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六年级上第六课东北林蛙教学设计
东北林蛙——雪蛤
东北林蛙——雪蛤雪蛤,学名“东北林蛙”,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
国外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
东北林蛙一般生活在从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m左右山区植被较好的湿润环境中,在森林、灌丛、草地以及湖泊、水塘、沼泽和农田等多种静水域及其附近都有它的踪迹;其行动敏捷,能迅速避开敌害,不易捕捉。
该蛙在一年中的活动颇有规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繁殖期:每年于4月初开始至5月初结束,此期间要经历出河、配对、产卵和生殖后休眠四个阶段。
清明前后,即在3月末或4月初,随着冰层解冻而苏醒出蛰,从河流、山溪陆续进入附近的平静河湾、水塘、水坑、沼泽或稻田等静水域内。
雄蛙一般先进人产卵场,多在黄昏后呜叫,雌蛙闻声而至;雌、雄蛙相会后,雄蛙追逐雌蛙,一经抱对雄蛙便停止呜叫,雄蛙以其前肢拥抱雌蛙的腋胸部。
配对后多选择静水域的浅水处为产卵场,其水深多在10~20cm,最深不超过30cm,水的pH为5.5~7.0。
抱对时间长短不一,多数为5~8小时,少数3~4小时即可产卵,个别的长达24小时或两天以上才产卵。
每天0:00~8:00为产卵时间,但产卵高峰多在黎明前。
此时平均水温为5~8℃。
排卵时间较短,一般在3~5分钟内可排出全部卵子。
初产的团状卵群沉没于水下,经3小时左右,因卵外胶质膜吸水膨胀而浮于水面。
雌蛙的产卵量随个体大小而有差异,因而每个卵团含卵500~2300粒。
产卵完毕,雌、雄蛙即分离,雌蛙很快离开产卵场上岸潜伏于松软的土层中或树根、石块和枯枝落叶层下而转入生殖后的休眠状态;雄蛙一般仍留在产卵场内,潜入水下的泥砂或水草里,等待别的雌蛙,以期再配,直到繁殖期结束陆续转入生殖休眠,其休眠姿态与冬眠相似。
生殖休眠为期10~15天。
据马常夫(1982)记载,受精卵在水温为1.4~14.3℃的条件下可正常发育,至外鳃消失止历时共20天左右;从外鳃消失至变态成幼蛙需40天左右。
吉林省小学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每周1节每周1节课时计划月日一周共( 1 )课时课时计划月日二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家乡开发了独特的以冰雪、生态、边境、民俗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西部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密布的湿地、湖泊、名胜古迹,少数民族风情独特。
中部有辽阔的平原和特色鲜明的城市。
东部有巍峨的长白山和茫茫林海。
1、和同学交流下,你们都在旅游过?有什么收获?四、试一试,挑战指数针对以下问题与同学交流1、居住地的周边有哪些景点可以向大家介绍?2、假如让你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吸引大家来家乡旅游,你会怎样介绍?3、可以试着以“缤纷四季,最美家乡”为主题写一段宣传文字,,然后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在家乡旅游长白山、松花湖、向海、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课时计划月日三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的西瓜闻名遐迩。
(2、)中部平原地区的庭院果树栽种广泛。
主要有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3、)东部山区主要出产苹果梨、山楂、蓝莓、山莓、酸栗、山葡萄、蓝靛果等。
其中,苹果梨是特色水果。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我省出产的水果有哪些特点?看哪个小组例举的水果种类多。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家乡水果葡萄、沙棘、欧李李子、樱桃、杏、草莓、西瓜、甜瓜等。
课时计划月日四周共( 1 )课时教学过程此外,长白山还出产许多野山菌类,滑子蘑、榆黄菇、黑木耳、银耳、榛蘑等。
除了长白山,我省还产出黄花菜、婆婆丁、小根蒜等。
三、试一试,挑战指数投票选出你最喜爱的山野菜,制作一张海报。
看哪个小组创意好。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山野菜蕨菜、薇菜、刺嫩菜、山芹菜、黄瓜香、柳蒿、桔梗等风味独特的野生蔬菜课时计划月日五周共(1 )课时教学过程三、试一试,挑战指数小组的同学讨论,让我们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吧,看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大草原天然的草原,水源丰富、草质良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授课十周月日课题白山市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白山市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自然、动物资源。
19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
19 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莫言先生代表作《蛙》。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19章,详细解读小说主要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重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蛙》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能力。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蛙》阅读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蛙》。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小说主要情节,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如“蛙”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蛙》主要人物:姑姑、蝌蚪、小狮子等故事背景:计划生育政策象征意义:蛙、姑姑等现实批判:生育观念、人性扭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分析《蛙》中象征意义。
(2)谈谈你对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理解。
2. 答案:(1)象征意义:蛙象征着生命、繁衍,姑姑象征着计划生育政策下悲剧命运。
(2)现实批判:小说通过揭示计划生育政策对人们生活影响,批判当时社会现象,如生育观念扭曲、人性异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蛙》这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莫言其他作品,解莫言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东北林蛙养殖技术一、中国林蛙的养殖概况、效益及前景(一)养殖概况中国林蛙地方名有哈什蟆、田鸡、油蛤蟆等,在动物学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
中国林蛙是一个亚种,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士蟆分类上为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
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之一,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林蛙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
促使人们对林蛙的过度捕捉,使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蛙群质量明显下降。
为保护培育野生资源,确保林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业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探索封沟育蛙技术,并不断取得科研成果,成功地推广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度捕捉和破坏自然资源的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部分山区人民的一项致富产业,同时对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封沟育蛙及半人工养蛙技术如今已遍布中国林蛙的分布区域,据最近统计辽宁省有养蛙点9000余处,吉林省8000多处,黑龙江2000多处,林蛙放养场总面积达2000万公顷以上,其它地区的效益也在迅速增加。
半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完善,辽宁省已制定了地方标准及规章、规程和办法,林蛙产品深加工及市场营销大大拉动了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森林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对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人工饵料昆虫,防御天敌,安全越冬,快速育蛙,雌性诱变及构造围栏模式等技术是成功的,初步解决了人工养蛙的有关技术难题。
目前此技术已推广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问:养林蛙的经济效益如何?(二)养殖效益1、生态效益:中国林蛙每年有6个月时间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绝大部分是害虫,如食甲虫、夜蛾幼虫、尺蠼等,还能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蚊、蝇、蛞蝓等。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动物园漫游记》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自然动物园的乐趣。
3、培养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盲目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1、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米库米自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量的。
”2、了解自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兴味和愿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其中情趣,丰富言语积累。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动物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情况,感受作者的乐趣,产生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兴味和愿望。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示课题。
1、读课题,说说自然动物园和动物园有甚么区别?2、文中哪一大节写出了区别所在?(第二节)3、说说漫游和旅游,区别在甚么地方?二、读课文,说说自然动物园漫游看到了甚么动物?1、先生读课文。
2、请你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鲁伏河、米库米动物园”说一句话3、朗读第一大节。
4、交流,看到了甚么动物?5、先生回答。
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犀牛、狗、黄牛、狮群三、再读课文,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动物?1、()的斑马。
1)朗读描写斑马的这一大节,并回答成绩2)顺着他指的方向……足有五六百匹,这句话阐明了甚么?3)车子慢慢逼近……互相嬉闹,这句话是围绕甚么写的?(千姿百态逗人爱好)运用了甚么样的写作方法?(排比)4)为甚么斑马恬然自若?人与自然的和谐2、()长颈鹿。
亭亭玉立阐明甚么?还能用其他词语描述吗?基马猴能够上长颈鹿的背阐明()的长颈鹿优雅的长颈鹿、温顺的长颈鹿3、()的基马猴。
基马猴和我们的车子周旋阐明了甚么?4、()的大象,为甚么这么说?5、()的狮群。
1)我们出如今狮群面前,有无影响狮群?从哪里看出的?2)瞥表示甚么意思?3)狮群是一群警惕性很高的动物,为甚么表现得这样满不在意?阐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没有感到有要挟四、小结,如今你说说自然动物园漫游记是一次怎样的漫游?为甚么?1、乐趣无量。
其他教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其他教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电脑、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3、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5、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6、学生朗读1、2自然段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1、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
2、(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
)板书:优良树木(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
(思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2)、小组讨论(3)、回答问题(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考题)。
6.东北林蛙 六年上册 吉林地方课 lsj
课题
6.东北林蛙
授课时间
第六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家乡的林蛙的资源,
2.了解我们家乡林蛙目前的状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家乡的林蛙
教学难点
提高交流与活动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莽莽林海,浩浩松波,美丽的长白山孕育了数不尽的野生动植物,林蛙就是其中之一
2.关于林蛙,你知道哪些信息?
3.关于林蛙,你想了解哪些信息?
二、探究交流
(一)阅读16的内容,思考:
1.为什么林蛙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区?
2.人们为什么要养殖林蛙?
(二)阅读17页的内容,思考:
1.为什么林蛙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林蛙的经济价值为什么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3.为什么东北林蛙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如何处理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3、延伸拓展
课后收集一下们家乡还有哪些像林蛙这样既要保护又要开发的资源?课下交流一下关于在保护的基础上来开发这些资源的想法。
4、总结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东北林蛙生态价值:保护
经济价值:开发
活动后记
(三)林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人们对林蛙有一的需求;同时,林蛙又是森林和农田的守护者,我们应该保护林蛙。
如何处理好利用和这家间的关系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4)各小组分别设计两条保护林蛙的宣传广告标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最有创意。
(5)林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人们对林蛙有一的需求;同时,林蛙又是森林和农田的保护者,我们应该保护林蛙。
六年级家乡九----------十六课教案
六年级家乡九----------十六课教案六年级家乡九----------十六课教案第九课: 畜牧业和第十课、白山市教学目标】1、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极其重要的意义。
3、了解白山市独特的资源和历史文化性格。
4、知道白山市的重要的位置。
教学重点】1、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极其重要的意义。
3、了解白山市独特的资源和历史文化性格教学难点:1、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极其重要的意义。
3、了解白山市独特的资源和历史文化性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介绍了什么?(家乡常见的养殖动物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畜牧业。
板书课题:第九课: 畜牧业三、学习新课:1、学习25页了解畜牧业。
2、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3、读一读:畜牧业及其影响。
读后你了解到什么?4、小组讨论交流。
5、试一试:你的家乡最常见的养殖动物是什么?你对动物养殖持什么态度?小组讨论交流。
6、完成工作纸。
四、学习:第十课、白山市:1、读一读:28页。
通过学习(1)、白山市有什么美称?(2)、名字的问题有什么状况?(3)、有多少个民族?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2、试一试:交流合作白上市有哪些县市?把它比作一种花,应该是什么花?为什么?五、总结。
板书设计:第九课: 畜牧业和第十课、白山市第十一课: 回族、锡伯族的生活和第十二课、家乡的菜篮子教学目标】1、了解回族、锡伯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2、知道民族习俗。
3、了解蔬菜是生活中最重要,和它含有的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教学重点】了解回族、锡伯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蔬菜是生活中最重要,和它含有的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
《蛙》的教案设计
《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蛙》。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益处,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保护青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稻、洼”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涉及的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益处。
2. 重点:正确认读生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话引入农业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查字典理解生词。
3. 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词。
4. 精讲细读: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益处。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课题:《蛙》1. 青蛙特点:两栖动物、皮肤光滑、大眼睛、长舌头。
2. 青蛙生活习性:水边生活、白天休息、夜晚捕食。
3. 青蛙益处:捕食害虫、保护农作物、生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生词卡片:学生制作生词卡片,包括生词和意思。
2. 课文填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填空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3. 观察青蛙:学生观察周围青蛙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青蛙观察活动,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9莫言《蛙》.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19 莫言《蛙》.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莫言先生的代表作《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乡土中国”中的第五节“莫言的《蛙》”,详细内容涵盖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蛙》的主题思想,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2. 分析《蛙》的艺术特色,掌握莫言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蛙》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说原文、教案、黑板。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反映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2. 小说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莫言及其作品《蛙》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姑姑、孙少平、李向前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代表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分析莫言的艺术手法,如心理描写、对话等。
5. 分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蛙》2. 主要人物:姑姑、孙少平、李向前3. 主题思想: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4. 艺术特色:心理描写、对话、讽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蛙》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结合小说内容阐述其性格特点及其代表性。
2. 答案:以孙少平为例,分析他勇敢、善良、无私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小说中的代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蛙》,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莫言的文学创作,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阅读莫言的其他作品,如《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进一步了解莫言的文学世界。
蛙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蛙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两栖动物——蛙”。
详细内容包括蛙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特征、发育过程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蛙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了解蛙的发育过程;认识到保护蛙类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多样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蛙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特征和发育过程。
难点:蛙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蛙的实物或模型、PPT、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蛙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蛙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特征、发育过程和保护意义。
a. 形态结构:介绍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b. 生活习性:讲解蛙的生活环境、食物和活动特点。
c. 生态特征:分析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d. 发育过程:阐述蛙从蝌蚪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e. 保护意义:强调蛙类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蛙的生态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两栖动物——蛙2. 内容:a. 形态结构b. 生活习性c. 生态特征d. 发育过程e. 保护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蛙的形态结构,并说明其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b. 分析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蛙类的重要性。
c. 阐述蛙的发育过程,并讨论影响蛙发育的因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蛙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思考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蛙类保护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小学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秋天景色的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北大荒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秋天景色。
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或向同桌请教。
3.课堂讨论(1)请学生说出课文中描述的北大荒秋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4.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讨论。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解释生字词,一人分析修辞手法。
(3)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家乡的秋天。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秋天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1)展示北大荒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数蛤蟆》教案
《数蛤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数蛤蟆》。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共四小节,分别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通过数蛤蟆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童趣。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文本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数蛤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和同桌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
3. 讲解生字词(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4. 朗读指导(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童趣。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蛤蟆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六只七只八只九只十只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背诵儿歌。
2. 家长签字确认孩子的朗读情况。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数蛤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蛙》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设计背景《蛙》是一部由小说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农村题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乡村生活中经历各种变故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家庭矛盾、命运抉择等问题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乡村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二、作业设计目的通过学生阅读《蛙》,深入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蛙》并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小说《蛙》,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撰写800字以上的读后感,包括对小说的评价、对主要人物的分析、对故事情节的感悟等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并在班级进行展示与交流。
3.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深入理解其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4. 创作书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份书评,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情感共鸣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分享给同学。
5.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有关《蛙》的讨论,包括对小说的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四、作业设计要求1. 学生要认真阅读小说《蛙》,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认识世界的视野。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共同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3.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准确把握其主题和艺术特点,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五、作业设计评价通过学生对《蛙》的阅读和思考,可以评价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评价其对文化内涵和社会现实的认识程度,从而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提供参考。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蛙》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哈蟆教学课件共17页
• 混淆品:
• 黑龙江林蛙
•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 宁等地
•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桦甸、 蛟河、敦化、延吉、汪清、 通化、永吉、辽宁凤城、 桓仁、新宾、本溪、清源 等地;此外,内蒙古哲里 木盟亦产。主销上海、武 汉以及四川等地,并出口
• 伪品:番薯伪制品
• 呈不规则扁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浅棕黄色, 半透明,角质样,质坚韧,手摸之有滑感
• 药材性状检索表
• 1、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略呈卵形
•
2、完整背面钝圆成弧状隆起,腹面凹形不平,黄白色或黄棕
色………………………………………………………….中国林蛙
•
2、少数略呈卵形,多数呈不规则块状,较小,质轻,土黄色
或黄白色……………………………………………….…黑龙江林蛙
• 1、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不呈卵形
•
3、不规则扁块状,黄白色,表面多数有光泽,质疏…黑斑蛙
•
3、呈鸡肠状或弯曲盘旋成团块,多黄白色或乳白色,颜色不
均匀,表面平滑干燥…………………………………….中华大蟾蜍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性状鉴定
• 与中国林蛙相似,略呈卵形,多数呈不规则小块状或相互重叠, 多为土黄色或黄白色,质轻。其它与哈蟆油相似
黑 龙 江 林 蛙 输 卵 管
• 混淆品
• 黑斑蛙
《数蛤蟆》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蛤蟆》公开课教学设计《数蛤蟆》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数蛤蟆》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感受,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在熟悉旋律的同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幻灯片、双响筒、串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将主角引出)同学们,你们听一听什么在叫?(放录音)下面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放幻灯片)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谁回答的最棒,老师发给他一个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板书课题放幻灯片《数蛤蟆》,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蛤蟆的特征(或分组讨论),看一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放幻灯片列出蛤蟆的特征)老师:蛤蟆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蛤蟆》这首歌曲,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这位朋友,好吗?三、间接地诱导学生学习歌曲1.按照节奏读歌词。
(1)电子琴弹奏;跟随音乐来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例如:师(问):小朋友们|我问你||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通过录音放跳水的声音)乒乓乒乓………学生答:老师老师 | 告诉你|一只蛤蟆 |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2. 放幻灯片(出示歌词)做练习。
小朋友们瞧一瞧,哪个方框中的乐句是一样的?让学生点击出相同的`乐句,变成与前一句相同的颜色并唱一唱。
3.放录音跟随音乐分组演唱。
师问:第一组唱第一乐句、(第二组伴随双响筒的节奏(×× ××)唱第二乐句、第三组伴随串铃的节奏第三乐句。
由学生来打节奏,轮流演唱。
4. 放幻灯片。
你们看那边又来了一只蛤蟆帮助它的伙伴捉害虫,现在是几只给模,几只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引导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跟随音乐唱一唱(看一看谁是今天的小小歌唱家?谁唱的好,老师就颁发给他“小皇冠”),让所有学生参与打击乐器伴奏。
《家乡》一年级上半学期教案
在烹调技法上吉菜受鲁菜影响较大伪满统治时期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皇宫一时成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宫中御膳房除北京的清宫御厨山东名厨也纷至沓来使山东菜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肴相互交融对当地的烹饪技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精烹山珍野味重刀工勺工以炸熘爆炖拌酱见长的技法特点
《家乡》一年级上半学期教案
课时教案
题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美食及历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法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教学
巩固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师生问候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首先得吃饭,所以,每天吃饭很重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我们都喜欢美食,家乡人的聪明才智,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很充分。
2.想一想: 家周边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有街坊、邻居,有动物、植物, 有田野道路,还有高山小河……哪个最吸引你的目光? 如果只能选择一种“周边”事物来交流,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在班级中汇报。
六年上《家乡》学科教学计划
家乡
年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吉林省内著名古迹的介绍和探究,了解吉林省的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
2.通过对家乡各城市的介绍与探究,了解吉林的历史。
3.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化,农业与工业、体育和卫生以及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等
学生
基本
情况
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学过《家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但是学生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渠道,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在探究与实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本学期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拓展搜集资料的渠道,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
教学
措施
六年级上册《家乡》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问题交流、探究与实践和举行活动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多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小调查报告等实践活动,增强《家乡》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现实生产的联系,增强课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家乡》的教学时效。
教学
评价
1.学生的学业成绩:50%的学生要达到A等,C等学生控制在10%以内,其余学生B等。
4.通过阅读教材、探究实践、交流讨论等方式方法来学习六年级上册《家乡》这门课程。
5.通过六年级上册《家乡》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吉林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家乡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和责任感。
教
材
自制雷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雷蛙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 学习制作雷蛙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 技能目标:- 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成就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材料1.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竹签、颜料、彩笔等。
2. 工具:剪刀、尺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雷蛙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雷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知识:- 讲解雷蛙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生活习性等。
- 介绍雷蛙的生态环境,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 示范制作:- 教师示范制作雷蛙模型的过程,重点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
4. 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雷蛙模型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雷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雷蛙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意和努力。
3. 拓展活动:- 学生自由发挥,用其他材料创作与雷蛙相关的作品。
- 可以是绘画、手工、写作等形式。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关爱动物。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等。
- 评价学生的作品完成度。
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的雷蛙模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创意。
- 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制作雷蛙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家乡教案
1、家乡的古迹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吉林省的古人类遗址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我省的哪些地方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教学过程:一、导入:吉林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大约5万——一万年以前,吉林各地就已出现了人类活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读一读书第3页上的内容问:1、考古资料表明吉林省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这些遗址分布在哪里?2、“榆树人”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3、哪个遗址于1999年被评为全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看一看:古人类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他们的生活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4、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们怎么生活?请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三、总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吉林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
课前准备:通过参观或询问家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找一找: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从吉林省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图中(书第6页),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三、学习认识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1、高句丽遗址都有哪些重要历史遗迹?2、东方金字塔和东方第一碑都是指哪些遗迹?3、了解高句丽民族。
四、了解我们家乡的其他历史古迹。
五、填书11页填一填,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家乡古迹情况写在书中调查表中。
六、总结我为保护历史遗产作贡献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措施,使学生从树立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通查资料了解国内外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措施。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各地在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与保护上都存在着哪些矛盾?各地无原则的开发历史文化遗迹都造成了什么损失?三、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各地都出台了哪些规定?四、你个人认为在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着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五、你能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出哪些好的建议?六、阅读书15页的资料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什么时候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我国都有哪历史文化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七、总结2、伪满时期的吉林“九一八”事变与伪满洲国成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教育学生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设计得最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东北林蛙
作用、价值、保护
教学反思
注:体音美教案格式按上级要求。
总第(6)课时
课题(内容)
第6课:东北林蛙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林蛙的特点。
2、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
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东北林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莽莽林海,浩浩松波,美丽的长白山孕育了数不尽的野生动植物,林蛙就是其中之一。
二、议一议:
1、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东北林蛙有哪些特点。
三、读一读
1、东北林蛙有哪些作用?
2、东北林蛙有什么价值?
3、东北林蛙的生存面临着哪些问题?
四、试一试
1、林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人们对林蛙有一定的需求;同时林蛙也是森林和农田的守护者,我们应该保护林蛙,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