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单纯吸入全麻临床对比分析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比较血压变化、芬太尼的用药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的用药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
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及手术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全麻用药量小,术毕清醒快且完全,术后并发症少,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时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老年;腹部手术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故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风险陛性[1],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的术中安全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全麻者进行比较,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60例;男92例,女68例;年龄60-85岁,平均(67.7±5.7岁);体重49-85kg,平均(68.8±9.2)kg;asa ⅱ-ⅲ级;手术种类包括胃癌及十二指肠手术,肝胆胰腺手术;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哮喘、心律失常等患者,术前经内科支持治疗1-2周,各系统症状有所缓解或改善。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①对照组麻醉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监测ecg、bp、hr、sp02,开放静脉通道上肢静脉,以咪唑安定40ug/kg,芬太尼1.0-2.0u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静脉推入诱导插管;②观察组。
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用于巨大肝癌手术效果比较
r u . e l u n n f r eai .l dsgr as o o p , sei y n ru P< . 1 .C m a d gopA R ut D r gada e prt n b o u a ri di b t g u s ep c l i GopB ( 0 0 ) o p e s s i t o o o e n hr l a r i hr u bods a kp edn ru let a wt gopA.lo g e t nacnigi G opBtl x btd( 0 0 ) T eet a o m : o pAW ( 84 . ) ur os n i u e P< .5 . h x bt nt e g u a 1 4 7 u i i r s - mi, opBw s(74 . n g u a 3 6 6)mn P <0 0 ) C n ls n G nr ns ei cm i dwt pd r lc sdi b ly r - i( .1 . oc i s uo eea aet s o bn heiua bokue n uk l h a e i l
【 bt c】 bet e one i tt ail nr e hs m i d i p u d ip nr et s A s at O j i T vsg eh f s itog e lns eic b e tei r a m lg e a sei r cv i ta ee bi fe aa t a o n w h d a n s e e a n h a y l l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825・・文献综述・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张久祥综述代志刚郭素香’审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石河子832000)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6604(2009)09—0825一03近年来,腹腔镜已在妇科、胃肠道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腹腔镜手术存在CO:气腹所致的腹腔内高压和CO,吸收入血所致高碳酸血症以及手术结束时腹内压骤降引发的类似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另外,手术体位的变化也参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影响机体的内稳态。
腹腔镜手术的这些特点,要求麻醉者采取适宜的麻醉方法减轻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现就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1椎管内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手术多选择全身麻醉,近来有文献¨’21显示局部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
Yi等¨1报道一例71岁且右肺全切除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1apa南sc叩iceholecystectomy,LC)时采用L:,,脊麻(5mg布比卡因加20¨g芬太尼)联合T。
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的麻醉方法,使感觉阻滞平面控制在T3一L:,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第3天出院。
1.1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控制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若要减弱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需麻醉阻滞T4一S,,以彻底阻断手术区域的交感和躯体神经,否则消除应激反应的效果较差Ho,究其原因如下:①存在持续的迷走神经反射;②存在对膈神经和游离神经末梢的应激;③对交感神经和躯体感觉传人神经的阻滞不全;④局部麻醉药的种类影响应激反应的有效调节,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效果亦不相同¨1。
Moraca等¨1认为,接受硬膜外麻醉者术后心、肺、凝血系统异常和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可能与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Lal等。
刊报道在硬膜外麻醉下于腹膜外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成功与否和感觉阻滞平面是否在T6或T6以上明显相关,感觉阻滞平面在T6以下时中转率可达・通讯作者71.4%。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全麻比较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全麻比较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
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全麻(ga)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用于胸科手术时的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等的变化,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asaⅱ~ⅲ级胸部手术患者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9~72岁。
全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a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为单纯全身麻醉。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常规用药。
a组经t4~5穿刺成功后平卧,输注复方乳酸钠,经硬膜外导管推注0.25%利多卡因局麻药5 ml,20 min后给予咪达唑仑5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100 mg,琥珀胆碱100 mg静脉诱导插管,全麻维持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酌量静脉推注,术中每1 h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3~5 ml。
b组诱导及维持同a组。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麻醉前(t0)、硬膜外给药后20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术中(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10 min(t6)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记录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
2 结果a组硬膜外给药后20 min map显著降低(p<0.01)。
b组术中map、hr有上升趋势,且hr显著升高(p<0.01)。
两组相比,插管即刻及插管后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拔管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心电图改善明显;b组则趋于加重(p<0.01)。
a组术前有27例st-t改变,术中13例出现心电图缺血性改变,b组术前24例st-t改变,术中26例心肌缺血。
术中a组心律失常者也较b组发生的少。
两组患者ecg变化情况注:与术前比较,ap<0.01,bp<0.01a组全麻维持吸入异氟醚浓度(1.1%±0.3%)低于b组(2.8%±1.2%),p<0.05。
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观察
的方法 ,硬膜 阻滞可较好地抑制 手术 区域神经元兴奋 ,阻断
1 . 2 方 法
疼痛 向中枢传递 , 有效 地抑制手 术创伤和应激 反应 [ 3 ] 。其优
点是术 中全麻 用药量少 , 利 于患者 较早 苏醒 , 恢复 自主呼吸 , 较早 拔 出气 管导管 ,术后 可保 留硬 膜外导 管行硬 膜外镇 痛 , 减少 了阿片类 药物 的应用 ,增强 了镇痛效果 ,达 到了镇 痛的 安全 、清醒 、运动 、不 良反应少 的标 准 ,并能有效 的减 少术 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 。本研究 观察硬膜外 阻滞麻醉联合 静吸 复合全麻 和单 纯静吸复合全麻用 于外科上腹部手术 时患者血 流动力学 、麻 醉药维持量 、术后 苏醒时间及躁动影 响、术后 镇 痛情况 ,为上腹部手术选择 更多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3 1 . 0 4 1
上腹部手术创伤 大 ,手术和麻醉可 以引起 机体强烈 的应 神类 药 物 ,凝 血功 能 障碍 ,腰背 部 畸形 ,周 围有 感染 的患
激 反应 ,表现为代谢 和内环境紊乱 ,儿茶 酚胺 分泌增多 ,心
唑仑 0 . 0 5 mg / k g ,芬太尼 3 - 4 g / k g ,丙 泊酚 1 . 5 - 2 mg / k g , 罗库 溴铵 0 . 7 — 0 . 9 mg / k g ,快速 诱导 ,插 管后监 测 双肺 呼吸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分析
综上所 述 , 尽管在 全麻 的基 础上加用 硬膜外 阻滞麻 醉延长 了麻 醉的 时 间 , 加 了麻 醉 的难度 , 对 于老年人 开 胸手 术应 增 但
用价值更 高 。在 避免局麻 意外 产生 的基础上 , 这种 方法可 以有
效 降低 患者 苏 醒时 间 , 强术 中及 术后 的镇痛 效果 , 增 增加 患者 满意度 , 得临床推 广应 用。 值 【 参考文献】
1 术 后评 价标 准 . 3
老 年患 者进行 开胸手 术 , 伤及危 险性 较大 , 创 手术 死亡率
相对较 高 , 因此 选择合 适 的麻 醉方 法对 于患 者平稳 进行 手术 ,
降低 术后 不 良反应 的发生 率 尤为重 要 …。 目前 临床上 的开胸 手术 主要应 用单 纯全麻 的麻 醉方 、 术后疼痛 大等 问题 。笔者所 在医院分析 比较
外, 硬膜外 阻 滞麻 醉阻 断 了局 部 的神经 传导 , 阿片 类镇 痛药 与 的镇痛作 用相 互协 同, 能够 达到 更好 的镇 痛效果 [ 6 1 。研究 也表
明应用硬膜外 阻滞麻醉复合全 麻并没有增 加恶心 、 呕吐 、 嗜睡 、 头晕 、 肤 瘙 痒 等术 后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 皮 因此 患 者 的满 意 度
后 恢 复意识 的 时间较短 , 疼痛 较轻 , 良反 应 没有增 加 。硬 膜 不 外 阻滞麻 醉复合全麻是 在硬 膜外阻滞 麻醉 的基础上 进行全麻 , 通 过建立 胸部 的麻醉平 面减 少 了吸人 麻醉剂 的剂量 , 也减 少 了
全 麻 前 肌 松 、 静 药 物 的 剂 量 , 此 缩 短 了 患 者 苏 醒 时 间 。 另 镇 因
3 讨论
老年 患者 占开胸 患者 的 比例 逐 渐 升高 , 开胸 手 术 的创 而
不同种类的局麻药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麻醉对异氟醚MAC值的影响
d rla e te i r ef r d a e u a n sh sa wee p r me i h I、I o t I、U r u s l g o p .An e ea n s e i e e p r r d a ec n r n r u .T e MAC o e d g n r l e t sa w r e o me t h o t a go p h a h f t ol ft h
Th r sn ii i c n ifr nc . e e i o sg nf a td f e e Butt e M AC ft e e a o r n r u s 1 5 ± 0. i e h o heg n r lc nto ]g o p i .1 088 . e e a e sgn fc ntdi e e c t he % Th r r ii i a f r n e wih t i t r e o s r e r up Th h e b e d go s, e MA C o h s fu a a e uc t e rl c m b n d wih e d a n sh sa. Col i i ns The v ft e io r ne c n be r d ed wih g ne a o i e t piur la e t e i l ncouso
Lan Xi i g —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的比较
【 关键 词 】 妇科 腹 腔镜 手术 全麻 复合硬 膜 外麻 醉 血流 动 力学 I 图 分 类 号 】R l . 中 6 2 4 I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7 22 1 )2b- 0 7 0 文 4 0 4 (0 11 () 0 7 - 2 6
o h t r s i G g o p w s sg iia t e tr t a r u ( f te u e u n E ru a i n fcn l b te h n G g o p P<O 0 ) T e MA f t e G g o p ws i h r t a h G g o p y . 1 . h P o h ru s h g e h n t e E u 。 r
p o f l a r c r u b s l t h d o h o i el r p o , t a u i m e y a e, y r c l r d EG r u o g o p wa i t i e wih r p f l a r c r um b s l t n p d a a e t e i . c r s ma n a n d t p o o o , t a u i e y a e a d e i ur l n s h s a Re o d
moe ta h G go pP . 1 . h eo eytm fte go pG wa inf atyln e h n te E ru ( < O O )T elxt r h n te E ru ( <O O )T ercvr i e o h ru ssg ii nl o grta h G go pP . 1. h aiy c
【 要 】 目的 比较 单纯 全麻 与全麻 复合硬 膜 外麻 醉 的在妇 科腹 腔镜 手术 中麻 醉 的效 果 。 摘 方法 选择 期妇 科腹 腔镜 手术4 例 , S o AA I I级 , ~ I 随机 分外 全麻 组( 组) 全麻复合硬 膜 外麻 醉组(G 各 2例 。组麻 醉维持采 用丙 泊酚 , 幕磺酸 阿曲库铵 , G 和 E 组) 0 G 顺 瑞芬 太尼 lG E 组 采 用丙 泊酚 , 顺苯 磺酸 阿 曲库 按复合 硬膜 外麻 醉维持 。 拳; 记 组全麻 用药量 , 中血 流 动 力学变化 , 毕 苏醒 时 间。 中 由不 知情 的手术 术 术 术 医师对 子 宫松 弛度 进行 评 级 , 为优 . 差3 。 果 G 丙 泊酚 苯磺 酸 阿 曲库铵 的 用 药量 明显 多于E 组( 0 0 )并且G 分 良 组 结 组 顺 G . 1, 组 的 苏醒 时 间明 显长 于E 组(<0 0 )E 组的 子 宫松‘ 明显优 于G P .1。 组 的M P G P .1。G 弛度 组( <O 0)G A 高于 、 R 于E 组(<0 0 )结 论 全 H快 G P .5。 麻 复合硬 膜外麻 醉, 能有效 阻滞子宫及其 固定组织 的神 经支配 , 而达 到子宫松弛 的 目的 , 从 有利 于手术操 作 , 且能减 少全麻 用药量DLEM 暖圃 幽 HFl EA—TN —I IOG l AE■ N E CT T 答 M R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r麻醉效果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r麻醉效果观察龚玉荣;曾印芳;王玉珍【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组予以全麻复合硬麻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全麻用药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麻醉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用药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无明显应激反应发生,麻醉效果较单用全麻好.【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作者】龚玉荣;曾印芳;王玉珍【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南昌 331700;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南昌331700;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南昌 3317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因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各类外科疾病治疗,特别是针对妇科疾病而言,其手术疗效备受认可且患者接受度好[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对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并不能够完全阻滞,患者术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2]。
因此,针对妇科腹腔手术实施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对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极为关键。
本研究就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作如下研究。
1.1 临床资料选取于本院妇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25~60岁,平均(41.12±7.45)岁;平均体质指数(20.37±1.31)kg/m²。
开胸手术中的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临床探讨
开胸手术中的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门急诊asa i-ⅱ级开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a组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
结果:a组无清醒质量差的病例,b组清醒质量差为8例。
两组患者术中各监测时段的hr、map变化,a组均较b组低且平稳。
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麻醉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开胸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临床【中图分类号】r4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57-01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临床上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开胸手术创伤大,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较大,手术过程也较长,且术中要求完全镇痛,有足够麻醉深度,术后早期行呼吸锻炼,咳嗽,排痰,以利减少术后呼吸并发症。
现将笔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3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28~65岁(50±9.5)岁,体质量45~75 kg(51.3±8.5)kg。
asaⅱ~ⅲ级。
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
两组手术前30 min均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东莨菪碱0.3 mg。
入室后,a组在全麻诱导前先于t8~9,注入试验剂量1.6%利多卡因3 ml无全脊麻症状,导管确在硬膜外腔后,首次剂量为1.6%利多卡因加0.15%布比卡因8~10 ml,阻滞平面控制在t4~t12,再作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两组均用咪唑地西泮0.06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
麻醉维持a组以异丙酚2~3 mg/(kgoh)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间断静脉追加维库溴铵,吸入0.3~0.6mac异氟醚,硬膜外注射上述局麻药混合液维持麻醉。
b组用静脉复合麻醉,微量泵输注丙泊酚3~6 mg/(kgoh),间断静脉追加维库溴铵,吸入0.6~1.2mac异氟醚。
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
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汪春英郑颖综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杭燕南审校全身麻醉(GA)和部位麻醉(RA)是当今临床麻醉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在全身麻醉十分普及的同时,部位麻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GA相比RA有更多的优势吗?更多的深入分析表明,RA在围术期的确有很多益处,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但由于RA麻醉也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因此,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对确保麻醉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就RA与GA二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适应证、对病人全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一、RA与GA潜在的优势和劣势部位麻醉有许多优点,包括:(1)不需要用肌肉松弛药和气管内插管;(2)不需要使用挥发性麻醉剂,没有环境污染;(3)减少了机械通气对病人的生理影响;(4)大手术RA可减弱对手术的应激反应;(5)可能减轻高凝状态,降低术后动静脉和移植血管血栓的发生率[1-2];(6)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可能有心肌保护作用;(7)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早;(8)可实施术后镇痛。
Rodgers等[3]综合Meta 分析评估141项临床研究,9559例病人,结论是:神经轴阻滞总体30天死亡率降低30%(P=0.006),差异率(OR,0.70);95%可信区间(95%CI,0.54~0.90);深静脉血栓降低44%;肺栓塞降低55%;需输血减少50%;肺炎发病率降低39%;呼吸抑制降低59%;(总P<0.001)。
RA比GA更耗时,RA有一定的失败率,有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如:术后头痛,暂时性神症状(TNS)、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血肿等。
一项前瞻性研究[4],103740例RA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实施研究,神经损伤、惊厥、心跳骤停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0/640 SA;30/413 EA;32/687 其它),有29例术中心跳骤停,最多发生在SA,神经损伤34例,最常见也是发生在SA,惊厥是发生在局麻药注药后,2.2/10000,且死亡的风险是0.7/10000,脊髓或硬膜外血肿可发生在凝血功能正常的个体或抗凝状态或抗凝剂使用期间,RA有潜在的神经损伤的风险,气道管理没有保障,高位硬膜外阻滞可能导致无效的咳嗽排痰且不能吸引。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t0、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t4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a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单纯全麻。
患者均采用仰卧位,术前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
a组患者先行l1~2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的盐酸利多卡因5 ml置管注入,待抽吸无脑脊液空气顺利进入则表明已经进入硬膜外腔。
出现感觉阻滞平面后追加0.75%盐酸罗哌卡因8 ml。
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均为静脉咪唑安定0.08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i︰e=1︰2。
术中持续给予1%~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2]。
此外,a组患者加用0.75%盐酸罗帕卡因5 ml/h。
术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波动则间断注射芬太尼,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心率水平。
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等,待恢复意识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时间点为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后10 min (t2)、术毕(t3)、拔管时(t4);观察指标为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但t2、t3、t4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食管癌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凭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
合 皮 肤 时 停 瑞 芬 太 尼 ] 。 14 监 测 方 法 . 观 察 患 者 术 中 、 后 的 血 压 心 率 情 况 , 别 术 分 记 录 两 组 患 者 在 麻 醉 前 ( )麻 醉 插 管 后 ( )手 术 切 开 后 H1 、 H2 、 ( )拔管后 ( ) H3 、 H4 四个 时 间点 的麻 醉 恢 复 情 况 ; 测 首 次 排 监 气 、 便时 间、 排 有无 并 发 症发 生 、 院 时 间 等 术 后 恢 复 情 况 。 住 15 统 计 学 方 法 .
禁 饮 食 。 两 组 患 者 均 于 术 前 晚 给 予 灌 肠 、 晨 留 置 胃管 、 尿 术 导
管 。
13 麻 醉 方 法 两 组 患 者 均 于 术 前 3 n给 予 巴 比 妥 钠 、 . 0mi 阿 托 品常 规 肌 注 。观 察 组 给 予 血 管 活 性 药 物 和 B 受 体 阻 滞 一 剂 以控 制 血 压 和 心 率 , 用 液 体 加 温 器 给 输 入 的 液 体 加 温 , 使 先 给 予 利 多 卡 因 静 脉 注 射 行 硬 膜 外 麻 醉 , 现 麻 醉 平 面 后 , 给 出 再 予 依 托 咪 酯 、 库 溴铵 、 太 尼 静 脉 注 射 实 施 全 麻 诱 导 , 导 维 芬 诱 时 给 予 地 塞米 松 常 规 静 脉 注 射 。 对 照 组 给 予 单 纯 静 脉 全 麻 , 麻 醉 诱 导 、 醉 维 持 用 药 剂 量 和 浓 度 与 观 察 组 的全 麻 用 药 相 麻 同 , 施 全 麻 诱 导 时不 给 予 地 塞 米 松 静 脉 注 射 。两 组 于 相 同 实 时间停止使用 静脉麻醉药物 , 合皮下组织时停普鲁泊福 , 缝 缝
比较三种麻醉方式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2 . 2 P O N V发生率
例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在3 0  ̄ 6 0 岁,平
均年龄 为 ( 4 5 土1 2 . 3 )岁 ,患者A S A 分级为I 或I I 级 。所有患者均无 术 后 恶心呕吐 、晕动 病病史和 吸烟 史 ,且无 肾、肝、心血管疾 病。通过 随机分组法 将患者分 为E 组 、P 组和S 组 ,每 组5 O 例 ,且三组 患者 临床 资料对 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示 ,乳腺癌改 良根 治术后 ,通过 罗哌卡因进行局部 阻滞 ,行小剂量芬
太尼静脉注 射不会提高 患者的P O NV 发生率 ,同时 ,患者 术后疼 痛程 度的提高 也会增加 其P O N V的发生概率 ,硬 膜外阻滞 能够在患者 手术 2 h 后起到 良好 的镇痛作用 , 这 也是E 组患者手术6 h 内P O N V 发生率低于 其他 患者 的主要原 因。然而 ,由于本 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 象均无吸烟 史 、P O N V史 以及 晕厥史 ,因而其对 于患者P O N V发生率 的影响仍需 要进一步研 究 J 。 t
月之 间在 我 院就诊 的乳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患者 为观 察对 象,随机将 其 分为 E 、 P 、S三 组 , 并 分别行 硬膜 外麻 醉、静脉 全身麻 醉和吸 入 全麻 醉 ,
对 比三 组患者 术后 恶 心呕吐 发 生率 。结果 三 组 患者 P O N V 发生 率 、止吐 药使 用率 、镇 痛 药使 用率 、 手术 时间和 麻 醉时 间等手 术指 标对 比 均 具有 明显 的统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结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 本次 临床 研 究结 果可 见 ,乳腺癌 改良根 治术 惠者 行 单纯 的硬膜 外麻 醉 ,具有较 为满意 的麻
两种麻醉方式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 发现,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
复 合全身 麻 醉较单 纯 全身麻 醉 可 以达到 同样 的麻 醉效 果, 患者 术 中生命 体征 平稳 , 时 , 同 复合 麻 醉 可 减 少 术 中全 麻 药物使 用剂 量 , 于血 流 动力 学 的稳定 , 利 即经 济 又 降低麻 醉 风险 , 此外 , 术后 清醒 时 间和拔 管 时 间 明显 缩短 , 降低 了不 良反应 , 提高 了麻 醉安 全 性 。恶 性 肿 瘤
( -} 4s
两组 患者手 术切 皮 前 、 查时 、 探 手术 结束 时 的 MA P
和 H 比较 ,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 5 , 表 1 R 差 00 )见 ;
WE组患 者 的全麻 药用 量低 于 WH组 ( 0 0 ) 见 表 P< .5 , 2 WE组术 后 苏醒 和拔 管时 间均 显著 低 于 WH 组 ( ; P< 0 0 ) 见 表 3 . 1, 。
手术 时间 上差异 无统计 学意 J麻醉方式多采取单
纯 全身麻醉 。近来研究表 明 , 硬膜外 麻醉 复合 全身麻 醉 可 抑制腹 腔镜手术 中的应激 反应 , 同时具有麻醉起 效
12 麻 醉方 法 : 组 患 者禁 食 8 . 两 h后 肌 肉注 射 鲁 米 那 0 1 阿托 品 0 5 g .g和 .m 。入 室后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接 监 连 护仪 监测 平 均动 脉压 ( P) 心 率 ( R) 脉 搏 血 氧 MA 、 H 和 饱 和 度 ( p ) S O 。WH 组 患 者 使 用 咪 唑 安 定 0 1~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9 5 ・ 4
全 麻 复合 硬 膜 外 麻 醉 与 单 纯 全 麻 在 胸 科 手 术 中 的应 用 比较
冯 兴龙 杨影 [ 北 医学院 附属 第二 医院 ( 川 南充 市 中心 医院 ) 醉科 四川 南充 麻
情 况分 次追加 芬 太 尼 , 库 溴 铵 。A 组在 缝 合 皮 肤 时停 0 0 )见表 3 维 .5 。
止麻 醉用药 , B组 间隔 4 6 i 5~ 0 m n给予 15 利 多卡 因 3 .%
—
表 1 两组 麻 醉 用 量
( -s) 1 -
5m , l至关 胸 时停 止麻 醉 用药 。两 组 均行 术 后 镇 痛 , A
溴铵 0 1 01 gk , . ~ .2m /g快速诱 导经 口插 入双 腔支 气管 导 ±1 5m n 明显 大 于 B组 ( . 4 . ) 组 问有显 著差 异 . i) 8 0-19 , -
管; 诱导前选择 T B组 5~6行 硬 膜 外 穿 刺 , 上 摆 管 3 (t= . 8 P < .5 。 向 49 , 0 0 ) c 用1 m, %利多 卡 因 5 m 做 实 验 量 , 定 平 面后 给予 1 2 4 镇 痛镇 静评 分 l 确 . . 两组 镇痛 均 满 意 , 明显 差异 , 无 但 5 %利 多卡 因 8m 。麻 醉维 持 : l 两组 均 吸入 七 氟 醚 , 根据 镇静 A组 镇静评 分 高 于 B组 , 两组 问有 显 著 差异 (P <
例, 女性 2 2例 , 叶切 除 术 1 肺 2例 , 管 癌 4 食 8例 。随 机 2 结果 分 为单纯 全麻 组 ( A组 = 0 和全麻 复 合硬 膜外 组 ( 3) B组 2 1 术 中麻醉 用药 量 .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
目的和意义
研究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的 原理、方法、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 内容,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 麻醉方法。
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硬膜外 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的优缺点,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质量。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 膜外镇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硬膜外复合全麻 • 硬膜外镇痛 •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 结论
CHAPTER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手术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 的环节,而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常 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02
术后恢复
硬膜外镇痛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因为其麻醉深度较浅,对 身体的干扰较小。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来恢复身体状态。
药物使用和副作用的比较
药物使用
硬膜外复合全麻需要使用全身麻醉药物,而硬膜外镇痛只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因此,在药物使用上,硬膜外复合 全麻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都相对较大。
副作用
由于硬膜外复合全麻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其副作用也相对较多,包括呼吸抑制、循环抑制等。而硬膜外镇 痛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CHAPTER 05
结论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在临床 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提高 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递,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当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后,会扩散 到神经根周围,抑制神经冲动传
递,起到镇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 i n a M edi ci ne,Sept em ber2008,V06,N o.17显j非凡是手控输注组.这可能是因为异丙酚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原因,因为手控输注组使用的异丙酚用量较多,其抑制较为明显,这就提示我们在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时要注重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必要时要进行吸氧和辅助呼吸。
通过对B I S值的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均达到了足够的麻醉深度,能够较为顺利的接受手术,手控输注组在术中有个别患者有体动,但反应不大,不影响手术。
由于手控输注组的异丙酚用量较大.术后头晕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这些有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短时间的休息以后,都能自行行走离院.以往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均是在受术者清醒状态下进入手术室摆好截石位,会阴消毒后甚至阴道冲洗完毕后才开始麻醉诱导,多数受术者存在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特别是未婚未育者占相当比例,这一特殊群体更易产生复杂的不良心理。
另外对术前完全暴露自己私处的体位受术者存在尴尬、羞涩,无奈甚至本能的抵触情绪。
此时,很多受术者心理表现极其脆弱和敏感,医务人员在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上稍有不慎就会对其造成伤害.现代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这一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不能把服务对象看作是单纯的【关键词】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133自然生物。
而应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服务对象,新型医学的目的就是追求患者的满足。
目前,无痛人工流产侧重消除术中的生理疼痛,而如何维护受术者的正常心理状态,消除各种形式的紧张情绪和精神痛苦,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研究证实,无痛人工流产中术前焦虑程度直接影响丙泊酚的用量,将受术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进行研究,发现非焦虑组麻醉效果好于焦虑组,两组镇痛差异显著。
咪唑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及短暂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用于术前准备静脉注射剂量为0.05—0.1m g/1【g.主要不良反应为呼吸抑制,此与用药剂量过高,注射过快有关。
笔者将其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采用0.05m g/kg剂量(总量<3r ag)术前静脉注射,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后,处于清醒镇静状态,情绪平静、听从指令,不影响思维和行为能力.所用剂量在治疗量下限,安全性高,无l例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无痛人流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被行人流术的患者所选择,所以选择一个安全有效时间短的麻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匕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其应用于门诊的无痛人流手术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有着很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单纯吸入全麻临床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吸八;麻醉,硬膜外吴煜坤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8194(2008)”—0133-02我院自2005至2006年实施了硬膜外麻醉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20例,并与单一实施安氟醚吸人全麻2咧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硬膜外麻醉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2咧,安氟醚吸入全麻组20例.两组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7岁.胆道手术29例。
脾脏手术5例,胸外手术2例,宫外孕手术3例.麻醉时间最长7h.最短时间l h,平均为2/J,时45分.1.2方法硬膜外麻醉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试验剂量,排除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后,进行全麻诱导,术中再予以追加。
两组均使用安氟醚为吸入麻醉药,依据麻醉深度调节浓度,全麻诱导均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术中使用相同的镇静药和镇痛药,麻醉机和监护仪。
硬膜外使用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结果表1硬膜外麻醉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与安氟醚吸入全麻组术中使用麻醉药结果比较(i±s)注:两蛆相比较K0.05表2硬膜外麻醉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与安氟醚吸入全麻组拔管时结果比较(j±s)停筠^j恢复一奎停药后刊喉反时纷药后睁眼反呷吸时n日佃i!I)饮复时问(m Jn)席时,i q(r ai nl注:两组相比较尸<0.053讨论临床医疗过程中,随着手术的开展。
全麻的例数越来越多,如何既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完成,又能减少术中麻药的用量和使患者及时地苏醒,以减少全麻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日益显得重要。
除了在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上,还可以从麻醉的方式上进行选择。
我院X于40例进行了硬膜外麻醉与吸人麻醉复合与单一吸入全麻进行了临床比较.其结果如表l、表2所示。
由于使用硬膜外麻醉与吸人麻醉的复合,使二者的优势得以互补。
术中硬膜外的应用可为腹部手术提供良好的肌松,相应地减少了吸人麻醉的用量,避免长时间深度麻醉的影响,对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有其优势,气管插管能提供有效的供氧.同时在胸科手术后还可利用硬膜外导管实施术后镇痛。
我们从这两组患者的结果中可看出硬膜外复合吸人全麻组不仅在术中药物的用量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术毕时停药后进行拔管时各项判断指标均优于单一实施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在临床使用中有着显著的优点,有着用药少苏醒快的特点。
同时其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更有经济上的优势,可相应地(转115页)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16100)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d i ci n e,S ept em be r2008.V06,N o.17表1206例危重患者病种构成比1.3转运仪器设备使用监护型救护车,车内配置除颤/,b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负压吸引器、血糖仪、氧气筒以及复苏抢救器械.如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呼吸囊、面罩、吸氧管.冰帽,各种复苏药物等。
每车配备技术熟练医师,护士各1名。
1.4转运途中救治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必要时给予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予心电,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⑦开通静脉通道,根据病情维持静脉用药。
④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⑤与本中心专家组及目的地医院保持联系。
2结果206例患者中。
转运途中心跳呼吸骤停4例,经抢救复苏成功2例,2例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由于脑疝形成,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危重患者均安全送达目的地。
转运成功率为99.03%,转运途中病死率为0.97%。
3讨论3.1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理由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水平还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危重患者还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建立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诊制度也是目前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的需要【3l。
转送危重患者的基本理由是为患者提供原来单位不具备的技术或专家的处理【4】.将危重患者转送至高水平的大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性的危重患者转运既能够加速医疗服务体系的合理分工,又有利于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协调配置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3.2危重患者转运前的准备及风险评估危重患者的转运对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危险,所以必须在权113复习病史资料和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谨防漏诊严重病情。
如脑疝形成.颈椎脱位或骨折、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包膜下积血、继发性脑出血等,注意是否存在潜在的,尚未察觉的生理功能紊乱.严防继发呼吸、循环衰竭。
对于一些可能迅速恶化的病情.如休克、颅内压增高、血气胸.严重内环境紊乱等,必须在转运前作出针对性处理,待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时,方可转运。
~些可能迅速恶化并且无法在转运途中实施积极干预治疗的疾病,如心跳呼吸骤停进行C PR者.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脏骤停者、腹部闭合伤致血压为O者、呼吸道梗阻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者.应属转运的禁忌证。
应于现场紧急处理或实施救命手术,待病情平稳后决定是否转运.应该强调的是,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工作可能面临较大的生命风险和法律纠纷,在征得患者家属理解和支持并履行风险法律文件签字同意书后方可转运。
我院急救中心建立了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诊制度,取得了较好的转运业绩,从未发生明显的医疗纠纷。
3.3危重患者转运的实施及注意事项在转运途中为维持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全转送到目的地,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包括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如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外伤处理等)。
专业救护技能(如创伤、中毒处理等),使用抢救治疗仪器技能(如呼吸机,除颤仪等X危重症监执灾害事故紧急救援时的基本应对技能等。
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尤其是对呼吸、循环功能支持效果的观察,并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如呕吐.呼吸道阻塞、抽搐躁动,出血,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等。
具体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注意对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
包括心电、血压、呼吸、气道压力、潮气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音的监测。
同时注意与简单易行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如患者脉率、脉搏强度、肢端末梢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再循环时间,可以大致反映出患者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皮肤、黏膜及颜色改变、有无发绀、患者的呼吸运动状态及双肺呼吸音检查结果可以简单评价患者呼吸功能情况。
简单的体格检查还可以发现仪器误差带来的误导,如血压过低时经甲床无创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可能失真,血压过高或过低时无创血压的监测数据也可有失真等等。
二是注意各管道的监测。
很多情况下,转运患者可能同时带有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此时的处理以固定防脱落、观察是否通畅为主.三是注意重要的原发病及并发症的监测,如颅脑创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的神志及瞳孔等变化的监测.参考文献【l】陈明玉主编.院前急救学【M1.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7.【2】李宗浩.中国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6):379-381.【3】苏磊,刘云松,秦伟毅,等.危重患者的陆地远程转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4):346.【4】刘晓江.危重患者转运的指南【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衡利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转送。
在实施转运前出诊医师必须仔细1994,15(4):241-243.●_…●-…●●…●。
…●■…●_…_●…●_…●…●_…__~●_…●_…(接155页)节约术中吸入麻醉药的成本。
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吸人全麻也要有一定的适应症,因其硬膜外穿刺操作费时,故不提倡使用于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需要尽快处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的使用中,通过掌握应用的指正,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确有其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