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推手之掤
浅谈太极拳推手中的“四纲”
浅谈太极拳推手中的“四纲”浅谈太极拳推手中的“四纲”太极拳推手最大的特点是粘连相随,在实战中要利用沾劲将对方沾住,还要顺势拿下对方,灵活的运用技巧。
对这四个字,太极拳是非常重视的,被称为推手“四纲”。
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打手歌》中。
《打手歌》是在李亦畬手抄的“老三本”中的一篇。
这首《打手歌》首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打手(就是现在的“推手”)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掤捋挤按”组成的。
李亦畬那个时代,打手(推手)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形式,没有大捋推手,都是四正推手。
四正便是推手内容中的掤捋挤按,掤捋挤按中也包含着采挒肘靠。
另外学习太极推手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能随便画圈,一定要认真研习,体会八法的变化。
由于武派太极拳是活步推手,不像后来的杨式太极拳是定步推手,所以,《打手歌》的第二句就是“上下相随人难侵”。
实际就是要练到周身一家、上下协调的程度。
第三句和第四句讲的就是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了——“牵动四两拨千斤”。
在这里重要的是“牵动”,就是对对方的来力,一定要有一个牵引,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是个比喻形容,意思是用小力胜大力。
其关键的要点是受力的点一定要滚动,要空、松,这样才能引化对方来力,做到小力胜大力。
所以,“牵动”是四两拨千斤的前提。
学习太极推手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加强身体素质,是一项非常好的养生运动。
“引进落空合即出”讲的是太极拳技击的程序,要先引进,让对方落空,然后“合即出”,这是推手中引化拿发的一个程序。
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合”字。
怎么叫“合”?就是在推手过程当中,我的身形、劲力都要和对方如影相随,才能知道对方的弱点在什么地方,才能把对方发出去。
“合”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句是“沾连粘随不丢顶”,这是对上边五句话的一个总结,它着重讲的是推手的技术方法和技术原则要领——就是“粘连粘随,不丢不顶”。
对“沾连粘随”这四个字,各家的解释是有差别的。
我是这样认识的。
“沾”,讲的是太极拳的接手要轻,要准。
太极拳推手实战中绷劲的运用
太极拳推手实战中绷劲的运用太极拳推手实战盲目打抡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推手运动在形式上的表现是缠绕的方式进行,一定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初学者在掌握了这种外形运动的方式后,就要以临战的意识训练,首先要求自身整体全部处于弓统拉满的蓄力状态,得机即发。
但很多人的推手动作都是为推“手”而画圈,精神散乱,漫不经心而盲目打抡,这样练习实难深入。
我们练习推手,必须知道为什么打抡和怎样正确地缠绕。
推手中的四臂缠绕不是较劲和找机会推人,其形式形成的原因是双方守中用中的结果。
如甲方以意力进攻乙方,乙方揉化防护。
在守中的同时以意力反攻中的中线,同样,甲广大守中时复攻乙的中线,这样缠绕的实质是双方攻守互为、攻守合一的特殊战斗形势。
这样的攻防才能使此项训练全神贯注,步入正轨。
用非所练推手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双人试力,就是由个人单练上升为双人互练,而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实作中检验和纠正自己单练时的不足和错误,以利于更正确深入地练功,但许多人却忽视了这个目的,在推手时只是硬顶蛮抗或消极拨拉而使拙力重犯。
在此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甲乙互推双方进行互推,理解正确的动作。
掌握其中的发力将乙抖放而出。
这就是动作正确和得到运用巩固的体现。
但有的人却双手齐出,以大弓步失重式拙力去推乙方,而乙方也不按要领闪化还击,却"硬挺"不退,这种常见的错误,即使甲方推出乙方几步,或乙方能将甲方顶住也完全违背了推手目的。
甲乙互推,乙方发力,甲方侧化,乙方向侧方失去重心,正确的要领是甲方应上步横向发力,以斜取正或借势偏挂,则乙方必偏向前扑。
但不少人却使"顺手牵羊"之类招法,两手抓住乙臂拖拉,而乙方也不稳住重心或借势侧拦,反而全力后坐赖着不前去。
这种死拉活拽和实作根本不沾边,而借机耍赖后更不是推手。
甲乙缠绕时乙从下方向甲发力,正确的作法是,甲方或偏闪而进或空点进击,也可顺势点紧,将乙惊起后,猝然撤步发力,将乙向侧后挂跌。
常见一些人在推手时,当对方从臂下发力时却不挂不偏,不闪不施,却用体重死死压住对手发力之臂对方亦不空点或偏点,却用全身拙力向上硬抬,这种双方“较劲”的推手更是用非所练。
太极拳基本手法概述
太极拳基本手法2011-08-14 19:42:50太极拳也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术在技击中的基本方法。
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随身换,步法要与身法协调一致,灵活稳重。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即:1.掤: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力称为掤。
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承其劲力而含有向上向外的劲力,使对方的劲力既不能到达我的胸部,有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所谓掤劲。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
这里应注意之处有三:第一,掤劲使沾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向对抗;第二,掤劲要保持自己臂肘有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第三,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而此处的进退都是腰腿的运动。
这样,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极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身体的平衡的稳定,并将受到我的支配。
2.捋:在太极拳法中,将向旁侧的横力成为捋。
对方向我进攻时,我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在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
关键:首先,要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感想;其次,要转腰坐胯,含胸拔背而不得僵滞;再次,须连着对方腕肘,并防止对方受捋肩击胯打。
这样,只要将自己先安排好,对敌人的劲力采取顺应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陷入被动。
3.挤:挤是压迫,有向外之意。
在太极拳法中,将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称为挤,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
挤劲是进攻,其目的在于排挤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
因此,在挤法中,手臂要用力,而更重要的劲力却要来自腰腿,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脚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
4.按:将劲力向下称为按。
在太极拳法中,用手下按,以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
浅论“掤”劲
浅论“掤”劲作者:张婷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掤字的来源,以及历史上对太极拳的掤和掤劲的各种说法,初步论述了太极拳掤劲的含义,说明太极拳的掤劲是一种内劲。
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对掤劲练习的看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把太极拳理论和竞技操练结合起来。
关键词:掤掤劲太极拳内劲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a)-0237-02太极拳是我国古有的一种内家拳术,在当代,由于政府的提倡和普及,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本文希望从“掤”字字义和“掤”在太极拳理论中的演化中,理清“掤”这种动作的真正含义,以便更好地练好太极拳。
1 “掤”字的概念考析1.1 关于“掤”字的字义《十三经注疏》:“掤音冰,所以所以覆矢也。
马云,椟丸盖也;杜预云,椟丸,箭筒也。
”[1]《康熙字典》:“又以手覆矢亦曰掤。
”[2]《汉语大字典》:“《说文》:掤,所以覆矢也。
从手,朋声。
……”[3]从上述的考察可以看出,“掤”字,古音应读作冰(仅《汉语大字典》引《说文》,认为读作“朋”);原义指箭筒的盖子;引申为用手去盖箭筒的意思。
若以动作来说,应该为单手向下。
而通常在太极拳的使用中,都读作“捧”的音;其动作表现为举手向外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现在已不得而知。
推测有可能受到“捧”字的影响。
“捧”有向上的意思,但此字的意思应该是“两手相逢以执之”[4],着重于用“两手”来承托对方,显然不能准确说明太极拳的“掤”的原意。
太极拳中的“掤”是要向外撑,而“两手相逢”有相合的意思。
当然,对于“掤”字出现的这种字音、字义上的偏差,也有另外的解释,如沈寿解释说:“掤(Peng朋),从手、从双月。
恰似“云手”的双捧;而接手时双方各出一手相承,也宛如两个新月,说明“掤”字兼具形声和会意两义。
然则掤字原来系借用古字来作为太极拳专用的术语的。
陈氏推手法之正四手:掤、捋、挤、按
陈氏推手法之正四手:掤、捋、挤、按陈氏推手基本步法为一进一退,也可以连续进步或连续退步。
手法为掤捋挤按,称为四正手;每四手推过一圈即一进一退,进者为按挤,退者为掤捋。
四正手的推手熟悉了,然后掺入採挒肘靠,此为四隅手,也称大捋、大靠。
基本步法熟悉后可以练习“散步”推手,即不拘方向的动作,也称作“乱採花”。
陈氏推手时,甲如右(左)足在前,乙则左(右)足在前,使上肢两手互推,下肢前足亦互相粘化,使手足同时练得触觉灵敏。
凡进步一方,前足踏在对方前足的内侧。
双方前足互靠边粘贴,可以作为以后使用管脚的方法,作为发展跌法技巧的基本训练。
四正基本推手:掤捋挤按两个搭手前,相对站立,中正安舒地成立正姿势。
相对站立的距离,以双方两臂向前平举(握拳),拳面相接触为标准。
甲如右(左)足前迈,乙则左(右)足前迈,成弓步式,但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便于进攻时坐实前腿,引化时坐实后腿;同时各以右(左)手向前掤出,高不过眉,掌心向外(掌心向外是为了便于採拿),两肩放松,肘节下坠,腕节之下的外侧互相粘贴掤住,不可软化;武禹襄正确地总结出“一举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他所指的力,乃是松开有弹性和韧性的力,不是说鼓劲的拙力;所以陈鑫说:“不可有力,亦不可无力,折其中而已”。
腕节对自己胸部中线,掌心向内时,大指对上鼻尖;掌心外向时,小指对向鼻尖;同时左(右)手腕节下尺骨轻贴于对手肘节之上的上膊部中线。
然后一方主动进攻用按法,另一方用掤法引化,即开始掤捋挤按的练习,周而复始,连绵不断。
掤劲由于身肢放长产生一种弹性,犹如弓弦为弓背的弹力所拉长而产生弹性一样,形成一种弹簧劲,呼为掤劲。
凡是以意贯注于肢体任何部分旋转地向前引伸的(顺缠丝),都是掤劲的作用。
在推手中,掤是以右(左)手掤住对方的双按,粘着作轴心运动的旋转,随着“主宰于腰脊”的轴心旋转,採取缠丝螺旋式的划弧以走化,并採拿对方的掌而引进(採拿仅陈氏採用),同时以左(右)手尺骨处轻掤对方右(左)手上臂而引进。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对练的形式,训练时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太极推手的基本方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下面分别介绍。
1、掤法。
泛指横向用力,使对手身体扭转失重的技法。
掤法是利用离心力向上,向外,与对方劲力迎合之劲。
它是通过长期认真对太极拳架和推手的练习,练成的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劲,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也称作内劲。
掤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
拳论讲“挥身上下处处有掤劲”,不管对方抓、拿、打、按、推等方法,都应用掤结合丹田之气,来化空对方的来力。
例如,对方右手用力推我时,我左臂外旋,以手掌虚拢其右臂下沉,缓解其推劲,同时右手横推其左胸,就能使其右转向后仰倒。
我右手的横推即为“掤”法。
运用掤法时,我力应与彼力方向相反,而且两力不能在一直线上,即对方左侧用力,我应掤其右侧。
2、捋法。
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另一手黏其肘部引进的技法。
采用向心力,顺对方劲力来向,以腰旋转催力,气贯于双手,将对方劲接过来,双手牵引,变换重心,利用合力,把对方抛送出去(即顺手牵羊势)。
运用捋法时要有掤劲,先以掤劲承其劲而直引至接近我身,再坐胯转腰,让出对方劲力继续延伸的方向,同时由掤变为捋,顺其力向用力,促其继续前伸落空。
捋是由防转为攻的重动,运用时身体重心要稳住。
这一技法利用惯性原理迫使对方下静而上动,向前倾倒。
捋是克掤之法,借以听劲,随对方之力,用沾粘之功,双手抓握而捋之。
捋劲根据方位可分为上中下捋,根据方向可分为左右捋,根据路线可分内外捋。
内捋是牵引对方劲力走圆的内弧线。
这种捋法威力很大,可配合叠劲而进击对方。
3、挤法。
泛指一臂掤圆在前,另一手扶其腕合力向前、向外推挤的技法。
一般对方近身或被对方捋时用挤法应之。
运用时,应以沉劲稳住身体重心,同时臂不失掤劲,以转腰之力带动臂挤出,有将对方挤至失势之意,也可由挤变为掤转按,将对方发出。
太极拳推手·技法要求(下)
太极拳推手·技法要求(下)作者:乔熛来源:《少林与太极》2008年第10期掤法太极拳推手基本八法之一,指手臂撑圆外掤的技法。
两人搭手时,?摇掤法用以承接住对方劲力,感知其劲力方向、大小及其变化。
对方攻进时,我掤住后引,然后将其力化至侧方,即“掤化”,或者由掤法将对手发出。
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运用掤法,都须使臂掤圆,保持肘关节的角度不小于90°,大臂要离开腋,小臂与胸部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掤化和内掤转捋时,掤住对方后引不能引成肘关节夹角小于90°或臂贴住腋肋,否则肘就被对方控制死而无法变化。
掤是由转腰带动臂来完成的,不能简单地由下而上,或由前向后。
转身时,身体重心要稳定。
捋法太极拳推手基本八法之一,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另一手黏其肘部引进的技法。
运用捋法时要有掤劲,先以掤劲承其劲而直引至接近我身,再坐胯转腰,让出对方劲力继续延伸的方向,同时由掤变为捋,顺其力向用力,促其继续前伸落空。
捋是由防转为攻的重动,运用时身体重心要稳住。
挤法太极拳推手基本八法之一,泛指一臂掤圆在前,另一手扶其腕合力向前、向外推挤的技法。
一般对方近身或被对方捋时用挤法应之。
运用时,应以沉劲稳住身体重心,同时臂不失掤劲,以转腰之力带动臂挤出,有将对方挤至失势之意,也可由挤变为掤转按,将对方发出。
挤时,上体不可前倾,一般以前臂挤至与自己膝部对齐为度。
按法太极拳推手基本八法之一,泛指一手虚拢对方腕部,一手黏其肘弧形向下压按和向前推按的技法。
例如,对方以臂挤来,我则“按”之,向下泄其劲,同时俯胯、缩腰、坐步向回牵拉,使其失势。
如果对方发现我下按回引,舍弃挤力欲逃脱,我变为向前推按,顺其收退,将其发出。
在运用中,如下按回引得手,应在缩胯、缩腰的基础上,坐步转腰,让出对方前倾跌出的空间。
如果是向前推按对手,要前移重心,以对方胸腹为攻击目标,直按至对方失势或换用捋法,按时禁止上体前俯。
采法太极拳推手基本八法之一,泛指虚拢手指抓握对方手腕或肘关节部由上向下牵引的技法。
太极推手掤劲
太极推手掤劲、听劲训练方法
掤劲:(这里是广义的掤,不是狭义中的掤、挤、按中的掤)由太极拳架挤推手中训练出来的,周身都有的,由内向外成放射状的扩张力,当身体任何部位收外力压迫时,都表现出既不丢也不顶、与之完全平衡的力叫掤劲。
意思是说与人交手时,当自身某部位收到对方柔劲攻击时,自己的反作用力始终与对方保持平衡。
其动作平衡精度高,加一羽为顶,减一羽为丢。
听劲:指推手时通过触觉判断对手劲力变化的感知力。
《陈式太极拳》注:"所谓听劲,乃是由皮肤的触觉和内体感觉来探测对方劲的大小,长短和动向的意思。
"听劲是懂劲的必由之阶,练习听劲须由学习沾黏劲入手。
运用听劲时,应"先将己身呆力俗气抛弃,放松腰腿,静心思索,而敛气凝神以听之"。
一般情况下掤劲越好,听劲的灵敏度就越高,听劲好的选手,一接触对方就能预知对方的意图,这叫“入骨三分”也叫”人不知罚,独知人”。
所以在推手比赛中,听劲好的选手,处处势势总走在对手前面,甚至能调动对方以求主动,总处于优势地位。
提高听劲的方法有:
1.多练太极拳架。
走架时全身放松以外意要注于神,神要覆盖全身,观注全身各处细微的动静,这样经久练习全身触觉自然发达。
2.多与各种类型的选手推手,来丰富自己的听劲经验。
特别要与那些体重轻、技术好、反应灵活的运动员推,不比劲力,专注于对手的劲路变化,来提高充实自己的听劲能力。
3.多闭上眼睛与人推手,完全依赖接触部位的触觉来探听对方的消息。
此种练法能使自己专注于推手,神不外泄,此法提高听劲能力很快。
以上三法经久揣摩,自然经验丰富,听劲高超。
太极拳之“掤”字辩
太极拳之“扌朋”字辩文:魏博(北京)责任编辑:若愚一、“搠”字之考“搠”在太极拳术中是占有重要一席的文字,因为搠乃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在太极十三式位于首势.也是太极推手八法之一。
《王宗岳太极拳谱》对太极拳释名曰:“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搠、捋、挤、按、采、拥、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搠、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捌、月寸、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是技也一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由此看出,搠在太极拳术中的重要意义,但恰恰就是这个“搠”字,在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见不到这个字的影子,这对于中华武术文化和现代汉语词修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部分工具书能够査到搠字,但读音有异,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记载:“搠,bing,箭筒盖子《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抑释~忌'。
”该字典仅说明《诗经》中岀现过搠字,其字音字意均与太极拳之“搠”不同;据《新华大字典》记载:“搠,㈠bi ng,箭筒的盖子。
㈡bengCD努力支撑:苦~苦拽来相战,②捆绑:被原告人监定在这里要”该字典有了努力支撑之意,而这字意的添加还是源于《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八戒与沙僧同四五千大小妖精浑战在西山坡上的场面描述:“苦搠苦拽来相战.皆因三藏拜弥陀。
”字意有些相近了,但字音却与太极拳的“搠”不同。
二、“搠”之重要作用搠在太极拳术中何等重要?技法上.乃为八法之第一着。
在十三势中,居首要之地位。
八法歌诀云:“搠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彼千斤力,飘浮亦不难。
”歌诀以水载舟行舟之喻形象的意解了太极拳之搠劲,舟船有大小轻重之差异,不论轻重大小.小至单人木舟.大到航母巨轮.一样可在水上飘浮。
太极拳者内气充足.虚领顶劲,周身饱满,任对方巨力来袭,先施以搠劲迎之,听劲后就势拿引化发,所谓四两拨千斤,正如水来拨动舟船一般: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三十七心会论》H:“腰脊为第一主宰,猴头为第二之主宰,地心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掌指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头、腰脊、脚足共同组成中正之轴,人的掌指肢体就如同此轴上的车轮.转动自如.挪撑八面,挪、«39I代I总第341期2019/01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屮定动作劲力以此为核心施展发放的。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太极拳也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术在技击中的基本方法。
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随身换,步法要与身法协调一致,灵活稳重。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即:1.掤: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力称为掤。
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承其劲力而含有向上向外的劲力,使对方的劲力既不能到达我的胸部,有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所谓掤劲。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
这里应注意之处有三:第一,掤劲使沾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向对抗;第二,掤劲要保持自己臂肘有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第三,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而此处的进退都是腰腿的运动。
这样,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极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身体的平衡的稳定,并将受到我的支配。
2.捋:在太极拳法中,将向旁侧的横力成为捋。
对方向我进攻时,我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在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
关键:首先,要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感想;其次,要转腰坐胯,含胸拔背而不得僵滞;再次,须连着对方腕肘,并防止对方受捋肩击胯打。
这样,只要将自己先安排好,对敌人的劲力采取顺应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陷入被动。
3.挤:挤是压迫,有向外之意。
在太极拳法中,将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称为挤,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
挤劲是进攻,其目的在于排挤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
因此,在挤法中,手臂要用力,而更重要的劲力却要来自腰腿,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脚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
4.按:将劲力向下称为按。
在太极拳法中,用手下按,以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
其实,按劲表现形式是以手向下,但是仍要贯以全身的劲力。
太极推手八法五步之棚捋挤按
太极推手八法五步之棚捋挤按太极推手有八法五步之说,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步是,进、退、顾、盼、定。
由它们构成了十三势,也称太极十三势。
棚捋挤按是常用之法,也是基本功,这里和大家讨论下八法中的棚捋挤按。
掤劲:掤劲是向上向前之劲。
掤劲如围墙,意御敌于门外。
用于攻防和走化。
是太极拳中的主劲,有人称太极拳为掤拳,也就是说太极拳处处要有掤意,要求两臂具有一种圆撑力,这种圆撑力是由内向外的膨胀力,在任何情况下均有一定的弹性,故曰:“掤在双臂”。
也正如拳诀所说:“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诀云: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漂浮亦自然。
在应用掤劲时需注意如下几点:展开剩余72%(1)沾住对方而不是对抗对方。
(2)掤劲之手臂与自己身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3)掤劲在使用中应贯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原则并要粘着对方。
捋劲:在太极拳中为化劲。
根据对方的来劲,进行走化。
“捋在掌中”是指捋时前面一个手,劲点在近腕部的尺骨处,轻贴在对方的肘部,后面一个手劲点在掌心或掌背,接触在对方的腕部处,两手相距对方一小臂间距离。
它可以根据对方外力的变化情况,向自身侧面斜线走化。
因势利导,化开对方之劲。
然后可变着进击。
诀云: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引之使延长,力尽自然空。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在应用捋劲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顺对方的劲而动,略改变其方向。
(2)要转腰、坐胯、圆裆、含胸拔背而不僵滞。
(3)需沾粘着对方腕肘,防止对方受捋而采取攻势。
(4)捋时一定要轻,起牵引作用,改变其方向时,不易使敌方发觉。
挤劲:挤为进攻劲。
在捋开对方来劲之後,可随时以挤手进而攻之,把对方击出。
正如拳论所说:“捋挤二法趁机使。
”我们一般在推手时,常用捋挤劲。
“挤在手背”,是用合劲或长劲使之。
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于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之劲串成一线,伸腰长往而发之。
太极拳“掤劲”释疑
太极拳“掤劲”释疑掤劲,是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之一。
不管在走架和推手中都甚为重要。
太极拳又称十三势,即掌运八方(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足踏五行(进退、顾盼定),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角也。
八方即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而言之,为十三势。
可见先贤以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学说来立论创拳。
习者须知,脱离了理论指导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受拘于“阴阳、八卦、五行”之理,则如茧被缚。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依于理论。
这样才能练个明白拳。
掤劲,在太极拳中将向上向外,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富于弹性的劲称为掤劲。
走架时,身具掤劲,如气充全身,混圆饱满而含有张力,支撑八面,式正招圆,臂撑背圆,无一凸凹。
拳诀“掤在两臂,臂要圆撑”是说掤劲的要点,体现在两臂的圆撑力量之上,这种支撑力在每个动作中都须体现。
圆的要点,就是臂呈半月形的姿势,手臂屈肘略大于直角,而又不可屈成锐角,如从力学原理来说,任何形状的抗压力都小于拱形的抗压力。
有拱形的抗压性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石拱桥——赵州桥。
建于隋朝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见证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在漫长岁月中,虽经历了无数次洪水肆掠,冰雪风霜,雨打风吹的侵蚀和数次的地震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撑的要点,不是用力硬撑,而是好像在腋下犹如装了两个弹簧一样,两臂随着拳势的动变,按式即下,抬式即高,随高就低。
向外发时,以弹簧性的弹力抖发而出,也就是弹劲,也要留意臂有腰撑的要点。
这种劲含而不露,得机毫不迟疑而发,不得机静以待守,,守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发时落点坚刚,这种弹性的活劲要式式蕴备。
掤劲,古谱的解释:“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
”是说掤劲如水一样,载负船只而航行,周身的弹簧力犹如波浪起伏开合自然,任凭千斤巨力,也如江海浮舟般浮起彼身,轻松发出,首要充实丹田之气,也要具备顶头悬,领起神形,达到周身尤如充气的轮胎,使掤劲无处不在。
太极拳又称“掤拳”,太极十三势之“掤”式又作何解?
太极拳又称“掤拳”,太极十三势之“掤”式又作何解?本文是接上文的:太极拳八劲中的掤原来念“bīng”,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奥秘内容摘自我老师张俭先生《八卦掌内功理法劲法养生》一书(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由老师授意我发布于本头条号。
沈家桢、顾留馨在其编者的《陈氏太极拳》一书中讲到: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是说用意不用劲,因为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构成的。
八门劲都具有放长的弹性,所以称之为“劲”,而不称之为“力”。
八门劲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掤劲,其余七个劲只不过因方位与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称而已。
所以太极拳也可以称为掤拳。
掤劲不是人身固有的劲——在八门中掤劲是最基本的。
掤劲生于弹性,不仅是肌肉本身的弹性,而是在肌肉弹性的基础上将骨骼韧带等与肌肉联合放长中锻炼出来的。
所以说它不是人身固有的劲,而是必须经过久练才能产生的劲。
它的发展是由无到有,由有到强。
要练习这种弹性的掤劲,其关键要领,还是先从用意着手,使思想上有放长的意思。
神聚气敛是加强弹性和提高掤劲的基础——在身肢放长情况下,使人精神提起而集中,气沉而内敛,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现象。
反过来,也就是说,只要神聚气敛,就可引导意识上具有放长的神态,使身肢放长,从而提高弹性和增强掤劲。
在神聚气敛的一瞬间,肌肉群就会更加充分地收缩,同时反抗肌群则更加充分地放松,因此久经放松与收缩的锻炼,也就自然地加强了身肢各部分的弹性,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的素质。
明白了掤劲原于箭简盖升腾和水蒸汽蒸的内理过程,对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栵、肘、靠、进、退、顾、盼、定。
其中'掤'字口诀所说的“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太极拳掤的姿势要求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
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
特别强调撑的主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体现了“掤”做为圆形的箭筒盖,猛然弹起如绷簧,似绷弓子。
“太极八法”义何解?终于看懂了这些口诀的释义
“太极八法”义何解?终于看懂了这些口诀的释义推手动作主要有8种:掤、捋、挤、按、采、捌、肘、靠。
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
一、掤——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
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掤;如果用之得法,可将对方掀起。
广义解释即无论做任何动作、任何手法都含有向上向外及各方向的弹性劲,所以有“出手含挪似围墙”的说法。
二、捋——与对方搭手时,凡对方向我掤或挤时,我则向后下方顺势抒;如果用之得法,可引使对方向前倾倒。
三、挤——搭手时,以手或臂等部分挤贴对方,使之无法动弹,然后将对方挤出去。
四、按——在搭手过程中,凡遇对方挤我时,我即用手下按,以破前挤之势。
另外,尚有向前按的手法。
五、采——以手执对方手腕或肘节往下沉采、抓拽。
在搭手时,凡能制着对方,借其身向前倾乘机更使其前仆;善于用采者,不管对方的力怎样攻来,均可采而化解,然后择其弱点而攻之。
六、捌——就是扭转的意思,当搭手时,凡是转移化解对方之力而攻其身者,都叫做捌。
在力学上来讲,使对方之力分解(通称分力),再由侧方攻之,则能以小力取胜。
七、肘——在拳术中用肘力进攻对方即称为肘。
八、靠——凡以肩、背部位用抖、弹、撞、击等方法进攻对方即为靠。
靠必须在接近对方身体,且于最合适的机会时用之。
前人对此八法解说不甚统一,今选歌诀一首,介绍如下,供参考。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
先是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身力大,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劲义何解?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滋满,逢注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太极拳之推手
太极拳之推手一、太极推手基础一推手基本手法推手是以拳架为基础,拳技交流为目的的锻炼和竞技项目。
初级推手以双方定步为主,手上运用八法,即掤、捋、挤、按四正手,采、挒、肘、靠四隅手。
推手可分单臂推手,双臂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大靠等。
练法,若以手背外腕关节接住对方手腕或臂,则为掤手,也称搭手,掤有前掤、侧掤、上掤、下掤;掌心向下,手指斜向前划弧为捋,捋有斜捋、平捋、往上捋、螺旋捋;一手搭住另一手往前为挤,挤有前挤、斜挤、向上挤、往下挤;手指斜向上,掌心向前微坐腕为按,按有向上按、往下按、斜按、侧身按;手指呈窝形往斜瞅见或左右下带为采,采有侧身采、退步采、划弧采;掌心斜向往上左右伸展为挒,挒有平挒、左右挒;以手臂中节弯成三角为肘,肘有窝心肘、横肘、划弧射、螺旋肘;以上臂肩关节贴击对方为靠,靠有单峰靠、双峰靠、贴胸靠、背扎靠、臀部靠。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从动作用意,有四个要点:即沾、粘、连、随。
把对方提拔上为之沾,我正人背为之粘,知己知彼为之连,舍己从人为之随。
二推手中的身法推手有十种身法,即含胸、拔背、圆裆、护胃、悬顶、提肛、沉肩、垂肘、闪战、腾挪。
其中含胸拔背是主要的,即胸不外挺,脊背舒展。
亦不后弓,气自然沉得下,达到上身轻灵,下身沉稳。
动则形如九曲珠,是指身体九处关节——肩、肘、腕、跨、膝、踝、颈、脊、腰,动作时连绵不断,相互呼应。
其中肩、肘、腕、跨、膝、踝,又称六要点:四肢与腰合称五弓。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称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称内三合,内外合称六合。
化解对方来力时,能节节松得开;发劲时,节节能贯串。
周身开合自如,轻灵敏捷,上下都能协调一致,六合五弓柔和连贯,达到一动无有不动,方能较好地掌握用意不用力。
不用力是指不用僵力,绝非不使太极劲。
三推手中的眼神武术上的手眼身法步五个要点,眼是主要的,是左顾右盼,是练拳的帅旗,是心灵的窗口。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练太极拳的内三合。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简述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太极拳教学各种劲共同特别强调的就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教学不主张硬冲、自找、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走,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去左路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
掤劲的延伸一共有多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二、彼此接触点上,都存有我的“耳朵”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教学特别强调的就是"言彼",只要和对方有所碰触,就要找到对方的特点。
所以自学太极拳诱因,首要任务就是练"听劲"。
三、谁先合,谁能赢从总体上掌控对方、切掉对方、笼住对方。
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卡住对方、或上下协调别居住对方……总之,凡是并使对方处在背势者,都属拎,都属再分。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
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
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四、化后踢合一,引入合一,点线合一太极拳教学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就是先引莱氏龙。
即待对方厉害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精气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
第三种是化踢合一、引入合一。
即为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存有入,也存有踢。
击中有化,化后中存有踢。
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另一侧外碾压”这句话可以形象地认知为至掌根的既浮又向前翻转的一种力量。
太极拳“掤捋挤按”的真实含义,它的内功练法和技击用法(四)
太极拳“掤捋挤按”的真实含义,它的内功练法和技击用法(四)太极拳的推手功夫前面说的是现代体育想成功也必须要保养好身体元气,同样,中国的武术也只有身体元气充足了,才能进行技击的锻炼。
现在回过来说下太极拳“掤捋挤按”的技击,他在双方相持,手与手相连接时,也就是在推手的状态中,是锻炼“沾连粘随不丢顶”,引进落空的功夫。
在推手的练习中,在这种缓慢柔和,近似于自我行功速度的推手中,把所学慢慢的从一人独舞向双人对练转换。
从而学习掌握“掤捋挤按”的对敌技法,验证老师所教,以及自己的领悟和体会。
在推手的练习中,要循序渐进,认真的体会“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有了一定的推手基础后可以一方演练锁打擒拿,另一方则练习如何摆脱锁打擒拿。
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好推手,才能有助于技击,不要一开始就要想推手实战,那就成顶牛了。
太极拳的技击功夫而除了推手之外,还有隔空相战的功夫,也就是说在“沾连粘随不丢顶”之外的“惊弹崩炸走螺旋”的武技修行。
“掤捋挤按”在不同动作中的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揽雀尾”的掤是趁敌不备,掀翻对手,捋挤按则是对手进击之时,侧身让开敌锋,行捋法顺敌手引进落空,如敌重心已失,则顺势或引对手跌出,或以按攻击敌要害。
如对手重心未失,欲抽手而回时,则行挤按之法,挫伤其筋骨;如抽手快,来不及挤按其手腕,则顺势前行,前手以按攻其要害,或以挤按之法按其手以使其失去重心。
云手的掤则用以震动以散敌手的凝聚之力,然后行捋挤按或向后使敌失重心跌出;或配合另一手行擒拿锁扣之法败敌。
这两个式子所藏的分筋错骨与断肘折肱之法,虽然同是掤捋挤按,但是应用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这两个式子都是以柔法出之,并不是那么刚劲。
同样的分筋错骨与断肘折肱,手挥琵琶则是冷脆快急的风范,对手进击时,我只要一手切,一手托就达成效果。
其实综合几个式子来说,他们都是十字手的应用,也可以称之为截击手,包括左右蹬脚的手法亦有此功。
太极拳的技击是应敌变化示神奇同时,练太极拳不可拘泥,比如说揽雀尾的按,看见对手露出空当了,你还非要行捋挤再按么?赶紧直接进击呗!同样,对手进击过猛,你云手一掤一捋,对手就已经失了重心,向你冲来了,你就直接一按掌拍过去啊(特别是混战时,或对方多人打你一人时)!难道还真非要抓对方的手进行擒拿?对方的手已经跑离你擒拿范围了。
孙氏太极拳的推手
孙氏太极拳的推手介绍孙中山太极拳的“劲”与“听力”在练习推手时切忌拙力,务必要以掤、捋、挤、按四字探求奥秘,掤、捋、挤、按方法应用好,深刻明白后可以把孙氏太极拳变化无穷,学习者必用心体会。
下面介绍练习掤、捋、挤、按的方法:1.可分为直线和水平。
抓住对方的手,然后改变方向,画一个圆圈,这样对方的力量就不会释放,或者释放也会融化。
2、捋有向上、向下及平捋之分。
捋时须一手按住对方的腕,另一手按对方的肘,使对方没有活动余地而顺势捋出,同时也可防止对方趁我捋时,进步横肘,将计就计以取我中。
又捋中亦有捋劲,易伤人,不可轻用。
3.有正挤压、部分挤压和弯头挤压。
如果你用手臂在曲线上挤压,你可以随时用势改变力点,并在任何地方施加力。
按包括轻灵或重实,左实右虚或右实左虚,两手或开或合,总之依势而变。
四正推手以及四隅等诸用法之用劲皆是劲自足起,由腰带动自脊而发。
手法虽有变化,然而其劲皆自腰胯变化而来。
此点尤须注意。
当两个人练习推手时,除了要注意用力的方法外,他们必须弯曲和伸展,不要失去或摔倒,不要使用笨拙的力量,冷静地倾听力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进将失败,影响四两千斤。
关于“听劲”,万不可误为双方用力对顶。
常见推手时,二人互相用力抵住,一方问有劲了没有,一方答有或无,此大错也“听劲”是感知对方用力之大小、方向、变化趋势等随机变化,万不可顶住。
初练时,先练两臂,久练全身皆可感知。
能听劲,则当对方发力,方能化去,使之落空。
不能听劲则不必与人相较,学者务必注意。
孙中山太极拳推手的特点一曰“中”。
这个“中”有三层意思:一是保持中间,即无论你如何移动和改变,重心都要公正,虚拟现实应该转化为你自己的稳定范围,而不在中间迷失。
其二是取中,即双方一搭手,就要即刻掌握住对方的重心,在不即不离中要随化随进,进于何?粘定彼之重心也。
第三是适度,即无论是前进、后退、转型还是发展,都应该适度。
机会的把握和数量的大小应该在任何地方都相互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推手之掤、捋、挤、按
推手又名搭手、挤手、打手,是彼我近身训练太极拳用招的方法。
本文仅讲“掤、捋、挤、按”四正手定步推手技法中的掤、捋、挤、按四个要点,即沾、粘、连、随。
提高拔上谓之沾,我正人背谓之粘,知己知彼谓之连,舍己从人谓之随。
一、掤,即粘化。
用手背接住彼手,有横掤、直掤、上掤、下掤。
一要沾粘,贴住对方手或臂,凭手上的触觉,俗称听劲。
彼轻我也轻,彼重我亦重。
这不是双重,是粘劲,如胶似漆地粘而不丢。
二要轻灵,沉着松静。
用太极的阴阳圆圈,在不知不觉中将对方往上引拔,使其脚跟站立不稳,全身松不掉,沉不下,也出不了力,处在十分被动状态,我且得心应手。
棚者,挡也。
但决非硬顶也。
形在身前手背和臂外缘,圆掤,是阳面,有其形看得见,须知意在脊背掤之,有前后对拉之势,接手时,身退手不退,手退身不退,留有充分转化余地。
因背后是阴面,看不见,人体的腰椎是栋梁,也是转动的轴心,要以万向形,左、右、上、下球形转动。
有其意无其形,完全是心意粘化,使彼方摸不准我的力点,奈何我不得。
故人也有“气贴背”之说。
二、捋,是用手掌心粘住彼方手臂,另一手以手背贴住对方手腕,仍带有棚意,须知捋中有棚,捋者即化也,是用圆圈牵动对方,顺其来力的方向,我用斜捋、平捋、向上、向下捋来化解。
形在手,意在六合,即外三合:肩、胯、肘、膝、手、足;内三合:精、气、神,即心、意、气、力。
用平圆、立圆、大圆、大圆、小圆,无数圆圈走化。
这个走是内意,不是外形,不能用双脚移动来解脱对方的封劲,要根据来劲的大小、方向,因势利导、引劲落空、长劲长化、短劲短化,不要先动、多动、乱动,保持自身平衡,方能小力胜大力。
三、挤,即发劲。
挤,用手背向对方转动进击,并用另一手掌跟搭住挤手,腕或臂加以辅助发劲,也就是用两手之劲合发,无论直挤、横挤、向下挤、向上挤,处处用弧线。
挤劲要狠,用意识将对方斜向穿透发之,使其惊吓不堪,呆若木鸡。
四、按,既有封意,又是发劲。
封,要有太极圈的覆盖意识,一搭手就控制对方,双手象个大罩将对方无形罩住,用自己的腰胯锁住其身,使对方觉得与你排手退也不是,顶也不是,确有如封似闭之感,全身不得动弹。
按即揿心,两臂如弹簧,彼高则高,彼低则低,劲含而不露,向前发劲时,有穿透其身后远方发出;向上发有无限往上提拔,发之跌出较远;向下发则意将对方发人地下,使其无法弹跳,原处倒地。
用
长劲发对方远而猛烈,发劲须沉着松静,不是外在之力,而是体内意气汇聚集中传递,发整体劲,一个人的瞬间爆发力,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三倍以上,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可以把人发出数米之外,迅猛干脆,无坚不摧。
太极拳运动是意气,虚实为主体,柔小有刚支配所有动作。
以腰为分界线,捌、捋时上下分得开,上身轻灵,下身沉着稳固。
挤、按时上下合得拢,成为整体。
发劲时能快速如迅雷不及掩耳,让敌来不及考虑已被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