的象征。
竹子还常被用来比喻儒家的道德修养。
孔子曾说:“君子如竹,立于不易;道德如石,上可致远。
”这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德行高尚的特质与儒家伦理的契合。
由此可见,竹子在中国文学中通过与高尚品质的联系而被视为一种象征符号。
二、竹子在建筑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竹子在中国建筑和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建筑师常常使用竹子来构建房屋和桥梁等结构。
竹子的结构特点使得它具有出色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时间的考验。
而且,竹子还能够调节室内温湿度,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这些特点使得竹子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艺术家也广泛使用竹子作为素材来创作艺术品。
竹子的色泽和纹理独特,使得它能够成为绘画、雕塑和文人画的重要元素。
竹子的形态和姿态也被艺术家们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仅如此,竹子还被用来制作乐器,如箫和笛子,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可以说,竹子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竹子象征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特质竹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物,具有内外兼修的和谐特质。
首先,竹子的内外兼修体现在它的生长环境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上。
竹子通常生长在深山之中,环境艰苦。
然而,它能够从贫瘠的土壤中吸取养分,生长得非常茂盛,并且保持翠绿色的鲜艳。
这种内外兼修的特质,使得竹子成为人们崇尚的对象。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
代表着坚韧、谦逊、刚柔并济、勇敢无畏的品格和精神。
首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竹子在自然界中长得非常高大,可弯曲但不易折断。
这样的形态和性质赋予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在人性上,这意味着坚定
不移的态度和意志力。
因此,竹子常被称作“真正的君子”,是精神品质的象征。
其次,竹子也象征谦逊的品质。
竹子高大而直,却不惹人瞩目,融入自然中,显得谦逊。
在人性上,谦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象征着虚心、朴素和虚怀若谷的人生观。
这种品质可以使人明哲保身,与人共存,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竹子还象征着刚柔并济的品质。
竹子柔软而坚韧,能够在风中摇曳,不易折断。
这种形态和性质,象征着一种刚柔并济、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品格。
在人性上,这体现
了一种从容、仁慈、包容开放的精神状态。
第四,竹子还象征着勇敢无畏的品质。
竹子生长在山区、峭壁和泥泞的土地上,无畏
于生命的考验。
在人性上,它代表着勇气和毅力,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障碍和舍弃短期
利益的决心。
除了以上意蕴,竹子还有其他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竹子常被用作装饰和
屏风。
其高雅的形态和自然的色彩,赋予了人们安静和悠闲的感觉。
在茶道文化中,竹子
被用于制作茶器,其柔软的质地和平滑的表面使得茶的味道更为温和,更能凸显茶的香味
和精髓。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挺拔、坚韧、谦卑和自我修养。
竹子生长于山林之中,犹如一号哨兵守卫着自然环境。
竹笋嫩绿、笔直有力,象征着新生力量和成长;竹的形态优美、空心通风、坚挺而不倒,象征着风雨不屈的精神;同时,竹子含水量极高,富有节制性,象征着谦虚、自律、节制和追求品质。
下面我们来聊聊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品质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
竹子之所以被誉为君子之木,是因为它成长在山中,顶天立地,不愧为自然的一大神奇,它的形态优美,空心通风,坚挺而不倒,且富有节制,永远保持着干净、清新、谦虚的品质。
在中国,有句俗语:“人山人海”,即指的是人很多,但是如果有人称得上“人竹人海”,肯定是特别被人尊重的存在,因为这里隐含着谦卑、自律、节制和气质风度的含义。
二、竹的象征1. 谦虚谨慎竹子生长在高山、古林之中,但它不自高自大,反而能够时刻谦虚谨慎,不留痕迹。
人们常说仕途如竹,就是因为竹子有着谦虚谨慎的品质。
在生活和工作中,谦虚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谦虚才能获得成功,而自满则是失败的的原因之一。
2. 齐家治国竹的形态优美,不断生长,犹如一个完美的家庭,将齐家治国的哲学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竹子是一种非常有顺应性的植物,能够忍受诸多压力,不断地成长、发展,象征着一个家庭或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力量。
3. 坚韧不屈竹子有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竹子长得快,但韧性十足,万千磨难不能够倒服它,一直挺立在人们的视线中。
人们常说“竹子被打一万次鞭子,还是挺立得起”,说明了它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4. 守正出奇竹透过空心的枝干体现了守正出奇的哲学,竹子的中空、通风的特点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说明一个人必须兼顾实际情况,不能空谈浮说,必须有实验精神,有勇气面对未知的风险。
三、竹的应用竹子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可以做为好的食材,也能够用于烹饪和医疗。
竹的篾片可以做成竹席、竹框等器具,也可以做成竹器和竹制品,如笛子、刻字笔等。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展开全文了解中国的“竹文化”说起竹子,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
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在诗词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的身影,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这意味着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竹子便存在了。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硝”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卷三《北山经》,在《山海经》中,大概描述了300多座山,而其中有竹的山便占据了30多座。
之后,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提及竹子的句子,如《诗经.卫风.竹竿》中,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综合以上说明竹子在我国历史久远,伴随着中华文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
而竹子所形成的的竹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苏轼曾言:“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而在精神层面,从魏晋名士王徽之的轶事中能够看出竹文化的精神需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尓?’”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可以说,中国的竹文化,在物质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日常,而在精神层面,影响了我们的审美观、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等等。
竹子,在数千年来,被无数文人寄寓人格化的特点,高而飘逸,色绿而洁,高节而挺,中虚而空的特点使得竹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竹文化的世界。
物质层面1,竹简在纸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代的人们寻找各种材料来记录文字,而竹简成了不二之选。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中记载,“简广数分,长二尺”人们削竹为简,一简大约有四十字,分两行,用黑漆书写,如果想要改正,则用刀削去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作为物质,而且作为精神符号,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之中。
在中国,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本文将从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三个方面探讨竹子的文化意蕴。
一、竹的历史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历史意义。
竹子生长在水源充沛的山区,因而在中国的农耕时代中,竹子成为人们在山区中结实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优秀的物理特性,例如极佳的韧性,超强的抗压性和抗拉性。
因此,竹子经常用于建造桥梁、房屋、器具等等。
竹子在历史上用于制造战具,例如弩箭、矛、盾、盔等等。
韦编三绝的“章句跋扈”,就是用竹笺写成的。
历史上的屈原也是用竹简写下了《离骚》的。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说,商朝时已有竹书凭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不仅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材料角色,它还作为人们精神体验的基础化身。
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竹子来形容忧愁、孤寂或清雅之感,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竹外”,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精神超越的境界。
竹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它代表着深邃、永恒、刚直、自强等内涵。
刚直而柔中有韧的竹子,成为了道教与佛教的一个象征。
竹文化是一种中式的文化体系,是一种高尚和自然的道德观念,更是一种孝敬和尊敬祖先的传统。
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最为喜欢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格高贵,枝叶纷繁,结实坚韧。
古人曾经说过:“夫竹,高而菲,俯则杀气盈庭,仰则皎洁寥翠。
”这句话表述了竹子的美好和气质。
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不仅止于其优雅自然的外在形态,更体现在命运的承载之上。
竹子可以在贫瘠之地中生存,耐受风险,成为了一种生机与信仰的象征。
竹子在美学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优美的外表和内涵,竹子被誉为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是长在亚洲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植物。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是很重要的象征,具有寓意深刻的意义,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物体之一,它的形象深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高贵的象征,因为它具有很多优良的品质。
首先,它代表了传统的美德。
竹子是一种谦虚的植物,它相对比较不招摇,通常不会像其他树木一样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它的外在朴实无华并不能掩盖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自身的价值。
此外,竹子非常耐久,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也能长时间的生存下去,并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希望。
竹子还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精神特质。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刚毅坚强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尽管竹子的外表看起来柔弱,但它却是最强大的植物之一,因为它的柔软特质让它能够很好地抵御自然界和人类的挑战。
这种特点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人们赞美勇敢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都能够使人与竹子达成深刻的共鸣。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也被认为是一种灵魂的象征。
竹子被看作是与自然界相连的重要元素。
其整洁的生态系统代表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它也被认为是中国的“四君子”之一,与梅花、菊花、兰花一起,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四君子”。
从业余水墨画家到知名画家、文人,竹子和它的意象无处不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沉思考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总之,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所存在的许多品质,如美德、刚毅、坚韧、勇气。
同时,竹子也象征着中国人的情感,代表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尊敬和珍视。
总之,竹子是中国文化中难以替代的元素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方式。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书画艺术中,竹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从竹子的特点、象征意义、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还可以从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等角度来加以阐述。
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具有独特的特点。
竹子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耐寒抗旱能力,适应性强,因此在中国的山区、水边等地广泛分布。
竹子的茎秆中空而坚实,具有韧性和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竹子的纹理清晰、质地细腻,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竹子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制作竹编、竹纸、竹筷等各种工艺品,也可以作为食材、药材使用。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竹子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材料之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子生长在崎岖山地、水边湿地等恶劣环境中,但它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之一。
其次,竹子象征着谦逊和纯洁。
竹子虽然高大挺拔,但不骄不躁,它的茎秆中空,意味着虚怀若谷,虚心接受外界的养分。
这种谦逊和纯洁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
此外,竹子还象征着忍耐和奋斗。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才能变得高大挺拔。
这种忍耐和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
竹子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诗词歌赋中,竹子常常被用来描绘清雅、高洁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更上一层楼”就是用竹子来比喻人的追求和进步。
在书画艺术中,竹子常常被用作题材,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姿态和意境,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竹子在艺术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在文化艺术中的应用,竹子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子可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筷、竹篮、竹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
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
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二)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东亚文明的权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号的出现到竹部文字的创造和发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中国竹子文明的历史演进。
著名竹子专家熊文愈教授详细统计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说文解字》(东汉)、《玉篇》(梁)、《字汇》(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数量。
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典籍记载,论述了竹子与中国古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武器、文化艺术、音乐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诸方面的密切关系。
中华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迹,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繁荣,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发展的诗篇,由此可见,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名不虚传的。
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浅析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就拿“书者竹纸”来说,从殷商时期出现在竹简上的刻字,到六朝时期发明的竹纸,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三)中国竹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雅、鞭根发达,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在绿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竹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更在精神层面上熏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品格的象征。
二、中国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中国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竹文化符号。
竹笋、竹制书写工具、工艺品、乐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产工具、建筑、交通工具等是构成器物的物质材料,文化内涵的显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构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规范,它能显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特定的实践需要而有意识地用竹所创造的景象,此为竹文化景观。
而宗教、文学绘画、伦理规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为竹文化符号。
(一)竹文化景观竹文化景观是指人化了的竹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文化性质,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书写需要、审美需要等有意识地用竹创造的景象。
竹文化景观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特点,又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进化的程度。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联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衣———竹服饰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一。
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
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发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现在运用高科技还可以将竹纤维与纯棉、真丝合成纤维或交织制成服装、毛巾和床上用品等。
食———竹饮食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二。
从饮食方面看,根据《诗经》、《禹贡》等文献记载,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餐上佳肴,此后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笋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
竹不仅可以充饥裹腹,满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内涵,倾注了生长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对于植物格外厚爱的感情。
住———竹建筑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三。
从住宅方面看,竹被中华民族用作房屋各个部分的建筑材料,甚至到了“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
中国竹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的生活观念、尚俭归朴的生活情趣、优美和谐和空灵飘逸的审美理想。
行———竹交通工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四。
从交通运输方面看,竹是一种重要的营造材料,人们用竹来开路架桥、制舟做车。
在需要与条件制约之下发明创造的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代代承传,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质点。
竹制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一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极富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禁严的等级观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态。
用———竹生产生活用具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五。
竹制生活器物。
竹材被中华民族大量用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饮器具、消暑用具、家具等。
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的制作工艺、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构成一副别致的中华民族生活风俗图和中华文化景观,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强烈理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活艺术化的情趣。
竹制生产工具。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产业都有竹制生产工具。
在中国古代生产中,无论是简单工具还是复杂工具,竹都是生产工具的一种重要制作材料。
竹制生产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性和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中华民族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气和理想,显示着中华文化对待自然因地制宜、轻视永恒、肯定已然的现实精神。
竹制书写用具。
中国的书写工具别具一格,书写材料亦颇有特色并富创造性,而竹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竹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书写工具,作为创作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工具,历久不衰,宣笔、湖笔、湘笔等名笔的笔杆均由竹制成。
早在中华文化的发轫时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开始成为中华民族的书写材料———竹简。
至春秋时期,竹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材料。
直至南朝时期,流行了约两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才被纸所完全取代。
然而,竹与书写材料的密切联系并未由此中断,竹不再作为直接的书写材料,但至迟在唐朝中叶却作为书写材料之上品竹纸的加工原料而成为书写材料的重要因素。
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尤其是竹制书写工具是使汉字的书写艺术化而形成书法艺术,以及形成中国画画法的一个重要动因。
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
娱———竹娱乐品是中国竹文化景观之六。
工艺品是器物由实用走向审美、人类精神需求增加的结果,兼具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既是物质生产技能的集中体现,又显现出文化性格与审美追求。
这两方面的表现均需借助于其构成物质材料的形状、色彩、造型的变化,因而体悟与分析工艺品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不能忽视其构造材料。
在蔚为大观的中国艺术品中,竹制工艺品是颇具特色且种类繁多的一类,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娟秀细腻、清新淡雅、柔和婉约的审美趣味。
竹制乐器。
竹是中华民族乐器的重要制作材料。
被列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分类“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乐,用“丝竹”代称音乐。
竹制乐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协调”的态度,亦显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简明、灵活的特征。
竹生活环境。
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
竹子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用其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竹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用于较稳固地象征某种特定意义的事象。
竹被中华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因而竹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
竹宗教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一。
中华文化在战国时期开始把竹神圣化和非凡化,对之加以崇拜。
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
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视竹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进行祭祀,竹成为一种图腾。
竹宗教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虔诚的宗教情感、对现实的态度及对未来的热望。
竹民俗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二。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游乐活动和民间习俗;祭祀、婚丧、交际、节日、朝规等社群文化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诗歌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三。
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
至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
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
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
竹书画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之四。
中国绘画画竹始于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画的重要一科———墨竹画已问世,北宋文同、苏轼等人开始大量画竹,完善了画竹艺术。
清朝涌现出倾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郑燮,他不仅留给我们大量写竹画,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理论上颇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