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艺路线的拟订
先主后次:是指先安排主要表面的加工,再安 排次要表面的加工。次要表面的加工可适当穿插在 主要表面的加工工序之间进行,当次要表面与主要 表面之间有位置精度要求时,必须将其安排在主要 表面加工之后进行。
先粗后精:是指先安排各表面的粗加工,再安排半 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从而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 精度和表面质量。
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完成各主要表面的最终加 工,使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图纸规定的要求。
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其任务是进一步降 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 度,但一般不用以纠正位置精度。
划分加工阶段是对整个工艺过程而言的,不能单 纯从某一表面的加工和某一工序的性质来判断。例如, 工件的精基准面,有时在粗加工阶段就需要加工得很 准确;在精加工阶段,有时也会安排钻孔之类的粗加 工工序。
2.工序分散原则
工序分散原则是指使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尽量少, 整个工艺过程的总工序数较多。
工序分散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1)所用生产设备和工艺设备结构简单,易于调 整和维护,且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2)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3)工序数多,所需的设备及工人数量多,生产 周期长,生产所需面积大。 工序设计时,究竟是采用工序集中原则还是工序分 散原则,应根据生产纲领、零件的技术要求和产品本 身的结构特点等综合考虑后决定。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安排机械加工工序时一般遵循基准先行、先主后 次、先粗后精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基准先行:是指零件加工时,应先安排精基准面 的加工,再用精基准定位加工其他表面。工件上主要 表面精加工之前,还必须对精基准进行修整。若基准 不统一,则应按基准转换的顺序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 的原则来安排基准面和主要表面的加工。
一、工艺路线的拟定
(1)夹具 单件小批:通用夹具;机床附 件;组合夹具; 大批大量:专用夹具 中小批生产:可调夹具或成组夹具 (2)刀具 单件小批:标准刀具; 大批大量:专用或复合刀具;多刃刀具 (3)量具 单件小批:通用量具(游标卡尺、百 分尺、千分表等) 大批大量:极限量规、检验夹具、检验仪器
八、工艺规程实例
六、加工阶段的划分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一般 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几个阶 段。 粗加工要求生产率,精加工保证精 度。 优点: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 备,及早发现缺陷。
七、机床设备的选择
1. 机床的选择 内容:型号、规则、精度、生产率 原则:与加工对象(工件精度、形状、尺 寸、生产类型、生产条件)相适应。 2. 工艺装备的选择 考虑因素:工件材料、形状、尺寸、精 度、生产率、生产类型及机床、工艺方案 等,与之相适应。
1.工件材料的性质 精加工:淬火钢—磨削; 有色金属—精细车(镗),金 刚镗 2.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IT7孔:镗,铰,拉,磨; 箱体:大孔,镗; 小孔,钻,扩,铰。
(三)各种表面的典型加工路线
1.外圆表面加工路线
(1)粗车—半精车—精车 精度低
(2)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黑色金 属,IT6,Ra0.4um,精度高 (3)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 有色 金属,精度高 (4)粗车—半精车 —粗磨—精磨—精密加工,精度更 高。
3.辅助工序的安排 ⑴检验工序 一般性尺寸检查:重要、关键工序前后, 各阶段间及最后 特殊内部质量检验:X探伤,密封性检查等, 加工前或最后。 ⑵清洗、去毛刺: 加工后,装配前
五、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1.集中与分散的概念 工序集中: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小数几 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 多
工艺路线的拟订
为了提高生产率及保证加工质量,外圆面的 车削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和精细车。
16
粗车
目的:从毛坯上切去大部分余量,为精车作准备。 特点:采用较大的背吃 刀量ap、较大的进给量以 及中等或较低的切削速度vc,以达到高的生 产率。 粗车后的尺寸公差等级一般为IT13~IT11,表面粗 糙度Ra值为50~12.5μm。 粗车也可作为低精度表面的最终工序。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外圆柱面加工方法
序 加工方法 号
1 2 3 4
经济精度 经济表面 适用范 (以公差 粗糙度Ra 围 等级表示) 值/μ m IT11~IT13 12.5~50 适用于 粗车 淬火钢 IT8~IT10 3.2~6.3 粗车—半精车 以外的 各种金 0.8~1.6 粗车—半精车— IT7~IT8 属 精车 0.025~0.2 粗车—半精车— IT7~IT8 精车—滚压(或 抛光)
9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一)车削外圆
粗车 切削 用量 ap f vc 刀具 角度 γo αo λs 加工 质量 精度 大 较大 低 小 小 负 IT13~IT11
半精车
精车 很小 很小 高速或低速 大 大 正
IT10~IT9 6.3~3.2
IT8~IT6 1.6~0.8
10
Ra(μm) 25~12.5
5
一、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拟订零件加工路线,首先要 区分被加工零件的生产方式 是属于哪一种生产类型。
1.生产类型
(1)单件生产 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2)成批生产
(3)大量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6
一、生产类型
2.生产类型
工艺路线拟定
6~7
0.4~0.05
有色金属加工
6~7
6级以上 6~7
0.2~0.025
0.1以下 0.1
黑色金属高精度大孔的加工 有色金属及铸件上的小孔
应用举例: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 IT7级,粗糙度 Ra1.6 ,确定孔的加工方案
①钻一扩一粗铰一精铰
方案①用得最多,但该方案一般用于加工小于 20mm的孔径,工件材料为未淬火钢或铸铁,不 适于加工大孔径,否则刀具过于笨重。
表现为工序少,工艺路线短。
工序分散 :把加工表面分的很细,每个工序加工 内容少。
表现为工序多,工艺路线长。
1、工序集中的特点:
1)减少工件的安装次数,缩短了辅助时间,易于保证加工表 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便于采用高效的专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提高生产率。 3)工序数目少,缩短了工艺流程,可简化生产组织与计划安 排,减少设备数量,相应地减少工人人数和生产所需的面积。 4)操作、调整、维修费时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
常见表面的加工方法及适用范围
外圆表面加工方法及适用范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工方法 粗车 粗车→半精车 粗车→半精车→精车 粗车→半精车→精车→滚压(或抛光) 粗车→半精车→磨削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超精加工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超精磨(或镜面磨)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导入新课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表面是如何进 行加工及安排的呢?
学习任务4
工艺路线的拟定
能力目标
?能根据零件要求,正确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能够初步正确拟定工艺路线。
知识目标
?掌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艺路线的拟定引言工艺路线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或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工艺步骤和操作方法。
工艺路线的拟定对于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工艺路线的拟定过程,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工艺路线拟定的目标工艺路线的拟定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最大程度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客户要求。
3.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使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数据分析的可行性。
工艺路线拟定的步骤1. 定义任务或产品要求在拟定工艺路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所需完成的任务或产品的具体要求。
这包括产品的规格、功能需求以及质量标准等。
只有明确了任务或产品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工艺路线。
2. 识别关键工艺步骤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任务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
这些步骤通常是需要高度精确和独特处理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性能。
在识别关键工艺步骤时,可以借助过往经验或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3. 制定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是将任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视化的一种方法。
通过制定工艺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工艺步骤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在制定工艺流程图时,可以使用流程图软件或手绘的方式来进行。
4. 确定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每个工艺步骤都需要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来实施。
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而操作方法则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所需工具设备等。
在确定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要求、设备能力和操作员技能等因素。
5. 评估和优化工艺路线一旦完成初步的工艺路线拟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工艺路线能够满足产品要求,并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或改进的空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6. 编写工艺路线文件最后,根据拟定的工艺路线,我们需要编写详细的工艺路线文件。
该文件应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工艺路线拟定》课件
案例一: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确定加工顺序和装夹 方式,确保加工稳定 性和精度。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 加工时间和成本。
制定加工工艺参数, 如切削速度、进给量 、切削深度等。
案例二:化学合成工艺路线拟定
• 总结词:针对目标化合物,设计高效、低成本的 合成路径。
案例二:化学合成工艺路线拟定
详细描述 分析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关键的反应位点和合成步骤。
优化步骤
确定优化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明确优化的具 体目标,如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等。
实施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付诸实践,进行试 验和验证,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和可行性。
现状评估
对现有工艺路线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
制定优化方案
根据优化目标,制定具体的优 化方案,包括改进工艺流程、 调整工艺参数等。
效果评估
对优化后的工艺路线进行效果 评估,比较优化前后的差异和 改进程度。
05
工艺路线拟定案例
案例一: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 总结词:针对复杂机械零件的加工,制定高效、低成本的 工艺流程。
案例一: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详细描述 分析零件图纸,明确加工要求和精度要求。
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如车床、铣床、钻床等。
工艺路线的重要性
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合理的工艺路线能够和浪费。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可以减少生产过 程中的等待和重复加工时间,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工艺路线可以减少设备和人力 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案例三: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路线拟定
详细描述 分析产品结构和装配要求,确定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
工艺路线的拟定
2020/12/29
31
2020/12/29
32
➢ 零件表层或内腔的毛刺对机器装配质量影响甚 大,切削加工之后,应安排去毛刺工序。
➢ 零件在进入装配之前,一般都应安排清洗工序。 ➢ 在用磁力夹紧的工序之后,要安排去磁工序。
2020/12/29
24
(六)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 所选机床设备的尺寸规格应与工件的形体尺寸 相适应;
➢ 机床精度等级应与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 电机功率应与本工序加工所需功率相适应; ➢ 机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应与工件生
先主后次、从后到前
2020/12/29
9
2020/12/29
10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020/12/29
11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020/12/29
12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020/12/29
13
例:加工一个精度等级为1T6、表面粗糙度 为0.2µm的钢件外圆表面,试选择其加工方法。
注意:将工艺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 进行是对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 ;划 分加工阶段并不是绝对的。
2020/12/29
16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集中原则 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多些。
➢工序分散原则 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少些。
2020/12/29
17
1、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特点
1)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率机 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
产类型相适应。
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应具有更大的柔性。
2020/12/29
25Biblioteka (七)实例 1、主轴箱箱体的结构特点及技术条件分析
《工艺路线拟定》课件
工艺路线拟定的步骤
1
需求分析
详细了解产品要求和客户需求,确定工艺路线的基本要求。
2
流程规划
制定一系列实现产品要求的工艺步骤和流程图,确保流程逻辑和顺序正确。
《工艺路线拟定》PPT课件
介绍工艺路线拟定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以及拟定步骤和实际案例分析。通 过课件分享您的专业知识,使听众对此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背景介绍
解释为什么工艺路线拟定是制造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强调其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艺路线拟定的重要性
详细说明工艺路线拟定在制造业中的关键作用,如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提 高生产效率和优化生产成本。
3
参数设置
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要求,设置合适的参数和工艺参数范围。
4
验证与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验证工艺路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工艺路线拟定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强调案例的成 功因素和对企业的影响。
总结和展望
总结工艺路线拟定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步骤,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听众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工艺路线 拟定的知识。
工艺路线的拟定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工艺路线基础知识 • 工艺路线的拟定步骤 • 工艺路线的影响因素 • 工艺路线的优化与改进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工艺路线的定义
工艺路线: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 产品加工的客观规律,合理地安排 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顺序和设备, 以及各种工序中的操作,成为一个 有机整体。
02
工艺路线基础知识
工艺路线的分类与特点
流水型工艺路线
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加工,具有 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但容易 受到生产瓶颈的限制。
非流水型工艺路线
以工人或设备为单位进行加工, 灵活性较高,但容易受到工人技 术水平和设备性能的影响。
混合型工艺路线
结合流水型和非流水型两种方式 进行加工,能够兼顾效率和灵活 性。
要点二
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仿真模型,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优 化和改进。
制定工艺路线
整合工艺步骤
将各个工序进行整合,制定出完整的工艺路线。
编写工艺文件
将工艺路线编写成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
04
工艺路线的影响因素
产品需求变化
产品质量要求
产品质量标准、产品性能指标、产品外观要求等的变化对工艺路线产生影响。
的选择。
05
工艺路线的优化与改进
优化工艺流程
01
减少生产环节
简化生产流程,去除冗余的步骤和操 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02
集成操作
将多个操作整合到一起,减少生产线 的停机时间和浪费。
03
优化参数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工艺参数, 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工艺路线的制定
图1 图2 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制定一、 定位基准的选择1. 一般原则(1) 选最大尺寸的表面为安装面(主要定位面,限制三个自由度),选最长距离的表面为导向定位面(限制二个自由度),选最小尺寸的表面为支承面(限制一个自由度)。
如下图1所示,如果要求所加工的孔与端面M 垂直,显然用N 1面定位时加工精度最高。
(2) 首先考虑保证空间位置精度,再考虑保证尺寸精度。
因为在加工中保证空间位置精度有时要比尺寸精度困难得多。
如上图2所示的主轴箱零件,其主轴孔要求与M 面的距离为z ,与N 面的距离为x 。
由于主轴孔在箱体两壁上都有,并且要求与M 面及N 面平行,因此要以M 面为安装面,限制Z Y X r ))、、三个自由度,以N 面为导向面,限制X r 和Z )两个自由度。
要保证这些空间位置,M 面与N 面必须有较高的加工精度。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又分为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定位公差(同轴度、对程度、位置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3) 应尽量选择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定位基准,因为主要表面是决定该零件其他表面的基准,也就是主要的设计基准。
如上例中的主轴箱零件,M 面和N 面就是主要表面,许多表面的位置都是由这两个表面来决定的,因此选主要表面为定位基准,可使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
(4) 定位基准应便于夹紧,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可靠。
2. 粗基准选择原则(1)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2) 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3) 便于工件的装夹原则(4)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图6 (a) (b)图7 (a ) (b )图8 基准不重合误差 (a )工件的设计基准 (b )基准不重合误差 (5)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下,若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最为粗基准。
图6(a )为一阶梯轴零件图,(b )图为该零件的现有毛坯图。
工艺路线的拟定
根据是否热处理及热处理方法选择
例6: 挡块和平行垫铁平面加工案
① 挡块(调质240HBS): 粗铣(或粗刨)—调质—半精铣(或半精刨)—精铣(或精刨)。 ② 平行垫铁(淬火50HRC): 粗铣(或粗刨)—半精铣(或半精刨)—淬火—磨。
加工方法选择的步骤 首先确定被加工零件主要表面的最终加 工方法,然后再选择前面一系列的预备工 序加工方法和顺序。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和 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几种,可提出几 个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合理 的方案。
铰孔
1、分类 (1)粗铰:IT8~IT7, Ra:1.6~0.8μm。 (2)精铰:IT7~IT6, Ra:0.4~0.2μm。 2、刀具:铰刀:φ10~100 常用 φ10~40 3、设备:钻床、镗床、车床、铣床。 4、铰削特点 (1)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2)铰孔纠正位置误差的能力很差,位置精度需由前工序 保证。 (3)铰刀是定径刀具,易保证铰孔质量。 (4)铰削的适应性差。 (5)铰削可加工钢、铸铁和有色金属零件,不宜加工淬火 或硬度过高的工件。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② 锡青铜阀杆( 25h4,Ra0.05 m)
粗车—半精车—精车—研磨。
例3:三种块状零件小孔加工方案。
① T10A(已淬火,1000件):电火花穿孔。 ② 玻璃(1000件):超声波穿孔。 ③ 尼龙(1000件):激光打孔。
根据表面所在零件的结构选择
)粗拉:IT8~IT7, Ra:1.6~0.8 μm (2)精拉:IT7~IT6, Ra:0.8~0.4 μm 2、拉削的特点 (1)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2)生产率高。 (3)不能纠正孔的轴线歪斜。 (4)拉削对前道工序要求不高。 (5)拉削不能加工台阶孔、盲孔、薄壁零件的孔。
机械制造工艺精品教案-工艺路线的拟定
课时:4课时教学课题:工艺路线的拟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了解工艺路线制定的基本原则了解工艺路线组成中的机床选择。
理解并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了解常见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法与加工路线教学难点:工艺路线制定教具仪器:多媒体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一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图5-14工精度与加工成本的关系图5-15 加工精度与年代的关系加工精度与年代的关系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随年代增长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提高,见图5-15。
表5-5,表5-6,表5-7分别给出了外圆表面,内孔及平面加工中各种加工方法所对应的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表5-8为常用机床加工的形位精度,可供选择时参考。
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外圆表面的加工路线图5-16给出了外圆表面的典型加工路线,以及路线中各工序所能达到的精度和粗糙度。
这些路线有可概括成四条基本路线:1. 粗车-半精车-精车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条工艺路线。
只要工件材料可以进行切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于IT7、粗糙度Ra ≥0.8μm的零件表面,均可采用此加工路线。
如果精度要求较低,可只取到半精车,甚至只取到粗车。
2.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此工艺路线主要用于黑色金属材料,特别是结构钢零件和半精车后有淬火要求的零件。
表面精度要求不高于IT6、粗糙度Ra 值不小于0.16μm的外圆表面,均可安排此工艺路线。
3.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光整加工若采用第二条工艺路线仍不能满足精度、尤其是粗糙度的要求,可采用此工艺路线,即在精磨以后增加一道光整加工工序。
常用的光整加工方法有研磨、砂带磨削、低粗糙度磨削、超精加工以及抛光等。
4.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此加工路线主要适用于工件材料不宜采用磨削加工的高精度外圆表面,如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非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工艺路线的拟定
粗基准影响:位置精度、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大小(均匀? 足够?)
重点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余量,使不加工
表面和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
19
2021/10/10
3.基准选择的原则
2)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 的原则
被加工零件上如需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面的位置要求,
二、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各加工表面所要达到的加工技术要求; 2)工件所用材料的性质、硬度和毛坯的质量; 3)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加工表面的尺寸; 4)生产类型; 5)车间现有设备情况; 6)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 度等。
27
2021/10/10
二、加工方法的选择
孔的加工方案。 ①钻一扩一粗铰一精铰
方案①用得最多,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常用在自动机床 或组合机床上,在成批生产中常用在立钻、摇臂钻、 六角车床等连续进行各个工步加工的机床上。该方案 一般用于加工小于80mm的孔径,工件材料为未淬火
钢或铸铁,不适于加工大孔径,否则刀具过于笨重。
②粗镗一半精镗一精镗
方案②用于加工毛坯本身有铸出或锻出的孔,但其直 径不宜太小,否则因镗杆太细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加 工精度,箱体零件的孔加工常用这种方案。
精加工、砂带磨、镜面磨或抛光
34
2021/10/10
35
2021/10/10
1.粗车一半精车一精车
• 应用最广.
• 工件材料可以切削,加工精度≤ IT7,表面 粗糙度等于或大于Ra0.8μm的外圆表面.
• 如果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可以只取粗车或者 取:粗车一半精车.
36
2021/10/10
工艺路线的拟定课件
03
工艺路线的拟定流程
Chapter
产品需求分析
总结词
明确产品需求是工艺路线拟定的基础,需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能、用途、质量要求 和生产规模等信息。
详细描述
在产品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性能指标、用途和市场定位,同时掌 握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规模。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依 据。
03
02
经济性分析
对工艺路线进行经济性分析,寻求 降低成本的方法。
持续改进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持续优化 和改进工艺路线。
04
06
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路线设计
总结词
工艺流程复杂,需考虑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涉及铸造 、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等多个环节。在工艺路线设计 时,需充分考虑各环节的加工精度要求和生产效率,以 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
现代工艺路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艺 路线开始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进行制定和管理,提高了工艺路线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未来工艺路线
未来工艺路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 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 的影响。
02
工艺路线的设计原则
Chapter
工艺流程的确定
确定生产流程
的安全稳定运行。
THANKS
感谢观看
生产环境对工艺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产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空气质量等条件。不同 的生产环境需要不同的工艺路线和设备。例如,高温环境 下需要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和设备,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则需 要考虑防潮措施。
工艺路线的拟定PPT
4)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淬火后再高温回火。 作用:是获得细致均匀的组织,提高零件的综合机械性 能。 应用:安排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常用于中碳钢和 合金钢。
5)时效处理
8)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安排的热处理工序 以及以装饰为目的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例如镀铬、镀 锌、发兰等,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最后阶段进行。
工艺路线的拟定
检验
辅助
去毛刺
工序
倒
棱清
洗
防锈 去磁和
平衡
自检
重要工序的前后
送往外车间加工之前 淬全火部工加序工之工加工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必须根据工件的加工精度 要求和工件的刚性来决定:
A、一般说来,工件精度要求越高、刚性越差,划分阶 段应越细;
B、当工件批量小、精度要求不太高、工件刚性较好时 也可以不分或少分阶段;
C、重型零件由于输送及装夹困难,一般在一次装夹下 完成粗精加工,为了弥补不分阶段带来的弊端,常常在 粗加工工步后松开工件,然后以较小的夹紧力重新夹紧 ,再继续进行精加工工步。
2)正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 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 序。 注:加热到的 一定的温度,其与钢的含C量有关,一般低于固相线200 度左右。 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工件具有合适的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 应用: 低碳钢采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放在粗加工前,
3)回火
3.加工顺序的安排
(1)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 • 先粗后精 • 先安排粗加工,中间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 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为基准
简单可靠
2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
基准重合
工
➢应尽量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工序基准)作为
艺
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路
✓重合时:B的精度只受钻头调整尺寸C的影响
线
✓不重合时:B的精度受钻头调整尺寸C和尺寸A的 影响
的
拟
定
工序简图
重合
不重合 22
艺
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路
➢工艺基准按用途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
线
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的
拟
定
6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基准分类
基准分类
工艺基准——工序基准
工
➢工序图上标注被加工表面尺寸(称工序尺寸)和相互
艺
位置关系时,所依据的点、线、面
路
➢它是某一工序所要达到的加工尺寸(即工序尺寸)的
线
起点。 ✓加工B面时,以A面为基准,则A面为工序基准
工
➢是在机床上用划针按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出的线找正
艺
工件,使其得到正确位置的一种方法。
路
✓找正精度低,
线
✓多用于生产批量较小、形状复杂的大型锻件或锻 件机械加工。
的
拟
定
13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工件的装夹
工件的装夹
在夹具中装夹
工
➢利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得到正确位置的方法。
艺
✓效率高,精度高。
➢用百分表找正盘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使其得到正
艺
确位置的方法。
路
✓直接找正的定位精度与找正快慢,取决于找正精
线
度,找正方法、找正工具及工人技术水平。 ✓此方法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位置精度特别高的
的
工件。
拟
定
滚齿时找正
磨内孔时找正
12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工件的装夹
工件的装夹
划线找正装夹
加工方法要与工厂现有生产条件相适应。
工
➢选择加工方法时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
艺
企业潜力,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利创造性。
路
➢但也应考虑不断改进现有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线
采用新技术和提高工艺水平
的 ➢此外还应考虑设备负荷的平衡。
拟
定
46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阶段的划分
要求较低的零件: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两个阶段;
30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
被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 工 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及其它缺陷,以便定位 艺 准确、装夹可靠 路 线 的 拟 定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一般情况下只在 工 第一道工序中使用) 艺
路
线
的
应当尽快地为后续工序创造出高精度的可靠 定位的定位基准!!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工
➢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采用高效率的、先进的工艺,
艺
如平面和孔的加工采用拉削代替普通的铣、刨和镗
路
孔等加工方法
线 例:三种不同批量丝杠螺纹(45钢,Tr24×5-8e)加工方案
的
拟
定
车螺纹
铣螺纹
滚压螺纹
45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定位基准
精定位基准
定
工艺基准
测量基准
辅助定位基准
装配基准
4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基准分类
基准分类
设计基准
工
➢设计人员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或相互位置关
艺
系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
路
✓左图中的C面,O-O线,右图中的中心线
线
的
拟
定
5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基准分类
基准分类
工艺基准/制造基准
工
➢零件在加工或装配过程(工艺过程)中所用
✓如精铰孔、磨削床身导轨面等
线
的
拟
定
24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
互为基准
工
➢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则两个表面互为
艺
基准反复加工
路
线
的
拟
定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
可靠简单
工
➢一定要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稳定可靠,夹具结构
艺
简单,工人操作简便。
路
✓一般常用面积大、精度较高和粗糙度较低的表面
的
拟
定
7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基准分类
基准分类
工艺基准——定位基准
工
➢工件在机床上加工时,在工件上用以确定被加工表
艺
面相对机床、夹具、刀具位置的点、线、面
路
➢工件定位基准的位置一经确定,工件的其他部分的
线
位置也就随之确定
的
拟
✓AC面固定以后, BD面,O—O线位
定
置相对于刀具的位
置也确定
8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选择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应 工 满足被加工表面的要求。 艺 路 线 的 拟 定
孔的典型加工方法
36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选择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应 工 满足被加工表面的要求。 艺 路 线 的 拟 定
平面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加工方法
37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所选加工方法要能保证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 工 度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的要求。 艺 路 线 的 拟 定
形状精度
38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所选加工方法要能保证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 工 度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的要求。 艺 路 线 的 拟 定
拟
定
32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33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经济精度
工
➢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
艺
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
路
和生产费用) 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线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和粗糙度、表面 形状以及位置精度可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
线
件上的几个表面,则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一 般也较高,主要取决于刀具的精度。
的
拟
定
18
定位基准的选择
19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分类
定位基准的分类
粗定位基准
工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粗基准,
艺
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基准必为粗基准。
路 精定位基准
线
➢以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精基准。
艺
➢零件的结构、形状不同,其加工方法不同;
路
线
的
拟
定
各采用什么方法加工? 41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加工方法要与零件的结构、加工表面的特点和 工 材料等因素相适应。
艺
➢零件的尺寸不同,其加工方法不同
路
✓孔的加工
线
的
拟
定
42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路
✓适用于成批大量的生产场合
线
的
拟
定
铣键槽时的装夹
14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获得加工精度方法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
工
➢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被加
艺
工尺寸(工序尺寸)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
路 调整法
线
➢在机床上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相
的
对位置,并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 变,以保证工件工序尺寸精度的方法。
的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测量装置或数控装置等自动控制 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
拟
定
16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获得加工精度方法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刀尖轨迹法
工
➢依靠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来获得形状
艺
精度的方法。
路 成形法
线
➢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的 仿形法
拟
➢通过仿形装置作进给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
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工
➢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采用高效率的、先进的工艺,
艺
如平面和孔的加工采用拉削代替普通的铣、刨和镗
路
孔等加工方法
线 例:三种齿轮孔(45钢, 35H7,Ra1.6 m)加工方案。
的
拟
定
钻孔—半精车—精车
粗车—扩孔—铰孔
粗车—拉孔
44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各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拟 定尺寸刀具法
定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工序尺寸的
方法。
15
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获得加工精度方法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主动测量法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