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优质课件PPT
鲍鱼
12
2021/02/02
蛏
13
2021/02/02
宝贝
14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02/02
2
2021/02/02
3
摄 食 和 消 化
2021/02/02
4
2021/02/02
5
2021/02/02
6
2021/02/02
7
2021/02/02
8
2021/02/02
1 2 3 4
9
2021/02/02
贝壳 鳃 斧足 外套膜
10
2021/02/02
扇贝
11
2021/02/02
15
第六章
2021/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1
思考题:
1、花蛤身体的表面有几片贝壳?什么形状?
2、花蛤贝壳有什么作用?
3、贝壳是怎么形成的?
4、花蛤外套膜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5、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什么关系?
6、斧足在哪里?什么形状?什么作用?
7、鳃在哪里?什么形状?有几片?什么作用?
8、消化器官主要有哪些?
2021/02/02
第6章 软体动物门(一)
(二)内部构造
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图
1、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食道→胃→肠→肛门
口:齿舌与颚片
缘齿←侧齿←中央齿→侧齿→缘齿
PP:(3+1) · (2+1) · (1+1+1) · (1+2) · (1+3) SP:2 · · 1 2 CP :3 · · 1 3 鲍鱼: ( ∞· 5 · 1 · 5 ·∞ ) /108 泥螺:(12~17 · · 1 12~17)/30 芋螺:2 · · · · 1 1 1 2
1、无板纲(Aplacophora)
没有贝壳,蠕虫状,外套膜极发达,如“龙女 簪”
2、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952年发现生活种“Neopilina”(新蝶贝),单壳,鳃5对,只有8种。
口 壳 鳃
足
外套膜
肛门
3、多板纲(Polyplacophora):PP
体背面8块壳板,具环带,神经系统原始,足肥大,如“石鳖”。
前、后耳:壳顶在前后端伸长部分
内、外韧带:壳顶后方,连系两壳、黑褐色、开壳之用
外套痕:外套膜环走肌留在贝壳上的痕迹
外套窦:水管肌留在贝壳上的痕迹
前、后闭壳肌痕,前、后缩足肌痕,伸足肌痕
方位判别:
壳顶尖端朝向一端
前
壳顶至两侧距离较短者 有小月面的一端 有外套窦一端
后
有外韧带一端 后闭壳肌痕所在端
LB/GP/SP/CP: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以神经索相 联,头足类在食道周围形成 “脑箱”。
7、生殖与发育
生殖腺:体腔壁形成,生殖输送管内端通向生殖腔,外端开口于外套 腔或直接与外界相通。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牡蛎体内白色液体和内脏提取物有抗菌 和抗病毒作用, 体外抑制链球菌生长,可显 著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A;
自牡蛎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功能的含锌肽;
牡蛎的消化腺中有一种类似胰岛素活性 肽, 具有降血糖作用。
3.真瓣鳃目 1.珍珠蚌科: 2.蚌科: 3.帘蛤科: 4.竹蛏科:
珍珠蚌科、蚌科 背角无齿蚌(河蚌):
人工培育无核珍珠,则是对外套膜施术 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 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无核珍珠。
能够产生珍珠的蚌类和珠母贝
淡水珍珠
海 水 珍 珠
背角无齿蚌 (河蚌)
天然海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 分显著比淡水丰富,而且比淡水被污染的程 度低。因此,海水珍珠在对人体的药用方面 要优于淡水珍珠。但是资源稀少,加上采珠 是一件非常艰难危险的工作,所以目前市面 上销售基本都是养殖珍珠。
1)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用于治疗咽炎、哮喘、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等。
2)蛤肉:文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 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食用文蛤,有润五脏、 止消渴,健脾胃,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 《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 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此外,文蛤的组织提取 液对腹水型和实体型肝癌有 较高抑制率。
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铁、 维生素A、B1、B2等成分。清热滋阴,养肝,明目, 解毒,食用可治疗肝肾阴虚,腰酸膝软,头晕目 眩,耳鸣等症。药理研究表明蚌肉具有抗肿瘤、 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清炖蚌肉: 滋养肝肾,清热止渴。
蚌肉明目汤: 蚌肉60克,夏枯草15克,决明子15克。 加水煎汤服。 肝阴不足,目昏眼干。 忌:蚌肉性寒,脾胃虚寒, 腹泻便溏者忌食。
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06
软体动物门的应用价值
食用与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软体动物门的许多物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贝类和螺类,是人们日常饮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人体 健康。
药用价值
一些软体动物,如珍珠贝和鲍鱼,其肉和壳具有药用价值。珍珠贝的壳可以用 于制作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鲍鱼的肉则被认为具有滋阴补 肾、平肝明目等作用。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有性繁殖来 产生后代,雌雄同体的个体可以 自交,雌雄异体的个体需要交配 。
无性繁殖
一些软体动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 殖来产生后代,如某些贝类和头 足类动物可以通过分裂或出芽来 繁殖。
05
软体动物门的生态意义与保护
生态意义
1 2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体动物门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消化方式
软体动物门的消化方式主要是通过酶进行分解消化,有些种类还可以通 过共生微生物进行协助消化。
03
消化腺
有些软体动物门种类具有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软体动物门的循环系统主要是通 过血液进行物质运输。血液通常 是无色的,但有些种类具有血蓝
蛋白。
循环方式
软体动物门的循环方式主要是单向 流动,通过心脏将血液泵入全身。
对人类的影响与利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在渔业和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贝类和头足类动物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
生态价值
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同时在底栖生态中,软体动物的 活动有助于维持底质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_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六章软体动物门_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六章软体动物门教学目标1.通过对河蚌、蜗牛及乌贼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在观察各种软体动物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和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重点及分析: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
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
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本章难点及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生活环境不同却具有相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教材中列举的三种动物恰恰如此。
淡水中的河蚌,陆地上的蜗牛和海洋中的乌贼是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包在内脏团外的一层膜,动物的种类不同,这层膜的形状、薄厚会发生差异。
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两个,而蜗牛及乌贼的外套膜是一个;乌贼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质的,河蚌的则较薄,而蜗牛的外套膜却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所以,外套膜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有薄有厚,有长有短,但无论它什么样,它都是衣服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外套膜也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软体动物。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4
5
图1.1
6
图1.2
图1.3
7
图1.4
8
图1.5
9
图1.7
10
图1.8
11
12
综合图1
• 生态 • 身体是否分节? • 硬体:是否有?内or外?成分?特殊构 造or特殊形态 • 软体:运动器官、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13
第一节 概述
一、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
身体柔软而不分节,但常可分为头、足、 躯干和外套膜四部分。
肌肉足发育,大多数以鳃呼吸。陆生者以 外套膜呼吸。 外套膜能分泌硬壳,位于体外的硬壳叫外 壳(大多数),位于体内称内壳(少数)。 壳多为钙质。
14
第一节 概述
二、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根据硬壳与软体的特征,分为十个纲: 单板纲 腹足纲 多板纲 双壳纲 无板纲 头足纲 掘足纲 竹节石纲 喙壳纲 软舌螺纲
52 - 28 19
19
第三节 双壳纲
一、双壳纲生物的一般特征
a
b
20
图3.1 双壳纲生物代表 a河蚌 b海扇
第三节 双壳纲
一、双壳纲生物的一般特征
1. 生态分布:全水生。 2. 具有左右两片外套膜,有左右两侧对称两 壳瓣,故称双壳纲。 每瓣壳本身前后一 般不对称。无头,故又称无头纲。
3. 足位于身体前腹方,常似斧形,故又名斧 足纲 。外套腔内有呈瓣片状的鳃,故又 名瓣鳃纲。
25
(1)壳形——主要看侧视的形态:
1.圆形;2.三角形;3.卵形;4.扇形;5.壳菜蛤形; 6.四边形;7.偏顶蛤形;8.斜扇形;9,不规则式; 10.珊瑚形;11.左壳掩覆;12.左凸右平(侧视)
图3.3 蛤蜊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
河 蚌 的 结 构
☆我国常见瓣鳃纲动物有:河蚌、牡蛎、贻贝等。
第五节 头足纲
• 头足环生于头的四周、并 • •
特化为腕及漏斗,足与头 部愈合,故称头足类。 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 些种类能作长距离、快速、 定期的洄游。 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 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或 成体无壳;
乌贼
鳃——呼吸
•鳃
• 外套腔中体壁的突起,
•
里面有血液流动。 水流通过外套膜内壁 和鳃丝上面的纤毛打 动,从外界按一定方 向流经鳃,与鳃内血 液方向相反,从而有 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肺——呼吸
有外 利套 有膜 气肺 体血 的管 交像 换毛 。细 血 管 一 样 分 布 ,
软体动物-肺螺亚纲内部结构图
排泄器官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
主讲人:谈鹏程
教学重点: 第一节 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多板纲 第三节 腹足纲 第四节 鳃瓣纲 第五节 头足纲
第一节 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
1.软体动物为三胚层动物,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 门(仅次于节肢动物)。 2.动物体柔软,一般左右对称,某些种类由于扭 转、屈折,而呈各种奇特的形态。 3.体不分节,运动器官为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 4.外层皮肤自背部折皱成外套膜,将身体包围, 并可分泌保护用的灰质壳。 5.呼吸用的鳃生于外套与身体间的腔(外套腔) 内。 6.水陆均有分布。
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贝壳通常分三层: 角质层 外层,由贝壳素构成,有多种颜色, 用来保护构成贝壳的钙质不被碳酸溶解; 棱柱层 中间一层,较厚、质地疏松、占贝壳 的大部分,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 石结构,又称壳层; 珍珠层 内层,由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 文石结构,又称壳底,其表面光滑,具珍珠色 彩。
第六章软体动物门
适于爬行;口内具几丁质的齿舌。 3.体外具一枚外套膜分泌的螺旋状壳,口部常
有由足分泌的口盖。
二、壳体形态
三、壳的基本构造
四、腹足类的 地史分布
寒武纪开始出现, 中奥陶世开始发展, 中生代和古近纪极度 繁盛,一直延续到现 代。
五、化石图片
2.外壳的基本构造 外壁、隔壁、隔壁
颈、连颈环、体管、缝 合线、气室、住室
3.隔壁颈及内体管类型
4.鹦鹉螺亚纲的地史分布
自寒武纪晚期出现,奥陶纪—志留纪繁 盛,三叠纪末大部分绝灭,现今仅存一属
• 菊石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软体动物, 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 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 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的三叠纪海洋中,大约有260属30 00种,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 万年)绝迹
第五节 软舌螺纲和竹节石纲
一、竹节石纲 1. 形态特征
(1)钙质壳, 为细小的尖锥状,长1-10mm; (2)横截面圆形, 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 (3)壳面多具横纹和横环(竹节状); (4)无口盖, 壳顶部分有隔壁, 无体管。 2. 生态与分布 (1)生活于正常浅海, 底栖或浮游。产于 灰岩、泥岩和硅质岩中; (2)出现于 O-D, 以 D 最为繁盛.
头发育,口内具齿舌及颚片,口周围具多条触手; 具内壳或外壳
海
生
小型锥状钙质壳,两侧对称,直或微曲,具口盖 海 生
∈ — Q4 ∈ — Q4
∈—P
竹节石纲 Tentaculita
小型锥状壳,细尖锥状,辐射对称,壳面多具横 纹及横环,壳口无盖
海生
O—D
第二节 腹足纲
一、一般特征 软体动物中最大的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
第六章软体动物门导读:本文是关于第六章软体动物门,希望能帮助到您!第六章软体动物门教学目标1.通过对河蚌、蜗牛及乌贼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在观察各种软体动物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和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重点及分析: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
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
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本章难点及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生活环境不同却具有相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教材中列举的三种动物恰恰如此。
淡水中的河蚌,陆地上的蜗牛和海洋中的乌贼是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包在内脏团外的一层膜,动物的种类不同,这层膜的形状、薄厚会发生差异。
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两个,而蜗牛及乌贼的外套膜是一个;乌贼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质的,河蚌的则较薄,而蜗牛的外套膜却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通过对河蚌、蜗牛及乌贼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在观察各种软体动物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和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重点及分析: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
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
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本章难点及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生活环境不同却具有相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教材中列举的三种动物恰恰如此。
淡水中的河蚌,陆地上的蜗牛和海洋中的乌贼是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包在内脏团外的一层膜,动物的种类不同,这层膜的形状、薄厚会发生差异。
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两个,而蜗牛及乌贼的外套膜是一个;乌贼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质的,河蚌的则较薄,而蜗牛的外套膜却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所以,外套膜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有薄有厚,有长有短,但无论它什么样,它都是衣服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外套膜也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软体动物。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引言的设计:由于本课介绍的是一个特殊的动物类群,所以,引言要简单明确,用时一般不超过本课时间的十分之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具体内容,本课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人。
(1)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
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
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
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惜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这样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心理变化为:熟悉一陌生一猜测一期待,是一种猎奇的心理,是这种引人方法的依据。
实践证明,这样的引人法生动、简单,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且做为引人关键的图片对于任何一位生物教师都能够绘制,在不易得到实物或标本的偏远地区,此方法也是简便易行的。
(2)实物观察引人:这种引入的方法需要一些实物或标本,在沿海或靠近天然水资源的地区容易做到,但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及一些偏远山区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视条件而定,实物或标本的最大优点是直观,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所学的对象,不易产生偏差,如形体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等。
实物观察引人的方法设计与图片观察引人相似,只不过将图片换成了实物,这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效。
2.新课的设计:当我们用精心设计的引言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课程的主题要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精彩。
否则,平淡的讲述会很快使学生厌烦,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所以,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不应该忽视。
(1)首先是教学地点的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实验室,也可以在普通教室。
(如果学校距海边、河边或湖边很近的话,也木妨走出教室,到贴近软体动物生活的
自然环境中去观察了解。
)(2)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教材中在本章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但课时又不允许我们单开一节实验课。
所以,一般是将实验与讲述相结合,采取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即边观察实验,边讲述有关知识内容,这对于容易找到实验材料的学校不成问题,但对于很难找到实验材料的学校,这种方法就不太适宜,因为学生手中没有实验材料,观察就成问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挂图来进行教学,只不过效果要差一些。
(3)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由于各种条件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起着限制作用,在此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讨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所以,只以图片教学为例来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因为这是绝大多数教师可以做到的。
①课前,教师可以从教学参考书中选取河蚌、蜗牛和乌贼的形态图和结构图,绘制或复印若干份。
(以两个或三个学生一组图片为宜。
)②在引入本课主题之后,将图片发给学生,并提出观察要求,如:先观察三种动物的外形,再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一步大约需要10分钟。
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首先应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动物进行描述,从形态到结构,三种动物都要描述,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够准确地描述,通过描述强化学生对所观察动物的印象,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④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例如:“三种动物形态结构各异,但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既然是同一类群的动物就必有相同的特征,你能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河蚌和蜗牛都有较硬的贝壳,但为什么称它们为软体动物呢?”“河蚌与乌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蜗牛生活在陆地上,它用什么来呼吸呢?”……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依次进行讨论,问题可以一-个个地提出,提出一个,讨论一个,解决一个。
当问题讨论完了,要求学生了解的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内容也就全部展示给学生了,这其中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针对一个知识点,最后归纳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上,这一步大约需要20~25分钟。
⑤关于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方面,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
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