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曲福田 市场与政府的边界_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的选择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_从两难到双赢_谭荣
Yagr=A× Kagrα × Lagrβ × Landagrγ Ynonagr=B× K
χ nonagr
( 1)
ε nonagr
× L
δ nonagr
× 为资本投入 , L 为劳
动力投 入 , Land 为土地资源的投入 , 下标 agr 是 指 农业部门 , 下标 nonagr 是指非农业部门。则土地资 源在两部门的边际收益可以表示为 :
二、 合理农地非农化的度 : 理论探讨
农地非农化 , 本质上就是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 和非农部门配置的问题。对于这种生产要素部门间 配置的问题 , 在经济学上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 题。 要达到土地资源在两部门的最优配置 , 关 键就要使 得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边际收益 相等 , 这是最基本的判定标准。因此 , 我们就从这个 标准开始 , 来讨论农地非农化的度的问题。 许多已有的研究( 张宏斌、 贾 生 华 , 2001; 诸 培 新、 曲福田 , 2002 ; 钱忠好 , 2003 ) 都从理论上论述了 同样的或类似的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 门配置的问题。如果把土地资源在非农部门的边际 收益看作农地非农化的边际收益 , 把其在农业 部门 的边际收益看作农地非农化的边际成 本 , 就可以用 最基本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图来表示土地 资源在两部门的最优配置。 如图 1 所示 , MR 表示土 地 资 源 在 非 农 部 门 的 边 际 收 益 , MC 表 示 土 地 资 源 在 农 业 部 门 的 边 际 收 益 , MC′ 表示考虑农地资源生 态服务价值后的边际收益 , 因为农地资源 不仅能够 提供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土地要素, 还具有涵养水 源、 净化空气、 防止水土流失、 调 节生物多样性等一 系列生态服务功能 ( Robert Costanza,1997 ) 。如果只 考虑 MC, 则最优的农地非农化数量为 Q0, 若考虑 , 则最优的农地非农化数量为 Q*。因此 , 从图 1 MC′ 可 以 知 道 , 理 论 上 合 理 农 地 非 农 化 的 度 应 该 在 Q* ( 考虑农地资源的生态效益 ) 。 现阶段 中国 农 地 非 农化 主 要 是 首先 由 政 府 征 用农 村 集 体土地, 然 后 通 过 划 拨、 协议、 招 标 、拍 卖 等
申论范文:处理好土地流转“市场化”和“行政化”的矛盾
处理好⼟地流转“市场化”和“⾏政化”的⽭盾——从2009年中央⼀号⽂件所想到的回顾历史,我国农村⼟地制度的变迁,实质就是围绕农村⼟地流转制度展开的。
⾃从1979年安徽凤阳⼩岗村的村民以⼀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冲破农民公社的束缚以来,中国的第⼆次⼟地改⾰已经⼤致经历了三⼗年左右,这三⼗年间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的规模化要求不断突出,与此共⽣的“农村⼟地的流转”开始在我们⾝边⽇益频繁的发⽣。
但今天的我们,在看待“农村⼟地的流转”问题,依然会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先,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和政策的惯性,在涉及九亿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即⼟地问题上,我们⼀直贯彻⾏政主导的模式,⽽⾮市场经济模式。
因为保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惯性,所以表现出过多的⾏政思维及⾏政⼲预,⽽背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于是,在“农村⼟地的流转过程中”就出现了“⼟地剪⼑差”,农村⼟地虽是“集体所有”,但只能由政府买,由政府定价。
政府征⽤⼟地后,再将使⽤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差”,投⼊到城市建设等⽅⾯。
企业则在出让、开发等⾏为中赚取巨额利益。
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活、⼯作条件,有的还随着⼟地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
这⼀套路,被⼀些地⽅政府称之为“经营城市”,但农民的利益却受到很⼤损害。
农民⽆法在“⼟地的流转过程中”实际获益,这便成为了许多农民不愿“放⼿”⼟地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宜教育戴斌⽼师认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地作为稀缺性资源,将⼟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取消“政府单⽅定价”。
⽽对于⼟地流转,⼀⽅⾯,政府应具有顺势⽽为、推动现代农业的“责任”,另⼀⽅⾯也应有防⽌“⼀哄⽽上”造成农民失地的“义务”。
政府的放与收,好⽐⼀枚硬币的两个⾯,缺⼀不可。
因此,政府应巧妙运⽤“有为之⼿”推动农村⼟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顺势⽽为,努⼒做到把“市场的归市场,政策的归政策”。
这⼀现实问题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利益,涉及对农村发展与稳定等重⼤问题。
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专题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专题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L “村治”是指以()为后盾,强调高度的自治和一定程度的民主,事关村民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这里主要是指“村务”)由村民自己处理。
A.宪法和法律B.传统文化C.乡贤规则D.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意愿正确答案:D2.畜禽粪便循环利用途径不包括()A.有机肥B.培养基C.田园覆盖D.饲料E.燃料正确答案:C3.中国农业起源于什么时候?A. 200万年前C. 1万年前D. 5000年前B.5万年前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专题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L “村治”是指以()为后盾,强调高度的自治和一定程度的民主,事关村民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这里主要是指“村务”)由村民自己处理。
A.宪法和法律B.传统文化C.乡贤规则D.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意愿正确答案:D2.畜禽粪便循环利用途径不包括()A.有机肥B.培养基C.田园覆盖D.饲料E.燃料正确答案:C3.中国农业起源于什么时候?C. 1万年前D. 5000年前A. 200万年前B.5万年前C. 1万年前D. 5000年前区协会和农村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多元互动。
A.政治资本B.社会资本C.人口结构D.社会组织关系正确答案:D8.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肇始于那个省A.浙江8.福建C.广东D.江苏正确答案:A9.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是()A.产业振兴B.农民生活富裕C.实现传统乡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性D.乡村人才振兴正确答案:B10.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
A.手段B.保障C.目的D.基础正确答案:A11.农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组织基础是()A.利益相关B.关系相融C.阶层相近D.地域相近正确答案:D12.畜禽粪便循环利用途径不包括()A.有机肥B.培养基C.田园覆盖D.饲料E.燃料正确答案:C13.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是()A.产业振兴B.农民生活富裕C.实现传统乡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性D.乡村人才振兴正确答案:C14.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属于哪一类资源节约型技术()A.节水B.节能C.节地D.节药E.节肥F.节劳力正确答案:E15.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
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山东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版)
专题1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
2016年,武夷山被列为我国首批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启。
试点前,区域内存在自然保护区、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管辖,还面临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试点后,福建省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等工作,原景区管委会等机构不再保留;颁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和执法大队;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现了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经验。
【答案】①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合理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和支持各国家机关开展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工作。
②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法律保障;要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③政府要履行宏观调控、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推进严格执法,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治理能力。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
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武夷山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破立结合,形成了依法治园、优化整合、局地协同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试题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考点考查:党的领导、人大职权、以人民为中心、法治政府、依法治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法治意识、政治认同【详解】第一步:审设问。
2018年广东公需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级答案
2018年广东公需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级答案第一篇:2018年广东公需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级答案2018年广东公需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级答案在线测试题1、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推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单选题)A.资源变资东B.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C.资金变股金D.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2、下面不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优点()(单选题)A.有利于分工与专业化、机械化、释放企业家能力,进而提升竞争力B.有利于监管,提升食品安全C.有利于与大市场对接D.降低农民收入水平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3、2016年《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土地()“三权”分置。
(单选题)A.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B.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C.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D.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4、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
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单选题)A.2022 B.2020 C.2019 D.2018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5、下面哪项不属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
(单选题)A.管理有效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生活富裕在线测试题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6、下面不属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单选题)A.农产品价格过低与过高并存B.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C.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D.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7、莫干山民宿主要盘活了哪类资源()(单选题)A.宅基地B.农地C.林地D.人力资源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8、2017年末,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C)(单选题)A.2.51:1 B.2.61:1 C.2.71:1 D.2.81:1 您输入的答案:B 正确答案:C.2.71:1 解析:回答错误 9、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是根本。
土地制度改革五辩
土地制度改革五辩作者:汤冰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4年第03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新一轮的改革中最具基础性也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土地制度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土地改革做出了诸多制度设计,比如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但是学术界对相关制度设计和改革方向的解读与讨论并未就此停息。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撰文提出了他所认为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认识误区,而之后著名的民间智库机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天则)则针对其所提的五点误区提出了“全面商榷”。
真理越辩越明,本期《研究院》栏目将双方主要观点予以摘编,以供读者参考。
——编者NO.1区分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征地之辩华生:“严格区分公益非公益” 是脱离实际的空谈严格区分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用地,缩小征地范围,这个思路听起来完全正确,但这几年在实践中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
突,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首先,按这条思路去做,非公益性用地由市场谈判,公益性征地政府出钱。
那么这意味着政府现行土地收益全部丧失,相反还要另筹巨资进行公益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对于现在靠卖地还深陷债务泥潭的地方政府而言,显然是天方夜谭。
因此,真要实行这条思路,先要停止土地财政,解决现有债务,还要给地方政府提供公益征地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巨额资金来源。
在所有这些条件都根本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情况下,区分和停止非公益征地当然只能是空话。
其次,如果真解决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和资金来源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就真能严格区分公益性非公益性用地去改革征地制度呢?其实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转型期,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一个城市的城区扩大时,其所占用的公益性用地如道路、桥梁、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一般就要占四分之一左右,市场价值最高的商住用地大约也只占四分之一,另有一半是行政事业和产业等用地。
公益用地分散在整个城区,与其他用地犬牙交错。
挑选公益用地单独征收,根本无法操作。
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上。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 台已经全面铺开 , 而 一些 构建对于保障土地 的高效有序流转以及维护农 民的权益 有重要的 地方则未取得 实质进展 。农村土地流转不少地方虽然建立 了农村 理论和实践意义 。 土地 流转 交易中心等流转平 台, 但往往有硬件无软件 , 有形市场虽 当前 农村 土地流转 中市场作用和存在 的问题 然建立了,其建设标准和服务 内容与发达地区的相 比仍有较大 的 在 当前我 国的经济发展中, 市场机制起到基础性作用 , 而 土地 差距。 第三 , 农村 土地流转 中介组织匮乏, 缺乏土地评估、 土地 融资 作为一种基本 的生产资料也不应例外。通过 市场机 制实现土地流 等流转中介机 构,这导致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 中产生一种双边垄 断 转, 有利 于促进土地流转 效率 , 解 决 当 前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中 的 问题 。 现象。 即土 地 的 转 让 方 找 不 到 土地 的受 让 方 , 土 地 的 受 让 方 找 不 到
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 中政府 与市场 的关系
◆金 欣 蕾
(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 【 摘要 】 农村 土地 的合理流转对 于农 民增收 、 土地 资源的合理 使 用 以及农 业的现代化 发展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和市场作 为推 动土地流转的 重要 力量 , 必须找准定位 , 发挥 各 自的职 责和优 势 , 方能保 障和促进 土地 流转的高效、 有序运作 。因此 ,经营权的流转是达成农业现代化 、 推 动 农 村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必然 要求 。截 止 2 0 1 3年 底 , 全 国农 村 土 地 承包 经营权流 转面积达 3 . 1亿亩, 占家庭承包耕 地面积 的 2 3 . 9 % , 这 显 现 出我 国农 村 土 地 的 流 转 正呈 现 出不 断扩 大 的态 势 。在 当前 土地 流转规模不断扩 大、 流转速度 加快 、 流转市场逐步 发育 、 流转 方式逐渐 多元和规范的形势下,促进 土地流转 的健康 、有序 发展 就显得至关重要 。 政府和 市场作为土地流转的力量, 二者 的关系的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措施
价格政策
通过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改变不同农产品的比价关系,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例 如,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劣质农产品的价格,以鼓励农民增加优质农产品的 生产。
财政补贴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 结构。补贴可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向优质、高效、绿 色方向调整。
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重点之二
发展高效节水渔业。推广高效节水 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减少养殖用水消耗和污染 排放。
重点之三
拓展渔业功能。挖掘渔业的休闲观 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推动渔 业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
03
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Chapter
政策措施
市场化运作
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农民市场意识和 市场竞争力。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01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
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02
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废弃
物的循环利用。
强化生态修复和治理
信贷政策
通过调整农业信贷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产业的信贷投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技术措施
1 2 3
种植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抗病抗旱、高产高效 的农作物新品种,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 效益。
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 农业规模经营。
“三权”分置能否释放农地活力
分置能否释放农地活力文I谭秋成缘何提出“三权”分置“三权”分置是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 一种方式,最早由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5年被进一步强调,它指的是,“在落实农 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 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由于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已在 《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中得到落实和 稳定,所以“三权”分置这种改革方式的特别 之处在于分设并放活土地经营权。
那么,政策 为何要将本来从属于土地承包权的经营权单列 分置?这就要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的缺 陷及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说起。
1982年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后,农村实 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
这种双层经营体制的产权结构特征是:(1) 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由农户家庭承包经 营。
(2)集体经济组织发包土地,监督土地资 源使用。
农户获得承包地,但必须完成国家规 定的各项任务,如早期的农业税与“三提五 统”。
农户家庭与集体构成一种合同关系。
(3) 双层经营中家庭经营是基础,集体统一经营主要是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承担的事务,如机械化 耕作、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
相对于人民公社体制,以家庭经营为基 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给了农民自主从事农 业生产、自由配置资源和占有其产品的权利,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粮食及其它农产 品产量迅速增加。
但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并非一种自然演化出来的经济形 态或组织,它的本质特征是土地集体所有,要 服从于国家的政策目标。
所谓集体,尽管有其 边界,但并不是农民自愿组合而成。
土地集体 所有权一开始便是国家组织和管理农民的一种 方式,农民对土地的权利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农业生产效率、控制和管理集体经 济的交易费用等决定的。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集体所有制 在农村发展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首先,在土 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是村委会 发包土地,监督土地使用,保证承包者完成合 同任务。
市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权衡
市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权衡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焦点话题。
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国家和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探索一种合适的平衡方式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市场和政府两者角色变得日益重要。
一、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市场是一个有力的引导措施,更为有效地刺激环保市场和企业自发进行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商机。
市场需求和投资意愿的增长,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环保产品的应用。
同时,市场竞争也使环保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更加趋于合理,更具有市场竞争活力。
闻名全球的“碳排放交易”模式也是市场环保方式的典型代表。
通过设置减排指标,企业之间往来交易,将自由市场需求与环保目标结合起来,有效地降低和限制碳排放。
这种“自愿性”的环保编码模式,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减碳”行动,而且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环保管理方式。
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政府在环保问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旨在限制和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和环境,是指导企业的科学规范。
政府还通过“环境税”、“环保补贴”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激励和惩罚,全力推广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推动环境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发展。
另外,政府部门还对违反环保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和整改,保护环境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在环保领域,政府的环保质量监督和评估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国家环境监测站和环保科研机构,能够对污染物的排放、环境质量所在地的监测和评估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发表报告表明一定的污染水平和环保治理方案,以此推动环保的进一步实施和改进。
三、市场与政府的权衡市场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之间的配合与优化,是促进环保事业更快、更有效发展的需要。
市场的自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强制监管并不是相对的,而是互为补充,建立环保市场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机制才是有利于环保工作的长期发展。
京津冀农地非农化政策协同及其治理框架
栗俊杰刘邦凡赵良伟摘要:以“大棚房”为代表的农地非农化问题在京津冀曾经相当严重,要根治,必须从制度设计作出安排。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出台了一些农地非农化治理政策,但都没有在政策治理模式选择上来实现政策协同。
为了今后更加有效地实现农地非农化治理政策,在京津冀三地各自内部、甚至三地之间的协同一致,应该选择区域政府协同分析框架,即需要从发现、确定问题出发,通过实践解决,最终达成相互认可的协调结果。
实践解决环节,则需要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法律规范、信息系统和利益平衡等诸多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和广泛认同。
关键词:京津冀;农地非农化;治理框架一、京津冀农地非农化政策实施现状分析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2018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的方案》(农农发〔2018〕3号),明确提出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
自此之后,我国大规模开展了农地非农化治理。
这次农地非农化治理,其导火索就在于京津冀地区的“大棚房”问题。
在百度中搜索农地非农化信息,第一条信息是来源于《南方农村报》的报道,其文中首句就提到“今年京津冀地区部分违建‘大棚房’被曝光之后”。
这说明京津冀地区农地非农化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2018年之后,京津冀三地及其所辖区县都加大力度加以治理,并经过一段时间治理,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还没有根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后来,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全面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自然资源部也明确指出“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并做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生态红线保护不突破”,以上均表明国家对于农地非农化治理是持续而决断的。
(一)京津冀三地农地非农化治理政策概述近些年来,京津冀三地政府已经认识到农地非农化的问题,在相关政府文件中已经作出了制度安排,力求实现有效的治理。
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
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提供获取和配置耕地的机会,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一项改革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合法的流转行为将自己的土地转让或租给其他农户或企业,提高土地流动性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目前,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但与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等问题相关的难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
首先,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种植业过度发展、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
通过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流转耕地从事农业产业链上的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户收入,同时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此外,耕地流转市场化还可以促进农村资本流入农业领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其次,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农田资源总量有限,而部分农户对土地效益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通过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土地资源在农户之间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配置,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鼓励耕地流转可以促进合理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第三,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方略,耕地流转市场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推动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市场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流转市场化改革还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
但是,在推进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
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低价出租、违法违规流转、土地价格波动等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租约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强化流转市场监管。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梁璇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梁璇摘要: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在明显加快,因此一度出现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就应该对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快土地利用的转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该文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策略进行了讨论,期望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属于我国国土规划,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人们必须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尽管我国地域比较辽阔,但人均土地耕地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地利用形式由当下的形式变为了另外一种形式,这也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一种必定的趋势。
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地使用形态会伴随着资源的利用而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就使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利用转型和土地资源管理两方面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2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关系分析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等多种因素决定如何利用和转化土地资源。
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转化,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约束及科学指导来实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且促进土地转型。
一般情况下,土地制度包含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利用管理制度,集约型土地保护制度等。
因为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我国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就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而言,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能够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的状况。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_谭娟
-91-……2011.10基金项目: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指导项目“湖南省工业经济低碳发展模式”(湘发改高技,[2010]1060号)(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一、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与政府环境规制的机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被视为既是环境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
作为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问题,从宏观战略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占领新经济体发展制高点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从微观层面来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利契机;作为社会问题,发展低碳经济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价值取向,引领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4月中国国务院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
2008年10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
2009年7月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编制完成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且大部分省已进入实施阶段。
2010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开始在“五省八市”展开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
时至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导纲领中,将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政府将采取四大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实施多项措施。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注重经济与生态建设的统筹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坚定。
重构我国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
重构我国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张 飞 孔 伟 [摘要]在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农地非农化中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农地非农化中的“市场失灵”。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并不是弥补“市场失灵”,而是低成本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又增加了“培育土地市场”和“弥补农地非农化中的市场失灵”两项职能。
而这相互矛盾的三种政府职能,正是目前我国农地非农化中许多问题的根源。
因此,要解决农地非农化中的问题,必须重构政府职能。
[关键词]农地非农化 政府职能 市场失灵[中图分类号]F30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8)—05—0027(04) [作者]张 飞 讲师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江苏淮安 223300孔 伟 助教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江苏淮安 223300 在我国,政府直接掌控农地非农化过程,它既可能是实现农地有序非农化的关键,也可能是造成农地无序非农化的根源。
因此,要研究我国农地非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将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而政府职能是政府的核心要素,是政府角色定位的集中体现,其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所以,对我国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分析,无疑会有助于解释我国农地非农化现状。
一、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分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可以起作用或者可以使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政府的职能只是弥补“市场失灵”。
在农地非农化中,也是如此。
农地非农化中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农地非农化中的外部性问题。
农地非农化中的外部性问题,主要是因为农地利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农地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农地上生产的产品的经济收益,这主要由农地的养育功能实现。
农地的社会效益主要指农地的粮食安全功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电大区域经济学1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
B.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A. 长三角()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
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
B.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D. 区位商指标()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知识经济()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A.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B. 技术进步()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
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
B. 城乡边缘区()是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城市()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
B. 结构性效益()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
A. 经济利益()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
A. 发展商品经济B. 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是区域的增长极。
D. 城市()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
A. 地理区位B. 政府作用C. 自然资源()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
A. 飞旋镖效应()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A. 城市布局()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A. 动态比较费用说1962年,环境科普著作()描绘了一幅由农药污染所引起的可怕景象。
C. <寂静的春天>20世纪70年代,()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区域经济学。
B. 涅克拉索夫B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北美在贸易是需要进行改善的所有方面,包括商品贸易,市场准入,原产地原则,还包括()A. 纺织品和服装B. 汽车产品C. 能源和基本化工产品D. 农业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B. 内外兼顾C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
公需科目答案2
公需科目答案21.中央有权决定在特别行政区实施全国性法律。
正确错误2.目前两岸关系实践远远落后于岸关系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水平。
正确错误3.党的建设为党的领导负责,党的领导统摄、统揽、统御、统领党的建设。
正确错误4.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正确错误5.涉外工作主要是外交工作,没必要制定涉外法务制度。
正确错误6.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7.我国政协作用始终没有变化。
正确错误8.2018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已经接近60%。
正确错误9.人间真情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正确错误10.“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或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以制治村。
”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正确错误11.民族自治地方就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正确错误1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是主线和方向,一体是要素和动力,二者是辩证统一。
13.我国目前在全国人大中设立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正确错误14.植树造林都是有宜环境的。
正确错误1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正确错误1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要交给全国人大进行备案审查。
正确错误17.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推动执法重心上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正确错误18.政府必须全面加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等外,要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使政务服务事项基本上网办理。
19.《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到,与世界营商环境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营商环境建设已经完善。
正确错误20.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因此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市场,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一国两制”的定位定性是:“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2009年第12期摘要:如何确定市场和政府的职能范围,一直是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理论上能够清晰划分的边界,实践中总是很难把握。
交易费用经济学从比较不同治理结构的交易费用出发,为实践中判断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交易费用经济学从传统的私有领域拓展到中国目前备受关注的土地非农化这一公共领域,建立了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选择的理论框架。
接着,本文将该框架应用到H 市,为H 市土地非农化的具体任务选择了适宜的治理方式,确定了市场或政府的边界。
同时,从明确市场与政府作用和降低政府治理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为提高中国土地非农化绩效提供了有别于“盲目市场论”的建议。
关键词:市场政府交易费用经济学治理结构土地非农化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土地非农化,即,土地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因为过程的不可逆性(或者可逆的困难性)以及中国特殊的人地矛盾,一直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点。
不论是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在两种用途间的取舍是否得到了平衡,还是土地资源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仅仅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控制土地非农化就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土地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是政府在追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然而,单纯地依靠土地市场是否能够解决土地非农化乃至整个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其实,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市场与政府在土地资源治理上的“边界”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包含交易费用经济学)等对此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当不存在外部性时,市场是资源配置最合适的方式,而政府是用来弥补存在外部性时的市场失灵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和政府分别是针对不同领域为了实现集体行动的一致同意而采取的不同手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和政府是两种不同的治理结构,如何选择取决于两者产生的交易费用大小。
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来说,市场是无成本的,政府是万能的,只需要计算边际私人与社会成本就可以确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但是它因计算的理想性而受到现有经济学的批评。
对于公共选择理论来说,虽然提供了另一个理论的角度来看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但在实践中明确两者的边界依然是一个难题。
而对于交易费用经济学,因在理论和实证的结合上得到了长足进展,这为研究土地非农化治理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确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就是确定市场或者政府的职能范围,本质上就是为交易寻找合适的治理结构。
对于土地非农化来说,如果总收益既定,当交易费用尽可能小的时候,土地非农化的净效益则会尽可能最大化(即,租值耗散最小:Cheung ,1974)。
在这个逻辑上,交易费用经济学致力于探寻合适的治理结构来实现土地非农化过程中交易费用的相对最小化。
现实中的市场和政府,就是两种治理结构,因此,交易费用经济学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的选择*□谭荣曲福田*本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0425002)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得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Konrad Hagedorn 教授、Volker Beckmann 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Justus Wesseler 副教授的指导,这里一并致谢。
当然,文责自负。
39--以用来研究两者的边界问题。
目前为止,虽然交易费用经济学在私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公共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处于起步的阶段(Williamson,1999;Ruiter, 2005),对于土地非农化的应用研究更是刚刚起步。
Buitelaar(2004;2007)最近对国际上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念应用到土地非农化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发现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比如,如何将治理结构的选择与提高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分析框架,来为理论的拓展服务。
所以,本文的目的是,首先建立一个用于分析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选择的理论框架,把现有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拓展到土地非农化这个具有公共领域特征的资源利用行为上来。
其次,本文还将通过这个框架进行一个实证研究,初步探讨市场和政府如何配合,来实现土地非农化治理的效率,即,在实践中确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
二、分析框架:通过比较交易费用来选择治理结构为了选择治理结构,就需要判断交易费用。
理论上能够被界定的交易费用,在实际中往往不容易衡量,另外,对于一个交易来说,任何时候能够观察到的治理结构都只有一种,这两点都造成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假说存在证伪的困难(Williamson,1979; Simon,1991)。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证上取得了很多进展。
在理论上,进展主要是通过比较交易属性实现了比较交易费用的目的①。
在实证上,进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简化式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方法(Probit或Logic模型)解决了交易费用无法直接比较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通过计量技术的改进解决了一个交易无法同时观察两种(及以上)的治理结构所导致样本选择有偏(sample selection bias)的问题。
由于对这两个阶段进展的论述已经很多,这里不多做解释②。
总的来看,交易费用经济学已经在私人和公共治理领域逐步发展了一套规范的分析方法。
当然,必须指明的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假设是制度环境是给定的,即,正式制度假定为不变,关于这个假定的影响将在下文进一步论述。
上述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为分析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一)把土地非农化看作“交易”当物品、权利、服务、信息等在可分辨的界线上被转移了,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交易(Williamson, 1985;Beckmann,2000)。
从这个角度看,土地非农化是物理形态的改变、权利的让渡、服务的转移,所以,土地非农化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用途和权利上发生转移的大“交易”,从内部上也可以看作成是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小“交易”的组合体,这些小“交易”涉及一些具体的权利、服务或者信息的转移,比如,土地的评估,就是服务的转移;规划审批,就是权利的转移。
(二)土地非农化的“交易”属性理论上,交易有3个基本的属性: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频率。
近年来理论上提出了更多的属性,比如,可测量性③、可分割性④、可排他性⑤、正直⑥等,这些属性具有在特定领域内的价值,但一般来说,3个基本的属性足以解释其他新增属性。
所以,这里只分析土地非农化的3个基本属性。
土地非农化的专用性,应该涉及5个方面,即地点专用性、时间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职业稳定性和物理资产专用性。
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非农化后恢复成农地的困难性造成了土地非农化在地点和时间上的专用性很大。
非农化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需要培养和雇佣专业人才,比如土地行政人员、土地测绘技术人员等,而这些从业人员从事其他工作的相对竞争力不大,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大。
土地非农化作为一个公共治理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性对于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很重要,因此,这个属性的作用也可能很大。
最后,非农化需要一些资产的投入,比如企业资质、测量仪器、数据库的开发等,这些物理资产的投入的专用性也可能很大。
一般来说,资产的专用性越大,交易费用越高。
土地非农化的不确定性,是指土地非农化的收益和成本(包括当期和未来)、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及非农化过程复杂程度的不确定。
一般来说,不确定性越大,交易费用越高。
土地非农化的频率,是指某段时间内土地非农化发生的次数。
频率的大小对交易的总交易费用和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的选择中国公共管理论坛40--《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12期单位交易费用都会产生影响。
如果频率增加,总交易费用将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可能呈现先平缓后上升的趋势。
这是因为,单位交易费用将呈现逐渐降低至某一水平后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这是由于熟练、信任和规模等效应造成的。
(三)土地非农化的治理结构理论上,治理结构存在市场制、混合制、层级制3种类型。
其实,在市场制和层级制只是两种极端的治理结构,现实中很少存在,两者不同程度的结合(即,混合制),在现实中更多地被采用。
由于混合程度的不同,导致混合制的千变万化,所以,治理结构也从原先定义的3种类型转变为一条“波谱”:左端是“市场制”,右端是“层级制”,中间是不同程度的“混合制”。
不同的土地非农化治理结构都处于这条“波谱”上,不同的是偏向于“层级制”的一端,还是偏向于“市场制”的一端。
(四)土地非农化治理的交易费用的衡量1.寻找合适的衡量对象为了精确度和计量的需要,本文认为用于衡量交易费用更适宜的对象还是土地非农化的各个具体的任务,即从“小交易”来判断“大交易”。
各具体任务在治理结构、交易属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治理结构的差异是指,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把任务委托给政府以外的单位完成(市场制),也可以由政府部门自己完成(层级制),比如,土地规划方案的研究是委托科研院所完成的,土地规划方案的审批是由相应级别政府完成。
交易属性的差异是指,不同任务在影响(或受影响)土地非农化专用性、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效果也不同。
因此,如果能够将土地非农化分解成足够多的任务,以这些任务为样本来考察治理结构、交易属性、交易费用等,则可以估计不同治理结构的交易费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为判断交易费用的大小和治理结构选择服务。
2.如何衡量交易费用G1,如果TC(G1)<TC(G2)(1)G2,如果TC(G1)≥TC(G2)(2)其中,TC(G1)=αX+e1;TC(G2)=βX+e2在(1)、(2)两式中,G*表示被选择的治理结构,TC(G1)和TC(G2)分别代表不同治理结构G1和G2产生的交易费用,并可以被表示为含有一定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其中X为自变量向量,α、β为各自变量系数向量,e1、e2为符合正态分布的残差项。
此时,即使实际中无法准确衡量交易费用,但如果只是为了判断何种因素对治理结构的选择起作用以及作用大小如何时,通过判断G1被选择的概率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就可以实现目的,即,判断Pr(TC(G1)<TC(G2))=Pr(e1-e2<(β-α)X),此时,X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大小取决于(β-α)的符号和大小。
Probit或者Logit模型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这也就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实证研究第一阶段的主要方法。
但是,第一阶段的实证研究很快就被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
第一,Probit或Logit模型的系数是基于(β-α)/σ的(σ是残差项的标准差),当决策人对事情的判断的准确性越低(即,σ越大),那么在对应样本上进行回归得到的系数就越低(表示对应自变量对决策的影响力越弱),而实际上该变量的影响力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