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案1
《古诗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大致的意思是: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
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的心情。
诗句中的“魂”指的是情绪、心情等,“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
后两句写“断魂”的行人,想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
那么他是向谁“借问”的?能不能找到酒家呢?“牧童遥指杏花村”揭示了答案,原来他是在向牧童问路。
句中的“遥”是“遥远”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远远地就能看见”,意思是行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远处的林梢,有酒旗招展。
《清明》这首诗用十分平白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忆”是想念的意思。
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前两句中“异乡”指的是他乡,“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用得非常巧妙,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
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个人,他们该有多么遗憾啊!好像他自己的孤单寂寞不值得一提,亲人们的遗憾更需要去关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2.掌握“融、燕、鸳、鸯”四个生字的书写规范,能够组词。
3.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4.激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诵读《绝句》。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融、燕、鸳、鸯”四个字,能够组词。
2.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教学过程:一.谚语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春天的重要性。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春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请欣赏春天的图片,结合你看到的和以往的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知识链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古诗研究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伟大的诗人XXX写的一首诗。
我管它叫“XXX”诗?说它老,因为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说它新,因为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1.出示《绝句》,指名读准字音。
“子”不读轻声,“鸯”不读轻声。
2.读出古诗的韵味,老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进行书写指导:①范写,生说师写。
②生描一个,写一个。
③组词。
4.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研究:迟日江山丽。
从第一句诗中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吗?XXX指的是春天的太阳。
知识链接:XXX”出自《诗经·七月》:“XXX迟迟。
”迟迟表示缓慢的样子。
XXX迟迟是指春天的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春风花草香。
这是一阵温暖柔和的春风。
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吗?(说完整话:我闻到了的香味。
)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备课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天无与伦比的美丽。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绝句
板书设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融.化(róng róu) 燕.子(yān yàn) 鸳.(yuān yān) 鸯.(yāng iāng ) 2.默写古诗《绝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 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 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 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 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
6.自由读,练习背诵。
课堂小结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及拓展延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 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每一环节上课步骤)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热点专题)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元日,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中的生字和新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如“屠苏”、“插茱萸”等。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PPT,包括古诗的背景、诗句的解释、诗歌的意境等。
2.准备一些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3.解释诗句: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典故和意象。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
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背诵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3 1.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古诗。
抄写指定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纸的发明2 赵州桥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综合性学习 3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语文园地 2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篇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理解“融、燕”等 7 个生字 ; 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质,利用图文联合等方法认识“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粗心。
3.能正确朗诵、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觉诗中储藏的春季的情味。
教课要点:能正确朗诵、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课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质、利用图文联合等方法认识古诗粗心。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季的诗句。
教课时数:3课时教课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朝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朝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名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增补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依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企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觉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高声朗诵,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相互正音。
2.逐句朗诵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神韵。
三、认识诗意,想象春光1.杜甫的诗中有画,联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睁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只有美好的春光,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漂亮的春光吸引了好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何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何睡得这么甜美?【设计企图:学生经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联合生活实质,认识诗的粗心,感觉诗中所写的春季的美景。
进而产生对春季的喜欢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XXX《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话说传统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走近作者。
预设:XXX:字XXX,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XXX:字牧之,号XXX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XXX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XXX:唐朝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吧!读一读课题。
2、研究生字出示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洒一点水就好。
——酒(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3)图片识字:XXX、XXX。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身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在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顺次出示诗歌,指点学生读好节拍。
预设: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案(通用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绝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能够正确朗读这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韵律和韵脚;3.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4.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绝句》这三首古诗的原文;2.古诗的解读和讲解;3.古诗的朗读和理解;4.学生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前置知识引入教师可利用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诗?”,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古诗《绝句》让学生朗读《绝句》这三首古诗,并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3. 古诗的韵律和韵脚解释古诗的韵律和韵脚的概念,让学生听古诗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和韵脚。
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韵律和韵脚对古诗的美感产生的影响。
4. 学生的朗读与模仿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朗读并模仿这三首古诗的朗读风格和节奏。
教师可以注意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顿挫,鼓励学生多次朗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知和领悟。
5. 学生的诗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创作一首符合绝句的格式要求的诗歌。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诗歌欣赏与分享让学生轮流朗读和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朗读效果和诗歌创作的水平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情绪表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本教案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绝句》,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本教案还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备课教案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时分配1.古诗三首……………………………………………………………………………… 2~3课时2.燕子…………………………………………………………………………………… 2~3课时3.荷花…………………………………………………………………………………… 2~3课时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三、了解大意,感受美景。
(用时:17分钟)1.指名读诗句,理解诗意,思考:《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课件出示诗句,看看诗中有哪些景物?3.师小结:春景美如画,燕子轻飞鸳鸯甜睡,让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三衢道中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减”字,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能正确读写“溪、泛、减”等3个生字。
2.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路上的心情变化,激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路上的心情变化。
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渲染法。
学法:2、合作探究法。
3、多层次朗读法。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课前:出示“衢”的古体字,让学生猜汉字的意思。
再出示“衢”字在《说文》中的注解:衢字就是路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要走过不同的路,有开阔的马路,也有山间的小路,我们总是被途中美景所打动。
在浙江的衢州有座三衢山,那里风景同样优美,走在三衢山的路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有一位诗人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读——《三衢道中》。
老师书写,学生书空。
读诗先读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走在三衢山的路上)二、初读感知1、了解诗人,引出介绍。
课件PPT出示诗人简介:曾几,字吉甫,字号“茶山居士”。
宋代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轻快,形象生动。
(正音,曾的正确读音为zēng)2、自由读诗,疏通字词。
3、教师范读,明确节奏。
4、同桌练读,指名朗读。
5、师生合作,配合朗读。
(师)梅子黄时(生)日日晴,(师)小溪泛尽(生)却山行。
(师)绿阴不减(生)来时路,(师)添得黄鹂(生)四五声。
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回忆小学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边读边想象)2、整体学诗,小组合作:(课件PPT出示学习单)①诗人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②诗人回来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路上的心情怎样?3、学习第1、2句: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梅子黄时)“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课件PPT出示相关诗句:杜甫的《梅雨》:四月熟黄梅,冥冥细雨来。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绝句人教部编版 (4)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古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了,但是可能并不懂诗意。
而且,古诗的语言凝练,如,“鸣”、“上”、“含”、“泊”等词语的理解。
“西岭”、“东吴”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又离孩子的生活较远。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看图、随文认识生字“鹭、行、鹂”,正确规范书写“绝”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情。
教学重点:1..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情。
2.爱古诗,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
教学难点:1.能借助图画读懂“窗含”、“门泊”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读出画面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朗诵古诗诵读已学古诗,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导入师: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绝句》。
三.走近古诗教学生字“绝“。
板书:绝句简介“绝句“出示例诗,了解五绝,七绝。
出示《绝句》,是几言绝句?指导朗读。
A.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B.师配乐范读。
C.生齐读。
过渡:听到大家的朗读,诗人杜甫一定也很开心。
四.简介杜甫。
五.整体感知1.春天到了,外面莺歌燕舞,当他往窗外一望,你们猜他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图画。
2.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3.所以杜甫将这美丽的景色写在诗里,他的意思是想让没有到过浣花溪的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板书:意)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发现这首诗是一幅特别美妙的画。
六.精读感悟出示自读提示。
,引导学生读出画面。
集体交流(1)学习第一句诗。
A预设: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歌唱。
B师从哪个词语想到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枝上歌唱。
(引导说出“鸣”字)C出示画面和鸟叫的声音,指名朗读。
D小黄鹂鸟,你在唱什么呀?E这个画面还有声音。
板书“有声”(2)学习第二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山行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深秋美景近景:枫林霜叶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赠刘盖菊残犹傲君橙橘相互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的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两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平常你都是如何背诗的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补充总结。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秋词》(唐·刘禹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菊橙橘第3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诗趣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
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
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4.板书诗题——夜书所见二、解诗题1.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四、品一品,知诗味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3.小组间交流。
4.集体交流。
指名说一说。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5.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
7.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
(板书:思念家乡)8.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9.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一灯明”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10.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
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
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五、品一品,悟诗韵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
3.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景——冷夜书所见思念家乡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