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设计  第6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板书] 实验原理:Vm=ρ[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中学导学案3、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1)用绳子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

(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平。

(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4)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质量。

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

(填序号)评价设计1、评价样题1用以实现目标一,目标达成率98%2、评价样题2、3、4用以实现目标二,达成率90%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一、课前自学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

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___测量。

2、观察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到达的高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

3、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二、课堂探究[探究]怎样测出液体或不规则固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自己确定测什么物体的密度,确定之后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

(以盐水和小石块为例)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补充资料教学批注在量筒中测水体积时水的上表面以凹面为准记录数据表格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反馈训练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

图中右侧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g/cm3,合____kg/m3。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反馈学生对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测密度的一般步骤是: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V;3、代入公式ρ=m/V求出物体的密度评价检测1、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天平;B、砝码;C、铝块;D、盐水;E、量筒;F、刻度尺 G、水;H、烧杯;I、三角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或量杯))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用细铁丝将蜡块按入水面下,记下量筒的示数为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漂浮物密特别提醒:采用“溢水法”测密度,一般适用于测量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内)时需要借助溢水杯间接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其密度.由于烧杯内不免有水残留,量的物体体积会偏小,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偏大.等效替代.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 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A .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B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 .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kg 冰与1kg 水的密度相等 B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D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O 可能是入射光线B .OB 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4.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 .眼睛 B .放大镜 C .显微镜D .望远镜5.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 .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6.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7.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B .人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 处,镜中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C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 .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可能改变 8.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冬天湖面结冰 B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9.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有“禁止喧哗”的标志,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10.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B.B超----利用红外线获得人体内部信息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雷达---靠次声波来实现监测空中的飞机二、填空题11.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若将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

【学习难点】:会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自主学习】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 、 ____、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 (“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1、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 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3. 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题目应涉及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比较、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等。

2.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需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际操作测量物质的密度。

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观察与思考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判断,确定它们的密度大小。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密度与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

4. 合作学习任务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探究等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和讲解。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认真思考和操作。

2. 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

4.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需分工明确,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和贡献。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分析能力。

3. 观察与思考:评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发现和理解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

4. 合作学习任务: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包括成员之间的协作、成果展示和讲解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实验操作实践和合作学习任务等需要现场完成或小组合作的作业,教师还需要进行现场评价和反馈。

3. 根据作业反馈,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相关知识。

4.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表达、倾听、协作等社交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5.情感态度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方法,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
3.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性,避免主观臆断。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性质,如质量、体积等。
2.提问:物质还有哪些特性?引出密度这一概念。
2.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密度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四、总结反思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密度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如质量、体积等概念,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也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测量物质密度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尚不熟练。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能较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铁块、烧杯、小石块、石蜡块、天平及砝码、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量筒的使用由公式ρ=m 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毫升(mL) 单位标度的,1 mL=__1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100_mL__,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__1_mL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复习巩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和。

用和器材测量。

记录和物理量。

根据求出铁块的密度。

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4、实验室内常用的测量物质体积的仪器是,其单位是,用符号表示,1mL= cm3 。

量筒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每小格所代表的刻度值。

如P117图6.3-1,量筒的量程是 mL ,分度值是 mL.5、使用方法:使用前:(1)选:认清和,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度和测量的精密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筒。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如量取15mL 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使用时:(2)放:量筒放在上(3)看:视线与液面凹形的底部(或凸形的顶部,如水银)相平,如P117图6.3-1,如果视线偏高,读数会;如果视线偏低,读数(4)读: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为准,且视线要与相平,与刻度线。

读数时(“能”或“不能”)将量筒用拿起,如果液面不在整刻度线,要适当估读。

知识点二: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难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将盐水取适量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填入表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1-m2)/V.
反馈练习三:新课堂P114-115考点二实验探究报告二,反馈练习二、2.
合: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量筒的使用;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方案二:
1.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2.
4.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2-m1)/V
小组议一议:天平测得的盐水的质量准确吗?引导学生分析:体积测量准确,在测盐水的质量时,由于盐水粘附在量筒内壁上导致测得盐水质量偏小,密度偏小。
大家想一想如果直接把石块从水中拿到天平上去测量质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再次引导学生对误差的感知:石块上附着水珠,导致测量质量偏大。
反馈练习一:新课堂P113考点一
分2: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大家想一想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公式)是什么?都要用到哪些器材?
学生回答:
1.实验原理:ρ=m/v
分:
分1:
一、量筒的使用
老师给每桌上准备了一个量筒,观察你所用的量筒,小组合作交流课本P117页想想做做里的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图6.3-1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
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乙图中俯视造成测量结果较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丙图中仰视造成的测量结果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件物体的密度,你该怎样去测量呢?二、进行新课(一)量筒的使用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读: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相平;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与凸形顶部相平。

读数时,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长方体木块的质量。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请各小组按要求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适当引导)。

2.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不规则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3)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引导)。

3.测量液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方法。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密度公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呈现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公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节课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密度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密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作业反馈:
1.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将对学生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是否能够准确计算密度值。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彩色粉笔,突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设计有趣的图形,如量筒和天平,形象地展示测量密度的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物体,如石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物体的密度吗?它与其他物体相比,密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特性的关系。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并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熟练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能够根据密度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浮在水面的木头、沉入水底的石头,让学生初步感知密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并给出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密度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准确测量物质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学习与探索。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式,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等。

2.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解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点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5.拓展(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船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准备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合作探究1.量筒的使用(1)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呢?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教师提问:使用量简时应如何读数呢?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简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2.测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盐水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教师点拨:测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盐水体积,把量筒中的盐水倒人小烧杯时,总有一部分盐水会残留在量筒中,故测出的盐水质量偏小;同样,如果先测小烧杯的质量,再将盐水倒人小烧杯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最后将盐水倒人量简测体积,总有一部分盐水会残留在小烧杯中,故测出盐水体积偏小.3.测固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石块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石块密度时,为什么不先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若先测石块体积,石块沾水,测出的质量会偏大.教师进一步设问:如何用量筒测最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可采用“悬垂法”.具体的做法是:先测出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时液体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浸人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还可采用“针压法”.具体的做法是:先读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用针将物体压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三、课堂小结测量液体的体积1.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体积2.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1)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人量筒一部分,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3)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计算盐水密度:ρ=m1-m2/V3.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步骤:(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简的示数V2;(4)计算石块的密度: ρ=m/V2-V1.四、检测反馈1.实验室现有如下四种规格的量筒,应用密度知识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 g酒精,那么可以选用的量筒是()A.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为1 mL的量筒B.测量范围是0~2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C.测量范围是0~250 mL、分度值为5 mL的量筒D.测量范围是0~4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2.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A.(1)B.(2)或(4)C.(3)D.都不能省去3.小明为测量“花花牛”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B.将适量的牛奶倒人杯中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D.将标中牛奶倒人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E.计算牛奶的密度ρ=m2-m1/V(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2)请你提出改进实验的办法.(3)如图所示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情况,则玻璃杯的质量g.板书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2.用最筒测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1.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倒人量筒部分盐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计算密度ρ=m1-m2/V三、测量固体的密度1.测出石块的质量m2.将量简中加入适量水,记下示数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示数V24.计算密度:ρ=m/V2-V1。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悉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并掌握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本节课程中的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水、待测物质等,并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独立完成以下实验操作:(1)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2)使用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并记录物质的密度;(4)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面。

4.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理解密度的概念及测量原理,掌握密度公式。

2. 实验准备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熟悉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器材损坏或发生意外事故。

4.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需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明确。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需在报告中说明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学习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分析深度。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节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优秀者可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与指导。

对于操作不规范或理解有误的学生,教师将进行指导与纠正。

2.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新课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3)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实验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5)总结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评价: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通过密度测量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测量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在设计这一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奥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将其设定为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减小方法。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天平、量筒、水、各种固体物质等。

我会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他们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并引入我们今天要使用的测量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固体物质,使用天平和量筒,自行测量该物质的密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指导他们如何准确地使用天平和量筒,如何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在学生完成测量后,我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会,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以及如何在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

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不仅掌握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程度,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减小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密度并不容易。

因此,在引入密度概念时,我选择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特性。

例如,我可以准备两个相同体积但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它们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6.3《测量物质密度》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6.3《测量物质密度》导学案设计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3、学会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4、进一步熟悉密度的计算。

学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二、预习检测1、测不规则固体实验原理。

2、要测出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和。

3、质量可以用测出。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4、利用量筒、水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1);(2);(3)V石= 。

三合作探究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如何根据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2、设计表格,进行试验,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格中。

3、评估交流(1)能沉入水中的固体(如石块)的密度怎么测量?(2)不能沉入水中的固体(如蜡块)的密度怎么测量?(3)体积太大无法放入量筒中的固体的密度怎么测量?(4)溶于水或吸水性强的固体(如冰糖块)的密度怎么测量?四、达标检测1、小明在测矿石的密度时出现如图所示情景:(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调。

(2)、该小石块的质量为克,体积为厘米,密度为克/厘米。

2、小明在武当武术比赛上获得了一枚奖牌。

想知道该奖牌的密度,他把奖牌带到学校实验室。

用天平测出奖牌的质量是62.5g,测得装满水溢水杯的总质量是423g;然后把奖牌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溢水后再取出奖牌,接着用天平测得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416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该奖牌的体积是多少?(3)该奖牌的密度是多少?查下表该奖牌是什么材料制成?(保留一位小数)3、如图示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图甲可读出烧杯的质量,图乙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丙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那么,酱油的质量m=_____g,酱油的体积V=_____cm3,酱油的密度p=_________kg/m3.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小大理石密度是实验过程中,(每空1分)(1)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步骤如下:①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工作台面上;②把游码至于标尺左端处;③调节天平的,使天平衡量水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会用一些特殊方法测物质的密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教具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或细铁丝、大头针)、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1.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2.利用变式实验测物质的密度.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量筒(或量杯)(1)作用:用来测定液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间接测定小固体的体积.(2)使用:使用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形液面顶部(如水银面)或凹形液面底部(如水面)相平.2.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ρ=m/V,需测定的物理量分别是质量和体积,所需要的最主要的测量仪器是天平和量筒.3.测液体的密度时,要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体积V,再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ρ=(m1-m2)/V,这种测量方法称之为差值法,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4.漂浮物密度的测量以下是小明为测量蜡块密度而设计的实验:(1)用托盘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示数为V1.(3)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用细铁丝将蜡块按入水面下,记下量筒的示数为V2.(4)蜡块的密度ρ=m/(V2-V1).备课笔记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体积如何测量呢?师展示长方体的铁块和不规则的塑料块、一些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生1:铁块可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三者相乘即可计算出它的体积.生2:水的体积可以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如有刻度的水壶、药瓶量取.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但如果是液体的体积和像这个不规则塑料块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这就是今天这次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新课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教师展示一个量筒(或量杯),告诉学生用这个量筒(或量杯)就可以测量水和塑料块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筒(或量杯)的结构.生:量筒(或量杯)上有单位毫升(mL)、刻度值.教师提醒:1mL=1cm3.不同量筒(或量杯)的最小刻度值可能不同,大家在使用之前,先要看清楚,以免读数时弄错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的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量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好,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用量筒量取体积为50mL的水.请几位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评判.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读法让学生判断.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的凹液面相平齐(注:如果是凸液面,则视线与凸液面相平齐).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乙、丙图错在哪里?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乙、丙两种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然后作出总结: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若是量取特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俯视又会造成怎样的读数偏差呢?进行新课板书:1.量筒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弄清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最大量程.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凹面(或凸面)相平齐.【例1】(多媒体展示)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示甲的分度值是mL,乙的分度值是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量筒.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为2mL,乙的分度值为1mL,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乙量筒.答案:2 1 乙2.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既然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那么不妨由乌鸦喝水想到利用固体排开液体的方法间接测量出排开液体的体积便知道固体的体积.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出这个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多媒体课件)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排水法):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甲)②将待测小固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③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如图乙)④计算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1.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测量盐水(或未知液体)的密度(多媒体课件)(1)实验原理:ρ=m/V;(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3)实验方案:设计方案(一):进行新课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③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2-m1)/V.设计方案(二):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把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m2-m1) /V.设计方案(三):①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m1-m2) /V.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生1:方案(一)、(二)中,由于有一部分盐水沾在量筒[方案(二)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测量的盐水的质量偏小,因此,得到的数据还是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生2:方案(三)相比于方案(一)、(二)更合理,因为尽管少量的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但不会影响量筒中盐水质量的测量.因此,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记录数据填入表格1中.(用多媒体展示)【例2】(多媒体展示)(实验分析题)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实验误差的处理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都可能有多种方法,可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减小实验误差,就要找到实验操作的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矿泉水的密度,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的过程中,量筒壁上会沾上矿泉水,误差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一部分,这样测得的体积会更准确.答案:(m2-m1)V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18“科学世界”.进行新课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可让学生谈谈从中有什么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最后,请同学在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冬天,下雪了,小明看到屋顶上的积雪,他想测量雪的密度,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测量.(2)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漂浮物密度的测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但对于漂浮于水面和易溶于水或其他特殊的物质我们该如何测量呢?生思考、讨论、交流.下表是漂浮物密度(即不能沉入水底)的特殊测量法“沉坠法”:那如果塑料块较大,不能放入量筒又该如何测量呢?生思考、讨论、交流.可以借助一个大容器,先将大容器装满水(水齐瓶口),放入固体,用另一个容器承接溢出的水,然后用量筒测量出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这种特殊测量法叫做“溢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多媒体课件)(1)实验原理:ρ=m/V;(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水、塑料块;(3)实验方案:设计方案(一):①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塑料块,并轻放入量筒水中,测出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则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ρ=m/( V2-V1).设计方案(二):①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系住塑料块,并轻放入量筒中,测出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提起塑料块,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④则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ρ=m/(V2-V1).特别提醒:采用“溢水法”测密度,一般适用于测量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内),此时需要借助溢水杯间接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其密度.由于烧杯内不免有水残留,故测量的物体体积会偏小,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偏大.进行新课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生: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因为方案(二)中提起塑料块时,由于塑料块上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请同学将记录数据填入表2中.(用多媒体展示)【例3】(多媒体展示)下面是高兴同学设计的采用“压入法”测一块不吸水的泡沫塑料块的体积的实验方案:A.将泡沫塑料块轻放入水中,读出水面的示数V1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的示数V2C.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读出水面的示数V3(1)你认为以上实验步骤是多余的,合理的实验顺序为(填字母代号).(2)上面实验方案C步骤中要求:“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下列关于这一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步可改为:用手指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B.此步应改为:用长铁丝将泡沫塑料块压入量筒底部C.小针有体积,小针浸入水的体积不能过大解析:根据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的步骤来分析,答题.答案:(1)A BC (2)C易溶物密度的测量如果固体溶于水或吸水,又该如何呢?生1:用其他的液体,如油代替水,测量排开油的体积.生2:可以用面粉、沙子之类小颗粒物品,测量排开面粉、沙子的体积.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①对于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如糖、盐等),我们还可以用薄薄的塑料膜将其紧紧包住后浸没水中;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其他液体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饱和溶液法”(此处无需多讲解,学生了解即可),但实验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②有些固体会吸水,则应在表面做防水处理后再测量(例如涂上防水材料等),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面粉、沙子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总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找出解决的办法.【例4】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g.进行新课(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g/cm3.解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颗粒的质量=100g+20g+20g+5g+2.6g=147.6g.(2)由图2可知,细铁砂的体积为100cm3,所以颗粒的体积为160mL-100mL=60mL=60cm3.(3)该物质密度ρ=m/V=147.6g/60cm3=2.46g/cm3.答案:(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147.6(2)60 (3)2.46等效替代法测密度到目前为止,测量物质的密度首先得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前面我们已经学了针对不同物质,其体积的测量方法.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没有量筒(杯),我们该怎么去测体积呢?生思考,讨论、交流.好!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学习下.【例3】张磊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出他家中酱油的密度,但他没有量筒和烧杯,只有天平、带有盖子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请你与他一起来完成实验.(水的密度用ρ水来表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在测量空玻璃瓶的质量时,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张雷操作的错误之处是:.改正错误后,他又一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②测出玻璃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1;③倒出瓶中的酱油,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后,装满水,并将瓶外部擦干,测出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3)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知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酱油=.解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张磊操作的错误之处是:称量物体质量时,移动平衡螺母. (3)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则酱油的质量:m酱油=m1-m,由ρ=m/V得,瓶的容积:V=(m2-m)/ρ水,则酱油密度技巧点拨:正常情况下,测量物体或液体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如果测量液体密度时缺少量筒,可以借助一个瓶子及水来完成体积的测量,装满水后间接测出水的质量,可以根据ρ=m/V计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在灌满另一种液体后,液体体积就知道了,再测量出液体质量,就可以根据密度公式V=m/ρ计算出液体密度了.小组问题探讨:若只给出以下器材:水、滴管、无砝码的天平、大小相同的量筒,怎样去测酱油的密度?进行新课表达式:ρ酱油=(m1-m)/(m2-m)·ρ水.答案:零刻度线(2)称量物体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m1-m)/(m2-m)·ρ水.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并动手操作了密度的测量,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ρ=m/V,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当然如果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实验中关键是设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小误差,考虑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很重要,尽量做到使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为好.总之,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加强练习,熟悉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17“想想做做”】量筒的使用方法观察你所用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教材习题解答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解:1~4问考查的是量筒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应先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1.图中所示量筒,是以mL标度的,虽然1mL=1cm3,但mL是容积单位,而cm3是体积单位;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100mL;3.分度值是1mL;4.读数时,要平视液面,使用量筒时眼睛俯视或是仰视都是错误的,只有甲图正确.若液面是凹面(如水面),应读液面最低处的对应刻度;若液面是凸面(如水银面),应读液面最高处所对的刻度.【教材P119“动手动脑学物理”】1.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用天平和尺能不能求出它的厚度?如果能,说出你的办法.解:先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m铝,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宽a,长b,再依据d==mV铝铝铝,计算出铝箔的厚度.2.建筑工地需用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多少车(ρ沙=2.6×103kg/m3)?解:先求出砂石的质量:m=ρ沙V=2.6×103kg/m3×400m3=1.04×106kg=1.04×103t.需运的车数n=1.04×103t/4t=260(车).3.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0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解:m=ρ/V=1.0×103kg/m3×3.93×1010m3=3.93×1013kg=3.93×1010t.4.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相当于kg/m3.解:39 5 7.8 7.8×103难题解答【例6】(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它们的操作如下:(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处,并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难题解答(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g.(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g/cm3.(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选填“大”或“小”).解析:(5)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上总要残留少量的葡萄酒,所以倒入量筒中的葡萄酒的体积实际上是偏小的,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用此方法测出的葡萄酒的密度会偏大.答案:(1)水平台零刻度线(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81.6(4)40 1(4)大【例4】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二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cm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g/cm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瓷片的质量是m=20g+10g+2g=32g.(3)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6mL,所以瓷片的体积为V=40mL-26mL=14mL=14cm3.(4)瓷片的密度ρ=m/V=32g/14cm3=2.29g/cm3.(5)量筒壁附着水,使水的测量体积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小.答案:(1)平衡螺母(2)32(3)14(4)2.29(5)偏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设计11 / 11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学 反 思1.本节内容属于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方法的归纳.2.本节内容可以从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互相交流实验方法,并尝试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自己实验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及时表扬.3.冲破教学大纲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地诱导学生猜想、设计、进行实验,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4.在处理“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通过对身边物品密度的测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