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达式为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ADE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
m1∙OP=m1∙OM+m2∙O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速度的测量: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用
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
速度。因此,只需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m1 、m2 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
出的水平距离lOP ,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lOM 和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
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
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
m1>m2
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据图可得两小球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__;
N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OP+OM=ON
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两球打在竖直挡板上,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说明两小球在碰撞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离。图中M、P、N点是实验过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024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题型归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024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题型归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考点预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目的、原理、器材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方法技巧与总结】一、实验目的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1、v2、v1′、v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三、实验器材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利用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三:利用斜槽滚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四、实验过程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个整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利用斜槽滚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7.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8.安装: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一 【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学习用比较数据法验证物理规律的方法。

3.用观察法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 【实验仪器】主要由气轨、气源、滑块、挡光片、光电门、游标卡尺、米尺和光电计时装置等。

三 【实验原理】如果某一力学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在本实验中,是利用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

在水平导轨上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两个滑块在碰撞时除受到相互作用的内力外,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因而碰撞时动量守恒。

如m 1和m 2分别表示两个滑块的质量,以v 10、v 20、10v '、20v '分别表示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202101202101v m v m v m v m '+'=+ (2-9-1) 下面分别情况来进行讨论:1.完全弹性碰撞在两个滑块相碰撞的两端装上缓冲弹簧,在滑块相碰时,由于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系统的机械能可以看作守恒,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总功能不变,可用公式表示220221012202210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2-9-2) 由(2-9-1)式和(2-9-2)式联合求解可得⎪⎪⎭⎪⎪⎬⎫++-='++-='21101201220212021021102)(2)(m m v m v m m v m m v m v m m v (2-9-3) 在实验时,若令m 1=m 2 ,两个滑块的速度必交换。

若不仅m 1=m 2 ,且令v 20=0,则碰撞后m 1滑块变为静止,而m 2滑块却以m 1滑块原来的速度沿原方向运动起来。

这与公式的推导一致。

若两个滑块质量m 1≠m 2,仍令v 20=0,即2110120*********)(m m v m v m m v m m v +='+-=' (2-9-4) 实际上完全弹性碰撞只是理想的情况,一般碰撞时总有机械能损耗,所以碰撞前后仅是总动量保持守恒,当v 20=0时202101101v m v m v m '+'= (2-9-5) 2.完全非弹性碰撞在两个滑块的两个碰撞端分别装上尼龙搭扣,碰撞后两个滑块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就可成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1v1′+ m2v2′= m1v1+ m2v2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2)实验中是否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摩擦力.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对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七、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2.会用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1.碰撞中的特殊情况——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2.两个物体在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很短。根据动量定理,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如果把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虽然物体还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的作用,但是这些力与系统内两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相比很小,在可以忽略这些外力的情况下,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因此,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3.(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哪些操作是正确的 (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1)OP=________.
(2)已知mA∶mB=2∶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R是________球的落地点,
P是________球的落地点.
(3)用题中的字母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清单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清单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知识清单一、实验目的验证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1、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m1v1 + m2v2 = m1v1' +m2v2' (其中 m1、m2 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v1、v2 为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 为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2、本实验通过研究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气垫导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滑块(两个,质量不同)、天平。

2、气源、细绳、弹性碰撞器(或完全非弹性碰撞器)。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两个滑块的质量 m1 和 m2,并记录。

2、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导轨水平。

可以通过将滑块放在导轨上,观察其能否静止或匀速运动来判断导轨是否水平。

3、给气垫导轨通气,让滑块在导轨上自由运动,检查是否顺畅。

4、在两个滑块上分别安装遮光片,调整遮光片的宽度,使其能够顺利通过光电门。

5、将两个滑块放在导轨的两端,给其中一个滑块一定的初速度,使其与另一个滑块碰撞。

6、记录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从而得到滑块碰撞前后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7、改变碰撞的条件(如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重复实验多次。

8、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五、数据处理1、计算碰撞前后两个滑块的动量。

动量=质量×速度2、比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判断是否近似相等。

3、计算每次实验的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六、注意事项1、气垫导轨要调至水平,以确保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分力的影响。

2、滑块的运动要保持稳定,避免碰撞时发生跳动或偏离导轨。

3、遮光片的宽度要适中,太宽或太窄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4、测量质量时要准确,天平的使用要规范。

5、多次实验以减小偶然误差。

七、误差分析1、气垫导轨未完全水平,导致滑块受到重力分力的作用,影响速度的测量。

2、空气阻力的影响,使滑块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弹性碰撞实验在实验室中,准备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A和B,它们分别处于静止状态,相距一定距离。

首先给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让其沿着一条直线轨道运动。

当小球A与小球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A在碰撞前具有一定的动量,而小球B则静止。

在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减小而改变了运动方向,而小球B则具有与小球A碰撞前小球A相同大小的速度,并沿着小球A碰撞前运动的方向运动。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即小球A的动量减小,而小球B的动量增加,两者之和保持不变。

实验二:非弹性碰撞实验在实验室中,同样准备了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A和B,它们分别处于静止状态,相距一定距离。

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在这次实验中,小球A与小球B发生非弹性碰撞。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碰撞后,它们黏在一起并以共同的速度沿着小球A碰撞前运动的方向运动。

与弹性碰撞不同的是,碰撞过程中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而被损失,因此总动量守恒,但总机械能不守恒。

实验三:爆炸实验在实验室中,放置了一块弹性墙壁,并将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C静止放在墙壁前方。

在小球C与墙壁发生碰撞时,观察碰撞后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小球C与墙壁发生碰撞时,小球C的动量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状态。

这说明,碰撞过程中小球C获得了墙壁的动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小球C的动量增加被墙壁吸收,总动量守恒。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总的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

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通过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爆炸等实验证明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总的动量保持不变,只有部分能量转化或损失。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论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论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 动量的定义和动量守恒定律2.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 实验误差分析及讨论五、结论与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物体相互碰撞时动量守恒的规律,并了解物体碰撞时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1. 动量的定义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

在经典力学中,一个质点的动量定义为其质量m与速度v之积,即p=mv。

而对于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则可以用各个质点动量之和来描述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

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力,这个力称为相互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可以得到:F = m1*a1F = m2*a2将以上两个式子相加,可以得到:F = m1*a1 + m2*a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1和a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可以得到:F = (m1+m2)*a将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可以得到:F*t = (m1+m2)*a*t根据动量的定义p=mv,可以得到:p1 + p2 = m1*v1 + m2*v2在碰撞前后,质点的动量守恒,则有:p1' + p2' = p1 + p2其中p'表示碰撞后物体的动量。

因此,在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守恒。

2.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弹性小车、不同重量的铁块、光电门、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弹性小车靠在桌子边缘,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不会滑落。

(2)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铁块,并用光电门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3) 记录下小车与铁块相撞前后的速度,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1. 将弹性小车靠在桌子边缘,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不会滑落。

2.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铁块,并用光电门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验验证动量守恒的方法。

一、小球碰撞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碰撞过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平滑水平面3.实验步骤- 将两个小球置于水平面上,使它们保持静止。

- 以一定的速度使一个小球向另一个小球运动。

- 观察碰撞过程中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4.实验结果分析如果两个小球碰撞之后静止,或者以相同的速度相背而去,那么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守恒。

二、火箭发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火箭发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小型火箭模型、发射器、计时器3.实验步骤-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进行实验。

- 将火箭模型放入发射器中。

- 点燃火箭模型的发动机。

- 使用计时器记录火箭从发射器射出到完全停止的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如果火箭以一定的速度射出,并且在空中逐渐减速直至停止,那么可以得出结论:火箭前后的动量改变之和等于零,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三、弹簧振子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材料弹簧振子装置、标尺、计时器3.实验步骤- 将标尺固定在垂直方向上,用于测量振子的位移。

- 将弹簧振子拉到一定距离,释放后观察其振动过程。

- 使用计时器记录振子从一个极端位置振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如果振幅和周期保持一致,可以得出结论:振子在每个极端位置的动量改变之和等于零,并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综上所述,通过小球碰撞实验、火箭发射实验和弹簧振子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的原理。

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实验十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通过测量物体质量m以及碰撞前后的速度v和v',可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p和p',从而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法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三、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使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使用光电计时器测量两个滑块在不同条件下(改变滑块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碰撞前后的速度。

4)验证: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使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2)安装:将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让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使用天平测量两个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个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计算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法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定律。

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实验十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和操作,来验证这一伟大的定律。

在开始实验之前,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概念。

动量,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而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器材。

首先是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它们将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运动。

此外,还需要光电门传感器、数字计时器、天平以及一些用于固定和调整装置的工具。

实验的装置搭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我们将水平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足够光滑,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然后,将两个滑块分别放置在导轨上,并在它们的一端安装碰撞装置,使得两个滑块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发生碰撞。

接下来,我们使用天平精确测量两个滑块的质量,分别记为 m1 和m2。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认真记录下来,因为这将是后续计算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先给其中一个滑块一个初始速度。

通过轻轻推动滑块,使其在导轨上匀速运动,然后经过光电门传感器。

数字计时器会准确记录下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滑块的初始速度v1。

然后,让两个滑块发生碰撞。

碰撞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确保碰撞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的,并且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扰。

碰撞后,两个滑块会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继续运动。

同样地,它们通过光电门传感器时,数字计时器会记录下相应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碰撞后的速度 v1' 和 v2'。

有了这些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开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了。

根据动量的定义,碰撞前系统的总动量为 m1v1,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为m1v1' + m2v2'。

通过计算和比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如果它们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那么就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2.该实验入射球和靶球质量必须
满足
.
3.该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
4.m根1·v据1=测m量1·v数1′据+,m2验·v证2′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
.
m1>m2
m1、 m2、OM、 OP、 ON
m1·OP=m1·OM+m2·ON
o’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1、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AvA=mAvA′+mBvB′
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 的初速度:
OP----mA以vA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A以vA’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mB以vB’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ON-2r(r代表小球的半径) 验证式 mAOP=mAOM+mB(ON-2r) 验证的表达式:mAOP=mAOM+mBO’N
实验测量
测量的物理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A、mB 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D, 并计算半径r。 c.水平射程:OP、OM、ON
实验步骤
①、先用天平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注意使实验器的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把被碰球放在斜槽前的支柱上,调节实验装置使两球处于同一高度,且两球的球心和槽轴线在一直线上, 两球心间的距离即为槽和支柱间的距离。垫木板和白纸时,要使木板水平。
准确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从而确定0’点位置
实验步骤
③、先不放被碰球B,让入射球A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5~10次, 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都圈在里面,该小圆的圆心,就是入射球的落地点P。

(整理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整理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一、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二、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实验原理:利用图-1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

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小代替其速度。

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 1v 1=m 1v 1'+m 2v 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和m 2;2.按图-2安装好斜槽,注意使其________________,并在地面适当的位置放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点.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__________由静止滚下,重复数次,便可在复写纸上打出多个点,用圆规作出尽可能小的圆,将这些点包括在圆内,则圆心就是不发生碰撞时入射小球的平均位置P 点(图-2);4.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上,使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能发生正碰;5.让入射小球由原来高度从静止开始滚下,重复数次,使两球相碰,按照步骤3的办法求出入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 ;6.过ON 在纸上做一条直线,测出OM 、OP 、ON 的长度;7.将数据代入下列公式,验证公式两边数值是否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 1·OP =m 1·O M +m 2·ON五、注意事项:1.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且必须保证两球“正碰”。

2.测定两球速度的方法,是以它们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代表相应的速度。

3.斜槽末端必须水平,检验方法是将小球放在平轨道上任何位置,看其能否都保持静止状态。

4.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动量和守恒。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两个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它们的动量守恒,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是物体1的质量,v1是物体1的速度,v1’是物体1碰撞后的速度;m2是物体2的质量,v2是物体2的速度,v2’是物体2碰撞后的速度。

实验步骤1.将光滑的水平轨道置于桌上,两端用支架固定,两个小车放在轨道上。

2.将一枚小球垂直于水平方向向其中一个小车发射,观察小车是否能够与另一个小车发生碰撞。

3.测量发射小球前和碰撞后两个小车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动量守恒是否成立。

实验数据记录1.发射小球前和碰撞后小车的质量(单位:kg)和速度(单位:m/s)如下表:物体名称质量(kg)速度(m/s)小球0.005 5.0小车1 0.5 0小车2 0.5 02.碰撞后小车的速度如下表:物体名称速度(m/s)小车1 1.0小车2 4.0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动量守恒,我们得到以下结果:m1v1 + m2v2 = m1v1’ + m2v2’0.005 × 5.0 + 0.5 × 0 = 0.005 × v1’ + 0.5 × 4.0v1’ = 1.0 m/s可以发现,动量守恒定律在此实验中成立。

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碰撞后小车2的速度比小球的速度大?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

小球发射时有一定的动量,而小车2静止,所以一部分动量被小车2收到,小车2的速度就会更快。

2.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理现象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答: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许多物理现象,例如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等。

例如,运动员在跑步时,双臂向后伸展会改变身体的动量,以便更好地推动身体前进;火箭发射时,排出的废气带走了一部分动量,火箭就往上飞行;相撞的两辆车里,一旦发生碰撞就需要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二、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 m1 和 m2 及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v1、v2 及 v′1、v′2,找出碰撞前的 动量 p=m1v1+m2v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m1v′1+ m2v′2,比较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一、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 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量.② 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大小相等的小球完成一维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它表示入射 球 m1 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 处滚下,重复 10 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 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小球发生碰撞前的落地 点 P.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 高度滚下,使它发生正碰,重复 10 次,仿步骤(5)求出入 射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 置 N.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C.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2)图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 验时,先让入射小球 m1 多次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 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
然后把被碰小球 m2 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 射球 m1 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2 相碰,并 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 前的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的入射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高,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大,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水平槽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解析:该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1)两球相碰时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2)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水平位移测量不准确;(3)没有确保两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综上可知B、C选项正确.答案:BC
2.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D.碰撞的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
解析:做本实验时,应注意每次实验时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前速度相同,且方向水平,故B、C、D三项正确.至于斜槽是否光滑无需考虑,A项错误.
答案:BCD
3.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如图实-7-6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木块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图实-7-6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实验的思路与课本上采用的实验的原理完全相同,也是通过测平抛运动的
水平位移来代替它们作用完毕时的速度.
答案:(1)刻度尺、天平(2)两木块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
的水平距离x1、x2
(3)m1x1=m2x2
4.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实-7-7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
图实-7-7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A.m1>m2,r1>r2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若采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直尺B.游标卡尺C.天平D.弹簧测力计E.秒表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P
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解析:(1)为防止反弹造成入射球返回斜槽,要求入射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即m1>
m2,为使入射球与被碰球发生对心碰撞,要求两小球半径相同.故选项C正确.
(2)设a球碰前的速度为v1,a、b相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于两球都从同一高度做平抛
运动,当以运动时间为一个计时单位时,可以用它们平抛的水平位移表示碰撞前后的速度.因此,验证的动量守恒关系m1v1=m1v1′+m2v2′可表示为m1x1=m1x1′+m2x2′.所以需要直尺、天平,而无需弹簧测力计、秒表.由于题中两个小球都可认为是从槽口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两球的半径不必测量,故无需游标卡尺.
(3)得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应为m1OP=m1OM+m2O′N.
答案:(1)C(2)AC(3)m1OP=m1OM+m2O′N
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实-7-8所示,在小车后连接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图实-7-8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实-7-9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
起点,则应该选择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择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空格选填“AB”、“BC”、“CD”、“DE”)
图实-7-9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
得碰前m 1v 0=________ kg·m/s ;碰后(m 1+m 2)v 共=________ kg·m/s.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纸带上的点迹可以看出,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具有较大的速度,故BC 段能准确地描述小车A 碰前的运动情况,应当选择BC 段计算小车A 碰前的速度,而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择DE 段计算碰后A 和B 的共同速度.
(2)小车A 碰撞前的速度
v 0=BC 5×1f
=10.50×10-2
5×0.02 m/s =1.050 m/s 小车A 在碰撞前
m 1v 0=0.40×1.050 kg·m/s =0.420 kg·m/s
碰后A 和B 的共同速度
v 共=DE 5×1f =6.95×10-2 5×0.02m/s =0.695 m/s 碰撞后A 和B :
(m 1+m 2)v 共=(0.20+0.40)×0.695 kg·m/s
=0.417 kg·m/s
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中m v 的矢量和是守恒的.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中m v 的矢量和是守
恒的
6.某同学用图实-7-10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 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 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静止放置,让a 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图实-7-10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 .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 .小球a 、b 的质量m a 、m b
C .小球a 、b 的半径r
D .小球a 、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 .记录纸上O 点到A 、B 、C 各点的距离OA 、OB 、OC
F .a 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根据实验要求,m a __________m 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 有影响?(不必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未放小球b 时,小球a 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 O 点对齐,图实-7-11给出了小球a 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 距离应为
__________ cm ;
图实-7-11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两小球的质量m a 、m b ,各落点A 、B 、C 到O 点的距离 OA 、OB 、OC ,故选B 、E.
(2)为使a 球碰b 后不反弹,必须有m a >m b .
(3)b 球被碰飞出后,a 球还要在水平段运动一小段,因此,b 球先落地,但不影响实验 结果.
(4)a 点位臵的范围大致在45.85~46.05 cm ,中心位臵大约在45.95 cm.
(5)m a OB =m a OA +m b OC
答案:(1)BE (2)大于
(3)b 球先落地,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45.95±0.02 (5)m a OB =m a OA +m b OC
7.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
验装置示意图如图实-7-12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
接.实验时先不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
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边缘处,让A 球仍从
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 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 点的距离:OM =2.68 cm ,OP =8.62 cm ,ON =11.50 cm ,并知A 、B 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 球时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
与碰撞后总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
100%=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M 、N 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臵,P 是碰前A 球的落地点的位臵,碰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P ,碰后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M +m B ·ON ,
图实-7-12
则其百分误差|p -p ′|p
×100% =|m A ·OP -(m A ·OM +m B ·ON )|m A ·OP
×100%≈2%. 答案:P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