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WORD教案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8.1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弹力的测量方法。
3.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本质。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弹力的存在和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种类:1. 弹力弹力的概念: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1. 物体内部的弹性形变弹力的测量:1. 弹簧测力计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 弹簧门2. 弹簧床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弹力,并记录下来。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解弹力产生原因时,可以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以及弹力的产生。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时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以及是否运动。
3.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 弹力的产生: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3.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小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弹簧、橡皮筋、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原理。
4. 演示弹力的产生:通过弹簧、橡皮筋、小球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产生。
5. 随堂练习: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 课后作业:运用力的作用效果和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力的作用效果和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弹力的知识,解释现象。
2.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是否与弹力有关,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弹力有关。
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案2(新版)苏科版
力、弹力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年级主任复核签名: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理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知道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恢复原状?3.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4. 讲解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 演示弹力的产生:用手挤压橡皮筋,松开手后,橡皮筋会弹回原状,产生弹力。
6. 学生操作: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感受弹力的作用。
7. 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活动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簧门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是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让孩子们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我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我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确定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为教学难点,而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重点。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大理石、弹簧、测力计等教具,以及实验记录表和学生实验手册等学具。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然后,我讲解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我组织了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重点讲解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重点。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我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在实验操作上,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规范,测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掌握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弹力概念的设计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弹力的直观理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教学课件。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 方向判断:讲解弹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方向。
4.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与它接触的物体。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中弹力的作用:拉扯弹簧、挤压弹簧、扔铅球时手的感觉。
答案:拉扯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挤压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压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扔铅球时,手对铅球施加力,铅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铅球的弹力。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 教案2(苏科八年级下)
8.1 力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具有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及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力的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难点:弹簧力计的原理及力的概念的建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_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以及弹力与重力的区别。
2. 弹力的产生原因:解释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及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作用。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弹簧形变的过程,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
5.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拉伸弹簧、挤压弹簧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2. 答案:(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的方法: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具体教学章节内容如下: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例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实验台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产生。
2. 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一定会产生弹力。
()(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3)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无关。
()2. 选择题:A. 直接接触B. 发生弹性形变C. 相互吸引D. 相互排斥(2)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下列哪种力?()A. 重力B. 弹力C. 摩擦力D. 拉力3. 问答题:请解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理解弹力是一种接触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3.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测量。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桌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4.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7. 板书设计: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8. 作业设计:题目1:简述弹力的概念。
答案: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题目2: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
答案: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题目3: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位置;然后,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弹力 教案2
§8—1力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4.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装式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具准备】气球、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塑料尺每组自己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据统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共爆发38次掌声,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新课讲解1.什么是力活动1利用自己的笔袋、塑料尺等物品,动动手,你认为哪些操作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学生可能会推、拉自己的笔袋等)多媒体播放图片:运动员举杠铃、狗拉雪橇、铲车举起重物、火车头拉车厢师:有人认为,力是由肌肉紧张引起的,只有人和动物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这个认识对吗?为什么?生:人可以举起重物,铲车也可以举起重物;狗可以拉动雪橇,火车头可以拉动车厢(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认识到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从而将力的概念加以推广,建立力的一般概念。
)请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四幅图片,让学生学会归纳其中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力的基本概念。
师:哦,那请同学们给力下个定义。
生: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板书)师: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同学们,分别是哪两个物体?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案及反思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2. 详细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3) 弹力的测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2. 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弹簧门的开启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量下的弹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钩码重量下的示数;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重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再结合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的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8.1力 弹力》word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弹力》教学案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课前预习】1.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2.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当你坐在沙发上,沙发会下陷。
这几种现象有什么共性?【学习过程】一、学生活动1:自学课本“力是什么”课本图8—1中的推、拉、举、压分别是的作用形式。
思考:1.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且要发生_____________作用,2. 当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它们之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分别举出日常生活中推、拉、举、压的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举,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压,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结论: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力.二、学生活动2:探究弹性在手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的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的__________ 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看到了有的 _____ ,像 ______ ___ 等,有的,像。
___ 称为弹性形变。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弹力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
三、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实验:1、架高塑料尺,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 弹力》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板书:一、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现在,我们分别对橡皮筋和橡皮泥施加一个力使它们发生形变,这两种物体的形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呢?板书:弹性形变形变X性形变橡皮泥发生X性形变,我们能感受到弹力吗?板书:二、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要使弹簧发生形变我们可以怎样做呢?要改变弹簧形变的大小,我们又要做什么呢?实验装置图:在弹簧的挂钩上可以挂上钩码,每个钩码可以提供0.5N 的拉力。
随着钩码的增加,弹簧变长了,现在,我们就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后一种不能。
同学回答:感受不到。
让同学归纳:外力大,形变大,形变主要体现在长度上。
请同学上台演示并描述过程。
通过示意图,请同学们来分析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分别在挂钩上挂上一至四个钩码,在纸板上用粉笔画上弹簧伸长后的位置,并在黑板上画上下图示意。
实验表格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如果对于这根弹簧,伸长量为7cm时,拉力为多大?拉力为4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请同学们思考钩码数能否一直增加?板书:三、实验1、注意:拉力不能超过弹簧弹性限度。
2、结论: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3、应用:弹簧测力计。
三、布置作业1、预习课本43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划出你认为关键的字词。
2、利用橡皮筋、牙膏盒及瓶盖等,动手制作一个简单测力计。
请同学来测量伸长量ΔL1、ΔL2、ΔL3和ΔL4的大小,填入实验表格。
表格填入数据后,让同学判断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正比关系。
同学通过计算回答同学回答:不能。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体想要恢复原状,从而产生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判断物体受力时的形变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挤压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及产生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力是什么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弹力的例题,如:一个悬挂的弹簧,当挂上一个重物时,弹簧会发生形变,求弹簧产生的弹力。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弹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定义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弹力的定义。
2. 解释一下为什么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知识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弹力方向的判断上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案二苏科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案二苏科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具有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及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难点:弹簧力计的原理及力的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新授【导语】:生活中手提一桶水、用力推桌子、手压木板、用力拉弹簧。
动手做一做,有什么感觉?总结:有人把力说成是人体对物体的作用。
【板书】1.什么是力?【提问】是否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呢?【启发】人提水桶能否用其它物体代替手压木条人产生同样效果呢?手拉弹簧【总结】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替代。
【板书】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板书】2.形变和弹力【提出问题】什么叫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对其它物体会产生作用吗?【启发】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发生形变后撤掉外力后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板书】(1)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形变。
【提问】什么叫弹性形变?【总结归纳】(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
【板书】(3)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板书】3.观察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点拨】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板书】4.力的测量(1)观察弹簧测力计提水桶推桌子体验主流:感压木板到肌肉紧张拉弹簧学生动手实验,想办法用物体代替手达到相同的效果从而得出力的概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教案(2)
力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和弹力。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弹力》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秤
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教具: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
学习过程:
一、学生活动1:压弹簧、拉弹簧、压气球等利用手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
自学课本“力是什么”
在手压气球中,手对气球有的作用;手拉弹簧中,对有的作用;钩码拉弹簧时,钩码对弹簧有的作用,其中施加了这种作用,是物体,受到这种作用,是受力物体。
课本图8—1中的推、拉、举、压分别是的作用形式。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
分别举出日常生活中推、拉、举、压的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例:举,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例:压,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二、学生活动2:探究弹性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的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的
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又看到了,有的,像
等,有的,像。
称为弹性形变。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的感觉。
叫做弹力。
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
三、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1、架高塑料尺,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形变。
2、在弹簧下挂不同的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小组交流总结:弹簧长度的伸长与外力的大小。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否利用手边的器材制一测量力的工具,如果能请试一试。
四、学生活动4: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自学课本活动8—2 观察弹簧秤测量力计,讨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图8-4)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
(2)校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4)观察时,视线必须。
2、练习使用弹簧秤测自己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
自学课本生活、物理、生活认识弹性势能
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这种能量叫做。
学生练习: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性能。
六、课堂练习:
1、物体对物体的叫做力。
力的符号是,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
做物体。
3.测量力的工具是()
(A)天平;(B)弹簧秤;(C)杆秤;(D)台秤。
4.关于弹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在任何情况下,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
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
6、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
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
B.量程5N,最小刻度值0.1N。
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
D.上述三个弹簧秤都可以用。
8、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观察不到物体的形变,就一定没有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9、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这范围。
超过这范围,弹簧的__ ____就不再与___ ___成正比,弹簧不再恢复到原来的___ ___。
布置作业:1、课本三W
2、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