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边界理论与市场的关系

合集下载

企业边界理论(ppt70)

企业边界理论(ppt70)
core competences)
影响企业横向规模的因素
一、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生产因素 固定本钱的不可分割与分摊导致了不同层次上的规模与
范围经济〔极为重要的来源〕 不可分性意味着某投入不能按比例缩小到某一最小水 平,甚至在产出非常小的情况下也如此。如专有设备 〔如运输〕、研发本钱、培训本钱〔如会计师、律师 等〕、建造生产线的时间本钱
SAC全自动化


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生产技术

SAC半自动化
低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生产技术
3.75
亿罐/年
(1) 在给定规模下,由于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导致的成本节约为短期规模经济;与之不同的是,由于采用 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新技术或更大生产规模而带来的成本节约为长期规模经济,因此厂商可以灵活采用 与预测产量相适应的技术
相对市场份额
波士顿矩阵

(增长/份额矩阵) 场





明星


(STAR)
现金牛
廋狗

(CASH COW) (DOG)
学习曲线理论的局限性
• 学习曲线是否一定存在?知识是否会贬值?
• 如何判定市场增长和占有率〔15-25%〕,也就是如何确 定不同业务〔或公司〕的市场地位 ?
• 在存在大量资本时,企业作为银行家〔如首钢〕具备专业 性优势吗?
案例:假定芯片制造商的累积产出为10000块芯片。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单位产出的 成本为2.50元。根据以往的经验,厂商相信一旦生产20000块芯片,则每块芯片的成本 为2元,此后不再有学习效应。该厂商在收到一份20万块芯片的订单后,忽然收到一份 立即生产10000块芯片的请求。请问,在生产经理、销售经理等人参加的会议上,厂商 愿意以何种报价接受这个请求(假设这份新订单不会损害其他业务活动)?为什么?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决定因素一、什么是企业边界企业边界即Enterprise boundary。

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

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

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1、交易成本论。

科斯在解释企业存在问题时使用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他认为如果通过市场安排协调资源的费用(即交易费用)超过了企业内部管理资源的费用,企业内部管理的资源配臵就是十分必要的和合理的。

可以通过管理协调来减少市场协调成本就是科斯对企业存在的理论解释。

对于“企业组织的边界”问题,科斯认为,企业扩张会带来自身的组织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对企业家的管理才能(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之一) 来说,收益可能是递减的,或者说“企业家也许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到它们价格最大的地方,即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

”因此,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 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2、企业能力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契斯认为应该采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涵盖与企业能力建立相关的整个过程、整个企业的内部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外部的交易过程。

他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塑造和重组内部和外部竞争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环境的整体能力。

”,并以企业动态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边界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

以上理论揭示了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决定企业边界变化的最终力量是效率,而且在分析企业边界时,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企业边界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边界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3年科斯发表名著 《 97 企业的性质 》 ,用交易 成本解 释企业 的概念 。2世 纪6年 代初 ,他的另一 0 0
篇名 著 《 社会 成本 问题 》发表 后 ,后 继者沿 着产权 和交易成 本两个 方 向对企业 的边界进 行 了探索 ,并 且 取得 了成绩 。新古典 理论 隐含 的假设 条件认 为市 场交 易是无 成本 的 ,而事实上 ,创办企业 有利 可图 的主要原 因是 :利 用价格 机制是有 成本 的。根据科
败下 阵来 。涉及 对企业 边界确 定的理论 分析 , 白亚
团队生产方式 , 在团队生产中,一个人存在着偷懒 的可能 ,因此设 立监 督者 成 为必 要 。在此 基 础上 , 他们认 为如 果生产 是 由团队进行 的 ,并且 团 队生产
的总产 出大 于 团队成员 的分 别产 出之和 ,增 加 的部
当 ・ 密 开创古 典经 济 学 以来 持 续不 衰 。企业 的边 斯
分足 以弥补组 织和 管理 团队成 员 的成本 ,团队生产 就会被采 取 ,于是企业 就产生 了,企业 的规模 就被 界定在 团队 总产 出大 于团 队成 员分别 产 出之 和与组 织 、管理 团 队的成 本支 付上 。 20 年诺 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 者威廉姆 森从人 的 09
进 行 自 调 整 的 结 果 。本 文 从 横 向一 体 化 和 纵 向 一 体 化 两 个 维 度提 出 了影 响 企 业 边界 确 定 的相 关 因 素 ,并 我 且 结合 相 关 理论 进 行 了研 究分 析 。
【 键 词 】企业边界 ;企业理论 关
【 作者简介 】 乔智,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稳定 的预期 。以往 的文章 鲜有从操 作层 面对影 响企
定在 这样一 个定点 :企业将 倾 向于扩张直 到在企业 内部组 织一 笔额外交 易 的成 本 ,等 于通过在 公开市

自由边界的基本内容

自由边界的基本内容

自由边界的基本内容
自由边界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主选择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和价格范围的能力。

这种自主选择的能力基于竞争市场的规则和条件,企业可以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效益的考虑,自由地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自由边界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供求关系:自由边界的实现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则,即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可以增加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提高价格;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可以减少生产和销售的数量,降低价格。

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选择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和价格范围,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2. 成本效益分析:自由边界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必须根据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决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如果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就会减少生产量;如果销售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就会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

3. 企业自主选择权:自由边界的实现需要保障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自主选择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和价格范围。

这种自主选择权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也能够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总之,自由边界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选择生产和销售计划的能力,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效益分析,并保障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对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人 认 知 能力 的假 设 , 属 于 排 除 非 理 性 和 无 理 性 以 后 ,
不 同于 强 理 性 ( 即新 古 典范 式 收 益 最 大 化 的假 设 ) 和
弱 理 性 ( 即有 机 理 性 [ o r g a n i C r a t i o n a l it y 〕 ,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理 性假设 ) 的中等 理性 , 预示 着行 为人意 图实现
业 ” 和 “ 市 场 ” 两 种 极 端 ( oP l a r ) 的 治 理 结 构 生 产 成 本 和治 理成本 差异 的模 型 分 析 , 以 及 不 同治 理 结 构 属
性 的考察 , 威廉姆 森 阐 释 了作 为一 种 治 理结 构 的企
业 的 边 界 ( f i r m a s a g o v e r n a n e e )
的科 学 纲 领 , 完全 理 性 是 新古 典 范 式 的硬 核 部分 修 ,
改 这 个假 定 意 味着 对新 古典 范 式 硬 核 的 冲击 。 由于
威 廉 姆森 的假 定 动 摇 了 新 古 典范 式 的 硬 核 , 使 其 不
得 不抛弃新古典范 式 惯 用 的边 际替 代 分 析 , 而改 用
三角 ” ) , 威廉 姆森 同样 选 择 “ 交 易 ” 作 为经 济 分 析 的
基本单 位 , 并 将交易 界定 为“ 产 品或 服务 在技术 可 分
界面之 间 的转移”
( W illia m s o n
,
198 5 ,
.
p
1) 。
但是,
“ 除 非 能 将影 响 交 易 费 用 的各 种 因 素确 定 下 来 , 否 则
se , 1 98 8 )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 威 廉 姆 森 所 做 的 工 作 则 是在 制度环境 确定 的前 提 下 , 研 究包 括企 业 (科 层 ) 、 市场 和混合组 织在 内的治理 结构 的 相对效 率与 治理模 式选择 , 努 力 将“ 科斯 梦 想 ” 向现实 推 进 。 如

市场边界的定义及其在市场定位中的应用

市场边界的定义及其在市场定位中的应用

市场边界的定义及其在市场定位中的应用市场边界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界线或界限。

它决定了一个市场的范围、规模和参与者。

在市场定位中,准确定义市场边界对于企业能否抓住市场机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市场边界的定义及其在市场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市场边界的定义是通过划定市场范围、界定市场参与者来确定市场的特征。

市场界定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基于行业和基于需求。

基于行业的市场界定依据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领域或行业划分,例如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

基于需求的市场界定更强调消费者需求与行为,通过识别目标群体和其购买意愿来界定市场。

在市场定位中,准确界定市场边界是成功的关键。

首先,准确的市场边界界定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了解自身竞争对手。

了解竞争对手及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竞争环境、评估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假设一个企业认定其竞争对手是同行业其他公司,但实际上其竞争对手可能包括其他行业的相关产品或替代品,这将导致企业的市场定位策略不准确,影响市场表现。

其次,正确定义市场边界有助于企业识别市场机会和潜在需求。

市场机会往往隐藏在市场边界以外,甚至在不同行业的边界交汇处。

如果企业将市场边界界定得过窄,将会错过拓展市场的机会;反之,如果市场边界界定得过宽,企业可能无法精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来准确地界定市场边界,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此外,市场边界的定义还有助于企业确定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

目标市场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

通过准确定义市场边界,企业可以明确知道哪些群体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旦确定了目标市场,企业可以根据该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定位、促销定位和渠道定位等。

在市场定位中,企业通常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界定市场边界。

首先,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划分市场。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企业边界理论评述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高科技产业中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各种形式的混合性治理形式,如企业间联合体和风险投资急速发展,企业边界进一步模糊,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边界的激烈讨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通过规模经济(生产)来解释企业扩张的机理,涉及到企业边界的制约因素。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而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规模报酬递增。

穆勒从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论述规模生产,探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马歇尔在对工业组织问题进行分析与考察的过程中,系统论述了大规模生产对工业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规模经济的概念,并由此推演出被称为“马歇尔冲突”的命题,只有通过改进组织才能有效解决这种“冲突”。

虽然钱德勒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边界的概念,但他研究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

针对有人提出垄断是决定企业规模的最终原因这一论断,他指出效率提高与否是企业能否成功进行一体化的关键标准。

该观点实质上阐述了企业规模边界问题。

当企业规模边界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从而确定其规模边界。

因此,其结论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是由其效率决定的。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评述科斯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采用标准的新古典分析方法,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价格机制不是唯一的,企业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用市场机制需要交易成本的理论,较为成功地解释了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原因,比新古典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继而,他用交易成本概念解释了企业规模的大小: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企业就变小。

因此,企业规模被界定在这样一个定点: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近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重新回到了科斯的观点上:将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结合起来分析企业边界。

科斯的最优边界

科斯的最优边界

科斯的最优边界标题:科斯的最优边界理论探讨一、引言在经济学领域,尤其是产权与交易成本理论中,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提出的“最优边界”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斯通过其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本质》提出了这一理论,他认为,企业存在的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之间的权衡。

二、科斯的最优边界理论概述科斯最优边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

他指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资源会流向最有效率的使用者,此时企业的边界是无限延伸的。

然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交易成本,如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合同的成本等。

企业通过内化市场交易,将其转变为内部管理行为,可以降低这些成本。

当企业扩大规模至某一临界点,内部管理成本的增长超过了因内化交易而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此时的企业边界就是最优边界。

换句话说,最优边界是指企业规模扩张到使内部组织成本等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那个点。

三、理论应用与启示科斯的最优边界理论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强调企业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并寻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途径。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并减少影响企业边界形成的交易成本因素,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率提升。

此外,该理论还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即合理的法律制度和产权安排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合理确定其边界,实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四、结论综上所述,科斯的最优边界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释企业规模选择、资源配置以及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

在实践中,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充分考量交易成本因素,以求达到社会总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的理想状态。

企业边界理论探究

企业边界理论探究

企业边界理论探究1. 引言企业边界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解释企业如何决定何时在自身内部进行资源配置,何时通过市场进行资源交换。

本文将对企业边界理论进行深入探究,介绍其起源、重要概念以及应用,并评估其在实际管理中的价值。

2. 起源与发展历程企业边界理论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科斯通过研究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边界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企业边界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和观点,如厂内交易理论、合同理论等。

3. 企业边界的主要概念为了深入理解企业边界理论,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3.1. 成本和交易费用企业在决定资源配置时需要考虑成本和交易费用。

成本是指企业自身内部资源配置的费用,而交易费用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进行资源交换所需支付的费用。

企业需要权衡这些费用来决定边界的位置。

3.2. 相对交易费用相对交易费用是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通过市场交换之间的差异。

当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成本低于通过市场交换的费用时,企业倾向于在内部进行资源配置;反之,当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成本高于通过市场交换的费用时,企业倾向于通过市场进行资源交换。

3.3. 厂内交易和厂外交易厂内交易是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交换,而厂外交易是指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等进行的资源交换。

4. 企业边界理论的应用企业边界理论在管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决策边界企业边界理论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边界的指导。

通过比较内部资源配置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可以获得最经济有效的决策边界,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

4.2. 合作与外包决策企业边界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决定何时选择合作与外包。

当企业发现在市场上交换资源的费用较高时,可以选择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交换,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4.3. 组织结构设计企业边界理论可以为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边界理论及其新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摘要:企业和市场都是对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企业边界的存在是基于节约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共同作用,企业边界变动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本文分析了企业边界理论发展历程,及其新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在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的企业边界变动中发展提出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边界理论新发展启示一、有关企业边界理论分析关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划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传统地认为企业是一个“黑匣子”,无论是“局部均衡理论”还是“一般均衡理论”都是关于市场交易的理论,即价格在平衡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企业的边界理论就在于界定交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在市场完成还是在企业完成。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把在市场上所观察到的契约形式看作是在信息制约给定条件下使生产要素间交易费用极小化的某种反应。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从研究个人着手,认为企业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和演化性。

1.企业边界的存在与分工的关系在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以前,企业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文献里有阐述。

亚当·斯密(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劳动分工来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

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马歇尔(1890)认为,企业与市场存在着明显界限,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

马克思也十分重视分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他指出协作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认为企业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它们只是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企业的运行靠等级制和行政权力,市场的运行依赖价格调控。

2.交易费用理论在科斯(1937)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企业之所以形成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

如果在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小于在市场进行的费用,企业的边界就会扩大,反之缩小。

企业纵向边界理论综述

企业纵向边界理论综述

企业纵向边界理论综述作者:张凤鸽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3期【摘要】企业纵向边界的扩张主要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实现,在回顾纵向一体化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笔者指出虽然纵向一体化能够有效地削弱人的机会主义,克服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它并不必然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好办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纵向分析策略是有效的。

【关键词】企业纵向边界;纵向一体化;纵向分析一、引言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或规模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协调成本的比较,由此可知,企业的最优边界为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

这一结论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体现为“购买还是制造”(张维迎,1995)——为了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企业必须考虑哪些投入要素应该由自己生产,哪些又应该从外边购买。

这种决策决定了现实中企业的纵向边界,当外部采购的成本(含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高于内部制造的成本(含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时,企业采用内部制造的方式,企业纵向边界扩大;反之,企业的纵向边界将缩小(威廉姆森,2000)。

交易费用理论中的所谓企业规模实质上是指,当一种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可分离为两个以上生产阶段时,同一个企业所占据的生产阶段的数量,即在最终产品的总生产链中由该企业所完成的生产链长度。

参考泰勒尔的观点,交易费用中的企业规模其实就是指企业的“纵向规模”即纵向边界。

企业纵向规模的扩张主要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实现的。

在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纵向规模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呈现出扩张(纵向兼并)与收缩(纵向分离)交互进行的局面。

二、纵向一体化理论述评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例如威廉姆森(Willianmson 1971)对市场失灵导致纵向一体化进行了讨论;Grossman(1986)等提出纵向一体化所有权成本与收益解释;Dosi(1994)认为交易费用与纵向一体化程度有很大关系;Arrow(1975)和Carlton(1979)则分别从供给与信息不确定性和转移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纵向一体化等等,然而最有影响的研究无非是从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角度出发,我们主要从交易费用理论角度回顾纵向一体化理论的发展。

企业边界的名词解释

企业边界的名词解释

企业边界的名词解释企业边界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确定的范围和边界,用于界定企业内部和外部事务的关系和职责。

企业边界的界定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企业边界的不同层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内部边界内部边界是指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

在一个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分工和合作的关系。

内部边界的界定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以确保职能的划分清晰,并避免工作职责的重叠和沟通协调的不畅。

例如,在一个制造型企业中,可以明确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制造,销售部门负责产品的销售,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等。

通过明确内部边界,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效率。

二、外部边界外部边界是指企业与外界的边界,涉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外部边界的明确有助于企业正确理解和应对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外部边界的界定还需要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关系,确保物流和供应的顺畅。

例如,在零售业中,企业需要明确零售终端与消费者之间的边界,同时与供应商之间的边界,以保证产品的正常调拨和流通。

三、技术边界技术边界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边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和应用新的技术。

技术边界的界定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制定合适的技术战略。

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边界,决定是否进行自主研发,还是通过技术合作和并购来拓展技术边界。

四、知识边界知识边界是指企业在知识管理和创新方面的边界。

知识边界的界定有助于企业通过知识的整合和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企业在界定知识边界时需要考虑哪些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哪些知识可以进行外部引进,以及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流通和共享。

例如,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创新边界,以便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并推动技术创新。

五、社会边界社会边界是指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边界。

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年6月75企业边界的影响因素分析张 林(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摘 要:随着技术改革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为了扩大其企业规模获得更大的收益,往往采取合并的方式。

这种合并以及一体化的方式,大大的模糊了企业的边界,企业边界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划分。

在这种环境下,本文研究和分析影响企业边界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企业边界的划分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字:企业边界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6—0075—01 一、引言企业边界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自科斯《企业的性质》以来,如何认清企业生产与交易的本质属性,划定企业与市场两种资源分配方式的界限,以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企业边界,成为理论界以及企业家们思考的前沿课题。

二、企业边界理论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以来持续不衰。

企业的边界如何确定等许多经典企业理论难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们,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企业被简化为一个投入产出的转换器,企业的边界主要是由生产中的技术因素决定。

1937年科斯发表名著《企业的性质》,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的概念。

以德姆塞茨和阿尔钦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内部的激励结构问题,认为企业其实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在团队生产中,一个人存在着偷懒的可能,因此设立监督者成为必要。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交易成本。

三、影响企业边界的外部因素 (一)技术进步技术影响企业边界的演进,并选择与技术类型相匹配的企业规模。

首先,企业使用的技术设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开始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转变。

第三,企业生产周期缩短,生产和配送速度加快,库存减少,质量提高;企业组织战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产品开发和设计越来越倾向于顾客、供应商和员工之间的网络化合作。

企业的边界理论

企业的边界理论

影响企业横向规模的因素
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生产因素 -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与分摊导致了不同层次上的规模 经济 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殊因素 -营销经济性-在更大的市场中分摊广告费用 -声誉效应 -购买经济性 -研究与开发:研发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和 生产过程,但需要大量投资,研发的规模经济必须依 靠大量生产和销售来实现;研发的溢出效应(如观念 和经验的多重应用)将导致范围经济。
阿里集团横向边界的扩张
纵向链条(vertical chains)
纵从向获取边原界材料开始到零部件、最终产品的分配和销售
的过程
上游(upstream)和下游(downstream) 处于纵向链条前面的步骤称为生产过程的上游,后面 的步骤则称为下游;上游和下游是相对的纵向边界
企业在纵向链条中的位置。
关系专用性资产
投资于支持某项特定交易的资产。如果不牺牲该资产的一 些生产率或增加是该资产适用于心交易的成本,它就不可 以再安排到另外一个交易中。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在一 定程度上所订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谢谢观赏!
2020/11/5
12
市场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
不完备契约导致机会主义,增加了市场交换的风险和成 本,商业法的存在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限理性 -难以详细指定或衡量绩效 -信息不对称 关系专用性资产 -根本性转变:在投资“关系专用性资产”后,交易 的关系就从“大量”的投标状态转变为“少量”的讨 价还价状态。为了重新分配甚至剥削“准租”,要挟 问题(即单方面中止关系)非常突出
企业的边界理论
企业边界的内涵
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 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 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 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 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企业边界理论与企业集团的有效边界

企业边界理论与企业集团的有效边界
中平 均 成本 曲线 先下 降 然后 趋 于 固 商的所有环 节,任 何一个环节配合不 定 , 明该产 品存在规模经济 , 最有 到位 就会出现“ 颈” 说 其 瓶 现象。 无疑问 , 毫 效规模是达到最低平均成本时的最小 发生在 独立企业之间的协调 问题 因为 产 出 , 图中分 别为 c 和 P。如 果企 涉及市场契约交易必然 比纵 向一体化 在 业对 该产 品的需求量 为 P, 达到 最小 企业的 内部协调更复杂和不确定 。
现专业化分 工 , 企业不 得不完成 纵 向 些 问题 ,主要有三种理论从不 同的角
( 纵向边界 的确 定 一)
度进行 了解释 。 企 业 的 纵 向 边 界 (et a 链条 的所有工作 。 v r cl i () 2 市场 提供 的激励 机制指 相对 ()从技术效率 和代理效率的相 1 b u d r s 就是指 由企业 独 自完成 o n ai ) e 市场上 的企 业更 互作用进行解释 而非 向市场上其他独立企业 购买的活 于 纵 向一 体化企业 , 技术效 率与生产 过程 有关 ,指企 动。纵向边界的确定 是企业在 市场带 具有 创新 和降低成本 的动机 。 来的收益与成本之 间的一种平衡 。

第一 , 求能否达到 产 品最小有 会影响到创新 的产 生。影响成本 是指 需 为了影响组织 内部 利益分配 的活 动成 效规模 不仅包括 影 响活 动的直接 成本还 如果 一个行业 存在 规模 经济 , 那 本 , 包括 由于 影响活动所造 成的错误决策 么企业 自行生产 或从 市场 购买的决 策
就取决于需求量 与最小有 效规模之 间 引致 的成本。 的对 比, 图 1 见 。 由上可知 , 企业利用 市场 与否取 决于三个方面 , 其一 , 业本身对 某一 企 产品的需求量 是否足以达到最低有效 市场带来的管理效率。 2 使用市场的成本 、

企业边界:理论、性质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企业边界:理论、性质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 关键词 】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性质 分析框 架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的 早期 研 究
MC 表示企 业协调 的边际成本 , MC 表示 市场 交易的边 际成 本。 如果企业在内部完成 这些活动 , 则会发生生产成本和协调 成本。生 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购买机器 、 厂房等 的投入 ,
【 摘要 】 本文对 企业边界 的性质进行 了分析 , 为企 业 认
性 质 决 定 企 业 边界 的性 质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企 业 边界 变动 的
三 种 分 析 框 架进 行 了梳 理 。
较, 企业的最优边界得到了确定 , 即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 本等 于利用企业协调 的边 际成 本的那一点上 ,如 图 2所示 。
多种技术流派 的学识” 。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李海舰 、 原磊 , 曾楚宏、 林丹明。 李海舰等认为 , 企业边界是由企业 自身 的核心能力决定的 , 企业边界主要体现 为一种能力边界 , 是指
产生交易成本 , 而企 业则
图 2 市场 交 易的 边 际 成 本 等 于 会带来协调成本 。 通过比
维普资讯
论 探 索
■ ——————■■■■■■ ■■■—■————一
e O N T E M P O RA RV £ e O N
企 业 边 : 论 性 质 界 理 及 其 变 动 趋 势 分 析



o 志辉 张淑 英 刘 家顺 ( 霍 河北鲤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30 ) 609
合于商品契约 的环节采用市场交易。作为 实体组织的企 业是 组要素契约 的结合 ,从不同于市场契约 的要素契约的意 义 上说 ,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之所以发 生要 是“ 。 素契 约对市场契约或商品契约的替代 ,是 因为有些交易活动 效率低 下。 企业是将 交易效率低 的活动卷入分工 , 却不要对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边界理论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实体,企业的存在当然有其边界的存在。

然而企业的合理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经济理论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理论都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企业存在的理由;什么因素限制着企业的规模和范围。

因而对企业边界的认识当然离不开对企业本质特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的边界对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又能使企业在自身运行时达到难以达到的目的或目标。

因此,通过对企业本质特性的认识来完成对企业边界的界定,通过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来探讨企业边界的作用与功能,对于现代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边界的分析在古典经济学中,对企业边界的认识基本围绕在专业化和分工所产生的企业规模扩大的水平上,此时企业边界也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规模概念。

亚当斯密1776年在其《国富论》中非常重视专业化和分工所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虽然斯密的理论没有直接给出企业形成和扩张的原因,但是认为分工与企业的形成及扩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就可能采用更加不可分的技术,这种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规模报酬递增,企业规模自然也在进一步扩大。

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企业边界的分析马克思也十分重视分工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他指出,协作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认为企业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当企业把它的主要任务放在努力生产劳动产品而满足社会对产品需要的时候,企业与市场的作用方式就显得单一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企业边界也是非常清晰的。

这是因为市场的需求量过大进而使企业与市场联系的媒介仅仅只有企业的劳动产品,或者叫商品。

这样,企业的真正形象也被市场上的商品的用途和数量所取代,使它成为被掩盖在商品背后的“黑箱”。

对于这样的“黑箱”,它的存在与否以及它边界的形式及形状与使用商品的消费者来说是毫无关系或者说是关系不大的,而且对于生产劳动产品的企业本身来说也觉得企业形象对它们生产和销售的关系不大。

这就使得企业边界曾经一度被管理学家,进而被经济学家忽视或者不予理睬的重要原因。

三、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边界的分析在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经济体系运转的中心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如何在给定的技术和偏好条件下来配置资源。

由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利用最优决策理论进行了经济分析,它的假设是完全理性和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假设下,企业内部的运行被视为一个“黑箱”,企业唯一的功能是根据边际替代原则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大的产量或最低的生产成本。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单一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企业是按个别消费者的形象所设计出来的经济单位,根据最大化的行为规则来运行。

将企业的目标定义为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新古典模型设定企业面临着给定的并可以意识到的各种选择和约束。

很显然,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并把价格机制看作是经济活动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

为了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新古典经济学仅仅把企业抽象为完全相同的最优化生产者。

四、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边界的分析从前面古典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均从企业的生产性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边界进行分析。

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仅把企业看作是完全同质的最优化生产者,从根本上排除了企业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企业只是市场价格协调机制下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的规模边界在给定技术条件的最优化决策下是清晰而简单的。

然而现实世界的情况却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1937年,科斯《企业的性质》发表,其标志着经济学界对企业性质和企业边界等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分析和探索。

以科斯和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所讨论的中心仍然是资源配置问题,但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把企业和市场看作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在界定了企业本质的基础上,科斯考察了企业的行为特征,认为企业的纵向边界决定于企业和市场在组织交易活动时的交易成本边际比较,在组织交易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是最优化行为者。

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此时,企业处于最优规模边界。

五、新制度经济学之后的企业边界理论发展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探索企业边界理论上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使人们认识到交易费用的存在,以及交易费用对分工效率的重要影响;使人们认识到企业是不同于市场的另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因而有利于人们在配置资源时根据效率需要自觉地选择和利用不同的方式。

但是,其也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不能很好地整合传统厂商理论,正如有批评者所说的,在人们注意到企业内交易费用存在的同时,又使人们忘记了企业的生产属性,而生产是企业的主要功能;企业边界的模糊性。

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的边界应该是明晰的,但实际上企业的边界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无法合理解释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同步扩大的历史现象。

因为根据科斯的理论,企业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企业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市场规模的缩小,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把企业与市场相对立,从而使人们借此支持政府管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六、结论从上述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对企业边界的认识无非是从生产分工角度扩展到交易成本角度,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基本局限于边际分析和替代分析。

从新制度经济学以后,经济学各流派对企业边界的分析思路宽广了很多,分析方法也不断出新,但大都是从某一个不同的侧面对企业边界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仍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从这些种种的努力中可以认识到,企业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因而企业边界的确定也绝非易事。

但通过本文分析,应该有以下清晰的认识:(一)企业是异质的且生产和交易性是企业的基本属性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价格理论。

通过企业的同质性假设,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是完全同质的最优化生产者,从而从根本上排除了企业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惟一的协调机制,价格机制的有效协调使整个经济活动处于稳定而和谐的“静态循环流转”状态。

但是,持续变迁才是现实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它不仅表现为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条件的变化,更根本地表现为企业自身的创新性活动及其竞争行为的多样性。

事实上,作为历史发展的有机体和长期内部知识和能力积累的结果,现实的企业是异质的。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竞争行为的内生性和多样性是现实经济持续变迁的根源。

企业的异质性假设是考察企业本质和竞争行为的基本前提。

另外,企业所有的交易功能和生产功能都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最大的增值,在企业内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节约交易费用的结果就体现在最后的利润增加上,利润的实现只有生产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后才能够完成,因此,不能够单独地强调企业中生产和交易哪一个更重要,两者是并重的。

(二)企业边界是由企业的外部因素与企业目标函数共同决定的企业的外部因素包括生产技术条件、交通通讯环境、资本数量、信用制度、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这些因素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状况,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可实现程度。

但是企业的目标函数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有可能是市场份额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等,这都是企业内部各要素所有者的目标函数在制度约束下综合反映的结果。

这样,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对不同的企业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个因素可能在缩小利润最大化企业边界的同时,扩大了市场份额最大化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决定过程是这样的:外部因素先决定企业目标可实现程度,企业再依据目标可实现程度来决定企业边界的大小。

(三)对企业边界的理解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既定的交易量而言,企业和市场有各自不同的配置资源优势,从而会配置不同的交易活动,在这一点上,企业和市场是互相替代的。

但是,市场是由企业组成的,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市场,也相应地会使两者配置的交易量都增加,从而企业与市场又是互补的,由于这是动态变化的结果,所以这个结论更容易从长期的考察中得到证实。

钱德勒(Chandler)做了这一工作,他发现技术、市场和交通通讯在降低了交易费用的同时,企业和市场同时扩大了,“现代工商企业首先是在这样一些部门和工业中出现、成长并继续繁荣,这些部门和工业具有新的先进技术,而且有不断扩大的市场。

反之,在那些技术并不能创成产出的急剧增加、市场依然是小而专的部门和工业中,管理的协调并不比市场协调更为有利。

因而在那些领域里,现代工商企业出现较晚,而且发展较慢”。

(四)企业边界概念的多重标准和相对模糊性现实世界的企业一般存在着两重清晰的边界,一是法定边界,二是契约边界,契约边界的相互交叉是一种经济常态。

随着“经理革命”的出现,公司制企业又出现了经营边界和治理边界。

企业合约与市场合约并不是互斥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兼容的。

事实上,市场合约与企业合约,是两种极端的合约形式,企业合约使用的是管理协调机制,而市场合约使用的是价格协调机制。

而现实中的合约往往是他们所说的企业合约与市场合约的组合。

譬如张五常所说的“件工合约”、“特许经营权合约”以及“外包合约”,甚至于企业之间的“卡特尔”等,这些形式的合约既不是完全的科斯和张五常意义上的企业合约,也不是科斯和张五常意义上的市场合约,而是既含有企业合约,又含有市场合约。

现实中的企业,往往不是由完全的企业合约所组成的,而是企业合约与市场合约的比例组合,因此企业的边界可能被外延,企业的规模被放大,因而企业的边界呈现出模糊性。

(五)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方法变化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其发展轨迹正由静态研究趋向动态研究、由被动研究趋向主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