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

合集下载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第1课时 议论文三要素
考点1 概括论点 考点2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3 分析补写论据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考点1 分析论证思路 考点2 词句含义 考点3 拓展延伸

考点4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常考考点分课时突破
第1课时
考点1 概括论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先
方 法指导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作用 举出×××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使论证更 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的话来论证×××观点,使论证更加
权威,更有说服力。 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
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
举出×××和×××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方法指导
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
奇闻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38第六 篇文章第1题; P39《弘毅与人格修养》第3题。
考点3 分析补写论据 3. 从下列四个论据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
甲、乙两处。(只填序号)(2分)
①诸葛亮在天下大乱之时,隐居隆中卧龙岗,熟读史 书,研究天下大事,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机已到之 时,才欣然出山,辅佐汉室,留下千古美名。 ②曾国藩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时,屡受排挤,还险些
丢了性命,但他以朝廷利益为重,没有因为自己个人
的恩怨而影响大局。

【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复习要点

【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复习要点

【中考复习】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复习要点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证——对所讨论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论证——论证论证论证的材料和基础。

论证是用证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和论据:包括有代表性和结论性的例子、历史事实和统计数据。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例如: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

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

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理由:它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著名格言、民间谚语和公认的真理。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示例:(“带来和创新”所谓“拿来”指的是从他人处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鲁迅先生曾高呼:“我们要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然而是不是拿来据为己有就可以了呢?不,还要创新。

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如果说“食桑采花”可算作“拿来”,那么,“叶丝酿蜜”就是“创新”了。

试想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却酿不出一点蜜来,或者酿出来的还是花粉,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赞美它吗?蚕、蜜蜂这样的小生灵尚且如此,我们人就更应该懂得“创新”的价值了。

要说我们比其他生物高级,恐怕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大脑,我们可以“运用脑髓,自己来拿”。

但我们的大脑不是容器,我们更要再一次“运用脑髓”,把拿来之物加以创新,使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方法指导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本论部分分为两大类:总—分—总和总—分。 如何概括论证思路: (1)提出论点。明确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阐释或证明论点。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得出结论。 (4)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答题格式:用……方法提出中心论点(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用…… 论证方法)证明……观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
(3)综合分论点法。一篇议论文有时会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 和证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抓住分论点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明确中心 论点。
考点2 词语理解(11年4考)
考向1:词语指代(2015A)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方法指导
(1)判断论证方法。 (2)分析作用。
方法指导
论证方法
辨析
作用
举例论证
【15A、13B】
有典型、代表性 的事例或事实
举了……的例子,具体详细地论证 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趣味 性)
用(某某资料/史籍/名言/俗语等)充
引用(道理) 论证
真理、原理、定 律、公式、名言 警句等
分论证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 采)※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说服 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
考点1 中心论点
考向1:辨析论点(2015A)
1.(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议论文阅读责编:高菲考点透视议论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以辨析论点、掌握论据、理清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方法为基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考试的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论点设题,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

2.针对论据设题,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概述论据和具体论据。

3.针对论证方法设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4.针对文章结构段落设题,包括对某些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句子和重要段落的理解。

5.针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设题。

知识讲解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如《谈骨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也有将论点放在文末的,这是因为有些文章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这是因为文章一开头便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如《想和做》。

了解了以上这些情况,当题目要求你找出中心论点时,首先应到文章开头部分找,然后再到文章末尾找,最后才去文章中间找。

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

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那答案就正确无疑。

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

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即可。

论据的分类及作用针对论据设题时,考查方式一般有三种:1.要求考生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据。

对这类问题只要将论据一一找出并简明扼要地概述即可。

但应注意的是,概述事实论据时要注意每个论据都是有名有姓有事实的,不要表述不全。

2.要求考生将论据进行归类。

这时考生要清楚,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将历史事件、生活中的事例以及具体的统计数据等归入事实论据,将名言警句、大家公认的公理、原理和科学上的定理、定律等归入理论论据即可。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

比喻论证
把×××(论点)比作×××(喻体) 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2011(19 题)]
引用论证 [2011(19
题)]
作用 举出×××和×××的例子构成正反对 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 威数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增强论证 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及评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分) 示例一:对比论证:将“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和 “被动迎接磨难的人”的内心感受和性情变化作对 比,证明对待磨难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示例二:比喻论证:“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 芒”,形象生动地论述了主动接受磨难的意义,磨
难能使人光芒四射,锐不可当。或“磨难使他 仿佛卵石愈见圆滑”形象生动的论述了被动接受 磨难的结果,磨难使人畏首畏尾,失去个性。 (2分) 【其他提问方式】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
③看中间,提炼论点,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 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 “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 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2)概括、归纳论点:①“总结法”:仔细阅读,抓 关键词语,归纳段意、层意,整体感知,然后从文中概 括出中心论点。②通过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常考考点分课时讲解
第1课时 议论文三要素及词句含义
目 考点1 把握中心论点
考点2 理解词句含义

考点3 把握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点4 分析补充论据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分类集训一、(2017荆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2分)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马德①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

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

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

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

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

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②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

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

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

③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④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闹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

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

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

⑤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

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

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

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

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

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

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

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

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

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⑥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

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

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考 点 6 句段作用(17、12黔南)
【方法指导】
(1)开头句段: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内容上: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直接 提出中心论点;③如果引用古诗词、谚语、故事等,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同时,这些引用的内容起到了提出论题或论点的作用;此外, 还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事实论据或者道理论据。
考 点 4 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
(1)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2)结合文章对论证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其次……, 最后……);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 (4)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除此之外,也可先概括出每段(层)段意(层意),用“首先”“然 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词语将段意(层意)连缀起来。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 论)
(2)中间句段: 结构上: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是承上,逗号 后是启下)。 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中 心论点的关系,总结出其存在的必要性。
(3)结尾句段:(17、12黔西南) 结构上: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内容上: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 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 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些方面的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人生没 有迈不过去的坎》。
1. (2020遵义12题)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案】_①__承__受__磨__难__,__我__们__才__能__更__好__。__②__磨__,__会__把__我__们__变__得__更__ _好___。___③____只___有___经___历___磨___难___,___我___们____才___会___取___得___成___功___。___(_答___出___以_____ 上___其___中___一____句___3_分___。___意____思___与___以___上___其___中___一___句___相____符___也___可___)____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一、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方法(如何证明)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21 ·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作家吴亮的话“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15 ·
3.作者对如何训练语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回 答问题。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 冒烟了。
——萧红《呼兰河传》 (榆树怎么会“啸”呢?“冒烟”是怎么回事?)
大风吹在榆树上,发出响声,就像榆树在“啸”。雨打树叶,腾起雨雾, 就像榆树在“冒烟”一样。
1.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3 ·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首先要明确主要观点即中心论 点的特征,其次要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 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第⑥段“可见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 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 知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6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院子里怎么会有“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 样的心境?)
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就像注满池塘的清水。竹柏的影子,就像交错纵横 的水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
·17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第(1)题,把风 吹在榆树上的声音比作“啸”,把雨打树叶腾起的雨雾比作“冒烟”,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2)题,把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比作注满池塘的 清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 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从中 可以看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议论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议论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立论
示例:《谈读书》,文章每一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正面论证观点。第一 部分探讨读书的目的,第二部分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第三部分探讨读
书的价值。
论证 方式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面的观点, 从而阐述自己正确的观点。(先树靶,后射靶,最后得结论) 示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作者开篇摆出对方的论点 (中国 驳论 人失掉自信力了) 和论据(自夸地大物博,信国联,求神拜佛),然后 批驳反面观点 (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有中国脊梁 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号召广大中国 人民要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议论要做到言之有据。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其 次要确保材料观点与论点一致;最后注意材料要丰富,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3.论证
定义: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 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就一定的事件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典例精讲
读懂文章 看标题:
文章标题是“伤疤的身价”,需要思考:“伤疤”是什么? “伤疤”为什么有身价?
理思路: ①段:带有“鬼脸”的黄花梨价值连城。 ②段:_“__鬼__脸__”__的__形__成__过__程___。 ③段:伤疤让黄花梨更加名贵。 ④段:____总__结__收__束__全__文______。
敬自己职业的危害,强调了“要敬业”的观点。
3.论证
论证 结构
总分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 总式 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并列式
并列式(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 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可按事物 的性质排列,可按事物的特点排列,也可按“首先”“其 次”“再次”等次序排列。

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素材新人教版

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素材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分析综合)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分析综合)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分析综合) 4.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C,分析综合)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欣赏评析) 6.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理解) 7.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分析综合) 8.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理解) 9.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理解)
3.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 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②论点与论题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定义
构成
举例
论点
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完整的断句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 气的
《创新不言 败》
11.从第③段画线 句子看,如果辩论 失败,中国学者会 有哪些“常态”?(4 分)
12.第⑤段谈欧洲
中古学者的精神 时,提到“中国学者 ”有什么作用?请 加以分析。(6分)
13.概括文章 的主要观点。 (4分)


2013 —






《成长
2012
是一件 怎样的
事》

9.联系第五段内 容看,画线句中“ 额外奖赏”指什 么?(4分)
b.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 点。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 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常考考点突破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常考考点突破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3)归纳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适用于提炼文章中心、概括 作者观点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考点7
品析词句(10年2篇1考:2016.10)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考向1 词语的指代义(2016.10)
解题时可按以下步骤(六字诀:明确、辨认、归纳):
(1)明确指代内容。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以指代一个词语、
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这个基本思路的基础上,
又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并列式”,即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或段落是并
列展开的。包括三种基本类型:A.“总—分—总”式;B.“总—分”式;C.
“分—总”式。②“纵列式”,即在论证中,文章的各层之间是层层深入、步
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出……的观点或引出论题/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接着
全文 用……(事例、名言等),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 出……结论/发出……希望。
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了……事例(典故、引用名言等),然后得
出……结论/证明……观点,揭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常考考点突破
返回目录
注意:①答题前要划分段落层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三段式结构进行全文或段落内部层次的划分。
常考考点突破
考点1 概括中心论点 考点2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3 概括或补写论据 考点4 分析论证思路 考点5 划分文章层次
考点6 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点7 品析词句 考点8 句段作用 考点9 主观表达
考点1
概括中心论点(10年2篇2考:20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126张)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126张)
二个分论点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一篇文章有
且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分论点可以有多个。
议论文阅读 知识
抢分秘籍
论点与论题的联系与区分
联系:作者所议论的问题称为论题,论点则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
的见解和主张(同一论题,可以得出不同的论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
议论文阅读 知识
三、议论文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在议
概念 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系。
内容: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字等。用来作论据
事实论 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
论据类型
据 系。 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可以具体、真实、有力地
议论文阅读 知识
二、议论文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作者所议论的问题称为论题。 议论文的论点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说性质的完整的话,必须正确、鲜明。从情
势上看,不可能是短语、疑问句、比喻句。 文章的主要见解称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在第1段就提出中心论
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作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第
议论文阅读 知识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 照论证、比喻论证等。一篇议论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内容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举例
作用 使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论证
标志词 常含有“如”“比如”“……就是一个例子”之类的词或短语。 如: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结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道理论证 (引用论 证)(202
0.10)
定义 判断标志 答题模板
举例
①名人言论、道理、古语、谚语、俗语等。②多 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如“某某曾说过”等。 “……说”“俗话说”、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 引用……名言或格言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 名言,证明“学者要学会怀疑”。
1、2014. 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 13)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1)抓标志:判断动词“是”“不是”,能愿动词“应该”“必须”
判断中心
论点
“要”,连词“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2)位置四看:题目、开头、结尾、直接表述句。
(1)标题:标题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的位置
(2)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举例 人在外和在家行为表现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 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比喻论证
定义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判断标志 “如”“好像”“是”等文字。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
体。 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 答题模板 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 证更加鲜明生动。 陶行知《创造宣言》:将“教育方法”比喻成“刀 举例 法”,把“教育对象”比喻成“石像”,以此来论述 “教育要培养人的创造力”的观点。
注意:引用论证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就是引用诗句、名人名言等作为
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4.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
基本 (解决问题:怎么办)。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 形式 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安徽省中考二轮复习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安徽省中考二轮复习

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 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 出两点)(6分)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 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列举确凿、充分、举出……的例子来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有代表性的事例 来证明论点。
论证……的论点, 使论证更加真实可 信,增强说服力。
第7段列举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 命的人等例子,证明“我们有并不 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例
①名人言论、道理、
道理 (引用) 论证
2.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 定 义
答题规范
举例
对比 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 将……和……加以 利哈乔夫《论教养》:第5、6段列
论点或论据作对 比较,构成正反对 举了一个男人在外和在家行为表
比,在对比中证 比论证,使论点更 现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有
明论点。
加鲜明突出。 力地证明了论点。
举例 (事实) 论证
5.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 性
特点: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 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生动性
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情色
彩。
考题初做诊断
一、(2016·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论点 分类 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 后又从中分出三个分论点“有业之必要”“要敬业”和“要乐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
一、(2017扬州)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6分)
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
邓江波
(1)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全民阅读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2)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维。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大多伴有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

另一方面,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3)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

近年来,无论是街头巷议,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一年读180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你就将落伍”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

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指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

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维、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

(4)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

有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其实半年都没有翻开过。

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5)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性强,知识和技能需求不断升级,教育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层层叠加的外部压
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选自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 写出本文题目的好处。

(3分)【考点4】
引出作者关于全民阅读时代读书是否越多越好的论题;题目采用问句形式,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兴趣。

2. 简析第(3)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通过广为流传的训诫式的阅读主题语来论证现代人阅读求快贪多这一论点。

(2分)
3. 概括第(3)(4)段中有些人获取“文化资本”的两种做法。

(4分)【考点1】
一是略读、跳读“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2分)二是为塑造爱读书的好形象而进行各种“阅读表演”。

(2分)
4. 你怎样看待“全民阅读时代,读书并非越多越好”这一说法?阐述你的理由。

(80~100字,6分)【考点6】
示例一:我同意。

现代人为了生存的工具型阅读,为了减压的娱乐化阅读,对锻炼思维、健全心智没有多大意义。

阅读应该回归理想状态,在自己的物质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精读经典,丰富自己。

示例二:我不同意。

之所以提倡全民阅读,是因为中国人的阅读状况整体欠佳。

即便是为了生存的工具型阅读,为了减压的娱乐化阅读,也比沉迷于低级爱好强,只要阅读的内容是健康无害的,都是值得鼓励的。

示例三:我不完全同意。

针对一些现代人读书少、不读书的现状,强调真阅读,多阅读是提倡全民阅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然,如果阅读只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或者变成了作秀、表演,那么读书少点为妙。

(言之有理即可)
二、(2017绥化)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8分)
低到尘埃的愿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民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

“要是每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缩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

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了,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

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地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

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

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1. 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考点2】
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 文中第④段的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考点5】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3. 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考点3】
“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的追逐。

(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
4. 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的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

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提示: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谈;50字以上。

)(2分)【考点6】示例:①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这是我最大的幸福;②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喜欢学习那些我热爱的东西,这让我感到充实而幸福;③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每天可以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这让我很快乐知足。

这一切,都是我的“幸福账单”。

(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可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