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及思考
昌江法 院在 民事 审判工作 中十分注重 与强调 “ 调 解优先 ”原则 的贯彻 落实 ,年初 法院工作计 划将如 何 贯彻 落实该项原则作 出 了细致 部署安排 。之所 以如 此 是 因为 :调解是指导 民事审判 工作 的基本 原则 ;县 域
7 6 . 4万元 。通过加 大司法救助 ,彻底化解 了一批长期 涉诉涉法 的 申诉信访 案件 ,做 到了案结事 了 ;帮扶 了 批生活 生产非常 困难 而亟需外 界及 时伸 以援手 的当 事 人 和人 民群 众 ,体 现 了 司法 的人 文 关 怀 和人 文精 神 。伴 随着这个过程 的就是 司法 追求实质 正义和真 正 达致社会 和谐 的过 程 ,同样 ,就是法 院不 断参与社会 管理创新 的实践 过程。 二 、法 院参与社会管 理创新 的几点思考 社会 转型时期各 种新 旧社会 问题交织 ,矛盾 复杂 而 凸显 ,欲建立稳定制 ,加强社会 管理创新 。法 院作 为国
现。
( 三 ) 完善 涉法 涉诉信 访 ,在 畅通表 达 中体 现 司 法为 民,加 大司法救助 ,在扶危解 困中彰显人 文精神
近些 年来法 院涉法涉诉 信访 数量增 大 ,当事 人信 访 不仅要求及 时解决判决 执行 中的法 律问题 ,而且还 要 求法院解决他 们在生活生产 方 面存 在的一些实 际 困 难 ,如给予 司法 救助 、安 排工作 、帮助解决低保 和福 利 待遇等 问题 ,而这其 中的有些 问题 已经超越 了法 院 的权力 和职能范围 。处理涉 诉信访 工作关 系到群 众 的 切身利益 与社会 和谐稳定 ,指导这项 工作 的理念 、思 路 和方 法等 事关 法 院参 与 社会 管 理 创新 的 内容 。对 此 ,昌江法 院十分重视涉 诉信访 工作 ,不 断拓宽畅通 公 众信 访诉求 表达渠道 ,完善涉诉 信访工作机 制 ,建 立完 善领 导接访 与包 案制 度 ,采 取 与案件 质量 管理 、 审判监督 、督查 督办和跟 踪 回访相 结合 的方法 ,提高 涉诉 信访 工 作 的质 量 和效 率 ,将 司 法 为 民落 实 到实 处 。2 0 1 2 年 ,共 接待群众来访 7 9 4 人 次 ,收到信访案 件 1 8 件 ,均 已办结 。此 外 ,针对着 历 年来 积累 下来 的少量执 行难案件 ,特别 是被执行 人没有 财产可供执 行而 申请 执行人或相关权 益人生 活生产极其 困难 的案 件 ,我们积极 主动创造 条件 ,争取 县委县政府 的支持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毕业论文写作攻略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毕业之际是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季节,这里以组织社会学专业为例,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论文题目的定位尤为重要,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方向的定位都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学术堂小编在这里根据大家的困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399条优秀的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给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的参考,祝各位同学毕业论文都能够顺利通过!1. 貌离神合: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的行政化现象研究2. 社会资本视域下协商型社会组织的构建3. 城市政府结构与社会组织发育4. 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5. 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北京市D区为例6.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7. 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8.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探析9. 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10. 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变迁及创新路径11. 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环保NGO为例12. 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3. 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14. 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 应然与实然15. 非政府组织的微博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例16. 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型--基于草根组织卡理斯玛现象的反思17. 论组织环境控制追求的终结18. 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 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19. 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合法与有效间的策略选择20. 重建社会支持网:失独群体自组织形成机制探讨--基于上海的两个案例21. 自组织时代的真正到来22. 现代组织研究中的人类学实践与民族志方法23. 残疾人组织公平. 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一个典型职场弱势群体的实证24. 组织模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26. 环境风险社会放大的组织传播机制:回顾东山PX事件27.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探讨28.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基于匹配理论的研究29. 社会工作者组织承诺提升策略--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的案例研究30. 组织化利益表达:理论假设与经验争论31. 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32. 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33.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四川省为例34. 健全组织: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35.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36. 台湾社会组织管理的经验. 问题与启示37.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38. 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39. 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40. 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41.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42. “共同体”到“联合体”:社区居委会面临的组织化风险与功能转型43. 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44. 虚拟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作用. 影响及应对45. 城市夹缝空间的绿色力量: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长的社会政策逻辑46.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47. 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48. 社会组织带动就业的效应研究49. 中国民间组织的主要功能. 制度环境及其改进路径50. 基于组织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51. 差序格局下个人-组织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52.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农民工组织化问题研究53. 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54. 为什么跨小区的业主组织联盟存在差异55.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56. 社区治理视野下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以珠海为例57. 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社会政策评析. 约束与调整--社会政策视角的分析58. 社会管理的组织创新--从“网格连心. 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谈起59.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60. 园区模式: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路径--以浦东公益服务园为例61.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自主管理创新62.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成长--基于当前政治生态的分析63. 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64. 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65. 城市融入. 组织信任与农民工的社会信任66.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67.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68.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研究69.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战略思考70. 委托代理视角下杭州市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研究71. 团队冲突. 团队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正感的中介作用72. 非营利性组织成长发展的新路径分析--以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为例73.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74. 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75.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76. 组织化的权力和资本与碎片化的多元利益主体77. 作为文化的组织:人类学组织研究反思78.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79. 从组织文化到作为文化的组织--一支人类学研究团队的学理线索80. 作为当代社团的家族组织--公民社会的视角81.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的识别研究82. 选择性扶持和选择性控制: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动向83. 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分析84. 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85. 上海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转型研究86. 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87. 非营利组织孵化器:一种重要的支持型组织88. 权威阶层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的分析89. 转型期单位内部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90. 支持型社会组织:社会协同与地方治理91.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孵化研究--以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92.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93. 组织承诺会导致创新: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94.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研究述评95.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民间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96. 认知. 文化和结构的三重嵌入:草根非营利组织“绿”的个案研究97.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方式的转变与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自组织的策略98. 重新理解社会管理--基于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99. 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100. 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101. 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离职倾向关系研究102. 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103. 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104.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规模与结构105.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106.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107.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108.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辨109. 非营利组织问责:概念. 体系及其限度110. 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111. 组织支持感与LMX对离职意图的影响112. 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113. 法团主义:社会组织发展的合理路径114. 社会多元治理视角: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效能分析115. 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116.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困境及其破解117. 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探析118.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119. 透析危机管理中的自组织现象120. 非正式组织与农村社会控制研究121.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问题122. 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123. 公民社会的发育与形成--民间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公民的有序参与124. 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的调节作用125. 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初探126. 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127. 治理理论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探讨128. 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对策研究129. 网络草根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SWOT分析130. 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31. 非政府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彰显132. 非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应对“5·12”地震为例133.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组织优势及路径选择134.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以“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微博维权为个案135.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136. 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的权能定位137. 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138.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研究139. 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作用探讨140. 制度变迁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中国省级经验的实证研究141. 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和结构洞的悖论142. 社会管理的组织化路径--社区民间组织的“均衡化”发展143. 组织政治知觉类群划分及其对工作压力影响144.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145. 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146. 补充与合作:民间组织参与灾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147. 组织遗忘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48. 公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149.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探索150. 民间组织与专业化建设151. 近年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研究综述152. 青年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153. 论江湖义气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影响154. 邻里网络:自组织的社会结构--解读城市社区自治的一种分析框架155. 基于政府视角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瓶颈问题及其对策156. 组织的网络形式研究:综述与展望157. 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组织发展策略探析158.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59. 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160.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用空间与路径选择161. 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162. 组织创新对非营利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63. 共生理论:组织演化研究的新基础164. 组织的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165. 国外最新组织信任修复模型评介166. 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167.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168. 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169. 民间组织兴起与当代社会秩序转型170. 工作-家庭文化. 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171. 投资社会资本: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另一种策略17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研究173. 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的民间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174. 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75. 后单位时代社会管理组织基础的重构--以“中间社会”的构建为视角176. 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 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177. 公共组织的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基于现代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178. 建构中的公民社会--以维权组织和倡导性组织为例179. 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实证研究180. 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181. 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建构182. 主动性人格--积极组织行为学新视角183. 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184. 员工情绪智力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185. 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186. 浅析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的新特点187. 协同治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18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社会功能研究189. 组织长寿研究--基于企业. 大学与宗教组织的比较190. 社区民间组织成长中的精英捕获:问题与对策--以社会管理为视角的分析191. 养老服务社会化:政府. 社区. 社会组织三方合作的实践模式192. 社区服务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基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193. 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对策研究194. 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195.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196.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97.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与成因分析198.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组织学习研究199.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200. 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及其指标体系201. 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及其发展路径202. 社团组织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参与的考察203.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民间组织发展204. 我国农民组织化模式探索与创新205. 组织内部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模型构建206.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体制. 政策法律路径207.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研究208. 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209. 社区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调解能力提升210. 西方组织合法性理论评析211. 社会资本视阈下两种农村民间组织比较研究--以湖南四县民间组织为例212. 个人-组织匹配. 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213.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214. 文化视野下乡村民间组织转型动因研究215. 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216. 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中的争议点研究217. 浅析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的关系218. 社会的再组织化:现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课题219. 组织氛围. 组织变革以及两者关系研究22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承诺形成机制实证研究221.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乡村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分析222. 自由职业者的从业选择与从业方式探析223. 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224.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225.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博弈. 冲突及其治理226. 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227.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228.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229. 论信任. 合作以及合作制组织230. 责任意识. 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研究231. 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232. 近十年国内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综述233. 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234. 非营利组织筹资策略研究235. 重塑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共同体的文化维系力236.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中的非法人化现象:问题与应对237. 我国民间组织的“草根”境遇及现行登记管理制度之改革238. 侗族传统社区组织变迁分析--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239.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240. 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241.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规则生成问题242. 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运转--以甘东用水协会为例243. 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的研究244. 非营利组织合作网络及其联结机制245.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政府. 村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角色246. 民间组织发展与中国公民文化的成长247. 论社会组织管理的创新248. 社会网研究的架构以组织理论与管理研究为例249. 学习型组织整体系统的构成及其组织系统与学习能力系统之间的关系250. 城市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证研究251. 社会学视野下的组织公民行为分析252. 社区自组织与直选成本--以武汉市柴东社区和宁波市澄浪社区为个案253. 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新进展254. 帕森斯社会组织思想的几个问题255. 社会转型与二元组织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三256. 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257. 政治特性. 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258.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与驱动功能分析--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为例259. 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260. 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261. 寻找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根据262. 公共关系:组织形象概念辨析263. 组织公民行为在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下的差异研究264. CORPS模式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265.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266. 构建非营利组织行业自律机制的探讨267.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及其发展导向268.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69. 从社会现代化转型认识民间组织发展270.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71. 组织格局:抽象社会中的社会组织27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动力. 机制与作用273. 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274.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角色与责任研究--基于中美比较分析的视角275. 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组织如何联结:理性的行动关联276. 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277.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278. 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279. 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情感社会学理论解析280.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联盟的动机. 风险与控制的分析281. 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思考282. 浅谈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忠诚度283. 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284. 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建设思考285. 公益与效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体系研究286. 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 原因及对策分析287.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288.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289. 走向良性互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探讨290. 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障碍和对策研究291. 科层制下组织成员的参与自主性:困境与超越292. 社区民间组织的特征与功能定位分析293. 消除人际沟通障碍实现组织有效沟通294.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295. 实践. 学科和范式:组织理论变迁综述296.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297.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298.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299.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300. 公共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研究301.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302. 论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现象303. 工作与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影响研究304. 组织合法性的探讨305.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6. 从组织生态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及其社会政策307.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308.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309. 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310. 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11. 从社会运行角度看我国“草根”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312. 心理契约履行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313. 组织链:现代社会的一种组织间关系314.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315.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其成因316.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7. 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角色与地位探讨318. 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319. 由冲突走向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合作行政模式构建320. 论组织公民行为的本质. 概念纬度与研究意义321. 论我国社区自组织的自治困境及其成因322. 我国社区民间组织的成长323.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初探--以业主委员会为例324.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32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326.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327. 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个案328.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329.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330. 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互强的逻辑选择331. 论公共组织整合的三种模式332.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国外的经验与启示333. 由“碎片化”走向“组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334.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双重效应与理性选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335. 民间组织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析评336. 慈善捐赠. 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337. 有限理性思路的扩展与补充--基于组织决策视野中的思考338. 论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339.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340.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341.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组织内部集体抗争中的高风险人群342. 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343. 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性质的再思考344. 社会心理测量中降低主观性偏差的方法探索345. 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及测度346.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347. 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路径348. 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研究349. 多重理论视角下的组织适应性分析350.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困境及化解建议351. 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352. 社区组织体制创新刍议353. 社会组织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法制建设354. 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55. 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356.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357. 北京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研究--简析北京CY园业主委员会358. 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与社会性企业的公益效率359.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视域360.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361. 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重建362. 在村委会选举竞争派系的夹缝中363.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364. 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视角365.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366. 青年组织与青年的政治社会化367. “自组织悖论”与社会组织进化动力辨识368. 柏特南. 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369.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370.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371. “社会组织”的含义. 功能与类型372. 社区自组织的要素与价值373. “跨单位组织”与社会整合:对单位社会的一种解释374. 中国非营利组织成长机制分析--自主治理的视角375. 论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组织绩效376.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377. 论现代社会的组织多元化及其结构优化378.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之困境及对策研究379. 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380. 关系与信任:乡村民间组织生长成因分析381. 中国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382. 社会组织研究综述383. 开放组织的权力与合法性--对资源依赖与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的比较384.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看政府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路径385. 超越正式与非正式的界限--当代组织社会学对组织的理解386. 政府与社区组织:从纵向控制到横向互动--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考察387. “大组织”对“大行为”:基于关键词分析的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388. 国家威权. 市场. 信念与宗族组织--一个经济社会学的解释389. 充分发育的民间组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390. 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正在兴起的热门课题391. 城市社区管理与自治组织的发展392. 非营利组织管理: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推进荆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i
困难和 问题 ,主要 表现 在 :
一
是 社 会 组 织 发展 相 对 滞 后 。 我 市 社 会 组 织 整 体 数 量 不
多、质 量 不 高且 缺 乏 活力 ,特 别 是公 益 性社 会 组织 规模 小 ,数 量 少 ,与经 济社 会 发展 水 平 不相 适应 。 同 时社 会组 织 自身能 力 较 弱 ,有些 功能 不完善 ,服 务不 到位 ,法人 治理 结构 不健 全。
一
些 民办 的艺 术 团体 、 幼儿 园 、培 训 中心 、诊 所 、养 老院 等 ,
这 些 民间组 织 有 的在 业务 主 管部 门进 行 了登记 ,取 得执 业 许 可
证 ,却 不 到 民政 部 门注册 登 记取 得 法 人资 格 ;有 的 既 没有 业务
业 方 面 ,主 动参 与兴 办教 育 、科 技 、 文化 、体 育 、 社会 福 利 、
通过 服务来 获取 运作 资金 的渠 道不通 畅 。
、荆 州 市 社 会 来自 织 创 新 的现 状 近 几 年来 ,剂 州市社 会 组 织 已步 入 了 良性发 展轨 道 ,参 与
社 会服 务 和 社会 管理 的水 平 不断 提 高 ,显 示 出 了 自身 突 出 的特
点 :一 是覆 盖 面 广 ,发展 迅 速。 截至 2 1 年 上 半年 ,全 市 现有 0 2 社 会 组织 2 8 个 ,其 中 社会 团体 9 个 ( 本 级 1 4 )、 民 45 1 2 市 8个
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
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社区治理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关注的话题。
社区作为基础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治理模式才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然而,目前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亟须创新思路。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实行电子化运营管理当前社区通常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管理方式,这种运营模式的效率和精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实行电子化运营管理,这种方法可以让社区管理更具规范性、方便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居民和落实国家政策。
通过引进互联网+的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化系统,将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等,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的治安维稳机制社区的治安环境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的治安维稳机制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全天候、及时响应的巡逻警务网络,同时进行常态化的虚拟巡逻,采用智慧安防系统,增强治安防范,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建立社区警务委员会,拟定社区治安维稳保障计划,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预警机制,开展社区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从而加强社区治理的基础。
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是社区治理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根据居民需求及时增设和改造相关公共设施,比如公共卫生间、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增强社区的功能和服务。
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协同建设、管理、运营,鼓励建立社区自主维护机制,增强社区的自我建设和管理意识,从而落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宗旨。
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提升公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区的治理能力,为社区治理提供有益的支持。
我们可以鼓励成立各类社会组织,比如志愿者团队、文艺团体、老年协会等,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监督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其自主性和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独立性 和专业性,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成功案例二
某慈善组织通过多元化合作,与多家企业合作筹 款,实现了公益事业的社会化推广。
3
成功案例三
某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化运营为理念,为当地居 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服务,促进了社区的 和谐发展。
03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与建议
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数字化转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高 社会组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社区化运营
01
社会组织以社区为基础,与当地居民建立紧密联系,开展符合
社区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活动。
社区化运营的优势
02
了解社区需求、增强居民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和社
会凝聚。
社区化运营的挑战
03
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项目可持
续性和长期发展。
成功案例分析
1 2
成功案例一
某非政府组织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 效率,成功实施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 的做法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挑 战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实践 与案例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与建议
目录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挑战 与风险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经验 教训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沿 动态与趋势
失败教训之二
管理不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 避免管理漏洞和失误。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社会组织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但从实践来看,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参与,解决机制的问题;二是如何持续,解决能源问题;三是如何提高,解决人才问题。
这几年,上海围绕这三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情况如下: 一、用社会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问题 我们理解,社会创新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以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为主体,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行为。
社会组织根植于社会、面对于群众,善于发现社会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要求是指导中国社会创新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与行政机制相比,社会组织不仅是更加有效的供给者,同时是更加主动的创新者。
当前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组织的数量有限,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二是社会组织开拓创新的能力不强,难以激活社会建设内在活力。
为此,上海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努力把发展社会组织与培育社会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今年7月5日“XX省社会创新孵化园”的正式开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等领导出席开园仪式。
孵化园由XX省民政局立项,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委托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运作管理。
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社会创新的支持系统。
孵化园致力于创建新型政社合作机制,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之间深入沟通的平台,推动跨界合作,实现社会创新。
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培育和发展优秀的、具有一定自我造血功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并以创新高效的公益项目来吸引公共资金投入,并广泛吸收来自企业和公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协助,以解决社会组织有创新能力,但缺乏创新资源的问题. 二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分、 社会生 活的不 同领域 以及社会发展 的
各 个 环 节 进 行 组 织 、 调 、 督 和 控 制 的 协 监
理和公共事务 中的主导作用 ,建立健全社
社 会 政 策 , 全 体 人 民 能 共 享 社 会 发展 成 会 建 设 和 管理 的政 策 法 规 ,建 立健 全社 会 使 果 , 全 体 人 民能 够 享 受 均 等 化 的 基 本 公 保障制度 , 使 建立公共突发事件 的应急机制 ,
差距 , 动 公 共 教育 协 调 发 展 。 推
新理 念 : 由无限责任政府 向有 限责任政府
转 变 , 由指 挥 型 政 府 向 协 调 型政 府 转 变 , 由“ 桨政府” “ 舵政府 ” 变 , 划 向 掌 转 由权 力
的人切 实体会 到发展成果 分配的公正性 ,
这 要 求 建 立健 全 社 会 利 益 协 调 机 制 , 调 协 不 同利 益 主体 之 间 的 利 益 关 系 , 护 最 广 保 大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 益 。 益协 调 的核 心 , 利 是 切 实维 护和 实 现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 全 体 让 人 民共 享 改 革 发 展 的成 果。 利 益 协调 机 制
以关 注 。笔 者 认 为 , 也 是 河 南 省 政 府 适 这
保 障制度 为重点 , 以慈善事业、 商业保险为 补充 , 加快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 在我 国面临
适 应 人 口老龄 化 、 镇 化 、 业 方 式 多样 化 城 就
应 管 理 方 式 转 变 而 加 强 自 身 建 设 与 改 革
通 过 政 治 参 与 表 达 自己 的 意 愿 , 政 治 决 使 策综 合 考 虑 民意 , 能 进 行 有 效 的 治 理 与 才 社 会 整 合 , 是 社 会 建 设 与社 会 管 理 现 代 这
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
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近年来,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首先,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管理程序需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
当前,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管理程序繁琐,给组织的创立和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简化注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行。
其次,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加强。
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容易出现财务不透明、滥用资金等问题。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提高社会组织的财务自主性。
第三,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需要创新。
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为社会组织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四,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我们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推动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共建机制需要建立。
社会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合作与共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鼓励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共建,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总之,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考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街道如何大力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现结合凉高山街现状,浅谈工作体会。
一、基本现状凉高山街地处XX市东大门,属城乡结合部,典型的棚户区,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呈条状分布,居我市“燊海井—恐龙馆”旅游精品线中段。
全街现有常住居民1.2万余人,辖凉高山、上田坝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居民小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我街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社区公共管理服务问题凉高山街属原工业老街,拥有纺织厂、化纤厂、水泥厂、无一二厂等大型国有企业。
随着纺织厂等国有企业改制,企业遗留问题较多,困难群体也相应增多。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多,辖区下岗职工多达2000人以上,且年龄偏大,再就业难度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信访维稳任务繁重;二是两劳释放人员多,近110人,虽然都为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是对其思想转换工作跟不上,一定程度上还存有社会治安不稳定隐患;三是老年人、残疾人多,老年人占全街总人口的40%以上,残疾人达300余人,老年人服务、残疾人帮扶等相关措施严重滞后,致使街道、社区在管理上受到一定难度。
(二)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方面的问题1.社区硬件设施滞后,成为影响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社区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没有养老、健身等服务设施。
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
致使部分社区的办公场地受限、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加之社区现代化办公的设备缺乏,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开展服务相对较差。
因此,社区建设经费不足、设施不全,成为影响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
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十
contents•引言•社会组织管理现状及问题目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思考•结论与展望背景介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背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目的通过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点一要点二研究意义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缺乏规范化管理资金筹措困难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社会认可度低当前社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资金支持不足创新实践一: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详细描述1.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3. 资源配置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服务和管理措施能够满足内外需求。
4. 绩效评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提升组织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创新实践二: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实践三:多元参与和协同治理010*******思考一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01实施社会组织绩效评估0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031 2 3简化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程序建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与监督思考二:如何优化社会组织管理流程和机制0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组织管理01探索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0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思考三01 02 03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研究结论展望一未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 们 还 做 得 不 够 ,现 在 的 实 际 情 况 是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形 成 的 政 府 一 元
社 会 组 织 与 政 府 间 的 这 种 定 位 不 清 , 既 直 接 局 限 了社 会 组 织 的 独 立 发
化管理 的惯性 力量依然在 制约着 人们
的思 想 与 行 为 。 体 现 在 政 府 部 门 ,一 些 管 理 人 员 对 社 会 组 织 参 与 社 会 管 理 仍 然 心 存 疑 虑 ,对 其 发展 前 景 和 能 力 不 大 看 好 , 因 而 不 敢 放 手 让 渡 社 会 管 理 和 社 会 服 务 空 间 ,导 致 社 会 组 织 难 有 作 为 ;体 现 在 公 众 方面 ,政 府 对 社
2 世纪8 年代 以来 ,社 会组织在 全球范围内蓬 勃发展 , 0 O 已成 为现代社会管理 中不可缺 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 中国 , 社会 组织发展虽然相对滞后 ,但 随着 现代化进程加快 ,社会 主 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 治的发展 ,2 世纪9 年代以来 ,社会 0 O 组织 的培育发展 呈加速之势 。据 不完全统计 ,截 至2 1 年9 00 月 ,全 国登记 注册 的社会组 织总量达到4 .万个…。大量 社 35
( ) 充 分 借 鉴 国 外社 会 组 织 运 行 的先 进 经 验 和 实 践 一 要 成 果
会 的长期 全面介入 ,导致 大多数社会成 员政府依 赖心理根深
蒂 固 , 对 政 府 之 外 的其 他 主 体 参 与 社 会 管 理 和 社 会 服 务 , 缺 乏 基 本 的 认 同 和 信 心 。 现 在 社 会 上 流 行 的 “ 问 题 找 政 有
具 ,其 害 不容 小觑 。
与 政府 是 平 等 合 作 的互 动 关 系 。 但 反 观 我 国 的社 会 组 织 ,在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引言近年来,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不断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如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
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社会治安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2.2 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2.3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需要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2.4 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要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下面列举几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途径:3.1 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摒弃单一的管理模式,促进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
可以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咨询和协商活动,使社会管理更加民主和公正。
3.2 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往往是由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发挥有限。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思考
织 的发展促进政 府改革 , 利于全面正确履行 政府职能 、 优 化政府组织结 构。 “ 小 政府 , 大社会 ” 流行 于二十世 纪 8 0 — 9 0 年代 的西方新 自由主义 思潮 , 已成 为各 国行 政 改革 的重要指 导思想 之一和 共 同选 择 。 ” …~ 作 为 理 想的承接载体 , 社会 组织逐 步进人公共治理领域 , 逐 渐 承担从政 府逐渐剥 离 出来 的部 分公共服 务性事 务 , 政 府才能真正正 确履 职和优化 结构。社会组 织植根 于 社 会 的优 势 , 使其 成为政府推 进社会管理 的重要合 作 伙伴 , 这是加快形成科 学有效的社会 治理体制 、 加强地 方政府社会 管理 的重要途径。 ( 二) 社会组织的发展 有利 于创新公共服 务提供 方 式, 优化公共服 务供 给 在政府管 理视野 下 , 政府 是公共服 务唯一 的供 应 主体 。随着 现 代社会 公 民对公 共服 务需 求 的不断 上 升, 这种 由政府 “ 包 揽” 公共 服务 的供 给和对社会生 活 领域治理 的传 统模式 , 不仅效 率不高 、 提供的服务内容 和质量有 限 , 而且 各级政府 已是不堪重 负 。而 以民间 性、 公益性 和 自主性为基本 特点 的社会 组织在组织 和 分配社会 资源时往 往更有效率 , 能够 降低 社会治理 成 本, 提 高社 会治理效 益 。提供公 益性 、 非 营利性服 务 , 是 现代社会 对社 会公 益组织的基本要 求。十八届三 中 全会《 决定》 提 出要“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大 批的社会组 织将公益 慈善作 为发 展 宗旨, 在提 供公共服 务方面 , 尤 其是扶老 、 救灾 、 助残、 助学和济困等公 益性 慈善事业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主体 作 用 。需要社 会组织通 过委托 、 协议 、 参 与招 标 、 合作 外 包等方式 承接部分 政府 的社会 管理 和公共 服务职 能 , 利用 自身机制 、 资源 、 人才 等方面优势 , 在社会公共 服 务活动中以服务为宗 旨, 积极 组织市场开拓 , 发布市场
关于工会参加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工会参加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作者:张哲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4期[摘要]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而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同作用。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工会;社会管理一、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适应利益格局调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是适应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合理表达职工利益需求的需要,是形势所需、发展所急、职工所盼,增强工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第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工会职责使命使然。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群团组织。
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完善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
第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协调和发展好劳动关系是其重要工作。
工会积极把握、协调和发展好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资互利互赢,是工会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各系统、各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这与工会工作内容不谋而合。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将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职工群众的深切期盼。
工会是工人的工会,工会组织孕育于工人运动之中,工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
把职工群众团结、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的根本方针,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也有利于职工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数字化资源整合
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工会内外资源,包括政策、 法律、文化等资源,为职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数字化能力提升
加强工会干部的数字化能力培训,提高他们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和创新力。
创新策略:多元化参与
拓宽参与渠道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参与机制,让职工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工会 工作中来,如网络调查、线上座谈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工 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不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
03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 路径与策略
创新路径:数字化赋能
数字化平台建设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工会服务 职工的数字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
提高参与水平
随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工会的参与水平将不断提高,除了 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外,还将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完善参与机制等 措施提高参与水平。
创新参与方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将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座谈会 、听证会、调解仲裁等方式外,还将更多地采用网络调查、在线咨询、远程培训等方式, 提高参与的效率和效果。
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职工 的利益诉求,协调职工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利益 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工会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率,推动社会的发 展进步。
02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 分析
当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总体情况
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及出路
山 东行政 学院学报
J O UR NAL O F S HAN D ONG A C ADE MY OF G OVE R NA NC E
J a n . 2 01 4
N0. 1 S e r . No . 1 2 8
第1 期( 总第 1 2 8期 )
D O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2 0 9 5—7 2 3 8 . 2 0 1 4. 0 1 . 0 0 5
党 的 十八 大提 出要 围绕 构 建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基层 自治组织、 人 民团体 、 社会 团体 、 行业 组织 、 中
介机 构 、 志愿 者 组 织 等 , 具有组织性 、 民间 性 、 非 营 利性 、 自治性 、 志 愿 性 和 公 益 性 。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是
和职能转变方案》 亮点纷呈 。这次 的改革方案 , 首
次 在政 府 一市 场 一社 会 这 样 一 个 宏 观 国 家公 共 治 理 层 面来 考 虑 政 府 的职 能 转 变 ; 理顺 政 府 与 市 场 、 政 府与 社 会 的关 系 , 简政放权 , 释放 活力等[ 3 ] 。 这
第1 期( 总第 1 2 8 期)
再膨胀” 的循 环怪 圈 。究 其 原 因 , 关 键 在 于 政 府 机
无 序混乱 状 态 , 营造 公平 竞 争 的 市场 环 境 。另 一 方 面, 社会 组织 能够 促 进社 会 监督 。社会 组 织 通 过 监
构虽然改变 , 但政府职能转变不 明显 。机构 只是载 体, 职能才 是核心。为此 , 十八大 明确提 出 了我 国 行政体制改革 的 目标是建设 职能科学、 结构优 化、 廉洁高效 、 人 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目前 , 第 七次 重大行政体制改革 已拉 开序幕 , 《 国务 院机构改革
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
济 社 会 发展 相 适 应 的水 平 ,承 担 起 创 新 社 会 管理 、 推 进 社 会
转 型 的 使命 和 责任 ,还 存 在 着 以 下 问 题 。 一 是 对 社 会 组 织 在
社 会 建 设 中 的 重 要作 用 认 识 不 够 到 位 。 一 些 政 府 领 导 和 部 分 群 众 对 新 形 势 下 社 会 组 织 发 展 意 义 的 认 识 还 没 有 提 升 到 足 够 高 度 , 对社 会组 织 发 展还 存在 不 同 的理 解 和 分 歧 ,对 社 会 组 织 在 社 会建 设 中 的地 位 、 作 用 存在 认 识 上 的 偏 差 。 因此 ,没 有 把社 会组 织 真 正 纳 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总 体 布 局 ,纳 入 议 事 日程 。 二是 扶 持 发展 的 政 策 制 度体 系 不 健 全 。 促 进 社 会 组 织 发 展 的 政 策 制 度 有 很 大缺 失 。 各 部 门 政 策 整 合 力 度 不 够 ,有 些 政 策还 没 有 覆 盖 到 社 会 组 织 ;政 府 购 买 服 务 、 转 移 职 能 等
社团管 理研究 I 5
社会组织 与社会管理创
社 会 组 织 支 出 规 模 则 也 仅 占 到 GDP
的 1 。 三 是 在 从 业 人 口上 。3 个 国 % 6
家 的 社 会 组 织 提 供 的 总 就 业 量 ,平
均 每 2 个 就 业 经 济 活 跃 人 员 中 就 有 0
护 、 服 务 “ 农 ” 、 法 律 援 助 、 支 教 助 学 、 生 态 环 境 、 促 进 三 就 业 等 重 点 民生 领 域 的社 会 公 益 服 务 活 动 ,成 为社 会 资 源 配 置 和 社 会 动 员 的载 体 ,政 府 的得 力 帮 手 。 六 是 行 业 行 为 约 束 者 。 社 会 组 织 通 过 倡 导 行 业 依 法 经 营 、 公 平 竞 争 、诚 实 守 信 和 行 业 自律 , 引领 行 业 规 范 ,提 升 行 业 形 象 和 信 誉 ,推 动 行 业 诚 信 建 设 ,是 维 护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正 常 运 行 不 可 替代 的 重 要 角 色 。 七 是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者 。 社 会 组 织作 为 覆 盖社 会 各个 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季建林
(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江苏
[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通
226007 )
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进入社会矛盾凸现期 和多发期, 而我 国的社会
管理体制却难以适应这样的形势, 面临诸多新课题� 新挑战�改革� 完善和 创新社会管 理体制, 就成为 一项紧 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 求, 刻 不容缓地 加强和改善 社会管理, 构建新 型社会 管理体制� [ 关 键 词] 社会管理; 体制改革; 研究与思考 [ A 文献标识码] [ ] 100 9 - 0 65 7 ( 20 11 ) 02 - 000 3 - 06 文章编号 [ C91 6 中图分类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 社会的发展 , 我国的工业化� 信息化 � 城市化� 市场化 和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全 面推进� 这既 为我国的新发展提 供了重要战略 机 遇, 同时又带来了社会结构 � 社会组织形式� 社会利 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的大调整 � 大发展 � 大变化, 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现期 � 集中期 , 党和政府工作面 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 新挑战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
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 为新生社会组织 和阶层服务的理念� 方法 � 机构缺失 ; 四是城乡 � 地区 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 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 ,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 利益诉 求表达的渠道不通畅, 缺乏为利益诉求表达服务的 社会团体与机构 ; 五是群众组织官僚化, 社会服务组 织严重缺乏 , 社会中介组织尚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 转移的载体, 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 充分发挥 , 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 , 社会的自我组 织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 要求党和政府高度 重视和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二� 把握加强社会管理 � 优化社会服务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以来,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党和政府 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索, 取得显著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上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 � "加强社 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的任务; 在 党的十六届 六中全会上指出"加强社会管理 , 维护 社会稳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 在党的十七 大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 , 维 护社会安定团结 " � 当前 , 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 社会管理的要求, 为我国的新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与条件, 笔者认为必须正确把握加强社会管理的原 则, 明确优化社会服务 的方向和内容, 这是我们 改 革�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 正确把握加强社会管理的原则, 必须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 谐社会的要求, 明确社会管理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 � 我们所讲的社会管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格 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的核 心内涵 � 基 本任务 � 主 体和目 的, 国务委 员马凯 在 2010 年 9 月 2 日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开班典 礼报告 中作了阐发 , 他指出: 它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 , 通过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规范社会行为� 协调社会
雷锋精神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实践与探索
雷锋精神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实践与探索社会治理是指通过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依法管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等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雷锋精神是指雷锋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自我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雷锋精神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还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一、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雷锋精神要求每个公民都主动参与社会建设,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的参与,倡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同时,社会组织也应该秉持雷锋精神,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雷锋精神要求我们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建立数字政府平台,提供在线政务服务,方便公民办理各种行政手续。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政府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社会民意,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公民和组织诚信守法,推动社会治理向更加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雷锋精神要求我们严守道德底线,恪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政府应该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评估和公示。
同时,也要加强信用监管,对失信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约束。
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治理环境。
四、倡导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205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5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孙录宝(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49;山东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作用,建议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办法;不断创新参与的方式、方法;多渠道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注重提高组织成员的参与能力;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及其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C9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9-0060-04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
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之一,在满足群众需求、反映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已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第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这里的社会协同,是指充分发挥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协同作用,打破党和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传统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真正使社会管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新网络。
第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
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出“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
第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要搞好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政府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重要议程,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但这些公共服务是保基本、广覆盖、无差别、均等化的,仍然难以满足较高层次和差别化的民生需求。
而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社会成员的民生需求,及时、理性地反馈给政府部门,并能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成为民生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第四,是社会组织自身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因素,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大大影响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发挥。
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能够发挥优势专长,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收稿日期:2012-07-23作者简介:孙录宝(1975—),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有其必要性,更具备现实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
社会组织尤其是基层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对基层社会有着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实际、满意的服务。
同时,社会组织还具有行业专业性、功能中介性和结构交叉性等特点,在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近年来社会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几乎覆盖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5万多个,其中社团24万多个,民非组织21万多个,基金会近2400个。
这些社会组织遍布城乡,涉及各行各业,几乎囊括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社会组织在实践中已积累了许多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经验。
社会组织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在多年的实践中,涌现出了大批发展典型,总结出了许多服务模式。
这些经验是对社会组织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其继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第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空间。
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由先前的“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通过机构改革和组织调整,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交给社会和市场,由社会组织承接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由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的自我组织治理。
如今,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在加快,所空出的一些社会管理领域亟需社会组织予以填充,这也就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正日益加深。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组织地位、作用的提升,全社会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已从原先的否定和怀疑为主,转变为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已经开始从原来单纯的管制为主,转向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并重。
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则首次以专章的形式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同时,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制度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各地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这些都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和法制保障。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成绩显著,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具体表现在服务领域逐步拓展、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质量日趋提升等方面。
(一)服务领域逐步拓展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域十分广阔,不仅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法律、慈善等公益领域,还包括一些中介服务、工商服务等。
其中,全国6万多个行业协会联系企业会员达2000多万,4万多个学术团体联系专家学者达500多万,专业协会联系1000多万家①。
(二)服务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稳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社会组织有效运行的各项机制和制度,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与此同时,社会组织自身也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真正把服务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使命,通过加强组织结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党的建设等明显增强了服务能力。
(三)服务质量日趋提升社会组织通过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改革服务机制、加强服务管理等措施,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既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赞誉,也为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山东省创新管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科研、一手抓市场、重点抓服务”的工作方针,追求“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由其创办的“山东科学管理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山东管理论坛”等活动,深入企业、街道、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把学术研讨与咨询服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又有效促进了服务对象的发展。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①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国扶贫基金会:http://www.fupin.org.cn/news/zzy.asp?news-id=105241119105662当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体现为“五个缺乏”:(一)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目前,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已有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规,并没有把所有类型的社会组织囊括在内,一些社会组织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而且,这些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宽泛规定,还不够具体和细致,有些已经不合时代发展要求,或与现实相悖,亟需完善和修订。
(二)缺乏社会管理创新意识总体而言,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仍存在观念保守、方式落后等问题,缺乏变革精神和创新意识。
许多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只是机械地参照先前模式化的活动方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往往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还有的社会组织固步自封,仅仅满足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导致生存空间日趋缩小。
(三)缺乏活动运作资金当前,资金问题是制约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障碍。
一方面,社会组织为民间性组织,很少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在发达国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助额度平均占社会组织资金来源的40%以上。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社会认知度还不是很高,难以从社会渠道获得更多资助性资金,再加上自身接受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有限,导致大部分社会组织的资金严重匮乏。
多数社会组织的管理者整日为资金问题而奔波,无形中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人才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资源。
但目前,社会组织内部人员多是兼职人员,或直接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缺少社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无疑限制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作用的发挥。
另外,社会组织大多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待遇偏低、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导致已有的人才流失严重。
(五)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多数社会组织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业务活动范围内,缺乏与政府、企业等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
即使是同一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的社会组织,也缺乏基本的沟通渠道。
虽然社会组织间的服务领域、对象有差异,但是这种过于封闭的发展方式,无疑会限制社会组织的信息通道,制约其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五、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中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并指出对于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这为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落实好上述要求,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现提出如下建议:(一)尽快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办法加快社会组织相关法规的修订进度,保证修订后的法规能够切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需要,并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各级地方政府可在前期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民政部门、各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上述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明确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履行的义务、享受的优惠,确保意见能够得到切实执行。
(二)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创新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