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东欧巨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的教训苏东剧变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最严重的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空前严重的损害。

一直以来, 人们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及价值评判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我们要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可以说是20 世纪的大事变。

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人们特别是搞社会主义的人们心灵的震憾是巨大的。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苏东剧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想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在历史上苏东经济建设也有过辉煌的成就。

但长期以来, 国民经济明显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即由“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一比较慢一一停滞发展、零增长和负增长” , 到80年代后期, 苏东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滑坡, 通货膨胀严重, 债台高筑, 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国际背景, 则更加容易引发当地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离心倾向。

第二,在自身建设上,共产党的干部从上到下一形成了一个宝塔形结构, 加入这个结构的人往往不是由人民选举, 而是由党来一级一级由上到下任命的。

虽然不能说全部、但相当多的干部是能上不能下,是为任命他的上级负责, 而不对人民负责。

更有甚者, 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是很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工作, 而是以权谋私, 假公肥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 把做人民的公仆逐渐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

这样, 在苏东各国, 人民当家做主逐渐被任命式的、终身制的、能上不能下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所代替。

这就是说, 长期保护着官僚主义者的苏东各国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最后作为重要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垮台这不仅成为反对派和西方资产阶级多年来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口实, 而且导致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 大多数群众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 而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甚至跟着反对派走的态度。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摘要: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

它的发生对于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来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吸取其中的教训,并将之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多年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它的弊端日趋严重,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

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联系制约、借鉴扬弃的关系,格外错综复杂。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红旗落地的历史悲剧。

而在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挑战,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号:4031331269姓名:李颖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苏东剧变是二战之后世界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剧变造成了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动,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了重大挫折。

对苏东剧变历史的研究将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首先我们应当探究苏东剧变的原因,吸取社会主义在苏东兴亡的经验教训,这将对我们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众多的启示。

要想从苏东剧变事件中得到教训和启示,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苏东剧变发生的原因。

但苏东剧变产生的原因是深刻的,同时也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从苏东剧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去分析。

但我们也要注意苏联解体是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危机、挑战相互交织、纠结、交融而形成的,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割裂其整体性。

而我们着重分析的是我个人认为比较突出主要的方面。

一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第一,从其根本原因来说,首先要分析政治经济因素。

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没有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没有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共也曾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还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指令性计划的经济体制缺乏活力和内在及恒久的动力; 二是由于急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行高指标的赶超美国战略; 三是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上形成畸形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苏联国民经济长期比例失调,背离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以人为本,没能满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同时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方针的错误,苏联出现负增长,商品奇缺,老百姓对苏共执政更加失去信心。

进而使苏共失去民心,这就引出苏东剧变产生的又一根本原因。

第二,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失去了执政地位。

具体的原因有:一,苏共丧权亡党,最根本的原因是掌权后造成逐渐地脱离群众,最后在政治剧变中多数老百姓不对苏共投赞成票这首先是因为它在政治上并没有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来切实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世界现代史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世界现代史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单元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许多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匈牙利改革,但都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后导致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

知识梳理: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时间:1953年~1964年2、原因: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措施:经济上主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大力种植;政治上批判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4、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未能改变高度集中的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时间:1985年~1991年2、措施:经济上颁布经济体制改革法令,改革失败,导致经济恶化;政治是修改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导致社会动荡,激化了各种矛盾,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3、实质: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

(三)苏联解体:1、时间:1991年底2、实质:制度发生变化。

3、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的改革,导致经济恶化,实行多党制,放弃了党的领导;(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东欧剧变:(一)匈牙利改革:1、时间:1956~1988年2、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3、原因:总结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4、措施:政治上改善,发扬社会主义和健全;经济上优先发展,调整农业政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工业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5、成效: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取得很大成效,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二)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1、时间:1968年2、结果: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被苏联镇压。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案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下(2019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案

教师活动:展示斯大林逝世后各地的哀悼情况,与《国家葬礼》中的描述加以佐证,提出问题:斯大林留下了哪些遗产?【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斯大林在位期间,苏联的国力明显增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二战后的发展。

【材料二】当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有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

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方米的住房……农业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苏联国民经济》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二战后苏联取得成就之外,社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梳理材料所呈现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改革的历程。

【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总值、国防、农业、工业等方面总结苏联二战后的成就。

阅读课本,理清苏联各个领导人改革的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赫鲁晓夫为掘墓人?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称其为掘墓人。

【材料四】科学家联名要求赫鲁晓夫去领导一个癌症治疗所。

赫鲁晓夫推脱道:“谢谢同志们的支持,但我对癌症一窍不通啊。

”科学家们纷纷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您只要应用一下您在农业问题上的经验就好了!您一负责,粮食就全不见了!”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

(1957)年,苏联的肉类产量只有570万吨,而美国是1600万吨;人均肉类产量,苏联是36公斤,美国是97公斤。

从1959年起,赫鲁晓夫开始推行冒进式的“七年计划”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教训及社会主义是否会取代资本主义的思考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教训及社会主义是否会取代资本主义的思考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教训及社会主义是否会取代资本主义的思考关键词:民主、改革、发展、教训、社资主义摘要:本文通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分析,说明中国发展要注意的问题,吸取的教训。

进一步阐述我对“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现实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结论的观点。

一、东欧剧变——强制性的革命输出为其埋下的定时炸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崛起。

在苏联老大哥的扶持下,民主德国,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共产党登上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则拉开了苏联、东欧各国和美国、西欧各国冷战的序幕。

按照当时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看法,由人民民主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而且是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不同于苏联的走向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这一指导思想在东欧共产党“国内派”领导人尤为盛行,南斯拉夫的铁托就提过“走向微不同于苏联的道路”;波兰的哥穆尔卡提出过“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他说:“我们的民主不等于苏联的民主,我们的社会制度更不能与苏联的制度同日而语。

”捷克斯洛伐克夫人哥特瓦尔德说:“人民民主的制度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保加利亚的斯科托夫提出“祖国阵线不等于工农的革命专政,而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部分同工人农民联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谈得上过渡为社会主义。

”匈牙利共产党通过“经由人民民主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纲领”;罗马尼亚共产党也确认人民民主制度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形成。

虽然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不同,但人民民主的道路共同点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盲目的照搬苏联的模式。

观中国的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进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提出过“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苏联模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苏联模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苏联模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作者:王艳艳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成功建立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最终解体。

人们开始质疑苏联模式。

本文分析了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力求通过对苏联模式的分析,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经验。

关键词: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启示1、苏联模式的特点:其政治经济体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它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方面一探究竟。

1.1. 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把国家的工业发展作为唯一目的,忽视农业的发展,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机制。

1.2. 政治方面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实行一党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

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

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1.3. 外交方面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

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

在这点上,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建国之初,我国由于国际地位尚不稳固,国家经济落后,只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因此,苏联的这种外交政策必然会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1.4. 文化思想方面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

并采取行政手段特别是“学术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对待不同意见和观点。

2、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2.1 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破坏民主、法治,最终造成离心离德,导致最终政治体系奔溃苏联在政治方面存在严重的个人崇拜问题,官员的一切任用、罢免都由上级领导直接决定,存在个人高度集权的问题,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顺势而生。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发生于1989年到1991年间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

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它是苏东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虽然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二十年,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同时我们也要从苏东剧变中获得必要的教训和启示,以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

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以史为鉴”,以便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一、内部原因:苏联东欧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积弊太深、矛盾逐渐加剧,而又不能得到及时克服。

苏联所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特别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期有着它的合理性和巨大优势,但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体制隐藏着巨大弊端,并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走不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人家的一套,走人家的路,它就丧失了历史主体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切合中国实际,顺乎举国民心,合乎时代潮流,这是中华民族主宰自己的历史命运,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

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一、“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第一,根据中国的国情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基本含义。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会成功。

中国式的现代化,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成果和经验,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以此为由否定社会主义,全盘西化。

第二,依靠中国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国家,这是另一层含义。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所谓依靠中国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国家,就是在中国办各种事情,都要依靠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办,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国人身上。

第三,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争斗,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世界并不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顶住外来压力,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

过去,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时候,敢于正视现实,用弱小的力量顶住外来的强大压力;今天,各方面都不同于过去了,更不怕任何外来的压力。

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

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

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

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

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

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

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

但是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

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1】。

1.2苏联解体1988年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

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发展。

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苏共二十八大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的三种势力。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四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结构】形成时间过程实质和平方式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东欧剧变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原因苏联外部原因西方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利内容:后果过程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原因:内容:结果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重点难点】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是这些国家内部原因和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从内容上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加之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错误得不到纠正,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因此,关键在于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造成消极后果。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唯一可以奉行的模式,虽然各国曾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数未能突破这种模式,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其结果是反对派得到支持并通过大选等方式获取政权。

(2)从外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西方反苏、反共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诱压苏联和东欧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扶植、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1摘要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短的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八一九”事件的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本文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原因2.1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1)历史原因。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

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

伴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引来纷纷质疑。

辩证分析并总结苏联模式的成功与失败,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苏联解体已有20年之久,但对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评价却是学术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一大课题,且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密切关系,我国也一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各方面的对比和反思。

在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充斥着这样两种声音:一种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认为苏联模式早已失败,是一条死路;另一种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苏联模式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如若要对苏联模式进行准确的研究,我们必须秉承辩证的分析态度,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以寻求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启示。

一、苏联模式苏联模式,通常指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方针策略,[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下的特定产物。

苏联模式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2]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集权制,贯穿于具体体制的方方面面。

经济上,苏联模式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各级党组予以执行,以国家工业化发展为既定目的,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

[3]苏联模式中,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依靠指令性计划来指挥,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控制,忽视市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苏东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东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东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提要: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简称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20年之久,但它使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谷底,同时也根本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极大的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

虽然这个历史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和经验十分丰富。

因此,从苏联和东欧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原因启示社会主义建设一.东欧剧变80年代后,面对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发生的变化,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陷入了困境,就是在这个时期,剧变发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欧国家掀起第三次改革浪潮。

波兰、匈牙利掀起剧变第一波浪潮。

结果,波兰、匈牙利的共产党组织丧失执政地位。

与波兰,匈牙利相似,80年代中期后,由于其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掀起剧变第二波浪潮。

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掀起剧变第三波浪潮。

同样,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共产党组织都因为类似的原因,且以类似的方式丧失了政权和执政地位。

这样,东欧八国先后最终完成了剧变的过程[2]。

二.苏联剧变1985年3月11日,在召开的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选举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书记。

苏联的剧变主要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期,从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开始。

剧变同戈尔巴乔夫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有密切关系,它们基本上是同一个过程。

这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先是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后是两种政治力量激烈斗争,最后是苏联共产党垮台和苏联解体。

三.苏联、东欧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马克思认为,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浅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九九一年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这次剧变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苏联解体的原因1. 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

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

2. 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苏联的解体,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

3. 苏共薄弱的党组织建设这也是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作用,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事业的组织力量。

4. 错误估计民族关系发展状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苏联对实现社会主义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前景过于乐观。

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已经消灭了阶级对抗和民族对抗。

实际上苏联民族众多,民族关系更是复杂。

5.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

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

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惨痛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打击更是沉重的。

那么在沉痛的打击之下,其他坚持下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应该吸收什么样的教训呢?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简单的说,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启示:1. 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联盟前途举行全民公决,全苏1.86亿选民中80%以上参加了投票,投票者赞成保留苏联的占7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不能正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站在时代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衰,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苏联模式。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模式,是斯大林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论述,并适应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需求而形成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建设自己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防御和粉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工业化,初步改善了人民生活,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战后苏联又支持一些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显示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走在了时代前列,推动了时代进步。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这种优越性,包括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内,甚至可以说主要是针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而言的。

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20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的苏联模式,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当时人们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并随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方法。

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表现。

答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知识拓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逐渐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列举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3)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答案:(1)①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历史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基于“社会主义维度”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基于“社会主义维度”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历史文化/苏联东欧剧变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团体最终解体———统一联盟国家的苏联政治形态和体系彻底瓦解和颠覆,国际社会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结束;二是从国际视野中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效力来看,苏东各国共产党相继丢失政权,其社会主义国家毁于旦夕之间;三是从国际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剧变事件的经过来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战线、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原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发生偏离,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实践在这些联盟国家的失败。

一、从社会主义性质和命运方面探讨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苏东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失败,是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形态和国际社会的颠覆,是这些国家的人民抛弃了一种已经变味的社会主义体系和形态,但并不预示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中的终结。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指出,从苏东剧变中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认为,“苏东剧变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因为在马克思逝世后,列宁—斯大林主义虽然与马克思主义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被变形,这种变形在一个极权的官僚体制国家中发展到顶点。

马克思理论的灵活性、人道主义和对自由的关注不复存在,反而代之以僵化、形式化、教条化的体制”[1](P617-667)。

苏联作为最早在国际上和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于具体社会形态和体系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却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阐述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体系两者因素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苏联的国家计划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分配高度集权的体制,国家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逐渐形成国家经营的官僚体制,必将导致国家经济的失败和崩溃。

事实表明,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活力优越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结论,忽略了资本主义强国维持住了在国际多极化局势中的经济优势是依靠自己有利的政治历史因素,在苏联向资本主义社会前进的道路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急剧下滑。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也对全球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其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迅速实现工业化,到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再到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两极之一,苏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苏联也逐渐积累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经济方面,苏联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

过于注重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生活用品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使得经济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政治方面,苏联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权力集中问题。

决策过程缺乏民主,领导层的更替和权力交接机制不完善,导致政治腐败现象滋生。

同时,对民众的意愿和需求关注不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思想文化领域,苏联长期的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控制,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交流和创新。

文化发展缺乏多样性和活力,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东欧各国在二战后大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苏联的影响下建立了相应的政治经济体制。

然而,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苏联的问题。

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体制僵化,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20 世纪80 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公开性”和“新思维”。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在外部环境方面,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战略。

通过经济制裁、文化渗透、舆论宣传等手段,试图削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政治矛盾、经济矛盾等全面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范 围内,许多代表工人 阶级利益的左翼政党仍 代 , 苏联是中国人民心 目中的理想国。 当时的苏联 , 在为 社会 主义 理 想而 斗 争 。让 社会 主义 思 想为 执 就是 中 国未 来发展 的光 辉榜样 。毫无 疑 问 , 我们不 政 的左翼政党在本 国所犯 的实践错误负责 ,这种 能因为后来苏联模式将苏联送入坟墓而将其描绘 做法本身就是一种谬误。 得 一无 是处 。苏联模 式确 实有 它 的历 史功绩 , 也有 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是它 自身的那些非社会 它的辉煌时期 。由于它具有高度集 中与高度集权 主义本质的因素 , 或者说是貌似社会主义 、 实非社 的特征 ,使它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规划。从 12 98 会主义的因素起 了关键作用。与苏东剧变 的原因 年 到 14 年 的 l 90 2年间 ,全 苏联 的工业 以每 年 相同 , 中国的经济曾停滞不前 , 也恰恰是因为在不 1 %的速度增长 , 7 重工业年均增长达 1%, 2 从而迅 同程度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违背了社会主义 速地建立起 了相 当完整 的工业体系 ,成 了卫 国战 原则 , 没有使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得 到应有的发挥。 争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决定性 因素之一 ;0 2 世 我们要在认清这些事实的同时进行深刻思考 , 纪 5 以 0年代初 , 东欧的建设速度也超过 了西欧 ,华 “ 吸取足够 的教训 ,在实践 中坚决摈弃那些过时的 沙速度” 曾作为高速度建设 国家的象征闻名于世。 教条和僵化的模式 , 大胆地 、 创造性地总结资本 主 苏联模式最伟大 的功绩 ,就是把一个 比较落后 的 义世界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 主义 国家 中出现的 沙皇俄国建设成在军事 、 科技 、 教育和经济等方面 新情况 、 新问题 , 从而提高用以指导实践 的思想理 能够与美 国抗衡 的世界大 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
苏联东欧巨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陆 敏
[ 要 ] 文章从 苏 东欧 巨变对 中国的影响 出发 , 摘 联 进一步剖析 苏联 东欧 巨变只是社会主 义历 史进程中的一个曲折 , 在 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同时 , 中国正 经历着一场深刻的、 前所未有 的社会 主义改革运动 , 这就是 建设 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
1 4
两个 “ 级大 国 ” 一 。 超 之
三、 苏联 东欧 巨变对 中国的负面影响
平所说 , 马克思没讲 过 , 我们 的前人没做过 , 其他 社会 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 以, 所 没有现成的经验 可学 。我们 只 能在 干 中学 , 在实 践 中摸索 挥 过 重 大 的积 极 作 用 , 些 情 况 , 中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在新 的世 纪里 , 者 或 但 当 它 一 经 神 圣 化 ( 质 即产 生 光 环 效 应 的僵 说在更加遥远的未来 ,仍然需要直面来 自于理论 实 化 )就显 得 弊 多利 少 。苏 联 曾 以社 会 主义 国家 大 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风险 ,走一条勇于探索和创新 , 家庭家长 的身份 ,压制其他社会 主义 国家所进行 的道路 ,以此来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
我们要在认清这些事实的同时进行深刻思考以吸取足够的教训在实践中坚决摈弃那些过时的教条和僵化的模式大胆地创造性地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高用以指导实践的思想理14二苏联东欧巨变对中国的正面影响苏联的剧变及其解体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曾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过很大作用


苏联东欧 巨变
论。
2 世纪8 年代末 9 0 0 0年代初 ,世界政治舞 台
二、 苏联东欧 巨变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上发生 了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 , 这是 国 苏联的剧变及其解体 , 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 , 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 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曾对 中国革命和建设起 严重的挫折。苏联 、 东欧的剧变 , 否证 明了在资 过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 , 是 中国革命的成功,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体制的竞争 中,资本主义 应归功于十月革命 的影 响和苏联 的支持 。毛泽东 获得了最终胜利呢?许多西方资产 阶级学者和政 曾经指 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 了马 “ 要对此给予 了毫不犹豫 的肯定 , 甚至断言 2 世纪 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的也帮助 l 是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消失 的世纪 。似乎资本主义 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 的宇宙观作为观 从越过柏林墙那一刻起 , 就在世间所向披靡 了。深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 重新考虑 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 入分析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状况 , 就会清楚 , 他们 人的路一 这就是结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 的断言是靠不住的。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 , 社 程中, 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是不可多得的。中苏两国 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前提 ,仍在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 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大 国,曾有过相似的国际环 持续增长。在 中国和其他社会 主义 国家 中, 经济建 境 , 走过相同的道路 , 革命和建设 中出现的问题及 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进行 。另外 , 几乎是在全 所犯 的错误 ,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 2 世纪 5 年 0 0
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 义的希望所在 , 社会主义建设 已步入新时期的辉煌阶段。 [ 关键词] 苏联东欧 巨变; 中国特 色; 社会主 义
[ 作者简介 ] 陆敏 , 海南广播 电视 大学政 史教研 室助教 , 究方向: 研 教育管理 , 管理 , 行政 海南 海 口, 00 5 15 7 [ 中图分类号 ] 10 F2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o7 72 (OOO一 04 oO 1o~ 7321)5 o1一 02
21 00年第 O 5期 ( 总第 10期) 2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 A T LE T R R S SA DS IN E&T C N L G O S A N E P IE N C E C EH OO Y
N .52 1 O0 ,0 0
( u lt eyNO.2 ) C muai l v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