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从理解麦克卢汉开始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创了当今习以为常的术语“媒介”,提出了今天的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地球村”、“信息时代”,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
如今,我们真正已经生活在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中感受、接触、使用各种“媒介”。
有趣的是,我正是通过网络电子书的方式阅读到《理解媒介》,与同好此书之人交流感到精彩或者困惑之处。
粗浅的通读一遍之后感到要想真正读懂麦氏的思想还需要再仔细看上几遍。
不过,还是产生了有一些关于“冷媒介”“热媒介”问题的思考。
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传播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参与程度低,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而“冷媒介”与此正好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
麦克卢汉所谓的“热媒介”是指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等,而“冷媒介”则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的提出,启示了我们不同媒介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研究传播学时不能忽视对所运用的具体媒介的研究。
但是这个定义的划分却缺少理论规范,不够科学严谨。
麦克卢汉牵强地把电视和电影分别划分在“冷媒介”和“热媒介”的范畴内。
原因仅是:他认为电影的光源和视线的位置关系是正好相反的。
电影观众的视线受背后的光源将其诱导到前面的银幕上,电视观众则直接面对显像管这一光源。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受众来说,电视是外部世界,比电影更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读。
由此,他认为电视是“冷媒介”。
麦克卢汉只在显像技术上把电视和电影区分为冷热媒介,未免过于武断。
显像的过程并非受众参与的,受众最终只是看到屏幕上的影音图像,所以我认为,电视和电影的传播手段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受众视觉、听觉地冲击来完成传播的过程。
《理解媒介》-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Word版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1964年,麦克卢汉所著传播学巨作《理解媒介》横空出世,一经出版,即获得如潮好评,其中许多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既是讯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机器新娘》和《理解媒介》的出版使其声名大作,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
他声誉沉载,一生颇富戏剧性--在世时毁誉之声别若天壤,直至上世纪末思想才被认同,而网络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洞见为当代所推崇,同时代人均不能望其项背。
联系实际,我对《理解媒介》《机器新娘》中,麦克卢汉的思想有如下的理解:1.环球村。
在信息化时代,全球性的交流日趋紧密,经济趋于统一,不断整合,时间空间的差别逐渐削弱,地球由过去以地区为界以国为界转向结为一体。
在信息化时代,讯息传播的迅速和无国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实现贸易、文化、科技的高度自由化,通讯领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空前的接近,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全球3.0时代,跨国公司取代国家成为交流主体,国家发展由早期的武力扩张变为以智慧和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与合作。
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过程正是“环球村”概念的真实写照。
2.“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这一观点是随着电视称为主流媒体之后提出来的观点,对麦克卢汉来说,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媒介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而改变,而人也因为媒介的形态而产生新的尺度,因此改变着整个社会形态。
用“讯息”一词将其中的联系结合到一起。
它重塑着社会形态,因此,控制媒介的人即可控制社会,是尺度和标准的把关人,即控制媒介就体现着权力,给每个时代创造出了新的环境,使人们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下形成新的习惯,新的社会结构,对应着新的信息识别系统,新的符号,即也代表着新的讯息。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在书中,麦克卢汉的定义是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的。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理解媒介>>麦克卢汉著p64 ‘一种感觉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刺激加强则麻木,刺激减少则神秘主义凸现。
p68 ‘与其说他们节省劳力,不如说它们容许每个人单干。
“省力”的电器’电力时代是个人主义社会性实践的真正开始。
p74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p93 ‘人曾经以高度的忠诚伺候他的柳条船、独木舟、印刷术和一切人体器官的延伸。
他现在要以同样准确的伺服机制去为自己的电力技术服务。
但是这里有这样一种差别:过去的技术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而电力技术却是完整的、无所不包的。
’电力时代第一次将人们的生活完整变化。
p109 ‘麻烦时代或巨变时代产生黩武主义,黩武主义又产生帝国和扩张。
’p142 ‘军国主义本身是落后地区技术教育和技术加速发展的主要道路。
’黩武和扩张都是内部矛盾的结果以及解决方法。
p165 ‘帐篷、印第安人的圆顶棚屋、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洞穴,在视觉意义上并非是圈定的空间,因为它们遵循的是动态的力线(dynamic lines of force),如像三角形一样。
’p199 ‘一种东西流行时,它就具有通货的性质。
时装能创造财富,它创造财富的方式是使纺织品流动,因而使纺织品日益流行。
这一过程我们在“货币”那一章已经看到了。
钟表是转换工作任务,创造新的工作和财富的机械手段,它通过加快人际组合来完成这一职能。
通过协调和加速人的会晤和行动,钟表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数量。
’一种东西的流行能带动其周边,包括其构成物和功用。
而钟表则使得其功用——时间,以及人们的交际效率得到一种流行性的提高。
p199 ‘个人从自然控制和部落掌握中解放出来这种双重转换,并非是不受惩罚大。
然而在电力时代条件下向自然和部落的回归,又单纯地带有致命的色彩。
’电力时代能使人从印刷时代的分裂和工具理性中解放,然而这种解放显然不应该是天真地回到前印刷时代。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著的著名著作,该书深刻地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完《媒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电报、电话、电视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媒介》让我认识到,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全球村庄”的概念,他认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加速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麦克卢汉的观点和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寻找解读麦克卢汉的钥匙_再读_理解媒介_论人的延伸_[1]
寻找解读麦克卢汉的钥匙———再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周 亭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
1964年该书出版,由于其新颖而富有争议性的论断,在西方社会引起了震荡,也确立了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杰出的媒介思想家的地位。
在这本书里他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被后人称作是“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
直到今天麦克卢汉的观点仍然会引发研究者的许多兴趣与争议。
为什么他会流行,为什么他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为什么又会持续地引发争议?麦克卢汉是一个话题人物,他的身上被贴满标签,我们可以先通过这些标签认识一下麦克卢汉,也许这对于读懂他的思想非常重要。
麦克卢汉的“标签”麦克卢汉的第一个标签是“文学批评家”。
麦克卢汉是文学博士,最初在多伦多大学教授的也是英美文学,他的知识背景在他的著作当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麦克卢汉不但观点超前,而且文风华丽,比喻晦涩,用典艰深,对警语、格言、典故、暗喻的使用几乎到了滥用的地步。
《理解媒介》第一章的标题是“媒介即信息(The M edia is The M essage),这是麦克卢汉最为知名的警句,也是他的媒介三论当中最令人费解、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观点。
他开篇就用自动化和电光的例子来阐述为什么媒介是信息,接下去就旁征博引,从莎士比亚的作品到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精神病学家的观点,从艺术领域到技术领域来充分阐释他的观点。
正因为他的这种语言风格,在英语和法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麦克卢汉式”(M c Luhanesque),用来形容一堆毫无关联的事物。
文学批评家时期的麦克卢汉作品相当隐晦难懂。
他的文章常常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充满了各种暗喻,这种表达方式让他的观点看上去有如“神喻”。
麦克卢汉的第二个标签是神喻的发布者———“先知”①。
这位先知说了很多让普通人费解的话,他说“电光是单纯的信息”,他说“我们正在退出视觉时代,进入听觉和触觉时代”,他说“我们是电视屏幕,我们身披全人类,人类就是我们的肌肤”。
以麦克卢汉的方式理解网络媒体
以麦克卢汉的方式理解网络媒体马歇尔·麦克卢汉是本世纪影响最大也最负争议的传播学者:他以一种无所不知的智者的形象横空出世,将媒介的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随时喷薄而出的激情对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指点江山。
尽管有人说他的学说是在说“梦话”,对其频频发难,但是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越来越多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联系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的高度推崇,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对人类未来的走向具有惊人的洞察力。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
人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媒介的内容之上,比如说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
但是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他认为人类每引入或发明一种媒介,那么媒介本身会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必然会为人类的社会或生活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形态。
麦克卢汉着重指出了在印刷品时代,由于人们习惯于进行机械的,线形的思考,因而对于媒介自身的形式缺乏关注;但是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整体的,集合的感觉,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型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麦克卢汗在此举了立体派画家与传统画家的区别:他们不再强调透视的技巧,而是迅速将抓住事物的整体感觉将其呈现出来。
这与网络和传统纸质媒体的区别何其相似!比如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读者在传统媒体上只能按部就班的读一篇报道及相关评论,如果是一个连续报道,某些读者可能还需要查找前面的报道,甚至可能还有相关背景资料媒体无法提供完全,需要读者在别的地方搜寻;还有,如果读者希望知道别人对此事的看法那么他还需要专门花时间与人沟通和交流。
那么在网络媒体上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比如说前不久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甘朱事件”。
如果受众在某知名网站上点开一个专题来看的话,那么他应该很快就能获得对此事的整体印象。
大部分网站报道该事件的专题都会包括:甘德怀的基本情况及本人发言,朱苏力的基本情况及本人发言,甘的支持者及其言论,朱的支持者极其言论,网站本身的报道和言论,事件相关人士的基本情况和言论,网友的评价,相关网站的链接等等。
智媒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对话
智媒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对话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媒介形式的不断演变,我们正步入一个被称为“智媒时代”的新纪元。
这个时代的特点在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入媒介传播,使得媒介与人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惊喜的我们也不禁思考:在智媒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媒介的本质和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解读媒介理论先驱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思想,特别是他的“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等核心观点,探讨智媒时代下的媒介理解与应用。
本文将采用断片式对话的形式,模拟麦克卢汉与当代学者的思想碰撞,以期在对话中挖掘出对智媒时代媒介理解的新视角和启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麦克卢汉的理论精髓,还能在对话中找到智媒时代媒介发展的新方向。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媒介理论对理解媒介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围绕着“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及“冷媒介与热媒介”等核心概念展开。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强调媒介本身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媒介所传递的内容。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它更是一种社会工具,能够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交结构。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
他认为,不同的媒介会对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强化或弱化的作用,从而改变我们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文字媒介强化了我们的视觉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广播媒介则强化了我们的听觉和想象能力。
麦克卢汉还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他认为,冷媒介提供的信息量较少,需要受众投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来填补信息的空白,如诗歌、绘画等;而热媒介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受众只需被动接受即可,如电影、电视等。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并重新理解媒介理论,特别是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理论出发,探索媒介如何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与感知。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至今仍对媒介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加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扩展麦克卢汉的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媒介环境。
本文将首先回顾麦克卢汉的核心理论,分析他如何理解媒介对身体和感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媒介如何进一步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对我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媒介如何成为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扩展和深化麦克卢汉的理论。
这个框架将强调媒介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以及媒介如何与我们的身体、感知和认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通过这一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介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主张颠覆了传统对媒介的理解,为媒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张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类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环境。
他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所传递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媒介本身所带来的新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图像或声音,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所承载的新的感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进一步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媒介所传递的具体内容。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时间:2012-02-18 11:10:00 作者:; 来源:● 马文博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
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
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
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说服与改变等研究,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
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
和他的工作相比较, 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注释。
”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依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考、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发展。
如果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研究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能力的延伸,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传媒学理论中,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是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概念。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中介工具,而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他的媒介观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即讯号、媒介即社会”等观点,意在揭示媒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载体和传递者。
在他看来,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改变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力量。
通过不同的媒介,信息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形态,传递给受众。
例如,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则更注重文字的传递。
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其次,麦克卢汉强调媒介即讯号。
他认为,媒介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符号和意义。
在社会交流中,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
而这些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式,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中创意的运用、电影中特定的拍摄手法等,都会通过媒介讯号来传达情感和观点,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麦克卢汉将媒介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塑造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种力量。
通过媒介,社会的信息秩序、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等得以体现和巩固。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选择新闻的方式,塑造了社会对于不同事件的关注和认知;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介则通过构建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来影响受众。
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旨在揭示媒介的深层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通过媒介,信息被塑造成不同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符号和讯号的传递影响着信息的意义和理解,同时,媒介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2读《理解媒介--媒介即人的延伸》有感2100字
读《理解媒介--媒介即人的延伸》有感闲暇时间,我开始阅读《理解媒介--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本书籍,它是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便是通过这本《理解媒介--媒介即人的延伸》而声名鹊起。
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而不是用实证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在这种艺术的探索中,麦克卢汉得出了那个后来震惊世人的结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这本书中马歇尔·麦克卢汉用了七章的内容,来向我们提出了著名的三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这三论贯穿全书,意图颠覆以前的所有传播理论,而建立一个新的理论王国;在他眼里,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在强化人体感官功能的同时,也同样意味着截除。
尽管媒介强化了我们某个感官的能力,成为代替性的工具,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身体原来那部分的功能会随之退化而感到麻痹。
在作者看来把“截除”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用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用来缓解媒介对人体造成的压力。
当它发生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隔离或麻醉,通过这种自我保护式的麻痹使人意识不到所发生的事情和媒介对于我们的影响。
“自我截除是中枢神经系统解压的直接手段。
很容易用它来说明传播媒介的起源,从言语到电脑的起源都可以用它来说明。
”如果用麦克卢汉的观点,看待当今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行为习惯,人们对新兴的媒介技术的依赖,也正是自我截除的后果。
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中,生长着各式各样的应用,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可以说,每个服务的背后都是欲望的延伸,这些延伸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美团”是惰性的延伸,代替双手双腿完成日常生活;“抖音”是好奇的延伸,不断提升着我们对于新奇体验的阈值;我们常在朋友圈发表评论,朋友圈何尝不是表达的延伸。
延伸又使我们麻木,当媒介技术对我们产生超强的刺激时,我们为了远离这种刺激带来的不舒适感会采取自我截除的措施,从而导致了自我的麻木与无意识。
传播学著作 理解媒介
传播学著作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部传播学著作。
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过热的媒介”和“逆转:人的延伸的逆效应”。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从这个角度而言,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外,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冷媒介”和“热媒介”的概念。
他将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两种类型,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需要受众参与其中以填补空白;热媒介则是指传达的信息量多而清晰,不需要受众进行过多的思考。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学著作,它的出版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媒介和传播的深入思考,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如果你对媒介和传播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修改。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将为你生成更加详细的内容。
媒介文化与媒介间性——从麦克卢汉、莱文森等人的相关观点理解媒介文化
究 的全 新视 角 , 为理解 更 高层次 上 的媒 介 文化 意义 ,
为 编辑 积极创 新媒 介迈 出了最重 要 的第 一 步 。 莱 文森 发 展 了麦 克卢 汉 的思 想 , 认 为人 具 有 他
视、 网络 荧屏 等媒 介载 体 , 无不 凸显 着新 旧媒 介交互
性特 征 。
一
能 动性 , 能够 主 动改进 媒介 , 任何 一种 后继 媒介都 是
对前 一种 媒介 的补救 , 是对 过 去 每 一 种 旧媒 介 的 都
一
、
理 解 媒 介 文 化 : 辑 创 新 媒 介 编
些 先 天不 足 的功能 的补救 , 切媒介 都是 “ 一 补偿 性
不 同于 同 时代 的主流 观点 , 克卢汉 独辟 蹊径 , 麦
随着 社会 文化 传 播 的需 要 , 断创 新 媒 介 。在 文 化 不
的传 播 过程 中 , 当一 种 旧媒 介 不 能 满 足人 们 日益 增
长 的文化 需求 时 , 辑 就会 在 旧媒 介 的 基础 上 选 用 编 新媒 介 。 由编 辑创 新 的一 切 媒介 , 是在 延 伸 着 优 都
渗透 、 互推 动 、 生共 荣 的现象 。 相 共
在麦 克卢 汉看 来 , 介 本 身 的 意义 远 大 于 媒 介 内容 媒
的意 义 , 只关 注 内容 会 影 响 我 们 对 媒介 的理 解 。我
为 什 么我 们 灿烂 的 民族 文化 能 够 新之 又 新 , 众
多经 典 文化 能够普 及大 众 ?那是 因为 编辑 总能够 伴
摘 要 : 旧媒 介 间 存 在 补 救 、 新 、 累 和 增 值 的 现 象 , 已被 广 泛 证 明 了 的 媒 介 互 补 增 生 规 新 更 积 是 律 。现 代 编 辑 在 文 化 建 构 中 主 体 地 位 的 确 定 , 明 编 辑 能 够 积 极 创 新 媒 介 。 编 辑 创 造 出 的 文 化 就 说 是 媒 介 文 化 。“ 介 间性 ” 现 出 的 多媒 介 交 互 特 性 , 文 本 、 视 作 品 和 影 视 后 出版 物 等 诸 多媒 介 媒 体 在 影 中 得 到 了很 好 的 运 用 。 多媒 介 的 交 互 运 用 有 利 于 文化 的 广 泛 传 播 和 多元 化 发 展 。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
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而是包容了一切能让人与其他元素发生关系的物质。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与批判,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及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他的理论是极其主观的,天马行空的立论方式实在让我难以企及,这样也不难想象在当时那个时代这些观点的提出是如何引起社会争议的。
但从现在来看,麦克卢汉确实站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思考媒介并提出了十分有预见性的设想,并在现代还在不断的被验证,堪称经典。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
该书首次提出了一些我们至今听起来都不过时的金句,如“地球村”、“信息时代”等。
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他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一种延伸,无论是皮肤的手的还是脚的延伸,对整个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影响”。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四种观点。
第一,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第二,“媒介即是讯息”他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对讯息有重大影响,决定了讯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
第三,“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与人是相对独立的。
不同媒介对不同感官起作用,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
第四,“冷媒介和热媒介”。
低清晰度的媒介(如电话、电视、口语)叫“冷”媒介。
因为它们的清晰度低,要求人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热”媒介。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1.麦克卢汉理论:媒体是消息传递的媒介,其核心观点是“媒体即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该理论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认为媒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2.侯世达的传媒效果理论:传媒效果理论认为,媒体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所呈现的思想、观点和信息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和塑造。
侯世达强调媒体对受众接受信息和形成观点的影响程度,他提出了“平面效应”和“倒置效应”等概念,分析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方式和效果。
3.哈拉尔德·因特文理论:哈拉尔德·因特文将媒体定义为人类传播和交流的工具,他提出了“媒体即扩展人”的观点。
他认为,媒体通过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范畴,成为人类文化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塑造作用,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改变人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4.双向传播理论:双向传播理论强调,传媒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互动与受众进行双向沟通。
双向传播理论把传媒看作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强调受众对媒体的反馈和参与的重要性。
传媒不再是单方面塑造和影响受众的工具,而是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和共创的过程。
综上所述,传媒的四种理论具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重点,分别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媒体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媒体的扩展人性质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传媒的影响、作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5.麦克卢汉理论麦克卢汉理论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根据他的观点,“媒体即信息”,媒体通过传递信息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他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中立的传播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
麦克卢汉关注了媒体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他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
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
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
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说服与改变等研究,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
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
和他的工作相比较,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注释。
〃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依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考、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发展。
如果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研究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能力的延伸,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一"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理解媒介理解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理解麦克卢汉作者:王晗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1期摘要:在传播学这一学科中,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展现给世人,引起很大轰动。
在这其中,服装被麦克卢汉认作为皮肤的延伸,广告被比喻为人们意识的延伸,同时由于电子媒介的参与,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性让整个地球变得复杂起来。
关键词:麦克卢汉;延伸;服装;广告;地球村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最具争议的学者,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
其一生曾获得五个学位,为其日后的理论成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他的理论方向独特,或是切中要害,或是对未来的某种宏大的预测,因此,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便是他的疯狂追求者,但是反对者对他的观点却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他一定是个疯子。
他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是他最享誉盛名的著作之一,书中以隐喻的手法讲述了26种媒介方式,本文选取了其中三种进行讲解。
一、走进麦克卢汉(一)三部巨著三部巨著的一次发表,将麦克卢汉的理论推向一次又一次的学术高潮中。
最早的一本《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出版于1951年,概述主要就大众文化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同时在该书中提到的广告的相关学术内容,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出现,另外该书也对文化批评进行的深度阐述。
《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是麦氏的第二部巨著,出版于1962年,该书顾名思义,主要内容讲解了印刷术的发展状况,就这一内容将西方历史进行了重新表述,该书的种种观点与同时期福柯出版的《事物的秩序》一书有千丝万缕的观念上的联系,也对后来《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巨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巅峰之作,书中提出的7条媒介定律和根据历史发展先后出现的26种富有代表性的媒介形式,成为麦氏又一次学术转型成功的标志。
理解媒介_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述评
nboxue.net/ list.asp?unid=2997
导,尽管被他省略了,所以他的理论趋向于形而上意义。这是 作者简介:
其理论既矛盾深邃又前瞻难懂的原因吧!而这才是麦氏的理
曹智频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
论起点,也恰是学界所需关注的。从学理上看,对当前自身思 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媒介理论。
近三年来,学界对麦克卢汉的研究从早期的介绍性走向 了个性化研究。如《传播研究的多维视角—— —马克思、哈贝马 斯、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比较》⑧从比较的角度提出,马克思的 传播观更多地强调的是经济基础,麦克卢汉指出了传播中介 所具有的性质对传播的影响,而哈贝马斯则在最经典的意义 上指明了人类传播的特殊本性和独特逻辑,即传播是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理解。表明麦氏视角的独特性和理论的个性化特 征。同时,有学者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逻辑,提出“新媒介即 关系”的观点。⑨也有依托麦克卢汉理论介入新媒体现象的研 究,认为“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播客将电影、电视、网络三 大电子媒介以最简便的方式整合起来,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 会的互动行为变得更加直接、迅速和有效,使人际传播方式
开发人的注意力资源,呈现出图像化趋势,直接作用于人的 輥 輳 訛李岩:《视觉传播中的技术理性批判—— —来自麦克卢汉 意识和潜意识心理世界輥輴訛。从方法论意义看,也有专家撰文从 “冷媒介”说的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0404p34~41。
哲学层面分析了麦克卢汉思维方法的特征,提出可将现象学 取作一条对其思维方法加以解释的途径。輥輵訛
播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輥輰訛
《现代传播》,2000(1):33~39
由此,专家们触类旁通,运用、印证了麦氏的理论特点。 ③郝朴宁:《麦克卢汉悖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新媒体时代下重新理解媒介——由《理解媒介》一书引发的思考
收稿日期:2019-11-25作者简介:郑红梅,女,消费日报社海南记者站负责人,记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重新理解媒介———由《理解媒介》一书引发的思考郑红梅(消费日报社海南记者站,海南海口570208)摘 要: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问世的媒介延伸理论专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不仅奠定了媒介在理论上的全新定位,还极其富有预见性地以超现代化的视野重构了媒介的属性和类型。
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理论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转变媒介认识、重新理解媒介是做好传媒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新媒体时代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4-0078-03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是我们所熟知的加拿大媒介理论家,他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首创了“媒介”这个新名词,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麦克卢汉热”。
1964年,当这本书正式出版时,当时的大多数学者都觉得其研究理论似乎颇为新鲜,但又有些不合理。
这本著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麦克卢汉有关媒介理论的研究,一些新颖的提法,如:“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等让人颇为注目;第二部分是应用篇,以第一部分阐述的理论为基础,以诗句或者故事为题分析了从古到今的二十六种媒介。
在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但在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麦克卢汉热”时,其评价却毁誉参半。
本文意在厘清《理解媒介》一书的基本脉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媒介,找到麦克卢汉的伟大思想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中的新的意义和生命力。
一、媒介蕴含信息的本质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体》的序言部分中是这样说的:西方世界借力于机械的、分解切割的技术,实现了近三千年的迅猛式的增长,当下阶段正处于内爆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理解媒介:从理解麦克卢汉开始专业:新闻系学号: 20091104057学生姓名:朱顺权指导教师:曹国东二〇一三年三月摘要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播学者,他还是一个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不号称理论家,但是他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对正在被科学技术偷袭的人类世界做出清晰认识,对未来世界做出科学准确的洞见,并用文人的方式为人们在数字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指引。
他是一个具有整体思维的“艺术家”,它的理论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家。
同时,他的思想也启发了我们,要看清当下世界,保持清醒而不被媒介世界迷惑,就要有历史的、全局的、整体的和社会的眼光,立足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去审视自身处境,从而勇做新媒介的主人,主宰世界,而不是被人类自己的技术所奴役。
当然,正如何道宽所言,“总体上说,我们对他还是一知半解。
对他的批评多于对他的研究。
”所以,我们对于麦克卢汉的评价需要一个新的全新的认识,就要回到他的作品中去,重新品读其作品和讲话稿,避免目前学者们普遍犯的断章取义的的错误,还这个在媒介技术“偷袭”下岌岌可危的世界一个真实合理的麦克卢汉,也还麦克卢汉一个人类掌控之下的未来。
关键词:理解媒介;重新定位;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误解ABSTRACTMarshall McLuhan is not purely a scholar, he is also a social scientist, historian, writer. He not so-called theorist, but he used sociology and history, way of thinking about are ambush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a clear understanding in the human world,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to mak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insight, and literati way for people to provide guidance in social life in the digital age. He is one who has a whole thinking of the \"artist\", its theory is more than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orists. At the same time, his ideas also inspired us, to see the world, stay awake and not puzzled by the media world, there must be historical, global, holistic and social vision, based on the long history, to look at their situation, thus master of new media, dominate the world, instead of being enslaved by human own technology. , of course, is how wide puts it, \"overall, we are still a little knowledge to him. More criticism of him than of his research.\" So, that's for McLuhan, evalu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 for a new new, will return to his work, to read his works and speech, avoid current scholars generally taken out of context of the mistakes, also under the \"sneak attack\" in media technology's at a real world reasonable McLuhan, also McLuhan a human control in the future.Keywords: Understanding media; To reposition; McLuhan;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misunderstanding目录第一节绪论 (5)第二节:重新定位一个麦克卢汉 (5)一、社会学家而非传播学家 (5)1,社会学意义上的媒介认识 (6)2,综合的思维方式透析整体的社会本质 (6)二、历史学家而非预言家 (7)1,“地球村”不是预言而是推断 (7)2,开放的态度孕育非凡的洞见 (7)三、文学家而非理论家 (7)1,洒脱自由的文人笔墨 (7)2,麦克卢汉“只探索,不解释” (8)第三节振聋发聩的呐喊 (8)一、悄然改变的世界 (8)1,“窃贼”来了 (8)2,“主人”还在熟睡 (9)二、“地球村”坚守岗位的“哨兵” (9)1,千钧一发的时刻 (9)2,麦克卢汉吹响了警醒的号角 (9)三、声嘶力竭的呐喊 (9)1,“矫枉过正”的提醒 (10)2,没有偏激就没有深刻 (10)第四节“媒介决定论”是一种误解 (10)一、人类反仆为主不是梦 (10)二、媒介乐观主义 (11)三、辩证的媒介技术观 (11)第五节理解媒介:从历史中观察现在 (12)一、“后视镜”——以史为鉴的方法看媒介 (12)二、“艺术”——我们这样应对媒介 (12)第六节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第一节绪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20世纪,媒介技术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媒介如影随形地跟在人们的身边,人们陶醉于人人都是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奇世界,欣喜于方便快捷的社会生活。
但是,人们差点儿忽略了一个正在一步步逼近我们的危险:媒介技术将要偷走人类的传统文明,并对我们进行一次彻底的洗脑。
媒介到底是什么?它将带给我们什么?又会带走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只有“白痴”才会去思考,麦克卢汉这样一个洒脱自如的文学家、社会学家就是这样一个“白痴”,他通过“后视镜”观察到了媒介对过去世界的影响,用他综合全面的社会学知识去阐述,并用一个文学家的笔触把他的思考泼洒出来,成功地一形式逻辑的方式洞见了未来世界——“地球村”。
麦克卢汉的理论一问世就惊世骇俗,他的名气也随之如日中天。
而出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局限,对麦克卢汉发出的种种尖叫声中,更多的是责难和诟病,“电视机上的教师爷”、“形而上的巫师”……直到“地球村”成为现实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才回头去惊叹他非凡的洞见,称他是伟大的“预言家”,评价他是“媒介技术决定论者”,但是,人们误解了他,很多学者断章取义地理解麦克卢汉,使麦克卢汉的真实思想理念和伟大形象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歪曲和误解。
详尽阅读麦克卢汉的作品和讲话稿,我们会发现,麦克卢汉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播学者,他还是一个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不号称理论家,但是他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对正在被科学技术偷袭的人类世界做出清晰认识,对未来世界做出科学准确的洞见,并用文人的方式为人们在数字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指引。
他是一个具有整体思维的“艺术家”,它的理论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家。
同时,他的思想也启发了我们,要看清当下世界,保持清醒而不被媒介世界迷惑,就要有历史的、全局的、整体的和社会的眼光,立足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去审视自身处境,从而勇做新媒介的主人,主宰世界,而不是被人类自己的技术所奴役。
当然,正如何道宽所言,“总体上说,我们对他还是一知半解。
对他的批评多于对他的研究。
”[1] 所以,我们对于麦克卢汉的评价需要一个新的全新的认识,就要回到他的作品中去,重新品读其作品和讲话稿,避免目前学者们普遍犯的断章取义的的错误,还这个在媒介技术“偷袭”下岌岌可危的世界一个真实合理的麦克卢汉,也还麦克卢汉一个人类掌控之下的未来。
要理解媒介,我们就要从理解麦克卢汉开始……第二节重新定位一个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因为留下许多关于媒介的理论著作而被后人称为传播学者,并因为其对于媒介技术的大量阐释而被人单独列为传播学的一个流派——媒介技术决定论。
但是,在麦克卢汉的遗著和演讲稿里,我们发现,其深刻的思想见解和非凡的洞见,不在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学视野里,其思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学,考察的方法遵循了历史学规律,表达上则运用了文学的手法,而对他关于“媒介决定论者”的评价更是有待商榷。
一、社会学家而非传播学家在当代传播学界,人们几乎不假思索、毫无争议地把麦克卢汉定位为传播学学者,然后以单纯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麦克卢汉,这便是人们难以理解媒介,难以理解麦氏的根本原因。
1,社会学意义上的媒介认识有传播学者批判麦克卢汉说,“他犯了‘泛媒介’的毛病,把一切事物都归为媒介”,这种评价最典型地犯了认识角度狭隘的毛病。
“媒介”一词本来就存在广义个狭义两种,从传播学角度狭义地理解媒介,媒介就只能指信息传递的载体,诸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麦克卢汉也不太熟悉的网络和今天风靡盛行的移动媒体,从这个层面上看,媒介几乎可以等同于媒体,所以,很多学者就难以理解麦氏的“媒介延伸”这个最经典的论述。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应该广义地理解,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信息传递工具(也就是狭义的传播媒介)、其他传导介质(空气、金属导线、玻璃等),所以,麦氏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从文字和轮子滥觞之日起,人就在凭借技术来实现身体的延伸。
”在这里,麦对于媒介的理解就是广义的,他指出一切可以延伸人体的东西都可以看作媒介,反过来,印刷文字就是人体视觉的延伸,无线电通讯就是听觉的延伸,交通工具就是腿的延伸,这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麦克卢汉对于媒介的定义是广义的、社会的,而非狭义的、局限的,要理解麦的媒介理论,就要从理解他的媒介观开始。
2,综合的思维方式透析整体的社会本质从那些攻击麦为“形而上巫师”之类的学者开始,到传播学被引进中国,几乎没有人具有麦克卢汉一样整体的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他们把麦的所有理论都往传播学上贴,造成牵强附会,实在附不上就批判,诟病,嘲弄,乃至于谩骂。
考察麦克卢汉一生的研究,就会发现,他的思考远非仅仅局限于传播学,而是涉及到文化、文学、艺术、科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