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考点精讲:社会化与自我

合集下载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基本条件是较好的遗传素质和较长的生活依附。

再社会化是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或对不合格的个体再教化。

终身社会化包括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

2、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是生物学概念,性别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是社会学概念);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4、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角色的分类:角色获得的方式,分为先赋角色(父母)和成就角色(工人);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为规定型角色(心理咨询师)和开放型角色(朋友);角色的功能,分为功利型角色(房地产开发商)和表现型角色(牧师);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为自觉角色(老师)和不自觉角色(围观群众)。

5、角色扮演的三个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6、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詹姆士认为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米勒认为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更重要。

7、自我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8、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9、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生理自我(8个月—3岁)——原始阶段,对躯体的认识社会自我(3—14岁)——自我中心,了解社会期待,调节自己行为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知觉,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10、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1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自尊是高级需要。

自尊的满足就会有自信。

詹姆士《心理学原理》:自尊=成就/抱负12、自尊的影响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定义 socialization 常⽤定义 ⼀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技能、适应社会⽣活的过程。

社会化就是由⾃然⼈到社会⼈的转变过程,每个⼈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童社会化 的社会⾏为规范、准则内化为⾃⼰的⾏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类特有的⾏为,是只有在⼈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弗洛伊德的话说,社会化就是个⼈学习控制天性的冲动,就是“把野兽关到笼⼦⾥”,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从⼈格发展和社会互动⾓度定义 ⼀个⼈获得⾃⼰的⼈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从⼈格发展⾓度来说,社会化有⾃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

通过内化他⼈的态度,来认识“⾃我”,并按其他⼈的⼀般期待来调整⾃⼰⾏为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

“⾃我”是⼈格的重要部分,⾃我完善包括:对⾃⼰⽣理、⼼理状况的认识;对⾃⼰和他⼈、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我”观念重要,对⼈有着推动、调节和控制的功能。

【注】关于⼈格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可参考下⾯有关章节。

社会互动⾓度来说,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社会化不仅对个⼈的⽣存发展是⾄关重要的,⽽且对社会的⽣存和有效运作也是如此。

只有当⼀个社会的成员⼀起⾏动共同⽀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塑造成员的⾏为来达此⽬的(⾓⾊承担)。

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当⼈们感觉到⾃⼰想做的正是社会期待的,这期待也地满⾜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的时候,(学习、领会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地位的⾓⾊期待)社会化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

社会化的强制性和⼈的能动性、⾃由:尽管社会化带有强制性,尽管我们的⼈格主要由社会来塑造,但社会化并未排除个⼈⾃由。

所有的社会化形式都要求个体的合作,⽽成⼈可⾃由地拒绝社会化的某些⽅⾯(也就是可以选择),或者⼒图改变社会(也就是可以创造)。

类似的定义还有: 个⼈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活,在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或⼈际互动,产⽣个⼈认同(identify)并接受(accept)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为模式,并内化(internalize)⾄个⼈⼼⾥,成为个⼈价值观与⾏为的准绳,此⼀过程谓之「社会化」. 从⽂化的⾓度定义 社会对个⼈的⽂化教化和个⼈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过程。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与自我

2.3 内部(心理)世界
• 内省 • 自我知觉和因果归因
①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 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 • 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我们 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评价和 比较自己的行为。
• 当自我觉知会提醒人们自己的缺点时,自 我觉知令人特别反感,在这样的情景下, 人们会避免进行自我觉知。不过,在其他 时候,如当你内心欲望之魔怂恿你尝试诱 惑时,自我觉知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 它可以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和 理想。
自我、身份与自尊
• 对于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 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大有趣的人正 是他自己。
——罗伊· 鲍迈斯特,《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
一、什么是自我
•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 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 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 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已与他人的关系 (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 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4.25a
4.03a 3.99a 3.85a 3.22a 3.58a 3.46a 3.26a 3.71a 1.43a 1.44a 1.46a 1.25a 1.10a 1.64a 1.52a
2.59b
2.63b 2.90b 2.90b 2.61b 3.03b 3.08b 2.91b 2.83b 3.02b 2.91b 2.91b 2.30b 2.11b 2.43b 2.42b
•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 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 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 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 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 其阴暗的一面。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1)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1)
政治社会化: 爱国意识发展的阶段: • 国家形象阶段 • 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 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真题分享
1.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多选) 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真题分享
1.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多选) 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答案:B
真题分享
6.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 的机制。(单选)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真题分享
6.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 的机制。(单选)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答案:D
答案:A
真题分享
3.“性”属于( A.生物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人类学
)概念。(单选)
真题分享
3.“性”属于( A.生物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人类学
答案:A
)概念。(单选)
真题分享
4.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 )。(多选) A.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脑复杂的神经网络 C.良好的社会规范 D.社会角色的引导
答案:ABC
真题分享
2. “性别”表示( )。(单选)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在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真题分享 2. “性别”表示( )。(单选)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在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道德、法律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3、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重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重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侧重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2、侧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除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外,还重视从社会与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角度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除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还重视采用社会学的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与拒斥,助人与侵犯等。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即:B=f (P,E)(二)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如社会态度、权力动机等。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层面(二)人际层面(三)群体层面(四)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和实证分析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与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相对应。

一哲学的思辨阶段(一)基本特征: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基本理论孕育于哲学之中。

(二)两种观点1、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

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卢梭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指出只因有缺陷的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故应当首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

2、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人性主要由人的生物本能的力量所决定。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三、角色扮演过程:
(一)角色期待
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 望。
(二)角色领悟
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色实践
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 角色的过程。
我国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是: 男强女弱、男主女从
• 为什么会如此?
• 母系社会 • 身体强壮 经济资源 权力 男主女从 • 父系社会 ( 生产性-消耗性劳动) • 七出:不顺父母 /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高顿-----“我是谁”,要求被试者在六七分钟内写出15个“我 是谁”的叙述句,为自己写,按你的思考顺序写,不必考虑重 要性和逻辑关系)

请尽快回答20次“我是谁”?
– 答:1. 我是…… – 2. 我是 …… – 我是……
中美两国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中美两国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 两位中国被试的回答(同性别、年龄、年级、班级)
–被试甲 –被试乙
• 两位美国被试的回答
–9 岁儿童的回答 –12 年级生的回答(高三)
Who are you? 甲(采自杨永明等1985)
• • • • • • • • • • 1. 我是1964年出生的人; 2. 我是XX省人; 3. 我是性格开朗的小伙子; 4. 我是自尊心很强的人; 5. 我是1983年人大学的; 6. 我是1984年转专业的; 7. 我是身高1.6米的人: 8. 我是体重56公斤的人; 9. 我是爱思考的人; 10.我是爱玩的人; • • • • • • • • • • 11. 我是对往事总感到懊恼的人; 12. 我是对自己感到不满的人; 13. 我是1974年失去母爱的人; 14. 我是爱学习的人; 15. 我是特别喜欢运动的人; 16. 我是喜欢绘画的人; 17. 我是喜欢唱歌的人; 18. 我是生活比较有规律的人; 19. 我是爱美的人; 20. 我是感到幸福的人。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社会学的定义(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3.宏观的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结合实际原则要点:伦理原则(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2.调查法(应用)(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目标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岐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社会行为(识记)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符号互动论(识记)、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精神分析论: (识记)紧张与冲突(领会):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识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再社会化(识记)、社会化的内容(识记)、社会化的条件(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的概念(识记)、镜我(领会)自我的结构(识记)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知识点:身份、身份的特点(识记)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知识点:自尊、自尊的概念(识记)、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知识点:基本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要点:图式(识记)、图式的作用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整饰知识点: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知识点:印象形成的效应要点: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光环效应(识记)、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知识点:印象整饰(领会)第三单元归因知识点:归因(领会)、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归因原则(识记)、不变性原则(识记)、折扣原则(识记)、协变原则(识记)归因理论也称作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识记)(领会)、动机过程(识记)、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知识点:亲合动机(领会)、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成就动机(领会)抱负水平(领会)、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侵犯的构成(领会)、侵犯的原因(识记)要点:挫折——侵犯学说(识记)知识点:利他、利他(领会)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形成知识点:态度的概念(领会)、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识记)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识记)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人际关系第一单元人际关系的类型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社会化一、概述人是社会性的产物,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

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地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个体二个方面。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

(三)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四)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与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人了从出生一直到能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大致持续13-25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个依附期的变长的趋势。

个体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接受广泛的教育,被精心地培育。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脑大约1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组成了异常复杂的神经网络,没有脑的智能作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很难顺利完成的。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一)家庭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

涉及的问题: 婴儿的情感、态度和倾向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使孩子正常的成长? 青少年行为受到哪些影响? 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工具对于处于青春 期的人有哪些影响? 青年人如何处理好婚姻和家庭关系? 怎样做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准备? 个人在工作单位内如何处理好于上级、下 级或同事之间的个关系? 怎样使自己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人到晚年如何对待退休?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 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 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这阶段大致从三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 于自我的中心。 3.心理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 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 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 化整体。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即 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
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 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 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 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 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 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 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 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 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所致(忠孝不能两全)
–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现有教育 制度下的学生 )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2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 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9
二、身份
•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我认同。 –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 处境身份是异变的
• 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 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是家长、教师和公 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 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职能性 (2) 扮演性 (3) 多重性
角色扮演: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
(4) 固定性
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
求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比角色扮演者 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方法:哑剧表演、独白法、角色互换、镜像法、心理剧、 空椅子法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1
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来自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 遇失效。
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 –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化与个体性格形成的关系

社会化与个体性格形成的关系

社会化与个体性格形成的关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与适应一定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的过程。

个体性格则是指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组织方式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与个体性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外部因素能够塑造和影响个体的性格发展。

第一,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逐渐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

在家庭、学校、工作等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会受到父母、教师、同事等身边人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体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中长大的人往往更容易形成乐观的个性,而在一个紧张压力较大的学习或工作环境中,个体则可能具备更加内向和谨慎的性格。

第二,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到的社会角色与个体的性格形成也有紧密关联。

人们在担任不同角色时,往往需要展现出符合角色要求的特定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比如,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决断力和坚定性格,而一个团队成员则需要具备合作与协调的性格。

在反复担任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和角色要求的性格特点。

第三,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背景也对于个体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塑造了不同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行为规范。

比如,在个人主义倾向比较强的西方文化中,个体更注重个人权利与自主性,更愿意突破传统规则与束缚;而在集体主义倾向比较强的东方文化中,个体更关注社会和谐与共同利益,更倾向于遵循传统习俗与道德准则。

这些文化背景对于个体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社会化过程中所接收到的社会支持也对于个体性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周围环境中他人对个体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研究发现,获得充足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特点,而缺乏社会支持则容易导致人格缺陷、情绪问题等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总之,社会化与个体性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所经历的互动、文化、角色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共同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一、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1.社会化的意义个人要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人类素质(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人类存在独有的语言)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3.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

4.社会化过程的特征(1)连续性。

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

前一阶段的社会化状况,会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2)无终点性。

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不断引导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变化,不断进行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目标1.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本质上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也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

社会化的一般结果是使人们适应特定社会的要求,获得特定社会角色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与特定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1.个性化的含义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稳定而特别的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2.个性化的过程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课件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课件
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对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 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它们传递 社会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塑造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的阶段
01
02
03
婴儿期和幼儿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基本生活 技能和语言学习的过程, 个体开始初步认识世界和 自己。
儿童期
儿童开始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逐渐形
成较为稳定的自我概念。
青少年期
青少年开始深入探索自己的内 心世界和价值观,形成更为复
杂和多元的自我概念。
成人期
成人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不断 调整和完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同伴群体 等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 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这一阶段是知识学习和人 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个体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价值 观。
成年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个人 社会角色的过程,个体通 过职业、家庭等途径实现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CHAPTER 02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 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 、性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觉 。
改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的自我概念,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从 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1 2 3
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解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可以更 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自 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来访者 对自我概念的认知偏差,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 我形象。

第三讲 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1)

第三讲 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1)

媒体中塑造出来并给予大量宣传的明显形象使得当代青少 年群体普遍存在着“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 且已经成为青少年亚文化的突出代表。
个体内化
观察学习
自我奖赏
认知加工
个体内化
主观认同
角色扮演
六、社会件的影响下,在实 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 性的过程。 • 个性是一个人决定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内部动 力系统,是个人的社会共同性和自身独特性的 有机统一体。 •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1)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步进行,同时实现。 2)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相互影响,是不 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宽容型
不控制
3 学校的教化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化 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规校纪 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的社 会化进程。
(1)教师的威信 a.学生信任教师 b.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 c.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能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并引 起一定的情绪体验 d.学生把有威信的教师当作认同的对象并加以仿效
社会中经济技术政治社会或文化等结构社会组织完成任务的组织联络感情的组织社会控制部门大众传媒等有组织的社会化机构如学校等有组织的教育机构或少年之家之类的儿童的社会性教育部门小群体和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如家庭亲戚同辈群体朋友圈等直接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人格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 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 根据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 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 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 己。
2 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 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 一种态度。 • 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要求,就会产 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我满足; 反之就是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表现 为自我责备。

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地方(我的家乡),我们的劳动成果(我的论文)
为什么所有物能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所有物具有象征功能,能反映个人的风格、 身份,它们帮助人们定义自己。所有物及 时地延伸了自我。

个体会赋予所有物特殊的意义,投入情绪
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还包括我们 所称为“我的”物体和实体。
精神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1、社会化 2、社会角色 3、自我、身份与自尊
社会化

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 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 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角度 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学习潜力

1.1社会化的必要性


1.2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能力有关
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
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 过程。
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关系:二者是同步进行,同时
实现的
社会角色


什么是社会角色(P117) 社会角色分类 社会角色扮演 角色失调
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广义的自我意识包含三个子系统

自我认知:狭义的自我意识即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自尊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 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 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对客体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比真实自我对于个体行为及人 格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罗杰斯

A person’s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o am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3):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3):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3):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1.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的基本目标社会化所要大的目标非常广泛,凡是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

人的真正系统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一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3.社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个性化是社会化同步进行的、同时实现的。

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上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自我概念及其形成1.什么是自我概念(1) 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

(2) 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己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观察、评价,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意识,对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及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观念。

2.自我概念的功能伯恩斯在《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的三种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并决定人们的期望。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自我概念的第二个功能是它起着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

自我概念第三个方面的功能是它决定着人们的期望。

3.自我概念的结构伯恩斯明确提出了一个同时包含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自我概念结构。

这一结构以詹姆斯的经典自我理论为基础,将自我概念理解为自我态度系统,并在这一系统的具体内容上将罗杰斯的理想自我的概念融会进去。

4.自我概念的发展n 朱智贤认为,大致6~8个月的婴儿才开始有对自己身体、自身的连续性的感觉。

n麦奎尔等曾以1、3、7、11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自我的发展与他们对别人知觉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章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三章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二)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 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 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 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是在个体的活动中实现的,它 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同外部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作用、并对后者加以选择和适应的过程。 个体内化充分体现了个人社会化的主动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互动的观 点出发,认为通过社会化得到发展的不仅 是人(更不仅是个人),还有社会经验及 社会本身。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 化实现的。 (一)社会教化 即广义的教育。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 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可分为两大类:1.有系统的、 正规的教育(学校、监狱等);2.非系统 的、非正规的教育(风俗、群体亚文化、 传媒等),其作用往往是在无形中发生的。 社会教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传授社会 知识,灌输行为规范,学习职业技能,培 养价值观念,确立生活目标,获得生活角 色。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任何 一个社会或政府都非常关注其成员政治社会化 的程度,这关系到该社会或政府的稳定、巩固 与发展。 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的政 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心理学家 赫斯与托尼(Hess & Torney)曾对1.2万个美国 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 三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二.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具有普遍的共性 “笔者(美国文化学家孙隆基)在香港、大陆、 笔者( 笔者 美国文化学家孙隆基)在香港、大陆、 台湾都居留过,也亲眼看到海外的中国人的样子。 台湾都居留过,也亲眼看到海外的中国人的样子。 长期归纳的结果,发觉无论生长在何种制度底下, 长期归纳的结果,发觉无论生长在何种制度底下, 只要在文化意义上仍然是中国人的话, 只要在文化意义上仍然是中国人的话,都呈现出一 种共性,这种共性说是‘民族性’也无不可。 种共性,这种共性说是‘民族性’也无不可。” 德国和中国的区别(比较图) 德国和中国的区别(比较图) (注:蓝色德 国人 红色中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考点精讲:社会化与自我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⑵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是个社会学概念。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2.规定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四、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是实践
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五、1.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2.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的行为及价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积极的自我暗示)。

3.自我概念的功能:⑴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⑵解释经验⑶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⑴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⑵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⑶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六、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是一种高级需要。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3.影响自尊的因素:⑴家庭中亲子关系⑵行为表现的反馈⑶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⑷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