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课前解析】本课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古诗大致内容,能说出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细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关注文本: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中的诗句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用“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显露勃勃生机,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夜书所见》以景衬情,动静结合,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关注写作背景:《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两个半包围结构,四个上下结构,七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引导学生书空,并注意观察,指导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进行理解体会。

如“坐”的注释是“因为”,大致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橙黄橘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情境想象、对比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2.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

3.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书写重点词句和段落。

2.投影仪:展示古诗的插图和背景资料。

3.教学软件:用于学生朗诵和情境想象。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朗诵、讨论、情境想象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朗诵、讨论和情境想象。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朗诵和情境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3.巩固练习:让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朗诵、小组讨论和情境想象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

以上就是《古诗三首》的说课稿,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先学后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先学后教)

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

心中有目标,学习才高效。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老师板书课题。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有感情地课文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分钟后比谁读的正确有感情。

指名朗读古诗,检测生字词语(开火车,小老师领读)个性化设计:交流四季古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强调: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拓展::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

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教师过渡语:朗读完古诗,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古诗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联系所学古诗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理解诗意。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时间到,停。

我们来看一下关键字的意思。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词意。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的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的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一、导入新课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4课《古诗三首》。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其次,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到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优美意境;最后,通过品味诗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1. 《登鹳雀楼》首先,我们将学习《登鹳雀楼》。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宏伟的画卷,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通过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望洞庭》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望洞庭》。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洞庭湖的秀美和神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3. 《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我们将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西湖的美景跃然纸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联想,深刻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环节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 朗读环节: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们感受三首古诗的韵律之美,同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

2. 讲解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为学生们讲解每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中的第四课,名称为《古诗三首》。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的学习,包括《登鹳雀楼》、《将进酒》和《静夜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朗读和解析这些古诗文来了解古人的文化和思想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的内容,并能进行基本的朗读;2.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3.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登鹳雀楼》、《将进酒》和《静夜思》;2.了解诗文背景及有关文化知识。

3.2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和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表达;2.发现并习惯运用有关的阅读技巧来帮助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方法1.集体讨论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来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阅读法:采用读一段、讲一段、思考一段的方式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自己思考;3.表演法:组织学生朗读和表演诗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能力。

5.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或者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带领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价值。

5.2 学习环节5.2.1 《登鹳雀楼》1.请学生一起来认真朗读一次《登鹳雀楼》,体验诗歌语言和情感的魅力;2.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尽量从诗歌描写的角度来描述作者的情感和心态,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请学生自行查找并阅读《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并将其分享给全班,加深对诗歌的了解。

5.2.2 《将进酒》1.请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一遍《将进酒》,体会其语言明快、气韵华丽的特点;2.引导学生自行理解《将进酒》中邀约、谦逊、高傲、豪放等情感;3.加强对诗词背后的历史情境的了解。

5.2.3 《静夜思》1.先请学生自行朗读和理解《静夜思》的内容;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于对老家乡之思念而引发的情感表达;3.帮助学生发现《静夜思》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向美和典型的中国文学赏析方法;4.让学生学习认识文章的层次,理解自己的思考所在的角色位置。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1. 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春曉》春眠不覺曉,处处闻啼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知识点《登鹳雀楼》本篇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描写“放眼下观”、“上远眺望”为主要意境,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人生态度。

常见生字词汇:黄河、千里目、丹凤、羽毛、振翅。

《静夜思》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选取“明月”“故乡”等意象,表现了墨客随性自白、怀念故乡的感情。

常见生字词汇:舉頭、低头。

《春曉》该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写了“春晨醒来”的美妙景象。

诗歌选取“春天”“鸟语花香”等意象,传达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希望。

常见生字词汇:花落、知多少。

3. 教案课前准备1.展示诗歌,引入主题。

2.学生阅读古诗,学习字词。

课堂教学1.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意境。

2.分组,几组同学互相朗读选择的古诗,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古诗的知识点和生字词汇。

4.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寻找新的方法,并且为他们提供有关的帮助。

课后复习1.回顾古诗内容,巩固生字词汇,以备课堂使用。

2.写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将他们写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

结论《古诗三首》是应该学会的经典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常识。

这些诗歌能够让学生具备用语言抒发自己感情和情绪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的学习,包括诗意理解、朗读指导、生字学习、诗句造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语气,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诗意理解: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生字学习:通过板书、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2. 用字词造句,每个字词至少造一个句子。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篇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每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识字知识来认读生字词。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来理解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每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教学难点:(1)认读生字词,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第一首古诗的朗诵。

(2)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第一首古诗:(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给予辅导。

(2)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境。

(3)学生朗读、默读古诗,理解诗意。

(4)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3. 学习第二首古诗:(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给予辅导。

(2)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境。

(3)学生朗读、默读古诗,理解诗意。

(4)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4.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给予辅导。

(2)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境。

(3)学生朗读、默读古诗,理解诗意。

(4)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五、巩固练习:1.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知识竞赛,增加学习兴趣。

3. 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表演,增强对古诗的体验和感受。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背诵全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枫林景色的喜爱。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人为什么会觉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这种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不同的人对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去领略那别具一格的秋景。

(板书课题:山行)2. 了解诗人杜牧(1)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杜牧的资料。

(2)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如“径(jìng)”“斜(xiá)”。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坐:因为。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2. 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教师可以结合简笔画,画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山,山上有几处房屋被白云缭绕,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秋浦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首古诗:《静夜思》1. 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 学习生字词,如“床前”、“光景”、“明月”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 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学习生字词,如“庐山”、“瀑布”、“遥看”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1. 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2. 学习生字词,如“鹳雀楼”、“落日”、“千里”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和人生的感悟。

第四首古诗:《夜泊牛渚怀古》1. 朗读和背诵《夜泊牛渚怀古》。

2. 学习生字词,如“牛渚”、“怀古”、“吟鞭”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第五首古诗:《秋浦歌》1. 朗读和背诵《秋浦歌》。

2. 学习生字词,如“秋浦”、“歌吟”、“白鹭”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古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静夜思》。

2. 学生自读《静夜思》,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写教案不能总是千篇一律,要全面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一下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鉴戒,下面作者精心准备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视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现、评判。

4.指导知道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

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换。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知道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知道“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4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板书:山行)Ⅱ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

(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题。

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é;“径”是后鼻音,读jìng,注意与“经”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

一、教学目标
1.对《古诗三首》的作者及背景了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3.学会运用朗读、背诵等方法,对古诗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鉴赏古诗并加以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集体观看课文
观看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性认知。

2. 集体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通过具体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阅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古诗,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 分组演讲
让分组的学生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朗读、鉴赏和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同时,学生也对古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五、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教师讲解课文这一环节要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并适当注重互动交流,借鉴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同时,在小组合作和分组演讲环节,要注意活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古诗三首》包括《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和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三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将古诗中的美景或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写作或绘画作品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也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文本准备《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文本,确保文本准确无误。

6.2 教学用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白板和教学卡片等教学用具。

6.3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古诗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以及拓展阅读材料。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7.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和场景模拟等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知的教学情境。

7.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现古诗中的美和哲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

二、初读古诗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1、出示本课10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

)然后全班交流。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

)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

(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

(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⑴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

⑵生自由练背。

⑶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五、写字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6个生字。

(生自由认读,抽读,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

观察什么呢?(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

(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

(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3】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课件出示全诗)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

”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矗(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4】【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