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6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6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6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空气成分、氧气性质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氧气的性质,认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组成2.氧气的性质3.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性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2.教学课件:空气成分示意图、氧气性质动画等。

3.教学素材:相关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成分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空气的组成,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氧气性质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空气的成分知识点: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氧气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来灭火。

4.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和无氧的环境。

(2)助燃剂(3)冶炼5.氮气的作用:(1)医疗手术(2)制氮肥、(3)保护食品6.二氧化碳的作用:(1)制作碳酸饮料(2)用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实验一: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矿泉水瓶等实验方法:①将一支蜡烛黏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②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③用一只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方现象:蜡烛慢慢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实验二:将燃烧的木条插入矿泉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5.燃烧与灭火1.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1)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将身体贴近地面行走。

(3)披上湿被褥。

实验: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

“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保护我们的身体。

6让空气更清新1.让空气更清新的措施:(1)植树造林(2)低碳出行(3)道路洒水(4)治沙种草。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2.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知道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4.理解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5.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制取方法等6.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7.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8.理解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等基本知识,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

让学生明白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呼吸需要空气里的氧气。

自然引入课氧气的学习,包括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等化学知识。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完第一单元以后,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化学及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单元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联系学生对身边物质的切身感受,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展开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物质的理解,增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1) 了解空气主要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 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催化作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4) 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通过动手制取氧气,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化学实验的现象。

(2)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1) 在学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及空气污染的危害过程中,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 和“发展性作业”(体现知识点探究性或实践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知识梳理:回顾空气的组成,通过图表、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气体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3)实验探究: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的理解,掌握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
1.知道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实验、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4.设计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5.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增强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3.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混合物,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本章节的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空气污染与防治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但对于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所了解,但对于空气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知道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2、教学难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和误差分析。

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内容。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科学思维: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根据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相关用途。

科学态度与责任:列举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重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难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空气的成分?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之外还其他成分吗?思考回忆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空气的成分教师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成分的多少如何划分?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石蜡、空学生思考讨论,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气、土壤、海水、地下水、井水、湖水、矿泉水、溶液等。

2.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红磷、五氧化二磷、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易错提醒】:1.纯净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2.带“混合”字样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冰水混合物(纯净物);带“纯净”字样的不一定为纯净物,如:纯净的空气(混合物)。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0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0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题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侯德榜C.拉瓦锡D.牛顿2.(2023营口)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

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N2B.PM10C.HeD.H2O3.(2023吉林)吉林雾凇,北国盛景。

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4.(2023北京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急救B.氧气用于气焊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D.干冰用作制冷剂5.(2023广州)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6.(2023天津改编)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7.(2023宁波改编)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A.制取氧气B.排水法收集氧气C.检验氧气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8.(2023福建)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9.(2023河北改编)如图是铁丝燃烧的改进实验。

①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集气瓶中(左图),铁丝不燃烧。

②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1)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作用。

(2)将铁丝再次加热至红热伸入集气瓶中(右图),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有黑色固体生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及教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及教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重点难点:学习的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学习的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案思路: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

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

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中考分析:近年来中考以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PPT课件(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PPT课件(第1课时)

探究新知
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聚光镜来加 热各种物质,看看它们是否会分解放出气体,他还用汞槽 来收集产生的气体,用蜡烛在气体中燃烧,观察老鼠在气 体中存活的时间来研究它们的性质。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氧。 遗憾的是他和卢瑟福等人都坚信当时的“燃素说”,从而 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所以有特别强的吸收燃 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燃,当时他把氧气称之为“脱燃素 空气”,把氮气称之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探究新知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及现象
空气 集气瓶
【思考】集气瓶中除少量水 以外剩余部分是什么?
燃烧匙
M
止水夹
导管
红 磷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 量的水,再把剩余的 容积分成五等份,并 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探究新知
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 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 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探究新知
1772年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 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行了研究, 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 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同 年英国化学家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 时,能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 的气体,不助燃也不支持呼吸。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探究新知
交流讨论 :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化学中考复习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学中考复习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的性质
图解: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为红热, 无烟、 无焰, 放出热量; 在氧气 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发出白光。
物质 木炭
空气中
持续红热、 无烟无焰
氧气中
剧烈燃烧、 发 出 白光、 放出 热 量、 生成使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的性质 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的性质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的性质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的性质
物质 磷 硫
木炭
铁丝
空气中
氧气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 产生大量白烟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 发出蓝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有 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刺激性气味的体。
氧气的性质
图解: 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放出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放出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物质 硫
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 蓝色火焰, 放 出热量并成有 刺激性气味气 体
氧气中
发出蓝紫色火 焰、 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 味的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瓶内气体减少, 压强降低。 打开弹簧夹后, 大气压将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拓展: 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燃烧, 水面不会继续上升, 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 产生大量白烟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所选试剂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物是气体但生成的气体可以被吸收)使容器内外形成压强差。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热量,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其中进入水的体积占集气气瓶容积的 (填体积分数)。

(3)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①氧气有助燃性;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③空气中还有五分之四体积的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的气体。

(5)实验分析与讨论集气瓶中进入的水小于1/5的原因:①红磷过少,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鼍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导管中未提前注满水,其中的空气进入集气瓶;④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

集气瓶中进入的水大于1/5的原因:①止水夹没夹紧,红磷燃烧时空气外逸;②燃烧匙伸人集气瓶过慢,集气瓶中空气外逸等。

考点二 空气污染及防治1.空气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 的燃烧和 的排放。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污染物有 、 、、 其中 、 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3.防治污染的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植树造林等。

考点三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通常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 色。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四 氧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工业上常用 的方法制备氧气。

首先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 ,然后蒸发,利用各成分的 不同将其分离开,从而得到氧气。

这个过程属于 变化。

2.实验室制法固固加热型 常温固液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收集及验满方法① 法;当 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② 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药品:(过量的)红磷过量的原因:把氧气完全耗尽。

选用红磷的原因:(1)与氧气充分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

※不能用木炭、硫磺来代替红磷,原因是:生成物是气体。

※不能用铁丝、铝箔来代替红磷,原因是: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现象:(1)产生大量的白烟;(2)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最后上升至集气瓶体积的1/5。

3、结论:(1)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氮气难溶于水;(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4、原理:4P+5O22P2O5(化合反应)※体积小于1/5的原因:(1)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3)没有等到冷却就读数。

※体积大于1/5的原因:(1)塞橡皮塞速度过慢;(2)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例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仪器的名称:a ;b 。

(2)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该物质燃烧是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属于反应。

(3)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起的变化是。

(4)实验中,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若钟罩的密封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填“增大”或“减小”)(5)实验结束后,钟罩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通过该实验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四、保护空气1、空气的污染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粉尘(即可吸入颗粒物)。

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工厂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⑤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五、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能用化学式来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X| k |B | 1 . c |O |m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2KMnO4△K2Mn O4+MnO2+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点燃
3Fe+ 2O2==
点二燃 、氧气旳性质
3:氧气旳化学性质
(5)蜡烛与氧气
燃烧
现象
空气中 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
有 黑烟。
氧气中 • 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
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旳无 色无味气体产生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石蜡+O2 CO2 +H2O
二、氧气旳性质
【思索】 能否用木炭、硫、镁替代红磷做试验?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但能够 想方法吸收产生旳气体)。镁不但与氧气发生反 应还可与空气中旳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点燃
C+O2=CO2
点燃
S+O2=SO2
2023-22.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旳含量, 试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许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旳是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措施
降温
空气 加压 液态空气
液态氮气(-196℃) 液态氧气 (-183℃)
利用沸点不同 蒸发
液态氮气先蒸发了,剩余旳主 要是液态氧气了,再把它贮存 起来
氧气旳制取和性质关系网
Fe3O4、Fe2O3、MgO、Al2O3
KMnO4
CO2或CO
H2O2
H2O HgO
SO2
O2
H2O
三、制取氧气
3:验满和检验氧气
验满
检验
2023-17.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 确旳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旳气味
C.插入带火星旳木条 D.倒入澄清旳石灰水
2023-36.部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含解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O2 B.CO2 C.N2 D.Ne【答案】C【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应选:C。

2、干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应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答案】B【解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应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应选:B。

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C.水蒸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应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应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应选项错误;应选C。

4、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以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秸秆露天燃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答案】A【解析】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燃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应选项正确;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应选项错误;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应选项错误;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应选项错误。

应选:A。

5、我国主办2021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

以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B.NO2C.O2D.PM2.5【答案】C【解析】SO2、NO2和PM2.5是空气污染物,O2不是空气污染物。

应选C。

6、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完毕后,反响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装置内剩余的主要气体为氮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本知识梳理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用途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有害气体:常见的有、、可吸入颗粒: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细微粒(PM2.5)等4.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________、臭氧层被破坏和酸雨等。

5.防治措施二、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标准的状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或液体(都是淡蓝色)。

2.化学性质(1)氧气的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够助燃。

(如图)【特别提醒】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2)常见单质在氧气中的燃烧①木炭的燃烧a.现象不同点:在空气中,____________;在氧气中,____________。

相同点:放热,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c.注意: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②铁丝的燃烧(高频考点)a.现象: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在氧气中,________________。

b.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c.注意: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③硫的燃烧(高频考点)a.现象不同点:在空气中,____________;在氧气中,______________。

相同点: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c .注意:硫粉在氧气中点燃前,需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④镁条的燃烧a .现象:在空气中,____________。

b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c .注意:镁条应事先打磨光亮,不宜过长(5~8cm)⑤磷的燃烧a .现象:在空气中,____________。

b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⑥氢气的燃烧a .现象:在氧气中,____________。

b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氧气的制取1_________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集记忆口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以这样记: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1)用KMnO 4或KClO 3制取O 2时应注意: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__________,造成________;②用KMnO 4制取O 2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用H 2O 2制取O 2时应注意: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的最佳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法(如下图):利用____________不同,先将空气转化为________,然后________制得氧气。

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四、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并且加入催化剂也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五、混合物和纯净物(高频考点)1.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与________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2)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关系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交叉关系:如:S +O 2=====点燃SO 2,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而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的关系: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

中考练习1.(2015山西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O 2、CO 2、N 2、稀有气体都为纯净物B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 .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D .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2.(2014重庆中考)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可以是( ) A .1∶2B .1∶5C .1∶4 D .21∶793.(2015A.露天焚烧垃圾B.燃煤火力发电C.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4.2013年1月9日至12日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人民日报》就以社论的方式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下列不能减轻或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是( )A.关闭碳炉烧烤小吃B.大力发展轻轨等公共交通C.建筑工地及路面及时洒水除尘D.垃圾焚烧处理5.(2016教材原创)2013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十”。

“神十”舱内有按空气的成分配制的“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含有一定量氧气的原因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细铁丝B.硫C.红磷D.碳7.(2015上海中考)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___,Ⅱ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

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编号)。

(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编号)。

a.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8.(2015广州中考)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O2(2)如果用MnO2与浓H2SO4加热制备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4)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需制备3.2gO2,至少需消耗________g KMnO4。

(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9.(2014绥化中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氢氧化钠稀盐酸B.碘酒红磷C.空气氧气D.海水石灰石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11.[2015怀化21题(2)(3)2分]试从氯化钠、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葡萄糖、金刚石六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质并按要求填空。

(1)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________;(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__;12.(2014怀化3题2分)下列哪种气体是导致酸雨产生的主要因素( )A.CH4B.O2C.CO D.SO213.(2012怀化14题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14.(2013怀化13题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物质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5.[2015怀化29题(1)(2)5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选填“棉花”或“药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b”或“c”)通入。

16.[2014怀化29(1)(2)(3)题9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仪器编号);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仪器编号)。

如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好氧气后整理仪器时,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

(3)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仪器编号);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________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