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作者:张喜锋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职责,针对事件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新闻应具备真实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公民合法权益、积极弘扬正能量等。

关键词: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有效发挥构建新闻媒体长效监督机制,有利于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例如,通过微信、微博互动、电话、读者来信等多种方式,可以提高舆论监督力度。

同时包括:举报电话、设立新闻媒体曝光平台、新闻热线等方式。

当前信息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拓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管理机制渠道,可以逐渐优化舆论监督。

构建完善的反馈以及评估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通过不同渠道可以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其中新闻舆论监督,在专业性和预见性方面存在着局限性,通常是对相关社会事件进行揭露,没有对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人民政协可以有效监督事件的责任主体,将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进行有效结合,使监督作用具备广泛性、时效性以及连续性特征。

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使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具备强制力和权威性,报道的信息更加准确。

逐渐优化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模式和内容,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通过二者的互相渗透,逐渐提高整体监督效果和质量。

当前社会逐渐意识到新闻媒体具备的舆论监督作用,为了推动新闻媒体更地发展,需要新闻媒体外部、内部加强管理,使新闻媒体自律。

通过新媒体更加自律,逐渐提高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有利于新闻媒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记者需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加强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业务培训工作,明确自身职责,提升社会责任感,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逐渐提升新闻媒体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新闻记者专业能力,更好地面对在进行新闻媒体工作时遇到的挑战。

逐渐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可以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以及准确地对社会舆论导向进行把握。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黄伟平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新闻媒体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报道最新事态,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监督,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形成舆论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就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舆论工具。

西方国家称舆论监督为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权力”,并作为制约这些权力的权力。

我们的新闻媒介,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虽不存在所谓“第四权力”,但是,我们党历来也较为重视舆论监督。

(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所办的报刊上,经常刊登反腐败斗争的消息。

如党中央创办的《共产党人》、**根据地的《拂晓报》、《拂晓杂志》、**察**边区的《抗敌报》,经常报道揭露和惩治腐败的消息,宣传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事迹。

建国初期,新闻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了强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950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指出:“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开展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项规定公布后,许多报刊纷纷登载人民来信,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检举干部中的不法行为。

同时,报刊还登出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让群众了解。

为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于1953年1月发布指示,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中不仅要对坏人坏事给予揭发和批判,而且要对好人好事给予大力宣传和表扬,使正气压倒邪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为重视舆论监督。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舆情处置措施

舆情处置措施

舆情处置措施
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众利益,处置社会舆情是现代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如何正确处置社会舆情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舆情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以确保社会安定、良性发展。

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社会舆情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依据,社会舆情的监督将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有力的影响。

因此,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发现和曝光失信行为,加大惩治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公众信心。

二、建立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
社会舆情快速变化,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舆情应对机制,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处理舆情的效率和准确性,预测和应对社会舆情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研究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社会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有效避免和处理社会舆情纠纷。

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政府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
质量。

在处理社会舆情时,与社会各界进行充分沟通,分析和思考社会舆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对外发出信息,积极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新办法。

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社会舆情的处理决不能仅仅依赖执法手段,它关乎政府的形象和
信誉。

因此,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舆情矛盾,让公众了解新的政策、规定和法律,增强社会治理的规范性。

总之,处置社会舆情虽然晦涩复杂,但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舆论监督,完善舆情应对机制,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加强宣传教育,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和良性发展。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

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支持和规范舆论监督工作,保证舆论监督工作的正确导向,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提高舆论监督工作水平和实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舆论监督,是指省内新闻媒体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者公开报道的方式,对党的各级组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和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并促使其解决的活动。

第三条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管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二)遵守国家法律、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四)忠于事实,准确报道,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第四条舆论监督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严格自我把关,各地方和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善于运用舆论监督改进和推动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主动配合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制度,方便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

第六条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直接负责舆论监督工作;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舆论监督工作程序,保证舆论监督职能的正确、有效行使。

第七条对于舆论监督报道披露出来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所涉及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

上级领导有批示的,要及时报告。

对于被公开监督报道的问题,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有关问题的整改过程和处理结果,保证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

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从党的十三大以来,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提出:重视和发挥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由此看来,开展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舆论监督,是我们党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职责。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积极发挥对反腐倡廉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充分认识县级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是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

在目前社会不断变革的时期,地方上的反腐败斗争和行业不正之风也变的错综复杂。

基础不牢,何以建高楼大厦?因此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介加强对反腐倡廉的舆论监督非常重要。

在监督中,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从宣传政策,法规,条例等入手,用宣传的手段来推动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在地方的贯彻落实。

比如,在我们新闻或专题节目中开设《廉政之窗》《行风在线》《身边说法》,把生硬枯燥的法规,条文用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表达出来,以此来引导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促进防范腐败机制的形成,推进反腐倡廉法制的进程等。

二是舆论监督的示范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说:“人民日报办得如何,对全国人民都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新闻媒介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媒介刊发什么,不发什么,怎么发,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县级广播电视要围绕中心,吃透政策,跟紧形势,多介绍各级各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多宣传郑培民、汪洋湖等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建立严格的播发审批程序,以良好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为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舆论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有效的反腐倡廉手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定义、作用、形式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一、舆论监督的定义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和媒体通过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公正、是否合规的一种制约手段。

二、舆论监督的作用1. 增强透明度在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机构中,央企、地方国企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公共机构,对外公开信息的透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各方面监督和监察。

舆论监督能够促进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公开透明度,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的行为更加公开透明。

2. 促进公正和廉洁舆论监督能够促进公正和廉洁,通过公众和媒体的力量,对有关机构的行动进行监督和监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公正和不廉洁的行为,维护社会公正正义。

3. 推动国家斗争舆论监督能够推动国家斗争,通过对舆论的引导和策略的制定,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关注度和战斗力,形成一股声势浩大、固若金汤的舆论力量,推动国家反腐败事业更加顺利进行。

4. 传播正能量舆论监督能够传播正能量,通过舆论引导公众,引导社会舆论倾向,传递正能量,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反腐倡廉事业的进一步深化。

三、舆论监督的形式1. 报道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有关事件和人物的报道,让公众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披露出有关机构或人员的不当行为,促进反腐倡廉事业前进。

2. 评论评论是舆论监督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对事情的解读和评论,能够加深公众对有关事件的认识,进一步引导舆论方向,对有关机构或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有力的指责和批评。

3. 论坛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通过各种论坛、专题等网站集体讨论某件重大时事事件,提出看法和解决方案,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反腐倡廉事业。

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汇报人:2023-12-06CATALOGUE目录•舆论监督概述•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的挑战与对策•舆论监督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舆论监督概述0102它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一种表现,旨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和建言的一种权利。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报道和传播的,具有很强的公开性。

公开性针对性影响力舆论监督通常针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030201舆论监督能够促使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舆论监督能够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不义行为,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舆论监督能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公民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保障公民权利舆论监督能够揭露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推动社会进步舆论监督的重要性02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能够通过报道和舆论的力量推动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媒体的力量新闻媒体通过公开报道和采访,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和细节,促进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公开透明新闻媒体通过对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揭露不正当行为和违法事件,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

监督作用新闻媒体监督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能够汇集公众的意见和关注点。

广泛的参与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实时传递信息和反馈,使事件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

即时性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容纳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多样化的声音合法性公众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合法性,能够代表公众的利益和呼声,对政府和企业产生压力。

公众的参与公众舆论监督强调公众的直接参与,通过公众的呼吁和行动推动事件的解决。

有效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策略研究

有效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策略研究

有效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策略研究摘要:舆论,指的是代表大多数公众意见之言论;舆论监督,指的是公众利用传播媒介对社会现象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的活动;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则是指新闻媒体利用自身的舆论监督权对现实生活、公共事务、政府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并推动问题的解决,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良好有序发展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策略1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与作用1.1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广泛性特点。

新闻媒体所开展的舆论监督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既涵盖政府工作,又包含各项公共事务等,民众可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获取信息并参与监督。

第二,具有即时性特点。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多是在事件发生阶段开展的,对事件主体形成一定的舆论制约,形成一定的社会反响,并督促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起来。

第三,具有公开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了社会问题的“发声器”与“放大镜”,新闻事件以及公众言论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得及时且广泛的传播,这使得信息更具公开性。

因此,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也应遵循公开性原则,让广大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并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

[3]第四,具有真实性特点。

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以确保自身的公信力以及权威性,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各类媒体涌现的复杂环境下,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化,新闻媒体只有确保自身舆论监督的真实性,才能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1.2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揭露弊病与问题,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对社会问题以及弊病进行揭露,可以遏制不良势头发展蔓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有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三篇

最新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规定三篇

【实用资料】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工作。

二、坚持舆论监督工作的原则要求。

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服务大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着眼于改进工作,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要事实准确,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以偏概全。

要客观公正,坚持以理服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

要注重社会效果,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跟踪报道处理结果,向积极的方面引导,不恶意炒作。

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三、把握当前舆论监督的重点。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揭露和批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贪赃枉法等问题,推进依法治国。

加强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反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希望和建议,揭露和批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等行为,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加强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揭露和批评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消极腐败等行为,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建设。

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舆论监督”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语,指具有社会监督意识的舆论。

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无论是决定公共行为还是调解社会矛盾,舆论监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正义正当性。

这意味着舆论监督可以使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得到维护,避免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防止企业的滥用行为等社会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社会。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增强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公民被告知,每个人都被赋予有效监督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现象的义务。

它可以激发公民参与公众事务、社会监督、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从而提高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使公民凝聚起来承担责任,有效地监督公共机构,消除社会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社会。

此外,舆论监督还具有改善社会环境的作用。

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社会漏洞,对于社会问题及时发出警告,使政府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改善社会环境,如制定更有效的法律,强化社会制度,增强公共服务,等等。

最后,舆论监督还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舆论的发言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对政府和企业提出有利的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对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社会正义、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社会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


论监督只有在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发展有效推进、社会稳定有序的情况下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幸福、安定。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单位领导沟通思想 ,要让其 明白你批评 的用意 , 并非是去找他 的 “ 茬” ,而是去帮助他们 改进工
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报道所批评事件发
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带来麻烦 。
5 . 要有深厚 的业务功底 。批评报道是一个 十分敏感 的问题 ,人们不仅要看批评的内容 ,
展 的全过程 , 做到存在问题时批评 , 改进后要 给与肯定 , 这样既利 于促进被批评者改进工作 ,
在事情的判断上不 出偏差 ,在监督的过程 中不
监督稿件 中所写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字 ,都要 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 ,绝对向党和人民负责 , 自觉接受社会 的监督 ,使稿件经得起推敲 。基 于此 ,争取对方 的支持与理解和增强 自身综合 素质 ,是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 。
记者要对某单位进行批评报道时 ,要与该
又能够取得被批者的理解与支持。稿件发表之
还要从多个方 面给予评价 , 甚至挑剔毛病 。所以 ,

定要善 于掌握和运用批评报道的技巧和艺术 ,
要有精心的策划 ,需要下一番辛苦。只有这样 ,
前 ,记者必须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 对报道的每

才能写出令人折服 的报道。
( 作者单位 : 巴彦淖尔 日报社 )
滞状态。笔者认为 ,新闻舆论监督是报纸的重
3 1
要使命 ,不仅要敢于监督 ,而且还要善于监督 , 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把握好节奏和尺度。舆论
监督要客观 、公 正、真实 ,所有 的批评稿件 ,

定要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在舆论
采写 出客观 、公正 、准确的报道是很不容易的 ,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有 良好的工作作风 ,有勇于 吃苦 的精神 ,有善 于调查研究的本领 。 4 . 要有一定的政策 、法律知识水平。新闻 舆论监督涉及 到社会的方方 面面 ,批评者必须 具备相当的政策 、法律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关于舆论监督的例子【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摘要:诚然,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积极介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切实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在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形成了由媒体、企业、公众三者组成的舆论场,如果这个舆论场“失真”、“失时”、“失语”,那么这舆论场中的三个主体必将无法和谐相处,陷入恶性循环中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黑”热潮。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安全体系中一根脆弱的神经。

引爆这一个个在食品行业存在已久的定时炸弹的,几乎都是媒体。

近几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第一个出面披露。

2006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首次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正是媒体朝“毒瘤”开了第一刀,才使普通民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并有力推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科学决策以及强化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

然而,在被媒体高度曝光的“海南蕉癌风波”、“啤酒甲醛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某些媒体却扮演了“恶炒”的角色。

中宣部对参与“啤酒甲醛”恶炒的媒体的通报批评犹在耳畔,2006年夏天,“注水西瓜”又被某些媒体误炒,致使仅海南一地的瓜农经济损失就达3000万元;而2007年的“蕉癌风波”再次袭向海南,因为“有毒”的报道,香蕉价格大跌,蕉农苦不堪言;2008年秋,全国又出现了四川广源桔子长蛆的传言。

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反思。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的社会背景解读现代社会,人们的食物链基本依赖于现代食品加工、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与民众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并引发全民关注的轰动效应,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具有重要性及频发性等特点外,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

1.社会生产力进步,公众健康意识、知情意识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关注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安全。

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宣传”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宣传”作用

评 与 自我 批 评 . 们 就 要 被 严 重 的官 僚 主 我
义所 毒 害 ,不 能 完 成 新 中闰 的 建 设 任 务 。 由于 这 样 的 原 因 . 共 中 央 特 决 定 : 一 中 在
展的逆流 . 与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与科 学 发 展
观 格 格 不 入 , 须 加 以 克 服 , 能 保 证 我 必 才 们 的事 业 顺 利 发 展 。
舆 论 监 督
害 , 重 败 坏 社 会 风 气 。这 些 问 题 如 果 不 严
济 机 关 和 群 众 团 体 的 缺 点 和 错 误 . 能 公 不
开 地 及 时 地 在 全 党 和 广 大 人 民 中 开 展 批
加 以认 真 克 服 和解 决 . 必 会 影 响 改 革 开 势
放 与 民主 法 治 的 进 程 。 些 问 题 是社 会 发 这
律 令 与 法 规 , 背 人 民 利 益 , 扰 改 革 和 违 干
样那样的失误和严重问题 , 一些 领 域道 德
失 范 , 金 主义 、 乐 主 义 、 人 主义 滋 生 拜 享 个
括 两 个 方 面 . 是 揭 露 军 阀 政 客 、 略 者 一 侵
的反 动 罪 行 . 起 民 众 觉 醒 :一是 批 评 革 唤
舆 论 监 督 是 社 会 主 义 新 闻 事 业 的 重
要 组成 部分
切公 开 的 场 合 . 人 民群 众 中 , 别 在 报 在 特 纸 刊 物 上 展 开 对 于 我 们 工 作 中 一 切 错 误
和 缺 点 的 批 评 与 自我批 评 ” I 0 年 6 2 8 月 0
加 强 舆 论 监 督 义是 时代 发 展 的需 要 。

物 主 义者 应 正 视现 实 , 失 败 和 失 误 中总 从

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在当今社会,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百态,也鞭策着社会的进步。

那么,在社会治理的进程中,究竟该如何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呢?首先,要保障信息的畅通与真实。

在信息时代,各种消息如潮水般涌来,但其中不乏虚假、夸大甚至恶意编造的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机制,确保公众能够获取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发布的监管,对于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更应坚守职业道德,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调查和客观报道,为公众提供可靠的消息来源。

其次,要拓宽舆论监督的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新兴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声空间。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监督中来。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举报平台,方便公众反映问题;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梳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此外,传统的媒体渠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也应不断创新形式,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再者,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公众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其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监督的效果。

一方面,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舆论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正确运用舆论工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另一方面,要培养公众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够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只有公众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使舆论监督更加有序、有效。

同时,政府部门对于舆论监督的回应和处理也十分关键。

当公众通过舆论监督反映问题时,政府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而应迅速做出回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公众反馈。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能激发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除了政府的监管和企业的自觉行动,舆论监督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舆论监督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相关方面采取行动解决污染问题。

那么,在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究竟该如何发挥呢?首先,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需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是进行有效监督的前提。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环境信息,包括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

只有让公众清楚地了解环境状况,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

同时,媒体也应当积极承担起传播环境信息的责任,通过多种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将环境信息传递给公众。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环境数据和报告,应当进行通俗化的解读,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

其次,要拓宽舆论监督的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和进行监督的重要平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环境投诉举报网站和平台,方便公众随时反映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鼓励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环保论坛等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对于公众的投诉和举报,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公众。

此外,还可以组织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环境监测体验活动等,让公众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媒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深入调查和报道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要关注那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重大污染事件,还要善于发现一些潜在的、尚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

媒体的报道应当客观、公正、准确,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

同时,要进行跟踪报道,督促相关方面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了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媒体可以与环保专家、学者合作,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为公众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

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除了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和企业的自律,舆论监督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舆论监督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污染问题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促进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那么,在污染防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究竟如何发挥呢?首先,舆论监督能够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图片和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国乃至全球。

这些直观的信息能够让公众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激发公众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当公众了解到身边的环境问题时,他们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例如,一些地区的河流被污染,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关注,他们纷纷自发组织起来,要求相关企业整改,并呼吁政府加强监管。

这种公众意识的觉醒和参与,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促使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污染防治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舆论监督能够对这些企业形成压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当企业的污染行为被曝光后,他们的声誉会受到损害,消费者可能会抵制其产品,投资者可能会撤资。

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影响,企业不得不重视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某知名企业因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市场份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舆论的压力下,该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整改,最终实现了达标排放。

再者,舆论监督能够推动政府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部门在污染防治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监管工作难免存在漏洞和不足。

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_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_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_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摘要:在我国的廉政监督体系中,新闻舆论监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新闻工作者要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推动其决策顺利实施,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着眼于服从和服务于全局,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要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监督在廉政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是预防、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和锐利武器,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我国的廉政监督体系中,新闻舆论监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由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群众性强、辐射面广、时效性强、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等特点所决定的。

一、当前开展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舆论监督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监督一般性问题多,重大问题少;监督基层工作多,领导机关少;监督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多,与本单位有关的上级部门和关系部门少;监督事后的问题多,事前、事中的问题少。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是非难评判;新闻媒介机制不完善,改革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新闻队伍素质跟不上,新闻工作者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二、关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建议。

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环境。

这包含两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看到舆论监督的不可替代性,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怕“亮丑揭短”,为正确、必要的舆论监督大开绿灯;二是新闻工作者要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推动其决策顺利实施,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着眼于服从和服务于全局,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舆论监督。

以上两方面相结合,才有可能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舆论监督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

加大大众传播媒介体制改革的力度,赋予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自主权,逐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有利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作者:刘书砚,郭娉娉
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24期
摘要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很重视的一种监督形式。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舆论监督本身既是现代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要有敏锐性和洞察力,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把它牢牢贯穿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始终。

同时要抓住时机和采用适当的办法,讲究舆论监督的艺术,以期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2-0016-01
如何搞好舆论监督,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起到“要帮忙,不要添乱”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要有敏锐性和洞察力,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把它牢牢贯穿于舆论监督工作的始终。

同时要抓住时机和采用适当的办法,讲究舆论监督的艺术,以期收到预期的效果。

1 舆论监督也是正面宣传,应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进依法治国机制的形成,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

实施舆论监督时应遵循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坚持唯物辩证法,注意处理好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作用,把握正反平衡,弘扬主旋律。

让舆论监督节目既有力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又有效弘扬社会正气,增强人们对社会、对党、对政府的信心。

舆论监督类节目如果只考虑监督的社会效果,不考虑有利于解决问题、缓解矛盾、稳定社会,就不能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反而容易给党和政府添乱。

比如现在人民群众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反响比较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了。

许多群众希望媒体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多播发批评和暴露领导干部腐败的报道。

人民群众这种呼声从总体上讲与党中央反腐败的精神是吻合的。

但如果媒体披露这类问题过多,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使人感到前景黯淡、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我们的新闻事业是有党性的,是受党领导的,是党的喉舌、发言人,它代表党讲话。

党和政府的主张通过它传播出去,通过它同群众见面,群众也通过它来了解党,了解党的主张。

因此,舆论监督也必须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更为重要。

2 舆论监督应秉承平民化宗旨,围绕群众的切身利益来宣传引导
“平民意识”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提法,是体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的一大特色。

舆论监督类节目也应带有浓厚的平民意识。

关注平民百姓生活,以平等姿态、平视的角度与群众交流,客观反映群众的呼声,为群众说话。

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我们能看到明显的平民意识。

地方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之所以广受市民关注与好评,关键是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真实、迅速地予以解答,解疑释惑,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3 舆论监督应善于针对普遍现象,正确开展问题报道
所谓问题报道,主要是反映问题的批评性报道。

搞好问题报道历来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笔者认为,回避问题,不搞问题报道上不对的;不慎重对待,随心所欲地搞问题报道也是不对的。

关键在于站在什么立场,选择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方式,把握什么“度”,如何进行正确的问题报道。

首先,应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重要问题。

如环保、物价、税收、治安、农民负担、职工下岗、制假贩假、扫黄打非等群众关心、领导重视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其次,舆论监督的问题报道应以事实说话。

分析问题应客观公正,入情入理。

在问题报道中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入当事人之中进行采访,掌握第一手材料。

不道听途说,不主观推论,力求客观公正。

新闻工作者的批评报道做到了事实准确、客观公正,被批评者才会自觉地接受监督。

不然的话,就会使新闻单位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轻则要向人家赔礼道歉;重则要上被告席。

而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记者的采访作风严谨、扎实是最重要的。

第三,问题报道应注意分寸,揭露问题着眼于解决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谈到,“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向引导”。

问题报道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是消极的,但报道态度却应该是积极的。

揭露阴暗面正是为了追求光明。

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依归的新闻舆论监督只有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正确开展问题报道,才能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反映党对群众的关心。

做到既维护群众的利益,又宣传党的宗旨。

不仅增进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了解,而且加深群众对党的信赖,密切党群关系,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明,章文华.新闻舆论监督把握的几个原则[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杨舒杰.监督学概论[M].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郭艳艳.舆论监督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安建明.新闻监督学[M].新华出版社,2001.
[5]赵嫣然.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J].记者摇篮,2007(2).;
[6]景镇江.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J].城市党报研究,2005(4).
[7]崔志刚.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之我见[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2).
[8]梁晓华.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J].新闻知识,2003(11).
[9]卢淑芳.新闻舆论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2.
[10]田大宪.新闻舆论监督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刘世伟.舆论监督与“三贴近”原则.记者摇篮,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