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文档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对竹子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竹子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分享自己对竹子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呈现文学作品《竹影》,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活动:1. 展示竹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分享自己的体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朗读《竹影》诗歌,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竹子、影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如静谧、悠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竹子、影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如静谧、悠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培养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
《竹影》教案(通用11篇)
•••••••••••••••••《竹影》教案(通用11篇)《竹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影》教案(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影》教案篇1【教学思路】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
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
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
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弥漫眼梢惬意汀蘸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思考: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
(填一词)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
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
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
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
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为一本现代文学作品,草长的小说《竹影》不仅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风貌,更透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难以抉择的处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讲授、翻译、阅读、解读和讨论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拓展他们的视野。
一、课前准备1. 搜集与《竹影》相关的人物、事件,准备PPT演示。
2. 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主要人物。
3.组织学生了解小说的鲜明特点,如小说背景、情节、主题,以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
二、课堂导学1. 初步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包括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发展轨迹2. 解读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子,并通过语境和结构分析, 来推断其含义。
3. 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提出解决方案。
4. 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注释和细节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疑惑。
5. 引导学生自顶向下,由局部向整体推导文章结构,并建立起自己的阅读思维模式。
三、课堂探究1. 了解小说的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文学成就,并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找出小说的优点和问题。
2. 控制学生的理解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小说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分析、理解和解释中,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对自己的理解进行一定深度拓展。
4. 认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实践1. 通过PPT演示生动形象地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增加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接受性。
2. 采用故事串讲、小组讨论、个人解读等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文内涵。
3. 认真讲解地震前的小城铁路修建、青年人聚集和消费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的现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教案之一:初步理解《竹影》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竹影》故事的大致情节。
2. 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竹子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竹子,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以激发学生对《竹影》的兴趣。
2. 大致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影》的故事背景,并进行大致阅读或听读。
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观察插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理解故事细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读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故事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b.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c. 故事的结尾如何?主人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 探究关键词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关键词汇,例如:刀锋、气势、寂静等。
学生可以通
过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5. 思考问题
通过提出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
例如:为什么主人公选择了竹子作
为刀的材料?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主人公的话,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6. 拓展阅读与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竹影》的故事背景,进行自由写作,编写《竹影》的续篇或改编故事。
7. 总结与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竹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
1. 《竹影》故事本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竹影》课程教案
《竹影》优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影》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及意境。
(2)通过解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绘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艺术价值。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讨论《竹影》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运用绘画工具,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竹影》诗的作者、背景及意境。
(2)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3)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2. 教学难点:(1)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将抽象的诗意转化为具象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与竹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竹影》诗。
(2)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竹子的特点。
(2)简要介绍竹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2. 新课教学:(1)讲解《竹影》诗的作者、背景。
(2)解析诗句,揭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诗句赏析,培养鉴赏能力。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
(2)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将诗歌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
(3)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学生学习负担如何。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竹影》教案【最新10篇】
《竹影》教案【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影》教案【最新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竹影教案最新7篇
竹影教案最新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篇一学习目标: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
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
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
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
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15篇)《竹影》篇1【教学目标】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3、由意会(理解文本、超越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中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1、展示画有竹和影并含有光的图片,欣赏后,根据图片提问,让学生说出课题──竹影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⑴ 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⑵ 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感情。
(喜爱,挽留)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
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设计说明: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
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
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1、重点体验:⑴ 猜烟气。
放手让学生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⑵ 描竹影。
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2、设计说明: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注:本篇文章由辅助创作。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语文教材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章节为第四单元《读写诗歌》,教学时长为两个课时。
《竹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为一首五绝诗,通过写竹子与风景的巧妙结合,使得读者对人生抱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新课标》等多项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拓展。
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理解《竹影》这首五绝诗的意义和情感倾向;(2)掌握文学修辞手法,包括对词汇的猜测、对语言的鉴赏,以及对修辞格的应用;(3)在文学欣赏方面,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和对诗歌的浓郁兴趣。
二、教法与活动设计1. 教法设计(1)学生独立阅读首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室里设法创造各种形式的积极氛围。
然后,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自行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解压的能力和自我审美的敏锐度,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独特魅力的热爱之心。
(2)学生合作探究其次,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
然后,分小组探究文学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是词汇掌握,包括正确运用词语、魔幻句子以及珠玑句等等。
学生需要有母语语言的基础,熟悉简单的句型和常用词语。
在积极学习新的语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基本语言规则和准确性,以及对于语言发音和语感的自我发现和领域判断。
第二方面是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先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自我认知。
跨越文化藩篱和形式积壑,提高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域的素养,为其自我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奠定基础。
2. 活动设计(1)创造气氛,提高注意力打造良好的氛围是学习的关键,必须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竹影》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自然景物中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竹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竹子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课文描绘了竹子的哪些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4. 分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感受散文的美。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描绘的竹子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6.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课后练习:以“我眼中的竹子”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情感体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从自然景物中感悟人生。
《竹影》教案(优秀7篇)
《竹影》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导入新课: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
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
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
幼儿园优质课-竹影教案(通用3篇)
竹影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竹影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影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思考,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方法导航】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童年时我们常和儿时的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这也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今天,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丰子恺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竹影》教案(优秀6篇)
《竹影》教案(优秀6篇)《竹影》教学设计_ 篇一竹影[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
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一、导入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三、课堂交流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课文扩读材料童趣/留白(摘自网上)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
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
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
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
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
《竹影》教案(6篇)
《竹影》教案(6篇)[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布满童稚的嬉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深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无视了嬉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
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看生活的力量。
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故确立了其次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预备]1.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意学生的终身进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纳“激趣——感知——品读——观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学问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转变以往语文课学问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加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公平、民主的语文课堂。
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沟通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爱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经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经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好玩的嬉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妙体验。
《竹影》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竹影》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竹影”的主题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竹子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课文背景,感受“竹影”的美。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竹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竹子的特点。
(2)板书课题《竹影》,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竹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竹影”的美。
(2)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2)培养学生对竹子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竹子的认识。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作竹影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2)培养学生创作竹影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2)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竹影艺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竹子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准备竹影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竹子的基础知识。
(2)准备收集有关竹子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竹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竹子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竹子资料和图片。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了解竹子的特点。
3. 实践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竹影创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2)学生发挥创意,合作完成竹影艺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竹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种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竹影艺术作品。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竹影作品进行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优质课教案《竹影》
优质课教案《竹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竹影》的主题思想,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竹影》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幅美丽的竹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竹子的了解和印象。
2.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竹影》,注意理解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3.合作讨论a.课文中的竹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b.作者是如何通过竹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c.你认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有哪些?(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分析讲解(1)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2)教师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实践活动(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自然景物,仿照课文《竹影》的写作方法,创作一篇短文。
(2)小组代表分享创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竹影》为题材,创作一篇作文。
五、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竹影》。
2.以《竹影》为题材,创作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讲解、实践活动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竹影》的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同时,通过仿写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竹影》中的情感表达,特别是作者对竹子的情感寄托。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竹影优秀教案
竹影优秀教案《竹影》教案三则篇一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探究交流: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质疑问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延伸拓展: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2、延伸拓展。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c、教师小结。
巩固拓展: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竹影教案_精品文档
竹影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及用途;2.掌握竹子的栽培和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竹子的生长环境与特点;2.竹子的栽培与保护;3.竹子的用途;4.竹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
三、教学重点1.竹子的栽培与保护方法;2.竹子的用途。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牧童帽、竹蓝、竹花瓶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兴趣;2.让学生讨论竹子的特点,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竹子的生长环境与特点1.利用PPT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分组让学生查找竹子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三步:竹子的栽培与保护1.通过PPT讲解竹子的栽培方法;2.利用实物展示竹蓝和种植盆,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鼓励学生养护自己的竹蓝,并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
第四步:竹子的用途1.利用PPT介绍竹子的多种用途;2.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竹子的创意应用。
第五步:竹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1.通过PPT介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引导学生欣赏竹子相关的诗词、歌舞和绘画作品,并了解其中的艺术表现。
第六步:小结与反思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分组进行小结汇报;3.学生个人总结及反思。
六、课堂布置1.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养护自己的竹蓝,并及时记录竹子的生长情况;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选择一种竹子的用途,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竹子有了全面的了解。
第一步的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第二步让学生查找资料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第三步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种植和养护,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需进一步优化,以保证每个环节的教学深度和效果。
以上是《竹影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竹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创意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和“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这两句各用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比喻形象地描写了天空黑暗下来时的情景。
2.“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为什么会强起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发出她的清光。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_变成寒色_,由长音阶(大音阶)_变成短音阶(小音阶)4.这一段主要描写了_晚饭后,天空太阳下去,月亮出来时的感觉。
5.这一段主要运用了描写_的表达方式。
(七)《竹影》“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
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
华明就收藏亍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身起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
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1.仔细阅读语段,说说下面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惬意:这里指舒服的意思。
徘徊: 这里指来回走动。
2.说出文中的三个加点的“他”各指代谁?第一个指华明。
第二个指弟弟。
第三个指爸爸。
3.概括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该选段主要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4.作者对文中的人物之一“华明”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竹影》阅读答案【《竹影》阅读答案】竹影练习题及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幽暗(yōu)藤椅(téng)惬意(xiá)手痒(yǎng)B、徘徊(huái)参差(chā)横幅(fú)花瓣(bàn)C、闪烁(shuò)疏密(shū)朱砂(shā)蘸水(zhàn)D、乱撇(piē)一缕(lǚ)弥漫(mí)立轴(zhú)2、下列有错别字的两项是()(4分)A、也许,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B、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箫箫的声音来。
C、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板的印刷。
D、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3、下列词语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稳。
③惬意:心里很高兴。
④疏密:指距离不远不近。
⑤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⑥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4、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B、④②③①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2分)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6、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
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数成为竹的名画。
7、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分)⑴《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实恰当,语言通俗易懂。
应为描写细致生动,意境清雅。
全文于充满童趣的孩子的游戏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⑶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⑷“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这句话写出了黄昏时分光线渐弱的变化过程,“弥漫”一词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
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⑸“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8、填空(5分)“艺术和美往往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这是(作者)的《》一文所传达的题旨。
与此类似,我们学过沈复的《》就是通过嬉蚊和两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儿时从童稚活动中获得的。
二、整体感悟(10分)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5分)2、有人认为文章前半部分与中国画无关,是“多余之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8分)“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1.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小伙伴,生动地表明往往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4分)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
”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
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情节是什么?(4分)4.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5分)四、拓展阅读题(19分)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
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停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停停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个小兔子不对。
”婷停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
老母鸡产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
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
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1.根据小说旨意,将文中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3分)2.从婷婷与爷爷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婷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3 . 《竹影》中说中国画有“朱竹”,画出了美的姿势和活的神气。
婷婷笔下树枝比树干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她作画。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4分)5.本文在表达方式方面很有特点,主要运用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全文的内容几乎全部是祖孙两人的。
(4分)五、中考题(5分)1、(2006,云南省,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
(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地招生)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