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的名词解释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及其存在的认知和感知。
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体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自我意识的含义与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上的自我意识主要强调人类思维能力的内省性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主观认知。
它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自我和意识。
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念、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等。
通过自我,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反思自己的不足,为自己设定目标并进行自我管理。
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和周围环境的感知。
它是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基础。
意识通过观察、感知和思维等过程,使个体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的影响。
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它与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等密切相关。
通过自我意识,人们能够感知自己的情绪、意愿和目标,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实现,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自我意识的社会学解释社会学上的自我意识主要强调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群体对个体认同的影响。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自我意识从社会学角度看,是个体在社会角色中对自己特点的辨识和意识。
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等。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同和评价,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观察和对比,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与共同之处。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认同并内化了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意识在社会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促进了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自我实现。
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参与社会规范的建构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自我意识
从他人积极回馈
相信他人正向看自己, 他人期望自己做得好,
独立地作決定。
完成自己的成就期望 与別人的期望。
绩效好, 不需要屈从他人, 具生产性、不焦虑。
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二〕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 他人对本人的反响和评价而开展的自我意 识。
——透过他人这面镜子而认识自己
〔三〕米德的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 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而逐 渐形成的。
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
青春期的个体面临能否建立自身同一性和克 服同一性危机。
四、自尊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 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 行价值评价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 自尊的形成以自我概念做根底 • 青少年自尊常受到自我形象与实际行为表
现的影响 • 提升自尊需要个体在自我概念和自我理想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self-consciousness)
• 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 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 自我觉知: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自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 自我意识强调通过自我觉知过程形成起来 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我觉知那么强调 过程。
第三章 自我意识
问问自己:
• 如果请你告诉别人20件关于自己的事情, 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你会告诉他们什 么?请将你的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横线填入一项。
• 1、———————— • 2、————————
– 我是谁? – 我认为我是谁? – 别人认为我是谁? – 我想人们认为我是谁? – 我想成为谁? – 人们想要我成为谁? • 你注重的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选择追求的方向是?
社会心理学之6-自我意识
(2)梦
•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 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 结果,梦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 的结果。
梦的一般解释:
• 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 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 个历程,称为做梦。
我国古代对梦的认识
•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诸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江 郎才尽、南柯一梦等,都是历来为人津津乐 道的梦故事。
• 3 白日梦状态
•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
•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上课的时候,
听着听者就走神了,不知道脑子飞到哪里去
了,可能还想者昨天那部电视剧或者约会
……
• 正在你想入非非的时候,老师叫你啦~~
• 你一机灵,马上站了起来,至于老师过程
提的是什么问题,你一个字都不知道。
白日梦状态
• 白日梦的内容与未来的 活动有关,带有计划性或 排练的性质,而且只有自 己懂得白日梦不是真正在 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 迷糊状态。
(霍布森)
激活的结果,并被
联系在一起构成具 有逻辑的故事梗概
有关日常生活 事件的线索
构建的梦中情 节与做梦者关 注的事件相关
(二)非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
1、催眠与冥想
(1)催眠
• 什么是催眠 (hypnosis) 是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在催眠师诱导 下,个体意识状态改变,处于对他人 暗示的易感性提高的一种类似睡眠又 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 生理的自我又称为物质的自我,它是一 个人对生理物质的意识,包括占有感、 支配感和爱护感。
• 奥尔波特等人认为,婴儿出生以后,最 初不能区分属于自己与不属于自己的东 西。
婴儿在8个月时产生“生理自我” 2岁学习使用“我” 3岁产生“自我独立”要求
自我形成的方法社会心理学
自我形成的方法社会心理学自我形成的方法——社会心理学引言自我形成是指个体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效的自我形成方法。
第一部分:了解自己1. 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和行为,这种关注就是自我意识。
通过加强自我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更好地掌握情绪和行为。
2. 自省自省是指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做记录等方式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 问询他人除了通过反思来了解自己外,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
问询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改进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设定目标1. 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实现自我形成的重要步骤。
通过明确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和方向,并且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2.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具体的行动步骤、时间和资源等因素,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是实现自我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且不断调整计划,以达到最终的成功。
第三部分:培养积极心态1. 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培养积极心态的有效方式。
通过积极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事物的好处和优势,并且更容易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指通过对自己进行正面评价和鼓励来提高自信心和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说一些正面话语来激励自己。
3. 改变消极思维消极思维是影响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变消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更容易实现自我形成。
结语自我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调整。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人类智慧的基础之一,也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决定了个体的自我认同、自尊心以及行为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自我意识可以促进个体自身认知的完善与发展。
通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个体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同时,自我意识也起到了面对挑战的支撑作用。
例如,当个体遭遇挫折、压力和逆境时,自我意识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调整和寻找新的出路。
其次,自我意识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认同与给予自己的尊重和荣誉感,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信。
在生活中,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取得人际关系、工作发展、精神健康等方面成功的重要基础。
当个体有了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处理压力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自我意识还能够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反思。
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个体依靠自我的认知和评估去调节人际关系、应对压力以及解决问题。
但当个体的认知和评估与现实不符合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此时,自我意识就可以帮助个体识别自己的错误认知,进行积极思考和反思,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自我意识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文化的演进和进步。
在文化进步方面,自我意识推动了更多的自由发挥和表达,加强了对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的批判性思考,赋予了个体更多的权力和自由支配权。
同时,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加强了个体在群体和社会中的自我认知。
当个体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时,就会产生更全面的想法,形成更好的价值观念,在文化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自我意识是个体精神健康与成功的基础,对于社会心理、人际关系、文化进步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二、乔哈里视窗美国心理学家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公开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视窗”。
1.公开区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公开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公开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2.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社会心理学 自我意识
– 自我管理有赖于有效的自我知识加上对自我知 识的恰当运用 – 自我管理技能有助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 功
自我意识的功能—管理功能
• 自我调节 • 自我调节的成分阶段: “自我调节指的是这样一些能够使个体在不同时间、
1. 目标选择 不同情境下,指导他的目标导向性行为的内部性或执 2. 目标认识 行性过程” ——Karoly 3. 维持方向 4. 变换方向 5. 目标终止
自我意识的功能—组织
• 自我参照效应
– 鸡尾酒会效应 – 焦点效应
• 自我图式——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 板
– 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 解功能和计划功能 – 自我图式是自我认知的基础(马库斯)
自我意识的功能—管理功能
• 自我管理 • 自我调节 • 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功能—管理功能
• 自我报告测量法 • 内隐自尊测量法
2. 控制感和无助感
• 促进个人控制感可以正在地增强个人的健 康和幸福(Deci & Ryan, 1987) • 习得性无助
3. 成功感与失败感
• 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一般与工作是否取 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决定于自己的期望 水平,这就是说,客观的我所取得的成绩 虽已达到了社会的水准以上,但能否产生 成功感,还要看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要 求,即期望水平。
自我体验
•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 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 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的 一种态度 • 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 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 值标准的认识有关
1. 自尊
•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 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 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 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 –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它首先表现为自我 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 尊重和自我爱护 . 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 –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 ,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 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 期望. 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
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
(一般角度)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
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实际存在还是观念存在的角度)实际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
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
(一般角度)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
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实际存在还是观念存在的角度)实际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对他人态度影响
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对他人态度影响自我意识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它影响着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我意识对他人态度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中的心理机制。
首先,自我意识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态度。
当我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时,我们更可能表现出对他人更积极的态度。
这是因为自我意识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能会展示友善、支持和合作的行为,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喜欢和赞同。
然而,当自我意识过高或过低时,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可能出现变化。
高自我意识的人可能过度关注自身形象的维护,他们更可能表现出一些自我中心、自私的行为。
他们可能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相反,低自我意识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他人意见和评价的影响,他们更可能被他人引导和影响。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不自信、顺从或缺乏主见的行为。
其次,自我意识还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和评价。
自我意识使我们更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应用于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刻板印象和刻板化思维。
这种倾向被称为自我参照效应。
当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比较积极时,我们更可能将这种积极评价应用于他人身上。
相反,当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比较消极时,我们很可能将这种消极评价推广到他人身上。
这种倾向在社交互动中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自我意识还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同理心和理解力。
当我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时,我们更容易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体验他人的感受,并表现出同理心和善意。
这可能使我们更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从而降低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
然而,当自我意识过高或过低时,我们可能不再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而是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这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产生误解和偏见,从而降低我们的同理心和理解力。
最后,自我意识还与群体行为和团队合作密切相关。
《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
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
(一般角度)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
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和社会互动关系的学科,它探究了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其中,自我意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看法,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我意识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以及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构成自我意识是通过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印象、反应和评价而建立的。
它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密切相关。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意识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印象。
它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认知、感受和评价,是对自我经验中最根本的概括。
作为一个人个体的自我认知部分,自我概念是其心理特征的结构化呈现。
自我概念可以根据个体各种经验而产生变化,如社会经验、文化经验、父母教育等,因此,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变化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及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2. 自尊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它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是自我意识的内在核心。
自尊感受的高低以及稳定与否,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的性格特征、环境等。
综合得分较低或缺乏自尊感情的人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威胁,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3.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达成目标的信心程度。
它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各种领域中的信心和能力,是自我意识关键的补充。
自我效能和自尊有一定的关联,但它主要是评价对不同领域的自信心程度,比如会议发言、解决问题等。
自我效能的体验将影响个体对当前、未来行为取向、目标设定、行动计划等的选择。
自我效能感与成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体最早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意识的环境。
家庭环境的积极、负面影响会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1)自我认知和理解;(2)自尊心;(3)个体生活与家庭的互动关系;(4)个体角色的感知和行为的规范化;2.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自我意识有深刻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自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 ——希腊戴尔菲神庙的铭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道德经》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 困难的课程。” ——塞万提斯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与自我觉知 四、自我意识的功能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40
二、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个体 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的成就动机,两者呈 正相关。
自我效能感
正比
成就动机
41
三、习得性无助感与自我效能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 曼等人(Seligman, 1955)通过实验提出 , 即当人们产生“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 验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 自我效能。 自我控制感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 而自我决定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 而减少习得无助。
①一个人自己生活的情境记忆 ②一个人自己人格特征的表征 ③一个人自己生活中的事实知识 ④时间连续性的体验 ⑤个人主体感和自主权 ⑥自我反思的能力,形成元表征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朱滢提出,自我可以 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①作为知觉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面孔识 别方面的研究); ②作为记忆的自我(主要涉及自传体记忆 方面的研究); ③作为思考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参照效 应方面的研究)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 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自我意识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自我意识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详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概述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
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展调节、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一些哲学家赋予这一术语以更多不同的涵义。
在康德哲学中自我意识即先验的统觉的同义语,指主体意识对于经历材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那么被视为人类精神在主观精神开展阶段上介乎于意识之后,理性之先的特定的意识形式。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展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好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开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开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假如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乏,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制缺点,获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社会心理学之专题三 自我意识
Who am I?
• 人自诩为万物之灵,总想究诘宇宙自然的 奥妙。然而曾几何时,人类发现‚自我‛ 的存在才是谜中之谜。早具慧心的先人们 以神话隐喻的方式将‚认识自我‛的箴言 昭示给后人。 认识你自己,否则你就会被毁掉。
课堂练习: 写出20个“我是谁”? 要求选择能反映个人的个性风格 的语句。
认识你自已!
社会心理学专题三
——自我意识“我是谁?”
网络红人-“凤姐”
征婚条件
• 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 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 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 业 • 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 身高176--183左右 • 无生育史 • 东部沿海户籍 • 年龄25--28岁左右。
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 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那 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 我想重新征婚。以前我自身的条件无人能超越,现在我 更是举世无双了 我觉得我能做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或者当个中央领导。 他太老了,而且身高也不够。他也不可能是北大清华, 更不可能是经济学专业,我不会选他(陈坤) 我经常看的都是人文社会的书,例如《知音》、《故事 会》 我现在征婚的话,一律要海归人士,而且只要欧洲和北 美的海归。哈佛牛津毕业的优先。 有一天我要领导世界
• 左侧写满之后,请在白纸的上方从左至右写上: • 真实的我 理想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 好了,现在我们这张表的基本构架就出来了,剩下的事就 是你按照刚才列出的条目填上答案。 • 具体填法,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竖填,还有一种是横填。
•
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 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每天 早晨,我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 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 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 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是个 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9-7
1
1.何谓意识 何谓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 形式。由于意识的活动, 形式。由于意识的活动,使得人们能够清 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并能调节 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行动具有自觉性、 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行动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目的性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2010-9-7
9
一、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 自我意识的发生(1) 自我意识的发生
(一)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一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1.物-我知觉分化 物 2.人-我知觉分化 人 3.自我词的掌握 自我词的掌握
2010-9-7
10
二、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 自我意识的发展
1.物-我知觉分化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 物 展与它们的协调发展. 展与它们的协调发展 2.人-我知觉分化依赖于注意的发生和发 人 展以及视觉的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展以及视觉的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3.自我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概括能力, 自我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 自我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 概括能力, 而这些又与大脑皮层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而这些又与大脑皮层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010-9-7
3
3.自我意识的成分: 自我意识的成分: 自我意识的成分
3.1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心状况 、人-我 自我认知: 关系的认识。 关系的认识。 3.2 自我情感:指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 自我情感: 感体验。 感体验。 3.3 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 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 而产生的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体验。 而产生的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体验。
2010-9-7
7
四、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
自我觉知起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我觉知起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作用, 受环境和个性因素的影响。 受环境和个性因素的影响。
2010-9-7
8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条件: 条件: 1. 在生理和心理能力一定程度的成熟基础上 发生、发展的。 发生、发展的。 2. 是在与其社会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的。 形成和发展的。
2010-9-7
15
2010-9-7
14
思考题
1.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有哪些? 有哪些? 2.自我意识的成分是什么? 自我意识的成分是什么? 自我意识的成分是什么 3.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2010-9-7
5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2) 自我意识的内容( )
现实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 现实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 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现实 状况和实际行为意识。 状况和实际行为意识。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指个体由理想或为了满足内心 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理 想化的形象。 想化的形象。
2010-9-7
2
2.自我意识 2.自我意识
2.1一般意义: 2.1一般意义:是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 一般意义
识、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关系的意 识。 2.2社会心理学意义 社会心理学意义: 2.2社会心理学意义:指个体对自己身心 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而 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 产生的意向
2010-9-7
6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3) 自我意识的内容( )
私我:为他人所不可获得的隐秘。 为他人所不可获得的隐秘。 公我: 公开的社会的, 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 公我 : 公开的社会的 , 是与他人密切相关的 。 以上两点的不同注意所产生的意识即公 以上两点的不同注意所产生的意识即 公 意识和私我意识. 我意识和私我意识
2010-9-7
11
三、社会因素在自我意识作用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依赖于个体 参与社会生活以及与他人的相互交往。 参与社会生活以及与他人的相互交往。
2010-9-7
12
四、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因素
1. 经济地位 2. 文化环境 3. 家庭 4. 他人的评价 5. 参照群体
2010-我意识的内容(1) 自我意识的内容( )
生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健康状 生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 况的生理物质的意识。 况的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宏观(隶属于某国家、民族阶级); 社会自我:宏观(隶属于某国家、民族阶级); 微观 (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受人尊敬 政治地位) 及其经 济、政治地位) 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 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性格 等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等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13
第三节 自我过程
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同时影响自我 自我过程: 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 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自我评价: 1.自我评价:a 社会评价;b 自我评估. 自我增强: 选择性遗忘; 2.自我增强:a 通过向下社会比较;b选择性遗忘; 自我设障。 c有选择性的接受; d 缺陷补偿;e自我设障。 自我表现: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 3 自我表现 :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 、 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通过以上方式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意识。 通过以上方式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