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2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信心的能力。
渗透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
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积极进行探索。
分析文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历史的时空观念。
感受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自豪与自信。
感受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
再次通过详细的数据,展示1954年-1956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引起好奇,引出下一个问题。
三、1953年底-1956年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
通过学生的课前问题,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通过出示中印、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直观地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确立。并通过吴努总理的话,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
梳理整节课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线索,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重大意义,重点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
能够知道外交政策的变化是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的,通过学习,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不易
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的特色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
通过全国领土的解放形势图,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形势,知道这是1949-1953年外交政策确立的国内背景。
通过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图,说明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2.三大外交政策
通过学生画作,直观生动地讲述三大政策的内涵。
通过材料和之前的讲解,分析“一边倒”政策实施的原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精品教案(5页)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解读】课标阐述: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阐述中国恢复在结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领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获得的重大成就;3、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讨论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结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立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开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标领会:1、要求学会掌握主干知识即新中国建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比方50年代、七十年代、80年代以来的成就;根本概念和根本领实的理解,如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2、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成就等。
使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把握课本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奉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立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分析评价的才能,并进步学生知识迁移才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才能。
2、通过引导学生比照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拟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才能和比拟问题的才能。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场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3 岳麓版必修1
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学生总结: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课件中相关史料,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并落实在课本上。
采用学生搜集的新闻资料进行活学活用。
学生归纳总结并在课件上边讲边展示重点知识点。
播放《新中国外交初始》视频,在ppt上展示问题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播放视频:采用视频剪辑技术 ,播放《新中国外交初始》、《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让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但是知识掌握的还不 够扎实丰富、能力还不够强,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打乱了通史体系,采用了模块式编制,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要求学生必须思维活跃,接受 能力强。而高一学生还达不到这种水平。所以必须在教学中逐步地引导、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 细嚼慢咽、反复诵读,强化记忆。并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概括能力。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新中国的外交,甚至还能讲出不少外交小故事,但他们对我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制定、意义并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作深入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进行材料解析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要事件、发展与演变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新中国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历史事件、外交政策评价的能力。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2.选择一个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合理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事件。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外交事件,引导学生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1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1)——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外交一、教材分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
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
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内容较为繁杂,需要重新整理线索,方便学生记忆。
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本课知识点以年代为线索划分,分成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四个部分。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内容在2016年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极有可能会出现。
二、学情分析高三(14)班在我校属于文科次重点班,但是基础还是普遍较为薄弱,且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热情已有所降低。
班里学生经历了高一高二两年多的时间的历史学习后,已经对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仍旧存在时空架构和历史解释方面的问题,对于答题正确率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将在导学案中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排查基础知识,并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归纳,最后挑选了适量的优质题目以供学生训练。
在本课讲授过程中会适当插入一些当前中美、中印外交时事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图片材料,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24岳麓版必修1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进行编辑整理;
2.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的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中国不断走向辉煌的时刻
ppt演示文稿
问题探究
1.提出探究命题:
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探究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3.对学生探究成果作出评价。
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内交流谈及成果,形成答案
文字资料、ppt演示文稿、多媒体
自主学习
随堂巩固练习
多媒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布置课前的资料搜索,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2.使用大量图片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学科能力,提高了学科素养,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搜索素材并编辑整理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
情境导入
导入:同样的五星红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同样高昂的姿态飘扬,见证了新中国在诞生之日一路走来,在国际舞台上历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同世界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在五十多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70年代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从新旧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中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及国家富强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树立学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线索,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外交方针的具体内涵,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从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分析概括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新中国的两位伟大的外交部长的图片导入。
(周恩来,王毅)新课学习:一、【自问引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别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具体分工: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其中第1、2组概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3、4组概括7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5、6组概括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同学纠错,教师予以点拨。
二、【互问明思】1.为什么说“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既要“独立自主”又实行“一边倒”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内涵又是什么?要求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讨论后,各组展示讨论的成果,并且可以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让其他组同学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点拨上面几个问题。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课堂练习:对点训练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语。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教案2)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目标】1、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3、认识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主要是反美。
[设问]:建国之初,我们的毛主席就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是哪三大外交政策。
[提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联系]:至于这三大政策各有什么含义,请同学们翻开P119页的阅读与思考,顺便做一下,这个思考题1、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补充]: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示]: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20 岳麓版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教材分析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点比较难懂,但非常重要;要结合学生分析总结,分析透彻,讲解到位。
三、教学目标
在谈话、讨论等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1微课程《经济大危机》,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做到自己了解罗斯福新政发生的原因和目的。
2微课程《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课后如何自主学习,并展开相应的讨论,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3 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体构建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2.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制作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的题目,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纸质或者电子稿的形式提交,随后进行小组间的点评和教师抽查点评。
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讲授
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最新-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学案--岳麓版必修1-精品
课题: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时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习情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
三、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时期国际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建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后2、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XX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四项原则、中国加入WT。
\APEC、建立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维护联合国权威。
(2)能力目标:①识记建国之初、七十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②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③能分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且的、和意义。
④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过程与方法(1)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外交与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
(2)通过材料与历史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3)师生共同探究一些历史问题。
(4)教师精心分析,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2)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3)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对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能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以及构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总体框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对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教学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1.原因:(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2.方针、政策①方针:奉行外交方针。
②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3.成就:(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请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原则与就中国有什么不同?※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①70年代,美国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③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使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表明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
2.中美正式建交(1)原因:①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战略守势;遏制中国政策破产。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22岳麓版必修1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构思教材内容,设计目标主要是由浅入深,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教材,在每个环节都积极运用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等多种信息技术,并且借助网络技术搜集相关史料。在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展示、巩固。通过视频、图片、史料来创设历史情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也有助于他们的更好的掌握本课重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展示近代以来,清政府,国民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图片,使用视频《开国大典》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原则让学生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情况。
教学主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2、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知道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2 岳麓版必修1
合作探究
写出解说词
多媒体出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初期实践成果: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1950)→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54-1955)
导入视频《近代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回顾近代中国外交,点出近代外交屈辱、不平等的外交,首先对学生视觉进行冲击,以此设置问题引出对现代外交的印象。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本次导入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视频的运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考
情境三:法国法新社记者提问:阁下,你好,我的问题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年多来是否有效果,请你举例说明,谢谢。
关键词:17、建交、孤立、苏联、条约
合作探究,小组分好工,注意使用关键词,运用历史学科术语
多媒体出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合作探究
第二篇章 步入世界外交的舞台
我校团委计划做一期周恩来外交图片展,策划者在历史资料中找了上面两幅图片,如果 你是一位解说员,请你分别为这两幅图片撰写一篇解说词。
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21 岳麓版必修1
作业,学生历史思维训练
教师针对重点和学生的思维难点,制作并推送TWT(创新新思维训练)
学生完成TWT的训练并完成
TWT公众网络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微课程前置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教学主题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第七单元中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它包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其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内容庞杂,头绪繁多。
3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 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导入
利用视频《旧中国屈辱外交》、《周恩来外交风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体会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和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微课程《新中国外交》,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2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二、预习自测1、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一切合法权益。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双方关系正常化,公报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装订线班级: 姓名:大冲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国际上出现了和中国建交高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
与此同时还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中国还积极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2001年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2001年以来,中国积极展开反恐外交,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外交
一、教材分析
本 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 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 极作用。
情境三:法国法新社记者提问:阁下,你好,我的问题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年多来是否有效果,请你举例说明,谢谢。
关键词:17、建交、孤立、苏联、条约
合作探究,小组分好工,注意使用关键词,运用历史学科术语
多媒体出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合作探究
第二篇章 步入世界外交的舞台
我校团委计划做一期周恩来外交图片展,策划者在历史资料中找了上面两幅图片,如果 你是一位解说员,请你分别为这两幅图片撰写一篇解说词。
关键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情境二:美国美联社记者提问:你好,我有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奉行“一边倒”的政策,而不是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提示:国际局势、美国对华政策、新中国目的、苏联因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拨,关键是点出一边倒方针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的。
观看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
写出解
归纳课堂所学内容
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讲授过程中主要使用Word文本、图片等教学手段来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的 内容。此外,还锻炼学生学会撰写解说词。锻炼学生的小论文写作能力。
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有智慧的民族,为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所学的近代中国历史形成了系统认识,对历史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同时思维较活跃,勇于参与课堂探究,但是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材古今中外混编的编排体例也难以适应,常常学得云里雾里。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分析“一边倒”的原因及成就;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标志和意义;归纳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观看视频,
视频资料
讲授与探究
第一篇章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合作探究
1.该环节主要以时空穿越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到1950年11月某日召开的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担任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来答记者问。
情境一:假如你穿越到1950年11月成为一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个记者例行招待会上云集了世界各大媒体记者。其中英国路透社记者请你介绍一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你该如何表述?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导入视频《近代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回顾近代中国外交,点出近代外交屈辱、不平等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年轻的共和国面对复杂、险恶的国际环境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外交之路呢?我们今天就学习新中国的外交
给学生交代好解说词的基本要素:会议的基本情况要交代清楚;注意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和神态;突出周恩来在会议中发挥的作用;适当增加修饰性的语言。教师巡查并适时点拨,限时10分钟,小组推荐优秀解说词并展示。最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求同存异”方针(存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求同: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和统治,都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
导入视频《近代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回顾近代中国外交,点出近代外交屈辱、不平等的外交,首先对学生视觉进行冲击,以此设置问题引出对现代外交的印象。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本次导入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视频的运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