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教学课件ppt
dna损伤修复和突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DNA损伤修复和突变的深入研究将得到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有助于揭示其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
跨学科合作
未来将有更多的学科领域与DNA损伤修复和突变的研究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模 式。例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将与生物学相结合,为DNA损伤修复和突变的研 究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DNA损伤修复和突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修复机制可以防止突变的发生,另一方 面突变可以影响修复机制的效果。
dna损伤修复和突变在生物学中的联系
在生物学中,DNA损伤修复和突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 共同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DNA损伤修复机制包括多种类型,如光修复、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和错配修复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修复 途径和修复因子。
研究方向一
研究DNA损伤的修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这一方向主要关注DNA损伤的种类 、位置、程度等特征,探索不同类型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和效率,以及各种 因素如环境、基因变异等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研究方向二
研究DNA突变的产生和传播。这一方向主要关注DNA突变的过程、特点和规 律,探索DNA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以及突变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疾病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dna损伤修复和突变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疾病诊断与预防
通过对DNA损伤和突变的检测,可以早 期诊断许多遗传性疾病和癌症,预测疾病 的发展趋势,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对癌症患者基因组的测序和 分析,可以发现致癌突变的特点,为开发 新的抗癌药物提供帮助。
VS
治疗与干预
通过研究DNA损伤修复和突变,可以开 发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例如,针对某些 DNA修复缺陷的肿瘤,可以通过抑制或 激活特定信号通路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分裂;针对某些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 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 和治疗。
DNA的损伤与修复
(2)SOS修复:前面介绍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可以不经诱导而产生,然而许多能造 成DNA损伤或抑制复制的处理均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SOS response)。SOS反应包括诱导出现的DNA损伤修复效应、诱变效应、细胞分裂的 抑制以及溶原性细菌释放噬菌体等。细胞的癌变也可能与SOS反应有关。
2、有差错修复系统:在这种修 复系统中,受损伤DNA并不因 修复而除掉损伤部位,但随着 修复的进行,受损伤DNA的浓 度越来越低,从而消除损伤的 影响。主要包括重组修复 (recombination repair)和 SOS修复(SOS repair)。
(1)重组修复:重组修复是发 生在DNA复制后的一种修复系 统。在复制时,受损伤部位可 被跳过,结果在子代链在损伤 相对应处留下一缺口,这种遗 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 可通过遗传重组而加以弥补, 即从完整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 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处, 然后用再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 链的空缺(如右图)。此过程 称为重组修复,因为发生在复 制之后,故又称为复制后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 四种修复途径:光复活、切
除修复、复组修复和诱导修复(亦称暗修复)。
光复活:400nm左右的光激活光复活酶,专一分解紫外光照
射引起的同一条链上TT(CC CT)二聚体。(包括从单细胞生 物到鸟类,而高等哺乳动物无)
切除修复:将DNA分子中的受损伤部分切除,以完整 的那条链为模板再重新合成。特异内切酶、DNA聚合 酶、 DNA外切酶、DNA连接酶均参与。(发生在DNA 复制前) 重组修复 (发生在复制后):复制时,跳过损伤部 位,新链产生缺口由母链弥补,原损伤部位并没有 切除但在后代逐渐稀释。P349 诱导修复:造成DNA损伤或抑制复制的处理均能引起 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SOS response)。此过程诱导产生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中的关键蛋白和酶,同时产生无校对功能的DNA聚合 酶。所以会有2种结果:修复或变异(进化)。
DNA的损伤、修复
在插入酶的催化下,以正确 插入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的碱基插入空位, 的碱基插入空位,修复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 互补链为模板, 互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单链 片段以填补缺口 片段以填补缺口
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 催化连接片段, 由 DNA 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 封闭缺口
(一)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DNA损伤的因素 自发因素: 1.自发因素: 1).脱嘌呤和脱嘧啶 DNA分子通过自发水解 经常发生脱嘧 分子通过自发水解经常 DNA 分子通过自发水解 经常 发生脱嘧 啶和脱嘌呤反应, 啶和脱嘌呤反应 , 使嘌呤碱和嘧啶碱从 DNA分子的 脱氧核糖分子的脱氧核糖 DNA 分子的 脱氧核糖 - 磷酸骨架上脱落下 来。 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9及脱 氧核糖C 之间的N 糖苷键常发生自发 氧核糖C-1′之间的N-糖苷键常发生自发 水解反应而断裂, 从而失去嘌呤碱基, 水解反应而断裂 , 从而失去嘌呤碱基 , 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 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
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识别 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识别 DNA 核酸内切酶 的损伤部位, 的损伤部位,并在该部位的 5' 端作一切口
糖苷酶识别受损伤的 DNA 糖苷酶识别受损伤的 碱基, 碱基,并将该碱基切除
由核酸外切酶(或 DNA 聚合 核酸外切酶( 5'→3'端逐一切除损 酶Ⅰ)从 5'→3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中的胞嘧啶(C)、腺嘌呤(A)和 鸟嘌呤(G)都含有环外氨基,氨基有时 会自发脱落,从而使胞嘧啶变为尿嘧啶 (U),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I), 鸟嘌 呤变为黄嘌呤(X)。 这些脱氨基产物的配对性质与原来的 碱基不同,即U与A配对,I和X均与C配对。 而且DNA复制时,它们将会在子链中产生 错误而导致DNA损伤。
DNA的损伤与修复
2013-8-7
紫外光是太阳光的一部分,紫外辐射具有很强的生物学 功能,损伤皮肤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如果突变发生 在控制或影响细胞分裂的基因上,就会使这些细胞在分裂 时失去控制,从而产生皮肤癌。 γ射线和X射线能量更高,可以使一些分子离子化,形成 了自由基,含有氧的自由基非常活泼,可以直接攻击临近 的分子。活性氧可以使鸟嘌呤氧化产生8-氧代鸟嘌呤(8oxoguanine oxoG),它可与胞嘧啶(C)配对,也可以与腺嘌 呤(A)配对,具有高度的诱导突变作用,致癌作用的部分机 理。电离辐射还可以造成碱基开环,甚至使DNA的单链或 双链断裂,这也是治疗癌症的作用机理。
2013-8-7
二、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ing )
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也称核苷酸外切修复,这是 一种取代紫外线等辐射物质所造成的损伤部位的暗修复系统。 它是DNA损伤修复最为普遍的方式,对多种DNA损伤包括 碱基脱落形成的无碱基点、嘧啶二聚体、碱基烷基化、单链 断裂等都能起修复作用。此系统是在几种酶的协同作用下, 先在损伤的任一端打开磷酸二酯键,然后外切掉一段寡核苷 酸;留下的缺口由修复性合成来填补,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 起来。不同的DNA损伤需要不同的特殊核酸内切酶来识别 和切割。切除修复有两种形式:一是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负责小片段,它是在DNA糖基化酶 的作用下从DNA中除去特定类型的损伤或者不合适的碱基。 一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
2013-8-7
2013-8-7
胞嘧啶可以脱去氨基形成尿嘧啶
脱氨基作用
→
胞嘧啶
2013-8-7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区别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可以由内外源因素引起,如化学物质、辐射、代谢产物等。
而DNA损伤修复则是细胞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来修复DNA损伤。
DNA损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和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DNA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形成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凋亡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细胞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来保证DNA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DNA损伤修复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修复DNA损伤。
主要的修复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
在直接修复中,细胞会利用酶类或其他分子直接还原、拆除或修复损坏的DNA结构。
错配修复主要用于修复碱基配对错误所导致的损伤,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碱基切除修复则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损伤的碱基切除,并由DNA合成酶填充新的碱基。
双链断裂修复是最复杂的修复机制,当DNA发生严重的双链断裂时,细胞会启动多个途径来修复断裂的DNA链。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关键步骤:捕捉、识别、去除和替换。
首先,细胞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来捕捉和识别DNA上的损伤部位。
然后,这些蛋白质会协同作用,将受损的DNA部分切除或修复。
最后,DNA合成酶会填充缺失的碱基或连接两条断裂的DNA 链,以恢复DNA的完整性。
DNA损伤修复在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突变的积累甚至细胞死亡。
此外,DNA修复缺陷也与许多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相关。
总结起来,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而DNA损伤修复是细胞为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② 切除:在此位点的5端,无碱基位点核酸内切酶将 DNA链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去除剩余的磷酸核糖部 分;
③ 合成:DNA聚合酶在缺口处以另一条链为模板修补合 成互补序列;
④ 连接:由DNA连接酶将切口重新连接,使DNA恢复 正常结构
作用方式:NER蛋白质被募集于暂停的RNA聚 合酶。
转录偶联修复的意义:将修复酶集中于正在转 录DNA,使该区域的损伤尽快得以修复。
碱基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 错配是指非Watson-Crick碱基配对。 ➢ 碱基错配修复也可被看作是碱基切除修复的一
种特殊形式,主要负责纠正:
(二)体外因素
➢ 物理因素 ➢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ultra violet, UV)
常见的二聚体:T-T, C-T, C-C
化学因素:
➢ 自由基导致的DNA损伤 ➢ 碱基类似物导致的DNA损伤 ➢ 碱基修饰剂、烷化剂导致的DNA损伤 ➢ 嵌入性染料导致的DNA损伤
E.coli的NER主要由4种 蛋白质组成: UvrA UvrB UvrC UvrD
人类的DNA损伤核苷酸切除修复
① 首先由损伤部位识别蛋白XPC和XPA等,再加上DNA 复制所需的SSB,结合在损伤DNA的部位;
② XPB、XPD发挥解旋酶的活性,与上述物质共同作用 在受损DNA周围形成一个凸起;
化学因素: 常见的化学诱变剂
化合物类别
碱基类似物 如:5-BU
作用点
A 5-BU G
羟胺类(NH2OH)
T C
亚硝酸盐(NO2)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DNA是构成细胞的遗传基因物质,它承载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DNA分子可能会遭受到损伤。
DNA损伤的修复机制起到了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入手,探讨DNA损伤的成因以及多种修复机制。
一、DNA损伤的成因DNA损伤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DNA损伤主要源自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而外源性DNA损伤则来自于环境因素。
1. 内源性DNA损伤内源性导致DNA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它们具有极强的活性,可以直接攻击DNA分子,导致碱基氧化、链断裂等损伤。
此外,DNA自身也存在一定几率的自发性损伤,如碱基脱氨、链断裂等。
这些内源性的DNA损伤相对较少,但积累起来也会对遗传稳定性造成威胁。
2. 外源性DNA损伤外源性导致DNA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紫外线辐射会使DNA分子中的两个邻近嘌呤结合形成嘌呤二聚体或嘌呤四聚体,造成DNA链的交联;化学物质如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会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引发DNA突变;而离子辐射(如X射线)会直接导致DNA链断裂。
二、DNA损伤修复机制DNA损伤修复是细胞内的一项重要保护机制,它可以分为直接修复、碱基修复、核苷酸修复和错配修复等多个方面。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指修复损伤的DNA分子而不更换受损碱基。
主要的直接修复机制包括光解修复和甲基化修复。
光解修复是一种专门修复嘌呤二聚体和嘌呤四聚体的机制。
在该过程中,特定的酶能够通过光激活自己,并将损坏的DNA分子还原为原始状态。
甲基化修复主要用于修复一些特殊的DNA损伤,例如对环氧烷基和甲基损伤的修复。
通过甲基转移酶和脱甲酶的协同作用,可以将甲基基团从DNA分子中移除,实现修复的目的。
2. 碱基修复碱基修复是指将受损的碱基替换为原始的碱基。
常见的碱基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碱基上皮修复和碱基引导修复。
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
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DNA是生命的基础,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它经常受到损伤,如紫外线、化学物质、辐射等。
如果未能及时修复则可能导致疾病甚至癌症。
今天我们将探讨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
一、DNA的损伤类型DNA受到的损伤形式很多,如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损伤等。
其中,单链断裂是指DNA中所含的两股链中的一股断裂,而另一股仍保持完整;双链断裂则是两股链都发生了断裂。
碱基损伤则是指DNA中所含的碱基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损伤。
二、DNA损伤的危害DNA损伤如果未能及时修复,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而在生殖细胞中则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此外,DNA损伤还可能导致细胞自我毁灭,造成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比如神经细胞坏死可导致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三、DNA修复机制为了避免DNA损伤的危害,细胞需要拥有多种修复机制。
DNA修复机制包括:直接反应、碱基切割修复、核苷酸切割修复和重组修复等。
(1)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一种不需要酶辅助的修复机制,它包括:碱基漂移、钯磁场旋转、邻近值作用、光诱导电子转移和物理效应等。
直接反应通常只适用于少数特定类型的损伤,比如UV损伤等。
(2)碱基切割修复碱基切割修复是指损伤的DNA区域被切割,并进行修复。
核苷酸切割打破DNA链,第一步是DNA糖-磷酸链的切割。
这种切割在大多数引起DNA损伤的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它使损伤DNA从未损伤的DNA中被分离出来,并允许损害部位被清除。
然后核酸内切酶切割DNA链,在某些情况下,切割DNA链就足够修复损伤了。
在另一些情况下,取代碱基系统需要参与。
(3)核苷酸切割修复核苷酸切割修复可以修复一些单链损伤和大多数双链断裂。
核苷酸切割修复可分为两种类型:全切割修复和片段切割修复。
全切割修复在夜间进行,就是把受损的DNA拉出来,然后把它切成很多小块,每块都用基因片断替换掉它。
DNA的损伤和修复
请老师及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
修复。
切除修复是一种.外切酶除去两个切口之间的核苷酸 3).DNA合成
4).连接酶连接接口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易发生皮肤癌。 暴露皮肤暗棕色斑、干燥、萎缩、角化及癌变
DNA的损伤的修复
一·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DNA损伤指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分子中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基因结构上发生
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复制:损伤母链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子链对应位
点留下缺口;无损母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有缺子链与无损母链重组,缺口转移到无损母
链,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母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母链缺口以新的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重组修复: DNA链的损伤并未除去,随着复制的继续,
损伤DNA链将在群体中逐步“稀释”。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二)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
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 引起的其他损伤。
切除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一、多种因素可引起DNA损伤㈠DNA自发性损伤1 DNA复制产生误差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进行DNA复制是一个严格而精确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错误的。
2 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㈡紫外线引起DNA损伤:易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TT二聚体):在紫外线照射下,相邻的两个DNA分子上的嘧啶碱基之间共价结合而成的。
㈢电离辐射引起DNA损伤:自由基㈣烷化剂引起DNA损伤二、DNA损伤不同形式1碱基和糖基的破坏2插入或缺失3 DNA链断裂:单链断裂,双链断裂。
4 DNA交联:DNA链间交联,DNA链内交联,DNA-蛋白质交联。
5 DNA重排:DNA分子中较大片断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可以在同一染色体的两条链间发生,也可在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可以是原来的方向或颠倒的方向。
三、损伤修复机制1光修复:生物体内有一种光修复酶,被光激活后能利用光所提供的能量使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嘧啶二聚体分开,恢复原来的非聚合状态,称为光修复。
2切除修复:⑴定义:细胞内最普遍的DNA修复机制。
通过切除损伤部位,剩下的空隙由DNA-pol I催化dNTP聚合而填补,最后由DNA连接酶结合裂隙。
切除损伤在原核生物需Uvr蛋白类,真核生物需XP蛋白类。
⑵切除修复分为:单个核苷酸切除修复和核苷酸片段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需要的酶主要有: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Ⅰ、和DNA连接酶。
⑶大致过程:①识别:DNA特异内切酶或糖苷酶识别DNA损伤位点;②切除:在损伤位点的5’上游切断DNA链,并沿5’-3’方向逐步切除DNA损伤部分;③合成:DNA聚合酶在切口处催化DNA合成并沿5’-3’方向延伸,以新合成的DNA片段取代整个损伤的DNA片段;④连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新合成的DNA片段与原来的DNA链连接,从而完全恢复DNA原有结构。
3重组修复:DNA损伤较多时的修复方式。
重组修复时,recA蛋白被激活,使得LexA蛋白被水解。
《DNA损伤与修复》课件
深入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 制和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 控机制,有助于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 识和治疗水平
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 控机制,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汇报人:
研究进展:近年来, 科学家对SOS修复机 制的研究不断深入, 发现了许多新的修复 因子和机制
PART FOUR
DNA损伤与修复 是维持基因组稳 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可能导 致基因突变、染色 体畸变等遗传异常
DNA损伤与修复的 生物学意义在于保 持基因组的完整性 和稳定性
DNA损伤与修复的 生物学意义在于维 持生物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机制:通过同源 重组修复DNA损 伤
过程:识别损伤、 切割、重组、修 复
特点:高效、精 确、需要模板
应用: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机制:DNA损伤后, 细胞启动SOS修复 机制,通过同源重 组修复DNA损伤
特点:SOS修复是一 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精确的修复 方式,但需要消耗大 量能量和资源
应用:在生物医学 领域,SOS修复机 制被用于基因治疗 和药物研发
PART SIX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的研究 进展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疾病 治疗中的 应用前景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进化中的 作用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环境 保护中的 意义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技术中的 应用前景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安全中的 重要性
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 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修复过程:识别损 伤、切除损伤、修 复损伤
修复效果:修复后 的DNA与原始 DNA相同
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
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DNA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遗传密码掌管着我们的生命和身体的各种功能。
然而,DNA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伤害,这些伤害可能来自化学物质、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甚至起源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过程。
DNA损伤,若无修复,会导致基因突变,甚至对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
本文将探讨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
1. DNA损伤的类型DNA损伤的类型可以分为单个碱基修复、DNA切割修复和错误配对修复。
单个碱基修复是指DNA损伤相关的酶使用DNA茎环结构修复单个碱基。
DNA切割修复时,破坏“螺旋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需涉及多种复杂的酶和蛋白质协同作用。
错误配对修复是指修复酶在双链DNA重组过程中检测到碱基配对不准确后完成的修复过程。
2. DNA损伤的检测方法DNA损伤的检测从大致上我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直接检测是指直接测量DNA中的损伤,例如在细胞中测量γ辐射或与化学品相关的单一碱基损伤。
如使用单个碱基的被修复酶结合实时PCR测量。
间接检测,由于所有对DNA发生损伤的分子的数量十分巨大,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单个损伤的可靠标记问题,然后才能间接测量总修复率。
例如测量细胞的ATP水平和细胞分裂周期来评估其DNA损伤的程度。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在DNA中添加受虐待鼠标“触须”的吞噬细胞来检测DNA交叉连锁,以及舒张DNA双链使染色体在电泳中的运动被观察是DNA损伤的直接指标。
3. DNA损伤的修复方法DNA损伤的修复是指通过细胞调节在损伤后进行DNA修复的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减少DNA受损程度,避免潜在影响。
对单个碱基的损伤进行修复的途径是切割-nucleotide填充法和mismatch修复。
DNA切割修复涉及多种复杂的酶和蛋白质协同作用。
另外,错误配对修复是指修复酶在双链DNA重组过程中检测到碱基配对不准确后完成的修复过程。
4. 结论总之,了解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机制,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很重要,同时也对我们在理解生命和人类疾病方面提供了深入的了解。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机制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机制D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是细胞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然而,DNA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损害,如辐射、化学物质、自由基、氧化应激、紫外线等,这些损伤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细胞凋亡、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机制是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DNA损伤的类型与来源DNA损伤可以分为两类:突变型和结构型。
突变型主要是指基因突变,出现在DNA的特定位置上,如单核苷酸替换、插入、缺失和倒位等。
结构型变异包括断链和交叉连锁,主要影响DNA分子的结构。
这些变异类型的发生对于生物体内的DNA有不同的影响,对个体的遗传性状及其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DNA损伤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源自细胞内自然发生的生化反应,如异构酶活性、电子传递物质的自由基产生、伸缩畸变等;外源因素包括紫外线、放射线、化学物质、病毒等。
二、DNA修复的机制DNA损伤的修复是一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目的是恢复受损DNA的完整性。
修复机制可以分为直接修复、基础切割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三类。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最简单的DNA修复机制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损坏的核苷酸,通过恢复碱基结构来修复DNA损伤。
直接修复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DNA损伤,如阴离子撞击、甲基化、乙烷基化等。
其通常在胞内代谢水平或基因组防御响应中发生,可以恢复DNA的原始序列。
2. 基础切割修复:基础切割修复是通过断开一小段双链DNA 来修复一个双链断裂损伤,这个断裂只存在于一个链上,另一条链则被称为“转录链”,这个机制通常称为“修复参考”机制。
基础切割修复机制可以通过不同的酶系统完成,如BCR重排、DNA 联蛋白、PSF、ATRX、ERCC1等,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3. 核苷酸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分为两种类型: BER修复和NER修复。
BER修复主要是处理小范围别嘌呤化学痕迹的修复过程,实现机制主要涉及DNA糖基酶、多嘌呤硼酸等这些相关成分。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基因突变是由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突变具体指个别dNMP残基以至片段DNA在构成、复制或表型功能的异常变化,也成为DNA损伤。
①基因突变与DNA多态性、疾病病因: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有些突变没有可察觉的表型改变,就形成了DNA的多态性。
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如血友病是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等。
②诱发突变:物理因素主要是指紫外线和各种辐射。
紫外线(ultra violet,U V)可引起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发生共价结合,生成嘧啶二聚体。
化学诱变剂大多数是致癌物,常见的有苯并芘、二甲苯并蒽、二甲硝基胺、N-甲基-4-氨基偶氮苯和烷化剂等。
③ DNA突变的类型:可分为错配、缺失、插入和重排等几种类型。
DNA分子上的剪辑错配,成为点突变。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DNA损伤(突变)可能造成两种结果:导致复制或转录障碍;导致复制后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永久性改变。
④DNA损伤修复类型:主要有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例题: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类型不包括
A.酶修复
B.光修复
C.切除修复
D.重组修复
E.SOS修复
答案:A。
DNA 及其修复与损伤
DNA 及其修复与损伤DNA是生物体细胞内存在的基础生物大分子,它承载着遗传信息,是生命的载体。
然而,DNA也常常面临着各种不同程度的修复和损伤。
本文将从DNA的构成、损伤和修复三个方面阐述。
一、DNA的构成DNA由四种碱基、糖分子以及磷酸分子组成。
四种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和胞嘧啶(cytosine),它们以两个两个配对构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 中的两个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其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通过两条氢键相连,而鸟嘌呤和胞嘧啶则通过三条氢键相连。
这种特殊的碱基对配对方式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DNA的损伤DNA的损伤来源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的DNA损伤源于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氧活性造成的氧化性损伤、DNA复制不完全造成的突变等因素。
而外源性的DNA损伤则来自紫外线、放射线、致癌物质、化学药品等环境因素。
DNA的损伤具有不同的类型,如氧化性损伤、断裂、甲基化等。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DNA损伤为单链断裂。
单链断裂是DNA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损伤,导致链的部分区域断裂。
这样的损伤对于细胞分裂和生存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完整的DNA分子才能够准确复制正确的遗传信息。
如果单链断裂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被复制,那么会导致突变、异常细胞增生以及其他许多疾病。
三、DNA的修复DNA在生物体中或多或少地遭受各种形式的损伤,但生命机体却有十分精细的DNA修复系统来维护正常的遗传信息的传递。
它们通常包括直接修复、拼接修复和胞质DNA修复三种类型。
直接修复是指修复体系能够直接将损伤的碱基替换成正常的碱基来纠正损伤,这种修复机制对于某些化学类型的 DNA 损伤比较有效。
例如,DNA碱基酶MBH能够去除环氧乙烷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氨基基团。
拼接修复是指将损伤的碱基所在的DNA序列切除,然后使用相邻的DNA序列作为母体,对损伤碱基进行重新配对与填补。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基础和修复工程应用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基础和修复工程应用DNA是生命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它可以存储和遗传生命特征。
然而,DNA是一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损伤的分子,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细胞活动等都会引起DNA的不同程度的损伤。
如果不及时修复,这些损伤就会导致细胞死亡、突变和癌症等疾病。
因此,DNA的损伤和修复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应用价值。
DNA损伤的种类和影响DNA损伤是指DNA链上的碱基受到破坏或修饰,DNA链断裂或 DNA链交叉连锁等引起的细胞遭到的生物外伤。
根据损伤的不同原因和方式,DNA损伤可以分为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损伤、氧化损伤和交联损伤等几种类型。
DNA损伤对生物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微的 DNA损伤可能不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但较重的损伤则可能导致突变和蛋白质合成的异常。
例如,DNA单链断裂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变得困难,而双链断裂则会使细胞死亡。
碱基损伤和氧化损伤则可能导致突变,并且容易促进肿瘤发生。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DNA损伤,需要选择适当的修复方式来保护细胞和生命。
DNA修复的机制为了保护细胞免受DNA损伤的影响,细胞会通过多种机制来修复DNA损伤。
修复机制可以大致分为直接修复、间接修复和重组修复。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指修复过程中不需要利用外来物质,而是直接改变已损伤的DNA。
直接修复机制种类较少,首先,自修复,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会自动对某些损伤使用一小组辅助蛋白,这些蛋白能够恢复原建造DNA分样。
其次,光反应修复,这个过程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引起一个光敏化物质直接激光,从而使 DNA损坏得到修复。
间接修复间接修复是指细胞通过使用修复蛋白和外来原料(如酶)来修复受损的DNA。
这种修复机制广泛用于不同类型的 DNA损伤。
间接修复机制包括纠错切除修复、基础切除修复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等。
基础切除修复,这个修复机制主要应对的是受损的 DNA碱基。
在该修复机制中,细胞会通过使用多种酶来修复碱基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1、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① 碱基烷基化; ② 碱基脱落; ③断链; ④ 交联 2、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损伤 如:人工可以合成一些碱基类似物用作促突变剂或 抗癌药物,如5-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5FU)、2-氨基腺嘌呤(2-AP)等。 还有一些人工合成或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能专一 修饰DNA链上的碱基或通过影响DNA复制而改变碱基 序列,例如亚硝酸盐能使C脱氨变成U,经过复制就可 使DNA上的G-C变成A-T对。
(四)核苷酸的切除修复
切割核酸酶
DNA解旋酶
E.Coli中的核苷酸 切除修复
(五)重组修复
(发生在复制后):复制时,跳过损伤部位,新链产生缺口 由母链弥补,原损伤部位并没有切除,但在后代逐渐稀释。
双链断裂修复 double-strand break (DSB) repair
(六)SOS反应和诱导修复(易 错修复)
高 度 耗 能 的 错 配 修 复
DNA聚合酶Ⅲ补缺,DNA连接酶连接切口。
使用何种核酸外切酶取决于MutH在错 误配对的核苷酸5’还是3’一侧切割DNA
参与错配修复的酶与蛋白质
• • • • Dam甲基化酶 ; MutH、MutL、MutS蛋白 ; 解螺旋酶Ⅱ ; DNA聚合酶 Ⅲ ; 外切酶Ⅰ、Ⅹ 、Ⅶ ; RecJ核酸酶 DNA连接酶 ; SSB
(三) 碱基的切除修复
DNA糖基化酶(glycosylate)
• 糖基化酶是损伤特异性
的,细胞中有多种具有不同 特异性的DNA糖基化酶 • 糖基化酶通过水解糖苷键 去除受损碱基
碱基的切除修复
(1)DNA糖基化酶 切除损伤的碱基产 生无碱基酸 (2)无碱基核酸 内切酶无碱基酸处 切开产生切口。 (3)DNA聚合酶Ⅰ 将无碱基酸切除并 填补缺口。 (4)DNA连接酶连 接切口。
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转换
-T-C-G-G-C-T-G-T-A-C-G-A-G-C-C-G-A-C-A-T-G-C-
插入
-T-C-G-A-G-C-T-G-T-A-C-G-A-G-C-T-C-G-A-C-A-T-G-C-
颠换
-T-C-G-T-C-T-G-T-A-C-G-A-G-C-A-G-A-C-A-T-G-C-
二、DNA的损伤修复
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 DNA直接修复 • 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 • 错配修复 • 切除修复
•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 •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H. pylori(幽门螺杆菌) detection
• tests requiring endoscopy • biopsy urease test
• histology • culture •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of gastric tissue
• tests not requiring endoscopy • [13C] and [14C] urea breath test
• 重组修复 • SOS反应诱导的修复
环丁烷环
(一)直接修复
光复活作用
(二)错配修复
MutS:识别突变的nucleotides并与其结合 MutL:連接MutH和MutS蛋白,激活MutH MutH:产生切口,直至识别GATC sequence
Dam甲基化酶(DAM methylase)
-通过暂时半甲基化对母链进行标记
碱基变化替换:a,转换(transition);b,颠换(transversion)
• 移码突变
– 插入突变:DNA分子中插入一个或几个碱基称为插入 作用。 – 缺失突变: DNA分子中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称为缺 失作用。
DNA突变 的类型
碱基对的置换 (substitution)
野生型基因
-T-C-G-A-C-T-G-T-A-C-G-A-G-C-T-G-A-C-A-T-G-C-
Summary 第二章 DNA的复制
• 第一节 半保留复制的验证 • 第二节 复制的起点、方向和终点
– 复制方式: • 复制眼(θ型复制) • 滚环复制 • D环复制
• 第三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Summary 第二章 DNA的复制
• 第四节 原核生物复制的酶系统 • 第五节 Replicon – 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 第六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 与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 • 第七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 第八节 PCR反应
mer的解释
• “mer”是希腊语,表示“部分”的意思。 如,polymer:Poly-是“多的、多个的”, polymer表示多个部分组成,即聚合体、多聚体。 dimer:二聚体 在寡核苷酸的表达中常用“mer”,如,60-mer oligonucleotide表示由60个碱基组成的寡核苷酸 或含6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 在多肽中也常用到“mer”,如,100-mer peptide 表示该多肽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第七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一、DNA的突变和损伤
DNA的突变
• 突变:发生在DNA分子上可遗传的永久性 结构变化通称为突变 • 突变体:带有一个特定突变的基因、基因 组、细胞或个体
• 生命和生物多样性依赖于突变与突变 修复之间的良好平衡
突变的类型
• 点突变: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替代另一个碱基 对称为点突变。
第八节 PCR反应
The PCR Amplifies DNAs by Repeated Rounds of DNA replication in Vitro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DNA的体外酶促扩增技术 • PCR amplifies a given sequence in an exponential fashion • In a perfect world, after 35 cycles, one starting copy of a gene would yield 236 copies of that DNA fragment—68 billion copies
A
缺失
-T-C-G-C-T-G-T-A-C-G-A-G-C-G-A-C-A-T-G-C-
T
沉默突变:突变影响非必需的DNA或突变对一个基 因的功能的影响可忽略,称为沉默突变或同义突变。 TGT TGC Cys Cys 无义突变:突变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TGT TGA Cys 终止 回复突变:一些突变可以克服第一次突变造成的影 响,这类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通读突变(加长突变):终止密码子突变为非终止 密码子,使突变的mRMA在翻译时发生通读,从而 使肽链加长。 条件突变体:突变效果很微妙,只有在极端条件下 (如温度提高)才显露出来。
cycle through 25-35 times
PCR animation
PCR mixture
DNA template A pair of oligo DNA primers (启动DNA扩 增) Taq DNA聚合酶(催化DNA合成) Buffer(提供DNA合成所需pH、离子强度等 环境) dNTP(DNA合成的原料)
• serology • stool antigen enzyme immuno-assay • stool PCR assay
1
2
3
4
5
6
lane1: DNA size marker lane3,4: H.pylori negative
lane2: negative control lane5,6: H.pylori positive
PCR methods
Steps in PCR rea来自tion• Denaturation
– separate parent strands in preparation new strand synthesis
Steps in PCR reaction
• annealing
– “stick” primers to the parent strands to prime DNA synthesis – DNA synthesis requires a primer to start DNA synthesis
突变的来源
• DNA复制的不准确性 • 遗传物质的化学损伤
– 物化因子如紫外光、电离辐射 – 化学诱变等
• 转座子的插入
突变的原因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由于 正常的细胞活动,或细胞与环境的随机相 互作用而引起的突变。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特定的化学 或物理因素引起的DNA序列改变。
• Dam在复制叉上进行 甲基化,使GATC序 列中的A残基甲基化 • MutH在未甲基化的 子链上进行切割
MutS识别并结合于碱基错配处
MutH-MutL二聚体结合后沿两个方向 移动,形成DNA环,直至遭遇半甲基 化的CTAG。
MutH在CTAG的5’-端切开一个切口,核酸 外切酶Ⅰ、Ⅶ沿3’ →5’方向切除含配错碱 基的新链
Steps in PCR reaction
• extension
– addition of nucleotides, one at a time, to the growing end of the DNA strand (3’ end) using the parent strand as the template
PCR技术的应用
• 遗传病研究:如寻找新的基因、分析激活癌基 因中的突变情况 • 医学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标本中 病原体的核酸序列、鉴别HIV-1(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和HCV(丙型肝炎病毒)病毒分子等 并进行定量 • 人类学及进化学:可用PCR方法追踪古老DNA 的降解痕迹 • 动物杂交:可对单个生殖细胞进行检测 • 法医学:可取单根毛发或单个精子作遗传学鉴 定,亲子鉴定,疑犯排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