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

合集下载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山行》这首诗歌的内容,了解宋代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2. 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3. 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山行》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2. 理解诗人苏轼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山行》中的意象和抒情;2. 掌握古文诗歌的朗读技巧和音调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山水音乐和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山水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 学习(1)朗读《山行》请学生认真阅读《山行》,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

(2)讲解诗歌内容解读《山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 听写与默写让学生进行《山行》的听写和默写,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根据《山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由创作或朗读表达,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感。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山行》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山行》并进行朗读,完成相关诗歌赏析作业,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山行》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人文情怀,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品格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的咏景和抒情。

2.训练学生对那浩瀚的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情。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语模式和语调上要有所提高。

2.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山的壮美和险峻,增进生命体验的感悟之美。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地图、图解等教具,先让学生调查山脉、山峰等名胜景点的位置和图像,展现山和自然风景的意象。

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板书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山行》的背景。

2. 导入1.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山的高大、雄奇、险峻,为学生引发出对山的情感。

2.既然要学习山,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山的不同面貌和地域特色。

叫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描写山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词等,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山的情况。

3. 学习《山行》1.引入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句,要求学生在流畅、准确朗读之外,要有真情实感。

老师给学生钟爱的鼓励,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诗画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3.重点:讲解诗句的意义:仔细咀嚼每句诗的措辞和表达,以感受其中生动神奇的诗意和美感。

4.商量一下较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学生彻底看懂诗句内在的韵味,最终升华出作品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意。

4. 学生发挥1.让学生自己尝试模仿写一些关于山的小诗,不要求符合规范,只要求其情真意切。

2.可以让学生一起读出自己的小诗给大家听,从中发现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分语言、文化、感情方面有所思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来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山行》,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利用不同的教具,如图片、文字、音响、影片等,来展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山的自然风貌。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山行》这首古诗。首先,通过提问生活中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句的意义和诗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生字词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另外,对于诗歌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学生们普遍觉得有点难以理解。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这些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熟练背诵全诗。
-生字词的掌握: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远、山、石、径、斜、白云、人家”等,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
-诗句含义的理解:解读诗句的意义,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的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解释: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寒山”与“石径斜”所形成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行走体验。
-生字词“白云深处有人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白云”与“深处”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这些词汇传达的深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他们挑选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行》中的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案古诗山行范文

教案古诗山行范文

教案古诗《山行》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山行》的基本意思。

2. 学习古诗《山行》中的语言表达及修辞手法。

3. 学会运用读古诗的方法,欣赏古诗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古诗《山行》的深层含义。

2. 学习古诗《山行》中的意象。

3. 学会运用读古诗的方法,欣赏古诗美。

三、教学准备:1. 古诗《山行》的相关资料。

2. 诗歌教学PPT。

3. 相关诗歌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内容:古诗《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登高题材的诗歌,描写的是作者在登山途中所见所感。

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古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以远行寒山石径斜的景象开篇,用以烘托出山中的险峻和苍凉。

同时搭配白云生处有人家,形成人与山的对立,为后面文章的抒情做了铺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在行走的途中,发现前方有一片红叶如花的枫林。

他停下来,坐下来,享受着这枫林中的美景。

诗人使用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修辞手法,将枫叶的美转化为艳丽的色彩,烘托出美景。

山行(范文)少室山,古称象山,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和江苏省徐州市贾区之间,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东岳泰山的分支岳,是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山行作为一首古诗,它所描绘的是作者旅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其中包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分析这首优美的诗篇。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登山途中,作者感受到山路崎岖,坡度陡峭,同时柔和的白云在山巅上被缭绕,犹如风中飘荡着的人家,留下了一丝淡淡的温馨。

作者笔下的这景象犹如一副山水画,使诗歌开篇便具有深远的意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刻,作者的思绪被美景所打动而停驻了下来。

枫林之中的霜叶如花般地吸引着他的目光,无数颗红艳的叶子在朦胧的灯光下若隐若现。

此刻,安静的树林犹如游乐园里的精灵,为人们带来了别样的美好。

过往多少风景熟,平湖秋水正波澜。

用诗人的笔调,审视人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感悟?是耳熟能详的过往记忆还是期待未来的美好。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总结:
尽管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学生们对《山行》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知识方面,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技能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古代诗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去感受和欣赏诗歌的美。
解决办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和集体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想象力。3.分组讨论、分享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中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4.对比分析其他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5.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教师及时解答疑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诗歌中的景色。
3.请同学们分析《山行》这首诗的意境和描绘手法,并与其他两首古诗进行对比。
4.请同学们讨论《山行》这首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诗人杜牧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通过描绘景色来表达这些情感的?
6.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理解。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提问和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其次,提高小组讨论的互动性,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外,我还计划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献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山行》的基本概念、意境的感知和描绘手法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1.教学重点
(1)古诗《山行》的朗读与背诵: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韵律,熟练背诵全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举例:《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生字、词组的学习: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组,如“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等,学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举例:通过图片、绘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叶”和“白云”的意境,进而理解古诗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朗读节奏:学生往往在朗读时难以把握古诗的节奏,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举例: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跟读,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2)生字的书写与记忆:学生容易在书写生字时出现错误,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行》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意和创作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尝试了自己创作古诗,加深了对古诗表达方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主动思考、交流,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此,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山行》2.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词语解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山行》中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时代:唐代
-题材:山水诗
诗歌内容:
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深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关键词:
-山:寒山、石径斜
-人:白云深处、人家
-枫林:停车坐爱、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象与寓意:
-山:孤寂、险峻
-人:隐逸、宁静
-枫林:秋意、凄美
-霜叶:坚韧、生机
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欣赏
详细介绍《山行》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山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山行》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山行》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山行》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山行》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评价:
-对学生的读后感、仿写古诗等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学生在诗歌朗诵比赛、古诗创作比赛等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学生在古诗知识竞赛中的成绩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
《山行》
-作者:杜甫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古诗语言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山行》中的某些诗句可能会感到困难,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上”和“寒山”。此外,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寓意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和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教师关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桌椅、图书资源等。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及情感体验;2.理解诗的意义,领会诗歌的审美价值。

难点:1.了解到古诗的构思意义和表现艺术;2.深入挖掘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进一步领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风景,并询问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

学习(25分钟)1.阅读诗歌,带领学生领会杜牧的山水观念、良友之类以及山行所表现的什么情感;2.学生个人表演读诗,感受诗歌之美;3.学生分小组讨论举手作答,集体总结。

创作(20分钟)根据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文。

总结(5分钟)小组展示,相互审阅,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初步启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让学生成为情感体验与创作的主体。

Markdown文本:#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 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 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山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通过学习,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增强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

3. 通过句子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生字新词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3. 诗歌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诗歌语言的鉴赏,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诗歌语言的优美。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色,如“金黄的落叶"、“层林尽染”等,以此激发他们对秋天景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图片,是不是觉得秋天的山特别美?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山行》就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眼中的秋天吧。

"2. 作者简介,背景铺垫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牧的生平,如:“杜牧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著称。

”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杜牧的介绍。

3. 诗歌朗读,初步感受教师首先朗读《山行》,注意语调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古诗三首《山行》

古诗三首《山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并背诵。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解释古诗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画面美。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珍惜并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体会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古诗中个别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古诗意境的深入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山行》古诗原文及注释。

•描绘山行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释义、古诗背景介绍等。

五、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古诗,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创设情境:展示山行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从而引出课题《山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语调。

3.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并理解其含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层次。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活动1.诗意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2.画面想象: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想象画面,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情感体会: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

(五)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美景的珍贵性,并分享自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经历。

(六)课后练习1.背诵古诗《山行》。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诗题1、齐读课题2、书空齐写“山行",结合“查字典”的方法,明确“行"的读音“xíng”3、再读课题4、四种“行"的填空,学生猜一猜,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①在春天的日子里行走、旅行,叫什么行?《春行》②与军队一起行走?《从军行》③带着琵琶一起旅行?《琵琶行》④走了一程又一程,道路太远?《行行重行行》5、明确诗题意思为:在山里面行车。

二、诵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去掉拼音,考察认识——①“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明确意思:石头做的路。

结合插图来理解,根据前面的字“石",联系上文来理解指导书写,学生练习“径”,老师巡视纠正②“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明确意思:倾斜,歪斜,联系已学知识来理解指导书写,学生练习“斜”,老师巡视纠正③齐读这两个字“径"“斜”3、请生分别读诗的四句,检查读音情况4、明确体裁:四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绝句。

5、生自由读诗两三遍,读连贯,读出停顿。

6、请生读,纠正错误读音。

7、学生认读效果不佳,老师让学生再重复读诗8、师生配合读诗,指导读诗气息要相连三、明确诗意1、交流读懂诗歌的方法:注释、用插图。

2、插图法:老师手指大屏插图,学生快速判断这是文中的哪个词?白云、寒山、霜叶、石径。

3、注释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4、追问:夏天的山为什么不叫寒山?5、明确:因为秋天很冷。

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6、注释法:生:产生、生出;晚:傍晚,黄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三首之《山行》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山行》教案一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

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

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然后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加深对“秋”的认识并引入《山行》的学习。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

最后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设计思路】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欣赏秋景图片后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意图: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

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因此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自学三、四句。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从整体上感受全诗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还应知道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2)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设计意图: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元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板书设计】3、《古诗两首》山行山路绵长,山势高缓白云深处,人家居住停车喜爱,枫林晚景远近相融,热爱自然我们应以文本中的古诗为点,让学生在古诗海的畅游中,不但领略到各具形态的美,而且深悟到这种美所引起的审美情趣,以此来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好亮丽的底色。

古诗《山行》教案二一、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