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开胸手术的应激反应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开胸手术的应激反应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开胸手术的应激反应【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差异。

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单纯全麻,Ⅱ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切皮后10分钟、胸腔探查、关胸时四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结果:Ⅰ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浆皮质醇浓度在四个时点均高于Ⅱ组。

结论:对于开胸手术及危重病人,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病人能够安全平稳的度过手术,且手术效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全麻;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应激反应开胸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

本文旨在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抑制开胸手术的应激反应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Ⅰ组:年龄(58.5±6.4)岁,体重(62.3±4.8)kg,男11例,女9例;Ⅱ组:年龄(59.4±4.9)岁,体重(61.2±5.6)kg,男8例,女12例。

术前均无明显心血管和内分泌异常,未进行激素治疗,年龄、性别、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1.2.1 麻醉前用药:术前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5 mg、阿托品0.5 mg。

Ⅰ组直接气管内插管;Ⅱ组先行T7~8硬脊膜外腔穿刺,置管后注入1%利多卡因加0.25%丁卡因混合剂3 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气管内插管,间隔60分钟行硬膜外腔注药3~4 ml。

1.2.2 两组麻醉均用咪唑安定5 mg、芬太尼0.2 mg、维库溴铵8 mg、丙泊酚100 mg诱导,以ohmeda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维泵输入,间断注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吸入异氟醚,术中两组均不输入含糖液体。

1.2.3 两组均在麻醉前、切皮后10分钟、胸腔探查、关胸四个时点记录各项参数。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插拔管应激反应和患者耐管研究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插拔管应激反应和患者耐管研究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插拔管应激反应和患者耐管研究
牛洪章;王秀岩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8
【摘要】@@ 全身麻醉过程中,诱导插管、术中耐管、术后拔管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各项激素分泌增多亦引起氧耗增加,外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血糖增多,引起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全麻不能只满足于睡眠、无痛和肌松还需要较好地降低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本研究意在探讨一种围全麻过程中对应激反应的保护措施及能否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耐管程度的表面麻醉方法.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牛洪章;王秀岩
【作者单位】47100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麻醉科;47100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对全麻气管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比较 [J], 王晓雨;刘环秋;许航;冯艳华;麻海春
2.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J], 谢奇朋;崔常雷;贺超;刘环秋;冯艳华;麻海春
3.硬膜外导管气管内表面麻醉减轻妇科手术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作用 [J], 高国峰;
王海涛; 张雷光; 吕志峰
4.一种表面麻醉气管导管抑制拔管时减轻应激反应的方法探讨 [J], 王红霞;雷爱玲;孙华柏;祝力群
5.经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拔管期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杨芳;柳爱军;王坤;王月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意义

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意义
a e t e i se e t e a d s e f rp e e tn h a mo y a c r s o s o ta h a nub to n s sa i f c i n a r v n g t e h e d n mi e p n e t r c e i t ain. h v f o i l Ke wo ds:g n r n s e i e iu a n s e i ra h a n u a in y r e e a a e t sa; pd r la e t sa;t c e li t b t l h h o
p t nsi eBgo p (P < .5 . eic e c fahc da t t ai a hg e i teA ai t nt ru s e h 0 0 ) T i neo c ya i a e i u t nw s ihrn h h nd t r rn b o f go p( 12 )ta eB g u 2 . % ) o d s n E i rl lc o ie i eea ru 6 . % hn i t r p( 10 .C n u i : p ua bokcmb dwt gn r nh o o d n h l
LU La g i ,D u - i g ME G X n —k i I i —t n U X e j n , N ig a n a a
( eatet f ns ei , f l t o i l Inr noi Mei oee H ho 0 05 h a Dp r n o A et s A ie H s t , n gl d a C lg , oht 10 0C i ) m h a i a d pa e Mo a c l l n
A s at Obet eT x l ete a t o iua bokcm ie i eea a etei f b t c : jci :oepo f y f pd rl l o bn dwt gn r n s s r r v r h se e c h l h ao

全身麻醉恢复期预防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恢复期预防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恢复期预防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邓小娥张丽凤周春峰谢显龙黄莹黄玲摘要综述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开展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预防的研究和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预防气管插管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技术,是外科手术施行全身麻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术后拔管操作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和气道反应,如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呛咳、支气管痉挛等,使术后切口再出血风险大大增加,不利于术后创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恢复⑴,严重影响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

近年来,D01:10.19792/ki.1006-6411.2021.11.005工作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邓小娥:女,本科,主管护师本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Z20190551)收稿日期:2020-03-29该并发症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已有多种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拔管期间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展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预防的研究和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提供借鉴。

1拔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在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麻醉深度的减浅,患者肌力、吞咽、呛咳反射恢复,伤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吸痰和拔管操作对咽喉部直接刺激等因素,可引起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和皮质醇大量释放,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反应,还会导致呛咳、喉痉挛、手术切口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导管是重要的应激源,拔管期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插管井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对150例高血压脑出血全麻术后达到气管拔管指征的全部拔出气管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待安稳后送返病房。

结果本组2例出现气管插管后舌后坠;2例出现气管插管后呕吐;1例出现气管插管后呼吸骤停。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必须严格遵守气管拔管指征,尤其是接近中度昏迷、深度昏迷的高龄患者,防止气管拔管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预防;处理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较多,如喉痉挛、气管萎陷,声门水肿,肺部感染,发生并发症后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密切观察、预防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出现[1]。

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科共实施了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46.9±3.1)岁,其中术前呈嗜睡状态的患者80例,浅昏迷状态的患者45例,中度昏迷状态的患者20例,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4例。

1.2 方法病人入室后全部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中顺利,术毕除4例深度昏迷的患者未能及时拔管外,其余146例患者经充分吸痰后,全部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

常规面罩吸氧,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2 结果(1)本组术前中度昏迷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出现2例舌后坠。

本组2例中度昏迷的患者均为62岁,全麻术毕查呼吸频率达12 次/min。

潮气量达250 mL,脱氧观察SpO2在90%以上,充分吸痰,咳嗽、吞咽反射存在,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这时患者出现吸气性通气困难,仔细观察发现有舌后坠现象,血氧从95%下降至80%,迅速面罩吸氧,口腔内置人一口咽通气道,几分钟后患者通气明显改善,安返病房。

(2)本组术前中度昏迷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出现2例呕吐。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者 ,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后 ,患者的血流动 力学参数 的较 平稳 ,能 良好抑制插拔 管时造成的心血 管应激 反 应 ,且麻 醉效果可靠、术后 苏醒快、肺功能状况及认知功 能良好 ,表 明全麻 复合硬膜 外麻 醉是一种较 为理
想 的 用 于胸 科 手 术 的麻 醉 方式 。 【 关键词 】全麻 复合硬 膜外麻 醉 ;胸科手 术;影 响 【 中图分类号】R 6 1 4 . 2 【 文献标识 码】B
( P> 0 . 0 5 )。
1 . 2 麻 醉 方 法 实施胸 科手术麻醉 前3 0 mi n ,静注:长托 宁0 . 5 mg [ 1 】 。开放静 脉 以进 行桡动 脉置 管处理 , 并连续监测 。
1 . 2 . 1单 纯全 麻
【 文章编 号】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7 . 4 0 . 7 7 8 7 . 0 1
胸科 手术 对患者 的创 伤性 大、应激 反应 较强烈 、术 中 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 用 时长 ,而且术 后疼痛 明显 ,因此 ,为胸 科手术 患者选 择 2 结 果 最佳 的麻 醉方式 是及其 必要 的。本研 究探讨 了全麻 复合硬 2 . 1 血流 动 力 学参 数 变 化 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的各方面的影响情况, 以供临床借 麻醉B组与麻醉A组 比较 ,拔管时 、拔 管后各项血流动 鉴参考,希望帮助减轻胸科手术患者的痛苦 ,具体如下。 力学参数指标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显著 ( P <0 . 0 5 )。
用咪唑安定0 . 1 mg / k g + 苯磺酸 顺阿曲库铵0 . 1 5 mg / k g + 芬 太尼4 ̄ g / k g + 异丙酚2 ~2 . 5 mg / k g J  ̄行静 脉诱导 ,术 中吸 入七氟醚 1 . 5 %~2 . 5 %+ 苯磺酸顺阿 曲库铵静脉注射 ( 每 间隔 2 5  ̄4 0 mi n 追加 0 . 0 1 40 . 1 5 m g / k g ), 以维 持 术 中麻 醉 。 1 . 2 . 2全 麻 复 合 硬 膜 外 麻 醉 硬 膜 外 穿 刺 选 择T 椎 间 隙 ,成 功 后 需 向 头侧 置 管 4 c m,现 试给 予2 %利 多卡 因4 mL,待 明确有 平面 后 ,以 咪唑安定0 . I mg / k g + 苯 磺酸顺 阿曲库铵0 . 1 5 mg / k g + 芬太尼 4 p g / k g + 异丙酚2 ~2 . 5 mg / k g 进 行静脉诱 导[ 2 】 ,插管麻醉 后 控 制机械通气 ( 吸纯氧 ),潮气量 :8 mL / k g ,呼吸次 数: 1 2 次/ mi n ,吸 呼 比=1 :2 , 以维 持新 鲜气 体流 量于 正常 值 范 围 内 。维 持呼 吸参 数不变 ,追 N2 %利 多卡 因6 mL,以 确 保 硬 膜外 麻 醉 完全 起 效 。术 中麻醉 维 持 : 吸入 七 氟醚 0 . 6 %~0 . 8 %+ 苯磺酸顺 阿 曲库铵 间断静脉注射+ 硬膜外持 续 泵入混合液 ( 2 %利多卡因+ o . 3 3 %卡因 )4 mL / h ~. 6 mL / h , 以术 中维持麻醉效果 。 1 . 3观察 内容 观 察记 录麻醉 诱导后 ,插 管时 、插管后 患者 的血流 动 力 学参数 的变化 情况 , 以及 苏醒时 间、应激 反应 、肺功 能

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苏

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患者 ASAⅠ ~Ⅱ级。患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分为 2组,各 36例。 观 察 组:男 21例,女 15例;年 龄 (3324±148)岁。体质量(5564±45)kg。对照组: 男 20例,女 16例;年 龄 (3332±126)岁。体 质 量 (5448±422)kg。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5mg。患者入 室后,建立静脉通路,静滴乳酸钠林格液 300mL。监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9月第 25卷第 5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19,Vol25,No5
·131·
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照组行气 管插 管 静 吸 全 麻:静 注 丙 泊 酚 2 mg/kg、咪 达 唑 仑 003mg/kg、维库溴铵 01mg/kg、瑞芬太尼 1μg/kg麻 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频率 8~ 12次 /min,潮气量 6~8mL/kg。吸入七氟醚,瑞芬太尼 01μg/(kg·min),丙泊酚 2~4mg/(kg·h)静脉泵 入维持麻醉,间断注射维库溴铵 01mg/kg维持肌松。 维持 PETCO235~45mmHg(1mmHg=0133kPa),BIS 45±5。手术结束前 15min停止麻醉用药。观察组实 施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全麻方法同对照 组。麻醉诱导前 15~20min于 T8~9间隙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 4cm并注入 13%利多卡因(消毒前注入 5mL,切 皮 后 胸 腔 镜 置 入 前 注 入 10mL。术 中 每 隔 30~45min注入 5mL)。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 (1)依据苏醒期躁动分级 标准[3]评估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0级:无躁动及呻吟。 1级:吸痰等刺激时轻度躁动及呻吟。2级:中度躁动及 持续 呻 吟,无 须 按 压。3级:剧 烈 躁 动,需 按 压 )。 (2)依据疼 痛 程 度 数 字 评 估 量 表 (NRS)[4]评 估 术 后 6h、12h患者的疼痛程度(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剧痛)。(3)依据智能精 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5]评估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 能(含定向力、回忆能力、语言力、计算力、记忆力 5项, 每项 6分。 <10分为重度障碍,11~20分为中度障碍, 21~26分为轻度障碍,>27分为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珋±s)表示,采用 t检 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观察组苏醒期发生躁动 2例 (556%),其中 1级、2级各 1例。对照组为 4例(1111%), 其中 1级 2例,2级、3级各 1例。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2.2 NRS疼 痛 评 分 术 后 6h、12h观 察 组 患 者 的 NRS疼痛评分 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见表 1。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方法:术中需行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全麻的对照组以及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时(S1)、单肺通气30min时(S2)、单肺通气60min时(S3)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

结果:所有患者OLV时较TLV 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均P<0.05)。

组间比较,S1、S2、S3时PaO2、PaCO2、Qs/Q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不会明显影响0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已广泛应用于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

这种麻醉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还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但是,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否会影响OLV患者的肺缺氧性收缩(HPV)、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动脉血氧合的问题,目前的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择期行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拟了解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择期行经胸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ASA I~Ⅱ级。

患者全部右侧卧位,左侧开胸。

其中男39例,女性2l例,中位年龄53岁,肿瘤无其他器官转移。

将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和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LP>0.05)。

所有患者未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术前未曾用过免疫抑制药物。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气管插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气管插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0 1 m ・ 一, .5 g k 丙泊酚 1 2m k 一, ~ g・ g 芬太尼 4 g・
k 一, 库溴 铵 0 1mg・ g 气 管插 管麻 醉机 控制 呼 g 维 . k ~, 吸, 参数 设 置 为 V T8~l 0ml・ g R 07 mi k R 1  ̄/ n呼 吸 比 I: E=1: , 鲜 氧 流 量 0 5~lL mn 吸入 氨 2新 . / i,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膜外阻滞对 围气管插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乳腺 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 5 例 , 0 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 A组 ) 单纯全麻组 ( B组) 每组 2 5例 , 术前一般 情况( 年龄 、 体重、 身高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术前 3 i 内注射 阿托 品0 5m , 巴比妥钠 10 0mn肌 . g苯 0 m , gA组入室先行 L 或 T 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4 成功后注入 2 %盐酸利多卡因3m , l 追加 1 %盐酸利卡因 25 . m 芬太尼混合液5m 、 1 ~ 0mn 针刺痛觉消失 ) l l 约 5 2 i后( 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后 , 同时给予扩容使血压接 近入室水平 , 然后给予同 B组全麻诱导和麻醉维持 , 术中微泵追加利多卡 因混合液 5m/ , ] B组麻醉诱导依次 h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 1 g・ ~, .5m k 丙泊酚 1 2m k ~, ~ g・ g 芬太尼 4 g・ g 维库溴铵 0 1 g・ g 吸入氨 k ~, . m k ~, 氟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 手术结束前 3 i停药。结果 A组在诱导期和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 0mn 定, 诱导后 MA 较术前低 , P 其他各观测值均较接近入室基础值( 00 ) B组在诱导后 M P较术前低 , P> .5 , A 气管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租谦.硬膜外麻醉与镇痛对术后转归的作用[J】.国外医学麻 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5:283.
[2】杭燕南,庄心良,主编.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2:94.
[]刘永勤。陈惠荣.吕立波.等.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用于胸科手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383.
[4]林桂芳.高巧兰,汪美娟,等.手术应激对葡萄糖代谢及内生胰 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274—276.
[收稿日期】2010一08一16 [作者简介】李亚莉(1972一),女,内蒙古赤峰市人。主治
医师。
万方数据
l资料与方法
I.I一般资料 4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I~Ⅲ级。年龄
45~61岁,体重58~79 kg。病种包括肺癌14例, 食道癌15例,贲门癌6例,纵隔肿瘤3例,支气管扩 张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为单纯全 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I.2方法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rng,阿托 品0.5 nag或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连接多参数监 护仪,监测ECG、HR、BP、sroz。I组单纯静吸复合全 麻。Ⅱ组选择T6~,或T7~8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端 爨管3.5 crfl,平卧后注入0.25%罗哌卡因5 ml,出现 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均以注射芬太尼2 ttg/kg、异丙酚2~3 me,/kg、维库溴铵o.1 n】g/I【g,行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4 ~16次/min,保证每分通气嚣在5I,左右。吸呼比I: E=1:2.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盯CQ 4.2~5。4 kPa)。氧流量1.5 L/min。术中吸入1%~2%异氟

三种表麻联合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三种表麻联合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三种表麻联合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背景:心血管不良反应是全麻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曾快。

为减少和预防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发生,国内外医学界多采用加深麻醉,一种或两种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及药物预防等措施,但是关于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的研究尚较少。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咽喉黏膜及声门下喷雾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应用在颅脑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方法: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2ml行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用喉麻管给予生理盐水2ml声门下喷雾,在气管导管前端涂上腔道润滑剂2g后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在2%利多卡因2ml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后,2%利多卡因2ml通过喉麻管给予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端涂腔道润滑剂2g行气管插管;C组患者为2%利多卡因2ml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2ml声门下喷雾,于气管导管前端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g后行气管插管。

麻醉诱导均采用快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芬太尼0.03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面罩控制呼吸给氧去氮4min。

达适当肌松后,用加强型气管导管(ID:女7.0mm,男7.5mm)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

麻醉维持用1%丙泊酚和盐酸瑞芬太尼,间断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根据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用量,维持Narcotrend指数在30~60。

术毕停止麻醉药输注,深麻醉下吸痰后将患者送入麻醉苏醒室,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SpO2>95%、潮气量>5ml/kg,唤之可睁眼时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医师拔除气管导管并收集资料。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身复合硬膜外麻醉围拔管期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腹部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实验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45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维持方法一致。

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结果:对照组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强烈,在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 DBP、SBP、HR显著高于拔管前5min (P<0.05)和实验组,其中吸痰拔管时最为显著(P<0.05)。

实验组仅在吸痰拔管时SBP、HR上升(P<0.05),拔管后5min大致恢复,DBP改变不显著(P<0.05)。

结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出现有着较高的预防作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复合硬膜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拔管和气管插管一样,会造成强烈的心血管反应。

按照相关的研究调查表明:拔管期高血压发生率保持在4%-65%的范围内。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我院接收治疗的9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围拔管期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特地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5例,实验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1.2±2.4)岁。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0.5±2.5)岁。

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1.2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同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出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排除存在精神病史或者是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排除不同意参与研究者[1]。

麻醉学专业知识:气管拔管对各个系统的影响的知识

麻醉学专业知识:气管拔管对各个系统的影响的知识

麻醉学专业知识:气管拔管对各个系统的影响的知识今天今天整理麻醉学中拔管对各个系统的影响的知识,内容如下:(一)呼吸系统由于许多原因,气管拔管后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在许多情况下,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是:全身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导致支撑上呼吸道的肌肉张力降低。

此类呼吸道梗阻通过手法操作(如仰头和托下颌)或应用器械(如口咽和鼻咽通气道)一般可相当容易地得到解决,但是,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因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危及生命。

对拔管的呼吸道反应包括咳嗽和屏气,这些反应不仅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有关,而且可影响手术效果,如实施上呼吸道或食道手术的病人,拔管时呛咳可导致伤口裂开及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包括心率增快和血压的明显增高。

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亦明显升高,这些心血管反应的机制基本类似于气管插管,即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心肌收缩力、全身和肺血管阻力增加。

在冠心病患者,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可破坏心肌的氧供需平衡,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拔管后在一些病人已发现心肌缺血的生化和心电图表现。

虽然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对大多数病人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在少数冠心病患者,一次严重的心肌缺血发作即可造成致命的后果。

高血压病人和严重妊娠高血压病人,对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类似于气管插管,此种高血压发作可导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和脑出血等。

(三)颅内压和眼内压由局部和全身拔管反应造成的继发性影响包括眼内压和颅内压增高。

对实施眼内和颅内手术的病人,气管拔管时可见眼内压和颅内压明显升高,尤其是拔管中患者出现呛咳和屏气时。

呛咳和屏气亦能增高胸内压和静脉压,从而可降低颅内和眼内静脉系统的引流量。

在已有颅内压或眼内压增高的病人,其压力的进一步升高可促发器官出现缺血或水肿,从而,对于一些病人,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抑制拔管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目的:探讨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

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GIE)和单纯的吸入麻醉(GI),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外周血管阻力(SVRI)、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排指数(CI)和平均动脉压(MAP)、耗氧量(VO2)和供氧量(DO2)等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SVRI、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会增加患者单肺通气早期耗氧量,降低DO2/VO2。

标签:吸入全麻;胸段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本次临床实验对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男12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4±1.2)岁。

患者ASA分级在Ⅰ~Ⅲ级,所有患者术前肺功能均完全正常,手术过程中需行单肺通气,且无冠心病史、肾脏疾病史、心脏病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 mg,不使用其他药物。

实验组行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GIE);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吸入麻醉(GI)。

1.3 观察指标手术过程中使用心排量检测仪对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等实施连续测定[1];同时使用心电监测仪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等指标实施连续监测[2]。

不同麻醉药物在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分析

不同麻醉药物在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分析

不同麻醉药物在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分析殷悦;王立伟;祖翠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anesthetics on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extubation reactions in airway surface anesthesia.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lower abdominal laparotomy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2% lidocaine group ( L group, n=20),0. 75% tetracaine group (T group,n=20),0. 75% ropivacaine group (R group,n=20),and control group (C group,n=20). Patients in L group,T group and R group were given the airway surface anesthesia with 5 mL of the anesthetics described above,but those in the C group were given 5 mL of NS. The MAP ( mean arterial pressure) ,SBP (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R ( heart rate) before the anesthesia induction,just at the intubation,3 minutes after the intubation,Just at the extubation and 3 minutes after the extubation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the choking cough score during the anesthesia awakening period and bad memory scor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visit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HR,SBP and MAP of patients in the four groups after the intub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ubation ( P<0 . 05 ) .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 group,the HR,SBP and MAP of patients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5),and the HR,SBP and MAP of patients in 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and T group (P<0.05). The HR,SBP and MAP in C group after the extub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and R group (P<0. 05),but those in 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 P<0 . 05 ) . The choking cough score and bad memory score of patients in T group and 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and C group ( P<0 .05 ) .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2% lidocaine and 0 .75%ropivacaine,tetracaine could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intubation reactions.【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8)003【总页数】5页(P360-364)【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表面麻醉【作者】殷悦;王立伟;祖翠华【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9;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全身麻醉后喉镜置入、气管插管或拔管时,都会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进而造成血流动力学波动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插管或拔管应激反应[1].如何抑制插管或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对全麻患者的健康,甚至对合并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患者的生命安全都至关重要.临床上为解决插管或拔管应激反应而采用局麻药物行表面麻醉,但不同的局麻药物都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抑制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提供药物参考.1.1 观察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研究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0~67岁,平均(52.19±8.94)岁.根据所选表面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 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L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插管到拔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2](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在充分肌松条件下直接喉镜显露喉头Ⅰ或Ⅱ级者;2)插管到拔管时间为2~3 h;3)出血量少于总体积的15%;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排除标准1)有麻醉药过敏史;2)插管时出现意外的患者;3)合并有脏器功能异常、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高血压的患者;4)术前服用过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药物;5)检测指标不完整的患者;6)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4 手术及研究方法1)麻醉前处理: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及凝血功能、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材料.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6 h.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乙奎醚0.5 mg、托烷司琼2 mg,且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脑电双频指数等;2)麻醉过程:采用静脉注射复方乳酸钠250 mL行麻醉诱导,然后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同时面罩给氧手控呼吸,当肌肉完全松弛、BIS降至50~55时,用喉麻管以5 mL表面麻醉药物(L组2%利多卡因,T组0.75%丁卡因,R组0.75%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行咽喉及气管内黏膜均匀表面麻醉,面罩加压辅助呼吸2 min 后,行气管插管术,插管均由2名麻醉医师在30 s内完成,成功接管后行机械通气(VT:8 mL/kg,RR:11~13次/min,呼吸比为1∶2);3)麻醉维持:术中全麻药物维持以丙泊酚4~8 mg/(kg·h-1)和瑞芬太尼0.1~0.18 μg/(kg·h-1)持续静脉泵注,BIS维持在45~60,并定期追加肌松药、硬膜外局麻药维持平面;4)麻醉苏醒:预计手术结束前8~12 min结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入.手术结束后呼叫患者,等患者意识苏醒、吞咽咳嗽等生理反射恢复后,改为自主通气,潮气量和通气量接近正常暂停吸氧5 min,血氧饱和度≥97%时拔除气管导管.患者完全清醒之后,脱氧观察1 min,确保生命体征平稳正常之后将患者送返病房.1.5 观察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min(T2)、拔管即刻(T3)及拔管后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2)呛咳评分:根据拔管时呛咳程度评分,0分表示呼吸均匀、无呛咳,1分表示轻微单次呛咳,2分表示多次呛咳,持续时间<10 s,3分表示连续呛咳,持续时间>10 s;3)拔管时不良记忆评分: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拔管时不良记忆及痛苦程度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不良记忆,5分表示中度痛苦,10分表示非常痛苦.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AP,SBP,HR与不良记忆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性别等二分类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 4组患者不同时点MAP比较4组患者在T0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组、C组MAP在T2时与T0,T1相比显著升高(P<0.01),L组、T组在T0,T1,T2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T2,T3时,C组MAP较另外3组显著升高 (P<0.05);T2时R组MAP比T组、L组显著升高(P<0.01),L组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C组MAP比T组、R组显著升高(P<0.05),但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 4组患者不同时点SBP比较4组患者在T0时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组、C组SBP在T2时与T0,T1相比显著升高(P<0.01),L组、T组在T0,T1,T2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T2时,C组SBP较另外3组显著升高(P<0.05);T2时R组SBP比T组、L组显著升高(P<0.01),L组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C组SBP比T组、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 4组患者不同时点HR比较4组患者在T0时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组、C组HR在T2时与T0,T1时相比显著升高(P<0.01),L组、T组在T0,T1,T2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1,T2时,C组HR较另外3组显著升高(P<0.05);T2时R组HR比T组、L组显著升高(P<0.01),L组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C组HR比T组、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 4组患者拔管时呛咳及不良记忆比较T组、R组的呛咳评分与不良记忆评分较L组、C组显著偏低(P<0.01);L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应激反应是由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主要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是机体保护和适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应激反应发生时肾上腺髓质的活动显著增加,导致儿茶酚浓度迅速升高,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导致插管与拔管应激反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的选择、药物浓度的选择等[4].不同局麻药物对气管插管与拔管反应的影响不同,都有一定的缺点与优势.利多卡因是中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是阻止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局麻作用,具有穿透强、起效快、弥散广、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5].罗哌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对于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具有作用时间长、脂溶性好但临床过敏反应相对更多等特点[6].丁卡因亦称地卡因,具有表面穿透力强、吸收快、作用强、长效等特点[7].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提供抑制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临床药物参考.本研究通过对3种常用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比较发现:C组插管前后、拔管时、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和不良记忆评分等比较可证实插管和拔管气道应激反应的存在,T组、L组、R组在拔管时和拔管后的各数据均较C组降低,说明这3个药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插管和拔管气道应激反应.L组在拔管时的指标与C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利多卡因的作用在此时已经消失,这可能与其在体内代谢快有关,这与黄焱哲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R组插管后指标较L组显著偏高,提示0.75%罗哌卡因抑制插管反应明显不如2%利多卡因起效快,而拔管时指标比L组和C组偏低,可能与其作用时间较长有关,这与张书力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T组在插管后各项指标与L组无明显差异,而在拔管前和拔管后各项指标与R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提示在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上与2%利多卡因相似[10],而作用时间上又与0.75%罗哌卡因相似,说明丁卡因在T0到T4时刻的整个过程中仍然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且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综上所述,0.75%丁卡因气道表面麻醉起效迅速,且作用时间较长,可同时抑制气管插管和气管拔管引起的气道应激反应,相比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其抑制插管反应效果更好.但本研究因受样本量及样本来源等原因的限制,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相关文献】[1] Meng Y F,Cui G X,Gao W,et al.Local airway ane- sthesia attenuates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intubation and extubation in hypertensive surgical patients[J].Med- ical Science Monit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Expe- rimental & Clinical Research,2014,20(251):1518-1524.[2] Enterlein G,Byhahn C.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 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J].Der Anaesthesist,2013,62(10):832-835.[3] Goarya R S,Mathur A.I/V bolus dexmedetomidine atte- nuates the airway reflexesand hem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extubation following general anaesthesia[J].2014,3(65):14114-14128.[4] Sener E B,Ustun E,Ustun B,et al.Hemodynamic responses and upper airway morbidity following 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Conventional laryngoscopy versus an 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J].Clinics,2012,67(1):49-54.[5] 李德文,李响,刘建涛,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及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对犬异氟醚吸入麻醉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48(23):120-121.[6] 肖实,曲良超,陈文波,等.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3):228-230.[7] 张梅,张云玲,何文静,等.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丁卡因联合表面麻醉在喉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97-99.[8] 黄焱哲,沈霞,李文献.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静脉注射对显微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苏醒期气管拔管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4,37(4):284-287.[9] 张书力,李进,王加芳,等.不同局麻药气道表面麻醉抑制插管及拔管反应的效果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16(6):4851-4853.[10] 叶坚,郭赐贶,黎健萍,等.医院层流洁净手术部运行初期引起医务人员身体不适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14(6):526-529.。

全身麻醉拔管呛咳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拔管呛咳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拔管呛咳的研究进展吴茄茄;岳子勇【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24)1【摘要】全身麻醉苏醒期由于麻醉减浅,气管导管或分泌物等对气道的刺激常可诱发呛咳反射,并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恶性心血管事件、切口再出血等.呛咳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气管和隆突部位迷走神经以及感受器分布密集,且该部位对机械性刺激比较敏感,受到刺激诱发呛咳引起一系列不良心血管反应.为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已有各种抑制拔管呛咳的方法和研究,如深麻醉拔管以及短效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艾司洛尔等药物的应用.%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waning ,due to anesthesia lightening ,tracheal or secretions and other airway irrita-tion can often induce choking cough reflex ,and lead to a series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such as maligna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wound rebleeding .The mechanism of choking cough may be densely distributed tracheal and carina and vagus nerve and sensoryreceptors ,which is more sensitive to mechanical stimulation ,and causes a series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reactions induced by coug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adverse events ,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and resear-ches for suppressing extubation choking cough , such as deep anesthesia extubation ,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hort-acting opioids, dexmedetomidine,lidocaine,esmolol etc.【总页数】5页(P150-154)【作者】吴茄茄;岳子勇【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J], 倪诚;戈晓东;岳云2.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时机的研究进展 [J], 禹二友;赵静(综述);童易如(审校)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右美托咪定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呛咳反应效果比较 [J], 温传允;朱玫;谢国柱;孙灿林4.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右美托咪定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呛咳反应效果比较 [J], 王婷; 郑诗; 刘燕君; 黄琳; 刘美丽; 胡琳5.利多卡因在预防全身麻醉拔管呛咳中的应用进展 [J], 蒋迅; 余树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82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的对照组(41例)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41例),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好,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少,P<0.05。

结论:给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少,值得借鉴。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老年;腹部手术;肺部感染;肺功能腹部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这种治疗方式对麻醉方式、药物类型、剂量选择等要求较高,必须进行合理的选择,否则会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及预后。

老年患者术中、术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还可能导致脏器功能衰退,加大手术麻醉风险[1]。

本文选取我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82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82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女为24例、17例,年龄62至79(69.23±5.13)岁,观察组男、女为25例、16例,年龄61至78(68.11±5.25)岁。

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术前无肺部感染者;无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基础疾病急性期。

1.2方法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椎间隙穿刺,植入硬膜外导管3公分。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气管拔管时会出现喉痉挛、通气障碍等呼吸道并发症,而呛咳可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缺氧、支气管痉挛、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伤口裂开出血等诸多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

因此我们力求找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呛咳反应的麻醉方法。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A组50例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50例行单纯全麻,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排除存在咽部不适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术前30min肌注长托宁0.5mg,安定10mg,其他患者均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

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开放外周静脉。

A组取相应的硬膜外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1.5~2mg,芬太尼3~5ug/kg,依托咪酯0.2~0.3mg/kg,利多卡因1~2m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维持每隔50分钟硬膜外腔注入1.33%利多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异丙酚2~4mg/kg.min,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B组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1.5~2mg,芬太尼3~5ug/kg,依托咪酯0.2~0.3mg/kg,利多卡因1~2m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5ug/kg.min、异丙酚4~8mg/kg.min,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大于350ml以上,呼吸空气5分钟SPO2≥95%时拔除气管导管。

1.3 监测指标记录气管拔管期的拔管质量评分(1分为平稳拔管,无呛咳;2分为呛咳1~2次;3分为呛咳3~4次;4分为呛咳5~10次;5分为拔管困难,喉痉挛或呛咳>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1-15T14:23:3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显才姜义张遇春张桂文[导读] 气管拔管时会出现喉痉挛、通气障碍等呼吸道并发症,而呛咳可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缺氧、支气管痉挛、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伤口裂开出血等诸多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

李显才姜义张遇春张桂文(辽宁省阜新市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麻醉科辽宁阜新 1230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01-02
【关键词】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气管拔管时会出现喉痉挛、通气障碍等呼吸道并发症,而呛咳可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缺氧、支气管痉挛、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伤口裂开出血等诸多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

因此我们力求找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呛咳反应的麻醉方法。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A组50例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50例行单纯全麻,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排除存在咽部不适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术前30min肌注长托宁0.5mg,安定10mg,其他患者均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

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开放外周静脉。

A组取相应的硬膜外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1.5~2mg,芬太尼3~5ug/kg,依托咪酯0.2~0.3mg/kg,利多卡因1~2m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维持每隔50分钟硬膜外腔注入1.33%利多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5ml,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异丙酚2~4mg/kg.min,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B组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1.5~2mg,芬太尼3~5ug/kg,依托咪酯0.2~0.3mg/kg,利多卡因1~2mg/kg,维库溴铵0.08~0.1mg/kg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5ug/kg.min、异丙酚4~8mg/kg.min,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大于350ml以上,呼吸空气5分钟SPO2≥95%时拔除气管导管。

1.3 监测指标记录气管拔管期的拔管质量评分(1分为平稳拔管,无呛咳;2分为呛咳1~2次;3分为呛咳3~4次;4分为呛咳5~10次;5分为拔管困难,喉痉挛或呛咳>10/分)。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记量数据以x±s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拔管质量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表1)。

表1 拔管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 1分 2分 3分 4分
A组 50 42 6 2 0
B组 50 5 36 6 3
3 讨论
呛咳常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瞬间发生剧烈变化,胸膜腔内压明显升高,影响静脉回流,脑脊液压力升高。

剧烈呛咳还可能损伤肺泡壁造成气胸,严重时会导致暂时性大脑局部缺血,颅内压升高,面部和颈部小血管破裂出血[2]。

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常因麻醉减浅、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伤口疼痛等,引起呛咳、呼吸急促甚至躁动,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明显增加,设法减轻全麻拔管期呛咳等反应及其引发的心血管反应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3]。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气管拔管期呛咳反应率明显降低的可能原因:(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苏醒更彻底。

硬膜外阻滞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根,降低外周与中枢敏感化,从而有效地削弱炎症与疼痛所致应激反应,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地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2)硬膜外麻醉具有超前镇痛作用,有效的缓解了术后疼痛,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地减少了躁动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呛咳反应,(3)硬膜外麻醉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临床麻醉中部分患者在接受椎管内阻滞后就表现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尤其在麻醉平面较广的患者,镇静作用更明显[4]。

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拔管期很少发生躁动,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呛咳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Gulerg,Akin A,Tosun Z,et al.Simple-dose dexmedetomidine attenuates airway and circulatory reflexes during extubation.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1008-1091.
[2]余骏马,陶汉,董春山,等.瑞芬太尼抑制气管内表面麻醉时呛咳反射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558-559.
[3]罗铁山,钱若筠,黄建成,等.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37-139.
[4]马汗祥,马妮娜,毛晶晶,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79-7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