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 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环保:本节课不仅注重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4.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应用,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策略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掌握燃烧的原理,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4.了解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的探究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燃料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燃料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本课学习感知问题的发现,身边的化学的无处不在。
3.感受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式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掌握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1.爆炸的分类[介绍] 物理爆炸: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
化学爆炸:如不纯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等。
2.化学爆炸[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化学爆炸?化学爆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讲解]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视频] 可燃性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介绍]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棉花、化纤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视频] 易燃物和易爆物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1)生产、运输、贮存、使用易燃物,易爆物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违章操作,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经常进行防火、防爆检查。
(2)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如:油库、煤矿井内、造纸厂、纺织厂、面粉厂等地方都应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并杜绝一切产生火花的因素。
(3)识别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课本129页图7-12)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常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无明显的发光现象发光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四、当堂训练: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第一篇: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考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5、安全知识考点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考点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3.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4.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7.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1.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3.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1 二课时课题2 二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4.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5.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用灭火方法和灭火的原理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燃烧教学目标1.知道燃烧现象。
2.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教学难点燃烧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各类图片体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各类火灾的照片体现火灾带给人们的灾害学习新课:一、燃烧(板书)【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探究】:燃烧的条件【思考】1: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回答】: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因此,烧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的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仅靠热水的温度很难达到的。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置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灭火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问题:“灭火剂是如何抑制燃烧反应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与交流:小组内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火灾逃生演练:小组合作进行逃生演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小组汇报: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赞赏为主,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
5.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学生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分析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火灾逃生、灭火器的使用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根据火场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了解燃料的分类,掌握燃料的利用过程,能够分析燃料利用的优缺点,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时,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我相信,只有通过详细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如“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等。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有些物质容易燃烧,有些物质不容易燃烧?”、“如何减少火灾的发生?”等,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讲解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然后,我会介绍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等。接着,我会讲解灭火的方法,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和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使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燃烧和灭火的问题。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应用》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在学生了解以上氧化反应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一些有效措施。
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投影:燃烧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火灾图片、灭火图片2、提问:结合观看的图片、生活中疑问,关于燃烧和灭火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二学生预习课本问题 1燃烧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2 什么叫燃烧?3 灭火的条件是什么?三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及补充四演示试验7-1通过对试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学生活动:根据燃烧的条件分组讨论推理出灭火的原理?演示试验7-2演示灭火器的简易装置;并让学生看书P127常用灭火器;学生回答通过试验总结灭火的原理同时用多媒体闪出灭火的原理并板书五练习反馈指出下列灭火方法的原理:1、妈妈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她用锅盖盖灭。
()2、杂物起火时,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
()5、用扇子扇灭蜡烛火。
()6、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时,用湿抹布盖灭。
()7、火灾报警的电话是8、室内起火时,为何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燃烧得更旺?9、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遇到高楼下层楼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第二课时复习: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一用多媒体播放录相:灭火的方法及火灾自救的方法;引入我们知道了燃烧和灭火的一些知识后,还要了解一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学生阅读课本P128内容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四演示试验7-3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六练习反馈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的相同点是()(A)都产生热(B)都发光(C)都很剧烈(D)都需达到着火点3、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4课本后练习 2.3.4.5题5 练习册。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共5课时) 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共5课时)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2.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推进新课1.燃烧的条件[过渡]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火是无情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
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投影展示]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可以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提出问题]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实验探究]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依次点燃下列物品,观察现象)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归纳总结]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提出问题]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演示实验]实验7-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均未燃烧。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讲解着火点的概念,并给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引导学生归纳出该对比实验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归纳总结]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第七单 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目的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及其特点,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环保意识。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对生活中的燃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合理利用燃料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料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新型燃料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了解热值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燃料的点燃、灭火方法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燃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燃料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燃料及其利用领域的热情。
(2)通过学习燃料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意识。
(3)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其具备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
4.掌握化石燃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汇报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燃烧现象,如烹饪、取暖等,并分析这些燃烧现象满足了燃烧的哪些条件。要求学生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介绍灭火的原理,如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结合实验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
3.讲解爆炸的概念、条件及预防措施,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爆炸事故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布置一组选择题和填空题,涵盖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爆炸事故预防等方面,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5.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新能源领域的前沿动态,如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并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6.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形成一份小组意见书。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在讨论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fuel燃烧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共同观察、分析燃料的性质和利用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如: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观点,共同完善解决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料的性质、燃烧的实质以及燃料的利用方法等。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烧柴、加油、火力发电等,引发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燃料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的多样性及其性质。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的分类,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料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料,确保论文、计划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提交作业时,保持字迹清晰,书面整洁,以便教师批改和评价。
-通过提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燃料的燃烧原理。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利用实验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安排系列实验,从简单的燃烧现象观察到复杂的燃烧反应分析,逐步深入。
-使用多媒体模型和动画,形象展示燃料分子的燃烧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探究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方法。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动力。
-通过实验和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燃料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其节能减排的自觉性。
-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作为公民在能源使用中的责任。
-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激发学生未来从事与能源、环保相关的职业兴趣。
4.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和协作能力。
-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理解,也是教学难点。
3.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熟练掌握燃烧实验的操作技能。
-对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结论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5.家庭作业:
-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燃料使用情况,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共同制定家庭节能计划。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共同参与实验操作和调查过程,加强亲子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述一个与燃料相关的真实故事,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让学生了解到燃料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认识到学习燃料知识的重要性。
3.提问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看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燃料的定义、分类、性质等基本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掌握不同燃料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强调,加深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的理解。
3.提醒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值计算和灭火方法的选择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灭火原理与方法的选择:灭火是本章节的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灭火原理,并训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燃料的性质和燃烧规律。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2燃烧和灭火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2燃烧和灭火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和课程要求,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燃料及其燃烧特点,并尝试书写相应的燃烧反应方程式。
3.设计一道综合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如果不慎引发火灾,请列举至少三种可行的灭火方法,并说明其灭火原理。”
4.撰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小论文,要求学生从科学的角度阐述燃烧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素养。
3.应用题:设计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同类型的燃料、燃烧反应方程式、灭火原理及方法等。
2.强调重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强调,确保学生掌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书写规范、条理清晰。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讨论内容: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形成共识。
3.汇报: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燃烧是什么现象?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燃烧的过程,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的形成等,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料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
3.讲授燃料燃烧的能量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差异。
4.讲解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如“如何合理利用燃料?如何减少燃料利用过程中的污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燃烧过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不同燃料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会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实验操作技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燃烧与灭火实验。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燃烧条件的理解,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如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燃烧现象,从而理解燃烧的本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燃烧过程,并能解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常用的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灭火过程,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设想活动:创设模拟火灾场景,让学生扮演消防员,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方法进行“灭火”。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安全教育和实验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操作,逐步提高独立操作能力。
-设想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燃烧与灭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出并纠正操作错误。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2.针对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灭火原理等方面的难点,采用直观演示、逐步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教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目的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
【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
【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⑴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
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装置和药品如图A所示,将图A中两种溶液混合时如图B所示。
可看到有液体和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喷射出来。
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以后,吸滤瓶中的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浓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I2NaCl+H2O+CO2↑由于反应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体压强突然增大,从而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常用的泡沫灭火器里,用硫酸铝溶液来代替浓盐酸,并用碳酸氢钠溶液来代替碳酸钠溶液。
为了发生大量泡沫,常放入用甘草或皂角等作原料制取的液体为发泡剂。
灭火器之一一般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常见的灭火器有:①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比学反应。
Al2(SO4)3+6NaHCO3= 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是用甘草或皂角制取的液体产生的。
但是,因为泡沫中含有水分,不宜用于扑救遇水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电石等);对于电器火灾,要在切断电源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②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内装有碳酸氢钠固体和二氧化碳压缩气体,并有防潮剂和增润剂。
使用时打开拉环,压缩气体即可把干粉喷出,干粉盖住燃烧的火焰,并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使火熄灭。
2NaHCO3Na2CO3+CO2↑+H2O③二氧化碳灭火器直接将液态二氧化碳装入特制的钢瓶里,使用时打开阀门,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喷出灭火。
泡沫灭火适用于一般物质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物质、电器、电石等引起的火灾。
除此之外,还有四氯化碳灭火器等。
灭火器应放在合适的固定位置,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完好情况,以防万一,灭火器一经开启使用,必须重新更换或补充灭火剂。
灭火器之二一种手提式或移动式消防装置。
灭火时,把它的冷却液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氧气同火焰隔离开或终止火焰的化学反应,从而熄灭火苗。
常用的喷剂有水及二氧化碳。
水有两种作用:1.在转变成蒸气的过程中吸收热量;2.水蒸气排除了火焰周围的空气。
二氧化碳的作用是隔离开氧气与火焰的接触。
二氧化碳是一种普遍的喷剂。
打开液化二氧化碳的盖,二氧化碳立即向外喷射,这种灭火方法代替了原来的苏打—酸灭火法。
(即将硫酸与碳酸氢钠混合而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
根据燃烧材料的性质把火分类:A级火包括木材,纸张及类似的物质;B级火包括可燃液体,如油脂和油漆稀料;C级火包括电气起火;D级火包括高活性金属,如钠和镁。
水最适用熄灭A级火,而且也是最适用的消除剂。
适用于A级火、B级火和C级火的灭火剂有二氧化碳、卤代碳氢化合物(如海龙)或干化学药品(如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
D组火通常采用干化学药品灭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演示】1.碳、硫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2.面粉在可吹气的纸桶中点燃。
【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
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
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目的要求:1:知道化学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化学燃料的不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性。
2:了解石油炼制出的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重点:化学燃料、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难点:几种重要的化学燃料。
教学过程: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提问学生]: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一、化石燃料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1、煤和石油:[活动探究]:完成书P132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分组实验】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察现象;4、加热蔗糖。
【讨论】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
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家庭小实验】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有机物的奇妙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
将以上的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
限时5分钟。
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
最后出一道有关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小结】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
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
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属于无机物。
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
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
你能将这些性质与上面的家庭小实验对号入座吗?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
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quot;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
【过渡】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单入手--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思考回忆】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