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_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是否了解酸和碱呢?你们能举出几个酸和碱的例子吗?2.引导学生回忆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以及酸的常见例子(如柠檬汁、醋等)和碱的常见例子(如肥皂水、石灰水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黑板演示相关知识:a.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b.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c.酸和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碱具有苦味、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示例演示。
a.准备:悬浮柠檬汁和酸性指示剂的盛装瓶,以及悬浮肥皂水和碱性指示剂的盛装瓶。
b.操作:分别向两个盛装瓶中滴加少量的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并观察变化。
c.结果:酸性指示剂变为红色,碱性指示剂变为蓝色。
d.分析:酸和碱反应后,中和产生了水,并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2.实验2:酸和碱的体积反应实验。
a.准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容量瓶、滴管、酸碱气球。
b.操作:将酸性溶液滴加到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然后逐滴加入碱性溶液,直到酸碱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c.结果:记录下加入碱性溶液的滴数和体积。
d.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从而可以推算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四、实验归纳和总结(15分钟)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生提出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
五、小结和展望(10分钟)1.简要复习课上的重点知识,强调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也是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基础。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材安排了活动和探究,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酸碱中和的概念,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尚不清楚。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和正确操作实验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颜色由粉红色变成了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二:滴甲基橙溶液滴加稀盐酸,颜色由橙色变成了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三:滴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四:滴甲基橙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橙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指示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看到化学方程式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中和反应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区分盐和食盐的关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何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准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策略:本着“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尊重”的教学理念,我把教材分为2课时。
今天学习第1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我采取分组探究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物质来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而学习的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则利用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则采取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铜固体、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六、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视频(装浓硫酸的车侧翻,撒熟石灰处理)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活动1:探究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以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上台演示: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反思:我们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两者确实发生反应了呢?分组实验:实验用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实验成果: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提问:其它的酸和碱能反应吗?学生自己自选药品进行试验活动2:酸和碱为什么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动画展示微观过程。
学生演板写出前面实验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Ba(OH)2+H2SO4==BaSO4↓+H2OCu(OH)2+H2SO4==CuSO4+ H2ONaOH +HCl ==NaCl + H2O分析得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这样的反应,就叫做中和反应。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设计实验情景,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二是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欢迎品鉴!酸碱中和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定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请问:为什么?请看大屏幕思考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之旅吧!(二)出示目标,学生自学课本(P60--61)通过预习,我们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三)师生互研,探究新知探究1、操作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现象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探究2、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借助微观示意图和动画图片进行分析反应的实质:过渡:结合酸碱反应实质,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例:Ca(OH)2+2HCl ===2NaOH+H2SO4 ===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1、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学生展示: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探究3、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展示: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 ==== CaSO4+2H2O试写出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 ==== 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展示:蚊虫叮咬涂抹牙膏、氨水;使用皮蛋加醋课堂知识回顾三、课堂练习:1、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反应,比如酸和碱的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习新课(1)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盐和水。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把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氯化钠和水。
(2)分析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
物是盐和水。
反应是放热的。
(3)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来看看如何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₂O这里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物。
同时,我们要保证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实践环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我们来动手实践一下。
(1)实验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同样地,请同学们将硫酸和氢氧化钡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1)中和反应在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氢氧化钙)来中和,使其变得适宜植物生长。
(2)中和反应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例如,胃舒平、胃必治等药物就是利用中和反应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3)中和反应在环保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中和反应的原理;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2.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瓶盐酸和一瓶氢氧化钠,并询问学生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
2.学习与探究(15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
学生观察和记录反应的现象并追问:“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中和反应?”。
引导学生提出并进行解答。
(2)呈现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水(3)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向学生解释酸和碱的离子在中和反应中重新组合形成了盐和水,并解释水的生成方式。
3.巩固与实践(20分钟)(1)进行小组讨论,使用不同酸和碱的实验数据,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和反应实验,使用漩涡棒或称量皿,逐滴加入酸或碱,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4.拓展与检验(20分钟)(1)向学生分发一份综合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摩尔量。
教师适时进行解答与讲解。
(2)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于酸和碱的性质、中和反应的认知程度。
5.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课上的内容,总结酸和碱的性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2)强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四、板书设计酸+碱→盐+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了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酸和碱的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来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酸和碱性质的介绍,并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观察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是人教版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溶液pH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意识:通过了解pH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pH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溶液pH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测量误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能够运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苯酚酞溶液、酚红溶液、甲基橙溶液、酚酞颗粒、苯酚酞颗粒、酚红颗粒、甲基橙颗粒、试管、试管夹、滴管等;教具: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师准备的PPT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情景呈现1.引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尝试过喝酸性的东西或者碱性的东西?喝酸性的东西会有什么感觉?喝碱性的东西又会有什么感觉?2.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和酸和碱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并强调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酸和碱混合后,产生水和盐两种化合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的反应。
Step 3 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中和酸和碱的实验演示,例如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入合适的酸碱指示剂。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的物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并与学生一同总结实验结果。
Step 4 学生操作实验1.任选几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2.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规律和方法。
Step 5 拓展活动1.分组让学生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然后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过程和解决办法。
Step 6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规律。
2.强化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以及酸碱中和反应产物的形成。
3.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酸碱相关问题。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掌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过程2、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思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演示介绍、指导练习、迁移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实验)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蚊虫叮咬照片,集思广益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过渡】大家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用什么化学反应来处理这样的事件?【演示实验】实验10-8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实验中可以看到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后溶液变浑浊。
说明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铜钡反应。
【过渡】氢氧化钡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其它常见的酸和碱中,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一、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呢?【演示实验】实验10-8【提出问题】①试验中滴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③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烧杯里面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为什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质疑、思考、解释、表达与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4)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及其化学式书写;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二)新课—[情境引入]:酸和碱都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和反应?[板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学生上台演示实验3—8]说出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1)、Cu(OH)2 + H2SO4 (2)、Ca(OH)2+ HCl[过渡]其它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情况。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2NaOH + H2SO4===Na2SO4 + 2H2O石灰水与硫酸反应:Ca(OH)2 + H2SO4===CaSO4 + 2H2O[思考讨论]:NaCl、 CaCl2、Na2SO4、CuSO4、CaSO4的组成特点:它们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板书]: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即:酸 + 碱 ==== 盐 + 水(放热反应)[设疑]: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中和反应的实质(借助FLASH动画展示NaOH和HCl反应过程)[分析]:我们来看看微观模拟图:反应前,HCl中有解离的H+和Clˉ,NaOH 中有解离的 Na+ 和OHˉ。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中复分解反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过往的教学基础上,展开知识迁移,构建形成完善的知识逻辑链条。
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生活现象的原理都是源自于此,同时这一内容,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必须要得到重视。
二、教学目标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了解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应用。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根据实验明确中和反应的具体是内容,明确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反应过程。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借助实验进一步推理出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关系并且形成相应的模型,并且运用模型解决、解释、分析化学问题。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自行设计酸和碱中和反映方案,并且将方案落实到实际,通过实际探究展开系统的分析。
第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际价值、作用形成深刻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程中,教学重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定义、实质、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则在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原理。
三、教学环节1.教学导入阶段借助“蚊虫叮咬”这一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件,设计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借助实验推理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师:同学们,夏天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防蚊灭蚊的东西呀?有没有准备蚊虫叮咬后的止痒膏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分享给我们一些止痒方法呢?学生:提出不同的止痒方法。
【播放微课,展示不同的止痒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引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牙膏、肥皂水等止痒手段展开引申,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牙膏、肥皂水具有止痒效果吗?教师[追问]:同学们,牙膏、肥皂水在这之中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作为质检员,针对牙膏和肥皂的成分进行检测好不好?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打造出问题情境,进而引出下一阶段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柠檬汁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清洗油渍等,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汁能中和碱性胃药?肥皂水为什么能清洗油渍?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反应?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化学方程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预习作业:
(1)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中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中的应用。
(2)预习课本中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注意事项,为课堂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家长应协助监督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6.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点滴板、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四、教学方法: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五、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
(课前完成学案)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学生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学生活动:组间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和碱的反应有两个探究一个是和可溶性的碱溶液一个不溶性的碱反应。
教师:征求和暗示其它方案,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此过程的设计主要落在酸和减得通性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得到酸或碱存在的现象,则证明酸和碱反应了。
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视频1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教师分析并【板书】HCl﹢NaOH = NaCl ﹢H2O
学生仿写: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教师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视频2,使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
盐酸中的Cl-与NaOH 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
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五〉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
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三、溶液酸碱度改变的方式:稀释或中和
7
pH pH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一、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碱==== 盐+ 水
实质:H++OH-==== H2O
酸稀释碱稀释
酸中滴碱碱中滴酸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天王中学郑慧
2013 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