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研究1

合集下载

个人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个人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个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研究各个地区经济活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个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发展:研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不平衡现象以及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可以探讨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2.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地方、国家或国际层面的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调控。

可以关注政府对地方发展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税收、投资和产业政策、区域间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设计和效果评估。

3. 区域一体化:研究区域间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区域内的贸易、投资流动和区域间的合作机制。

可以关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经济合作组织、区域间投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4. 区域经济模型和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开展定量分析和模拟实验,以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特征和相互作用机制。

可以采用经济计量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多层面网络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5. 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研究地方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包括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关注创新体系、科技园区发展、创新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在个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跨学科的研究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解释力度,例如结合经济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学科进行研究。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一、引言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还包括其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素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

本报告将对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

二、区域经济基本情况某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该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毗邻国际贸易港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具备了较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该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三、区域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1.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科研投入、专利数量、高等教育水平等。

该区的科研机构数量较多,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科研投入占比也较高。

然而,该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面仍有待改善,创新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2.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向包括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该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然而,该区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型产业,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附加值。

3. 人力资源素质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企业员工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

该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该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措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4. 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

该区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拥有多个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

然而,通信和能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1.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是现代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现象,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

而城市经济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内的产业分布和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异质性、空间相互作用和地理集中三个方面。

1. 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而内陆地区则更多依赖于农业和矿产资源。

2. 空间相互作用:各地区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贸易、人口流动、信息传播等形式。

3. 地理集中:由于经济活动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一些经济活动往往倾向于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形成经济中心。

二、城市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城市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和影响因素。

1. 经济特征:城市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产业和商业体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城市管理复杂等问题。

2. 产业分布:城市内的产业一般呈现集中化和分工化的特点。

通常会形成以金融、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3. 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城市的规模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较大规模的城市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形成更强的经济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的联系与应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相互关联,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起来研究。

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借鉴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效利用和均衡发展。

1. 区域规划: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方向。

2. 城市治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改善城市治理效果。

3. 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潜力,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作为一名经济专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历史和理论,更应该关注最新的研究论文。

本报告将列举5个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的题目,逐一展开分析,并列举5个相关案例以进行深入阐述。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竞争力"被视作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该论文选题对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具体来说,该文在回顾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城市的新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人口流动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一,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密切。

该论文选题研究了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拓展了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三、"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

该论文选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综合考虑,建立了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四、"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城市化的加速将生产和生活资源聚集到城市,从而对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该选题研究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全球化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该选题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应对之策,旨在为地方政府财政实践提供参考。

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 阴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温州市、福建 省泉州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寿光市、 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
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开展动力,以促进就业 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开工业繁荣, 以产业集聚支撑 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 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 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 的海港小城开展成为富裕兴旺的沿海大市, 形成了独 特的温州开展模式。
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开展机
遇。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三〕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 〔五〕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七〕以经济开展促进社会和谐。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国各地经济开展实践的经历
厂带来更多效益和节省更多本钱,所以工厂有集聚的愿望〕 集聚效应: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工业区位转移后所追
加的费用
2.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缪尔达尔〕
开展快的区域,竞争优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开展得更快。
开展慢的区域,竞争劣势的循环累积,因而 开展得更慢。
发挥兴旺地区带头作用,刺激落后地区开展 “回流效应〞、“扩散效应〞。
江苏省江阴市,从开展乡镇企业起步,因具 有民族特色的大企业集团迅猛开展和成批上 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天下 第一村〞华西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 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 大力实施外向型开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 技术,以国际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 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 跨越式开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 〔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开展的 “昆山之路〞。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关系分析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关系分析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关系分析一、引言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是当今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具有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通过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然而,不同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差异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和分析。

就经济维度而言,城市的产业结构、企业创新能力、人才招聘和留存能力等都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度、教育质量和医疗资源等也是吸引人才和企业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政府的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经济稳定性也对城市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三、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关系城市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城市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而相对较低竞争力的城市往往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和资金困难等问题。

这种城市竞争力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

高竞争力的城市通常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形成创新驱动型经济,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循环。

这种循环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而相对较低竞争力的城市往往在人才和资金方面面临着困难,难以快速发展。

四、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激发。

首先,城市竞争力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区域发展的差异。

具有高竞争力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资源,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这样的城市在各种经济指标上往往表现出较高水平,而相对较低竞争力的城市则相反。

而区域发展差异也会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如果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人才和资源支撑,那么其中的城市也很难有较高的竞争力。

因此,区域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还关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发展城市经济需要依靠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协同推进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视经济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提升当地的产业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建设现代化的交通、信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有助于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流接洽,进一步扩大当地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范围,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在当地投资创业,加快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城市环境的优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因此,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除了把重点放在经济的发展上,也要注重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城市环境。

三、城市人口结构调整另外,城市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也可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一些区域的人口过多过密,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和压力,加剧房地产市场波动,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应通过政策引导、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等措施,帮助调整城市的人口结构,加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城市创新创业最后,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出现在城市,助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兴起。

同时,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业务,也是带动当地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

城市产业结构、区域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城市产业结构、区域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的差异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偏离份额 分析法 的特点 ,本文主要 以 《 广西统计 年
分, 将原来 的 5 个地 区、 9个地级市调整为 现在 的 1 4个地级市 ,所 以本文 以 2 0 0 3年 作 为计算 的基 期。
鉴》 ( 2 0 0 3 — 2 0 1 0 年) 的相关经济资料和
mi x e f f e c t )和竞 争 力偏离 分量 D ( t h e s h i f t s h a r e e f f e c t ) , 以此说 明 区域经济 发
城市竞争力具有 比较优势 。说 明广西 大多 数地级 市都 比较 注重提 升城市 的竞争 力 ,
使 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 的重要 因素 ,但也
研 究模 型 及 数 据 来 源
( 一 ) 偏 离份 额 分 析 模 型
额 来 看 ,原 来 就 只 有 崇 左 为正 ,到 了
2 0 1 0年 , 就 只增 加 了南 宁 ,其余 的 1 2个
S h i f t — s h a r e Me t h o d( 译 为偏 离份额 分析法 , 缩写 为S S M) 是 由美 国学者 D u n n 、
( 二 ) 按 产业的分类 来分析
国经 济 出版社 出版 的 《产 业结 构 问题研
究 》一 书 ) 。
( 二 )数 据 来 源
本 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 以2 0 0 3
年作 为计算 的基期 ,分 别选取 2 0 0 6年和
2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0年做为观察期 ,对广西 1 4个地级市 进行产业 结构与竞争力 方面的优 势进行分
争 力 因素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 进 而得 出 结 论 : 广 西 各 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并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因 素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阻碍 因素 ,而 城 市 竞 争 力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推 动 作用 。 关 键词 :产 业 结构 区域 竞 争 力 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资源的角度看
胡鞍钢老师最近研究国家(地区)发展的八 大资本:
维护保值自然资本 优化配置物质资本(以上为有形资本) 开发利用人力资本 强化投资知识资本(以上为无形资本) 加快吸引国际资本 创新发展制度资本 努力增强社会资本(以上为环境资本)
三、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发展的动力?
六、以“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方式,投资构建基础结构组织(Infras tructure); 七、通过获取知识产权,提高地方的科学技术水平; 八、通过终生学习,培育地方人力资源; 九、扩充保健、卫生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十、发扬重视家族的东方文化传统,增进区域社会的 凝聚力。
区域竞争的特点
(1)地方政府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主体之一
中央地方分权后,地方行使更多的经济决策权; 地方政府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直接受益者,有动力来源;
(2)区域竞争的内涵是资源汲取能力的竞争
区域发展的优势已不再是对传统土地、资源、产品等固定 物质财富的占有,而是更多体现在对诸种流动财富的吸引 力和利用这些流动财富创造新价值、强化区域经济地位的 能力; 地方政府参与地区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尽可能在全球 范围内搜索发展资源,组织经济活动,鼓励本地企业扩大 投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区内汇聚,形 成经济发展“资源谷”。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帕鲁)
运用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
• • • 引入“推动性产业”和“增长极”概念 经济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首先出现在具有创 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产业部门,形成“推动性产业”; 推动性产业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 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总是集 聚于空间某一点上,这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 的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推动性产业是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而增长极的培 育和发展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区域产业结构的效益与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川渝两地为例

区域产业结构的效益与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川渝两地为例
2 1年 第 2期 01
重睢是三 峡 掌 院 学 报
No 2 2 1 . . 01
第2 7卷 ( 3 期 ) J U N LO H N O N H E O G S N V R I Y 1 1 O R A FC O G I GT R EG R E I E ST U
V_ .7 No 1 1 0 2 .3 1
收稿 日期 :2 1 - 1 1 0 1 0- 4 作者简介 :蓝 英 ( 9 2 ) ,四川 南充人 ,川北 医学院讲 师,主要研 究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17 - ,女 李 平 ( 96 ) ,四川 南充人 ,川北 医学院教授 ,主要研 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1 一 ,女 5


Hale Waihona Puke 表示川渝两地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增加值 ,用 和 6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增加值。 j ,
则川渝地区某产业从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为 = b )j(= ,3 ,全 国某产业从基期至末期 的变化率为 r j ̄ 7 l ,) o 2 『r O ) ̄ = ,,) = j/ 1 3 。以全国各产业 部门所 占份额将川渝两地各产业部 门的规模标准化为 = ob 2
基金项 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 20 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 目 09 项 编号:0S01 阶段性成果 9B2 )

5— 2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学 报
口 l ,) = ,3 。设川渝两地从基期至末期某个产业部门 2
的增长量为 G,三个分量分别设为 , 和 ,则
G= P+ j 其中 = j ̄+ jD, ,j( j , jb e=b  ̄b J n= j o
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其所在更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 ,将区域 自身 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 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 力偏离分量 ,以此说明区 域经济发展和衰退 的原因,评价区域 经济结构优势和 自身竞争力 的强弱 ,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

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 ) 二 中原城 市群发展 现状 1 .区位优势明显 中原城市群地理位置适 中, 自然条件 优越 , 交通 四通 八达 , 具有承东启 西、 实施东 引西 进战 略、 实现 中部 崛起 的最佳地理位置 。郑 州航空 港 区位优势特 别 明显 : 已 在 有的陇海 、 京广 、 焦枝 、 新菏 等 三纵三横 铁路 和公 路交 通 区位优势的基础上 , 着国 家大通道 连霍 、 随 京珠 、 阿深 等 高速公路的贯通 , 区域公 路 密度 5 . 该 2 2公里/ 平方 公 百 里; 综合 交通 的 区位 优 势更 加突 出 ; 国家规 划建 设 的京 广、 陇海高速铁 路 大通 道将 纵横 穿越 本 区域 ,07年 郑 20 州至西安快速铁路通 车后 , 两地 之 问两 个半 小时 即可到 达 ;0 0年郑州至武汉 、 21 北京 、 徐州 的快速铁 路建 成后 到 达武汉只需两个多小 时 , 到北 京、 南京 只需三个小 时 , 将 进一步提高 中原城市群的对外通达度。 中原城市 群还 是
积 和 总 人 口的 3. % 和 4 . % 。 51 04
距 离较 近 , 以郑州为 中心 , 聚集 了全 省 3 城市 中的 2 8个 3
个, 该区域城镇 密度为 7 2A / . ' 千平 方公 里 , 是全 省平均
水 平的 14倍 , . 城镇人 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 平 的 15倍 。 . 城 镇化 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约 8 3个百分点 。 . 4 .教育 、 科技水平较高
要产地。
水北调 中线工程建成后 , 极大 地改善 本 区域 经济 和社 将
会发展的条件。
2 .经 济 实 力 较 强 , 于全 省 领 先 地 位 处
6 .产业基 础优势突出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一)工业增长率和波动轨迹(二)工业增长波动幅度6、区域竞争力 聂震席著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一)世界经济形势(二)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特点(一)经济发展的环境(二)经济发展的机遇二、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遇经济形势分析三、经济增长的波动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二)“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一)宏观调控(二)改革六、宏观调控和改革工业化进程国内环境工业化推进措施工业化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五、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财务效益研究开发投入专利申请科研论文投入产出比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产值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综合指标经济科教开放城镇化环境发展资产营运状况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发展潜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服务能力企业竞争力财务效益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科技创新次/天)主编速度(%)国比重(%)长速度(%)出比重(%)额(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率(%)政收入比重(%)配收入(元)消费倾向(%)消费倾向(%)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GDP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特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宏观经济发展特点1 国际经济环境2 国内的总体经济环境3 国内的具体经济环境1 经济结构调整2 经济发展高峰3 科学发展观4 改革带来的机遇1 经济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比较2 地方财政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5 外商直接投资比较6 对外出口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劳动力利用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水平原材料、能源利用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产品经营水平经营效益社会效益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经济增长率财政环境和货币环境融资环境价格环境外贸环境就业环境失业率、劳动力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投资额与增幅投资额即增幅出口额及增幅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变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政风建设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三大产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文教科学卫生及事业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装备水平设备利用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优等品率合格品率产品综合质量系数市场销售率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合同履约率环境保护指数企业污染实际排放量/国家规定排放量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增长率技术开发贡献率技术开发费用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价格消化能力原材料涨价格/总成本降低额政策环境消化能力因政策环境变化增加的负担/总成本降低额职工技术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成本售价比产品出口增长率满意率社会贡献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个具体的指标.共140个国家或地区,得分越低说明这十国家越稳定7个国家,得分越低说明这个国家越稳定的可能性,甚至被违宪或暴力活动推翻的可能性。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

城市竞争力分析与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那么,什么是城市竞争力?如何分析城市竞争力?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文将一一阐述。

一、城市竞争力的含义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吸引人才、产业和资本的能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竞争力包括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

硬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环境等硬性条件。

软竞争力则是指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管理、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等软性条件。

二、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方法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城市竞争力分析方法。

SWOT分析将城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比较,以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 经济总量分析经济总量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城市的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来分析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

3. 人口结构分析人口结构分析则是指通过统计城市的人口性别比、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人口指标来分析城市的人才储备和消费潜力。

4. 城市形象分析城市形象分析是指通过对城市品牌、城市地位、城市排名等指标的分析来评价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三、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方法1. 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有优质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城市应在交通、能源、水利、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加强和优化,以提高城市的硬竞争力。

2. 增强城市软实力城市软实力是指城市的文化、品牌、环境、形象等方面的软性优势。

城市应加强城市文化宣传、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来增强城市的软竞争力。

3.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城市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4. 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软实力。

城市应积极推进“人机生态和谐城市”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所在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未来走向。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多个方面。

经济实力无疑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个具有强大经济竞争力的城市,往往拥有发达的产业体系,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和高额的财政收入。

例如,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如深圳,凭借着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突出表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些拥有一流科研机构、高素质人才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城市,更容易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像美国的硅谷,就是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

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不容忽视。

便捷的交通网络、高效的能源供应、完善的通信设施等,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还能增强其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一个交通拥堵、水电供应不稳定的城市,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的文化魅力、生态环境质量、教育医疗水平等软环境因素,也对城市竞争力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人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个竞争力强的城市能够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通过产业辐射和技术扩散,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例如,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强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等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城市竞争力的增强还能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会向竞争力强的城市聚集,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利用。

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产业也会向周边区域转移,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然而,在追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群经济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之后,也提出了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今天,本文将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区域协同发展及其意义区域协同发展是指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升级和促进区域发展协调等目标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区域协同发展能够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其次,区域协同发展还能够加强联动和协同,提升区域对外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在实践中,政府需要在开展区域协同发展时,借助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以及市场化机制的帮助,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区域之间的互通有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城市群经济发展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主题。

城市群是指多个城市形成的独特空间和产业布局,拥有高度的密集度和互动性。

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和产业布局,具有更好的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

2.城市群还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机制,提升整体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城市群经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智力,推动城市创新和知识产业的发展。

在实践中,发挥城市群的效应,需要邦定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布局,强化城市间的合作和协调,提升城市群的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群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大规模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

两者都关注于推动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具有相似性和互动性。

在实践中,区域协同发展应当将城市群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方向和核心目标之一。

同时,城市群经济发展也需要依托于合理而完善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和政策环境。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研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的增长还是人口的流动,都在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也涉及到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创新等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一、城市经济城市的经济水平是影响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的竞争地位、国家和全球市场的地位以及社会地位。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从传统的就业、出租房地产、商业娱乐等领域进入了研发、高科技制造和文化产业等领域,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往往与其区位优势有关,而中国的优质城市和发达经济地区往往在地理位置上就有所突出,比如上海、深圳、广州等重要沿海城市,它们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二、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可以影响城市的视觉形象和文化气息,同时也是吸引游客和拓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一些城市在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北京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海的文化旅游及创意设计、成都的天府文化等,这些都为城市开发新产业和开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可以决定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城市的发展潜力,而环境质量又受到城市发展方针的影响,所以政策制定者和市民在城市的环境建设上需要有执政理念上的创新。

近年来,城市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变得相对平衡,环境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因素。

城市环境质量越高,人口增长率也会更高。

四、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影响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名的城市品牌可以使城市的知名度得到大力推广,从而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城市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标志,也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代表,甚至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使者。

很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北京的“中国北京”,上海的“魔都上海”,杭州的“人间天堂”等,这些品牌形象可以使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竞争力。

西方经济学中的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

西方经济学中的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

西方经济学中的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西方经济学中的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是一门研究城市和地区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着重分析城市和地区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发展模式等问题,旨在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城市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等问题。

城市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职业转变、土地利用等问题,以了解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城市的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城市经济学研究不同规模和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 城市资源配置:城市是资源聚集和利用的中心,城市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城市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的竞争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于一个更大的范围,即国家、地区等。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资源配置、行业聚集等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区域资源配置: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区域经济学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研究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如何优化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城市化 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 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一、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1. 城市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是大量农民和乡村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城市聚居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当农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和技术都会得到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就会增强。

农村人口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城市的就业机会会更加丰富,令城市的经济活动有了强大的支撑,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城市化可以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城市化过程中,技术转移、知识传播、社会资源整合等也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城市化过程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有效的资源和信息流通,可以让投资者更好的把控形势,同时还能让企业们更好的整合相关技术资源,帮助企业更有效的运作,从而拓展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 城市化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城市化还能够创造更多如建筑业、服务业等就业机会,通过实施城镇化进程就能够改善乡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增加乡村人口就业机会,减少农村迁移城市的人口压力,使乡村和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加平等,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

4. 城市化可以带动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也使得城市周边地域得到更多机遇,带动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

例如,外部投资就可以给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带来发展,因为外资带来的技术、资金、品牌等资源都可以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得以实现,而城市的发展也可以“热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结论以上就是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的来看,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让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有所提升,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乡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让区域经济有更多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区域经济才会更加可持续,才能够提高整体水平。

基于园区经济的城市竞争力模式探讨_魏书威

基于园区经济的城市竞争力模式探讨_魏书威

图 1— 1 国际竞争力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 1— 3 城市价值链模型
二 、传统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分析 (一 )Doug las webster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D oug la swebster指出 ,在评价城市竞争力时 , 要区分 “活 动 ”要素和 “地点 ”要素 。 前者包括金融 、旅游 、电脑制造等 , 后者泛指一切不可转移的因素 , 诸如人力资源 、区域禀赋和
34. 15 26. 26 310. 25 356. 68 224. 53 281. 56 44. 65 24. 53 21. 13 186. 56 286. 54 281. 74 215. 68 55. 80
注 :①信息化水平主要指千人拥有电话数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千人网络用户等 ; 创 新能 力主要指人均科技经费 、科技经费 /财政支出 、万 人拥有大学 生人数等 ; 学习能 力 指人均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 /财政支出 、人均培训经费 、人均图书量等 ; 集约能 力指 全员劳动生产力 、投资边际产出率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等 。
18. 34 25. 43 31. 47 14. 68 18. 20 23. 12
17. 62 21. 58 28. 29 21. 64 28. 43 32. 17
4. 20 4. 84 6. 47 3. 41 4. 19 7. 25
3. 42 4. 43 5. 88 5. 34 6. 15 10. 16
451. 32 542. 16 312. 50
60. 22 武汉 46
59. 56 76. 11
28. 44 18. 16 315. 20 398. 57 189. 71 298. 53 49. 68 19. 87 20. 05 286. 36 312. 59 167. 54 356. 84 46. 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份公路网密度对比
5
2.2
2013
13/12
0.1
1.7 1.6 1.6 1.5 1.4 1.3 1.3 1.3 1.2 1.1 1.1 1.0 1.0 0.9 0.9 0.9 0.8 0.7 0.7 0.6 0.6 0.5 0.5 0.4 0.3 0.3 0.2 0.1 0.1 0.1
0 上 山 河 江 重 天 安 北 湖 浙 广 湖 贵 江 山 河 陕 福 辽 海 四 云 吉 广 宁 黑 甘 内 新 青 西 海 东 南 苏 庆 津 徽 京 北 江 东 南 州 西 西 北 西 建 宁 南 川 南 林 西 夏 龙 肃 蒙 疆 海 藏 江 古
0
-70
-50
省份 青海 西藏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云南 河南 天津 海南 山西 广西 吉林 陕西 贵州 黑龙江 辽宁
13/12 1.83 1.42 0.54 6.15 0.73 1.51 0.59 -0.98 -0.94 -0.40 -2.02 0.90 1.82 -1.14 0.67
3) 中西部地区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要素驱动 2012 年,全国人均用电量为 3662.5 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西藏及中西 部人口大省人均用电量较低,其中西藏人均用电量只有 902.4 度。 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网密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2013 年,山东、上海、河 南、 重庆、 江苏等省市公路网密度已高于 140 公里/百平方公里, 接近西欧水 平,而西藏和青海仍不及发达地区的十分之一。
各省份科技市场成交额对比
2013 13/12
3000 2000 1000 0
2,852
8 6 4 2
533 532 529 528 398 276 179 173 149 131 102 100 90
8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7
53
45
43
42
40
39
35
32
27
18
7
4
3
1
0 -2
北 陕 上 广 江 湖 天 山 辽 四 安 黑 甘 重 浙 湖 山 福 江 云 河 内 吉 河 青 贵 广 海 新 宁 京 西 海 东 苏 北 津 东 宁 川 徽 龙 肃 庆 江 南 西 建 西 南 南 蒙 林 北 海 州 西 南 疆 夏 江 古

各省级区域由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体系的不同,地区分
化趋势明显。其中,东部地区稳中有进,中部地区降势趋缓,西部地区下滑 明显,东北地区缓中存忧。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依然艰巨。与 2012 年相比, 2013 年全国投资率小幅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 但全国仅有 7 个地区的投资率 较 2012 年出现下滑,且多数下降幅度较小。说明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 的背景下,投资仍是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总量:2013 年区域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广东、江苏、山 东三省 GDP 总量超 5 万亿水平。广东达 6.21 万亿(1 万亿美元) ,超越世界 第 16 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 (0.87 万亿美元) , 而西藏仅为 808 亿人民币 (131 亿美元) ,相当于排名世界第 122 位的阿尔巴尼亚(129 亿美元)水平。
0

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的铁路网密度已超过 5 公里/百平方公里,与欧盟水
平相当。而新疆、青海、西藏三地区铁路网密度仅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0.29 公里、0.26 公里和 0.04 公里。
各省份铁路网密度对比
2013 1000
876 802 760
0.3 0.2
500
340 329 306 286 270 260 252 244 233 229 218 204 204 195 193 193 192 174 131 123 93 74 69 67 30 26
0.1
4
0 -0.1
0 天 上北 辽河 河山 安江山吉 陕福湖浙 重宁广江 湖广黑贵 内四 云甘 新青 西 津 海京 宁北 南东 徽苏西林 西建北江 庆夏东西 南西龙州 蒙川 南肃 疆海 藏 江 古

各地区之间民航发展水平差距也非常明显。 2013 年, 北京民航人均年旅客运 输量达 3.09 人次,已超过世界第一美国的人均每年 2.35 人次的水平,而安 徽和河北两省人均年旅客运输量均为 0.04 人次,仅为北京百分之一。

通信方面,我国整体水平已好于世界平均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东、西部 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2013 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地互联网普及率 均超过 60%,百人拥有电话(含手机)数量达到 130 部以上,已接近发达国 家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和百人电话拥有量仅相当于中等收 入国家水平。
一、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1) 生产力水平
各省GDP增长趋势图(万亿)
2011 2012 2013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河南 河北 辽宁 四川 湖北 湖南 福建 上海 北京 安徽 内蒙古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天津 江西 吉林 重庆 山西 云南 新疆 贵州 甘肃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0 6.22 5.92 5.47 3.76 3.22 2.83 2.71 2.63 2.47 2.45 2.18 2.16 1.95 1.90 1.68 1.60 1.44 1.44 1.44 1.43 1.30 1.27 1.26 1.17 0.84 0.80 0.63 0.31 0.26 0.21 0.08 1 2 3 4 5 6 7 天津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内蒙古 辽宁 广东 福建 山东 吉林 重庆 陕西 湖北 宁夏 河北 黑龙江 新疆 湖南 青海 海南 山西 河南 四川 江西 安徽 广西 西藏 云南 甘肃 贵州 0 2

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西、重庆、云南、贵州等省份增速下降,但均 超 10%;东北区经济增速下降尤甚,跌破 10%。区域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 和远西部高、东北大中部低”态势。
省份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河南 河北 辽宁 四川 湖北 湖南 福建 上海 北京 安徽 内蒙古 陕西 12/11 7% 10% 10% 7% 10% 8% 12% 14% 13% 13% 12% 5% 10% 12% 11% 16% 13/12 9% 9% 9% 8% 9% 6% 9% 10% 11% 11% 10% 7% 9% 11% 6% 11% 变动 2% -1% -1% 1% -1% -2% -3% -4% -2% -2% -2% 2% -1% -2% -5% -5% 省份 黑龙江 广西 天津 江西 吉林 重庆 山西 云南 新疆 贵州 甘肃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12/11 9% 11% 14% 11% 13% 14% 8% 16% 14% 20% 13% 13% 11% 13% 16% 13/12 5% 10% 11% 11% 9% 11% 4% 14% 11% 17% 11% 10% 10% 11% 15% 变动 -4% -1% -3% 0% -4% -3% -4% -2% -2% -3% -2% -3% -2% -2% -1%
2013 119.90 111.30 93.40 91.00 86.00 84.90 77.20 76.90 73.90 72.80 70.50 69.60 68.80 65.70 65.60 62.60 12/11 7.00 11.49 7.94 5.63 14.17 2.89 3.33 0.38 11.09 3.39 -0.69 -1.50 0.80 4.17 4.78 -0.35 13/12 29.10 10.21 8.76 1.87 8.83 1.71 2.67 0.52 3.51 4.91 -14.41 -2.40 0.20 4.93 6.12 0.25 省份 甘肃 福建 河北 安徽 湖南 山东 湖北 重庆 四川 江西 江苏 浙江 广东 北京 上海 2013 60.20 58.80 57.90 57.60 57.10 56.60 56.00 54.60 51.40 49.90 48.40 45.50 41.90 40.30 38.70 12/11 1.17 1.18 0.66 0.95 0.87 0.09 0.71 -1.92 -0.26 -0.90 -0.58 -1.00 0.58 0.34 -2.27
各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00% 50% 0%
2013
变动
74% 70% 66% 64% 61% 59% 56% 52% 48% 48% 47% 46% 46% 45% 44% 44% 44% 43% 43% 42% 39% 38% 37% 36% 36% 35% 35% 35% 33% 33% 32%
各省份资产形成率对比
130
120 111 93 91 86 85 77 77 74 73 71 70 69 66
2013
66 63 60
13/12
59 58 58 57 57 56 55
50
51 50 48 46 42
40
39
30 青 西 内 宁 新 云 河 天 海 山 广 吉 陕 贵 黑 辽 甘 福 河 安 湖 山 湖 重 四 江 江 浙 广 北 上 海 藏 蒙 夏 疆 南 南 津 南 西 西 林 西 州 龙 宁 肃 建 北 徽 南 东 北 庆 川 西 苏 江 东 京 海 古 江
区域经济发展与新兴城市竞争力研究
2015 年 1 月 13 日
核心摘要: 1. 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2. 各区域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 3. 各区域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呈“中西部快、东部慢”态势。 4. 经济增长天平已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倾斜。 5. 各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依然艰巨。 6. 投资者会着重发展成都、杭州、苏州和南京等 1.5 线城市。 7. 部分沿海城市因经济结构重组和产业链升级,发展现暂时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