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祥: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
最新1028李家祥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大力弘扬民航文化汇总
20101028李家祥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大力弘扬民航文化建设民航强国需要大力弘扬民航文化——在2010民航强国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2010年10月28日)同志们:今年2月,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科学概括了民航强国的概念、标志和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提出了运输、通用、机场、空管、保障、政府等六大战略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步骤,立足当前亟须解决的发展难题,重点部署了八项工作,以推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这是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景和智慧结晶,是引领我国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民航强国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全行业的认识和意志,集中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这就不能不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思想的源泉。
无论是对一个社会来说,还是对一个行业来说,先进思想文化都发挥着教育引导、价值整合、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
民航行业文化是在社会经济背景影响下,在本行业独有的运行方式和物质技术条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适合民航战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内部环境、外在形象的综合体现。
通过大力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可以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为此,民航局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今天,我们以助推民航强国建设为主题,举办民航强国论坛,并成立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理事会,我认为很有意义。
借这个机会,我想就弘扬先进行业文化、加强民航强国建设,谈三点意见:一、大力推进民航行业文化建设,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内在要求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功能是什么?加强民航行业文化建设面临哪些任务?这是一个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李家祥:以先进文化为统领 建设过硬民航队伍
李家祥: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建设过硬民航队伍建设民航强国,文化要先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的力量推进民航强国建设,11月22日,2011民航强国论坛暨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理事会年会在京举行。
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祥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建设过硬民航队伍》的主旨演讲。
他强调,建设民航强国,一方面要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靠民航人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说到底,要靠民航这支队伍。
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事业的成败,而决定队伍素质的是文化。
本届论坛主题为“民航强国,文化先行”。
民航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军出席论坛并致闭幕辞,论坛由民航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兴华主持论坛开幕式。
共有来自民航局机关各司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航空运输企业、服务保障企业、机场以及各民航事业单位的25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李家祥说,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深刻认识并着力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有力实施,促进民航科学发展,是民航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李家祥指出,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建设过硬民航队伍,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民航业,并实现建成世界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靠人,尤其是有文化内涵的人。
建设过硬队伍,最关键的是把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过硬,把关键技术和业务岗位的员工队伍建设得更加过硬,使其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作风和能力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强调,建设过硬的民航队伍,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
把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是民航行业特征、战略地位及其精神文化特质所决定的,也是解决当前民航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民航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独特作用、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需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航已经成为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截至2010年,中国民航已有国际航线302条,已连接五大洲54个国家的112个重要城市,我国航空公司在国外设有营业部、代表处400多个,每周飞往国外的国际客运航班就有1919个。
建设民航强国的理论与实践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9个方面的新要求(续):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续): ——民航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民航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
民航强国概念、内涵和主要标志、特征的科学反映。通过对诸 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从“发展规模、航空 安全、运输效率、竞争能力、经济贡献、社会效应、科技实力 、政府管理”八个方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航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航空安全水平接近 民航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强调指出:民航强国目标体系也不是绝对的,随着 形势发展变化,要做出动态调整与完善。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提出以后的几年,民航大学、民航管 理干部学院和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均设立科 研项目对建设民航强国的目标体系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 究。但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没有在民航总局党委 层面进行讨论,没有对前述8个方面的目标进行修改。
2009年,李家祥局长指示将深化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研究作为年 度重点工作之一,由民航局计划司牵头组织有关研究机构进行 相关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班子起草了《建设民航 强国的战略构想》。
201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李家祥局长发表了《中国民航人要 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建设 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讨论稿)》。之后,民航局根据讨论意 见予以修改完善,并于2月25日向全行业印发了《建设民航强 国的战略构想》。
专访李家祥
新华网专访李家祥:从空军少将到民航领军的思维转型中国民航总局 (2009-02-27)点击提问查看提问2月2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
新华网文涛摄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邱小敏文涛)2009年1月,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明朗的不利背景之下,中国民航全行业盈利4000万。
逐渐显现出了民航业在出台“保增长、促发展”系列措施后产生的综合效应。
而回首2008年这一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的汶川大地震,到8月的北京奥运会等等,中国民航业在这些重大事件中积极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就中国民航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民航业未来的改革发展以及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本场访谈由新华网与搜狐网合作。
新华社《对话高端》栏目同时推出本场访谈电视版,将在东方卫视、陕西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云南卫视播出,敬请收看。
主持人:2008年全国大概有2亿的消费者曾经坐过中国民航的飞机,中国民航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李家祥:民用航空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这个主要有几点:第一,从交通方式来讲。
人类的出行交通方式有陆上、水上、空中,民用航空就是在各种交通方式中,最高端的一种交通形式。
高端不仅仅是飞得高,而且是它的速度、效率、安全性、便利性、科技含量。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可以说将来世界航空业的发展还会有一个提高,当然中国也是如此。
在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体系中间,民航的增长量是最快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航的年均增长量达到了17.2%,我国的GDP是9.8%,这就反映出了航空运输业在我国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也要高度重视航空运输业。
第二,民航运输业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李家祥局长部分讲话精神
李家祥:实现民航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关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12月26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提出,推进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关系,即安全责任体系中“四个责任”之间的关系、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规模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关系、防范关口前移与人员资质建设的关系、完善规章标准与依法严格监管的关系、提升运行品质与强化科技支撑的关系、安全链条稳固与行业内外和谐的关系、创新安全管理与建设行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李家祥指出,在民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安全发展。
近年来,全行业坚持安全发展,正确处理安全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做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共识。
在民航安全工作方面,2008年民航局党组基于对民航安全特点、规律的新认识和民航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持续安全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丰富和深化。
2009年提出前移九方面的安全防范关口;2010年强调“三个力戒、三个防止”;2011年突出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狠抓关键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机长的资质建设。
通过扎扎实实抓安全工作,2008年1月至今年12月20日,全行业运输飞行累计达1889万小时、876万架次,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3(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1),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5),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5(同期美国平均水平为0.18)。
虽然三项指标均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全行业仍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在民航发展工作方面,2008年民航局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项措施,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民航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适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业发展,对支线航空、支线机场以及部分远程国际航线等给予补贴,行业中的一些增长结构已发生积极变化:中西部快于东部,中小机场快于干线机场,干线机场快于大型枢纽机场。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2011年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2011年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04-11 17:07:22)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我国民航发展史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王昌顺副局长将介绍民航“十二五”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提出要求。
夏兴华副局长将围绕机场建设与管理作专题讲话。
这次会议,我想重点讲一讲民航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战略作用。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和认识。
一、我国民航业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这几年来,许多省(区、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民航业,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希望民航局支持机场建设项目。
仅去年就有29个省(区、市)的53位省级领导,到民航局商谈发展事宜。
这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我们预测,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期末,年旅客运输量达到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达到4500架以上。
这意味着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一)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看,航空运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过去,人们常常讲,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越高的地区。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部分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反映出这一特征。
这些年来,许多省(区、市)政府越来越把发展民航业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李家祥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家祥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际机场协会(ACI(2010年1月28日)民航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家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很高兴参加我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会议。
这一两年来我们行业的工作会议,也有请我去的,但是我都没有去。
有一些行业会议、公司会议为什么没有去?因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对我们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业进规范营运,是对全行业的,所以要去都得去。
但是为什么今天到这个地方来?因为这个地方有其他地方不可比的东西。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全国这么一个,而且我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又连带了将近30多个机场,如果加上投资的机场,近40个机场,这就占了我们全中国机场数量的四分之一。
从业务量来说,首都机场2009年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增长。
2008年我们首都机场在全世界吞吐量排名是第八,经过2009年的发展,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08年的全球第八跃升为2009年的第三。
当然,这也包含了我们机场集团所属全体机场的贡献。
首都机场和第二名机场相差不到50万。
我算了一下,也就是两三天的量就赶上了,因为首都机场一天正常的应该在16万人左右,高的时候20万人,所以根据中国发展的走势来看,我想明年,2010年首都机场的吞吐量将会达到世界第二,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当然,像芝加哥机场,原来是第二,现在变成了第四,过去芝加哥机场一年吞吐量高的时候有7000多万,去年下降了1000多万,还剩5900多万。
如果说美国经济恢复比较快的话,它的上升可能也比较快。
更重要的是,我们首都机场集团保证了整个运营的安全。
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得到了中国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一些认可。
从去年的效益来看,也实现了一个较好的增长。
同时,在国际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你们去年成功召开了世界航线发展大会,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特别是首都机场的服务、声誉、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09年实现了安全运营,跨越增长,服务提高,效益改进,影响扩大,这五个方面是比较显著的亮点。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纵论民航强国建设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纵论民航强国建设本报讯记者杨珍红、陈嘉佳、史影报道:1月13日,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民航强国建设。
在讲话中,李家祥局长深刻论述了民航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阐明了民航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了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选择,重点明确了民航强国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该从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
李家祥首先从深刻认识民航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建设民航强国的历史机遇、正视建设民航强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民航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能性与现实性,鼓励民航人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信心,坚定意志,扎扎实实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工作。
其次,他指出,建设民航强国要把握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重点实施三大战略。
所谓民航强国,是指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现为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安全好,贡献大,运行品质高,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李家祥指出,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主要包括:一是民航发展与国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民航业是国家(地区)的重要战略;二是从国家利益最大化出发,推行有利于本国民航发展的政策;三是打造网络型航空公司以利竞争,航空公司联盟化和大型国际机场枢纽化成为趋势;四是由高端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低成本航空公司快速发展;五是重视发展支线航空,普遍实施“国家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六是把通用航空作为整个民航发展的基础,普遍重视通用航空的发展;七是民航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动发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
李家祥在讲话中详细论述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李家祥局长民航强国读后感
李家祥局长民航强国读后感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李家祥局长——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讲话,感触很深,现总结如下:1、紧紧抓住民航强国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中央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民航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沃土。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对民航业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航业营造了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2、把握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民航业是国家(地区)的重要战略。
鉴于民航在经济、政治、社会、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地区)把民航业定位为战略性产业,把发展民航业上升为国家(地区)战略,使之成为本国(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最大化利益的有力工具。
3、突出加强全行业品质内涵建设。
服务质量与民航建设的命运是息息相关,服务质量兴则民航兴,服务质量强则民航强,民航只有大力发展服务质量才能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纵观世界各国民航发展史,都是从率先发展服务质量开始的。
可以说,服务质量是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举,我们要把服务质量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为实施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保障,切实做好民航各项基础工作。
作为一名民航员工我认为首先要爱岗敬业,做事业的践行者。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民航事业;其次要开拓创新,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把握民航的规律,勇于探索,敢于人先。
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改变自身缺点,纠正工作中的失误,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好员工。
“十二五”期间民航业战略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
“十二五”期间民航业战略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3月5日,刚刚听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就赶到了首都机场,迎接中国民航接运我撤离利比亚同胞回国的北京首都机场最后一个航班。
随后,他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谈及刚刚接航班的情景,李家祥感慨地说:“这次中国公民的利比亚大规模撤离行动,充分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强大综合实力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国风范,更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形象。
而中国民航4家航空公司及相关单位(部门)在此次行动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以及国内外的广泛好评。
”同时,他告诉记者,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蓝图。
作为国家的战略先导性行业,我们描绘我国民航业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离不开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持续安全理念等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黄金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国国际地位将不断提升,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重要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更趋完善,民航关联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
这些都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谈及“十二五”民航业发展,李家祥说,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元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一些媒体比较关注中小机场亏损等问题,质疑中小机场是否建多了?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新建那么多中小机场?李家祥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方面,社会对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全行业对此宣传力度不够。
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理念历程和主要文件
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理念”的完善过程2008年初,李家祥同志担任中国民航局局长之后,在一系列有关安全工作的讲话和指示中,代表民航局党组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
与所有理论一样,民航持续安全理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让我们回顾一下李家祥局长代表局党组提出并完善持续安全理念的过程:2008年1月10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安全会议上,提出了“持续安全观”和“系统安全观”的概念。
2008年5月15日,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民航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效益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
2008年6月6日,在全国民航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民航安全工作的“四观”,即持续安全观、统筹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全员安全观。
2008年7月至8月,在中南、东北、西北民航单位进行调研时提出,全行业要树立持续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过程安全观。
2008年10月1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8年l2月8日,在《中国民航报》发表了《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再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9年1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三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一文。
2009年1月6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外延、特征及要求。
持续安全理念,是中国民航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产物,是民航人对安全工作长期实践和思考的成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和载体。
持续安全理念提出并细化的“四个体系”(理念体系、队伍体系、法规体系、责任体系)建设,既是构建民航持续安全大厦的有力支撑,也是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的努力方向。
附:《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二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把安全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精心谋划——三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现民航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关系》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论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家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李家祥:五大方向勾勒建设民航强国路线图
关于印发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通用航空作为用航空的两大支柱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其安全高效、快捷便利、服务多样化的特点,不仅直接为国经济建设提供专业飞行服务,还在我国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经济建设和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快通用航空发展,航局研究制定一下措施。
一、科学规划通用航空发展编制通用航空十二五期间专项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的通用航空策法规体系建设、行业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机队配置、机场建设、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航油保障设施布局等,推动通用航空稳步、协调发展。
二、落实通用航空的资金扶持策设立通用航空专项资金,对农林航空、紧急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公益性通用航空项目依据作业飞行量按年度进行补贴,提升通用航空作业服务能力。
从2010年开始航局每年安排的补贴资金额度不低于1.5亿元,并纳入航预算管理范畴。
三、推动空域保障环境的改善以通用航空对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为导向,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推进低空空域的分类划设与管理,加大低空空域开放力度。
研究建立在通用航空固定作业区域内由作业组织单位实行低空空域管制服务的新模式。
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申报程序,降低通用航空空域使用成本。
推动目视航图的编制工作。
四、加快通用航空机场(起降场)的布局与建设根据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与布局要求,有计划的选择我国江浙、东北、西部以及应急救援基础薄弱的其他特殊地区,协调地方人府,签订通用航空领域的框架合作协议,规划与安排通用航空机场(起降场)的布局与建设,所需资金有航局和地方人府筹措解决。
积极推动上述地区的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试点工作,并制定配套的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使用及管理规章、标准等。
五、进一步放宽通用航空市场准入完成通用航空市场准入相关规章的修订工作,规范通用航空作业项目分类方式,进一步降低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门槛。
进一步简化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手续,支持单位或个人以自用、私用或专业飞机租赁等形式开展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
中国民航局长李家祥
中国民航局长李家祥:未来五年民航业投资将超2890亿元(2011-04-09)(北京综合电)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民航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890亿新元)以上,到2015年末年旅客运输量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达到4500架以上。
李家祥前天在贵阳召开的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作上述宣布。
在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民航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之和。
五年间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机场33个,迁建机场四个,维护完善机场41个,已开工在建机场11个,使运输机场达到175个。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中国将新修建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
此外,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在该会议上说,中国通用航空落后,已引起国家的重视。
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已将通用航空列入需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
王昌顺介绍,长期以来,中国通用航空一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发展水平不均衡、非经营性通用航空发展滞后等问题。
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通用航空整体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并严重滞后于中国运输航空的发展。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通用飞机仅1000余架,机场仅70个。
目前全球通用飞机约有34万架,其中,仅美国就有约23万架,占全球的70%左右,每年飞行时间超过2800万小时。
美国的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机场达1.75万个。
此外,加拿大约有3.1万架通用飞机,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国拥有的通用航空飞机也都在1万架以上。
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以百姓视角解读民航强国发展战略
以百姓视角解读民航强国发展战略揭示了民航强国建设与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契合,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息息相关;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民航强国和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构建了民航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适应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合模糊评价和灰度评价方法对我国不同年份的小康适应程度作了评估,分析现存问题并制定了有效的战略举措;采用灰度预测方法对小康社会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和展望。
标签:民航强国;小康社会;适应度;灰度评价;灰度预测一、民航强国建设与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民航局2010年工作会议上,民航局正式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结合未来一年民航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工作总体要求又提出了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其对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作出了积极全面地回应,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体现出的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浓厚气息。
民航强国建设应上升至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关系到行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抓手,但其实民航强国建设归根结底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包括民航业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己任。
直白的说,判断民航强国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最终中国民航是否用最经济的投入、最严谨的工作、最优质的服务、最亲和的态度以及可以令国人引以为傲的成绩回报人民群众的期待,让人民群众满意。
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和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民航不仅规划出民航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同时也心系百姓,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百姓情怀。
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中不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明确地把大众化战略确定为三大战略之一,进行了周密部署。
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将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航班延误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并且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航空运输发展作了细致安排。
细致研读之后,我们更是发现中国民航心系民众的情怀其实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无论是对民航强国建设意义的论述,还是其所确立的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原则,以及民航强国建设战略举措与任务无不是将中国民航的发展与百姓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1-李家祥局长演讲稿(中文)
三、推动中国民航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思路
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民航业将围绕安全发展、和谐发 展、效益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主题,努力实现“五个转 变”。 第一,促进安全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第二,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促进发展格局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 第四,促进市场体系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 第五,促进民用航空由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¾队伍体系建设 ¾规章体系建设 ¾理念体系建设 ¾组织体系建设
三、推动中国民航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思路
第二,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是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提高劳动 生产率; 二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三是改变主要靠扩大运力规模实现增长的做法,更加注重优化航线结 构和运力结构,使之相互匹配,提高飞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四是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 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是制定行业节能减排规划、标准和措施,在建设和运营中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
谢谢大家!
三、推动中国民航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思路
第一,促进安全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¾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 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 ¾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 ¾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具体抓好“四个体系”建设:
一、中国民航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从总体上看,中国民航业现在并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处于成 长期,目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国家改革开放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发展的主动性还不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市场需求; 二是发展的协调性还不强,东、中、西部民航发展不平衡,支 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的发展相对滞后; 三是发展的保障能力还不高,存在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 水平“三个跟不上”的矛盾。
聚全省之力 集民航之智 擎创新之旗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空中桥头堡
Building a Chinese air bridgehead for opening to the southwest by us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whole province, pooling the wisdom of people in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holding the banner of
innovation
作者: 王子鸾 李俊 丁雪梅
作者机构:�民航管理》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民航管理
页码: 6-1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中国民航 大型建设项目 2010年 创新 空中 开放 西南 强国战略
摘要:2010年,是中国民航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重要一年。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该从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
”为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到2020年,我国机场数量将达到240个以上;到2010年,我国将新建机场50个,迁建机场124,改扩建机场78个,目前约有15个大型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昆明新机场建设项目。
对贯彻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几点思考和认识李家祥
——对贯彻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几点思考和认识ﻫ《中国民航报》李家祥今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
《条例》从启动到颁布历时8年,国务院法制办在审查过程中,反复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以及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意见。
今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4月13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第553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条例》。
ﻫ《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中明确规定了民航各级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机场管理机构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
《条例》实施后,我们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履行好各自职责,承担好相应义务,落实好相关责任,开展好相关工作。
同时,《条例》明确了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这对机场的建设、运营、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
结合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围绕机场定位的相关问题,本人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进一步加大机场建设发展投资力度,要统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系过去,我们常常讲,要致富先修路。
现在,应该再加一句话,要开放上民航。
事实上,修建两三公里的高速公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修建两三公里的跑道,却为一个地区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搭建了平台.因此,机场作为民用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及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这主要表现在:机场能为区域带来快速、便捷的航空运输,促进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民航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看,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
从机场业来看,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
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机场不仅改善了与外界的联系条件,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机场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推进物联网应用 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李家祥局长在今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作了《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首次全面阐述了民航强国建设的意义、作用、目标、战略、途径和保障措施。
这是一份指导民航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为全体中国民航人指明了方向。
李局长在讲话中谈到,要推进民航科技创新,为民航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民航强国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物联网的兴起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提供了重要手段。
物联网的概念近一段时间,借助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三个字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黄河内外,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科技名词,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让人不得不驻足细观,一探究竟。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怎么回事?到目前为止,物联网还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在温总理的报告中,有一句简洁的描述——“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指出了物联网的网络属性特征。
但是在业界,物联网概念的真正提出可以追溯到十年以前。
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 EPCglobal 组织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即: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后,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和机构进行探讨和研究,促进了物联网理念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过十年的时间,业界对物联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已不仅仅限于以上提到的这些设备,对互联网的理解业界也更加宽泛。
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架构:最底层是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物的状态或行为的感知或控制,中间是传输层,包括各种以有线和无线为介质的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负责传输有关物的采集信息或控制指令(指令也是一种信息);顶层是管理和应用层,可以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有可能发布指令去控制物的状态或行为。
全文下载-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全面加快温州机场开展为浙江民航强省建设奉献力量温州永强机场总经理:汪玉斌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李家祥局长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设想。
1月19日,民航浙江监管局又组织召开浙江民航行业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民航会议精神,围绕“民航强国〞战略设想,努力推进民航强省建设。
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认识机场在民航运输系统中的作用,如何认识机场在区域经济开展中的作用,将是机场落实民航强国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一、机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助推城市开展的“第五波〞机场作为城市的根底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节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在现代社会,更被誉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按照世界城市开展的“第五波理论〞,机场继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之后,成为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依托,是助推城市开展的“第五波〞。
根据ICAO〔国际民航组织〕测算,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机场周边区域创造约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带来1000个直接工作岗位和3700个间接工作岗位;每增加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每增加一个航班将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因而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局部。
根据国际民航运输行动小组和牛津经济预测组织的研究,机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机场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表现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发影响和催化影响。
具体到温州机场,其积极作用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也逐步显现:第一,温州机场通过向温州社会提供民航运输效劳,创造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通过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速度。
这方面,温州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截至今年4月,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4184.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9.89万吨、平安保障航班起降46.15万架次,有效提高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商业效率,降低经营本钱,直接对区域经济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作重要讲话
201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作重
要讲话
无
【期刊名称】《今日民航》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1月11日,201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作了题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民航持续安全战略》的重要讲话。
民航局副局长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6
【相关文献】
1.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民航业未来5年投资超1.5万亿 [J], 张璐晶
2.2010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作重要批示张茅作重要
讲话邵明立强调六项工作 [J], 韩同伟;祝乔
3.加快林业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林业富民计划”——全国林业厅局长
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作重要讲话 [J], 李志伟
4.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争取今年试飞国产大飞机C919 [J], 钟航;
5.全国档案局长馆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同志作重要讲话 [J], 张历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家祥: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答本报记者问【作者:李玉梅】记者:在今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请您概要介绍提出这一战略的大致背景。
李家祥:大家知道,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基础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
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具备了实现由“大”向“强”跨越的内在条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从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
记者: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您如何看待民航的地位和作用?李家祥: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成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我把民航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概括为五个方面。
其一,民航是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形态和主导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通道。
航空运输还改善了投资环境,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无障碍运输环境,增加了地区就业机会,因而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表明,民航投入与国民经济回报大约是1∶8的关系。
尤其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其二,民航是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粘合剂。
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发展民航便成为更好的选择。
尤其是发展西部民航事业,不仅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缩小我国地区差别有着极为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在缓和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民航作为重要桥梁和渠道,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其三,民航是国家国防和经济等安全的可靠保障,是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力军。
民航业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航空运输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空中桥梁。
例如民航在抵御2008年年初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都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四,民航是世界不同文明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的宝贵资源。
在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已成为外交谈判的筹码、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
各国政府有时利用采购飞机、开辟航线、开放机场等,加强彼此间的政治互信和经贸联系。
各主要国家与我国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民航事务始终是一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提及的议题。
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航空运输也是其中重要的合作内容。
其五,民航是催生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是国家航空产业化战略的积极参与者。
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特别是上游的航空制造业,因其产业链长,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国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什么是民航强国?李家祥:民航强国的内涵很丰富,概括地讲,是指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现为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安全好,贡献大,运行品质高,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包括要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
我们确立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到2030年,要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
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95%以上人口能得到航空运输需求,所服务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8%以上;要建成安全可靠、运行高效、技术先进、适应发展、服务成本低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通用机场和通勤机场结构,建立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作业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
记者:提出上述目标的现实依据是什么?李家祥:现实依据有四点:一是党中央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民航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沃土。
未来十几年,我国将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代。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这将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民航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内需。
特别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制造业将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这些使民航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三是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航业营造了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开发新的市场、普及航空运输服务、缩小民航区域发展差距。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各级财政支出结构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各级政府有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民航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民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航空工业科技成果的不断问世,国产大飞机项目、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上马,将有力地推动民航业相关领域创新,实现科技突破,为民航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运输工具和配套系统,并将进一步促进民航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记者:您认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路径是什么?李家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们确定了三大战略,即持续安全战略、大众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并把实施这三大战略作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突破口。
实施持续安全战略,就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强化职责,提升素质,完善法规,改进监管,改善设施装备,提高管理水平,使中国民航百万飞行小时事故率保持在航空界、政府和公众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实现持续安全发展。
我们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航空安全基础比较稳固,航空安全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15。
到2030年,航空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0。
实施大众化战略,就是使民航从提供高端性消费向满足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让社会大众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经济的航空客货运服务,提高民航服务的覆盖能力,实现“县县通、及时达”。
我们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满足旅客运输量约7亿人次的市场需求;民航开始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基本建立空中客运快线系统。
到2030年,力争满足旅客运输量约15亿人次的市场需求;民航稳定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航空消费者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实施全球化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资源,重点加大力度“走出去”,使更多航班飞出去,构筑全球航线网络;更多资金投出去,形成国际竞争海外桥头堡;更多标准打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国际政治交往的总体战略服务。
并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加强与民航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把更多好的东西“引进来”。
初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有效应对“天空开放”,国际竞争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国际客运周转量进入世界前3位,本国国际客运市场份额达到 50%,部分航空运输服务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到2030年,使我国航空运输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际客运周转量进入世界前二位;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二位,其中本国国际市场份额达到 60%以上;我国将有一家航空公司牵头组建全球航空联盟;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创新的航空运输服务模式或产品被其他国家采用。
记者:您认为建设民航强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李家祥:我想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看,我国民航业与民航强国竞争实力对比悬殊。
这几年来,世界民航强国借助于“天空开放”政策,不断扩张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相比而言,我国航空运输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与此同时,周边一些国家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已形成规模优势,而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起步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趋势看,我国民航的国内市场受到切割。
这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铁路先后七次提速,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总体发展趋势讲,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势,相互竞争会促使各自进一步清晰发展定位,找准目标市场,有利于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但是对国内客运市场竞争格局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从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外部资源环境看,空域资源严重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民航业发展还存在保障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跟不上等诸多矛盾。
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繁忙机场已经满负荷运行,杭州、昆明等20多个机场以及京沪、京广、沪广等航路的保障容量已经全部饱和。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需求与空域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低空空域开放进程缓慢,也极大地制约了通用航空的发展。
从我国民航业自身发展的诸多矛盾看,也影响着整体实力的全面增强。
整个行业发展的协调性还不强,东、中、西部民航发展不平衡,支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等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的保障能力还不强、安全基础还不牢,存在基础设施、关键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三个跟不上”的矛盾。
更突出的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内涵做强与外延做大,仍将是我国民航业面临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